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1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1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1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1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1与微之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与微之书一、读准字音牵挛(lun)危惙(chu)提挈(qi)蛇虺(hu) 蚊蚋(ru) 瘴疠(zhn l)数帙(zh) 湓江(pn) 槛猿(jin)二、一词多义(1)去(2)书(3)殚(4)置(5)怀(6)信(7)且(8)于三、词类活用(1)不觉欲曙(名词作动词,天亮)(2)条写如后云云(名词作状语,逐条地)(3)地少瘴疠(形容词作动词,少有)(4)身衣口食,且免求人(均为名词作动词,衣,穿;食,吃)四、古今异义(1)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古义:心绪,心态。今义:一寸见方。(2)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3)上报疾状,次叙病心古义:首先告诉。今义:向上级汇报。(4)金銮殿后欲明天古义:天亮。今义:今天的后一天。五、文言句式(1)此一泰也。(判断句)译文: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情。(2)流水周于舍下。(状语后置句)译文:流水在茅舍之下环绕。(3)飞泉落于檐间。(状语后置句)译文:飞泉在屋檐间洒落。(4)便请以代书。(省略句)译文: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5)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省略句)译文: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和水池中。 资料链接文学革新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观刈麦、卖炭翁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相识,是在贞元十九年,后成为挚友。元和十年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贬其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白居易在庐山新建草堂一所,落成后第二天,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念之情。 文本鉴赏在给元稹的这封书信中,白居易抒发了对挚友深切的关爱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一些日常小事的描写,体现出作者那种留连山林的乐趣和闲适之情。与微之书表达思念之情 文本深读1请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白居易的“三韵”诗进行简要的鉴赏。_答案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2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信,它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_答案写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掏心捣肺,感情真挚”。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就是违心话,目的是为了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贬谪的微之,算得上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3文中数次直呼“微之微之”,请试着体会其中的情感色彩。_答案文章中白居易多次直呼“微之微之”,表现了白居易对元稹深厚的记挂之情,也表现了两人之间亲密平和的关系。4白居易写给挚友元稹的这封书信,主要抒发了一种深切的关爱思念之情。除此之外,还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中,主要表达了对挚友的关爱思念之情。另外,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江州,自然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但这种思想感情在文中却很少流露。在信中第四段,作者向友人报以“三泰”,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贬谪生活已经坦然处之。作者的要求也很低微,极容易满足:有亲人在眼前,有鱼可食,有酒可饮,有食物果腹,足矣。更何况庐山秀美,生活其间,流连山水,可以穷尽平生所好。可见白居易在遭贬之后并未消极低沉,反而流露出文人乐山乐水的雅趣和闲适的情怀。 写法借鉴直抒胸臆本文第一段采取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别来三年殷切的想念之情。如“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白居易与微之感情真挚,却各据一方,相思而不得相见,这难道不是官场倾轧的悲剧吗?“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反映出作者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作者的满腹怨恨,只能表现为呼天抢地的呐喊。定义: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它不同于间接抒情,它不凭借外物作依托,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有怎样的感情,和盘托出,全抒之而后快。作用:这种抒情方式看似平淡,但是它的难以掌握之处就在于此,平淡之处见真情。平淡在真情实感,平淡在朴实自然。 写法指点:直抒胸臆要有特定的氛围,要水到渠成,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场合,不能无病呻吟。请以“人生如歌”为题,写一段文字,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300字左右)_【参考示例】不论是多明亮的艳阳天,也会有乌云突罩的可能,世上没有永远风平浪静的海,人生也有颓丧消沉的时刻。遭遇挫折时的心境就如令人闻之会莫名感伤的低音号低沉,低沉!仿佛正走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径,颠仆跌踬,使人气馁,但这是真正的转折点,能坚持到底便是成功,否则就要失败;最撼人的人生却常于此际产生,雄伟浑宏的低音能引起人最大震荡!一首歌必定是由许多高高低低的音符组成,我们的生命之歌不也如此吗?有艰苦才显得幸福的可贵,有平凡才烘托出灿烂的日出。其实只要你好好把握,人生必会有意义,何必埋怨上天呢? 素材采撷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社会现实和个人见闻,使白居易立志要“为民请命”。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写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诗歌的特点来配合斗争。秦中吟和新乐府等一批讽喻诗,就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这些诗像弩箭一样射向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有一次,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皇帝,要求严厉惩治杀人凶手,权贵们则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最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居易以后又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人民的好事。如在杭州任刺史期间,发动人民,筑堤浚井,治理西湖,深得人民拥戴。今天西湖上的白堤,据说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应用角度】“正直”、“为民请命”、“主政为民”等。 美文阅读元稹,唐诗的意象杨建华元稹,在时光行进的长河中,可谓是大唐诗歌中的一盏灯光。千年前的古通州,这片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由此得到歌唱和照耀。元九,乳名中的排行数字,明澈了唐朝的一方天空。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一缕缕诗韵,依然在滋育他诗气浩然的落魄之地古通州默然生长,葱茏绽放。匆忙行进的时光,把元九的称谓提炼成一张现代文明的名片,叠印着唐朝诗歌的璀璨,呈现千年风雨的韵律,贴在达州娇艳与壮美的骨骼之上。屹立于翠屏山麓的戛云亭,在历史的遗迹里,与元稹降任通州司马时的悲愤心境相映成景。我敬畏这座与唐诗一脉生辉的建筑物体,它点缀了达州曾经的苍凉之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明媚在中华诗歌内核的灵魂元素,隐埋在元稹笔下的诗意情趣,是否是借用了大唐广阔版图上的通州山水,层峦叠嶂的脉络?我想,是否是因此地的豪迈与挺拔的气质,恩赐了他对生命、山水,以及爱情的感悟呢?越过时光的诗篇,似乎用手能触摸到元稹当年落寞时,慨叹“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某个早晨或黄昏时,徜徉在烟雨之中的沉吟;徘徊在雾岚弥漫之中的借酒抒情;在一盏细小灯花的伴随下,也许一双粲然的目光,在黑夜中的莽莽山峦间穿行,一条坚硬的州河幻化成内心的水城,层峦叠嶂的千里巴山,阻隔了他飞翔的目光,长安都城那灯光辉煌的城墙,在笔下涌动着对偏僻山水的抚慰,对生命沧桑的许多祈望。拂过历史的尘埃,应当说元稹的心迹、人迹,都留在通州的云水之间,浸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可他不曾想到千年之后,让他因痛感与骨质坚硬的通州相拥,穷困的道道沟壑,坎坎山梁,在大唐诗歌的意象中,倔强地挺立成道道风景,一座油亮的现代城市,以蓬勃朝气的生机与活力,释放着千年墨香与诗意华丽的精神意蕴,被达州河环绕的气质和采,簇拥着元九登高的诗话。年年的元九登高,年年的春光拂面,难道不是你我手捧唐诗的酒碗,饮醉千年风月的一份慨叹!难道不是你我举起唐诗的意象,在这块丰润的土地上追逐的希望和梦想!唐时风,徐徐而来的诗歌声响,穿过宋时雨的婉约,密集的一匝匝诗句,犹如一座座竞秀的群峰,一条条争艳的河流。让一叠叠田园村庄,一簇簇炊烟,以别样的姿影映衬了唐朝的厚度、岁月的高度、时光的深度,激越地飘舞在大唐诗歌的云朵之上。走进凤凰山山腰的元稹纪念馆,似觉大唐天空中的那缕缕阳光慢慢移向头顶,顿感唐诗的音符把飘逸的思绪紧紧跟随,某种情愫又被悄悄包围,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达州的过去与今天的容颜、泪水与欢笑元九登高,牵引一种激情向上的精神。如今的达州人,正被这种精神火光所照耀。记得去年正月初六,我有幸参加全国第二届杜甫草堂“人日”诗歌颁奖会暨诗歌朗诵会。梅香弥漫的草堂,在诗歌的温暖下,与50多位成都诗人相聚,侃读时,说起达州的元九登高节,年年都有不可或缺的诗歌朗诵会,以同样的方式展现诗歌的力量,巴蜀两地的歌者,饮酒歌唱两位唐代诗人的诗墨、诗韵和诗情。酒过三巡,一位诗人欣然举杯说道:“成都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魂,让我们景仰;达州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