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川崎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川崎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川崎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川崎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儿科林华,1,概述1962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一种原因未被认识的热性发疹性疾病。川崎先生进行了多年的观察,从6166年6年的研究,在1967年报告50例,详细论述其临床表现,轰动日本医学界,以后就以该医生的名字命名为“川崎病”。在1970年日本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MCLS的协会收集了7000余例的大量病例,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预后、治疗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最初该病仅在日本发现,认为可能是一个地方病,到1974年美国夏威夷地区由Melish等报导9例,从而打破了该病仅局限于日本国土范围的看法,以后南朝鲜、希腊,加拿大等先后报道。现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从1975年1977年开始认识这种病,1979年北京、上海、四川、河南首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报道该病,从而引起全国儿科界的重视。宜昌市发现此病是在1978年左右,我院1982年发现第一例。当然现在此病已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disease)。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幼儿高发。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4,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清楚。患者临床症状很像严重感染但做过很多研究不能明确病因。不少学者进行了病毒、细菌、原虫、弓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逆转录病毒等研究,但至今不能肯定。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流行病,与环境污染、化学洗净剂、特殊药物、外源性毒素、汞过敏等有关,但均未完全证实。,5,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感染等过敏原激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与遗传有关。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失衡,CD8+T减少,CD4+/CD8+T细胞比值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IgG.IgM.IgA.IgE),急性期IL-1、IL-6、TNF-、INF-等增加,这些细胞因子水平与发热、C反应蛋白增高密切相关。总之,认为本病是易感者在感染病原后,病原体及其毒素触发的免疫介导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6,病理,本病病理活检不论皮肤、淋巴结,还是心脏均表现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动脉炎症。尤其是冠状动脉,可扩张形成动脉瘤,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等。,7,川崎病的病理分期,I期:约1-9天,小动脉周围炎II期:约12-25天,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III期:约28-31天,动脉炎症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IV期:数月-数年,病变逐渐愈合,瘢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再通,8,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本病80%发病于5岁以内儿童,以婴幼儿多见;男多于女,男:女为1.5:1;四季皆可发病,一般为自限性;病程多为68周。,9,主要表现(一),1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不规则发热,体温达3840以上,也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一般持续13周。2皮疹多为麻疹样斑丘疹、荨麻疹样皮疹及猩红热样皮疹。无水疱及结痂。皮疹以躯干最多,常在发热同时或发热后不久出现。3球结膜充血双眼球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多于起病后34天出现,热退后消失。,10,a,11,主要表现(二),4手足表现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呈坚实性肿胀,掌趾及指趾端潮红,体温渐降时手足硬肿及红斑亦随之消退,同时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样脱屑。该症状为本病特征性表现。5唇及口腔表现双唇干燥皲裂、出血或结痂。口腔粘膜及咽部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6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有时枕后、耳后淋巴结亦可受累。质硬不发热、不化脓。病初出现,热退后消失。,12,13,14,15,其他表现(一),1心血管症状和体征患儿可因冠状动脉炎伴动脉瘤及血栓形成而引起猝死。伴冠状动脉病变者,心电图可呈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表现,R波和T波下降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线索。冠状动脉造影或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发现30%50%病例伴有冠状动脉扩张,其中1520可发展为冠状动脉瘤。心脏损害常于发病后16周出现。个别可迟至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生。,16,17,18,19,20,其他表现(二),2泌尿、消化道症状肾脏损伤可出现蛋白尿,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消化系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少数患儿可出现肝肿大,黄疸、GPT增高等。3少见症状偶有肺部感染、无菌性脑膜炎、关节痛等。,21,临床表现:不典型川崎病,1.1987年,Snobe和Kawasaki首次提出该诊断建议: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中只符合4项或3项,但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2.目前,多数倾向于:有难以解释的发热,实验室检查支持,不能达到全部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者。,22,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轻度贫血。早期血小板正常,以后升高。发热期血沉明显增快,CRP增高。血培养往往阴性。部分患儿SGOT、SGPT增高。ASO正常。CD4+T细胞增多,CD8+T细胞减少,恢复期IgA和IgM增高,总补体及C3正常或降低。TNF-明显增高者,常提示冠状动脉明显受累。,23,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出现主要表现6条中包括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内的5项即可诊断本病。但如临床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表现阳性也可诊断。本病需注意与败血症、猩红热、化脓性淋巴结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等鉴别。,24,治疗(1),(一)阿司匹林由于冠状动脉血栓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故通常首选阿司匹林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用量3050mg/(kgd),热退3天后逐渐减量,约2周左右减至35mg/(kgd),疗程6-8周。对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脉恢复正常。加用维生素E2030mg/(kgd)或潘生丁35mg/(kgd)直至病变消失为止。,25,治疗(2),(二)IVIG早期(发病10天内)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缩短发热时间。用量12g/kg于812小时输入,效果不好可重复用12次。(三)其他应注意对症及全身支持疗法,抗生素仅用于控制继发感染。有心肌损害者应用能量合剂等。,26,治疗(3),(四)糖皮质激素1.因易促进血栓形成,易发生冠状动脉瘤和影响冠脉修复,故不提倡常规使用和单独使用;2.IVIG治疗无效可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