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来本爵一中田当代历史尉研究 中文提要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 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 中文提要 2 0 世纪3 0 、4 0 年代中国抗战史剧的兴起引发了关于历史剧功能的讨论并形成了 当代历史剧古为今用的功利传统。但是过分强调历史剧的功利性,以历史简单比附当 下,非但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且伤害了剧作的艺术成就,所以对历史剧功利作用的 追求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历史题材本身有着丰富的戏剧性,把历史深处蕴藏的戏剧性 开掘出来就足以形成震撼人心的戏剧。而历史剧一切的创作方法都应为它的戏剧性服 务历史剧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入研究这些审美特征有益于我们更好的体会其异 于其他题材戏剧的艺术魅力。真正优秀的历史剧,不当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工具,而当 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姿态,表现历史的精魂,激荡今人的心灵 关键词:历史剧功利性戏剧性审美 作者:徐贺 指导教师:朱栋霖教授 q i i 黼雌嘶i i t 耐a n i i 吗r 曲删n g l o n l e e $ 咖i a l o f l 卜蛳d y o fc l l i n e m o d 锄碰s 加一c a lp l 吖a b s 1 d 佩t i n g 砌do fu t i l i t 盯i a n i s m ,r e t u m i n gt ot h ee s s e n c eo f a r t 瓯u d yo fc h i n e 辩m 0 d e mh i s t 叫i c a l 胁y a b s t r a c t 1 kl l i s t o f i c a lp l a yi n1 9 3 0 s _ 1 9 4 0 sd u r i n gt t 嶂w 缸o fr e s i s t 卸a g a i n 鞋j a p 蛆 扛i g g 朗e dt h ed i 惦s i o na b 吼nt l l ef l l n c 豳no f l l i s 州c a lp l a y 柚dc 0 删b 哪c d t t i ef 0 嘶n g0 f t l l e 由r a d i t i o no fm a - 毋曲e - p 雒t s e r v e t l l e _ p f e s e n ti nc t l i n e 舱m o d c r i ll l i s t m i c a lp l a y b u tt l l e 咖c h 砒t e 嘶p a i do nt i l eu m 蹦a nf l l n c t i 蛐o fap l a y 啪n o t l u 伦m o c i a l p r o b l e m sw l l i l eh a 衄i n gi 招l l i e v e m e m 越t h e f 啦,p l l 璐u i n gf b ft l l eu m i t a r i 柚 如n c t i o fap l a yi s 幻t a l j yu 加e o e s 懿哆i 王i s t 0 | c yi 招c l f n 黼船曲u n d 缸c0 f 出龃1 a t i c 眦嘛t h 鹤e 血锄删cn a t i i 麟b u r i c di nh i s t 0 巧c o m dc a t eas n o n gp l a yi ft l l e yw c 佗d l l g o u t 柚do f u l ,s h 叫l db es e f v e db ya 1 1l d l 【l d so fc o m p o s i n g 删油o d s r c s e a 虻h i n gt l l e a 船n l 胡c 曲咖锄:伦璐咖h e l pe 吗o y i l l gt l l eu n i q u ec k 叽n i n go fm 吼仇i c a lp l a y a n b t a n d i n gh i s 矧c a lp l a ym 峪恤tb ea t o o lo f p o l i 哦伽哪础l y ,i ts h l de x p r e s st l l es 婶i t o f l l j s 细c ya n dl m o c ki n p 啊c sh e a r tb y 锄i n d e p e n d e n ta n i s t i cs 啪s k e ,w o r d s :h i s t 嘶强ip l a y 咄j 组r j a n i s m m 锄n a l i cn a f l l r ca 嚣m e n c w h t t 蜘b , s u p e r v 缸e db y x u h e n 旺踟d 咖g n n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舍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舍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至翌z :芗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爵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古典戏曲中并没有“历史剧”这一概念。尽管很多戏曲取材于历史故事,诞 生了很多优秀的历史题材的剧作如 等,如今被人谈及,更多的是因其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对的强烈而有效的鼓舞、激励作 用,而这些急就章在艺术上就大多粗浅了 当社会环境充满了紧张的政治运动和革命斗争,艺术的审美和思想的教育就无法 平衡,这个时候首先顾及的不是作品的艺术成就而是它的宣传力量政治的影响使作 品对生活对人生对精神的把握和开掘无法达到足够的深度而且宣传、启蒙的作用在 一直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因说教的肤浅而无法触及心灵深处所以也不可能在真正意义 上完成。只有当激烈的政治热情褪去,才得以兼顾艺术上的打磨和推敲。1 舛o 年以 后,抗日戏剧已经不满足于当初的“炸弹与狂呼”,简单的宣传才开始转向对现实的 深刻描写。 二、古典史剧的现世感叹 以历史为题材进行戏剧创作,自中国古代有戏剧以来就从不曾停歇。在源远流长的 史官文化和高度发达的史学环境中,中国历史剧的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它们的影响。 史学在中国有着崇高地位。当神话和传说成为被人们深信不疑的历史,历史就成 了文化和精神的源头。史官曾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物,即使帝王也不能对他们 的结论和意见轻易忽视。中国史学自诞生起,就对现世负有责任,秉承实录精神,是 为了镜鉴当世,教化万民,这种实用性和功利性是中国史学异于西方传统史学的独特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 第一章历史尉的艺术身份 之处。粱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 国为最发达。”5 史学的高度发达使经世致用的历史意识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士人们对历史学情有独钟,修史、考据的人代代不绝;文人骚客的笔墨总少不了历史 典故,或叹成败,或鉴兴亡。而中国古代戏剧也把历史纳为取材的一大来源 中国传统史剧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过程,有些史剧本着娱乐的根本,以平民观众 为上帝,止于把故事讲好听演好看,却由于缺乏深刻的思想、深沉的感悟而流于平庸 而有些优秀作品如桃花扇、长生殿等,却因其深刻的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而 长盛不衰。 孔尚任体味改朝换代的变革和动荡,把兴亡之感系于桃花扇底。明亡清兴,不仅 意味着两个王朝的交替,更意味着天下苍生的命运无一述遁的都将在历史的洪涛中颠 簸面对大厦将崩的风雨飘摇,整个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弱书生市井小民, 无论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还是坚强不屈固守气节,都最终没入历史烟尘。在明末颠 倒混乱的年代,任何忠良都已经无力回天,史可法面对滔滔大江,悲叹道;“撇下俺 断篷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尽管泣血誓师,最 终“兵和将,力竭气喘,只落了一堆尸软”苏昆生、柳敬亭英雄豪迈,侠骨热肠, 但最终也不可能挽救末世覆亡。李香君和侯方域只是众多承受了历史的悲剧的人们中 的个体。他们坚贞的爱情,即使在离乱之际都坚守不移,却在重逢之时被当头喝断: ( 外怒介) 呵呸! 两个痂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 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北水仙子l 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 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炳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 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弃翌惹的旁人笑,明荡荡太路劝你早奔选 当家国不再,重逢的爱情也无所谓圆满,临去秋波那一转,在历史的悲凉面前, 也的确成为多余。侯李二人双双入道,和芸芸众生一起,隐入了时间深处,成为后世 谈资,只剩“山深树老,江阔人稀”。 桃花扇第一出中解三醒唱道: 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清白人会算糊涂账这笑骂风流跌 5 粱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第1 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6 麓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第一章历史尉的艺术身份 宕,一声拍板温而厉,三下渔阳慨以慷! 重来访,但是桃花误处,问俺渔郎 这正如桃花扇的预演暗淡红尘可以霎时雪亮,热闹春光也可以急剧冰凉, 如同世事人生变幻莫测。桃花扇) 传出的深深叹息,不止于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命运 的感叹,更在于在现实中对历史的深沉思考这种思考又不仅仅在于对三百年朱明王 朝的悼亡,而更在于掩卷独坐、长叹唏嘘于历史兴废的无常,以及人生在历史无常中 的无奈和悲凉 中国古典史学的影响使得中国古典史剧中的优秀作品从来都不止于讲述故事。 秣陵春写残山剩水,发故国之思,千钟禄写建文帝的流徙,表达国破家亡的 哀思。剧作家们描写历史的人和事,抒发的却是现世的感叹可以说他们的作品为历 史描绘画像,更为现实人生抒情。但是这种面向现实的意义却不同于简单的讥刺、暗 喻( 如果有这样的作用那么剧作的意义也会随着时代问题的结束而消失) ,而是升华 到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不管是长生殿的以史写情还是桃花扇的以情写史,都 是在完美的艺术作品中贯注了深沉的人生之思,以此来激荡了观众的心灵,在时光流 逝之后,永恒的艺术魅力仍然能够光彩夺目。 三、强调历史剧的功利作用没有必要 我们现在看现代史剧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该能够看到传统史剧在精神上对它的 影响,但是现代史剧及至当下某些电视历史剧对这种精神的继承有时却流于简单浅 薄当下社会中需要痛击独裁专制,就写历史上人民的反抗斗争;需要推行改革,就 写历史上的革新变法;遇到贪官当道,就写历史上的青天大人;要提倡爱惜人才,就 写历史上的招贤君王从历史中找到可以对应当下的史事,以借古喻今以古讽今等 等方法编而入戏,似乎就完成了“镜鉴”当下或者宣传某种思想的任务,可是,正是 这种过于明显的功利性,遮盖或者损害了剧作的艺术价值。这样历史剧或许在当时作 为宣传工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此之后,有多少能够成为优秀的剧作或者哪怕 只是流传下来而不是躺着成为死文本? 客观的说,以古鉴今的思想没有错处,以史为 鉴的意识本来就是中国史学高度发达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思想在历史剧创作中的影 响却容易使历史剧走向功利,似乎如果没有什么对当下的直观作用就不算是有意义的 历史剧。 7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中国当代历史崩研究第一章历史剧的艺术身份 这类浅薄的。古为今用”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不管 是作为戏剧,还是作为政治的一部分,都不讨好:作为戏剧,它丧失了独立的、艺术 的、审美的思考,成为把历史和当下的简单对比的偷工减料;作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 文化支持,又似乎有过于跟风以显示政治成熟之嫌。而实际上,跟风的行为在政治领 域里看来却正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在4 0 年代对历史剧问题的讨论中,邵荃麟就曾针对“五四”以来历史剧创作的 弊端,提出要“从正确的认识角度上去显示历史的客观真实,不要凭主观的概念去作 诡辩式的翻案”,反对影射,反对。连累古人遭屈”、“拉古人来和我们开座谈会”6 当代许多电视历史剧,虽然不似3 0 ,4 0 年代某些历史剧带着明显的政治功利性, 但是,却暗合了强国盛世、改革除弊、反腐倡廉、以民为本等主流观念。1 9 9 9 年的 雍正王朝通过修堤救灾、惩办贪官污吏、追缴国库欠银、惩处卖官鬻爵和科考舞 弊等情节,塑造了一个国家至上、勤政爱民、刚毅果敢、佣菩萨心肠,行雷霆手段” 的雍正帝形象,一时间成为社会热点。当中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有些矛盾比较 尖锐的时候,雍正王朝 不管是有意还无意,都形成了对当时中国政治生活的隐噙 雍正王朝 以后,不管“正说”还是“戏说”,都有了这种隐喻倾向康熙微服私 访记以一系列康熙皇帝以布衣身份行走江湖、遭遇各种社会病弊、为民排优解难的 故事,让任何一个对当前社会现实有所了解的观众,都可以在很多剧情与社会实情之 间做出不算牵强的“附会”。以清史稿于成龙传为蓝本的一代廉吏于成龙 虽然风格写实,绝少戏说,但是选择一个著名的古代廉吏”作为该剧主人公这一创意 本身,即明确无误地表达了作者的现实意图。在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天下 粮仓等剧中,我们都或多或少能够看到它们对现实世界的隐喻。虽然在人物塑造、 情节编排、历史景象的再现等审美品质上很多作品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试图通 过历史题材的艺术表现或隐或显地反映现实社会各种具体社会问题、并希望能够为解 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历史借鉴甚至是具体解决方案的创作观念却限制了作品的艺术 成就。宰相刘罗锅以其诙谐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吸引无数观众,但是编导的警世惩 戒之意却在最后刘镛到狱中看到和坤自尽一场表露无疑。铁齿痛牙纪晓岚中乾隆 皇帝把原本“上天之子”的“天予”解为“天下之予”,为天下苍生战战兢兢,真有 6 邵荃群:两点意见答戏剧春秋社,戏剧春秋,第2 卷第4 期( 1 蚴年l o 月) 8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冲田当代历史剧研究第一章历史剧的艺术身份 些人民公仆的意味。且不说历史剧该不该对社会问题贡献智力支持,就算提供了,社 会问题能否因历史剧的影射或因其提出的方案而解决也是可能性甚小的事情,何况这 种历史实用主义的创作观念对作品的艺术性又利小弊大 所以历史剧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求带有浓厚功利主义的现实性2 0 年代,顾仲彝 在今后的历史剧一文中表示:“编剧最忌有明显的道德或政治的目标,而尤其是 历史剧。”陈白尘在4 0 年代的历史与现实一( 大渡河) 代序 中也说:“企图在 任何历史题材上加以任何的强调,任何的隐喻,任何的翻案,或者是任何 的新的注入或还魂,都是徒劳! 都是一种浪费! ”7 历史剧是戏剧,它首先是 艺术的一种。现实意义终究是在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没有艺术的感 染力,现实意义也无从体现。先撇开怎样关注现实不谈,历史剧首先应当关注自身的 艺术性,有着杰出现实性的历史剧,必然首先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 我们对历史剧问题的关注,似乎也应当有所转向,更多的转向历史剧内部本身 在已有的历史剧研究中,对历史剧概念的讨论、历史剧与现实的关系、创作主体研究、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等问题已有了充分的讨论,但对历史剧的本体研究还不够深入, 对历史剧的戏剧本质还不够强调。 对历史剧的研究,应首先确定它作为艺术的身份。 历史剧说到底也只是一种戏剧,一种艺术形式,没有必要以沉重严肃的教育、讽 喻功能为一己之责任。艺术让人欣赏、陶醉、激动,如果在这之余有了教育的作用, 那么也是副产品,有则欣然接纳,没有,也不必当作追求的目标。 7 陈白尘:l 历史与现实大渡河,代序,戏剧月刊 ( 重庆) 第l 卷第4 期( 】舛3 年4 月) 9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中国当代历史捌研究 第二章既普通又特别的历史题材 第二章既普通又特别的历史题材 历史题材往往被寄予太重的期望。所以历史剧往往承担了过多本不应由它承担的 责任和使命,太沉重,以致力不从心。现在,我们还原它最单纯的身份一它只是众 多戏剧题材中的一种 而这种题材,既普通又特别。和其他题材一样,它是戏剧故事的来源,材料的取 舍权重只对戏剧性负责,不一定要有特别的功利性目的。但是,历史题材却蕴含着其 他题材所不能模拟、无法复制的震撼的力量,古往今来的剧作家从这种力量中获得了 无数灵感,优秀的历史剧中所体现的这种力量打动了无数观众。这种力量的来源,正 是历史本身 一、历史题材提供了丰富的戏剧性 我们很难说清历史是什么是出土的破碎陶片? 是辗转流传的残编断简? 是曾经 发生过的风云事件? 似乎都与历史有关,但却不是历史的全部。但是历史就在那里, 任何简单明晰的归纳概括或者分类描述都无法说出它的全貌即使如此,人们对历史 的兴趣始终不减。 漫长时间里,无数风云变幻、起起落落,大至沧桑变迁,社会的转折激荡,各个 阶层的矛盾对立,重大历史时刻的激变,小到个人的人生起伏,心灵挣扎,都能引起 我们内心的震动和长叹。中国古代关于“历史就是一场大戏”的看法,便在这种震动 和长叹中诞生了 清初的历史学家、戏剧家尤侗把 序里说:“尤西堂以世界为小梨园,廿一史为一 部传奇,则大地岂非一戏场乎? 夫忠孝节义流芳,阴邪奸险遗臭,其善恶殊途,不啻 霄壤,乃派定生旦丑净作势装妖之脚色也。人生富贵贫贱不同,天寿穷通各异;然电 光石火,终归一梦,犹敷演悲欢离合,顷刻戏完之散场也。”8 李调元在( 雨村剧话 序里也说:“古今一戏场也;开辟以来,其为戏也,多矣。巢、由以大下戏,逢、 比以躯命戏,苏、张以口舌戏,孙、吴以战阵戏,萧、曹以功名戏,班、马以笔墨戏, o 钱德苍编选,汪协如点校:缀白裘 ,中华书局2 5 年版 1 0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中犀当代历史剧研究第二章既普通又特别的历史题材 至若偃师之戏也以鱼龙,陈平之戏也以愧儡,优盂之戏也以衣冠,戏之为用大矣哉。 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今举贤奸忠佞,理乱兴亡,搬演于 笙歌鼓吹之场。男男妇妇,善善恶恶,使人触目而惩戒生焉,岂不亦可兴、可观、可 群、可怨乎? 夫人生,无日不在戏中,富贵、贫贱、夭寿、穷通,攘攘百年,电光石 火,离合悲欢,转眼而毕,此亦如戏之顷刻而散场也故夫达而在上,衣冠之君子戏 也;穷而在下,负贩之小人戏也。”9 数千年历史一路行来,就犹如舞台上的短短一出戏。这样的类比绝非一时兴起。 因为历史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不谋而合。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史料,看到那些或 激动或凄侧,或悲壮或振奋的故事,一幕一幕,就如同天地戏场间的光影游移,轮 番上演: 尧舜禹的故事已经近似传说,古代世界三代以下的人们无不向往着圣王的时代。 可是一部竹书纪年打破了美好的幻象,揭开了三王更迭所伴随的鲜血淋漓。三代, 到底是上古社会的典范,还是和后世一样残酷? 圣王们的面孔到底是慈祥还是严厉? 唐尧的女儿们如果真有其人那么她们投入江水的那一刻心情如何,和虞舜的爱情又是 否是她们投江的真正原因? 虞舜和夏禹如果真的都是通过不法手段上位,那么那一刻 他们是否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战国时代,天下整合,多少白骨,多少涕泪。又有多少飞黄腾达风光无限可是, 整个中原铁血迸溅,谁都无法阻挡战争的破坏。然而战争,牺牲,生灵涂炭,家破人 亡,却是这个血泪时代走向“统一”的痛苦的必由之路。这个时代的人们,面临了多 少苦难? 多少迷茫? 多少无奈? 比如信陵君,曾经神采奕奕的魏国公子,却在窃符救 赵以后,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整日醇酒妇人,无所事事。他有多少隐衷,多少痛苦? 面对天下大势,他又有多么无力? 及至汉武,达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在这样的时代里,英才辈出宛若星河 灿烂。他们术业各有不同,地位或尊或卑,但都个性鲜明,散发着强汉的张扬与意气。 在这样一群入里,汉武帝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由骑奴到大司 马的扶摇直上,指挥大规模骑兵军团的卓越才华和六战匈奴扫荡漠北的不世战功,由 公主的奴仆到公主的丈夫的巨大转变,由内廷首脑到默默无闻,他的传奇人生以司马 9 李调元;雨村剧话)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第八册,第3 5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卯年版 1 1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赓一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 第二章既普通又特别的历史题材 迁的笔力本来足够一篇精彩的列传。但是太史公书给他的只是一份如同履历和战功记 录的流水账。在他一生中的众多转折时刻,他经历了怎样的抉择? 如果他是一个汉武 一朝举足轻重的炉火纯青的政治家,那么何以在生命的最后十三年不见任何关于他的 记录? 如果他是一个简单的武夫,那么何以能够在众多权臣纷纷身首异处的同时,在 越来越不可捉摸的千古一帝刘彻的身边善终于位高权重的大司马的任上? 魏晋的风骨可以远望而不可亲验。向秀的思旧赋剐刚点到即行收尾的欲说却 无言,阮籍那样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鸥琴,刘伶带着一副铁铲的“死便埋我”的“名 言”,都是不可捧除的时代的痛楚的表现在那个看似潇洒的时代,真正幸福快 乐的有几个? 英明神武的大唐帝国太宗皇帝,造就代盛世,可是弑兄杀弟是他永远洗不去的 污点他在玄武门张弓搭箭的时候有没有过颤抖? 此后的数十年他会不会在梦中见到 建成和元吉? 他在史书修撰的时候对玄武门事件讳莫如深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要把当 时情景变成永远的秘密? 玄武门,是否也成为他的励精图治的动力里的部分? 他要 时时刻刻心怀天下是不是为了要用实际成绩来证明他丝毫没有对不起那轼兄杀弟得 来的皇位? 宋神宗熙宁二年( 1 0 6 9 年) ,王安石作为当世天才一般的人物,受神宗皇帝知遇, 推行新法,以求富国强兵。但新法屡遭非议,他本人的一生也数度出相、罢相、复相, 几起几落之后,即使复相也已经君臣离心,再无锐气。最后以一次罢相后,他蛰居金 陵的晚年中有一首名为“新花”的诗写到:“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汲水置新花, 取慰此流芳流芳只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放吾,已矣两可忘。”神宗皇帝于1 0 8 5 年逝世,新法一一被废。1 6 年,王安石那衰弱的身体再也无力支持他倔强的灵魂。 他留下的是惆怅? 是遗憾? 还是悲凉? 靖康之变,成为中原政权从未经历过的耻辱,徽钦二帝,怎样接受了由人君到阶 下囚的巨大落差? 留在中原的赵构,是怎样由一个曾经英姿飒爽出使敌营的九大王变 成了步步退让的苟安皇帝? 那些被金人掳去充做赔偿的宗室女子,又经历了怎样的命 运,她们又如何生存下来? 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冲龄登基,以大气魄推行万历新政。但是万历皇帝在他的阴 影里被压抑太久,终于在他死后翻起旧账。生前煊赫,死后子弟皆被充军,家财抄没。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厦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第二章既普通又特别的历史题材 没有开棺鞭尸,已是皇恩浩荡。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实为制度之弊,但是皇帝却把这 枚苦果压倒了臣子的头上。可见位极人臣,也难免可怜可叹及至被平反,他的子孙 感激涕零,因为他们的子弟又可以进科举考场了。难道这条致仕之路,还没有走怕? 以上,只是稍微翻翻史书,就能看到的蕴涵着丰富戏剧性的材料,而且只是无数 这种材料的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 二、历史与戏剧,双赢的结合 历史本身的戏剧性无处不在,史传文学早在戏剧之前就对此有了充分表现。我们 所读到的历史,无不是叙事的产物,而中国正史中的许多人物传记都可以作为文学作 品来读,其中想象、虚构,夸张、变形这些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都一应俱全。有 些史事如今读带来让我们觉得比任何戏剧都更像戏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历史的 叙述方式和文学叙述极端接近。 面对丰富的史料,发达的史传文学,中国历史剧的取材可谓极大丰富。艺术来源 于生活如果说现实题材只是展现了生活的共时画卷,那么涵有了漫长时问的历史题 材就提供了生活的历时图景。这个历时图景不仅使戏剧可以取材的范围更深更厚,而 且时间的距离和跨度使更深刻的戏剧性成为可能。蕴藏着无数戏剧性的历史也需要历 史剧这一形式来表现。 历史与戏剧在这里汇通,而他们可以汇通的原因,追根究底,在于历史与戏剧等 一切艺术的通性关于人戏剧性其实最终来源于人的心灵。只有触到了入的内心 深处最细微最真实的震颤,戏剧才能获得打动观众的恒久力量。而历史要探究的,要 表现的,要服务的,最终也是人的心灵。 所以,历史与戏莉的结合不仅是互利的,而且是必然的他们互相寻找着对方, 召唤着对方,一旦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便相辅相成。戏剧为它的观众找到了最能激荡 人心的题材,历史为其自身的意蕴找到了最直接有效的表现形式。由此看来,历史剧 的创作并非一定要由现实引发,对现实生活的隐喻也不一定是历史剧得以吸引关注的 唯一看点。历史和戏剧本身相互吸引相互召唤就足以成为历史剧创作的内在动因,历 史内部蕴藏的无尽的神秘张力足以让观众目不转睛。 褪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史”与。剧”有着截然不同的品格。“史”要求严谨、求实,而“剧”却自由 无定。虽然。史”与“剧”的结合是必然的,却不是风平浪静的。当“史”、“剧”结 合为历史剧时,。剧”的诗化精神就会威胁到“史”的稳定、权威。要开掘历史深处 的戏剧性,真实与虚构,就成了历史剧创作中不可回避无法摆脱的问题 一、不同的看法及其来源 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剧不能脱离历史根据,虽然不能照搬史书,但大的关目上不 能有差,起码的人物、事实不能虚构。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吴晗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 他要维护史学的严肃性,因而对历史尉之于史料的忠诚度要求很高。如果有作品能够 达到这种要求,那么当然是很高的成就,可以作为严谨的历史正剧然而事实是,这 样的作品在众多历史剧中尤其是在历史剧高产的当代实乃风毛麟角。既要避免成为教 科书,又要尽量贴近史实,没有对历史和艺术双重的高超的驾驭能力很难做到。当年 轰动一时的唐明皇 ,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时代风貌等方面上基本符合史料, 没有大的纰漏,应该算得上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如今能够有望再次达到这个高标的, 2 0 0 r 7 年的贞观之治算一个。但是,贞观之治在忠于史料方面下足了功夫,情 节就有些松散,不如同样是在2 0 0 r 7 出炉的大明王朝1 5 6 6 紧凑抓人 而大明王朝1 5 酌按照吴晗先生的看法就是不能算作历史剧的那一类,人物 和事件都有虚构,和历史记载有较多的出入,是典型的出于史料而不拘于史料的创作。 支持这类创作的观点对虚构问题较为宽容,只要符合历史内在的可能性,为了“艺术 真实0 可以作适当虚构。这类作品倒并不把叙述历史故事本身作为目标,而更多的 着眼在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清雍正皇帝一朝,可以说的事情何止整顿吏治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但是,雍正王朝重笔描绘的民生之难,改革之艰,却正是与 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现状有关的。在中国自1 9 r 7 8 年改革开放2 0 年后,社会显现了种种 矛盾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雍正王朝,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讲述雍正一朝的历 史故事,而是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改革的艰难。也暗合了人们对于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 有力的改革的期待 授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另外一种历史剧则为“历史是人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做了充分的现实佐证 在这类历史剧面前,史料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只是取材的源泉。它可以只取一个事件 的外壳,但是却对其中的前因后果曲折隐情做出新的解释。更甚者,可能只取一个时 代背景和人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则全都是虚构。对这类创作的争议较多就是因 为它们对史料的偏离程度超出了一般可被接受的范围,以至于产生了能不能把它们划 归入历史剧的行列的问题。大明宫词 虽然人物尚属真实,但是它显然没打算描绘 那段史书上的历史故事,而是借大明宫里的几代人抒写了社会生活中永恒存在的欲 望、权利、挣扎虚构不是它的目的,但是以现代心理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却在客观 上颠覆了史料 不同的观点支持了不同的历史剧创作,而这些不同的观点的背后,是不同的史观。 传统史学认为,历史的真实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真实发生过 的那一种,是可以被求得的我们现在还有所不知,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 去揭开谜幛。通过考察史料和遗迹,辨别真伪,我们最终可以一点一滴恢复历史当初 的原貌。所以以传统史学的眼光看历史剧的不忠于既定历史记载的行为是叛逆的,历 史事实都不搞清,何谈历史剧。 而历史主义的着眼点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寻找隐藏在历史中的发展规律。历 史主义者坚信有一种普遍性的本质的东西决定了历史的发展。与他们要探寻的历史规 律相比,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那么重要,他们不像传统史学那样重于考证细节, 因为那不过是一个外壳。 新历史主义则与以上不同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不仅是 文物、遗迹,也是对历史的理解、表述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因为历史 更是话语不同的创作主体,对历史文本会做出不同的理解、阐释。 张建亚为了重塑初唐风貌而对贞观之治的真实性精益求精, 观点而在诸如器物服装礼制等细节的逼真感也同样来源于 严谨的考古研究。更重要的是他们深深理解了强汉的精神,因而汉武大帝活画出 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尽管它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 可贵的是,它的画面流动中飘散出那么强烈近切的汉的气韵,汉的风神,这都是与扎 实了研究和深刻的理解分不开的。 历史研究为历史剧创作提供支撑,但是我们还是要时刻记得历史剧的艺术身份。 它不是翻案的工具,也不是历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台。蔡文姬塑造了曹操的新形象, 却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性,走向共和试图为李鸿章洗去百年骂名,但是却没有成功。 1 6 褪去功利色影,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历史剧的创作,自当以剧作本身的艺术性为中心,除此以外任何不纯的动机,都不会 给历史剧带来福音。 二、真实存在吗? 一般认为,历史剧必须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而且,虚构是历史剧的 一个必要的手段年代以后,对这一闯题的研究明显地深入。一方面,指出虚构 的必然性,同时也说明虚构是有限度的,它要受到历史真实的制约;另一方面,为实 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提供了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在一些研究者眼里,郭沫若 提出的。失事求似”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对创作起着定的指导作用 可是,我们还要继续追问,那个制约艺术真实的历史真实是否真的存在? 虚构 的程度依靠什么来确定? 怎样才叫艺术真实? 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等标准是否是评 价历史剧的合理有效标准? 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对于历史剧的深层内涵有没有意r 义 和作用? 中国深厚的史官文化的数千年沉淀让我们对历史几乎怀有近乎崇敬的心情史是 祖先,史是镜鉴,史是我们行走于现实世界永远可以依靠的大后方可是,我们可以 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史料,是典籍里的文字。那是代代史家和一切有意无意中 为后人留下历史痕迹的人们的珍贵遗赠。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把史书奉若经典,仿佛 我们现在从行行字字中看到的就是当初 但是,这些真的完全可靠么? 写下这些文字的人都是亲眼目睹了他们所记录下的 内容么? 即使亲历,他们怎样知道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真实想法? 通过历史记 述,我们才得到了观望历史的可能性当然也有人怀疑这些记述,这当然没有问题, 人人都有质疑的权力,但是,哪部分可疑哪部分可信又凭什么来得到确证? 同样一个 事件,如果要叙述出来,不同的当事人会有不同的记录,局外人和当事人的说法又会 不同,后人和时人的史书关于此事定然有不同的文字。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立场, 而时间的一维性又决定了任何人都无法再去确证“真相”。我们无法越过记述来探求 “真相”以判断记述的正确与否,所以,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或者更像数学里的循 环论证。历史记述,我们是信还是不信? 其实,通过文字把已经过去的存在记录下来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和被记录的历 1 7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赓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史不是一回事了,而这个行为的成果也就是文本,和历史也不是一回事,历史只是给 这个文本作了客体而且,即使是号称最客观的史家,直书其事,也不可能完全不带 有自己的理解在书写。因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是一台智能记录机器,所以必定 会在记录的过程中在作品中反映出主体性。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把叙述者理 解中的历史作为叙述客体而记录下的文字。 原来,我们注定无法触及历史的绝对真实。至此,我们产生了无尽的疑问。 既然史料记载也未必真实,那么又何以成为历史剧创作中让人信服的历史根据? 但是,我们唯一能够通过它探寻历史的,也就只有前人留下的记载,如果不相信它, 那又有什么可以相信? 如果真实不能确知,那么真实是否存在? 即使存在,我们却不 能确知,那么这个真实对我们来说就什么都不是,它的存在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如 果不存在,我们又为什么要去寻求“真实0 执着于“真实”? 这个历史本身的绝对 真实,只存在于发生的当初,一瞬即逝不可逆转不可复制。它只对它那存在于无数个 一瞬间的本身有意义。那么它的存在与否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历史的真 实本身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不可求得,那么我们要往历史里去寻求些什么? 如果 我们退而求其次,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去探求相对真实? 靠近绝对真实近一点再近一 点? 可是绝对和相对怎么界定? 相对到什么程度是极限? 既然不能够确知“绝对真 实”那么这个相对真实靠近绝对真实的程度靠什么来衡量? 如果说我们坚信那些文字就是历史的时候就如同涉世未深的孩童一样内心单纯 眼神清澈,那是因为我们了解的太少。一旦思考过了历史的真实性问题,我们面对这 一堆疑问皱起的眉头和迷茫的眼神就像人生在世事沉浮里的困顿。这时候,我们需要 一束智慧的光来驱散这团迷雾 既然历史的真实犹如海上仙山,那么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抵达,我们的探寻历史的 过程,就成了真正的无法到达终点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以我们自己的生命去 应和那些过往的身影,这个理解的过程比终点更具意义。其实所有的历史记录都是作 者带着自己心灵的理解写下的,不带有理解的叙述是没有生命和活力的。我们如今所 看到,是永恒流动的知觉、感触,那么,让我们忘掉所有那些自我折磨的疑问,加入 所有今人古人用心灵进行的问答交流 1 8 捷去功利色影,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三、虚构的目的戏剧性 这个世上两全的事情其实很少。如真的能够做到所谓“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 一”,那么当然很好可是这个“统一”往往很难贞观之治 为了严谨地追求初唐 气象而损失了戏剧节奏,孝庄秘史多出彩笔浓墨写心以情动人则必须抛开史料的 束缚可见鱼与熊掌,果然非常难以得兼。既然这样,与其不切实际的去追求难以达 到的“统一”不如现实果断一点选择到底是艺术为尊还是历史为尊。作为历史剧,自 然当选择艺术为尊,如果要选择历史,那是科教片既然选择了艺术为尊,那么作为 戏剧,虚构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即戏剧性,这也是虚构是否成功的标准。 2 0 0 r 7 年初登陆央视八套的卧薪尝胆和2 0 0 6 年首播于浙江卫视的争霸传奇 同样取材于吴越故事,但是在虚构艺术上,却有高下之分。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和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料中的有限的材料敷演为数十集的历史剧,的确需要 一定的虚构卧薪尝胆试图描绘越王勾践心灵变化的轨迹,从张扬的君王到吴主 的奴隶,再到冷酷孤独的复国之君,这样的设计本来应该有足够的戏剧张力,但是纵 观全剧,尽管是经过了虚构的艺术加工的情节似乎也只是不功不过,平铺直叙地把故 事讲完纵然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纵然有陈道明的精彩表演,但平淡拖沓的情节却 让观众感觉不到内在的戏剧韵律,没有了继续观看的耐心。如果说卧薪尝胆有什 么亮点,那么大概是越王后雅鱼。她的温婉和坚强都成为越王不可缺少的支撑,她的 存在也为卧薪尝胆 增加了几分诗意,而她的死亡留下的悲叹也是剧中不多的动人 之处但是这仍然不能掩盖全剧戏剧性的寡淡。反观争霸传奇,顶着已经被众多 诸如至尊红颜 等水准低下的作品搞臭了的“合拍片”的名头,竟然做出了些许历 史正剧的气势,而且也保有了典型的t v b 式的虚构传统在开篇第一集,前1 3 分钟, 已经讲述了吴越血仇的渊源,其中还包括一段四分钟的一半为了刻画人物一半为了吸 引眼球的范蠡与夫差的对剑。接下来简洁有效地展示了越王要攻吴的一意孤行,范蠡 的离朝,西施的出场和越军的大败。4 0 分钟,关系已经明朗,冲突已然明了,人物 大多登场,难得的是性格在短暂的表现中已经颇具风神。而这4 0 分钟除了橘李战役 和会稽山之败,其他部分都是虚构。正是这种虚构,牵出了贯穿于全剧的几条主线, 此后起伏不断,交替前行,一步步走向结局。并且,人物复杂内心的刻画,大多都是 在虚构的故事中完成的。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冒当代历史剧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昭君和亲的故事传唱千年,但是关于她的信史资料却少之又少,必须用大量的虚 构来充实但2 0 嘶年的昭君出塞的虚构却并不成功。前半部分加入太多假人假 事,可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混乱了整个剧作的节奏。昭君难道一定要在多角的 爱慕中才显现的出是一个绝世美女? 而匈奴在草原上的恩怨情仇各部斗争也对于全 剧的主旨并无大益,反成拖沓。至于昭君对于汉匈关系的认识还有那尚在闺中就已经 拥有的达成民族和平的使命感,不禁让人感叹其觉悟之高,令当下许多共产党员犹自 愧不如。这些虚构原本希望塑造昭君的完美形象,表现汉匈和亲的历史必然性,但是 却弄巧成拙,倒是后半部分关于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稽侯珊的相遇相爱,即使在历史上 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却非常吸引人昭君和稽侯珊在互相不知道身份的情况下相 爱,后来稽侯珊告诉她自已是匈奴人但是隐瞒了真名和单子的身份。昭君却把他当作 了一个普通的匈奴士兵。她原本把传说中呼韩邪单于当作心中的英雄,但是当爱情降 临到她的头上,她只爱面前的这一个,不管他是匈奴人还是汉人但是这个“匈奴士 兵”却要离开自己的爱人,为他的匈奴去娶汉朝公主。分离的一刻他们谁都不知道将 来他们会在未央宫汉匈和亲的大殿上重逢。这样的分离让两个人都痛苦万分。情节至 此,那么昭君必需出塞了,她嫁往北地,不是为了汉皇的重托,而是执着于自己的感 情。而这样的爱情,即使是虚构,在表现呼唤民族和平的主题上也比昭君共产党员式 的演讲有力的多匈奴和汉族,本都是华夏同支,情意相同,血脉相连,不用动员, 自成一家 如果能够创造卓越的戏剧性,所有的虚构,哪怕离奇都是正当的必要的。相反, 如果无益于戏剧性的营造,那么即使是符合历史内在可能性的虚构都没有意义甚至可 以被斥为胡编乱造同为虚构,大明王朝凭空虚构了一个嘉靖年间从没发生过的 “改稻为桑”事件,贞观长歌把一个尚有史载的公主。丰满”成了第一女主角, 若论虚构的程度,大明王朝更甚,为什么贞观长歌收到了臭鸡蛋,大明王朝 得到的却是每天守着湖南卫视的首播欲罢不能的观众群? 大明王朝的子虚乌有的 “改稻为桑”事件总领了整个剧中的多个势力集团的斗争,皇帝,严党,清流,太监, 商人,平民全部卷入其中,一一登场,所有的斗争都围绕这个事件展开,环环相扣, 推动戏剧走向高潮。而贞观长歌中那个无处不在的安康公主又对主题的表现有什 么帮助? 她的以及其他几条爱情主线无疑都是虚构,但是这些虚构的故事组成的就是 2 0 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一中国当代历史尉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大唐贞观年间的史诗长歌? 即使没有这些平庸的爱情主线,大唐一样有史诗气度,有 了这些虚构,反而降低了大唐的格调其实,这个知识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观众难 道不知道大明王朝 的“改稻为桑”比贞观长歌的安康公主虚构更甚? ( 即使 不知道,刘和平、张黎也已经站出来告诉大家“改稻为桑”是虚构的了) 关键是,作 为戏剧,能否引人,能否震撼人。如果能,那么关于细节上、哪怕是事件上的改动( 实 际上这些改动也都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戏剧性) ,观众都可以接受。如果不能,那么只 好被观众遗弃 倘若一部历史剧能在选择首先遵循艺术法则的前提下兼顾了历史精神,达到了艺 术成就和历史风神的双重高度,那么固然是凝结了深厚艺术功力的上乘之作。如果不 拘于史料,加入一定的虚构成分,而创造了优秀的历史剧作品,那么这也是好事一件。 糟糕的情况就是既背离了历史的精神气韵,又胡编乱造,那么这穿着古装的离奇故事 剧又凭什么忝列历史剧的行列呢?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大把胡编乱造,还坚 称自己是艺术与历史完美统一的历史正剧,这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缺陷的问题了 众多评论中指出,当代很多历史剧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观众的历史记忆。的确如 此。不管是所谓的“历史正剧”还是“戏说剧”,都对大众的历史记忆进行着改变 正剧如汉武大帝者,描绘了一个风云际会的汉武时代,集强权,战外敌,汉风泱 泱,雄壮,豪迈,放眼天下。而汉武时代的后期,国家的疲惫。征伐的无度等等本来 可以激起深沉的历史思索的问题,却被草草带过,因为它们无利于表现“强汉”的主 题其所谓“正剧”的“正”,“正”的并不是其所讲述的历史本身,而是讲述的方法 和态度但是观众却往往把这样的历史剧当作了历史教科书,艺术感染力让他们在欣 赏的同时把看到的故事认同为史实,观众的历史记忆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影响。如果说 所谓“历史正剧”是以现代视角,用现代意识去历史中寻求支撑,但是终究还是对历 史抱有严肃的态度,对社会存有责任感,而“戏说剧”却完全抛却了对历史的严肃态 度。“历史正剧”改变了观众的历史记忆,而“戏说剧”却在把观众的历史记忆一点 点打散,直到消磨殆尽。 但是,即便影响了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历史剧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角色。历史剧 不是最应该对公众的历史记忆负责的那一方。它既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虚构,既然要 首先遵守艺术的而不是历史的法则,那么它当然不是向观众传布历史知识引导史观形 褪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厦一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 第三章真实与虚构 成的责任的承担者。丰富扎实的史学的知识,是创作历史剧必备的基础,但不是束缚。 史学的知识,甚至都不是史家的目的,就更不是戏剧的目的。我们所企图表现的历史 的真实,并不是自然主义的繁琐的细微末节的真实。历史剧不是历史的衍生物,不是 历史的注释者,它有独立存在的权利。作为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历史剧不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生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艺人经纪合同范本:主播艺人签约协议(律师专业风险评估与批注)
- 红楼梦翻译对比课件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模式与绿色产业国际合作2025年研究
- 娱乐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协议
- 2025年太阳能光伏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案例集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市场技术创新与充电设备创新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6年市场深度解析:技术创新驱动310亿美元市场规模
- 2025年后视提篮镜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职业中学数学课件学习方法
- 2025年中国药用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软陶教学课件
- 2025年黑吉辽蒙高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美术教育学新编
- TCDSA 201.22-2024 呼吸气体质量分析仪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学习导引课课件
- 人工智能全套课件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