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献翻译.doc_第1页
外国文献翻译.doc_第2页
外国文献翻译.doc_第3页
外国文献翻译.doc_第4页
外国文献翻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文文献翻译题目香港的银行系统:发展和变化的前景作者婵月银学生肖静 国贸1004 2010015205香港的银行系统:发展和变化的前景 婵月银 本篇文章研究的主题是香港银行业系统的发展结构和前景。特别的,本文试图调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金融关系。通过评估香港银行系统的发展在较小的程度上评估中国大陆的银行系统的发展。本文展示了这两个经济体在面对银行产业的变化和挑战中如何进行改革。引人注意的香港的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这些研究表明香港和中国大陆已经建立了紧密的银行关系。虽然有这些亲密的关系,即使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大陆的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独立。作为一个小的经济开放体,香港必须继续与本地区的其他经济中心竞争,列如作为香港最大的竞争对手的新加坡。本研究总结香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香港能否在全球化中保持开放和对银行业进行恰当和谨慎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大陆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如果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将进一步提高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介绍自从19世纪60年代,香港被认为是新的工业区有着定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19世纪70年代轻工业的成功,香港开始改革和发展银行业。1978年后大陆的经济改革也有助于香港的经济重建。为了得到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香港的制造公司在大陆建立了分厂。香港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从1980年的31.7%降低到1995年的16%,私人的雇佣也从1980年的54.8%降低到17.6%。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逐渐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在1980,服务业在香港的GDP仅占76.5%,到1995年,增长到了83.8%。在1980到1995年期间,私人雇佣部分也从45.2%增到82.4%。 与香港的服务业的重要发展一样,银行业也继续增长和发展。到1996年末,香港有182家有证营业的银行其中有166家事国外的银行。香港作为大陆的门的角色在1997香港回归后得到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银行活动在香港和大陆之间举行。本论文的目的是检查香港银行系统的发展,结构和前景。更重要的是,本研究意在分析1997年后香港和大陆的银行关系和香港银行未来的趋势。包括这个介绍,本论文包括7个章节。为了发现银行对经济的贡献,第二章致力于检查银行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这些框架后,第三章回顾香港银行业的发展经历并且评估它在香港经济中的作用。第四章更详细地讨论香港银行系统和金融措施的法律和制度 框架。大陆成为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伙伴。银行系统的发展将在第五章分析。在这些事实和背景下,第六章将讨论香港银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第七章以对香港银行系统的发展来结束本论文。第二章 银行和经济发展2.1综述本论文意在分析香港银行系统的前景和变化。首先讨论银行系统的作用。一个银行系统可以将储蓄转变为真正的投资,提供支付方式,作为财富的各种商店,支持创业人才和稳定经济。本章也会讨论银行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银行系统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和创造资金,为资本的形成提供资金,然后为发展的经济体分配资金。当然,对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的关系还有很多争议。Demand-following融资模式表明金融系统的发展发生在实业增长的部分。另一方面,supply-leading融资模式表明金融机构的出现在实业中起着主要的作用。2.2银行系统的作用22.1将储蓄转变为真实的投资银行系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媒介。银行系统作为流动的储蓄资金的贮蓄容器。Bain进一步表明金融中介包括银行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促进这个功能:收集储蓄:银行系统通过提供储蓄的利益来收集资金,比如安全和利息。通过这样做,能鼓励人们储蓄从而达到一定水平。鼓励投资:银行系统通过以一个较低的价格提供资金和一个比借者直接与资金提供者谈判所能得到的更好的时间段。转换期限:银行系统提供流动的期限来满足储蓄者的需要。Levine与bain的观点相似,他认为金融系统提供一个主要的作用,那就是,它促进经济中的资源分配。他将这个主要的功能细分为五个基本的功能:收集资金:金融系统从储蓄者手中的到资金作为投资用途。促进风险管理:金融系统使贸易更加容易,对冲和分担风险。它可以转换期限和降低流动资金风险。监管经理人和发挥公司控制:金融系统为了提供这些资金的储蓄者来监管公司和投资项目。促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金融系统通过创造促进货物和服务交换的资金来实现这个功能。分配资源:一个单独的储蓄者会发现为了得到必要的投资信息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的。金融系统利用专家的意见和信息库来节约这些成本。所以,金融系统能提高社会的资源分配。Levine进一步指出上面提到的五个功能能通过两个渠道来促进经济增长:资金积累和技术发明。2.2.2提供支付方式金融系统通过发行自己的纸币和转移公众的货币存款来提供支付方式和货币支持。银行通过专门的设备来减少交易成本与交换过程来创造金钱。作为它的一个功能银行提供支付方式,银行起托管储蓄者的资金的作用,也起着增加或减少储备的作用。银行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2.3银行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atrick表示金融系统通过三个主要的方式来影响增长目的的资本和股票:(1) 金融机构通过改变拥有者和作为各种资产持有者的中间人来鼓励以一个更有效的方式来分配财富。(2) 金融机构作为储蓄者和投资者的中间人可以或多或少的鼓励更有效的分配投资的资金。(3) 金融机构可以引导更高的资本积累通过提供更高的储蓄和投资的激励。 2.4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之前的讨论表明银行系统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中立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的发展大体上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争议的核心问题是是否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之前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经济的角色,或者它只是被动地适应实业的发展,或者这是双向的互动过程。 在Patrick对金融在发展中经济的分析中,它描绘了关于金融和真实发展的关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即demand-following和supply-leading金融。 2.4.1demand-following 金融 Demand-following 金融是被动地适应真实经济的增长的金融发展。比如,金融系统的产生是为了投资者和储蓄者的金融服务的需要。所以,金融系统的发展变革是广阔的到处存在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结果。(Patrick,1966,174-175) 2.4.2supply-leading金融这是指金融机构的产生和他们提供的金融资产,责任和在需要他们之前的相关的金融服务。Supply-leading 金融有两个作用:将资源从传统部分转移到现代部分;促进和激励企业在这些现在部分的积极性。Supply-leading现象的列子包括德国从1830和日本从1870开始的金融发展经历。在这些类型中的发展,银行机构扮演着主要的作用,即在需要他们的资产和责任之前他们就被创造了。(Patrick,1966,175-176)金融机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类似于小鸡和鸡蛋的关系的讨论任然是这方面的争论。这是事实当银行领先于实际增长和他们追随的其他增长。实际上,supply-leading和demand-following更像是一种相互现象。Patrick(1966,174-177)在他的研究中表明在可持续的现代工业增长开始之前,supply-leading金融可能就能够引导一个真实的,革新型的投资。然而,在真实增长发生的过程中,supply-leading金融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而demand-following金融逐渐成为主导。这种连续的过程也可能发生在特别的产业和其他产业之中。一个产业在最开始以supply-leading为金融性的鼓励,一旦它发展起来,它会从supply-leading模式转移成demand-following金融,然而另外的产业会保持supply-leading层次(Patrick,1966)其实,不管是supply-leading或者是demand-following的金融分类都不能总结的解释金融机构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的方向。经济学家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解释可能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在每一个经济的每一个时刻都相互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这种关系的分类可能会变化。在这章中,银行系统在经济中的作用被再评估。这引导储蓄流向实际的投资,提供一个中间的交换,运转着经济的支付机制。它提供方便的财富存储和各种不同的为储蓄者和借贷者的信用设施。它也提供企业家的天才,也可能提供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影响经济体的经济稳定的机会。这章也分析了银行系统可能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研究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虽然一个强而有效的银行系统对促进增长是重要的,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这可能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时间和阶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第三章 银行在香港经济中的作用 3.1 银行产业的发展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英国从中国接管香港的时候,香港的银行业主要被商业大亨操作比如jardine matheson,Gibb Livingston 和Dent&co 。许多小的贸易公司对被他们的少数同行控制感到不满。这样的情况对香港的银行业的发展是成熟的。第一个本地银行是由几个英国投资者香港和上海银行公司在1864年建立。从这以后,香港和上海银行公司作为香港的主要的银行,处理着一半的香港的银行交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的银行业基本是没有被管制的,这种自由的银行系统在建立的最初100年运行着。在1948年,第一个银行法令被通过为银行的注册,规章制度和许可证制定一个法律的框架。在这个时候,香港的银行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在中国的政治的不稳定使得许多的企业主和工人不得不搬到香港。工业基础和人口数量都急剧增长。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增强了,随着增加的商业机会本地银行也繁荣了。到1962年,在香港已经有87家有许可证的银行在运行。有许可证的银行数目的快速增长和松弛的银行规章制度产生了问题。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小的本地银行挣扎着通过提供更高的利率和开分支机构来吸引更多的存款。他们也扩展贷款给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和房地产却没有仔细地检查应用程序。一些银行的偿债能力受到了不利影响。结果,在1961年liu chong hing银行发生了银行挤兑。在1965年一个更严重的银行挤兑发生了。两个小的银行,ming tak银行和canton trust and commercial 银行崩溃了。香港的存款者很快对银行失去了信心,特别是本地的小银行,蜂拥着从这些银行中取出所有的存款。当本地最成功的中国银行hang seng银行在金融健康的状况下面临了类似的银行挤兑时,这种恐慌达到了高潮。在HSBC得到了hang seng 银行的兴趣和提供对存款者的退出合适的偿债能力后危机很快解决了。从这以后,许多小的本地银行都加入了外国银行的资本。在18世纪70年代,香港的银行业出现了另一个趋势。香港逐渐习惯有一种类型的银行持牌银行。在1970年,一些外国商业银行利用银行业条例存在的漏洞建立了只从公众中吸收短期存款的小的金融公司。在发现这种操作中获取的巨大利润时,许多当地的金融公司出现了。为了消除这种漏洞,接受存款公司行为法案在1976年通过了。这要求所有的存款机构都要注册而且使金融公司接受的政府监管比持牌银行更多。注册的金融公司被叫做存款接受公司,这种存款公司被允许接受存款,但每个账户要不少于5万港币。他们必须有一个最低实收资本250万港元的要求。与持牌银行不同的是,存款接受公司不限制于香港银行会规定的利率。所以他们可以从持牌银行拿走大量的存款。为了保护他们的存款量,许多持牌银行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存款接受分公司。从1978年的12月到1981年的五月,存款接受公司的存款量的占有率从15%上升到33%。由于来自持牌银行的压力,在1981年建立了三方银行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存款接受公司被分为持牌和注册两种,而持牌银行位于这一系统顶端。持牌银行可以以任意数量和时期从公众中换取存款。持牌的存款接受公司可以以定期存款为500000港元以上没有期限限制来接收存款。而注册的存款接受公司只能以不少于5万港元和不少于三个月的期限来接收存款。这个新系统的结果是使得那些存款多余50000而少于500000而又希望以一个短期期限存款的存款不得不将存款从存款接受公司转移到持牌银行。(KPMG Peat Marwick,1994,3)。在引进这种新系统之后,存款接受公司失去了大量的存款。由于被侵蚀的存款量,存款接收公司通过从国际银行市场借资金和从事高风险的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机者借贷来勉强生存。一些没有持牌银行支持的存款接受公司破产了。另外,在1982年到1986年之间一些管理不善的持牌银行导致了银行的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