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摘 要要 大卫休谟( david hume)是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 也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政 治哲学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休谟正义理论的历史渊源。作为近代伟大思想家的休 谟,其思想必然也深深植根于他当时及先行的时代。从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时期,历经托马斯阿奎那为典型代表的中世纪神学时期,再到近 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前休谟时代的政治哲学理论中无一不充斥着“先验论” 或“契约论”的理性主义元素。直至休谟以回归人性本身的情感论的问世,通过 对以情感为基础的道德哲学的引入,开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具有“拨云见日” 般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休谟正义观的政治哲学理论基核。 在休谟的人性哲学体系 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即道德哲学是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基础。休谟继 承了英国以沙夫茨伯利和哈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并沿着快 乐主义和利他的功利主义方向加以发展。休谟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后来道德哲 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在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上,休谟的伦理学保持了与他的人 性哲学体系的一致。他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应当建立在观察和经验之 上。他强调道德判断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感觉(道德感) ,而不是理性,道德感是 道德的根源和道德评价的标准,他重视运用心理分析和心理描述的方法,引入了 同情、仁慈和自爱作“自然的德性”的概念,他还强调想象和联想活动在道德评 价中的重要作用。道德哲学成为了休谟正义论的理论基核。 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休谟的正义规则理论, 尤其是核心的财产权理论稳 定物占有、依据同意转移所有物、履行许诺。休谟的正义起源说建立在两个预设 之上:一个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外部预设,它是正义起源的外部条件;二是人 的自私和有限慷慨的内部预设, 它是正义产生的深刻人性论基础, 两者缺一不可。 休谟认为正义乃是弥补自然与人性的这种不足而产生的人为之德, 正义的主要作 用是作为一种划分财产权利的道德规则, 并通过与人性自私的比较中证明了其正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ii 义思想的合理性,这为其实现正义而进行政体设计夯实了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讨论了休谟的政治学与政体论,即实现正义的体制和制度设计问 题。在论政治学可以析解为科学一文中,休谟隐含地提出了构成一门政治科 学的三个基本的因素或要点,即政体、法治与人性。在休谟的社会政治思想中, 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有关政体的理论首先是一个有关文明与否的政制问 题,其中隐含着一个内在政治逻辑是有关人类政治体制的二阶划分标准。政府作 为政体的基本形式,休谟试图从财产论原则中的正义线索探寻其起源与权威,并 且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自由君主论、专制君主论、理想共和制等政体形态论。 最后部分把休谟政治哲学放在一个自由主义的框架之内, 考察休谟的政治哲 学与其之后的近现代政治哲学的关系。 从其怀疑论中看到对非理性主义的影响及 “事实与价值分离”对自然学派的“同意说” 、 “契约说”的直言批判,试图在自 由主义的语境中,从近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与演变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的角度,特 别是从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理论所参照的西方背景这样一个角度, 重新考量和分 析休谟的政治哲学,考察其对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其起源于财 产权的正义理论对于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来说, 构建和谐社会所可能 具有的启发性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休谟;道德哲学;正义;财产权规则 abstract iii abstract david hume was a famous british empiricism philosopher and sceptic in the 18th century. h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as the great british ideologist, humes philosophic thinking certainly was planted at his age and before and also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following.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humes theory of justice systematically. as the great ideologist of modern times, humes philosophic thinking certainly was planted at his age and before and also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following. from the ancient greek, going through the medieval theological time, and to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before-hume time were all full with apriorism and contractarianism. the irrationalism appeared with the coming out of humes the theory of sentiment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xplore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humes conception of justices philosophical theories. ethnic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humes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moral philosophy is the core base of humes philosophy. hume inherited the basic thinking of emotionalist ethics, 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shaftesbury and hutcheson, and developed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hedonism and altruistic benthamism. some of humes opinions have affected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of moral philosophy.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ory and method, humes ethnics was kept in step with his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he thought that ethnics was a scientia practica, and ethnics should be built on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he emphasized that moral sense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moral judgment. moral sense was the origin of morality and the standard of moral evaluation. 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thod of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graphy. he introduced sympathy, kindness and self-love as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dharma. he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to moral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iv evaluatio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humes justice rules theory, esp. the cor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the stability of possession, transference by consent, and performance. humes justice origin theory was built on two preinstall. one preinstall was relatively deficient natural resource; it was the external condition of justice origin. the other preinstall was peoples selfishness and limited generous, it was the humanity basis of justice origin. hume thought that justice was born to make the deficiency of nature and humanity complete. the main function was the moral rule to divide property right, and proved the rationality of justice theory by contrasting with humanity self-serving.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politics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system and institution design of realizationism. in the bookthe discussion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could be explained to the science , hume impliedly raised three basic factors or main points of forming a political science. these factors were system of government, rule by law and humanity. civilization took a significant role in humes social political thought. his government system theory was a polity problem about civilization. it implicated an internal political logic about the second order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of peoples government system. as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government system, government, hume tried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authority of government through the justice clues of property theory. hume expounded the free monarch theory, despotism monarch theory, ideal cointegrate and other government system mode brief and to the point. the last part puts humes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a liberalism framework and makes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n humes relat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philosophy. the thesis finds the influence to irrationalism and the criticism to agreement theory and contract theory by the separation of fact and value. he also tried to consider and analyze hume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nspect its meaning and value to modern liberalism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in modern times, esp. from the angle that modern chinese social political theory took west background as a conversion. the thesis especially observes the possible enlightenment for solving chinas interior and externalities problem during the period abstract v of economic reform. key word:hume;moral philosophy;justice;property rights rule 目 录 v 目目 录录 摘 要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 . 2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 . 2 1.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 2 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 . 4 第二节 中世纪神学时期的政治哲学 . 5 第三节 休谟之前的近代英国政治哲学 . 6 1.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 6 2.洛克的政治哲学 . 7 第二章 休谟正义观的理论基核 . 10 第一节 事实与价值分离的理论 . 10 第二节 以情感为基础的道德哲学 . 11 1.道德是非理性的 . 11 2.道德感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 13 3.同情、仁慈与自爱 . 16 第三章 休谟的正义规则论 . 21 第一节 从财产权看正义的起源 . 21 1.正义起源的外部条件 . 21 2.正义起源的内部条件 . 23 第二节 休谟的正义内核人为的德 . 25 1.正义是人为的德 . 25 2.正义与仁慈的划分 . 27 第四章 休谟论实现正义的体制和制度设计 . 31 第一节 自由主义与政体论 . 31 第二节 正义实现的政体设计 . 32 1.政体类型的二阶划分 . 32 2.政府的起源和权威 . 33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vi 第三节 正义实现的政体形态 . 36 1.自由君主制 . 37 2.专制君主制 . 38 3.理想共和制 . 40 第五章 休谟正义观对后世的影响 . 44 第一节 休谟正义观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影响 . 44 第二节 休谟正义观对当代转型期中国的借鉴意义 . 46 结 语 . 49 参考文献 . 51 致 谢 . 55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在西方现代的社会政治理论中,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思想处于一个十 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考察现代思想的演变,考察自由主义在人类思想历程中的产 生、发展与变化,考察英美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都脱离不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社 会理论,特别是英国的古典政治哲学。而在英国的古典思想中,休谟的政治哲学 又占有突出的位置。 休谟以及他与斯密所共同代表的苏格兰历史学派的政治哲学 及社会政治理论进一步拓展了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思想。 作为英国古典政治思想 的集大成者, 他们的理论对于当时的欧洲乃至美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 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依然持续着,并且构成了现代自由主义的 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 然而,苏格兰历史学派的政治哲学,尤其是休谟的政治哲学,长期以来却遭 到不应有的忽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谟的政治哲学究竟是怎样的还一直处在 隐晦不明之中。 固然, 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 他的和缓的怀疑论, 他的道德哲学, 尤其是他的“事实”和“价值”两分的观点,在传统的哲学领域受到了普遍的重 视,并对于功利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 休谟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的英国史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是,休谟的政 治哲学,他有关政治社会的人性基础,有关正义规则和政治德性,以及有关市民 社会的制度价值和政体模式,乃至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却很少被人注 意。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在西方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理论家们才逐渐发现在苏格兰历史学派的思想中, 特别是在休谟的社会政治理论 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因素,可以弥补现代自由主义的缺陷,此时休谟的政治哲学 开始受到重视,其中关于正义理论的解读闪耀着熠熠光辉。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2 第一章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 任何创新性思维都非凭空想象诞生的,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作为近代伟 大政治哲学家的休谟,其思想必然也深深根植于他当时及先行的时代。无论前休 谟时期,还是休谟时代,皆为休谟的知识准备提供了珍贵的财富,也为我们全面 系统了解认知休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第一节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以雅典哲学为最, 学术上孕育着从侧重研究自然到侧重研 究人、 人的理性和人的社会的政治思想启蒙, 涌现了许多颇有建树的政治哲学家, 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堪称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典范。虽然两者各分属于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但是关于社会正义如何体现的观点,却惊人的一致。 1.1.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柏拉图的正义论, 对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堪称西方正义理论的源泉, 他的名著理想国其实就是一部“正义论” 。在理想国的开篇,柏拉图就 提出了“何为正义”的论题。柏拉图认为,传统的正义观都不恰当地与狭隘的利 益关系相联系,这种情况使人们对正义的理解见仁见智。 雅典人认为,神将正义均匀分配给了每个公民,因而参加政治生活不需要专 门的知识和才能,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城邦的各种事务。 苏格拉底则认为, 正如制鞋需要专门知识一样,治国也需要专门的知识,只有具备了治国知识的人 才有资格参加政治生活。柏拉图沿着苏格拉底“专家治国”的思路论述了他的理 想国家的理论。 柏拉图所说的“正义”应该是使希腊文化中“四主德” (智慧、勇敢、节制、 正义)的核心,或者说,是所有的德性都得到了实现之后而达到的最高境界,它 既包括所有人的全部德性,也包括社会国家所具备的全部德性。按照柏拉图的观 点,社会的产生出于人们的相互需要,而这些需要只有靠他们相互补充才能得到 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 3 满足。换言之,社会是一个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每个成员既为他人服务又接 受他人服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 “正义就是一个人做他的能力使他所 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 , 并且 “真正的正义不是关于外在的 各做各的事 , 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真正本身的事情” 。1也就是说,作为对个 人的一种道德要求,正义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即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它意味着个人能够自觉地使自己的本性与职责相一致。因 此,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使不同能力的人得到最恰当的安排,使所有的需要都 得到满足,从而使社会协调一致的那种国家。这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由理性、激 情、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个人是 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所以,国家的三个阶级即哲学家、武士和 劳动者,他们各自的德性或品格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 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 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如果这三个阶层各自具备了自己的德性, 各司其职,互不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柏拉图在讨论什么是正义的时候首先涉及的是人的行为,并提出了“正义是 以善待友,以恶对敌”的观点,虽然他承认国家是由各种人组成的,但是在以后 的论述中又体现出了他的不足, 因为柏拉图认为人是天生不平等的。 为了达到 “求 善”和“求治”的统一,为了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在他所设想的“理想国” 中,将人划为分别由金、银、铜组成的哲学家、武士以及劳动者三部分,并确立 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哲学王”的理想,另一个是“共产主义”制度。在柏 拉图看来, “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 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中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 ”总之, 柏拉图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论述了统治者天生就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社会上 的其他成员之所以不是统治者是由于他们的能力所限。 他以这种理论来使人们自 觉自愿地服从统治,并且他要求社会各阶级严格在自己的范围内活动,从而有利 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便于统治者更好地进行统治。 1古希腊柏拉图: 理想国,第 172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4 2.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哲学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面对希腊各城邦社会政治斗争不断产生 的种种危机,面对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种种矛盾,亚里士多德将社会正义问题 放在了首位。他试图在社会生活中确立一种至善,一种德性,这就是在社会关系 中自然产生的正义原则。在他看来,社会正义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在尼各 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正义或公正“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 公正事情来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做公正事情的人” 。2与此相反,就是不正义或 不公正。由于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因而遵纪守法为正义,违法乱纪 为不正义。由此出发,亚里士多德区别了若干种正义:一是“分配的正义” ,实 行于荣誉、财富或任何其他可以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中进行分割的事务的分配中; 二是“矫正的正义” ,与交往活动有关,它不考虑人们的具体情况,只考虑把单 纯算数的平等用于人及相关物;三是“相互的正义” ,似乎既包括对所受的伤害 进行报复,亦包括利益或所有物的交换,应该是人类关系的原始的正义形式。3 不过,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完全意义的正义只能存在于由相当自由和平等的 人所组成的,其相互关系体现在由法律规定的共同体中,因而正义根本乃是某种 政治正义或社会正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就是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 就是要促进社会正义得到落实。法律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正义原则的支撑,离不开 善德善行原则的基础。国家政体的选择,法律制度的实施与变革,都要用是否符 合社会正义原则作为最终的标准。为了实现社会政治的安定,所有社会成员都必 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法律,因为服从法律也就是在遵从正义。法律乃是城邦国 家的生命所在,因为离开了法律,我们的行为就没有了正确的依托。亚里士多德 认为,如果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和公平,我们就必须做到毫无偏私地权衡事物的利 弊,法律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律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东西,在法律的 作用下,我们可以免去偏私带来的弊端,防止人们的胡作非为,使社会能够达到 真正的正义和平等。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 ,第 95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希: 政治哲学史上卷,第 134 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 5 第二节第二节 中世纪神学时期的政治哲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政治哲学 对社会正义的拷问、人类自身的探究导致了一种求取道德良知的宗教精神、 神学体系。中世纪经院哲学正是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希腊哲学的轨迹,不仅 秉承了理性传统,其基本精神亦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而 其中,被贴上“科学” 、 “真理”标签的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和信仰完美的结合, 成就了经院哲学光辉的顶点。 托马斯阿奎那力证理性在论证信仰、捍卫信仰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运用 亚里士多德哲学,系统的阐述、论证基督教教义,建立起一个无所不包的“理性 的大全神学” 。首先,他从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学说出发,提出并证明上帝是 没有任何质料的纯形式,是绝对的现实、绝对的智慧,是真实的存在。这种理性 主义神学观在具有深厚理性传统的西方社会,很快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其次,他坚持信仰至上的原则,用亚里士多德主义来论证教义,把作为理性思维 艺术的辩证法引入神学的思维,力图用分析论证、逻辑推理的方法说明教义的合 理性, “是欲信之,先知之” ,实现了理性与信仰的崭新结合。此外,基于在科学 发展的早期,在科学没有触动基督教信仰基本教义的时期,宗教和科学在表现上 相容的这一前提,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两种神学和双重真理说,启示神学只能信 仰,自然神学需要通过理性去论证,自然神学主张理性与信仰是一致的,通过认 识自然去认识上帝。 在宗教和政治问题上,尤其是在涉及教权与王权问题上,托马斯阿奎那 从三个层面予以表述: 首先, 在最高统治权力层面上, 托马斯 阿奎那明确指出, 教权高于王权。 “教皇的权力在世俗问题和宗教上都是至高无上的。 ”4国王作为 世俗权力的统治者,也应该服从于教皇。其次,在中间权力层面上,托马斯阿 奎那给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划定了各自的范围:在有关拯救灵魂的事情方面,世 俗权力要受宗教权力的支配;人们应先服从宗教权力,然后再服从世俗权力。在 有关社会福利的事情方面,应该服从的是世俗权力而不是宗教权力。最后,在下 层教众层面上,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基督教并不使基督教徒免除服从世俗君王的 义务。概言之,托马斯阿奎那为了维护和加强教会势力,打击异己分子,极力 4意托马斯阿奎那: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6 保护基督教国家的内部稳定。 第三节第三节 休谟休谟之前的近代英国之前的近代英国政治哲学政治哲学 始于近代的政治哲学家,大多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规范政治生活,提出了比 较丰富多彩的政治价值准则,力图置人于政治生活的中心,宣称政治生活的应有 之义是满足人和世俗社会的需要,其特殊之处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以假托的自 然法赋予人的自然权利作为规范政治生活的依据; 二是从强调和平与安全价值走 向关注自由、财产权和功利价值;三是通过正义和自由范畴来展开政治价值理论 体系;四是政治哲学从过渡时期的零星论证向理论的系统化发展。 限于篇幅, 本文着重论述休谟之前的两位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政治哲学家 霍布斯和洛克。 1.1.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霍布斯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著名代表之 一,在他的不朽巨著利维坦中,他以严谨的逻辑和简练的语言,抒发自己的 政治思想,建立了虽不甚完备但影响深远的近代最早的政治哲学体系,所以当代 西方学者评论道: “只要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欧洲国家还存在,他的著述就将是 对这些国家的重要评述之一。 ”5 道德正义说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体系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他既把正义说成是 国家赖以产生的道德基础, 又认为正义是规范国家政治权力以及臣民在国家中的 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他称“自然法的科学是惟一真正的道德哲学” ,实际是为了 给他建构的理想政治秩序寻找道德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布斯也同斯多亚学 派和西塞罗一样,从自然法学说讨论正义观念,但是霍布斯把自然法学说和社会 契约论结合起来,认为正义不仅确认人人有着平等参与权利,也意味着每个人都 要对自己自愿建立的社会秩序的信守和遵从。 在霍布斯看来,正义是社会交往的概念,是在契约关系中产生的。他说,如 果孤立考察一个人的行为, “行为正义并不能使人获得正义之名,而只能说是无 5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第 7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历史渊源 7 罪。行为的不义(也称为侵害) ,则只能使人获得有罪之名” ;说一个人的行为是 不义的,则必须“假定有一个受了侵害的人存在,这就是与之立信约的人” ,6 所以“正义取决于事先存在的契约” 。7由于契约的存在,这就产生了对契约是 否信守的问题,信守契约就是正义,反之就是非义。 霍布斯力图以正义观念规范个人与秩序的关系, 建立个人权益与社会权益相 协调的政治秩序。在他看来,人既然是为了自保的需要才自愿订约建立国家,国 家当然只有保障人的自保需要,才能实现正义;但是在国家和社会中,人的权利 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为了自保,人们必须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因此正义价值又 离不开臣民对国家的绝对服从。总之,在国家和社会中,正义价值是个人权益与 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不过霍布斯的这种正义观念是以国家为本位的。虽然他称 自然法中包含着正义的源泉, 似乎正义是一种永恒不变的、 合乎人类理性的东西, 但他并不认为单凭人类理性就可以保证正义法则万无一失地指导人的行为。他 说: “正义的性质在于遵守有效的信约,而信约的有效性则要在足以强制人们守 约的社会权力建立以后才会开始。 ”8这就是说,正义实现的关键是国家政治权 力的保护,只有诉诸国家公共政治权威,正义价值才具有现实性。 2.2.洛克的政治哲学洛克的政治哲学 约翰洛克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在政府论中 探讨的政治学说,标志着近代政治哲学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他以全新的视角 考察了正在兴起的英国资本主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竭力主张建立保障个人自 由的政治法律制度,其思想奠定了西方传统自由主义的基础。 对天赋人权学说的系统论证,是洛克最主要的理论成就之一, “人权”是人 之所以为人所具有的权利,因而人权本身即意味着是天赋的。洛克说: “自然法 是所有的人、立法者及其他人的永恒的规范。他们所制定的用来规范其他人的行 动的法则,以及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行动,都必须符合自然法。 ”9他明确反对 成文法应当限制个人天赋权利的观点,断定自然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成文 6英霍布斯: 利维坦 ,第 113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英霍布斯: 利维坦 ,第 115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英霍布斯: 利维坦 ,第 109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英洛克: 政府论下篇,第 84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论休谟政治哲学中的正义观 8 法不但不能限制自然法赋予人的自然权利, 而且应当以自然法作为制定成文法的 永恒准则。为了给这种理论寻求根据,洛克沿用自然状态说加以证明。他认为, “自然状态是完备无缺的状态” ,也“是一种平等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人 都遵守自然法, “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 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但是自然状态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存在种种 缺陷,促使人们自愿“托庇政府和既定法律之下” ,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这就是政治社会产生的缘由。洛克力图证明,既然国家、政府、法律是人为了寻 求对自然权利的保障而产生的, 那么人在社会状态下的法定权利就不是也不应当 限制人的自然权利。 天赋人权是洛克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石, 政治权利学说则是洛克整个政治哲学 的核心。为了实现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以保障个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 由这一目的,洛克首先论证了政治权力的概念和起源,指出其必须具有保护社会 成员的职能和义务,应以保障个人自由为宗旨;其次,洛克认为国家政治权力应 划为立法权、执行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部分,主张不仅要从根本职能上限制 国家政治权力的膨胀,还要从政治权力结构内部进行制约,防止政治权力侵犯个 人自由;再次,洛克认为社会和国家存在区别,反对霍布斯把国家规定为“公共 人格” ,亦不同意他关于个人权益和契约的兑现必须依赖强大国家统治权的专制 主义,认为国家只是一个仲裁机关,国家政治权力的设立是为了接受人民申诉和 裁决讼争;最后,为确保政治权力保障私人权益和个人自由,洛克提出了政府解 体和人民有权革命的理论。他认为,政府的解体可以因立法行为与人民的委托相 抵触而发生,这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10也可 以因行政机关滥用职权阻碍立法机关行使职权而发生,这时“人民有权恢复立法 机关,使它重新行使权力” 。11 作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洛克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以个人为本位 规定社会政治生活, 视个人自由为一切公共权威、 法律准则、 道德评价的出发点。 他认为,自由是一个人权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设施改造-洞察与解读
- 奖惩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境设计课程中思政资源库建设的跨学科探索
- 2025年重庆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副校长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诗词大会趣味题库及答案
- 2025大专会计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初级消防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初级画画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工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 矿山道路土路施工方案
- 丽水2025年丽水市生产力和投资促进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汽车展示大厅设计方案
- 北京MBA实战课堂《管理学课堂游戏》的演示与运用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带答案)
- 流感防控培训课件
- 2025压缩工试题及答案
- 装修公司施工管理办法
- 保洁道路安全培训课件
- 发改委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