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研 究 生 姓 名 贾 超 指导教师姓名 殷爱荪 专 业 名 称 法律硕士 研 究 方 向 刑事诉讼法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10 月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中文摘要 i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中文摘要 特情侦查是我国侦查实践中一种功效卓著的特殊侦查手段, 现已成为公安机关打 击各类刑事犯罪不可或缺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职务犯罪侦办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 许多检察机关开始尝试将特情制度引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但是目前,我国对职务 犯罪特情侦查方面的立法仍然为空白,在检察机关内部也无统一的操作规范,学术界 对该制度的研究,也基本上是从政治意义的层面展开,缺少实践性。在这种情况下进 行理论研究,对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职务犯罪特情 侦查制度置于实务的场域,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阐述了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概念、性 质、特征等基础理论,论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考察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基 本状况,提出了建立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基本构想。 除引言、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约二万七千字。第一部分为职务犯 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着重从该制度的内涵、属性、分类入手,并结合所办理的真实 案例,对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了区分。第二部分介绍了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 性分析,分别以价值分析和现实基础这两大坐标,对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 进行了审视。文章认为,在当前我国职务犯罪高发的现实情况下,引入特情侦查措施 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第三部分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特情侦查制度的法治化,主 要介绍了西方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有关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基本现状, 分别从立 法模式、机构设置等不同侧重点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为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 的构建,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笔者根据检察实践,从职务犯罪特情的工作性质和地 位、资格要求、物建程序、管理使用、证据性质、权利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该章和 前三部分的区别为,本章更侧重工作实践和可操作性,没有进行大段的理论阐述。第 五部分旨在前四部分的比较、借鉴、分析的前提下,对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进行规 制研究。立足我国的国情,结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要求,对特情侦查中的非法证 据排除规则以及救济与惩戒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关键词: :职务犯罪 特情侦查 机制构建 作作 者者: :贾贾 超超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殷爱荪殷爱荪 英文摘要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ii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duty crime abstract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is a remarkable effectiveness of special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in our investigation practice, which has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measure for public security agencies to fight all kinds of criminal. in recent years, as the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 wor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many procuratorial organizations have begun to try to import undercover system in the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 however, the legislation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s is still blank, and there is no uniform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withi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ization. the academe study of the undercover system, which basically started from the level of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s lack of practicalnes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does some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s in this case. in this text, the author puts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duty crimes committed into practice,combines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s,expatiat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 about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s and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of its existence.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other countries or regional system, the basic concept that found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duty crimes in china has been established.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epilogue, the full text that about twenty-seven thousand words is divided into five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duty crimes. combining with the real case, the author distinguishes these easy to confused conceptions emphatically from the connotation; proper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is system.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legitimacy of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by two coordinates from value analysis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in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英文摘要 iii the text, it is necessary and legitimate to import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current realistic situation that more and more duty crimes happened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in the comparison angl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for duty crim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s hong kong and taiwan regions, and does some comparis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legislative mode, institutional setup on the different emphasis. the fourth part, the key of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composing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curatorial practice,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system in some aspects that include the nature of the work and status,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procedures, manage, use, evidence properties, rights protection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hree parts, the fourth part, without long theoretical expatiation, gives more emphasis on practice and maneuverability. the fifth part aims to research the standard system of chines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for duty crimes in the premise of the comparison, reference and analysis for the former four part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modification requirement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ideas about the exclusionary rule for illegal evidence, relief and chastenment in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text. key words: duty crim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written by:jia chao supervised by:yin ai sun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第一章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 2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内涵和属性 . 2 二、职务犯罪特情的分类 . 4 第二章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 7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价值分析 . 7 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现实基础 . 10 第三章第三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比较法考察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比较法考察 . 12 一、西方国家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制度分析 . 12 二、我国港台地区关于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规定 . 13 第四章第四章 建立我国建立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之构想制度之构想 . 16 一、职务犯罪特情的工作性质和地位 . 16 二、选建职务犯罪特情的原则 . 17 三、职务犯罪特情人员的资格要求 . 19 四、物建职务犯罪特情的操作程序 . 20 五、职务犯罪特情的管理与使用 . 22 六、利用职务犯罪特情获得的证据性质 . 23 七、职务犯罪特情人员的权利保护 . 24 第五章第五章 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规制研究我国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规制研究 . 27 一、特情侦查对职务犯罪侦查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 27 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相关规制措施 . 28 结结 语语 . 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2 一、著作类 . 32 二、论文类 . 32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34 致致 谢谢 . 35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引 言 1 引 言 职务犯罪,作为当前腐败行为的集中体现,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进程的巨大障碍。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始终伴随着侦查和反侦查的较量,在侦 查人员致力于发现证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忙着隐匿、销毁或者 伪造证据,特别是在查办某些重大疑难案件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通过普通侦查 的方式获取某些重要证据, 或是正常的侦查活动遭到阻挠无法顺利进行等情况。 为此, 包括笔者所在检察院在内的一些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中已经开始引入特情侦查 措施, 同其他侦查手段配合,取得单纯使用普通侦查手段无法获取的证据,取得了一 定成效,在有些基层检察机关,甚至成为了案件侦破的主要手段。例如江苏省南通市 某检察院,2008 年至 2009 年,该院立案查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 27 件 29 人,而依靠 侦查信息员力量(特情)成功侦破的案件有 22 件,占立案总数的 81.5。 刑事 诉讼法修订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曾就是否应该赋予检察机关秘密侦查权进行过热烈 的争论和“博弈” ,最后的结果是线人、卧底等秘密侦查手段并未在新刑事诉讼法 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在立法上也未实现突破。因此,立法的缺 失,造成了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使用特情力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使用是 否正当?怎样在打击职务犯罪和保护人权之间取得平衡?特情人员的合法权益该如何 保护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函待厘清和解决。因此,本文从检察实践的角度,将研究 视角投向该领域,试着对这些问题做些探讨,以期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推向深入抛砖引玉。 徐德、高一凡, 农民成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员” ,载于正义网,2009 年 8 月 5 日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2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内涵和属性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概念(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概念 “特情” ,即特别情报人员的简称。特情是侦查机关麾下的秘密探查力量,不具 有公职身份。他们“潜水作业” ,暗中打探消息,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工作者” ,目前 对于这类人员,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 规范的或不规范的称呼, 一般称之为特情、 线人、 耳目、信息员、情报员等等。 在我国,特情的主要工作依据是公安部于 1984 年 8 月制定并下发的 刑事特情工 作细则 。 刑事侦查学教程对此也有比较详细的定义,“特情是我国公安机关、国 家安全机关内部对执行特殊任务的秘密情报人员的通称;刑事特情是由公安机关刑事 侦查部门领导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活动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犯罪活动 的一支秘密力量。刑事特情不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 。 特情侦查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和手段,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活动中运用比较普 遍,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信息搜集需要的不断增加,一些专职特情或兼职特情应运而生, 特情制度也渗透到各个部门和领域。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特情的使用也是较为普 遍和成功的,尤其是在笔者所在地区检察机关,相当比例的职务犯罪案件需要依靠特 情提供的情报信息来完成突破, 相关做法亦得到了上级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做出重 要批示。但由于种种原因,职务犯罪侦查特情制度一直没有官方的、书面的概念和定 义。实际上,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和普通刑事犯罪侦查模式,存在的诸多共性,两者的 特情制度并无本质区别。鉴于这一点考虑,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可以 借鉴公安部刑事特情工作细则 ,并结合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进行如下定义: 基于某种目地或自愿,由检察机关领导和指挥,以其身份为掩护,向检察机关提供有 价值的职务犯罪情报,并帮助检察机关发现和控制职务犯罪活动的隐蔽力量。 彭文, 刑事侦查学教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3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1、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和职务犯罪卧底侦查 卧底侦查,是指经过特别挑选的侦查员,以隐匿其原有身份的方式,在一定时期 内潜伏于所要调查的犯罪对象的组织或环境中,在合乎法律的范围内,暗中收集与犯 罪有关的证据和情报,提供给侦查机关,以对抗特别危险且侦破难度较高的犯罪的一 种秘密侦查措施。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和卧底侦查拥有诸如同属秘密侦查、危险性较 高等共同点,但是其二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参与卧底侦查的只能是负有 侦查使命的侦查人员;而特情侦查派出的特情人员是不具有侦查人员公职身份的普通 公民,他们根据案情不同具有各种不同身份,甚至带有犯罪污点。第二,前者在卧底 期间需要隐匿侦查人员身份;后者一般不需要隐瞒自己真实身份,他们本身的现实身 份就是有利的条件,就是一种隐瞒。其工作目地也是利用身份和身份上的便利来获取 犯罪证据,收集犯罪情报。第三,同指挥机关的联系上来看,侦查机关与卧底的联系 非常紧密,而特情则不同,侦查机关任务下达后,如何进行情报收集等具体工作,一 般由特情人员自主决定,尽管侦查人员也会对其进行指导。 2、职务犯罪特情侦查与职务犯罪诱惑侦查 诱惑侦查直接引鉴于日本的犯罪侦查学界。从五十年代始,日本的法学研究杂志 上就已频频出现有关“诱惑侦查”的论文,由于中日文的天然联系,中国最初的研究 多转用该词。诱惑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 为诱铒,暗示或诱使其实施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特殊 侦查手段。 职务犯罪诱惑侦查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二者存在一定的交叉,但二者的 区别也是多方面的:其一,从主体来看,特情人员并非侦查机关工作人员,而诱惑侦 查的诱惑者既有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侦查机关的卧底侦查人员;其二,从适用范围来 看,职务犯罪特情不仅可用于侦查特定的犯罪案件,还可用于对某犯罪高发、易发行 业及领域的阵地控制, 便于检察机关及时搜集情报信息, 并对相关线索进行长期经营。 而诱惑侦查的使用范围就相对狭窄,仅限于个案侦查;其三,从实施方式来看,特情 侦查侧重于调查和取证,进行较长时间的潜伏,而诱惑侦查则侧重于设下圈套,诱惑 侦查对象,使其犯意外化,暴露犯罪,一般为短期行为。 唐磊、赵爱华, 卧底侦查研究 ,载于公安学论丛 ,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马跃 美、日诱惑侦查法理之概观 ,载于人民司法 ,2000 年第 7 期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4 3、职务犯罪特情人员与职务犯罪举报人 在我国,职务犯罪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举报是公民 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控告检举权的具体体现。 职务犯罪特情与举报人虽然都是公民个体 的参与,举报人也可以发展成为特情人员,但是其区别也很显著:一是对主体的要求 不一样。举报职务犯罪,是任何一个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而职务犯罪特情人 员则仅仅是出于种种目地,受雇于侦查机关的非专业侦查力量,为侦查人员及时提供 一些侦查工作需要的信息, 以方便侦查人员侦查破案。 二是否履行一定的手续不一样。 举报前不需履行任何前置性法律手续,只要知道真实情况并且自己认为方式合适,就 可随时举报。职务犯罪特情在履行职责前要履行较为严格的手续。按照笔者所在检察 机关具体操实践, 职务犯罪特情人员任务履行分为举报信息整理梳理分析布置任 务反馈信息信息利用五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程序,对于任务下达也是 慎之又慎。 三是工作制度、 组织机构的设立原则不一样。 从最高检到县区基层检察院, 均设有举报中心这一专门机构,同时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行使举报权,全国各地均 建立了“12309”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并且对署名举报人进行物质奖励。职务犯罪 特情侦查制度基本上还处在可以做,但不能说的状态,制度的建立也仅仅是在各个检 察机关内部设立规定,尚未形成全省性乃至全国性的规范性文件。如笔者所在检察机 关,虽然制定了检务信息员(即特情)管理使用暂行规定 ,建立了特情人员档案, 对有功的特情人员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物质奖励等,但上述资料均定密为机密级文件, 确保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保密状态,据了解其他检察机关亦如 此。 二、职务犯罪特情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职务犯罪特情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一)根据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特情所担负的任务分类特情所担负的任务分类 按照所担负的不同任务,可分为专案特情、控制特情和普通特情。 专案特情,专案特情,是指为某一专案特别建立,并在侦查该专案时使用的特情。专案特情 的主要任务是在侦查重大案件时掌控侦查对象的犯罪活动情况,搜集犯罪证据。其主 要的工作方式是进行内线贴靠侦查,专案特情侦查的难度系数高、危险性大,对特情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5 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最高。 如笔者所在地区某检察院在查办该市某医院院长张某某受贿 案中, 该检察院接到举报, 称张某某在医院基础建设、 医疗器械招标等方面大肆受贿。 经初步侦查,该检察院将两名外地药商涉嫌较大数额行贿事实作为突破重点。因行贿 人经商范围在全国各地,每年仅到我市数次,为抓获该行贿人,如对医院长期进行监 控,将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加之该院长反侦察能力较强,办案人员手中的可用 证据极少,案件突破十分困难。后该检察院在该医院员工中物色了一名特情人员,详 细了解张某某本人及医院基建、药品、器械等方面的各种信息。同时向该特情人员布 置了发现外地药商在本地出现的具体任务,该特情人员迅速进入角色,提供了大量高 质量的案件情报,并帮助侦查人员顺利找到相关行贿人,将该案成功告破。 控制特情,控制特情,也可被称为阵地特情,是指在一定的活动阵地上发现和掌握腐败分子 活动动态的特情,通常在职务犯罪易发、高发领域。控制特情一般要求特情人员在该 阵地上有比较可靠的职务身份作掩护,并且手中掌握相当数量的行政资源,足以帮助 检察机关对该领域进行有效的监控,已达到提前发现和控制职务犯罪活动的目地。举 例说明,2010 年,正是笔者所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年、攻坚年,拆迁工作成为 党委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 而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正呈高发态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笔者所在地区检察机关在城建拆迁领域物色了一名特情人员, 协助检察机关做好该领 域的职务犯罪防范工作。该特情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有利条件,对该领域进行了较为长 时间的监控和调查,发现了可能存在的严重职务犯罪线索,并根据检察机关的任务下 达,详细提供了违章建筑、被拆迁户家庭实际成员以及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拆迁过 程中的行踪等情况, 确保了案件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该检察院在控制特情的帮助下, 成功立案 6 人,涉案金额 1600 余万元。 普通特情,普通特情,是指因某种原因自愿为检察机关服务,并帮助检察机关发现职务犯罪 线索(不一定的具体的案件线索)的比较广泛的特情群体。普通特情因多无直接具体 涉案人员目标,所以,普通特情具有预防性的特点,其所冒的风险最小,但是其作用 不能忽视。如 2009 年,笔者所在地区某检察机关接到一普通特情提供的信息,反映 该地区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存在可能的腐败问题,虽然该特情人员提供的线索较为笼 统,并且目标性不强,但此时“三农”工作备受各级关注,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成为检 察机关办案的重中之重, 根据这一线索, 该检察院认为信息可查。 随后通过秘密摸排, 第一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概述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6 查清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和主要犯罪事实,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三类特情在实际使用上并非固定不变的, 而是可以根据案件侦破的需要进行转 换。如专案特情完成专案侦查的任务后可以根据其自身条件转为控制特情,而控制特 情或普通特情在案件需要并且本身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转为专案特情。 在实际工 作实践中,专案特情的占绝大多数,检察机关对特情人员的任务下达也多是针对已经 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职务犯罪行为, 一般不需要创造条件收集尚未发生的职务犯罪信 息。控制特情的主要任务为协助检察机关做好腐败易发、频发单位的职务犯罪预防工 作,提前发现制度上、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遏制此类职务犯罪高发势头。当然,正如 上述案例,在控制特情发现比较明显的职务犯罪线索,检察机关立案后,根据指令, 遂转为专案特情进行证据收集。普通特情在实际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人员最少。 在笔者所在检察院,多名普通特情因缺少必要的身份掩护或其他便利条件,连续 2 年未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被解除聘用或自愿退出。 (二)根据职务犯罪特情的人员来源分类(二)根据职务犯罪特情的人员来源分类 按照特情人员的不同身份,可以分为红色特情和灰色特情。红色特情,红色特情,就是在基 本干部群众中物建的特情。这部分干部群众掌握部分行业,尤其是重点领域、热点部 门职务犯罪案件的发展变化情况。 他们一般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甚至是领导干 部,无犯罪记录,且大多具有正义感,因种种原因,自愿为检察机关服务。这类特情 人员利用起来也相对较为安全。灰色特情,灰色特情,即曾经间接或者直接参与甚至正在参与职 务犯罪行为中某个或者某些环节的人员。一般要求所犯罪行相对轻微,且认罪伏法愿 诚心改过自新。这类特情知悉犯罪信息,且因立功心切,更加尽心尽职。事实上,根 据笔者所在检察机关掌握的情况来看,灰色特情的作用要高于红色特情。例如该检察 院在查办某国有公司经理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一案时,通过外围取证和内部查账并未 发现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后在侦查中发现该公司会计涉嫌挪用公款,经过反复政策教 育,该会计表示愿意为检察机关工作,我院即发展其为灰色信息员。该会计随后向我 院揭发了公司存在小金库等情报信息,并帮助侦查人员对小金库内各类票据清查梳 理,根据该会计提供的情报和帮助,我院迅速掌握了该公司经理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 数百万元的犯罪事实, 而该会计因在侦查环节的重大立功表现, 被法院从轻判处缓刑。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7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价值分析 基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斗争中已经普 遍存在,现在部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基于对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认识,以 不同的形式确立了相关制度来规范该种侦查手段, 下面笔者就从价值层面来进一步理 解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 (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经济学价值(一)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经济学价值 成本与效益理论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按照经济学理论,成本是为生 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而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 效益则是企业收益超过企业成 本的部分, 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最佳的投资。 将这个理论应用到侦查领域, 侦查成本是指国家为了侦查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法律和政策上所赋予侦查机关的权力 (权力成本和立法成本)和承担的各种费用。 根据上述理论,侦查成本分为经济成本 和权力成本。顾名思义,经济成本即侦查案件耗费的人力、物力等,权力成本指立法 成本、侦查工作及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等。侦查收益则是指侦查机关通过打击和控制犯 罪所获得的社会效果。 以笔者所在检察院为例,近年来,查办的贪污贿赂案件和渎职侵权案件呈逐年上 升趋势,窝案、串案, “零口供”案件等疑难案件占近半数,案件突破难度较大。犯罪 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由于刑诉法、律师法等有关法律的进一步修 改完善,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证据规格的提高也无疑增加了检察机关的司法成 本。新刑诉法未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权,目前检察机关仍然在使用常规 的侦查措施, 导致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牵扯大量人力物力。 以为笔者所在检察机关为例, 反贪局拥有十余名办案人员,司法警察大队七名法警长期配合反贪局工作,遇到大要 案还从各部门抽调骨干参与侦查,导致侦查资源这一稀缺性资源的严重不合理配置。 而特情侦查的适用,可以使检察机关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侦查收益。 由于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使检察机关能对犯罪过程实施动态掌 刘方权, 论侦查成本、收益及其二重属性 ,载于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年 01 期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8 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错误成本的发生,做到精确打击,从而节约经济成本。 以笔者所在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为例,对犯罪嫌疑人的监控,通常由 2 名侦查人 员、1 名专职驾驶员组成小组,按照 8 小时轮换一小组的办案方式计算,一天至少需 要投入 9 名干警进行监控,同时还要投入车辆、监控设备等物力资源。即便如此,由 于信息的不透明,连续多天扑空的事件常有发生,而使用在犯罪嫌疑人身边工作或者 有密切联系的特情人员代替侦查人员实施监控, 省时省力, 还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就权力成本而言,国家或侦查机关增加侦查的权力成本投入,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其对侦查的经济成本的投入。 特情侦查的适当运用,正是国家通过适度增加权力成 本的投入,缓解由于经济资源的供给不足而导致的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困境,这在当 前职务犯罪高发的态势下更有现实意义。 (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实体价值(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实体价值 实体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永恒主题。无论是何种诉讼模式,尽管对实体公正与程序 公正的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将发现真实、实现实体公正作为打击犯罪的最重要目 标。虽然近年来,追求程序正义的呼声远远高过追求实体正义,但是不容否,在我国 当前诉讼模式下, “真实发现”依然是职务犯罪侦防工作所欲达成的主要目的。就算 是推崇正当程序的英美法系国家,发现案件真实也是其所追求的重要目地,并逐步接 受将自己权利的一部分让与公共利益的保障,容忍国家权力的适当扩张。 当前职务犯罪已经呈现出犯罪领域广泛化、犯罪群体化、作案手段多样化、智能 化等特点,尤其是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 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社会稳定。维护公平正义,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 职务犯罪侦查不仅要“惩恶” ,还要“求真” ,更要“求善” ,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才 是其最终价值取向。 在当代, 使社会免于犯罪的侵害或尽量减少犯罪侵害程度的社会防卫思想和犯罪 预防理论得到了高度的认同。有学者指出: “为了实行社会防卫思想体现刑罚的预防 作用必须使用包括秘密侦查手段在内的一切侦查手段。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肩负打 击和预防职务犯罪任务的检察机关更倾向于运用最能体现社会防卫思想和犯罪预防 刘方权、王锡章, 侦查效益研究论纲 ,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6 年 12 月 1 日 傅美惠, 论侦查行为 , 载于中国台湾刑事法杂志第 49 卷第 1 期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9 效果并能同时兼顾侦查效率的措施和手段,而特情侦查措施恰好符合了这种需求。在 秘密的特情侦查中,可以发现侦查对象正在预备、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预谋实施新的 犯罪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则必然会造成或扩大国家利益的损害,即使最终通过刑事诉 讼实现了制裁犯罪人的目标,但并没有达到社会防卫的目地。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可以 在犯罪的萌芽状态即向检察机关提供线索, 便于检察机关及早制止犯罪和消除犯罪条 件,以保全国家利益。同于,侦查实践也表明在增强刑事追诉的确定性方面,特情侦 查措施比公开侦查措施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 运用特情侦查措施能提高职务犯罪侦查 “精确打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刑事诉讼的确定性以遏制潜在的犯罪。同时,从职 务犯罪预防的角度来说,特情侦查的隐蔽性,就像一把悬挂在有职务犯罪苗头的国家 工作人员头顶上的隐性利剑使得他们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 地。 (三)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程序性价值(三)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程序性价值 如果从刑事程序的合法性要求上来看, 显然很难为我国的职务犯罪特情侦查措施 从现行法方面找出程序合法性的依据(检察系统内部规定除外) 。因此我国特情侦查 措施程序价值更多的是基于自然法中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与保障个人自由两种价值 的平衡考量,以行为实质的合法性体现出来的。由于职务犯罪特情侦查措施具有极强 的秘密性,不可避免的会同被侦查对象的隐私权产生冲突,而作为“善与善的冲突” 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此不妨进行一种价值选择。依照法理,在对上述“善与善的 冲突”进行价值衡量时,应作有利于具有高度公益性质一方的判断, 此时对侦查对 象隐私权的限制可以理解为一种必要的成本。正如陈兴良教授所述:如果凡侵害了社 会生活的一切法益都作为违法而加以禁止,那么社会生活就停止不前了。 因此笔者认为,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程序价值分为对诉讼结果的保障和程序本身 的特有价值。第一种价值,学术界在理论上已经形成共识。马克思将程序法与实体法 的关系比喻为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关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关系。 诉讼法学家们 更注重程序正义对诉讼结果公正的保障意义,认为程序的正义是正确选择和适用法律, 蒋石平, 特殊侦查行为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第 39 页 陈兴良, 刑法哲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版,第 54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第 178 页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10 从而也是体现法律正义的根本保障。 传统的职务犯罪侦查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侦查 模式,这种被动体现在时空性上面。也就是说当腐败发生以后,我们的检察机关才根 据线索发现来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此时的侦查是对犯罪的被动性的追究,是犯罪后 通过搜集各种证据,对犯罪事实进行的一种重朔和再现。但是特情侦查却并非一定要 等到职务犯罪发生以后才能进行。在发现苗头之后,检察机关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 安排特情贴靠犯罪嫌疑人,通过传递情报或直接收集相关的证据,然后配合常规的侦 查方式获得案件突破。 也就是这种与犯罪同步同时的程序让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具有特 别的存在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发现职务犯罪后,利用特情进行调查取证或确定侦 查方向和方式,对腐败分子进行有效的打击,这也是职务犯罪特情侦查自身程序价值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现实基础 (一)引入特情侦查措施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引入特情侦查措施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需要形势需要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本质上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现象 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公职人员身份,其犯罪行为不仅从政治上严 重危害党风廉政建设,践踏了法制尊严,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毒化了社 会风气, 引发了可耻的潜规则, 腐蚀了人的精神。 但是由于侦查手段相对滞后等原因, 对犯罪的威慑力严重缺失,造成了部分腐败分子逍遥法外。打击的不力,同样起到了 负面示范作用。近几年,从笔者所在检察院案件查办情况来看,职务犯罪涉案金额越 来越大,2011 年甚至出现了受贿一千多万元的特大案件,窝案、串案也越来越多。因 此,要遏止职务犯罪的不断蔓延的态势,增加腐败分子被查处的可能性,引入特情等 特殊侦查措施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引入特情侦查措施是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形势发展的需要(二)引入特情侦查措施是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职 务犯罪活动也日益呈现出技术化、高智能化乃至有组织化等态势。随着律师法 、 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尊重和保障人权越来受到重视,新刑事诉讼法明 确规定,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 季卫东, 程序比较论 ,载于比较法研究 ,1993 年第 1 期,第 6 页 论职务犯罪特情侦查制度的构建 第二章 职务犯罪特情侦查的正当性分析 11 像,侦查阶段可以聘请律师作为辩护人等等,都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同时也 使检察机关的侦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执法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屠宰前动物健康检查与监控
- 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
- 保障性租赁住房绿色施工管理方案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检测方案
- 储能电池生产工艺优化与改进方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 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实力与技术转化效率报告2025展望
- 一体化教研提升教师学段衔接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建筑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防腐加固技术
- 动漫产业产业链协同与创新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年有害生物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案设计(教案)
-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学会交流与沟通课件
- 铁路监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供应链与贸易安全培训课件
- 严禁燃放烟花炮竹课件
- 宫颈息肉课件
- 人工智能多智能体课件
- 2024年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