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种化验标本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正常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wbc分五种类型:1、中性粒细胞(n)2、嗜酸性粒细胞(e)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4、淋巴细胞(l)5、单核细胞(m),临床意义:(1)总数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总数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饱餐、运动、高温或严寒及情绪激动。病理性增多:主要见于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杆菌引起的炎症;也可见于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病毒、原虫、梅毒;严重组织损伤、急性中毒、肿瘤、白血病和急性失血、溶血。病理性减少:伤寒杆菌和病毒是常见原因,血液病,肿瘤放、化疗后,脾功能亢进也是常见病因。,临床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病因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哮喘等);寄生虫病;皮肤病和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某些传染病的机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此类细胞外周血中不易找到,故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和6岁以前儿童;病理性增多见于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结核。淋巴细胞减少:见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化疗药)、放射线接触和传染病急性期。,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hgb)正常值:rbc成人男性:(4.05.5)1012/l成人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07.0)1012/lhgb成人男性:120160g/l成人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值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和高原居民;相对增高见于血浆容量减少(体液丢失、呕吐、腹泻、烧伤、尿崩症),亦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减退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性绝对增多见于组织缺氧(肺心病、紫绀型先心病)或组织并不缺氧的肾脏病(肾积水、多囊肾)或肿瘤(肾癌、卵巢癌、肝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值减少:生理性减少见于出生后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妊娠期妇女;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急、慢性失血、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血小板(plt或pc)计数正常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失血、溶血,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减少见于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风湿性疾病、脾功能亢进、dic等。,尿常规,尿量:正常人的尿量约5002500ml多尿:每昼夜量超过2500ml。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垂体病变的尿崩症、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晚期、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等。少尿:每昼夜量少于400ml。病理性少尿见于休克、高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肿瘤膀胱麻痹等。无尿:每昼夜量少于100ml。见于急性肾衰竭。,尿色:正常的尿液呈淡黄色,随尿量的多少可深可浅。常见的病理改变有:1、近于无色:见于尿崩症、糖尿病。2、深黄色:阻塞性黄疸及柑细胞性黄疸。3、淡红色和红色:见于肾结核、肾和尿道结石、肾肿瘤、急性肾炎、出血性疾病等。4、棕褐色或浓茶色:见于严重烧伤、血型不合的输血等。5、蓝绿尿:见于绿脓杆菌感染、胆绿素或用亚甲蓝药物时。6、乳白色:见于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受阻等。,酸碱度(ph)正常ph值约为5.07.5酸度增加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白血病或服氯化铵者;碱度增加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和肾小管酸中毒。尿比重正常1.0151.025之间增高见于高热、脱水、心衰、休克、糖尿病和急性肾炎;减少见于尿崩症和肾功能衰竭。,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膀胱炎或尿潴留蒜臭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烂苹果味: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鼠臭味:苯丙酮酸尿。,粪便常规,颜色:正常的粪便含有粪胆素,呈黄色或棕黄色。婴儿粪便因含未转变的胆红素呈黄绿色。异常时呈下列改变:1、淡黄色:见于乳儿便、消化不良或服用某药物。2、绿色:见于婴幼儿腹泻时,或服用甘汞以及使用大量绿色蔬菜。3、灰白色:见于胆道阻塞或食钡盐等。4、果酱色:见于变形虫痢疾,或进食过多巧克力、咖啡等。5、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或食用番茄等。6、黑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服用铁剂、动物血或肝等。,性状:正常粪便为柱状软便,表面有少量黏液。某些病理因素可有下列改变:1、球形硬便:见于结肠便秘时。2、扁平带状便:经常排扁平带状便说明有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癌。3、黏液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炎症。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4、稀软便:见于肠结核。5、脓、血黏液便:多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6、鲜血样便:多是直肠或肛门出血,过多食用西红柿、红辣椒亦可出现红色。7、水样便: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腹泻,如同时伴有黏液和脓血则见于急性肠炎。8、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量大,内含黏液片块。多见于霍乱、副霍乱病人。9、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钡餐造影术后,因排除硫酸钡也呈灰白色。10、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达到5070ml可出现。,气味: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有特别的恶臭;变形虫痢疾的粪便呈腥臭味;肠道中部肿瘤溃烂、大量出血呈腐败臭味。,心肌损伤相关酶,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复合物是横纹肌肌原纤维细丝的组成成分,它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c三个亚单位组成。它们是肌肉的调节单位,在横纹肌的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心肌受损后即释放出tnt、tni。参考值:ctnt0.1ug/l,ctni0.2ug/l。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死ctnt、,ctni明显升高,在心肌损伤后36小时ctnt即显异常,1296小时达到峰值。ctnt增高可持续1014天,ctni可持续57天2、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tnt和ctni常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坏死。,肌酸激酶(ck):ck由m和b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两种亚基可以组合成三种同工酶,即ck-bb、ck-mb、ck-mm。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ck-bb主要存在于脑、肠、肺和前列腺等组织;而骨骼肌和心肌则以ck-mm为主。正常血清中主要是ck-mm和少量的ck-mb,当上述组织受损时,释放ck入血,使血中ck升高。ck-mb升高见于:1、ami发病后ck-mb一直升高不降,说明心肌梗死在继续,若下降后又升高,表明梗死部位再扩展或又有新的梗死出现。2、心肌损伤:心绞痛、心包炎、慢性房颤、冠状动脉造影。3、某些肌病和骨骼肌损伤,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萎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此酶在个组织的含量依次为心肌、肝、骨骼肌、肾、胰腺、脾、肺。其临床意义为心肌梗死明显增高;急性肝炎显著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增高;肾炎、肺炎可轻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的胞质中,以心肌、骨骼肌、肾为主。心肌梗死、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癌、白血病、贫血等都可使其增高。,肌红蛋白(myo):正常血中含量很低,有肾脏排泄。诊断临界值75ug/l,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学变化情况,血气分析,血液酸碱度(ph):指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正常值为7.357.45,增高见于碱中毒,降低见于酸中毒。,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2.613.3kpa,轻度呼衰:6.678kpa中度呼衰:5.336.67kpa重度呼衰:5.33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可反映酸碱平衡中的呼吸性因素。正常值为55.6kpa,增高见于呼吸性酸中毒,降低见于呼吸性碱中毒。,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单位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8%。低于80%表示严重缺氧。,碱剩余(be):指在38摄氏度、二氧化碳分压5.3kpa、血氧饱和度100%的条件下,血液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的量。参考值为正负3mmol/l。在3mmol/l以上为代谢性碱中毒,在3mmol/l以下为代谢性酸中毒。,标准重碳酸盐(sb):指在38摄氏度、二氧化碳分压5.3kpa、血红蛋白100%饱和的条件下,分析的重碳酸盐的含量。正常人标准为2226mmol/l。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减少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样品采集与保存:1、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是采血的理想部位。2、严格隔离空气。3、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4、肝素抗凝。5、抽血后立即送检,若不能及时测定,应保存在4摄氏度环境中,不得超过2小时,若病情许可,最好在停氧30分钟后再采血,否则注明给氧浓度。,缓冲碱(bb):是指血液中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的总量。正常值为4555mmol/l。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减少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血沉测定,参考值:成年男性:115mm/1h末成年女性:020mm/1h末临床意义:1、生理性改变: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后肢分娩后3周以及老年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减慢。2、病理性改变:增快见于结核、风湿、心肌炎、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以及高脂血症。,病毒七项,hav:粪口途径传播,在体内,hav主要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抗hav:igm型抗体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抗hav:igg阳性,表示过去曾受过hav感染,但体内已无ha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hbv: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直接传播。1、hbsag感染hbv后12个月在血清中出现,可长期存在。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被用来作为传染性的标志之一。hbsag(+)见于:1、乙肝潜伏期和急性期。2、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3、慢性hbsag携带者。2、抗hbs表明集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在hbsag转阴后出现,是疾病恢复的开始,可持续多年。抗hbs(+)临床意义:(1)、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而且有一定的hbv免疫力。(2)、接种乙肝疫苗后。(3)、被动性获得抗hbs抗体,如接受免疫球蛋白或输血治疗的患者。,hbeag阳性的临床意义患有乙型肝炎,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易转变为慢性肝炎。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妇可将乙肝病毒垂直传播为新生儿,感染阳性率为7090%。抗hbe:出现于感染的恢复期,持续时间长。hbeag与抗hbe一般不会同时阳性。临床意义:(1)、hbeag转阴的病人,意味着hbv部分清除或抑制,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2)、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可检出。抗hbc: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是诊断急性乙肝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并提示病人血液有强传染性。,附表(一):,附表(二):肝脏疾病常用血清酶检测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胰腺等组织。其增高见于肝细胞坏死(急性肝炎)、心肌梗死、心肌炎、多发性肌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此酶在个组织的含量依次为心肌、肝、骨骼肌、肾、胰腺、脾、肺。其临床意义为心肌梗死明显增高;急性肝炎显著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增高;肾炎、肺炎可轻度升高。,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0.7-14.0秒延长:严重肝病、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dic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抗凝物质增多。缩短:高凝状态实际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凝血酶原时间(pt-inr)正常值:0.8-1.2inr使用华法令需监测pt、pt-inr,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14-21秒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值:2-4gl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卸车辆维修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紫外线感染控制装置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硫化黑染料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 超声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游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商用网站委托开发合同
- 英语专业阅读试题及答案
- 护理药理知识与技能题库及答案解析
- 门诊护理专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心理护理问答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枣庄、菏泽、临沂、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大理州州级机关统一遴选公务员真题
- 一建机电实务压力试验总结
- 现代农业课件教学课件
- 房地产 图集-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8浙G36)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 月考英语试卷(10月份)
- 2024年图形化编程竞赛选拔试题
- 2020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届宁夏银川十五中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骨质疏松科普课件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