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doc_第1页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doc_第2页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doc_第3页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9 月第 31 卷第 9 期 CJITWM,September 2011,Vol 31,No. 9 1171 诊疗共识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 本专业委员会于 1993 年 11 月在洛阳召开的第五 3 西医分类与中医证型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了肝硬化临床诊断、 中医辨证 3. 1 西医分类 目前无明确的肝硬化腹水分类 1和疗效标准 , 2003 年重庆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 方法。可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区分出包括并发症 2 合消化会议修订成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 在内的几种特殊类型: 初发型腹水、张力性腹水、难治本方案已公布 7 年余,由于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 性腹水、 以及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 且治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治性 , ( hepatorenal syndrome,HRS) 等。而中医药在肝硬化腹水的诊疗上颇具特色,3 年来经 3. 2 中医证型 本方案中医辨证分型基于循证过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多次反复讨论,决定将肝硬化腹 医学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摘、重庆维普和万水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单列出来 , 2011 年全国中 于 方数据库,收集近 15 年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达成如下共识 。 献,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依据各证型出现的频数进 4 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 概念 行排序,提取证型并归纳其临床表现 。 由于本病往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 往虚实夹杂,可分为基本证型与主要证型。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 200 mL 时称为腹水。 3. 2. 1基本证型 气虚血瘀证。 主症: 腹大胀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 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臂或有紫斑, 或红痣赤缕。次症: 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小便不利 。舌脉象: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提示肝 3. 2. 2 ( 1) 气滞湿阻证。 主症: 腹 主要证型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 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或疼痛; 纳呆食少,食后胀甚,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与代偿期 得嗳气、矢气稍减; 舌苔薄白腻。次症: 下肢水肿; 小肝硬化 相 比, 腹 水 的 患 者 病 死 率 明 显 升 高, 约 有 大 便短少; 脉弦。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15 的腹水患者在 1 年死亡, 44 的腹水患者在 2 年 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2) 湿热蕴结证。主症: 腹大 3内死亡 。肝硬化腹水可参照中医的臌胀 ( 水鼓 ) 进 坚满; 脘腹胀急; 烦热口苦; 渴不欲饮; 大便秘结或行治疗。 溏垢; 舌边尖红、 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 面目皮肤 2 临床表现包括肝硬化和腹水两方 临床表现 发黄; 小便赤涩; 脉弦数。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面。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腹 2 项,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3 ) 脾肾阳虚证。胀、便溏或便秘、性功能减退等, 可出现出血、尿少、气 主症: 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 面色苍黄, 或急、发热、腹痛等; 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 呈 白; 便溏; 畏寒肢冷; 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严重 症: 脘闷纳呆; 浮肿; 小便不利; 脉沉细无力。诊断:患者有大量腹水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sponta-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 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neous bacteria peritonitis,SBP) 。腹水的症状或体征取 ( 4) 肝肾阴虚证。 主症: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决于腹水量的多少,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 面色晦滞; 唇紫; 口干而燥; 心烦失眠; 舌红绛少津, 中 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后腹胀, 、 腹部移动性浊 苔少或光剥。 次症: 时或鼻衄,牙龈出血; 小便短少;音阳性。合并 SBP 时可出现发热、 黄疸、腹痛,腹部压 脉弦细数。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痛和反跳痛,严重者出现尿少、肾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 1 项加次症 3 项。表现。 4 诊断标准 4. 1 病史 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 通讯作者: 刘 成 海, mail: chenghai _ liu yahoo Tel: E- , 病因 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com cn , 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 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117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9 月第 31 卷第 9 期 CJITWM,September 2011,Vol 31,No. 9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 4. 4难治性腹水 为使用最大剂量利尿剂 ( 螺 5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内酯 400 mg / d 和呋塞米 160 mg / d) 而腹水仍无减退; 4. 2 临床表现 或治疗性放腹水后很快复发; 或虽未达最大剂量但反 症状 可见乏力、 4. 2. 1 食欲不振、腹胀、腹水、 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 4. 5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 腹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痛、腹部压痛反跳痛,不典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体征或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可伴尿少、双 表现为腹水增长迅速且对利尿治疗无反应或肝功能持下肢水肿。 续恶化。明确诊断依赖于腹水白细胞计数,如腹水多 4. 2. 2 体征 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 中 形核粒细胞( PMN) 250 个 / mL 即可确诊。等量腹 水 可 见 全 腹 饱 满 或 微 隆, 水 量 1 000 mL 腹 4. 6 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腹水伴血清肌酐浓度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 升高,利尿药暂停及每天使用白蛋白 1 g / kg 扩充有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并可伴见慢性肝 血容量 2 天后血清肌酐仍未正常,排除休克、 近期肾毒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 性药物应用及肾实质疾病可诊断肝肾综合征 。陷性水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 消化道出血、意识 5 疗效评定标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 症状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5. 1 6腹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指导原则 , 主要症状分级与评分: 0 级: 无自觉症 4. 3 辅助检查 状, 0 分; : 症状轻微, 积 级 不影响日常生活, 1 分; 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 4. 3. 1 脾功 级: 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 2 分; 级, 积 症状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 肝功能试验转氨酶 影响日常生活, 重, 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3 分。采用尼 积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 / 球比例 白 莫地平法计算, ( 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 ( INR) 分) / 治疗前积分) 100 。临床痊愈: 主要症状、 体征增高。 消失或基本消失, 疗效指数 90 ; 显效: 主要症状、体 4. 3. 2 腹水检查 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 疗效指数 70 90 ; 有效: 主要症状、 征明显改善, 体不佳或怀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原则上应腹腔穿 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数 30 69 ; 无效: 主要症状、刺,行腹水检查。观察腹水外观,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 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 30 。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 5. 2 总体疗效评价区分腹水为漏出液、 渗出液或癌性腹水。 目前更倾向 5. 2. 1 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 有效级 B于同时检测血清与腹水中的白蛋白水平 , 计算血清腹 超检查阴性; 主要症状消失, 无明显腹胀, h 尿 量 24水白 蛋 白 梯 度 ( serum ascites albumin gradient, 1500 mL 以上, , 大便通畅 纳食和平时一样 ; 体重恢复SAAG) , : 血清白蛋白浓度- 即 腹水白蛋白浓度之值, 以 腹水前水平; 肾功能、 电解质正常; Child-Pugh 评分提区分门脉 高 压 性 ( SAAG 11 g / L) 或 非 门 脉 高 压 性 高 2 分; 稳定 3 个月或更长。( SAAG 11 g / L) ; 怀疑感染时,应进行腹水细菌培养 有效级 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 5. 2. 2及药物敏感试验; 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 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 ; 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细胞学检查。 轻, h 尿量 1 000 mL 以上, 24 大便通畅, 纳食较前增 影像学检查 ( 1 ) B 型超声检查可见有 4. 3. 3 加孛排牌锌桑?体重减轻 2 kg 以上,或腹围缩小 肝硬化征象,如肝脏不规则增大、 肝实质回声明显增 5 cm; 肾功能正常, 电解质基本正常; Child-Pugh 评分强、 不均、光点粗大、呈结节样; 肝表面欠光滑、呈波浪 提高 1 分; 稳定 1 个月或更长。状; 肝内血管走向紊乱或显示不清; 门静脉直径增宽; 有效级 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 5. 2. 3 B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增宽。 同时可检出少至 100mL 超检查腹水减少 50 ; 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略减轻,的腹水,并可协助估计腹水量。( 2) 计算机断层扫描 24 h 尿量不足 1 000 mL, 大便干结或溏薄改善、 次数 1( CT) 与磁共振成像( MRI) ,两者均能发现腹水存在部 3 次 / 天,纳食一般,肛门排气少; 体重有所减轻但 位与液体量多少, 同时可以良好的观察到肝脏大小 、 外 2 kg,或腹围缩小 3 5 cm; 肾功能基本正常,电解质轻形改变、脾脏肿大与门静脉高压征象,判断肝脏与腹腔 度异常 。有无占位性病变与肿物 。 5. 2. 4 无效 腹水、体重、腹围、症状、辅助检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9 月第 31 卷第 9 期 CJITWM,September 2011,Vol 31,No. 9 1173无改善或加重者。 上消化道出血、既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及腹水 6 治疗 总蛋白低且伴有肾功能不全或低钠血症或严重肝功能 肝硬化腹水易并发 SBP、HRS,威胁生命,所以应 不全者宜长期口服抗生素预防 SBP 发生; ( 2) HRS 避积极治疗。首先要尽量去除肝硬化病因; 其次是抗肝 免大量使用利尿剂、放腹水,积极处理消化道出血,控纤维化治疗匝踊焊斡不梗龇乐喂讨杏?制肝性脑病,治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求最佳疗效。 乱,治疗过程中避免应用潜在肾毒性药物等 。同时,必 6. 1 参考美国肝病学会与中华医学 西医治疗 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可输注白蛋白、 血浆 3, 5 会的肝硬化相关诊疗指南 。 等扩充血容量, 从而改善肾血流量, 同时使用特利加压 6. 1. 1 基础治疗 限制钠和水的摄入: 钠的摄入 素( 三甘氨酰基赖氨酸加压素 ) ,或奥曲肽加米多君量在 60 90 mmol / d( 相当于食盐 2 g / d) 。 除非出现 ( 甲氧胺福林) 等。可采用血液透析、人工肝及肝移植稀释性低血钠 ( 血钠低于 120 125 mmol / L) 者,摄水 治疗。量在 500 1 000 mL / d,否则不必严格限水。少量腹水 6. 2 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中医药治疗时,通过限钠、休息,可发生自发性利尿,腹水消退。基 所以治疗原则的确立应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 ,选择合础护肝治疗,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适的攻补兼施之法。 如证偏于脾肾阳 ( 气 ) 虚与肝肾硫普罗宁、 熊去氧胆酸、 乙酰半胱氨酸、水飞蓟宾 ( 水 阴虚者,治法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 证偏重于气滞、林佳) 、甘草酸制剂等。 血瘀、水停者,则宜祛邪为主,补虚为辅。勿攻伐太甚, 6. 1. 2 利尿药 对上述基础治疗无效或腹水较 导致正气不支, 变生危象。此外,本病的共性病机特点大量者应使用利尿药。临床常用的利尿剂为螺内酯和 为气虚血瘀水停,故需注意采用益气、 活血、健脾、利水呋塞米。两者合用,即可加强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 的基本治法,常用药物包括: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丹 7, 8 应。螺内酯片为治疗的首选,剂量为 40 80 mg / d,体 参、赤芍、泽兰、茯苓、猪苓、泽泻、汉防己等 。重无明显下降,可加服呋塞米 20 40 mg / d,以后再视 6. 2. 1 基本证型辨证论治 气虚血瘀证。 治则:利尿效果调整剂量 ( 最大剂量分别为螺内酯 400 mg / 补中益气,活血祛瘀。 方药: 四君子汤合桃核承气汤,d、呋塞米 160 mg / d) , 螺内酯、呋塞米剂量比 5 2 左 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桃仁、制右。理想的利尿效果为每天体重减轻 0. 3 0. 5 kg( 无 大黄、桂枝、芒硝等) 。水肿者) 或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