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ppt_第1页
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ppt_第2页
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ppt_第3页
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ppt_第4页
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鸟类学和鸟类学会发展的简要回顾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2010.10.16,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科,9700余种;我国有81科1330余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古北和东洋两大地理界,环境复杂多样,为鸟类生活提供优越条件。,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一、外国列强统治时期(1860-1940)鸦片战争之后,俄、英、法、德、美、日等国探险队几十次进入中国考察,主要有:,一、外国列强统治时期(1860-1940)普热瓦尔斯基(prehevalsky,俄,1867-1885)4次进入我国西部,采集标本685种类8500余号斯温豪(swinhoer,英,1854-1873)中国东部沿海至四川、海南、台湾,出版中国鸟类名录(1863-1871),记录675种鸟类大卫(davidpa,法,1862-1874)在内蒙古、华北、四川采集并与oustalet出版中国的鸟类(1877),记录鸟类807种。,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一、外国列强统治时期(1860-1940)魏古德(weigoldh,德,1914-1916)在东北、河北和四川采集鸟类标本祁天锡(geeng,美,1917-1931)中国东部采集,与moffettleietal,2009,plosone),三、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发展(1950-),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分子生物学,青藏高原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雀形目鸟类(quyh,leifmetal.,2005-2010)鸡形目鸟类(liunfetal.,2005-2010)分类学:画眉种组分化研究(lishetal.,2006)地山雀分类地位的确定(jameshf,leifmetal.,2003)莺科新种(martensj,sunyh,alstrmpetal.,1999)海南孔雀雉分类地位的确定(zhangzwetal.,2008)行为学:地山雀的合作繁殖和婚外交配(dubandlux,2009,2010),三、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发展(1950-),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鸟类鸣声,鸣声特征研究:噪眉属(刘如笋等,1997,1998,1999)分类学:鹟莺、柳莺等鸟类隐存种的发现(martensj,sunyh;alstrmp;1999-2009)画眉种组鸣声分化研究(severinghausletal.,2006)黄眉姬鹟种组鸣声分化研究(zhangyyetal.,2006)个体识别:利用鸣声标记识别不同的强脚树莺个体,正判率达到98%(xiacw,zhangyy,2010)地理变异:白头鹎、杜鹃鸣声的地理变异(雷富民等,2005,2008,丁平和姜仕仁,2005),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发展(1950-),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1989年第四届国际雉类学术讨论会(北京)郑作新当选在世界雉类协会会长1998年郑作新当选第22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名誉主席郑光美、许维枢、张正旺、雷富民、丁平当选ioc委员2002年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召开(北京)2006年第24届国际鸟类学大会(汉堡)上,丁平当选为ioc执委,雷富民当选为25届ioc学术委员,丁长青增选为ioc委员2007年第六届国际鸡形目鸟类学术研讨会召开(成都)郑光美当选在世界雉类协会会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发展(1950-),中国鸟类学发展概况,在2010年的25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巴西圣保罗)上:雷富民主持了泰国pilaipoonswad教授的大会报告。雷富民是专题讨论会(symposium)“野生鸟类的疫病”的召集人,梁伟是专题讨论会“鸟类的巢寄生及其寄主鸟类”的召集人;张雁云主持了圆桌讨论“森林道路对濒危黄腹角雉的影响-中国江西武夷山的示范研究”;丁平、马志军、干晓静做了分组报告。在kathymartin的大会报告中,引用了卢欣关于青藏高原鸟类繁殖生物学以及贾陈喜等关于血雉孵化行为的研究成果。,鸟类学会发展概况,历次学术研讨会暨理事会青年鸟类学家研讨会暨鸟类学研究生翠鸟论坛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濒危鸟类保护专家论坛承办国际会议鸟类学刊物chinesebirds,鸟类学会发展概况,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诞生由郑作新、傅桐生、潘清华、钱燕文、钱国桢等人筹划,于1980年10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一次鸟类学术讨论会上成立了中国鸟类学会(后改称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会上由郑作新确定学会的英文名称为“chinaornithologicalsociety”。大会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郑作新副理事长:傅桐生潘清华钱国桢钱燕文李桂垣郑光美秘书长:谭耀匡副秘书长:许维枢会议决定自1981年起印发中国鸟类学会通讯,时间:1982年地点:西安市承办人:王廷正(陕西师范大学)代表:约100人一批中学生物老师(晏安厚、杜恒勤)和业余爱好者(庞秉璋)积极参加会议并作报告。,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时间: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地点:江苏省盐城市承办人:周世鍔(南京林工学院)协办: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代表人数:113人会上就“饲养喜鹊、灰喜鹊消灭松毛虫”问题展开辩论。,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郑作新理事长:钱燕文副理事长:周本湘郑光美李桂垣秘书长:谭耀匡副秘书长:许维枢,鸟类学会发展概况,中国鸟类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时间:1988年10月地点:贵阳市承办人:吴至康(贵州省科学院)协办:贵州省博物馆代表人数:150人,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时间:1991年8月1日-5日地点: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承办人:高玮(东北师范大学)代表人数:81人,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郑作新名誉副理事长:钱燕文理事长:郑光美副理事长:李桂垣许维枢周本湘高玮秘书长:谭耀匡秘书:宋杰,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由台北野鸟学会曾美丽秘书长带领的台湾代表团一行50多人参加会议,并到长白山考察。与我会开始酝酿筹办“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事宜会议决定恢复印发中国鸟类学通讯,并更名为中国鸟类研究简讯,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资助成立水鸟、雉类、猛禽、养殖4个专业组确定红腹锦鸡图案作为鸟类学会会徽,时间:1996年8月1日-4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师范大学承办人:窦伯菊(内蒙古师范大学)代表人数:135人,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郑作新理事长:郑光美副理事长:李桂垣许维枢高玮徐延恭顾问:钱燕文周世锷唐蟾珠张孚允余如季秘书长:宋杰,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鸟类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庆贺郑作新院士90华诞,颁发了第二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基金”(1994年设立),到2009年已有8批17名青年鸟类学者获本项奖励。增加设立了“鸟类环志”和“鸟撞”2个专业组,时间:2000年8月15日-18日地点:云南省昆明市承办人:杨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代表人数:130人,鸟类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理事会,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郑光美副理事长:许维枢李桂垣高玮徐延恭刘迺发陆健健高育仁秘书长:宋杰,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0.8昆明,时间:2005年11月13日-14日地点:海南省海口市承办人:梁伟(海南师范大学)代表人数:198人,鸟类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郑光美理事长:高玮副理事长:刘迺发陆健健楚国忠宋杰雷富民马鸣丁平孙悦华卢欣秘书长:张正旺,增设“观鸟专业组”,由陈水华和钟嘉负责,时间:2007年10月12日-13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承办人:岳碧松(四川大学)代表人数:200人,鸟类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鸟类学会发展概况,时间:2009年8月13日-14日地点:哈尔滨市承办人:邹红菲(东北林业大学)代表人数:279人,鸟类学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鸟类学会发展概况,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郑光美理事长:刘迺发副理事长:丁平马鸣卢欣孙悦华陆健健周放雷富民秘书长:张正旺,第一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1994台北)第二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1996呼和浩特)第三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1998年台北)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0年昆明)第五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3年台中)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5年海口)第七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8年台北)第八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2009年哈尔滨),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鸟类学会发展概况,第一届翠鸟论坛(2005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翠鸟论坛(2006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翠鸟论坛(2007四川大学)第四届翠鸟论坛(2008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翠鸟论坛(2009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翠鸟论坛(2010北京林业大学),青年鸟类学家研讨会暨鸟类学研究生“翠鸟论坛”,鸟类学会发展概况,濒危鸟类保护专家论坛,鸟类学会发展概况,第一届(2004浙江乌岩岭)第二届(2005甘肃莲花山)第三届(2006上海崇明岛)第四届(2007河南董寨)第五届(2008贵州宽阔水)第六届(2009北京小龙门)第七届(2010陕西长青),鸟类学会发展概况,承办国际会议,第四届国际雉类学术讨论会(北京)1989年10月9日13日北京卧佛寺召开,10多个国家地区的学者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北京)2002年8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