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中无处不在的隐喻,湘潭大学2010年下学期文化通俗课主讲人:朱军(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章研究目标、方法、任务,sallyisablockofice.祖国是美丽的花园。这就是隐喻现象。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波里奥等人估计,人们在自由交谈中平均每分钟使用四个辞格,一个人一生平均要用2100多万个辞格。,陈葵文则卷上丙云: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卷:理绩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相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第一节国外隐喻学的历史发展,一、派别贬斥派观点:隐喻对我们思维的发展甚小,有时甚至有害。代表人物:柏拉图布莱克,赞赏派观点:语言和思维过程中充满了隐喻,认为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昆提良雅各布逊莱考夫“thegreatestthingbyfaristobeamasterofmetaphor”,二、从研究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对比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良:“替代论”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johnisalion(约翰是头狮子。)lion是用来替代acourageousman(一位勇士)这一直接说法的。共同点:把隐喻看成是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其功能是一种“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装饰”。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修辞哲学隐喻互动理论布莱克的补充每一个隐喻陈述含有两个主词,一个主要主词和一个次要主词;次要主词应被认为是一个系统;隐喻句通过将组成次要主词的一组“相关隐含”“映射”到主要主词上,使其产生隐喻意义。,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20世纪70年代始,符号学家艾柯、利科、哲学家塞尔,语言学莱考夫。利科隐喻的规律他的隐喻理论在于使隐喻的功能从词级过渡到句级和话语级。塞尔从语言理论的角度把语言意义分做句子系统意义和句子使用意义。隐喻属于句子使用意义。”sallyisablockofice.”7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约翰逊戏称为“隐喻狂热时代”。(第5页)专门网站:隐喻中心(美俄勒冈大学)路勒建立隐喻主页(英都柏林城市大学)威尔建立,同时,雅各布森:结合失语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转喻和隐喻的修辞功能,得出:诗的功能即从选择轴上把类似原则转换到结合轴上。就文学思潮而言,浪漫主义侧重隐喻,现实主义侧重换喻。,显著特点,1.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渐渐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说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2.突破了传统隐喻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词语层次上的局限,把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现象,在更为广阔的言语环境中寻找隐喻意义的支点。3.从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偏离现象”、“寄生现象”过渡到将其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阐释。,第二节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与国外近年来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相对单薄,缺乏理论建构。刘宁生摘译莱考夫、约翰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1992年修辞学习)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主要外语刊物连续刊登介绍外国隐喻研究情况和重要论著的文章。专著: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耿占春隐喻近年的研究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第三节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一、何为隐喻?如何识别隐喻?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把换喻、提喻、反语都当作隐喻,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说,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广义理解)隐喻需要与其他辞格区别,尤其是换喻,雅克布逊等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隐喻注重事物间的相似性关系,而换喻以事物间的临近性为基础。辨别方法:一是明确的隐喻信号,如“打个比方”、”touseametaphor”;另一种是根据言语变异的性质,即两个主词属于不同的类别,用系词“是”(be),构成”范畴错置“,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或认为是一种语义规则的违反,如johnisatiger.但theoldrockisbecomingbrittlewithage.可以按字面理解,如果谈论的是一位已退休的老教授时,就是一个隐喻句。字面意义与语境的冲突,冲突的解决过程就是隐喻的理解过程。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二、隐喻是如何工作的?隐喻的机制是什么?隐喻意义的实质是什么?隐喻是如何被理解的?单指论(没有字面指称意义):隐含论;替换论;意外情况。双指论:对比;互相作用理论。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主词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一个主词的主要特征被影射到另一个主词上,产生词义变化。隐喻的工作机制:一是隐喻中主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君子之德,风也”;二是隐喻中“双重影像”,如“石头死了”。隐喻的理解过程中,背景知识与语境有很大作用。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三、隐喻的认知价值何在?它在人类语言和思维活动中起何作用?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如英语文化中的深层隐喻:timeismoney.argumentiswar.导致我们在语言使用中的隐喻现象:icannotaffordthetime.(我赔不起时间)timeisprecious.(时间是宝贵的)heattachedmypositionontheissue.(他攻击了我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第二章隐喻的本质,第一节传统隐喻观评述隐喻是什么?(19)词典定义:普通词典韦伯斯特词典:隐喻是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来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似性或类推性。是一种凝练的明喻,明确揭示一种隐含的比较。大英百科全书要点如下:隐喻是一种辞格;隐喻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隐喻是诗歌的基本特征等等。辞海:比喻的一种。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修辞通鉴:比喻之一,亚里士多德:隐喻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亚氏根据活动方式的定义,方达尼尔话语的辞格:把隐喻作为典型的辞格来分析。辞格是表达思想过程中,词被用于新的概念时所产生的或多或少与原始义有所不同的某种意义。方氏的界定建立在”概念=词“的基础上。,第二节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本质的认识,一、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1.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理查兹: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2.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人类使用隐喻分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被动隐喻,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或语言中缺乏现存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树脚”,“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原始时代的拟人手法并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并不是有生命、无生命截然分开的,语言中也很少有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汇,对世界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借用描写人本身及其活动的词语。,主动隐喻,使用者事实上已经意识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语言中有现存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但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意思,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有意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如心理学家把神经系统想象成一种复杂的道路网络(主干道,岔路,小路)一方面是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如马丁路德金的我的一个梦想(ihaveadream)中大量隐喻的使用:beaconofhope(希望之灯塔),manaclesofsegregation(种族隔离之枷锁),thebankofjustice(正义之金库),mountainofdespair(绝望之山)等等。(32)另一方面是话题的陌生化,形成新奇的隐喻,如:雕塑是凝固的思想,是立体的音乐,是心灵之花的写照,是跌宕的故事和飞扬的情感在空间的定格。雕塑是凝固的思想,是立体的音乐,是心灵之花的写照,是跌宕的故事和飞扬的情感在空间的定格。metaphorisasolareclipse.(隐喻是一种日食)再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海被描绘成不同性格的人或场所:thefurrowedsea(波涛汹涌的大海)thedeepmouthedsea(发出深沉吼叫的大海)theprettyvaultingsea(跳跃的大海)theimperioussea(傲慢的大海)thevexedsea(狂怒的大海)thewaywordsea(倔强的大海)themultitudinousseas(一望无垠的大海)awildernessofseas(荒凉的大海),二、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以句子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话语现象。隐喻的判别必须在上下文中,在一定的语境中。词典中没有隐喻,隐喻只在语言的使用中出现。传统修辞学以词为本,因此对隐喻的话语特征也就无从发现。莱布尼兹指出定义某一种事物的两种方法:名词性(辨认事物);真实的定义(告诉我们事物如何产生)布莱克认为:隐喻出现在句子中。一个句子中只有部分词用做隐喻,其他部分用作字面理解才能构成隐喻,如果整个句子都是隐喻性的,那就成了谚语。这样,作隐喻性理解的词或词组就是“焦点”,而作字面理解的其他部分就是“框架”。,theoldrockisbecomingbrittlewithage.(这块石头随着年代的推移已经逐渐风化了。)孤立地看,这个句子既不是隐喻,也不是非隐喻,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话题是什么。按照布莱克的标准,因为其中不能分辨哪些词是隐喻性的,哪些是字面意义的,那就不可能是一个隐喻。但是,如果这句话是用来谈论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的,即话题是一位老教授的话,那么它只能作为隐喻句来理解。因此在这里,句子是焦点,而语境成了框架。,再如:记者:太平洋复兴会不会在未开始前就结束了?李光耀:不,怎么会呢?你被第一阵台风吹袭时就谁它已经结束了。这阵台风是非常令人不安,但它带来许多雨水并且净化了河流。它将会平息下来,新的芽苗也会生长出来。话题是金融危机,载体是台风,或者说“焦点”是台风,“框架”是金融危机。,2.隐喻是一种以词为焦点,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根据我们对隐喻的定义,只要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一类事物用来谈论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就构成了隐喻,那么隐喻就可能在各个语言单位层次上出现,包括词、词语、句子、话语。a.成语许多汉语成语来自寓言、历史事件或传说,因此是一个情景的浓缩,完全符合以一种事物来谈论另外一种事物的定义。如:龙飞凤舞、狼吞虎咽、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等等。死喻。成语死喻在特定语境中会“复活”,取得字面意义。如,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等。,b.谚语我们一般可以把谚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字面意义理解的谚语,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眨眼就来到。春雾雨,夏雾日,秋雾凉风冬雾雪这种谚语往往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或是人们对其生活经验的总结。另一类常做隐喻性理解,通过某种现象或事件来映射其他相似的事件或现象。如:earlybirdscatchtheworm.(早起的鸟儿得虫吃。)greatweightshangonsmallwires.(四两拨千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歇后语歇后语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构成方式:一是利用语音上的相似,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屁股上挂水壶有一腚(定)的水瓶(水平)二是利用情景上的相似。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这两个例子都描述了某一事实,一个是历史事实,一个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情况。但如果我们将它们来描述另外与其相似的情景,如前者描述某上级批评下级,用后者描述某人飞黄腾达的日子不会长久,它们就成了隐喻。d.诗歌诗歌是隐喻最常出现的场所。可以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歌,有些诗歌甚至整体上就是一个隐喻。例如宋朱熹读书: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e.小说从荷马的伊利亚得开始,到现在各种各样的谋杀故事,每一种虚构的故事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延伸的修辞格,使我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叙述而理解我们的内心生活。如:孔拉德黑暗心脏:不仅反映了最黑的非洲中心,重要的是揭示了人类内心最隐秘的深处。卡夫卡变形记:把人类变成昆虫,对比揭示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某些共同特征。,3.语境是确认和理解隐喻的依据首先,隐喻的识别需要语境。如某人在评论一场足球比赛时,嘴里蹦出一个词:“臭!”其次,不但隐喻的判别需要语境,隐喻意义的理解也离不开语境。,男青年踩了某作家,非但不道歉,还理直气壮。作家怒目而视,男青年心慌气短:“你还能把我吃了?”作家不慌不忙道:“不敢,我是回民。”,三、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1.隐喻与语义场从词源角度看,meta(across)phor(carry)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兹将之称为“载体”、“话题”,莱可夫等人称之为“源、目标,而汉语中则称之为喻体、本体。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中“建筑”是本体,“音乐”是喻体。但是,很多时候,本体和喻体并不同时出现,有时只出现喻体。再如:爱惜这块“唐僧肉”。(文汇报一则新闻标题)隐喻涉及两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同时结构或不同的语义结构特征。婚姻这个语义领域典型的事件图示包括:选择对象、结婚、丈夫、妻子、离婚,欲离不能、分割财产等;股票市场的典型事件图式包括:选股、买股、抛股、欲抛不能(套牢)、交割等。他现在被套牢了。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解套。一个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个领域。,2.隐喻意义是两个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确认隐喻有两个标准:本体与喻体属于不同的活动;只涉及到部分特征的运用。如:loveisawar(爱情是一场战斗)就是一种隐喻,因为love与war是不同的事物,我们把love看作war只是把love的某些方面看做是war.loveisanemotion.则是一种次范畴化,因为love与emotion是同一事物。love是emotion的下义词,具有emotion的一切特征。隐喻意义是喻体的部分特征向本体特征转移的结果。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如:information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highway(喻体领域)internet(本体域)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正是这种本体域与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构成了语义转移的基础,是隐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据。,四隐喻式一种述谓现象方达尼尔区分了概念间三种关系:对等或对应关系联结关系相似关系换喻提喻隐喻象征借代对应或联结代表差异或包容,是一种对称关系。相似关系这种对称打破了。提喻或换喻只涉及名词,而隐喻可以涉及形容词、分词、动词以及所有词类。换喻与隐喻的区别两个相关概念或词语所存在的是一种替换关系还是相似关系。在对应关系中,两个事物分别构成独立整体,换喻可分出满足对应的各种关系:因与果、工具与目的、容器与内容、物品与所在地、符号与意义、生理与伦理、模型与实物。在联结关系中,两个事物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物理的或形而上的整体:部分与整体wedonthirelonghairs.生产者与产品heboughtaford.,使用物代使用者thebusesareonstrike.控制着代替被控制事物nixonbombedhanoi.机构代有关人员exonraiseditspricesagain地方代机构thewhitehouseisntsayinganything.地方代发生在该地的事件watergatechangedamericanpolitics.根据不同的邻近关系,中国古代妇女获得以下不同代称:根据服饰:巾帼,裙钗,青衣,红装,红裙根据化妆品:粉黛,粉头,红粉根据容颜:红颜,皓齿,峨眉根据形态:婵娟根据人名:西施、妲己根据膳食:糟糠,结束语本章简要讨论了隐喻的本质问题。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的认识之所以只限于辞格层次,主要是因为传统修辞学对研究语言的战略层次是词,而不是句子。现代隐喻学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与语境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第三章隐喻的类型、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第一节隐喻的主要种类及特点从隐喻的表现形式、功能和效果、认知特点等角度,我们可以把隐喻分为“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性的隐喻”。一、显性隐喻(明喻)与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明确说明两者是一种对比关系,英语中典型的明喻形式是aislike(oras)b,而汉语中的典型形式是“a像b”。如:1.encyclopaediasarelikegoldmines(百科全书像金矿。)2.她的脸蛋像苹果似的。90,亚里士多德把隐喻和明喻看作是同类,但明喻是从隐喻衍化而来的。“明喻也是一种隐喻,其实差别很小,他们其实是一回事。”他是从效果角度来比较两者的差异的,其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是:隐喻比明喻简洁;隐喻直截了当对两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判断。亚里士多德讨论明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隐喻来解释明喻。在亚氏隐喻理论当中,隐喻和明喻的区别主要是两种述谓形式的不同:tobe和tobelike。,布莱克认为:隐喻是一种隐含,明喻是一种比较。虽然2者都涉及相似性问题,但还是不同。当然,有些明喻与隐喻仅仅是一种风格上的变化。如:myloveislikeared,redrose.这例子意义与隐喻完全一样,诗人只是出于对韵脚的考虑而加上了”like”.但是,隐喻绝不是一种把基本主词和次要主词放在一起,对它们的异同进行逐项比较的抽象形式。明喻的字面意义相对来说缺少一种意境,一种隐含的意义,一种隐喻启发功能赖以存在的关于基本主词之强加给人的看法。如:manisathingkingreed.(人类是会思想的芦苇。),奥斯古德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隐喻和明喻除了在“编码”强度上不同以外,在其他方面应该是一样的。费尔布鲁格等人通过实验证明,隐喻形式更容易唤起一种想象性、带有方向性的部分特征的转换过程。而明喻引起的反映中,两个不同领域的成分保持各自的特征,或者两者被当做两个对等体。,二、根隐喻与派生隐喻根隐喻指的是一个作为中心概念的隐喻,如人生是一种旅途,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隐喻,如人生的起点或终点、生命的车站等就叫做“派生隐喻”。布莱克:隐喻陈述和隐喻主题youareametaphorandtheyarelies.隐喻陈述,准确理解说话者所需要的上下文educationasshepherding(教育是牧羊。)隐喻主题,不需要具体上下文的隐喻陈述。麦考克:传达隐喻、基本隐喻。前者指反映在语言中的各种表达概念化语义变化的普通隐喻,后者指某一理论的基本假设。隐喻主题、基本隐喻其实就是根隐喻。常常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早期认识。如:loveisajourney.派生隐喻是根隐喻的外在体现,是围绕根隐喻所派生出来的相关隐喻。根隐喻往往是隐含的,甚至不为人察觉,是概念化隐喻的轴心:loveisajourneylifeisajourneyargumentiswar,莎士比亚下面的诗中至少有5个根隐喻:inmethouseestthettwilightofsuchdayasaftersunsetfadethinthewest,whichbyandbyblacknightdothtakeaway,deathssecondselfthatsealsupallinrest.在我的身上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天的曙光在夕阳西下以后,黑夜渐渐将此吞没死亡使一切归于沉寂。五个根喻lightisasubstance.(光是一种物质)eventsareactions.(事件是行动)lifeisapreciouspossession.(生命是一种宝贵的财产)alifetimeisaday.(一生是一天)lifeislight.(生命是光明),三、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喻体和话题之间存在着某种方面的相似,而这一相似性是在隐喻使用前人们已经了解的。johnisapig。john和pig之间脏、懒或笨的相似性。iamreallyfeelingdowntoday.(我今天真的感到很沮丧)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在隐喻使用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喻体和话题之间存在什么相似性的那类隐喻。如:“柔情似水”。在这一比喻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柔情”与“水”之间存在什么相似性。惠尔赖特区分epiphor(表达我们原来不太清楚的某种观点)与diaphor(暗示与引导,成功的会失去隐喻性)前者:billboardsarewartsonthelandscape广告路牌是地面上长的肉疣后者:toastedsusieismyice-cream.(烤苏茜是我的冰激凌),第二节隐喻的句法和结构特点根据隐喻的句法构成特点,我们还可以分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和借词性隐喻等种类。一、名词性隐喻由名词构成的隐喻。名词性隐喻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等成分。部分名词性隐喻又叫命名式隐喻,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和介词性隐喻又可称为述谓式隐喻。如:猴子:身材瘦小的人小萝卜头:人小头大的小孩下海:经商黄牛:二道贩子,二、动词性隐喻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与逻辑上使用的主语或宾语构成的冲突所形成的隐喻。therearecertainareasofthesyllabusthatstudentsqueueupfor.(大纲中某些部分学生需要排队等候。)其中,queueupfor与certainareasofthesyllabus的搭配属于语义异常。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作为隐喻理解,可解释为“感到困难的地方”按照格特力的理解,隐喻的构成可以通过不同过程之间的替代。如:物质过程代心理过程ilikesomething.somethingpleasesme后者梗倾向于使用隐喻。物质过程代语言过程idonntthinkiamdistortinghisargument,另外,动词越是具体,越是容易构成意象。theirscentspilledoutintotheair.(它们的香味飘溢到了空中),三、形容词性隐喻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或充当谓语的一部分。句法特征与动词相似。theairwasthickwithabasschorus.这句里“thick”是对“theair”的描述,整个述谓部分暗示着这样一个隐喻:theairisaliquid.(空气是一种液体)再如:每一处新鲜明确的痒,手指迅雷闪电似的按住,然后(围城)“新鲜明确的痒”相当于“痒是新鲜明确的”,四、副词性隐喻,暗示主谓之间的关系与副词所表达的方式之间存在某种相似。seatthyselfsultanicallyamongthemoonsofsaturn.请您在土星的月亮之间像苏丹王一样地坐下。副词性隐喻的隐喻性较弱,其形式特征可以作为隐喻辨认的信号标志,缺少语义冲突。试比较:heclamberedafterhersheepishly他温顺地跟在她身后。heclamberedafterherlikeasheep他像一头绵羊一样跟在她身后。前句的理解范围有限,相当于timidly,后者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五、介词性隐喻往往是根隐喻的派生形式,如:空间=时间sanderswasarrestedwithinhoursofreturningtobritain桑德斯回到英国后几小时便被逮捕withinhours把空间意义上的“在。之内”转移到了时间的先后顺序上,因而产生了隐喻意义。,喻底:一个完整的隐喻往往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明喻与隐喻相比,又多了一个喻词。有时,作为隐喻根据的相似性也会出现在隐喻话语中,这一构成隐喻的基础被称作“喻底”。一、喻体、本体和喻底同现高龄八十九岁的萧乾,仍然是一匹生气勃勃的“野马”。二、本体和喻体同现thebuildingwasabarn.(这一建筑是个粮仓)三、喻体式隐喻本体有可能不出现,而只出现喻体。在这种情况下,该隐喻往往预设着另外一个隐喻。therockisasuitcase.这一隐喻要么前面已经交代,要么就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不言自明。,第三节隐喻的语义结构,四、本体式隐喻喻体不出现,喻底不出现,只出现本体。这样的隐喻往往是动词性、形容词性或副词性隐喻,喻体是隐含的。hersonhadbeendamagedinacrash.(她儿子在一次撞车中受伤了)这一句没有喻体,也不存在话题,其隐含的隐喻是:humanbeingisanobject.(人是一种物体)根据喻底在隐喻中的位置可分为:1.喻底前置性隐喻thefaintwhisperofrain.雨的低声细语。athintrickleofsmoke.一缕细烟。辛楣瞧他们脸色灰白,说,“吐了么?没关系的。第一次坐飞机总是纳点儿税的。”2.喻底后置性隐喻cherryred樱桃红smoke-greyhair烟灰色头发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因为他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生距离的远近,真好玩儿。,一、矛盾性句子意义在逻辑上与语境的矛盾性。隐喻意义是基本语义与语境作用的结果。每一个隐喻中应该出现两个不同的概念。把这两个本来属于不同类属的概念通过某种句法手段并置或等同起来,往往构成一种语义上的冲突,或称范畴错置。theauthorswritingsareusefulgroceries.作者的作品是有用的杂货。authorswritings与groceries属于不同类别的事物,作者将属于两个不同类别的事物用系词等同起来,就构成了一种逻辑上的矛盾,一种语义上的冲突。,第四节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二、临时性指的是隐喻意义的创造性和变化特征。新隐喻的意义原来不是焦点词词义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而且,在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以后,这一比喻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大部分的隐喻意义却作为隐喻词意义的一部分沉淀下来,流传开来。三、模糊性主要是隐喻意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性。隐喻的真正含义的确认不但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图,同时还取决于听话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喻体特征映射到本体上。例如:julietisthesun,有时,隐喻与双关难以确定:一些香港和英国报刊还拿撒切尔夫人在同邓小平会见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在台阶上不慎跌倒这件事,一语双关地说:“撒切尔夫人同邓小平会谈时摔了跤。”,四、不可撤消性由系词构成的隐喻即使被否定时,也同样表达一种隐喻意义。如: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你存什么心思?(钱钟书围城)五、隐喻程度性隐喻性有程度之分。隐喻性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隐喻性极高的新鲜隐喻,另一端是已经失去隐喻性的死喻。但隐喻性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而且没有完全“死去”的隐喻,即使是死喻,在适当的语境下还可以复活。隐喻性的变化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似性大相似性小2、常规化非常规化3、标记性无标记性4、无矛盾性矛盾性5、明确性不明确性一般情况下,从右向左,越是靠左,隐喻的隐喻性程度越大。,格特力根据隐喻的常规化程度分出以下几种隐喻。(1)死喻某一词汇的隐喻义与该词的原义之间阴已经失去了联系,或成为该词的常用意义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词就课称为“死喻”。如:germ:aseed种子microbe微生物pupil:ayoungstudent小学生-circularopeningintheeye眼中小圆口(2)死寂隐喻clew:aballofthread线团pieceofevidence线索inculcate:tostampin印入indoctrinate反复灌输这些词的词义之间还能建立起某种联系,但一般人已经无法看出来了。(3)非活跃隐喻分为沉睡式隐喻和陈旧隐喻两种。前者:vice:depravity堕落agrippingtool钳制工具,leaf:foliage树叶pageofabook书页后者:cut:anincision伤口budgetreduction预算减少fox:doglikemammal狐狸cunningperson狡猾的人(4)活跃隐喻icicles:hangingrod-likeiceformation冰柱heheldfiveiciclesineachhand.他两只手中各捏了五支冰柱。icicles指僵硬的手指,它的话题随语境而变化,话题与喻体之间没有词汇关系。活喻与死喻的区别legofatable桌腿死喻kingofbeasts兽中之王活喻一个词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意义和第二性意义两种,如果第二性意义不需要通过基本意义推断出来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死喻。如:brainwash洗脑deadline最后期限从隐喻的新鲜程度和使用的频度,隐喻可以分为新鲜隐喻、一般隐喻和死喻。,六、系统性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的关系转移,因此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的特点。argumentiswar我们可以用很多有关战争的词汇用来表达这一概念:attackaposition攻击某一立场indefensible无法防御的trategy战略newlineofattack新的攻击线路,等等。隐喻的映射是整个概念系统的转移,因此具有系统性。七、局部性隐喻意义是喻体和本体互动的结果。喻体的特征经过映射转移到本体上,但本体的特征据决定着喻体的哪些特征可以转移。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喻体实际只有部分特征发生转移。manisathinkingreed.芦苇的意义特征包括在水中生长、高大、茂密、脆弱等等,但在理解中,只有“脆弱”才是作者意图所在。,八、方向性mybutcherisasurgeon我的屠夫是个外科医生。mysurgeonisabutcher.我的外科医生是个屠夫这两个隐喻句子只是词序稍有不同,意思却完全不同,因为话题不同,喻体也不同。在隐喻中,意义一般是从喻体向话题转移,所以两个隐喻句的最终意义完全不一样。九、不可穷尽性隐喻意义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表达用语言的字面意义无法表达的意义。隐喻意义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其不可穷尽性。如:莎士比亚的julietisthesun朱丽叶是太阳,文学研究者们争论了几百年也未能对它的准确理解达成一致意见。隐喻可以赋予喻体以多重含义:“门槛”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多解的含义。它是新年的门槛、世纪的门槛千禧年的门槛,同时又是经济的门槛、文化的门槛、科技的门槛,当然,更现实更重要的是对人物个体而言的人生的门槛。,十、多样性钱钟书指出:同一隐喻的喻体与不同的本体相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即所谓的“比喻之两柄”现象。“水中映月之喻常见释书,示不可捉溺也。然而喻至道于水月,乃叹其玄妙,喻浮世于水月,则叱其虚妄,誉与毁区以别焉。”(管锥编第一卷)“称”喻:1)公平,无陈见私心,如“吾心如秤,不得为人作轻重。”2)心之失正,人之趋炎,如“这心之正,却如秤一般,未有物时,秤无不平,才把一物放上面,秤便不平了。”(朱子语类)williamgolding的继承者中,“新来者”(thenewpeople)在不同场合下被描述成:cat(猫);water(水);fire(火);famishedwolfinarace(赛跑中的饿狼);riverandfall(河流与瀑布);wolf(狼);honey(蜜);forestfire(森林之火);meat(肉);river(河流);hollow(空心木头);winter(冬天)。,十一、连贯性现代汉语分析理论认为,构成话语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衔接性和连贯性。由于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在说话者选择了某一隐喻主题后,随后整个篇章就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概念展开。例如:你如果是蜜蜂,我们甘当你采蜜的花朵;你如果是花朵呢,我们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你如果是幼苗,我们一定做好称职的园丁。,十二、回复性指的是死喻在特定语境中回复其字面意义。例如:大城市的厕所怎么样?面对窘境,京片子毕竟幽默:上厕所比第三者更难“插足”。(中国青年报1993年8月26日)牵挂你一生,爱戴你一世(黄金首饰广告),第四章隐喻的产生,第一节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一、“思维贫困假说”与根隐喻1.思维贫困假说认为隐喻的最初使用者因为思维能力的局限,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作了同一种事物,因而产生了隐喻。这样的隐喻主要产生于语言的初创期间。在古代,几乎所有的自然活动被赋予人类活动的特征,“天”被看作“父”,“地”被看作“母”,天地的交合产生了天下万物。2.心理学家在研究隐喻和明喻的关系时,把注意力放在隐喻使用者对喻体和本体之间差异的意识程度上。把隐喻分成根隐喻、新隐喻、明喻三类。海德格尔等人理解的隐喻主要是根隐喻,而这种隐喻的使用者是意识不到它的隐喻性的。根据巴克的观点,所谓的“根隐喻”,初次使用时其实并不是隐喻,只是后来发现这一词语描述的情景存在差别时它们才成为隐喻。,3.儿童对隐喻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是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二、隐喻与科学思维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因此,隐喻性思维也是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中充满了隐喻。尼采认为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充满隐喻,“那么什么叫真理?一大堆的隐喻、换喻等等。”伽尔默达认为,是相似性引导我们把一个词使用到另一个词上。黑格尔认为,因为人们需要利用“感觉现象来表达“精神”现象,所以产生了隐喻。人类要认识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概念系统,并将此影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第二节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一、人类的思维特征与隐喻1.有人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进为解释机制,指出:隐喻是被压抑的不自觉的直觉冲动通过神秘的象征形式的表达。2.隐喻最终与言语有关,而言语最终又与思想有关。墨瑞指出:对隐喻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对思想本身的起源的探讨。3.罗杰斯指出,基本过程大脑活动和第二性大脑过程活动的区分对我们发现是个语言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诗人大量使用基本过程的思维方式,表达的手段就是隐喻。marvel(马维尔)的“tohiscoymistress”(致情人):letusrollallourstrength,andall(让我们将全身的力气和所有)oursweetness,upintooneball:(的甜蜜,挤进一个球)andtearourpleasureswithroughstrife,(奋力将我们的快乐)throughtheirongatesoflife.(送过生命之铁门),二、意象与隐喻,罗杰斯认为,诗歌中存在的身体意象可以刺激基本过程大脑活动,使读者的大脑产生创造性理解诗歌过程时特有的复杂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反应。rose是许多诗歌中一再出现的意象。作为女子眉毛和性感的象征,象征女子的姿色、丰满和艳丽。(196、107两首首歌)三、新奇心理从一般的大众心理角度看,隐喻和相关语言机制的使用涉及到“求新”、“求异”等心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也讨论到了人们在兴奋状态时使用隐喻的倾向性:“复合词,许多许多的警句,以及生僻的词最适合情绪化的语言。”隐喻的使用也与个人爱好有关。“选择即风格”。不同性格的人会因使用语言的不同特点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些作家或诗人对隐喻可能有一种特殊的爱好。(108诗),第三节隐喻产生的语言学原因,一、“语言贫困假说”与隐喻构词1.所谓语言贫困就是指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概念。这种借用的结果往往就形成了语言中大量的隐喻性词汇,即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2.隐喻构词隐喻性构词方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语言还有不同的隐喻构词方法。以下一些隐喻的构成手段是许多语言中都共有的。(1)词义的延伸如英语中pupil指astudent;crane指liftingmachine起重机;汉语中“眼”可以延伸为“小孔”等。(2)词性转换如英语中的wolf由名词转换为动词,表示tobehavelikeawolf.chicken由名词转换为动词,表示tobehavelikeachicken等等,汉语中有比较有趣的构词手段,即将一名词与动词搭配,构成一个新的具有隐喻意义的动词。如:席卷、笼罩、云散、吻合等等。3.复合造词汉语中通过这类构词法构成的隐喻性复合词很多,如:鹅卵石、杏眼、柳眉、鸡冠花等等。前一部分为修饰词,后部分为中心词,后者与前者之间存在一种形体上的相似。还有些词是两部分在性质、功用、活动上的相似:钉子户、娃娃鱼、跳蚤市场、植物人等等。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冰棍、雨丝、熊猫、雪花、耳朵、月亮。二、修辞用法说话人为了增强话语的表达力,需要一个比现存词语更漂亮、更有力的词,或更温和的词。这样的语言手段称为修辞手段。如用”饭桶“代替”吃得多但无用的人“,类似的词语还有:不倒翁、狐狸精、里程碑、画皮、烙印、万金油、桥梁、尾巴、秀才、草包、园丁、油水、熔炉。有的原来意义已经被遗忘,如墙头草、绿帽子、破鞋、苦水、虎穴。,第五章隐喻的功能,第一节隐喻的修辞功能,隐喻的修辞功能最早为人们所发现。隐喻的使用和其他修辞手段一样,是为了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隐喻的精炼、新奇、间接和婉转等特征为增加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一、简练与生动隐喻,短短的一个词或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件和语境的联想。隐喻中喻体一般都比话题更为具体,更为听话者熟悉,所以经常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上海方言中,很多口头语通过隐喻构成,如掼浪头(吹牛、摆派头)、斩人(多收费、乱收费)大多数成语、寓言、谚语作为隐喻使用也都精炼、简洁而生动。如:文山会海、狼吞虎咽。,二、新奇与启发一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如:心理价位=择偶标准抛出原始股=初次恋爱踏空=自作多情劳而无功套牢=夫妻感情不和解套=离婚平仓=离婚后平分财产反弹=夫妻破镜重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加强记忆,突出所传达的信息。如诗人吧酒称为:忘忧物、扫愁帚。在报刊杂志的新闻标题中,作者往往使用大量的隐喻。,三、委婉与高雅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说明某一类事物,因此具有表达的间接性特征,许多隐喻带有“委婉”的功能。例如,死亡被说成长眠、永别、(巨星)陨落、(皇帝)山陵崩等等。“高雅”如菜名:”万柳千丝”(西芹+黄瓜片+红萝卜)“蜜果炒碧玉环”(红枣+目鱼)“天女散花”(西兰花炒带子)“水浸金沙滩”(蒸水蛋)“珊瑚岛上宝石礁”(咸鱼蒸肉)“云蒸霞蔚枫林晚”(梅菜扣肉煲)两个鸡蛋一把葱:一盘两个蛋黄加葱(两只黄鹂鸣翠柳)一盘排成一溜的蛋清片(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盘碎蛋清(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盘清水汤,上面飘着半只蛋壳(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二节隐喻的语言学功能,一、填补词汇空缺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同时,通过隐喻,人们还可以表达一些事物间细微的差别,更加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这一过程为多义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每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通过隐喻而构成新词的方式。如:英语中常见的隐喻构词方式有转换、词缀和分词等。1.转换名换动toarrow:tomoveswiftlytowardandpenetratelikeanarrow.2.词缀_likechildlike,withsloth-likedeliberation.-ymousy,amongthefernyweeds.3.分词laughtercraningglimpses,二、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语言中已有的一些词用来表达某些概念或现象不够精确,人们便只好运用一些某些特殊的构词方式来弥补这种缺憾,起结果往往就产生了隐喻。heputhisfaceinthewaterandhalf-gulpedandhalf-ateit.他把脸埋进水中,半吞半吃起来。借用更为熟悉或直接的经验领域的感觉来更精确、形象地表达另一种经验领域的感觉。痛苦、寒酸(触觉味觉)热闹、冷静(触觉听觉)清香、腐臭(视觉味觉)语言中缺乏精确地描述某种现象或概念的词语,人们往往会通过比喻来形象化地表达这一概念或现象。如:蚕食、鼠窜、鲸吞、鱼贯、牛饮等。,第三节隐喻的诗歌功能,一、诗的“表现”与“再现”什么是诗?在东西方诗歌理论中,对诗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诗言志”、“诗为情”、“模仿论”。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诗序: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所以作也。古希腊人对诗的定义是“模仿的艺术。”对象可以是心理活动,也可以是自然现象。朱光潜认为诗歌的产生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一是“再现”。“总而言之,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以纯粹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所以严格地说,诗的起源当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二、隐喻的诗意化功能诗歌和隐喻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与隐喻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的地方。诗歌与隐喻是同质的现象。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诗学里都讨论了隐喻。这也意味着隐喻在修辞和诗歌中都起作用,隐喻具有修辞和诗歌双重功能。隐喻的诗歌功能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诗歌主要指悲剧。词在悲剧中的作用是:使情节的内在秩序得以外显和明晰。情节和词之间的关系就像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之间的区别。模仿就是诗歌,诗歌就是模仿。悲剧与喜剧的不同是,它对行为的模仿是一种夸张的、使人变得高尚、心灵得到净化的模仿。这一点是理解隐喻作用的关键所在。矛盾:模仿既是人类现实状态的描述,又是一种原始的创造,它又忠于事实本身的同时又将他们描绘得更高尚更伟大。,在这样的模仿基础中,隐喻再也不是一种任意和微不足道的现象。隐喻成了出现在诗中“说”和“诗意化”的工具、它不再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是一种话语现象。从形式上看,隐喻作为一种偏离只代表一种意义上的区别。但如果与我们行为的模仿相联系,它参与作为这种模仿特征的那种双重矛盾:服从现实和积极创造,不改变表达对象和升华。诗歌必须采取偏离的方式使它获得与其所描述行为相称的气势。我们不妨说,隐喻的秘密在于,其在词汇层次上的意义错位建立在情节升华的基础上。因此,诗歌层次上通过情节获得意义的升格与词汇层次上通过隐喻获得意义的升格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两者与情感的升华密切相关。从功能角度看,模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虚构的升华、隐喻造成的语言错位以及恐惧和怜悯情感的净化同时发生作用。,三、语言作为诗人的材料语言材料具有音响和意义两个方面。诗人对语言的运用是双面的。瓦勒里在讨论诗歌的表达效果时指出:“请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卫生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考试通知及答案解析
- 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 2025中煤华利新疆炭素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7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导原则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详解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氢能两轮车产品定位与消费市场培育报告
- 2025年锅炉水处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热力司炉工初级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合同制员工招聘13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 2025年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考核题库(附答案)
- 北京市海淀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版疾病控制护理护士培训大纲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题库必做200题(含答案)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GB/T 46120.1-2025制冷基本参数标准测量方法第1部分:温度测量
- DB23T 3045-2021 森林山地木栈道建设技术规程
- 2025年中考郴州语文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