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史专业论文)探寻大学、城市之源与缘——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探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 10269 学号 : 51060 102044 举束峰忿尺 李 探寻大学 、城市之源 与缘 西欧 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探 究 院系 : 专业 : 研 究 方 向: 指 导 教师 : 硕士研 究生 : 2009 年 5 月完 成 mad issertatio n 2 0 o g s eh o o l c o d e : 1 0 2 6 9 e n ro llm en t n u m b er: 5 1 0 6 0 1 0 2 0 4 4 e ast c hin a n orm al u n iversit y s eeki n g th e o rig in s a n d r ela tio n sh ip o f th e u n iversit y an d c it y e x p lo r a tio n o f th e r ela tio n sh ip b etw e en u n iv ersities a n d c ities in med iev a l e u ro p e c o lleg e : m ajor二 o ricn tatio n : s u p erv iso r: s tud en t: may, 2 0 0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 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2 车 迄 经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 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 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营子主导 师 签 名 : 日期日期 :沙尸 曹玉杰 硕 士学位 论文答辩委 员会成 员名单 姓 姓 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 注 陈 陈 建华 华教 授 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系主席 席 邓 邓明言 言副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系 系 陈 陈 锋 锋副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摘 要 基 督教 占统治地位 的欧洲 中世纪 曾被认为是专制 的、未开化 的 “ 黑暗 时代 ” 然而就 是在这 “ 黑暗 ”的时代 ,不仅发生 了影响欧洲未来发展方 向的城市革命 , 而且孕育 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夺 目的花朵之一中世纪大学 。 大学与城市都是 欧洲中世纪的产物 ,二者有着共 同的中世纪起源 ,大学 自诞生之 日起就与城市结 下 了不解之缘 。可 以说 ,大学的社会存在基础就是城市 ,是城市这块沃土孕育 了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 但是 , 大学与城市市 民最初结缘时的关系并不融洽 , “ 城 镇与学袍 ”之 间的矛盾 、冲突不断 。但在大学与市 民长期斗争 、交往 的过程 中, 二者 因 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渐趋 一致 的共 同利益而达成妥协 , 双方矛盾 日趋 缓 和 ,逐渐 形成 了一种共 生共存 的关系格局 。 大学与城市间的冲突一直贯穿于 中世纪的发展 史 中,并延伸到现在 。但是冲 突的存在 并不是一种 反常现象 ,而恰恰表 明双方 间的关系更具有利益相关性 。冲 突并不意味着两者的对立 ,而是于冲突中有可能实现一种利益上的整合 ,为各 自 赢得最大 的利益 。 而大学与城市就是在 不断地冲突与合作 中保持 了一种动态 的平 衡 ,最终实现 了二者 的互动发展 。 关键 词 : 中世纪大学; 自治城市; 源与缘 a b s t r a c t m ediev al e ur o pe wh ieh 15 dom inated b yc 丽 stian i ty w as regar d ed as the autoeratic and un eivilized dar k ages .b utjust in the dar k ages, notonly happened the 几卜reaeh in g eity revo lu tio n ,b u t also g estated o n e o f the m o st b ri llian t fl ow ers in b刊tnan histo ry一 med iev al u n iv er s iti es. th e u n iv ersity an d eity ar e b oth the p ro du ets of the m iddle a ges, w hich have the eonu non ori gins of the m iddle a ges.sinee the d ate o f b irt h ,the un iv ersity h as forged an in d isso lub le b o n d wi th the eity. it ean b e said that the eity 15 the soeial existenee foundation of the un iv er s ity . ft 15 the eity th at gives birt h to e ur o pean m edieval un iversities. h ow ever , in the begi耐 ng the re l ation sh ip 15 n o t h an non io u s b etw een the 丽v ersity an d citizen s. t h e co n fliets ar e eontinu al betw een to w n and g ow n, .b ut in the proeess of long-ten n str u ggle and coniact, the 耐 versity and eity begin to reach a eomp rornise because of their eloser eeo n o m ie link s an d in er e a sin g ly eo n sisten t co m m o n b en efi ts. th e eo n fl icts b e七 刀een them are alleviated gr ad u ally, an d b o th sid es grad u ally form a p at t em o f syl n b io tie eo 一 ex isten ee . th e eonfl iets betw een the university and eity have been tb 旧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mid d le a g es,an d ex ten d to the p resen t. h o w ev er , the ex istcn ce o f eo n fl iet 15 n o t an o malo u s, b u t ex actly sh o w s th at b o th sid es ar e elo sely link ed to g ether - th e eo n fl iet d o es n o t m ean the an t ago n ism o f b o th sid es,b u t m ay ach iev e an in teg r atio n o f the interests t加 rough the eonfl icts and w in their best inter e sts. th e unlver s ity and eity p r( 龙isely m ain tain ad 沙 am ie b alan ce b e 。 刀 e en th e eo n fl iet an d co o p er a tio n ,an d ii n ally ach i ev e the inter a etiv e d ev elop m en t o f b o th sid es. k ey w6rd s: m edieval un iversities:a utonom ous city:or i gins and relationship 目 录 一 一一阶 前 一、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行会 的形成中世纪大学诞生的 “ 前奏 ”. 9 (一 ) 城市的兴起和市 民阶层 的形成.9 (二 ) 城市 自治和行会 的形成 . 14 二 、城市兴起 与 中世纪大学 的诞生大学与城市 的结缘 . 17 (一 ) 城市中世 纪大 学诞 生 的社会 土壤 . 17 (二 ) 城市 自治大学 自治、学术 自由的基础 . 21 (三 ) 大学诞生初期 “ 城镇与学袍 ”矛盾 的发端. 27 三 、“ 城镇与学袍 ”斗争 的激化与 日趋缓和大学与城市从摩擦冲突到 共生共存 . , . 31 (一 ) “ 城 镇 与学袍 ”斗争 的激化 . 31 (二 ) 大学与城市冲突 的 日趋缓和 . 36 (三 ) 大学与城市从摩擦冲突到共生共存 的原因分析., .39 结语 . 44 参考 文献 . , . 47 求 学期 间论文 . 52 后 记 . 53 前 、 口 (一 ) 选题缘 由 2005 年 9 月 23 日,作 为复旦大学百年庆典活动之一 ,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 坛在复旦大学美 国研究中心举行 ,来 自世 界各地约 130 所大学 的校长济济一堂 , 在 “ 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 ”的主题下 ,围绕着 “ 高等教育与城市文 明、文化 的相 互影响 ”、 “ 大学与当地政府决策 、社 区建设 的相互关系 ”以及 “ 成果转化 、创 业精神 ”三大主题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大学与城市 的关 系这一主题 日益受到人 们 的密切关注 。 随着社会历史 的变迁和大学的发展 , 现代大学 已逐渐从社会 的边缘走 向社会 的中心 ,成为社会 的轴心机构 。 现代大学秉承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 的三大职 能 , 成为传播知识 、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 的重要基地 。而城市作为人类 文 明的结 晶, 也 日益成为现代政治、经济 、科技和文化 的中心 。现代社会 ,大学与城市 间的关 系越来越密切 ,甚至于须臾不可分离 。“ 正如波士顿 ,如果没有 了哈佛和 m it , 就很难想象波 士顿还 是否 能够拥有 美 国雅 典 的美誉 。 ” 同样 ,如普 林斯 顿 (pri neeton ) 和圣安德鲁斯 (st an drew s),也是 由大学造就 了城市 。现代大学基 本上 为城 市所包 围 ,大 学成 为城 市 的一个有机 组成 ,成 为城 市对 外展 现 自己的一 张名片或是 一种 身份 。在现代 社会 中 ,“ 一个 没有 一所 重 要大 学 的城 市是一个 不 完整的城市 。 ” 与此 同时 ,随着大学与城市的紧密 “ 联姻 ” ,二者逐渐 形成 了一种有机互动 的 良性 发展模 式 ,大 学校 区 、科技 园区 、公共 社 区 “ 三 区联动 ”的格 局逐渐 形 成 。 如美 国斯 坦 福 的硅 谷 、m rr (麻省理工 学 院 ) 的 128 高速 公路 、加 州理工 学 院所 在 的航 空街和 剑桥 的科 技 园 区都是 当今 世 界最 为成功 的高科技 园区 典 范 。 国 内如 上海 的杨 浦 高科 技 园区 、紫竹科 学 园区和 张江 高科 技 园区等 。他们 以大学校 区为 核心 、以科 技 园区为基地 、以城市公共服 务为依 托 ,整合 、共 享各 种 资源 ,有 效 推动 了高校 与城 区经济 、社会 的和谐 发展 。 但 这 并不意 味着 大 学 与城 市 间就亲 密无 间 ,而无 任何 冲突 。相 反 ,在 如今 城 市土地 资源 寸土 寸金 、 日益 昂贵 的情势 下 , 人们对 于大 学扩 张所 带 来 的空 间紧 张 、 交通 阻塞 、生活 设施缺 乏等 问题 也不乏微词 。同时 ,大 学作 为探 求 高深学 问的机 阎光才 : 大学与城市 、社 区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 比较教育研 究 ,2006 年第 6 期 ,第 24 页。 thom asb ender the un iv ej 陈 仰 and the 乙妙;户口 m a 几 滋 趾vul o ri g ins to the 乃”朋t, ox ford u niver s ity pre s s, 19 8 8 , p .2 12 . 构,一直致力于追求大学 自治和学术 自由, 这与市场导向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政府 干预机制不免产生摩擦 、冲突 。但从总体看来,现代大学与城市共生共长、相得 益彰 、互动发展 的关系模式 已不容置疑 。 然而 ,要想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学与城市之 间的关系这一主题 ,我们还需追溯 到 900 多年前 的中世纪 。回到历史 的长廊 ,我们会发现 : 大学与城市都是欧洲 中 世纪的产物 ,二者有着共 同的中世纪起源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诞生基本 上是 同步的, 自那时起大学与城市就结下 了不解之缘 。 自中世纪至今 ,大学与城市从结缘 、相伴到互动 、共荣历经 了 900 多年 的发 展历史 。在此漫长 的发展历程 中,大学与城市关系发展演变 的脉络 、轨迹 是 怎样 的 ? 大 学 与 城 市 的 同 步 起 源 是 否 巧 合 ? 大 学 与 城 市 最 初 结 缘 时 的 关 系 如 何 ? 一 串串问号不 断地在我脑海 中浮现 ,由此使我萌发 了探寻大 学 、城 市之 源 与缘 的冲 动 。 从史学发展 的角度来看 ,探寻大学与城市之源与缘具有学理上 的意义 。在现 今大学与城市关系发展 的探讨 中, 所缺少的恐怕就是基于历史的细微思考 以及真 正冷静 的追根溯源 。从源 头上探 寻大学与城市 的关系 ,进一步厘清大学与城市 发 展 的历 史源 流 ,不仅有助 于 我们更 加深 入地 理解 大 学 与城 市关系发展 的历 史轨 迹 ,而 且 能够 进 一步丰 富西方大 学史的研 究 内容 ,充实高等教育史 的知识库 和 思 想库 ,进而促进西方大 学史 的理论发展 。 从 实践上讲 ,在大学又要 开辟 新 时代 的今天 ,从其历 史根源 以及早 期 发展 中 汲取智 慧是必要 的 。现 今 ,大学 与城市 已密不可分 ,并形成 了一种共生共 长 、互 动发展 的关系模式 ,与此 同时,大学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然而 ,我 国 的高校在空 间选择上大多偏重于大 中城市 , 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 向优势城市集 中 的趋势越 来越 明显 ,高校布 局结构存在 失衡现象 。同时 ,大学城 的扩建 也 引发 了 一系列 的 问题 。通 过对 中世 纪大学与城市关系发展史 的梳理 ,会有助 于我们 形 成 正确 的价值 判 断 ,以更加清 晰地分析和把握现今 大学与城市 的关系模 式 ,以及 在 其发展 过程 中所 出现 的一系列 问题 。 (二 ) 研究对象及 范 围 本 论 文 以 n 世 纪城 市 的兴起 和 大学 的诞 生到 15 世 纪 中世 纪大学 的 日趋 衰 落 和蜕变 为 时 间范 围 ,以大 学 与城 市 的起源 、关系 发展 为研 究对象 。其 中 ,“ 大 学 ” 主要 是指 中世 纪意 义 上 “自发形成 ”的大 学 ,如 博洛 尼 亚 (b ologn a) 、巴黎 、牛 津大学等 。而 “ 城 市 ”主要包括两类 : 一类 是在残 留的 旧罗马城市遗址 上 复兴 的 城市 ,如伦敦 、巴黎 、科隆 (c ologne) 等 ; 另一类是作为手工业者的聚居地而 新兴的城市 。 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因商业而复兴的中世纪城市中最为主要的居 民 。 “ 城市 ” 这一术语在 中世纪有其独特 的涵义“自治城市 ” 或 “自治市镇 ” 。 尽管各个城市取得 自治权 的方式和 自治程度有所不 同 (完全 自治、不完全 自治 ), 但从总体来看 , “ 城市的空气使人 自由” , 中世纪 的城市或 多或少都享受到 了 自治 , 城市 自治权 的确立 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 由此 ,中世纪的城 市成 了 自由的庇护所 , 自由的身份成为市 民阶层 的普遍属性 。 因此 ,本论文主要集 中探讨 中世纪 自发形成 的大学与 自治城市之 间的关系 。 尽管本文将 中世纪的大学 、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予 以研 究 ,但 并不回避大学 、 城市个体之 间的不 同。 同时 由于城市 自治程度 的不 同也影 响到 了大学的发展及 与 城市的关系 ,因此 不 同 自治类型 的城市也会在文 中分开进行讨论 。 (三 ) 研 究现状 1. 国外 关于大学与城市关系 的研 究现状 从 目前 搜 集 到 的资料 来 看 ,关 于 大 学 与城 市 关 系 的直 接 研 究 主 要 有 托 马 斯 班德 (th om as b ender)的 大学与城市 :从 中世纪起 源到现在) ( th o u niver s ity an d the c ity:fr o m m edieval o ri gins to the present) 一书 。此 书系统地追溯 了 自中 世纪起 源至今 大学与城市关系 发展演变 的历史 ,成 为本 论文研 究 的重要参 考文 献 。其余直接研 究 皆为学术论文 ,如 : 布 罗克里斯 (laurenee b rockliss) 于 2000 年 发表 的 ( 学袍 与城镇 : 1200一 2000 年 的欧洲大 学 与城 市 ) (g own and to w n: th e u nive r sity and the c ity in e ur o pe, 1200一 20 00 ) 一文 。本文将 欧洲大学与城 市 的历 史大致分 为两个阶段 : 第 一阶段 (13c 一 19c ),大学虽然 寄身于城 市 当 中,但 并不从属 于城 市 ; 第 二 阶段(19c - 今 ),是 两者 间关系愈来愈密切 的时期 。在文后 ,布 罗克里斯还论述 了不 同于 欧 洲模式 的美 国大学与城 市关系发展模 式 。 帕森斯 (k enn it c .parsons) 于 1963 年发表 于 高等教 育杂志 (th e joum al of h igher e du cat ion ) 上 的两篇论文 : 大学 与城市之 争 的 中止 : 城 市大 学 复兴研 究 的序 幕 (a t rl lce in the w 台 r betw een u niversities and c iti es:a prolo邵 e to the study 苏柯 思 明斯纂著 ,何东辉译 : 中世世界史 ,北京 :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1956 年 ,第 68 页 。 娜 thom as b ender , the un ive”妙 and the i t y:fr o m 用re l eval o ri g ins to the 子 , esent, o xford u niver s ity press, 19 88 . 肠urence b ro c kl iss , go 朋 and to姗 : tho un ivers 妙 朋 d the 御 认 eu ro p e, 1200- 2 00 0 , m in er v a, vo l. 38, 2 心 x 减 ). of city一 u niver s i ty r enew al) 和 大学与城市 :二者之争中止 的期限) ( un i ver s it ies 胡d citi es:th e tenns of l r uce be幻 刃 een them )。 这两篇论文简要论述 了大学与城市 从互相抵触 、互不相容到二者冲突 日趋缓和的历史, 之后 以美 国为例重点阐述 了 城市大学的发展 。 另有彼得 霍尔 (peter h al l ) 于 1 997 年发表 的 大学与城市 (th 。 u niver s ity and the city)、荷兰学者 范德米尔(、 乞 n der m eer) 的 作为专 门技术地方来源 的大 学(th e u niver s ity as a lo eal sour c e of exper t ise)、罗利 (larr y l .r ow ley ) 的 大 学 与 黑 人 城 市 社 区 的关 系 : 两 种 文化 的冲 突 (th e r elat ionship bet w ee n u 拍versities and b laek u rban c ornrnun i ti es:the c lash of飞 场0 c ulh叮 es) 等 论 文 。这 些论文 为本研 究提供 了有 力 的支撑 。 与此 同时 ,1969 年 ,哈佛大学学术委员会 发布 了一份长达 94 页 的题 为 大 学与城 市 的报 告 。该报 告提 出在 强调大学 自主性和特殊性 的同时,也应 注 意在 其学生培养过程 中关注 与波 士顿和坎布里奇社 区相关 的 “ 城市研 究 ”课程 。由此 可见 ,大学 与城市 、社 区之 间的关系这一主题 已广泛 引起西方学者 的关注 ,并成 为研 究 的一大焦点 。遗憾 的是 ,这些研究更多的着眼于现代大学与城市 的关系 , 少数涉 及 中世 纪 的 “ 城镇 与学袍 ”之争 ,而从源 头上系统研 究大学与城 市 关系及 其发展演变 的学术著作还 比较缺 乏 。 令人欣 慰 的是 ,国外有关 中 世纪大学 的研 究成果可谓卷恢浩繁 。中世 纪大 学 作为西方大 学 的鼻祖 以及世 界众 多大学的组织原型 , 在高等教育研究 中的地位 受 到西方学者 的极大关注 。其 中,有 关 中世纪大学研 究 的奠基之作 当属英 国学者 哈 斯廷斯 拉什达 尔 (h ast ings r as h dal l ) 主编 的三卷本 的 欧洲 中世 纪大 学 (th e u 苗versiti es 。 r eur o pe in the m iddle a ges) 。全 书描述 了 自 12 世 纪 萨 莱 诺 (s alem o) 、博洛尼 亚和 巴黎大学三所西方大学之母诞生 以来 ,至 15 世 纪 的 中世 纪大学发展 图景 ,涉及 70 多所大学 ,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地展现 了中世纪大学 的许 多生动细节 。要研 究 中世 纪大学 的兴起及 与城市 的关系 ,此书 为必备 资料 。 由 国 际 大 学 史 委 员 会 秘 书 长 希 尔 德 德 里 德 一 西 蒙 斯( h ilde d e r idder-s卿 oens) 主编 的四卷本 的 欧洲大学史(a h isto叮 ofthe u niversities in eur o pe ),填 补 了许 多其 他 对 中世 纪大 学 的研 究所 未涉及 的史料 ,是系 统 介 绍 欧 洲 大 学 发展 的大部 头丛 书 。其 中第 一卷 中世 纪大 学 (u niver s it ies in the m 记dle k ermit c .par s ons, 月升“ “ 加 the 肠 , be翻 昭e月你 扣已 路创冶 and i t 活 :月尹m 崛 “ e toth e 国 . dy of 御 .你 j伯 已 悠 妙 月胡i, the joum alofh ighere dueat ion, vol. 34, 1963. h asti ngs r as hdall, the un ivej 污 做 活ofeu 仰 e 认 the m “ “ le月 g 此, ox ford u nive r sity pre s s, 1936. a ges) 系统论述 了大学 的产 生、组织结构 、大学与 当局 的关系及 与社会 的互动 等 内容 ,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 了许多有价值 的史料 。 查尔斯 霍莫 哈斯金斯 (c har l es h om er h askins) 所著 的 大学 的兴起 (th e 形se of u niversi ties) ,也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此书不 仅研究英 国大学 的数量 ,而且对 早期英 国大学 的学生生活也进行 了生动 的描述 , 诸如学生活动、学习、教材和考试等 ,并 以简洁清晰的方式描述 了大学的管理方 式和课程设计 。美 国学者鲁迪 (w illis r udy ) 的 1 1 00. 一1 914 年 的欧洲大学史 (th e u ni ver s ities of eur o pe, 1 1 00一 1 914:a h isto巧) 一书 ,概述 了欧洲大学的发 展历程 ,提供 了大学各个历史时期有价值 的文献资料 。 此外 ,英 国学者科班 (alan b .c obb an ) 所著 的 中世纪大学(u niversi ties in the m idd le a ges)、 ( 中世纪大学 的发展与组织 (th e m edieval u niver s iti es:th eir d evelopm ent and o 堪anizat i on )、 ( 中世纪英 国大学生活 ) (e nglish u niver s ity life in the m iddle a ges),戈登 里夫 (g ordon leff) 的 ( 13、14 世纪的 巴黎大学和牛 津大学(par i s and o xfoul u niversities in the th irt eenth and fourt eenth c enturi es), 大卫 道格拉斯 (d avid c . d ouglas) 的 ( 英 国历史文 献 : 1 327一 1485)(english h istori eal d oeum en t s 1 327一 1485 ),法 国学者雅 克 勒戈夫 (jae明es l e g off) 的 中世 纪 的知识分 子 (商 务 印书馆 ,1996年 张弘译 ),雅 克 韦 尔热 (jacques 垅堪er) 的 中世纪大 学(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 07 年 王晓辉译 ),佛罗斯特 (s. e .frost) 的 西 方教 育 的历 史和哲 学基础 (华夏 出版 社 ,1987 年吴元 训等 译 ), 爱弥尔 涂尔干 (emi le d ur比eim ) 的 教育 思想 的演进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2003 年 李康 译 ) 等 都是研 究 中世 纪大 学 的重要文献 资料 。 关 于 中世 纪大学 与城 市 关 系 的研 究 , 除可 以从 中世 纪大 学 的研 究文献 中挖 掘 史料外 ,有关 中世纪 史及 中世纪城市 的研 究也 为本研 究奠定 了基础 。具体 说来 , 主要有 以下 文献 资料 : 汤 普逊所 著 的 中世 纪 经济社会 史 : 300一 1300 年 (商务 印书馆 ,1984 年 耿 淡如译 ),系统分 析 了中世 纪城 市及 行会 的各种起 源 说 ,为把 握 中世 纪城市 的兴 起 提供 了依据 。前 苏联 学者 科 斯敏 斯基 主编 的 中世 纪 史 (三 联 书 店 ,1957 年 朱庆永 等 译 ) 和谢缅 诺夫所 著 的 中世 纪史 (三 联书店 , 1957年 叶文雄 译 )、 比利 时学者皮 雷纳 的 中世 纪 的城 市 (商 务 印书馆 , 1985 年 陈 国梁 译 )、 亨利 皮 h ilde de 形 d de r - s 帅 o e n s, u n ive路介 悠i n 功e 别r i dr d l七月g 5, e a m br i dge u nive r s it y p r e s s,一 992. 【 美l查尔斯 霍莫 哈斯金斯著,梅义征译 : 大学 的兴起 ,上海 :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年 。 钻 1115 ru d苏the un ive邝. 悠ofe ur,e, 1100- 1 , 14:月月钻勿理, a ssociat ed u niv七 .。 i ty pre s ses, 1984. 朗的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1 年乐文译 )、法 国学者 基佐所著 的 欧洲文 明史(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程洪速等译 ) 也都 阐发 了有关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行会组织的形成、城市 自治权的获得和 自治市镇 的内政管理 等方面的研究, 这为进一步把握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及与大学兴起的关系提供 了有 力的支撑 。 此外 , 霍莱斯特所著 的 欧洲 中世纪简史) ( 商务 印书馆 , 1 988 年陶松寿译 )、 哈斯金斯所著 的 12 世纪文艺复兴 (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5 年夏继果译 )、克 伯雷选编 的 外 国教育 史料 (华 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90 年任宝祥 、任 钟 印主 译 )、汉斯一 维 尔纳 格 茨 的 欧洲 中世 纪生活 : 7一 13 世 纪 (东方 出版 社 ,2002 年王亚平译 )、格莱夫斯 的 中世教育 史(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 5 年吴康 译 ) 等文 献 提 供 了有关 中世纪城市 、大 学兴起 的背景 资料 。 综上所述 ,目前 国外关于大学与城市关系的研究 ,大 多集 中于 中世 纪 “ 城镇 与学袍 ”之争 、现代 大学与城市关系模 式 、城市大学的兴起等方面 ,有关大学 与 城市 自中世 纪起 源 至今 的关系发展演变 研 究 比较缺 乏 ,学术著作 更 极 为稀 缺 。这 给本 研 究提 出 了极大 的挑 战 。所 幸 的是 ,有 关 中世纪大学 的研 究成 果 比较 丰 富 。 从中世纪大学 的兴起 、组织和发展到其衰落 、蜕变都有较 为翔实的研 究 ,同时 , 有关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的研究也 比较充实 , 这使笔者可 以充分挖掘其 中有 价值 的 史料 ,为本研 究 的进行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 2. 国内关于大学与城市关系的研 究现状 相 比而 言 ,国内关 于大学与城市关 系 的研 究 比较 薄弱 ,目前 尚无研 究专 著 面 世 。就 目前检索到的资料来看 ,相关研究主要有 以下几篇学术论文 : 阎光才发表于 比较教育研究上的 大学 与城市 、社区间关系的历 史与现 实 和 牛津 大学与牛津城传统大学 与社 区间互动的一个经典个案分 析 两篇 论文 。前 者 系 统追 溯 了欧美大学 与城 市 自中世纪起源 至今 的关系 发展 历 史 ,之 后 以美 国大学 与城市 社 区为例 ,探讨 了大学 与城市 、社 区间 的互动 发 展及 其 文 化 、 利益冲 突 ,并针对 当下 中 国的现实提 出 了相 关 的思考 ; 后 者从牛津 大 学 与 牛津 城 间的历 史冲 突 分析 入手 , 解析 了这一系 列冲 突事件对 彼此所 发生 的影 响 以及 冲 突 在 大学 史 中 的意 义和价值 。 郑 海 霞 的 美 国大学 与城市互动 的案例分析以芝加 哥大 学与 芝加 哥市 的 阎光才 : 大学与城市 、社区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 比较教育研 究 ,20( 巧年第 6 期 。 阎光才 : 牛津 大学与牛津城传统大学与社 区间互动 的一个经典个案分析 , 比较 教育研 究 ,2004 年 第 4 期 。 互动为例 ,从历史 的视角梳理 了 自建校 以来芝加哥大学与芝加哥市产生的多方 面互动 ,为我们 思考大学与地方社会 的关系提供 了新 的视角和 思路 。之后她 于 2008 年发表于 比较教育研究上的 美 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形成特 点及相关思考 一文 ,归纳 了不 同于欧洲模式 的美 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主要特 点,即早期 的反城 市倾 向、在 空间选择上重小城镇 而轻大城 市、大学与城市关系的后天性及多样性 等 ,之后对形成这些特 点的历史根源进行 了分析 ,并且阐发了对我 国高校与城市 关系 的一些思考 。 黄全乐 、李涛 的 大学与城市 : 法 国大学校 园变迁 的启示一文 ,通过回顾 法 国近几十年来大学校 园与城市相互关系 的变迁 , 反观 国内正处于进行时态 的大 学城建 设 ,为本土大学建设和城市发展 的互动提供 了借鉴 。 此外 ,杜瑛 的 大学与社 区互动发展机制探析 、张希胜 的 英美大学与社 区互动关系研究与发展 的启示 、唐伽拉 、吕斌 的 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及其对 城市规划 的启示 、杨天平 的 西方 国家大学城 的演变与发展 、李峻峰 的 大学 城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良性互动研究等论文 ,从大学与社区的互 动发展 、大 学城 的构 建等 方面 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讨 ,启发 了笔者 的思路 ,为进一 步把 握 中世 纪 大学 与城 市 的关系 找 到 了依 托 。 除此之外 ,国内关于 中世纪大学 、西欧城市 自治及大学与市 民冲突 的研 究也 为本研 究 的进展提供 了支撑 。如: 湖南教育 出版社 出版 的 牛津大学(1986 年 版 )、 巴黎大学(1988 年版 )、 博洛尼亚大学(1993 年版 ) 等普及读本 ,吴 元训选编 的 ( 中世纪教育文选 、刘景华 的 走 向重商时代 : 社会转折 中的西欧 商人和 城市 、宋文 红 的博 士论文 欧洲 中世 纪大 学 : 历史描述 与分析 、王凤梅 的硕 士 论文 智 慧之 花欧洲 中世纪大 学 的崛起 、冷 霞 的 中世纪 西 欧城 市 自治研 究 、赵 颖 的 论 中世 纪 英 国大 学 与市 民的冲 突以牛津 大学 为例 及 李鹏佳 的 大学 与城 市发展 中的冲突及 其协 调研 究 等论文 ,也为本研 究提供 了 有价值 的史料 。 (四 ) 研 究思路及 方法 本 论文重在研 究 中世 纪西 欧大 学与城市 二者 的关系 , 因此将循着 大 学 自诞 生 到不 断发展壮 大 的历 史轨迹 ,探 寻大学 与城 市 从最初 的结缘一历经 摩擦 、冲 突 一 共生共 存 的关 系发展模 式 ,并试 图对大 学与城 市关系演变 发展 的原 因进 行分 析 。 因此 ,本 论文 主要运用历史法 、描述法 、文献法和个 案研 究法等研 究 方法 , 通 过探 寻大 学 与城市 的起源 及 其二者 间的关 系 , 从源 头上 厘清 大 学 与城 市 发展 的 历史源流 , 以助 于我们更加清 晰地分析和把握大学与城市关系发展 的历史轨迹 以 及现今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 的关系模式 ,从这方面来讲 ,本研究具有一定 的创新 性 。 然而 ,限于 国内外关于大学与城市关系研究资料 的缺乏, 这给本研究提 出了 极大 的挑战 。 同时, 受笔者本身的学术底蕴 、 知识视野及语言功底等 因素的限制 , 本研 究只能是一个初步的、基础性的研究,旨在抛砖 引玉,为今后更为专 门和深 入 的研 究奠定基础 。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行会 的形成 中世纪大学诞生 的“ 前奏 ” “ 城市 ”是一个历史范畴,它 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文 明时代 。正 如恩格 斯所说 , “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 的一次分工 ,就是城市和 乡村 的分 离。城 乡之 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 向文 明的过渡 、部落制度 向国家 的过渡 、地方局 限性 向民族 的过渡而 开始的 ,它贯穿着全部文 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 到现在 (反谷 物法 同盟 )。” 在人类文 明发展史上 ,最初 的城市是随着原始公社制 的瓦解 以及 私有制 、阶级和 国家 的 出现而产生的,是刚刚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所在地 ,也是政 治、宗教和文 化 的中心 。 然 而 ,公元 3一 5 世 纪 ,由于奴隶制危机和 日耳曼蛮族 的入侵 ,罗马帝 国社会 生产力遭 到 了极大 的破坏 ,许 多人烟稠密的城市变得一片荒凉 ,古代城市趋 于瓦 解 。直至 10 世纪 以后 ,随着农业经济 的恢复 、手工业与农业 的分离和商业 贸易 的逐渐 活跃 ,西欧城市才开始勃兴。伴随着西欧城市复兴而来的是市 民阶层 的兴 起 。作 为中世纪城市 的缔造者 ,市 民阶层为维护 自身利益 ,彼此结成联盟 ,掀起 了争取城市 自治权 的斗争 ,由此各种行会组织应运而生 。城市和市 民阶层 的兴起 以及行会组织 的出现 为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奏响 了 “ 前奏 ” 。 (一 ) 城市 的兴起和市 民阶层 的形成 西 罗马帝 国灭亡后 , 整个西 欧处于一片蛮荒 的混乱状态 :古代城市大都消失 , 工商业基本停 顿 ,手工业依附于农业 ,文化异常落后 ,宗教迷信与封建蒙昧主 义盛行 整个 欧洲 广 阔的地面 上 ,好像 笼罩着 一块漆 黑的帷 幕 。当这帷 幕 揭 开 的时候 ,城市 已经 形成 了 。但 究竟是在什 么情况 下 并在什 么 时候它们 形成起 来 的 呢 ? 1. 中世纪城市起 源论 中世 纪城 市 的起源 问题在 19 世 纪及 20 世 纪初 曾引起 西方历 史学家 很大 的关 注 ,提 出 了很 多理 论 : 如 “ 罗马城 市论 ” 、“ 世袭领地 论 ” 、“ 马尔克论 ” 、“ 城 堡论 ” 与 “ 市场 论 ”等 。他 们 或认 为 “ 欧洲城 市萌芽 于古代 罗马城 市 的残存 遗 迹 中 ” 妙 中共 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斯人林著作编译局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北京: 人 民出 版社 , 1972 年 ,第 56 页 。 . 这是就 西欧 一般 情 况 而言 。西欧某些地 区 ,例如 高卢 ,直至 法兰 克王 国墨洛温 工朝统 治时期和 东方 的 商 业关系并未 中断 。马赛与波尔 多等仍为主要港 口,运来 了油 、叙利亚和意大利的酒 、丝绸 、埃及药草和纸 草等奢侈 品。在奥尔 良、南特 、特佛尔和 巴黎 ,甚至在偏僻的奥尔佛尼 ,都有相 当繁荣的商业 。巴黎的街 区有成排 的商店和 货摊 。参 见 : si r sam uol dill , m .a , ro m an socie 印加 ga ul加 the j 妇 触 ,函昭血月凌孵, maa r n 川 a n a nd c o , l o n d o n ,19 2 6 , p .2 , 之 , p .2 6 5 . 或认 为 “ 中世纪城市是从古代 日耳曼 自由农村 公社 即 马克 发展 出来 的 ” ,或 认 为中世纪城市是 由封建堡垒演变发展而来 的 20 世 纪后 ,在 西方 史学 界主要流行 的是 比利 时学者 亨利 皮雷纳(h enri pie) 所提 出的 “ 商业起源论 ”一说 。皮雷纳将 “ 城堡论 ”与 “ 市场论 ”相 结 合 ,认为 “ 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 ” 。 商业起源 论是这样一个思路: 8 世纪时 由于阿拉伯人 的征服和堵塞商道 ,引起 了地 中海海 上 贸易 的衰落 ; 到 n世纪时 ,随着商道 的畅通和商业的恢复 ,最早 的城市便作 为商业据 点 出现在地 中海沿岸 ,特 别是意大利地 区; 由于商业 的发展和 范 围的扩 大 ,越 来越 多的城 市 出现 了。与此相对应 ,以波梁斯基 、科斯敏斯基 为代 表 的前 苏联史学家 则提 出了 “ 手工业起源论 ”一说 。该学说认 为 ,n世纪前 后 ,随着 社会生产力 的提高 ,一方面使农业有 了剩余农产 品,可 以投入市场 以供应手工业 者的生活需要 ; 另一方面手工业 的技术 日趋 复杂化 ,成为一些具有专 门熟练技巧 的部 门,农 民无法 再兼营手工业 。由此 ,生产 力 的发达 引起 向社会分工 新 阶段 的 过渡 ,引起手工业与农业 的分离 。“ 随着 生产分为农业与手工业两大部 门,便发 生 了直接 以交换 为 目的的生产 ,即商 品生产 与商业 ” 。 凡是人 口多 的地方 , 譬如交通要道 、河 流渡 口、教 堂驻地 、城 堡 附近 ,慢慢集居 了许 多手 工业 者和 商 人 。这就产 生 了手工业者 的聚居地城市 的前 身 。 至今 关于 中世 纪城市起源 的探讨 ,尚未达成一致 的见解 。但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继教选修课(医学伦理学)习题及答案
- 跨境音乐艺术教育2025年线上展演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 公路排水系统防拥堵设计与施工方案
- 工程咨询项目服务方案
-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 咨询洽谈会方案
- 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方案
- 小学校防校园欺凌应急预案
- 泸州引流方案咨询公司
- 发电厂新冠疫情应急预案
- 项目及其策划方案
- 宠物医疗行业招商策划
- 《阿尔茨海默病》课件
- UL484美国房间空调器安全检验规范
- 民法总论讲义大纲4
- 国寿新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款)条款
- 2023年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 生物防治技术-免疫接种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全十册汇编-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