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_第1页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_第2页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_第3页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_第4页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663 学 号:4201420000499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train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obtain and interpret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专 业 方 向: 学科教学(地理) 专 业 代 码: 045110 申 请 人 姓 名: 陈玉兰 导师姓名(职称): 何红(副教授) 二 o 一六年六月一日 - 1 - 目目 录录 摘 要 . abstract . 1、绪 论 . 1 1.1 选题背景 . 1 1.1.1 地理学科特点的本质要求 . 1 1.1.2 国际地理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 1 1.1.3 我国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大纲要求 . 2 1.1.4 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要求 . 2 1.2 研究意义 . 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4 概念的界定 . 6 1.4.1 地理信息 . 6 1.4.2 获取地理信息 . 7 1.4.3 解读地理信息 . 7 1.4.4 能力与技能 . 7 1.4.5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 8 2、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 9 2.1 认知结构心理学理论 . 9 2.2 信息加工理论 . 9 2.3 “经验之塔”理论10 3、高中地理信息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 11 3.1 地理信息类型分析 . 11 3.1.1 按呈现方式分类 . 11 3.1.1.1 文字信息 . 11 3.1.1.2 图像信息 . 12 3.1.1.3 数据信息 . 13 3.1.2 按呈现特点分类 . 15 - 2 - 3.1.2.1 显性信息 . 15 3.1.2.2 隐性信息 . 15 3.2 新课改地理教材信息呈现变化特点及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信息呈现变化特点分析 . 16 3.2.1 新课改地理教材变化特点分析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 . 16 3.2.2 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特点以 20102015 年全国大纲二卷为 例 . 19 4、关于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 23 4.1 调查目的 . 23 4.2 调查方法 . 23 4.3 调查对象 . 24 4.4 调查过程 . 24 4.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4 4.5.1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 . 24 4.5.2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30 4.6 影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困难的原因分析 . 34 4.6.1 学生不会审题立意 . 35 4.6.2 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 . 35 4.6.3 学生图文转化能力欠缺35 4.6.4 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解题(学习)步骤不能很好运用35 4.6.5 学生个体性特征的影响35 5、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 36 5.1 教师角度 . 36 5.1.1 帮助学生建立同类地理事物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的方法 . 36 5.1.2 思维导图法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解读各类地理信息 . 39 5.1.3 地理课堂求新求变,“手机进课堂”,利用现代化软件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 41 5.1.4 创新学生作业设计,图文语录法训练学生综合解读信息的简单技巧 . 44 5.1.5 教师应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 45 5.2 学生角度 . 46 5.2.1 培养地理阅读习惯,学会审题提取关键词 . 46 - 3 - 5.2.2 绘“图”填“文”,做专题总结积累,加强图与文的转化 . 47 5.2.3 符号标记法,训练多样化符号体系的运用技能,形成信息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 50 6、试验检测 . 52 6.1 试验前测 . 52 6.2 试验后测53 7、结语及不足 55 7.1 基本结论 . 55 7.2 不 足56 参考文献 . 57 附录一 . 59 附录二 . 61 附录三 . 62 附录四 . 65 致谢68 论文原创性申明69 i 摘摘 要要 2010 年秋季,贵州省开始实施新课程实验改革,正式加入全国新课标改革大队 伍中。新课程标准下对教育教学提出重大变革,地理学科亦是如此。地理课程改革 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 强调学生要建立学习结构和学习过程并重的学习机制。 新课标背景下,地理学科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 更多依赖于教师和教材,达到“学懂”教材的目的。而在相关考核中,地理试题承 载的地理信息也复杂多样。从教材内容延伸到应用的过程中,地理信息呈现形式、 呈现特点均是多变的。因此,中学阶段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信息,对 相关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的能力要求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在教材基础知识学习中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的培养。以期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的 运用,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支撑,结合高考考纲要求,从教材基础学习,延伸到相 关考核应用两个方面解析地理信息的特点及准确获取和解读,训练学生加工处理地 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 角度出发,提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多变的地理信息中准确抓取关键、 有用的信息提供建议。 本文大纲如下: 一、 绪论 作为本论文的第一章,在这部分主要从高考考核的变革、教学现状中的不足及 已有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写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并界定相关概 念,如地理信息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解读地理信息等。 二、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本部分主要是阐述相关理论,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明确能力和技能两个概念, ii 分析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机制,并对比能力与技能的关系。为本论文的心理学理 论基础的奠定,还需阐述认知结构心理学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为 后文策略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三、高中地理信息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这部分主要是从地理信息所呈现的方式、呈现的特点来分析地理信息的类型和 特征。主要是为后文提出的不同教与学的策略奠定基础。 四、 关于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地理信息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教师、学生) 此部分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贵州省部分教师(参加高考改卷教师) 及贵阳部分参加教研会议的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中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 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及教学现状。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试验前测调查, 以了解学生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现状,通过课堂观察和试验后测的方式,了解 学生在教师相关教学方式的变化后在获取和解读信息方面能力的表现状况,通过试 验前后的对比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办法。 五、 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通过技能训练 此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所在,针对上文的问题,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提出相 应的教学策略,教与学的策略主要是要体现“新”的特点,不再是笼统的课堂教学 方式的改变的叙述,而是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六、 结语及不足 由于个人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功底的限制, 在论文写作相关表述中肯定是存在 许多问题和不足的,唯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写作中精炼语言,完善表 达方式,弥补不足。 关键词: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 iii abstract in autumn 2010, guizhou province began to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experiment reform, officially joined the team of n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for big change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geographical discipline as well. under the new subject, 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s presented in various forms, illustra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tudy tend to rely more on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o learn to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related assessmen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geographic questions bearers also complex and diverse. teaching materials extends to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from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form,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varied. thus,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grasp the key information in geography learning process, the ability to access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next leve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topics of student ability to access and interpr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ulture in teaching the basics of learning. order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survey, interview,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s the support, combined with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llabus requirements, from basic learning materials, extend the application to the relevant assessment both analyt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eatures and accurately acquire and interpret, training students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kill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ccess and interpr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wo angles,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diver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curately crawl key, useful information to iv provide advice. this paper outline is as follows: . introduction a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n which some of the major changes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of insufficient existing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of this writing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access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part mainly elaborated the theory, first clear competencies and skills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two concepts,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for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lity and skills. lay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the present paper, the need to elaborat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information analysis this part is mainly from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esented,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ze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mainly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ffe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later raised. iv、the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ccess and interpret geographic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rt is the use of a questionnaire approach on the part of teachers in guizhou province (to take the exam of correcting teacher) and guiyang some v of the participants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nference conducted a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student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teaching methods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teaching status quo. students take the questionnaires and pre-test measurement survey to gauge student status quo to access and interpr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measured way,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fter the change of teachers related to teaching methods to access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capacities performance status, by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draw conclusion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problems. v.high school students to obtain and interpret culture strate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 through skills training this section is the core of this paper, for the above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ut forward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y is to reflect the new features, is no longer a general classroom teaching it changes the narrative, bu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vi.conclusion and insufficient due to restrict individual leve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and in writing papers related statements certain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nly lessons learned, experience, refining the language in future writing, perfect expression, to make up for deficiencies. keywords :get; interpretat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ability; training 1 1 1、绪、绪 论论 1.1 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1.1.1 1.1.1 地理学科特点的本质要求地理学科特点的本质要求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学中能找到大多其他学科的影子。例如生态系统的 演化发展是生物学科的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发展中渗透的是历史学科知识,可持续发展、协调 论等地理思想能用政治学科理论来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验证要经过化学实验程序,自然地 理部分如宇宙环境等知识要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来解释。此外,地理学科以地球表面四大圈层 为研究对象,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综合体。如此综合的地理学科必然会呈现综合复杂的信息,这就 决定了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从纷繁复杂的整体中剖析出必要地理信息、理解相关地 理原理规律,并能解释地理成因、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因此,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 理学科特点的本质要求,也是必然要求。 1.1.2 1.1.2 国际地理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国际地理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在逐渐缩小、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严苛的要求。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的学科特质使得其在不同级别的教育培养中都可以成为具有学科活力的、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 发展有益的科目,并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和终身发展。地理教育越来越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 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需 49。 全球化势不可挡,地理的价值重新被重视。伴随经济全球化受益的同时,各地区文化的融合 与冲突相伴而生,越来越多全球化问题变得更复杂,如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等。相 比起其他单一文化学科或理工学科,文理综合的地理学在帮助人类认识和解决这类问题上具有得 天独厚的优势。 2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地球村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空间思维、综合观、生态观来 解决当前的地理环境问题。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认为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和地 理观点三部分是地理教育中的重点。美国地理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获取地理 信息的技能、整合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和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48。 地理教育地理宪章要求指出要求学生利用现今主流网络媒体手段去发现、探究从本地到 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通过这个探究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 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 与集体工作、知行合一 49。 1.1.3 1.1.3 我国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大纲要求我国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大纲要求 自我国新课改后,各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发生变化,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四大能力”成为地理学科考纲 的考核目标 46。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四大能力目标的首要前提,也是学生学习并掌握 地理学科知识的“敲门锤” 1。能力立意的命制宗旨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 要发生变化,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要对相应的地理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分析, 从而在运用阶段才不会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犯难。教师在教学过程更应注重学生在信息提取 方面的基础练习,只有准确地直击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生才能往更高层次水平能力发展,建立综 合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综合水平。 1.1.4 1.1.4 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要求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要求 从学生接触学校教育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如何从书本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语文 教师则训练学生如何从课文中获取段落大意,数学老师则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的思维去解读运用题 中的文字信息,列出相关式子。在地理课堂上,获取信息是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学生要读 懂课本已给的文字解说,理解其中的地理原理,发现其中地理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 3 会忽略教材文字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反而直指题目,认为会做题目就是学懂了章节知识,殊不知 在他们试题实操的过程中,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薄弱,反而造成相反的效果,很多地理原理的学 习中,学生就会落入老师一讲就懂,一运用就错乱的“怪圈” 。 此外,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往往会只能获取题设已给的半数信息,只知显性信息,不能从显 性信息中挖掘隐性信息,缺乏综合思维模式。在平时的课本内容勾画中,学生往往只随性地选择 单一符号做标记, 并不能对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导致在基础的文字信息获取就比较浅显且不全面。 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完善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教师还需要在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 这一基础阶段作出更多探索,教会学生捕捉信息,运用信息。 1.2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研究,包括获取和解读技能的训 练、影响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因素、能力培养策略等,为中学教师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激起学生学习 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为止,考试考核仍然是中国教育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后提倡建立学习结 构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 2。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检测,但要从 具体到抽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升华,才顺应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深入研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帮助教师在能力培养理论上的认识,有助于地理教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会深度挖掘地理信息,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此外,学生 也从中获益。在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上可以慢慢形成框架,形成系统思维,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联系更加明晰。 学生还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地理题目中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 理解题目显性信息, 解读出题目隐性信息,帮助提高解题效率。 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理信息是指关于空间地理事物分布的信息的总和,它可以有效的描述地表环境和物体之间 4 的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和联系,还包括规律的数据、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因此,承载地 理信息的是数据、文字、图形、图像等。在国际上,对地理信息的概念的界定各有看法。 周慧、桂宁认为,地理信息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相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 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的总称 3。曾红、裘件闽认 为: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所蕴含的信息 4。李 成月认为,所谓地理信息,即试题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5。饶水平认 为,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 6。王洪荣认为, 地理信息是指地理试卷中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资料、数据、图表、图像、符号等 7。 关于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李成月认为,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字信息 不仅包括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还包括图、表的引文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数字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及数字 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的信息。饶水平、张正云认为,地理信息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地理文字信息、地理图像信息、地理表格信息 8。毛蔡英认为,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有: 地理文字资料,有些文字资料相对独立,用以创设新的情境;有的是图表中的引文和注释,作为 图像信息的辅助材料;地理图像信息,有原理图、区域地图、联系图、统计图、景观图等; 地理数据信息,有独立数据、数据表格、呈现数据的类别、单位、变化属性等信息 9。周多义认 为,依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试题信息可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两种;依据信息呈现特点可 分为直观信息和隐含信息 10。 石秀婷、 葛志福在论文中也将地理信息划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曾玮则从高考北京材料包含的信息与考生的地理知识的关系入手,将地理信息分为有新知识的信 息和无新知识的两种信息 11。 kulhavy,r.,stock,w. and kealy,w.认为,地图包括两种类型的信息:特征信息,包括图 标、图画、言语;结构信息,包括地图上各个标注之间的距离、地图的边界等 50。 学者们对地理信息的特点的研究主要分为地理图像信息特点和地理信息的一般特点。李成月 认为,地理图像信息的特点有:图像信息为地理试题信息的主要载体,并以教材之外的图表和 5 处理后的图像为主;图像取材基于地理实际问题,或是服务、服从于合理的假设、推理的能力 考核目标;类型多样、创设试题情境,简练并突出主题,便于阅读;图文、图图组合,是题 目信息综合性、多样化、突出地理学科的特征。邱涛认为,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有六点:提供 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提供信息;提供隐含信 息或不完整的信息;提供组合信息;逐步给出信息 5。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是学生解题最基础最关键的第一步,不同学者专家给出不同的方 法。丁福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信息:抓住文字材料的关键词;抓 住图、表中的隐含信息;分析设问的前后联系;分析隐含在选项的信息。陈涛认为,获取有 效信息重在审题。审题时对试题的情景材料要有题感,能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点,挖掘题目中的显 性和隐性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获取信息:审题干,圈点关键词语;审图表;审设问 12。毛 蔡英认为还可以从图表的注释、从试题材料自身的内在联系入手提取信息,可以从试题材料中的 关键词、试题的限制条件入手提取地理信息 9。李晓君认为,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进行正确作 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要训练学生准确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这是前提;根据题目的要 求, 在图中提取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地理信息, 与题目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筛选, 推出正确答案 13。 地理试题中的信息往往有隐性和显性之分,耿夫相认为,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地理隐性信息具 有可行性。具体方法为:阅读材料,找出显性的地理信息,并通过联想获取和解读隐含在显性 信息背后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调动和运用知识对设问进行正确判断 14。 greeg.m 认为,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有三种方法:地图阅读,包括明确地检索地图信息; 地图解释,解释仅仅是两种决定地图形式和要素之间关系呈现在地图上的信息的综合;地图推 理 47。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来,还有地理信息素养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 过程尤为重要。潘军认为,地理信息素养是指学习者在主动利用信息资源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 理问题过程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信息知识、地理信息意识与品质、地理信息 能力等构成要素。徐思认为,地理信息素养是指通过地理教育活动所形成的甄别、获取、评价、 6 处理、加工、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写到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观点三方面构成了地理教 育,并将地理技能划分为五项核心技能,分别是“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整合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和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48。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要求学生具有如下技能:获取地理信息,反省以前的学习,提出地理 问题,辨别收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组织和综合地理信息,交流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 应用地理信息,作为活跃的和知情的公民参与社会公务 50。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有关地理技能方面的要求如下: “利 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此探究过 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 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与集体工作、知行合一。 ” 49 根据以上综述,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比较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但就 贵州省教育现状看,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需要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的能力培养提出新探讨,不仅是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还应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等学情因素。因 此本文提出高中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旨在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出 发,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1.4 1.4 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 1.4.1 1.4.1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不仅体现于地理试题中,更在地理教材中清 晰呈现的地理文字材料、地理数据、地理景观符号等,它是关于空间地理事物分布的信息综合, 描述地理环境和物体之间的数量质量关系、分布特点和联系 9,以独具学科特色的地理图像、地 理数据、地理文字为载体。 7 1.4.2 1.4.2 获取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 获取地理信息是指从地理文字、地理图像、地理数据等信息中,提炼出主要的关键的信息, 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剔除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对相关信息整合,建立信息链,明晰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把握信息内在联系,反馈地理知识结构 15。 1.4.31.4.3 解读地理信息解读地理信息 解读地理信息主要是对已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工,从中分析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一种思 维过程 16;是在已有的地理思维结构和地理知识结构下,辨析重要的信息,重组关键信息,反馈 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链,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1.4.4 1.4.4 能力与技能能力与技能 能力作为生命个体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学习上,学生理解知识 的难易快慢、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皆受其能力的影响。心理学认为: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 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8。能力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个体目前能完成某项活动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