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 因素及对策研究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跃华刘跃华 二一四年二一四年 五五 月月 硕士学位硕士学位 论论 文文 硕硕 士士 刘刘 跃跃 华华 大大 学学 生生 信信 息息 素素 养养 培培 养养 的的 影影 响响 因因 素素 及及 对对 策策 研研 究究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2 分类号 密级 udc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 因素及对策研究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刘 跃跃 华华 学科专业学科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黄景文 研究员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硕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硕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 i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广西大 学或其它单位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论文的研 究工作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 属广西大学。本人授权广西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 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授权。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作者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ii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摘 要要 信息作为需要在信息时代人类发展和生存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新世纪已然是信息 化、网络化、通讯化、知识化程度不断深化的时期。信息作为信息时代中最具活跃、起 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信息已经在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类工作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人类的发展并不断地推进着社会历史车轮的前进发 展。 信息社会要求人类需要具备搜索信息、获取信息源、甄别有效信息、有效使用信 息及基本的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国民的信息素养的高 低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综合素质,也 就成为了现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也就基于此目的,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影 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出发,在使用 dematel 方法弄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后,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论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的是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 究内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信息素养研究综述,则重点介绍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培养 模式,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的基本介绍,基本了解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 情况;第三部分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及评价体系;第四部分基于 dematel 法的内外影响因素关系研究;第五部分基于信息素养培养影响因素关系的培 养策略及途径,以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作为出发点,有针对性提出具体有效 的培养策略;最后的结语,也是论文的一个总的概括,以及对未来的一个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dematel 方法 iii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formation as neede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to hav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new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s, better educated degree deepening period. information as the most activ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ac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formation has been changing the way of life of human society, become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life work, even can decid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of the wheel of history forward. information society requires human needs have search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screening effective information,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moral of basic information literacy. whether a country h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n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as a national backbone of the futur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s more important, so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odays academic research.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is purpos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the dematel method is us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put forward targeted strategy.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study are mainly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purpose, significance, research content and innovation poin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review,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mode, the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third part iv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fourth part,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matel method; the fifth part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y and approach,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starting point, targeted put forward concret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strategy;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also a general summary of the paper, and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information ability, the dematel method v 目录目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录 . v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1.3 研究目的 . 2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2 1.2.1 研究内容 . 2 1.2.2 研究方法 . 3 1.2.3 创新点 . 4 第二章 信息素养研究的综述 . 5 2.1 引言 . 5 2.2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培养模式方法 . 5 2.2.1 信息素养的定义 . 5 2.2.2 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 7 2.3 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 8 2.3.1 信息素养的内涵的发展回顾 . 8 2.3.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10 国内外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研究 . 10 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 . 12 2.4 本研究的理论起点 . 13 2.5 小结 . 14 第三章 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外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 . 15 3.1 引言 . 15 3.2 信息素养影响因素 . 15 3.2.1 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外部影响因素 . 15 vi 3.2.2 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内部影响因素 . 18 3.3 小结 . 21 第四章 基于 dematel 法的内外影响因素关系研究 . 23 4.1 引言 . 23 4.2 dematel 方法及实施步骤 . 23 4.2 dematel 方法 . 23 4.3 dematel 实施步骤 . 23 4.4 信息素养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 26 4.5 小结 . 28 第五章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影响关键因素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 30 5.1 引言 . 30 5.2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影响关键因素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 30 5.2.1 优化高等教育政策,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政策 . 30 5.2.2 加快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高校信息教育 . 31 5.2.3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在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 . 31 5.2.4 互相渗透,加快信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 32 5.2.5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共享 . 34 5.2.6 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 . 35 5.2.7 发挥大学生在自身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 36 5.3 小结 . 3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39 参考文献 . 40 致谢 . 4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8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高度信息化是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 特征之一。跟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 息素养做为当今社会中国民公民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世界各国当局广泛注 重。世界各国为了在信息时代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各国基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台以提 高全民信息素养为目的的相关政策。作为将来国家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该群 体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获得国家的充分关注,所以一直以来信息素养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样 成为了学术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经过大量文献分析就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研究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论文都在讨 论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信息素养或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大学生信息素 养的近况及其缘由;第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的培育模式;第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 养的对策与路径。虽然在研究以上问题中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成果,但直至今日大学生 的信息素养问题还是普遍存在,所得理论策略运用于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竭力于经过文献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寻找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因素 之间的关系,利用 dematel 方法对影响因素集合进行权重分析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进而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最终提出解决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策略与路径,为大学生 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学术界在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 内外因素关系的研究领域就当前来说是鲜有提及,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 间。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就国内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者过多的注重从大学生所处的外部 因素去寻求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偏低的现状出现的原因。且不同研究者侧重点不同,则 所得出原因与对策就有所差别,进而导致了策略千差万别,然而可行性却值得商榷。很 少有研究通过去寻找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来剖析现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近况。所以对于 2 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内外因素的关系研究就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是丰富研究视角的需要。本研究基于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培养的内外因素研究视角,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与外部环境角度出发来探究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因素集合。 本 研究新的研究视角为扩大研究视野,从多角度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提供一定参 考。 进一步拓宽理论研究方法的需要。 本研究利用了 dematel 方法与辩证法等理论工 具,在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 dematel 方法所得 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本研究所得出的策略与实施路径,经过实践教学 后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素质得到一个质的提升,为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能通过相关技 能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来解决相关问题并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需要。希望通过本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与建议能够得到学校 管理部门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到大学生素质的 培养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全面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切实提高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悉力在明确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后, 通过 dematel 方法对因素 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并确定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继而按照关键影响因素有效建议提高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和方法。以提高青年学生信息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 以及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铺垫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和未来趋势的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现状和趋势的调查和文 献综述,总结归纳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领域,分析当前 3 研究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探讨影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的集合要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探 究影响大学生信息培养的内外部因素两个大的层面,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因素集 合。在此基础上,研究并解决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大学生信息素养培 养过程中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集合;基于 dematel 集与影响因素的权重问卷调查法;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 3、建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与方法。在得出系统的评价体系,明确内外 部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前提下,依据该评价体系提出通过改善外部因素去影响决定大学 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内部因素来最终促使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最 后,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措施及实施路径。 1.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从 cnki 中的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数据库、sci 数据库等中检索相关近些年来关于信息素养研究的论文、课题、会议和论坛等资料。将 所获取的以上间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特别着重分析近三年的论文文献。通过文献综述 的形式, 并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假设方法来明确近些年来关于信息素养这一领域研究主 要的热点话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现状,以及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预测 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 2、 逻辑分析法。经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近况的深入分析,寻求导致大学生信息素养 现状的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决定因素与大学生所处环境的外部影响因素。运用逻辑分析 法,分析内外部因素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内部因素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之间的逻 辑关系、外部因素与大学生信息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探究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 dematel 方法。demtael 方法经过分析体系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与直接影 响矩阵,能够计算每一个要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被影响程度,从而计算出每个因 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揭示出问题的重要因素以及内部构造,继而寻求影响大学生信息 素养的关键影响因素。 4 1.2.3 创新点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内外因素的关系研究,来 探讨内外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出解决大学生信息素 养的基本现状问题。以往很少涉及对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影响的研 究,大多数研究均只对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从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与外部影 响因素的这一切入点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尝试性探究。 2、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利用了 dematel 方法与辩证法等多种 种方法工具,在经过文献分析与专家咨询所得出内外部因素集合后,基于 demtael 方 法对影响因素集合进行权重,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最终根据该体系提出大学生信 息素养培养策略。通过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从更 长远来看可以帮助大学生毕业后走入职场建立其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大 学信息素养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5 第二章第二章 信息素养研究的综述信息素养研究的综述 2.1 引言引言 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及网络迅速发展为基本特征,改变了传统信息加工方式,创建了 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和多媒体具有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沟通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为了顺应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成为了每一个国民必需的基本素养,信息素 养是评价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查指标。信息素养在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等新 型学习模式中贯穿于其中。 “为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 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 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作 为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 1信息素养要求具备的能力也就 成为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方法的重要目标。 2.2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培养模式方法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培养模式方法 2.2.1 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一直是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虽经过了众多学者多年的潜行研 究,至今对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均没有一个统一认可。就国内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对于信息 素养定义与内涵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所给出的定义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的定义也就 不同,目前来说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 认为: “所谓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 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可以表述为五个方面和四个层 次。五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四个层次: 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 ” 2这种定义方法则与国 外定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侧重于人们在信息活动过程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所表现的 一种综合素质,而且定义中已经比较详细的概括了信息素养内涵的各个方面。之后学术 界对于信息素养的各种理解与定义基本上是基于祝智庭教授所给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展 1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 中国教育报2000 年 11 月 7 日. 2祝智庭 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5216 6 开的。 李微、田威在其发表的浅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文章中指出: “信息素养 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 学文化素养,具体来说包括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与课程整合素养这四 方面的内容。”1这定义的新颖之处在于它的覆盖面更广,并结合传统、现代文化素养与 基本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 种更高层次的综合信息素养。这种定义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更丰富、能力更高以及判 断思维更深。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信息素养认为: “它既包括利用传统手段和技术 (例如 工具书、图书、期刊、报纸等)来获取并利用信息,也包括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例 如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来获取和使用信息,甚至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 道德等。 ” 2 这种定义基本上大同小异,基本就概括信息素养包含信息能力、信息意识 以及信息伦理道德三个方面。 就国内对信息素养定义的研究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信息素养的定义是指:基于对传 统文化素养延续与拓展, 一种艺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意识, 全面的培训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网络素养,计算机素养,质量评价,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馆长 hannelore brader 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为: “信息 素养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综和。 ” 3她 的定义中包含了如何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定义中包含 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计算机素养、研究素养和因特网素养。她的阐述比美国学院和学校 协会南部分会的学院委员提出的定义更加科学和完善。 此外 shapiro.jerew j 和 sheley.k.hughes 给出的定义是:“从知道怎样使用计算机查 找信息,到对信息本身的性质、它的技术基础、它的社会的、文化的甚至哲学的起因和 影响进行批判性思维而引申出来的一种新的丰富的艺术。 ” 4此定义它不再仅仅停留在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则是对信息本身的性质、从多个学 科角度来阐释信息素养的含义与内在本质,它将信息素养提升到了一个科学艺术的层 1李微,田威 浅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5) 2周海鹰,缪丽萍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3 the n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 learning .file:/a:9 standards. 4 educomrecview.3.2.mar/apr.1996./pub/er/review/reviewarticles/31231.html. 7 面,使得信息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这定义也启示我们对问题研究可以从不同视角来进 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国外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的研 究注重于能力培养、思维判定、实效性与学科艺术等角度进行定义。 2.2.2 信息素养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培养模式和方法 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演进模式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演进模式 首先界定什么是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及专业发展阶段。大学生专业发展阶段是指大学 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周期,是以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各种有促于专业发展的过 程。大学生职业发展周期应放在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职业发 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充分考虑信息素养发展过程中个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灵活的,而不是静态、线性的培养 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周期分为四个周期。 第一个阶段是入学培养阶段,该阶段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通识教育,所学的课程 包括英语、语文、政治及专业入门课程,这是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应信息素养的培 养也是处于培养基本信息素养的阶段。基本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图书馆电子检索及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来完成。 第二阶段则是大学生第二学年,这是大学生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阶段,相应大学生信 息素养的培养进入黄金期,信息素养的培养紧紧围绕着大学生专业发展来进行,训练内 容的阶段,包括专业的基本信息查询的控制方法,分析和处理,信息检索,专业的软件 使用基本掌握。在第一阶段掌握基础的信息素养前提下,依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 专业信息素养整合至专业课程中进行培养显得至关重要。通过专业教学,将信息素养培 养的内容融合到专业学习、实习及社会调查等实践过程中,为大学生职业发展阶段打下 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专业发展重在实践与创 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与实践的信息素养则是更深层次的信息素养,该阶段重点放在 大四第一学期的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专业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实践 对专业知识的验证过程。此阶段相应的信息素养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实习过程得以充分 的体现。 8 第四阶段是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这阶段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是毕业论文的设计 以及写作,此过程可以让获得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利用相关的信息基本技能来完成文献的 检索、毕业设计以及写作等过程,穿插在论文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的创新和实践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在设置相关课题任 务或实践任务后,在大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另外,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的 竞争,也能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大学生信息素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育的同伴教育的同伴教育培育培育模式模式 同伴教育(peer educat ion) 是指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 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 以 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同伴教育方式是通过一种互助式参 与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正规或者非正规的教育途径将部分大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素养的 基本知识技能,然后通过这些大学生将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技能传递给同伴,使得更多 提前掌握信息素养基本知识的大学生成为“老师”承担老师传授信息素养的部分责任。 可以短时间内让更多的大学生在通过自愿的方式相互学习交流,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同伴性的最大教育作用。信息素养的同伴培养模式可以充分 调动被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讲实事、开展信息知识竞赛以及做智力游戏等方式为 大学生同伴教育模式提供多种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在参与过程潜移默化的接收同伴所 掌握的信息素养的知识技能。 2.3 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 2.3.1 信息素养的内涵的发展回顾信息素养的内涵的发展回顾 信息素养((infomlation literacy,简称il)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在提交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全国委员会的计划中第一次提出的, 此后逐渐演变出众多关于对信息素养的定义,就目前来说普遍被接受的是由美国图书馆 协会提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 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对信息素养的内涵研究,先后经历了“早期研究阶段(1980-1989年)”、“中期 1肖华, 黄炎炎, 方定志. 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j . 医学教育探索. 2005, 4 9 演变阶段(1990-2000年)”和“演进阶段(2000-至今)”。从早期开始对信息素养通 俗定义, 最具代表性的是1982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在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是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forest horton认为: “相对于计算机素养而言信息素养反映了 整个社会对知识爆炸的认识水平,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在问题处理和决策过程中,对 所需信息进行标识、存取等提供支持的水平。”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对信息素养内 涵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由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定义被普遍 地接受。ala指出: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 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即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知道怎样组织知识,发现和使 用信息。 这些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为他们不管碰到什么问题或做什么样的决定时, 1都能够发现必要的信息。”2这一内涵的阐述包含了信息素养所具备的独立学习、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