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docx_第1页
附录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docx_第2页
附录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docx_第3页
附录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docx_第4页
附录1: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1: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中数据文件包括台站上传的观测数据文件、省级质控后数据文件两类。台站上传的观测数据文件包括国家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国家站日照日数据文件、国家站日数据文件、区域站/国家级无人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区域自动站雨量站数据文件、国家站分钟数据文件和国家站气象辐射小时数据文件。其中,国家站分钟数据文件传至省信息中心后,暂不上传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站气象辐射小时数据文件暂不在省级进行质量控制等数据处理,只上传原始观测数据文件。省级质控后数据文件包括质控后国家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质控后国家站日照日数据文件、质控后国家站日数据文件、质控后区域站/国家级无人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质控后区域自动站雨量站数据文件。国家站加密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同国家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区域站加密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同区域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质控后国家站加密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同质控后国家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质控后区域站加密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格式同质控后区域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当观测数据文件和格式发生业务变化时,本附录中的数据文件命名及格式也相应改变。一、国家站地面小时数据文件格式1. 文件名国家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国家级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编报中心代码;iiiii:测站区站号;cccc: 编报中心代码;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2. 文件内容该文件共分为13段。具体如下:(1)测站基本信息(57 byte);(2)气压数据(46 byte);(3)气温和湿度数据(64 byte);(4)累计降水和蒸发数据(41 byte);(5)风观测数据(68 byte);(6)地温数据(97 byte);(7)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25 byte);(8)人工观测能见度、云、天气现象(67 byte);(9)其它重要天气(39 byte);(10)小时内每分钟降水量(123 byte);(11)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不定长);(12)数据质量控制码(3行,每行158 byte);(13)文件结束符。详细数据项及排序如下:段序要素名单位长度byte说明1 测站基本信息段1.1区站号5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1.2观测时间14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1.3纬度6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4经度7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5观测场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6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 ,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7观测方式1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1,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41.8质量控制标识3依次标识台站级、省级、国家级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情况。“1”为软件自动作过质量控制,“0”为由人机交互进一步作过质量控制,“9”为没有进行任何质量控制1.9文件更正标识3为非更正数据时,固定编“000”;为测站更正数据时,编码规则同文件名中的ccx2 气压数据段标识符:pp2.1本站气压0.1hpa5当前时刻的本站气压值2.2海平面气压0.1hpa5当前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2.33小时变压0.1hpa4正点本站气压与前3小时本站气压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2.424小时变压0.1hpa4正点本站气压与前24小时本站气压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2.5最高本站气压0.1hpa5每1小时内的最高本站气压值2.6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4每1小时内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时分各两位,下同2.7最低本站气压0.1hpa5每1小时内的最低本站气压值2.8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3 温度和湿度数据段标识符:th3.1气温0.14当前时刻的空气温度3.2最高气温0.14每1小时内的最高气温3.3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最高气温出现时间3.4最低气温0.14每1小时内的最低气温3.5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最低气温出现时间3.624小时变温0.14正点气温与前24小时气温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在业务软件中自动计算求得,非正点时记为缺测3.7过去24小时最高气温0.14软件自动统计求得,在18、00时,为编报1sntxtxtx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3.8过去24小时最低气温0.14软件自动统计求得,00、06时,为编报2sntntntn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3.9露点温度0.14当前时刻的露点温度值3.10相对湿度1%3当前时刻的相对湿度3.11最小相对湿度1%3每1小时内的最小相对湿度值3.12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3.13水汽压0.1hpa3当前时刻的水汽压值4 累计降水和蒸发量数据段标识符:re4.1小时降水量0.1mm4每1小时内的降水量累计量4.2过去3小时降水量0.1mm5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4.3过去6小时降水量0.1mm5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4.4过去12小时降水量0.1mm5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4.524小时降水量0.1mm5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4.6人工加密观测降水量描述时间周期2任意时段累积降水量,人工设置,满足应急加密观测需要。无加密观测降水量时,记为缺测4.7人工加密观测降水量0.1mm5在4.6中指定累积时段的降水量。无此内容时,记为缺测4.8小时蒸发量0.1mm4每1小时内的蒸发累计量5 风观测数据段标识符:wi5.12分钟风向13当前时刻的2分钟平均风向5.22分钟平均风速0.1m/s3当前时刻的2分钟平均风速5.310分钟风向13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风向5.410分钟平均风速0.1m/s3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风速5.5最大风速的风向13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的风向5.6最大风速0.1m/s3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5.7最大风速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出现时间,时分各两位,下同5.8瞬时风向13当前时刻的瞬时风向5.9瞬时风速0.1m/s3当前时刻的瞬时风速5.10极大风速的风向13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的风向5.11极大风速0.1m/s3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5.12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极大风速出现时间5.13过去6小时极大风速0.1m/s3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或人工输入,在18、00、06、12时,为编报911fxfx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5.14过去6小时极大风向13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或人工输入,在18、00、06、12时,为编报915dd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5.15过去12小时极大风速0.1m/s3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非正点时记为缺测5.16过去12小时极大风向13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非正点时记为缺测6 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t6.1地表温度0.14当前时刻的地面温度值6.2地表最高温度0.14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高温度6.3地表最高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6.4地面表最低温度0.14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低温度6.5地表最低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6.6过去12小时最低地面温度0.14在业务软件中自动计算求得,00时为编报3sntgtgtg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6.75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5厘米地温值6.81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10厘米地温值6.915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15厘米地温值6.102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20厘米地温值6.114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40厘米地温值6.128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80厘米地温值6.1316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160厘米地温值6.14320厘米地温0.14当前时刻的320厘米地温值6.15草面温度0.14当前时刻的草面温度值6.16草面最高温度0.14每1小时内的草面最高温度6.17草面最高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草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6.18草面最低温度 0.14每1小时内的草面最低温度6.19草面最低出现时间4每1小时内草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7 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段标识符:vv7.11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1m5当前时刻的1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7.210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1m5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水平能见度7.3最小能见度1m5每1小时内的最小能见度7.4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 4每1小时内的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8 人工观测能见度、云、天数据段标识符:cw8.1能见度0.1km4正点的能见度,由人工输入8.2总云量1成3正点的总云量,由人工输入8.3低云量1成3正点的低云量,由人工输入8.4编报云量1成3正点的低云状或中云状云量,由人工输入,为编报nh8.5云高1m5正点的低(中)云状云高,由人工输入,为编报irixhvv中的h;当无nh的云时,若无云高值,均写入25008.6云状24人工输入,最多8种云,按简码编8.7云状编码(云码)3按gd-01规定形成的云状编码(clcmch),由人工输入云状,软件自动形成编码8.8现在天气现象编码2按gd-01规定形成的现在天气现象编码(ww),由人工输入,不能自动观测或人工输入时,固定编“/”8.9过去天气描述时间周期2对于天气报时次为06;补充天气报时次为03;加密天气报的00时为12,其他加密天气报时次为06;非发天气(加密)报时次,固定编“/”8.10过去天气(1)1按gd-01规定形成的过去天气编码(w1),由人工输入,不能自动观测或人工输入时,固定编“/”8.11过去天气(2)1按gd-01规定形成的过去天气编码(w2),由人工输入,不能自动观测或人工输入时,固定编“/”8.12地面状态206时人工观测值,由人工输入,其他时次固定编“/”9 其它重要天气数据段标识符:sp9.1积雪深度0.1cm400时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00时为编报925ss组,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2雪压0.1g/cm2300时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3冻土深度第1栏上限值1cm300时人工观测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4冻土深度第1栏下限值1cm300时人工观测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5冻土深度第2栏上限值1cm300时人工观测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6冻土深度第2栏下限值1cm300时人工观测或应急加密观测时次观测值,由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7龙卷、尘卷风距测站距离编码1按gd-01规定输入的mw码,在18、00、06、12时加密天气报中,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8龙卷、尘卷风距测站方位编码1按gd-01规定输入的da码,在18、00、06、12时,人工输入,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9电线积冰(雨凇)直径1mm3按gd-01规定在18、00、06、12时,人工输入,为编报934rr组,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9.10最大冰雹直径1mm3按gd-01规定在18、00、06、12时,人工输入,为编报939nn组,无人工观测值时,固定编“/”10.小时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0.1mm120段标识符:mr。每分钟两位11.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不定段标识符:mw。不能自动观测或人工输入时,固定编“/,.”12.数据质量控制码段标识符:qc12.1台站级158各占1行。对应210段的各数据项.每行行首加记录分级标识符(q1:台站级;q2:省级;q3:国家级),标识码与质量控制码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12.2省级15812.3国家级15813.文件结束符4nnnn有关存储说明如下:除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外,其它数据项均为定长。第211段,每段的段标识或分级标识位于该段观测数据的行首,与观测数据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第12段的段标识符占1行。除数据质量控制码段中的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质量控制码各为1行外,其他各段中,数据项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数据质量控制码段的国家级码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段尾用回车换行“”结束,表示各为1行;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在各段中,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或要素缺测,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云状位数不足时,高位用“-”补足。风向为方位时,按照方位对应的中心角度记录,静风时,固定记为ppc。其他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各要素的最大(小)值是指前1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内出现的最大(小)值。对于可能出现负值的要素,给出了基值的概念,基值即为大于该要素可能出现最大值的相对最小值,以此来表示要素的正、负号。小时内逐分钟降水量共120byte,每分钟2byte,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位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没有出现积雪时,积雪深度存入“0000”,仅微量积雪,积雪深度存入“,”。雪深5cm无雪压,雪压一律补“000”,雪深5cm无雪压,雪压按缺测处理,存入“/”。冻土深度为微量者,上下限分别录入“,”。当地表略有融化,土壤下面仍有冻结时,上限为“,”,下限可以有数值。龙卷(尘卷风)、电线积冰和冰雹等没有出现时,相关数据组均用规定位长的“/”写入。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按a文件格式规定存入当日20时(北京时)至当前时刻的全部天气现象。在每小时正点由人工输入,逐时追加,当需要记录起止的天气现象在小时正点没有终止时,记录至该时整时整分。以“.”表示结束。因缺测无记录时,存入“/,.”。数据质量控制码对应210段的各数据项,每个数据项对应1位的数据质量控制码,段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为此,数据质量控制码共10组,第1组为分级标识(q1:台站级、q2:省级、q3:国家级),第210组的字节分别为8、13、8、16、19、4、12、10、60byte,另加9位分隔符,共161byte。qc1质量控制码的定义如下表:质量控制码描述0数据正确,未作过修改1数据可疑,未作过修改2数据错误,未作过修改3数据缺测,未作过修改4数据有订正值5原数据可疑,对数据进行过修改6原数据错误,对数据进行过修改8原数据缺测,对数据进行过修改9未作数据质量控制3. 数据记录单位和特殊说明直接编码的要素按gd-01或gd-05规定执行;其他要素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下表: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气压0.1hpa原值扩大10倍变压0.1hpa定义基值为1000,以基值减原值扩大10倍存入温度、变温0.1定义基值为1000,以基值减原值扩大10倍存入相对湿度1%原值水汽压0.1hpa原值扩大10倍露点温度0.1定义基值为1000,以基值减原值扩大10倍存入降水量0.1mm原值扩大10倍。微量降水时,存入相应位数的“,”风向1原值风速0.1m/s原值扩大10倍蒸发量0.1mm原值扩大10倍自动观测能见度1m原值人工观测能见度0.1km原值扩大10倍云量1成0表示微量或无云(根据有无记录云状判断),10-表示云满布全天,但有云隙云高1m原值,为0时表示无低(中)云状云积雪深度0.1cm原值扩大10倍雪压0.1g/cm2原值扩大10倍冻土深度1cm原值地面状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编码电线积冰直径1mm原值冰雹直径1mm原值4. 天气报与数据文件的关系天气报中各组与上传文件要素的反演关系如下表: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对应上传文件中的数据编报时次报文组要素所在段序号iiiii11.1全部irixhvvir由6rrr1或6rrr2组确定全部ix由7www1w2组确定h88.5vv88.1nddffn88.2全部dd55.1ff55.21sntttsnttt33.1全部2sntdtdtdsntdtdtd33.9全部3p0p0p0p0p0p0p0p022.1全部4pppppppp22.2按gd-01的规定编5apppappp22.3全部6rrr1rrr44.300、06、12、186rrr2rrr44.4007www1w2ww88.8全部w188.10w288.118nhclcmchnh88.4全部clcmch88.7333固定编码全部0p24p24t24t24p24p2422.4全部t24t2433.61sntxtxtxsntxtxtx33.700、12、182sntntntnsntntntn33.800、06、123sntgtgtgsntgtgtg66.6007r24r24r24r24r24r24r24r2444.500、21911fxfxfxfx55.13按gd-01的规定编915dddd55.14919mwdamw99.4da99.5925ssss99.1934rrrr99.6939nnnn99.7二、区域站/国家级无人站小时数据文件格式1. 文件名国家级无人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区域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区域级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观测资料;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注:更正报必须单站上行。2. 文件内容该文件最多4条记录,第3、4条记录可少。记录1: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区站号5字节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2纬度6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3经度7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4观测场拔海高度5字节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5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5字节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6观测方式1字节固定存入4记录2: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观测时间14字节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22分钟风向3字节当前时刻的2分钟风向32分钟平均风速3字节当前时刻的2分钟平均风速410分钟风向3字节当前时刻的10分钟风向510分钟平均风速3字节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风速6最大风速的风向3字节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的风向7最大风速3字节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8最大风速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出现时间,时分各两位,下同9瞬时风向3字节当前时刻的瞬时风向10瞬时风速3字节当前时刻的瞬时风速11极大风速的风向3字节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的风向12极大风速3字节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13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极大风速出现时间14小时降水量4字节每1小时内的雨量累计值15气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空气温度16最高气温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高气温17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出现时间18最低气温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低气温19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20相对湿度3字节当前时刻的相对湿度21最小相对湿度3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小相对湿度值22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23水汽压3字节当前时刻的水汽压值24露点温度4字节当前时刻的露点温度值25本站气压5字节当前时刻的本站气压值26最高本站气压5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高本站气压值27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28最低本站气压5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低本站气压值29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30草面(雪面)温度4字节当前时刻的草面(雪面)温度值31草面(雪面)最高温度4字节每1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高温度32草面(雪面)最高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33草面(雪面)最低温度4字节每1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低温度34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35地面温度4字节当前时刻的地面温度值36地面最高温度4字节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高温度37地面最高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38地面最低温度4字节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低温度39地面最低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405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5厘米地温值411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10厘米地温值4215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15厘米地温值432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20厘米地温值444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40厘米地温值458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80厘米地温值4616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160厘米地温值47320厘米地温4字节当前时刻的320厘米地温值48蒸发量4字节每1小时内的蒸发累计量49海平面气压5字节当前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50能见度5字节当前时刻的能见度51最小能见度5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小能见度52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4字节每1小时内的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数据记录单位: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下表: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气压0.1hpa扩大10倍温度0.1扩大10倍相对湿度原值水汽压0.1hpa扩大10倍露点温度0.1扩大10倍降水量0.1mm扩大10倍风向原值风速0.1/扩大10倍蒸发量0.1mm扩大10倍能见度1m原值记录3: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记录4: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能见度3字节正点的能见度,由人工输入2.总云量3字节正点的总云量,由人工输入3.低云量3字节正点的低云量,由人工输入4.编报云量3字节正点的低云状或中云状云量,由人工输入5.云高4字节正点的低(中)云状云高,由人工输入6.云状24字节最多8种云,按简码编7.云状编码 3字节正点的云状编码,由人工输入8.天气现象编码4字节正点的天气现象编码,由人工输入9.6小时或12小时降水量组编码5字节18、0、6、12时(国际时,下同)定时天气报中,编报6rrr1或6rrr2组10.24小时变压变温组5字节0、3、6、9、12、15、18、21时(国际时,下同)定时天气报中,编报0p24p24 t24t24组11.24小降水量组编码5字节21、0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7r24r24r24r24组12.过去24小时最高气温组5字节18、0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1sntxtxtx组13.过去24小时最低气温组5字节0、6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1sntntntn组14.过去12小时最低地面温度5字节0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1sntgtgtg组15.积雪深度3字节0时或6、12时的观测值,由人工输入16.雪压3字节0时或6、12时的观测值,由人工输入17.冻土深度3字节0时最大下限值,由人工输入18.地面状态2字节6时观测值,由人工输入19.重要天气极大风速5字节18、0、6、12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911fxfx组20.重要天气极大风速之风向5字节18、0、6、12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915dd组21.重要天气尘(龙)卷5字节18、0、6、12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919mwda组22.重要天气雨凇5字节18、0、6、12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934rr组23.重要天气冰雹直径5字节18、0、6、12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939nn组该条记录由相应软件自动形成。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例如:9时无编报云量,编报云量记录为/,不需编云、天编码,则云状编码记录为24个“/”、天气现象编码记录为/,6小时降水量组编6/1。第4条记录目前只有少数站才有。三、区域自动雨量站数据文件格式1. 文件名区域级测站单站自动雨量站观测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prf_ftm-ccx.txt区域级测站打包自动雨量站观测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prf_ftm.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观测资料;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prf:固定代码,表示降水观测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注:更正报必须单站上行。2. 文件内容该文件最多2条记录。记录1: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区站号5字节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2纬度6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3经度7字节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4观测场拔海高度5字节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记录2:第2条记录共4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1观测时间14字节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 2小时累计雨量5字节前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的小时累计雨量3日累计雨量5字节20 时至当前时刻的累计雨量4小时内分钟雨量120字节上一小时的正点至当前观测时间的每分钟雨量。每分钟两位高位不足补“0”,记录缺测填“/”存储规定:雨量均扩大10倍存入,小时和日累计雨量无时存入“00000”,若缺测或无记录,均存入相应位长的“/”字符;每分钟雨量用2位固定位长存入,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四、国家站分钟数据文件格式1.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ccx.txt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mm:固定代码,表示逐分钟观测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为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说明:aws与mm、ftm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2.文件内容共分为14段。具体如下:(1)测站基本信息(49 byte);(2)气压数据(303 byte);(3)气温数据(243 byte);(4)相对湿度数据(183 byte);(5)风观测数据(363 byte);(6)降水量数据(123 byte);(7)草面温度数据(243 byte);(8)地面温度数据(243 byte);(9)5cm地温数据(243 byte);(10)10cm地温数据(243 byte);(11)15cm地温数据(243 byte);(12)20cm地温数据(243 byte);(13)40cm地温数据(243 byte);(14)文件结束符。详细数据项及排序如下:段序要素名单位长度byte说明1 测站基本信息段1.10区站号5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1.11观测结束时间14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1.12纬度6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13经度7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1.14观测场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15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0.1m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 ,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1.16观测方式1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1,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42 气压数据段标识符:pp2.1第01分钟的本站气压0.1hpa52.22.59第0259分钟的本站气压每分钟5 byte2.60第60分钟的本站气压0.1hpa53 气温数据段标识符:tt3.1第01分钟的气温9第0259分钟的气温每分钟4 byte3.60第60分钟的气温0.144 相对湿度数据段标识符:rh4.1第01分钟的相对湿度1%34.24.59第0259分钟的相对湿度每分钟3 byte4.60第60分钟的相对湿度1%35 风观测数据(1分钟平均)段标识符:wi5.1第01分钟的风向风速风向:1风速:0.1m/s6每分钟的风向风速6 byte,前三位为风向,后三位为风速5.25.59第0259分钟的风向风速5.60第60分钟的风向风速风向:1风速:0.1m/s66 降水量数据段标识符:rr6.1第01分钟的降水量0.1mm26.26.59第0259分钟的降水量6.60第60分钟的降水量0.1mm27 草面温度数据段标识符:gt7.1第01分钟的草面温度9第0259分钟的草面温度每分钟4 byte7.60第60分钟的草面温度0.148 地面温度数据段标识符:dt8.1第01分钟的地面温度9第0259分钟的地面温度每分钟4 byte8.60第60分钟的地面温度0.149 5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19.1第01分钟的5cm地温9第0259分钟的5cm地温每分钟4 byte9.60第60分钟的5cm地温0.1410 1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210.1第01分钟的10cm地温0.1410.210.59第0259分钟的10cm地温每分钟4 byte10.60第60分钟的10cm地温0.1411 15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311.1第01分钟的15cm地温0.1411.211.59第0259分钟的15cm地温每分钟4 byte11.60第60分钟的15cm地温0.1412 2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412.1第01分钟的20cm地温0.1412.212.59第0259分钟的20cm地温每分钟4 byte12.60第60分钟的20cm地温0.1413 40cm地温数据段标识符:d513.1第01分钟的40cm地温0.1413.213.59第0259分钟的40cm地温每分钟4 byte13.60第60分钟的40cm地温0.1414.文件结束符4nnnn有关存储说明如下:各数据项均为定长。静风时,固定记为ppc。其他要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