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作文之肇庆市端州区四年级劳动基地作文.docx_第1页
四年级作文之肇庆市端州区四年级劳动基地作文.docx_第2页
四年级作文之肇庆市端州区四年级劳动基地作文.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肇庆市端州区四年级劳动基地作文【篇一:依托劳动基地,打造校园文化】 依托劳动基地 打造校园文化 大树小学 董秀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今天我带着一个学习交流的心愿,怀着一份虔诚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特色学校”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依托劳动基地 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它需要整体规划,科学实施;需要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统揽主题;需要以人为本,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人。我校秉承这些理念,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校园特色文化,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并且建校久远环境设施陈旧老化,环视学校环境除了陈旧的建筑就是板结僵硬多年的土地,荒芜闲置,整个校园缺乏生机和活力。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我校从挖掘资源,寻找根基-开发资源,创建基地-整合资源,彰显特色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努力进行劳动基地的创建“小小植物园” 一、挖掘资源,寻找根基 我校学生90%都是农村孩子,这些学生从小对农村的各种蔬菜以及农作物接触比较多,但是真正了解农作物的孩子却没有几个。尤其是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很少参与农活,对植物的生长及管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甚至有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种的蔬菜都叫不上名字,更谈不上种植了。再次,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父母帮忙做的,缺乏劳动意识,缺少最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都知道,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较大的帮助。 从我校资源来看,我校地处前大树、中大树村头,两所校园里不仅有各种花草的美丽园景,还有柿子树,红果树,更有大面积的劳动基地,每年都要种植各种花草、蔬菜和农作物,非常方便地让学生实际参观,实地参与劳动。 从师资来看,我校有多数教师都来自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劳动经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教学及实践操作。 二、 开发资源,创建基地 我校闲置的土地很多,每班教室的前面都有一大块空地,下雪下雨过后教室前面都成了烂泥塘,学校环境不堪入目。(这是创建基地前的一些照片) 学校经研究决定,将这些空地开垦出来建成小植物园。 季节不等人,说干就干,学生从家里带来锹和镐,自己班前的空地就是本班的植物园,学生们干的热火朝天,学校的举措得到了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大队分别派来村民帮忙,清废墟挖地基捡走石块深翻土地反复清理平整土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村领导的支持下植物园初具规模。师生共同谋划本班植物园的造型,各班都用竹竿插成了充满艺术造型的小植物园,捡来鹅卵石,从家里带来砖块,丛横交错的在植物园里铺设了环形的,十字形的,人字形的小路,学生用袋子从家里带来肥和土填充土地,土质得到改善。师生动手改善土壤,把废墟变成种满希望的沃土。学校还将70多米的甬道两侧开垦出来,命名为“多椒路”甬路上搭建了70多米长的长廊,命名为“瓜棚廊”,2011年4月初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建成了。 (这些就是师生们翻地的照片,和各班创建好的植物园照片) 三、整合资源,彰显特色 新课程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整合,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们热爱生活。 1、依托劳动基地,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 德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取代呆板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讲,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使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在劳动中养成不怕苦累,团结协作,勇敢探究的优良品质。 2011年9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期的德育活动主题,辐射到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 即:一种劳动习惯,一定劳动技能、一项动手能力,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种-赏-收-做-品”各个阶段的劳动内容进行体验,使孩子们懂得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习惯的培养,孩子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很多家长都高兴地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懂事了,知道帮父母争着抢着做家务,积极主动地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耪地、拔草、施肥、浇水还都像模像样呢! 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同样发生变化:书桌里的杂物不见了,书包里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教室里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捡起一片垃圾,收获一份快乐”已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校园里干净整洁。 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养成了行为规范,思想充实,为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为集体争光的优秀品质。 2、依托劳动基地,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在特色建设当中,我校依托劳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不断开拓,边活动,边设计,边生成,逐渐丰厚活动内容。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系列化发展。如在一、二、三年级,安排“认识花草树木”、“我和植物做朋友”、“我学哥哥姐姐来劳动”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劳动基地里的花草树木、土壤、昆虫、学长的劳动探究情况;四年级,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安排“走进植物王国”、“我的巧妙种植方法”等主题活动;五年级,带领学生以劳动基地为平台进行科学探究,安排“我的小实验”“我的小课题”“我的小论文”等主题探究活动;六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日趋成熟,情感日益丰富、开始关注家庭、社会的种植及绿化问题,本阶段我们安排“我家与植物”、“社区绿化知多少”、“社区花木的种植调查”、“我为绿化家乡献力量”等活动。 以下是2011学年第二学期各级段的教学活动安排: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向所学学科拓展,实现学科整合。五年级数学课讲土地面积一课时,教师因材施教,带领学生亲手测量植物园和校园的长宽和面积,从而深刻理解平方米与公顷的实际大小。一篇篇稚嫩的观察日记,一张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手抄报、一篇篇浸润着劳动感受的作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相关知识,更提高了孩子们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对科学课产生深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种子发芽一课,孩子们通过自己对种子发芽的观察和体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更牢固,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3、依托劳动基地,强健学生体魄。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虽然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但也能对学生的身体起到强健筋骨,抵御疾病的能力。以前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经常会有学生突然晕倒,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这种现象已然不在。同学们都能坚持出全勤,很少有请病假的。 4、依托劳动基地,促进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在动手的过程中快乐成长。【篇二: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cn 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 作者:孟娟 孟霞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24期 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主要有种植业和养殖业。我校长期坚持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一、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发展 劳动实践场所是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体。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实践内容 在实践课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是以认识和理解为主,带领学生到实验场所参观实验场地,认识各种动植物,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期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护理和喂养,从而使学生对劳动场地和动植物生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再实践,经过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由初浅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解,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喂养和护理的方法,从而达到实践课的目的。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挖掘出蕴含的深刻道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二、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 劳动实践课程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将实践内容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课程切入点。把各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数学的应用融入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中,不但能提高课本教学应用力,同时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例如,在玉米基地劳作时,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是语文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将劳动与课本相结合,不仅开拓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拓展科学知识【篇三:南兴学校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广汉市南兴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劳动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增强它们的农业科普知识,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 长:李玉勇 副组长:罗志仲 缪世伟华志 谢子安 黄学军 三、目标任务 1、通过一系列的种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种植实践,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通过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英语小组会话,美术小组写生等,使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品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4、教师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科的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6、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7、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实用。 8、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四、劳动基地建设面积 学校拟将校内规划绿化面积分片划拨给各班自主经营管理。(先期试验启动为现七年级各班,地点暂定住宿楼靠围墙的绿地,待实验总结成功后将向全校各班级推广)以种植各季蔬菜、瓜果等作物为主,以种植代绿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又一亮点。小学一至三年级可以探索小手工制作产品的经营活动。 五、管理和任务 蔬菜基地按年级划分,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动一动比一比”活动。 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主线,以“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 1、蔬菜种子和秧苗由学校各班自筹资金购买,班主任组织学生负责种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