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摘要 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研究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金艳 指导教师:苏廷副教授 摘要 苏葆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1 9 4 3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在其半个 多世纪的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并在写意粉彩 花鸟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继承了任伯年、徐悲鸿、张书旃等近现代画坛大师的绘画 技法及艺术精神,特别是对张书旃花鸟画中用白粉表现花鸟形、色、神的技法潜心研究,并 融合西方绘画中对光、色的运用技巧及优点,更加真实地表现出花与鸟的形象、质感和空间 感,作品生动形象,色彩艳丽雅致,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本文的研究主要以分析苏葆桢 粉彩花鸟画技法为主,探析其美学特征,以填补对苏葆桢花鸟画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空白。 本研究分为3 个部分: 1 、导论,说明研究的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意义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2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解析。通过文献、图象与例表研究等方法,分析苏葆桢花 鸟画中常画的花卉、禽鸟、花叶技法中的用粉、用色、用笔技法及其工具材料因素,总结其 粉彩技法在花鸟画中显现出的特点。 3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美学特征。从“师古人”、“师造化”、“师心”三个方面阐 述他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的形成缘由,及其“形神兼备 的审美体现和“借物写心、心物合 一”的审美境界方面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 苏葆桢的写意粉彩花鸟画,以色彩为主体,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融贯中西,把传统写 意花鸟画中用粉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 望本研究对目前写意花鸟画的学习及发展给以有效的启示与借鉴,对推动西南地区写意粉彩 花鸟画创作及教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美学特征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m r s ub a o z h e ni saf a m o u sa r t i s tp a i n t i n gf l o w e r s - a n d b i r d si no u rc o u n t r y i n19 4 3 ,h e g r a d u a t e df r o mt h ef i n ea r t sd e p a r t m e n ti nt h ec e n t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m a j o r i n g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m o r et h a nh a l fac e n t u r y , h eh a st r a i n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 so fg r e a t a r t i s t sf o rt h ec o u n t r ya n dh a sm a d e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ee n j o y a b l ew h i t e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i i l f l e es k e t c h h eh a si n h e r i t e dt h e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s p i r i t sf r o mt h ef a m o u sm o d e m a r t i s t s ,s u c ha sr e nb o n i a n ,x ub e i h o n g ,z h a n gs h u q ia n ds oo n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h eh a dad e e ps t u d y a b o u th o wt om a k eu s eo ft h ew h i t et oe x p r e s st h eb i r d s s h a p e ,c o l o ra n di t ss p i r i ti nt h ez h a n g s h u q i f l o w e r s a n d - b i r d sp a i n t i n g f u r t h e r m o r e h ea l s oa d o p t e dt h et e c h n i q u e sd e a l i n gw i ml i g h t a n dc o l o rf r o mt h ew e s t e r np a i n t i n gt oc r e a t el o t so fv i v i d ,c o l o r f u la n dw e l l - r e c o g n i z e dw o r k sw h i c h i m p o s e das p e c i a li m a g eo fb i r d sa n df l o w e r s t h i st h e s i si n t e n d st oa n a l y z em r s ub a o z h e n & a w n i n gt e c h n i q u ei np a i n t i n gt h eb i r d sa n df l o w e r s e x p l o r ei t s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o r d e rt o i n a k eu pf o r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g a po fm r s ub a o z h e n b i r d sa n df l o w e r sp a i n t i n g t h i ss t u d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a sf o l l o w i n g p a r to n ei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w h i c ht a l k s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i ss t u d y ,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r e s e a r c h ,勰w e l la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s p a r tt w oa n a l y z e st h et e c h n i q u e so fw h i t ef l o w e r s - a n d - b i r d si ns ub a o z h e n f r e es k e t c h t h r o u g h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a n di m a g er e s e a r c h ,t h i s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u s a g eo fc o l o r , t h e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s t r u m e n t sa n dm a t e r i a l si np a i n t i n gt h ef l o w e r s ,b i r d s ,l e a fi nm r s ub a o z h e n b i r d s a n df l o w e r sp a i n t i n g ,a n df i n a l l ys u m m a r i z e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w h i c hi sp r e s e n t e di nb i r d sa n df l o w e r s p a i n t i n g p a r tt h r e ei n t e n d st od i s c u s st h e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r s ub a o z h e n t e c h n i q u e so f f l o w e r s - a n d b i r d si nf r e es k e t c h f i r s to fa l l ,i tm a k e sa l le f f o r tt or e v e a lt h ef o r m a t i v er e a s o n so f m r s u t e c h n i q u e si np a i n t i n gf l o w e r sa n db i r d sf r o mt h r e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 ni ti n c l i n e st oe m b o d y i t se s t h e t i cp r i n c i p l e sw i mb o t hf o r ma n ds p i r i t sa n df i n a l l ya n a l y z e si t s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r s u sp a i n t i n gr e g a r d st h ec o l o r s 豁i t sm a i nb o d y , c o m b i n e si d e a l i s t i cp a i n t i n ga n dr e a l i s t i c p a i n t i n ga n da r r i v e sa tan e wl e v e li nu s i n gw h i t ei nt r a d i t i o n a lf l e es k e t c ho ff l o w e r s a n d - b i r d s ,s o m r s um a d eap o s i t i v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r e es k e t c ho ff l o w e r s - a n d - b i r d s t h e p u r p o s eo ft h i ss t u d yi st op r o v i d es o m ee f f e c t i v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n dr e f e r e n c ef o rs t u d y i n g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t h ef l e es k e t c ho ff l o w e r s a n d - b i r d sa n dt oe n c o u r a g et h ec r e a t i o na n dt e a c h i n go ft h e f l e es k e t c ho ff l o w e r s a n d - b i r d si ns o u t h w e s t k e y w o r d s :s ub a o z h e n ,w h i t ef l o w e r s - a n d - b i r d s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蔓:塑堡盘叁坌驾盏堑鱼丝! 篁噬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 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己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 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 谢。 学位论文作者: 色j 签字日期:勿尸年多月如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泖尸年年月如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刃功7 年年月纱日签字日期:刃功7 年年月纱日 o 西南大学硕- 一学位论立i 导论 1 导论 1 1 研究缘起 i 1 1 苏葆桢在西南及全国的影响 苏檩桢( 1 9 1 6 1 9 9 0 年) 江苏宿迁人,是我困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与艺术教育家, 对我陶特别是西南地区当代花岛l | 丑【有重大影响。 苏檩桢先生】9 3 9 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随着学校迁移米到重庆。1 9 4 4 年毕 业后,山吕凤子先生竭力推荐,进入江津正则岂术专科学校批任教学。1 9 5 6 年直 至1 9 9 0 年在两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任教。在半个多仳纪的 美术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人批优秀的艺术人爿。 他即是一个德高望熏的教师,又是一个勤于作画,作品丰硕的画家。他的花 鸟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曾多次在成都、重庆、南京等地举办个人阑晨,参加全 国画展且多次获奖或被收藏。作品夹们桃取鸡、葡萄、雄鹰、白描花卉 等作品被l :海人民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有的作品被 科学电影制j 厂摄入影片。他的作品流传遍及亚、非、欧、美的许多围家,先后 被送到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德幽、h 本世纪未、加纳、比利时、美国等罔家 和地区展出,受到外国观众的广泛赞扬。作品也曾被只本出版的近代亚洲美术 选集、西德出版的巾国美术作品选集等刊物收集发表。可见他的作品在囝内、 国际上的流传度是十分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如图】、2 ) 苏葆桢先生住创作教学 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践总 结留r 了专著写意花鸟画一 技法、画册苏葆桢白描。,。 画集、苏葆桢【向集、苏 ,一 “ 葆桢作品选。这些著作都 。+“* 是宝贵财富。也为我对苏葆z w ;肛 桢粉彩花鸟画技法进行研 。, ”僻 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 矩 掣。嚣k 对苏僚桢先生的写意 一r 1 “8 吣赴 粉彩花乌而技法的研究,能 1 t 计我们更好的学习掌握粉彩目( i ) 妊葆桢舟国举办日腱& 参加览肯市 花鸟画技法,继承发展粉彩卜$ 靠* 览* m 花鸟丽的艺术形式,从而更 l 加* 览d ”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l 导论 广泛地弘扬粉彩花妈画的艺术精神。但是对苏葆桢写意粉彩花乌l 艺术进行专门 研究儿乎是宅白,无论论文坯是专著,都是久缺的。这也是激发我着手研究“苏 穰桢粉彩花鸟丽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研究”的主要原因。 参m 园陆展览的国家艘地 一j g ( 1 、# 2 、* 目j 、 l 一*4 、n 目5 w 目 1 1 2 本人学习粉彩花鸟画的独特环境及兴趣 由于作者本人师从苏葆桢先生之于苏鲑副教授学习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这 是我研究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的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不 仅学到粉彩花鸟画的技法,电了解苏葆桢先生一生坎坷的经历和对绘画艺术不断 追求的精神,使我对写意粉彩花鸟画的兴趣愈加浓厚,让我有兴趣对粉彩花鸟画 的技法进行研究。这是促使我选择“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研究” 的一个重要原因。 1 2 文献综述 1 2 1 “粉彩”的相关论述 对r 有关白的提及与叙述,早在论语论画中有说:“素以为绚今。”素, 白。素不似为绚而存在,实则素为绚而增灿烂的光彩。而对于色彩的论述,则在 考工记中有:“两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渭之白, 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几绘绩之事,后素功。”素,白色也,为五色 中的虽明亮的色彩。”早期的中固画,无不以设色为尚,而在早期的绘画中粉与彩 只是作为种单色的颜料柬运用没有在技法上的表述。 到了宋兀时期在绘画上不只对是单色颜料的使用,而是白粉与彩调和产生问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1 导论 色在绘画上的运用,在对人物画中的论述较多。这时白粉只是作为一种调和色彩 的颜料。如:宣和画谱人物叙论描述杜霄的绘画中提到:“盖蜂蝶之画,其 妙在粉笔约略间。 元代王绎写像秘诀采绘法中:“凡面色,先用三朱、腻 粉、方粉、藤黄、檀子、土黄、京墨合和衬底,上面仍用仍用成粉薄笼,然后用 檀子墨水翰染。面色白者,粉入少土黄燕支,不用烟脂则三朱;黑者,粉入檀子、 土黄、老青各一点,粉薄罩,檀墨翰 ;“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 :“柳黄用粉 入三绿标并少藤黄合,鹅黄用粉入槐花合,砖褐用粉入烟合,荆褐用粉入槐花螺 青土黄标合,艾褐用粉入槐花螺青上黄檀子合,鹰背褐用粉入檀墨土黄合,银褐 用粉入藤黄合。珠子褐用粉入藤黄胭脂合,藕丝褐用粉入螺青胭脂合,露褐用粉 入少土黄檀子合。 清代有关画论中,可以了解到画家们对用粉及粉彩的运用更进了一步,不仅 在用粉用色上的调和而且对用粉用色的技法,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方薰 在山静居画论对画花,画叶及花蕊的技法有所提及。邹一桂小山画谱专 门论述花卉画技法的理论著作,其中对花卉原理,有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 点染法、烘晕法、树石法、苔衬法等“八法”点染法、用粉的画法作以详细描述, 还对上百种花卉的花、叶、形、色的介绍,又有“知天、知地、知人、知物 的 “四知 说,十一种颜色的炼制及取用技法。并录用古人画说,并参酌著名已见, 对面理画法进行概述。王概的芥子园画传花卉羽毛分门别类介绍了各种花 鸟、草虫的画法,总结出了画诀,并且在对粉的设色技法详细地提出了:着粉法、 染粉法、丝粉法、点粉法、衬粉法五种技法。 从绘画颜料运用技法上的变化,可以看出,绘画中对用粉和用色彩的创新与 探索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也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2 2 陶瓷艺术中对“粉彩 的论述 清代寂园叟陶雅中对粉彩有如下描述:“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 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日软也。惟有蓝黄亦然。又如:“康 窑蓝绿皆浓厚,故日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又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屏以他 质之淡汁,在著色中,推为妙品。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清代彩瓷变化繁绩,几于不可方物,康熙 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传其上,微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 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 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熊寥的中国陶瓷美术史、王朝闻的中 国美术史清代卷中清代瓷器部分对清代粉彩瓷的产生,发展进行了阐述。 孔六庆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从陶瓷艺术发展方面,对粉彩的定义,粉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导论 彩画法中用白的几种方法,及当时绘画审美和没骨画法推动了彩瓷的创新产生粉 彩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这些著作中,都阐述了“粉彩 一词的来历,粉彩的产生、粉彩在陶瓷艺术 上的定义及粉彩绘画技法的表现与粉彩的特征,描述了粉彩从由陶瓷技术的上创 新发展到了艺术技法上的提高。 张俊良的谈谈陶瓷粉彩花鸟技法,王清平、徐国琴的浅谈粉彩写意花鸟 的特点及表现手法,林正茂的浅析粉彩颜料的应用等的论文中,从陶瓷粉彩 艺术的发展、粉彩颜料及其应用及粉彩的绘画填彩过程;粉彩花鸟画的绘画工具、 材料、花卉和鸟羽的不同运用技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白海的粉彩装饰与中国画、刘洁萍的论中国工笔花鸟画对粉彩花鸟画的 影响、罗词华的写意花鸟画与陶瓷装饰艺术、徐亚凤的瓷上花鸟说等论 文,通过对中国画和陶瓷艺术中的粉彩花鸟的表现形式、技法的相似之处与因材 料、工具与制作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绘画与陶瓷 艺术中的粉彩花鸟画关系。 故可以说清代陶瓷艺术上对粉彩一词来历以及制作技法有文字记载。粉彩技 法在清代陶瓷艺术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在陶瓷艺术中的论述比在中国画中 更为丰富,而陶瓷艺术中粉彩的形成与发展跟中国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有许多的不同,它们的异同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因此 在这里也不多作探讨。 1 2 3 对近代花鸟画家粉彩画技法的论述 本部分主要是对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有直接影响的近代画家花鸟画的综 述。 第一、对任伯年的花鸟画的论述 任伯年在花鸟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众人周知的,但他自己没有对他的绘 画留下文字论述。因此对任伯年花鸟画的专门研究大都是在前人研究和分析的基 础上的做出的总结。 龚产兴所著的任伯年研究中收录了不少有关任伯年的资料和文章。对任 氏的生平和艺术进行了梳理,对他的花鸟画的一些技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研 究传统中国画,博采众长的同时又从西洋画中吸收营养,并融入中国画创作之中 的创新及用笔用色用粉的独到之处。 丁羲元所作的任伯年艺术论、王靖宪所作的任伯年其人其艺的文章中 对任伯年的生平、经历、艺术渊源、风格的形成及他在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的特点及成就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画构图和构思独具匠心,强调用笔的效果,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 导论 在用笔中,笔、色、水三者相济,各得其趣,笔法恣放、流利、迅速;用色清新 浓艳,在色与水的运用、以及粉与水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绘画所具有的独特个 人风格,使其成为清末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李长民的任伯年写意花鸟画技法探索对任伯年写意花鸟画的由博采众长 到别具风格的绘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讨。认为绘画语言的掌握,是形成艺 术家创作方法及风格技巧的关键所在。 向思楼的任伯年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从丰富多样的题材、诗情洋溢的意境、 新颖独特的块状构图、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及笔、墨、水、色的有机融合五个方 面来对任伯年花鸟画的艺术进行论述。其中对任伯年用水用粉加以了描写:“任伯 年在花鸟画中尤其是白粉的运用极具匠心,将白粉、淡黑、色彩巧妙结合并自然 渗化,描绘的花瓣薄如蝉翼,叶片滋润灵动。这种暗中补亮和白粉的运用在前人笔下 极为少见。” 陈贝西的浅谈任伯年的花鸟画,师群发表的任伯年花鸟画风的形成及其 独特风格等所写的论文,从任伯年花鸟画的突破和创新,用色用粉的新异之处、 笔无常法、构图、造型、色彩和表现生活等方面特点进行了论述。 第二、对张书旃的粉彩花鸟画的论述 张书旃论粉彩花鸟画。张书旃所著的张书旃画集( 附画法) ,详细讲述有关 工具、用笔法、用墨、用色用粉之法,渲染之法;以及散见于图旁的注解中对画 花、画叶、画禽鸟法的不同用笔、设色技法。如对白粉与墨合用,他曾说过:“白 粉与墨水,二者相反,不能混合。惟有时作翎毛之毛羽亦可参用。 对色彩的调 配他提出“惟有一点须注意,即未着纸前,不能在调色碟调匀,否则成为某一混 合色,不能显出数色矣。”固花瓣、叶的用色用笔如“写月季花时将笔调红色,作 成花形。待干后,再以白粉累加数笔,以表明反转之花瓣。将笔先调淡绿,再调 红色,故一花瓣,累呈绿色。此亦数色可以同时并用之一例。至于画叶可用花青 与藤黄。浓则多加花青,淡则多加水分。嫩叶可加朱磉色。 “叶系没骨画也, 画花画叶,须用较大的笔,画毛全部化开,则锋作之。至于叶茎,则用中锋勾之。 全画俱须腕力。无论墨水或色彩,则须多用水分。方能淋漓尽致。 固对画白孔雀 的技法有详细叙述,如“白孔雀之毛,画灰色部分盖累加墨水,能显出阴阳向背。 所用之纸以有背景为宜。若用白纸只好用线条勾出之,不能作白粉之没骨画。”该 书对于绘画的章法、临摹的方法及作者自己的绘画体会也有详细论述,是一本比 较有分量的粉彩花鸟画技法研究的专著,为粉彩花鸟的学习者提供了模本及参考 张书旃张书旃画集( 附i 画法)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中华民七十四年一月,第l o 页。 。张书旃张书旃砌集( 附i m i 法)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中华民七十四年一月,第8 页。 张书旃张书旃画集( 附厕法)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中华民七十四年一月,第1 5 页。 。张书旃张书旃画集( 附画法)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中华民七十四年一月,第9 页。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1 导论 资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对张书旃花鸟画技法的论述。洪瑞所著的中国画家丛书张书旃一书详细 论述了张书旃的生平经历及张书旃花鸟画取得的成就和张书旃花鸟画具有的:主 题鲜明、境显意深;取材广泛、创意革新;重视构图、表现生动:设色幽美、笔 精墨妙;技法精炼、风格独具五大艺术特色。详细解读了张书旃在用笔、用色、 用粉的技法,画鸟的技法,并且列出了其它画家给予张书旃花鸟画艺术的高度评 论。 卢光照的张书旃和他的花鸟画论述了在绘画中大量使用白粉是张书旃独 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浙江省浦江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著的纪念张书旃先生专辑( 浦江 文史资料第五辑) 中收录了3 1 位张书旃生前的友人及曾受教于他的学生为纪念张 书旃所写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有关他人生经历、花鸟画艺术及其花鸟画的特 点。 陈长华的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一张书旃的绘画世界,吴德文的画 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一评著名花鸟画家张书旃先生等论文,从他绘画艺术的 成长过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画鸟的创新、对白粉的独特运用创作出具有民族 风格的浓丽秀雅的一派,以及花鸟画的影响等方面对张书旃的粉彩花鸟画进行了 阐述。 第三、对苏葆桢的写意花鸟画的论述 苏葆桢论写意花鸟画。苏葆桢写意花鸟画技法,是根据他学习花鸟画的心 得体会,结合自己绘画的经验编写的,用简单的文字和较多的图例介绍写意花鸟 画技法的专著。详细介绍了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用纸及如何学习写 意花鸟画和花鸟画创作。具体讲解了画花卉、禽鸟、蔬果、点缀物的技法并配以 相关的图例。并且对用粉进行了相关的论述,这也是本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 苏葆桢的怎样画水墨葡萄主要针对画葡萄的技法进行论述,对运用曙红、 花青、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色葡萄;用花青、二绿、二青、藤黄、曙红相调 和画出绿葡萄的彩色葡萄的画法,以及用水墨直接画葡萄的画法,对葡萄的叶、 藤的画法及彩墨葡萄的创作过程都有详细讲解。 对苏葆桢写意花鸟画技法的论述。陶昌馨的彩墨精神留人间苏葆桢写 意花鸟画艺术探略、廖科的苏葆桢的绘画艺术、傅德岷等人所著的记著名 画家苏葆桢、苏茂邦所编的花鸟画大师张书旃的传人苏葆桢教授、卢仁琪所 著的记著名国画家苏葆桢、赵金光苏葆桢的精品葡萄图等人的论文中, 也提及到一些有关技法,但主要是从苏葆桢生平经历、成就及苏葆桢葡萄创作的 过程、感受进行的探讨,在此就不多作论述。 6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1 导论 综上所述,对苏葆桢的艺术研究的文章较少,对他的粉彩花鸟画还没有专门、 深入性的研究,粉彩花鸟艺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因此本论文具有研究的可能性。 1 3 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苏葆桢粉彩花鸟画作品及其涉及到主要以白粉来调和其 它颜色而经常绘出的花瓣、禽鸟鸟羽的技法、用粉来表现花叶质感的技法。如下 表中所例的部分作品,其余作品见后文附录。彩墨葡萄的绘画技法是苏葆桢用多 年的艺术实践与研究创新出来的,在他的画作中最具代表性。苏葆桢也画水墨花鸟 画,但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苏葆桢的粉彩花鸟画技法,而葡萄的画法及水墨花 鸟画中没有涉及到对粉的运用。因此苏葆桢葡萄的绘画、水墨花鸟画技法不属于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1 4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有关苏葆桢先生的著作及画册中的粉彩花鸟画作品是本论文 的研究对象。因此文献研究对于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列表研究法:通过列表以苏葆桢先生常画的花卉花瓣、禽鸟鸟羽及在花叶 上的用粉、用色、用笔等技法为例来研究解析其技法特点。 3 、图例分析法:以苏葆桢先生的作品作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对用粉、用色、 用笔等技法的运用。 另处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支撑,再加以对苏葆桢先生花鸟画的 临摹与个人创作所得到的体会,也是研究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及美学特征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 导论 j i ; i 鼍皇量皇曼曼量曼喜曼量皇曼曼量 1 5 核心概念的界定 粉彩:辞海中定义为:瓷器釉彩名。以颜料配合“玻璃白 绘成,清康熙 年间创始,盛行于雍正年间。用“玻璃白 配合各种颜色,按写照的画法作画, 彩色透明,线条有浓淡深浅,色调秀丽柔和。乾隆以后继续烧制。 写意粉彩花鸟画:是写意花鸟画在用粉用色上一种表现形式,用笔简练、造 型概括、寓意深远。除了用墨以外,在用石色或用水色时调入大量白粉,把粉和颜 色用到晕化自然,不露粉痕,不显粉气,干净滋润,发挥出粉彩鲜明娇丽的特点。 在表现方法上运用了没骨、勾勒、勾花点叶、反衬、晕染等方法。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是苏葆桢先生在中国画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以写意 的表现形式来描绘花鸟,多运用勾勒填色、点写、勾勒与点写相结合的方法,善 于用粉,用粉如用墨之法,把粉彩广泛用于花卉和禽鸟的表现中,特别是对于花 卉花瓣、禽鸟羽毛以及花叶的质感表现。在传统的花鸟画技法是一大推进。 1 。6 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填补对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研究领域的空自。 第二,对西南地区写意粉彩花鸟画研究有重要意义。 第三,丰富了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研究领域,为我国当代的花鸟画艺术发展 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实践意义: 第一,对苏葆桢粉彩花鸟画研究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第二,探讨苏葆桢的粉彩花鸟技法的特点及其运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找到 特点与其规律性,从而对粉彩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 苏葆桢乍亏意粉彩花呜画技法解析 2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解析 2 1 对工具与材料的重视 笔者在学习临摹苏先生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便是绘画工具与材料,所 以当看到苏先生笔下粉红的樱花、桃花、菖兰花,深红的梅花,雪白的玉兰花, 一串串摇曳的紫藤花,各色的杜鹃花、月季花每一种花无一不是色彩饱满、 浓淡巧妙变化,生气盎然时,就自然会联想到柔软的羊毫笔或是白云描绘花朵; 而当看到随风轻拂的柳枝、挺劲有力的枝藤时,立即会想到富有弹性的狼毫笔。 中国画中的材料与工具同表现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 以判断出,苏葆桢先生习惯运用羊毫这种软毫笔点花虱叶、晕水染色。用短而丰 满的羊毫敷彩是因为它笔性软,易于吸水且量大。在生宣纸上作画,利用生宣纸 有浸润的特性,表现出色彩变化丰富,明快鲜丽的花卉。绘画时一笔下去可以呈 现出几种色彩,根据笔的部位和含水的多少,墨色的多少,来考虑运笔的轻重缓 急,一气呵成,画出干湿浓淡变化万千的物象。狼毫笔的笔性硬,有弹性,因此 在生纸上绘画时一般用于勾勒、画树等。由于含水量少,运笔稍快,即出现飞白, 比羊毫易得苍劲的效果。苏葆桢也常用兼毫的大小白云笔画花点叶,兼毫笔笔性 介于羊毫和狼毫二者之间。各种笔的形式和材料不同,运用时有着种种不同的变 化与效果,因此只有了解它的笔性,再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 选择哪种画笔,可根据作画需要,并适应纸和绢的性能而定。”苏先生曾在他的 的著作中说过:“初学作画,一般画笔即可,不必要求最好的,不能唯工具论,等 练习有一定基础之后,再用好笔,更觉得心应手。 圆 无论任何画种都离不开物质载体,对不同工具与材料的选择,都会影响着绘 画技法的选择与画面的最终效果,因此也区分着不同的画种。对于传统的中国画 来说,“笔、墨、纸、砚 是体现中国画精神内容所必须的物质载体,这些绘画的 工具材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它们的独特性能与笔墨技巧的独到之处是形成我 国绘画民族风格的因素,也因此有着它们特有的意义与价值。孔子曾说过“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工具材料的选择是一个画家从绘画创作构思到完成过 程的其中一部分,虽然工具材料不是一幅作品好坏的决定因素,但也会有影响, o 苏葆桢:写意花鸟画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2 年1 2 月第一版,第1 页。 o 同上。 国器:在绘画中是指绘画工具。 9 西南人学硕 学 t 论文2 苏葆_ l ! ; 一意粉彩花呜画技法解析 用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画家的思想与意图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很重要 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种材料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中国绘 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绘画的工具与材料也在这几t _ 年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 绘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强和改进。t 具材料的改进发展,必然会影响着绘闻技 法及风格的发展变化。在对工具材料的长期使用中人们对工只材料的性能特点 会柯新的体验和认识,因此日口人存使用工具时也税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传统的 基础卜继续创新发展,使中国画笔墨技巧在绘画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并体现着中 国画的独特特征。 苏葆桢先生对工具材料对画面效果的体现上有足有新体 会的。他表现1 丁干( 图3 ) ,就运用了t 统毛笔以外的排笔绘 制而成的,这也是他有别于传统画竹干的一个鲜明特征。在 中国闻中,多数画家运用排笔最多也只是用米做底色,很少 直接用来绘画,而苏先生却运用排笔画竹于,并把中国画的 笔墨韵味融入其中,利用工具的特点,更加体现出竹竿的质 感与光感。 除了对传统笔墨运用外,对色彩的运用是苏葆桢先牛粉 彩花鸟嘞的丰要表现形式。中国画颜料含蕴清净、古厚、雅 致,其种类繁多,与西方绘画的颜料有着很大差别,这是民 族的审美观念与欣赏习惯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俗中逐 日( 3 ) l 训) 目# 渐形成的也是经过历代画家们在k 期的绘画实践l | 产生的。 中困绘画使用颜料的历史,从已发现的晚周帛l 哪上存有的朱砂和黑色颜料来看已 有二千多年了。“在唐代以前以矿物颜料为主,唐以后因植物颜料随织染之发达而 逐渐利用于绘画。”。明代杨慎的丹铅总录中曾记载过“画家七1 _ 色”,但是 到“清代以前中国画所使用的颜料( 石色) 和植物颜料( 水色) 加在一起不过十 数种而已。”。颜料发展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颜料也有所增加,并i i 现在 有的中国画家也将水彩色、水粉色作为创作国画的常用颜料。就苏葆桢先生作画 所用的颜料来看,除了用传统的石色:石青、石绿、朱砂、朱磉、白粉等;水色: 曙红、藤黄、花青、胭脂等,有时为了增加画面效果也用j “告色、水粉颜色柬作 画。作品川西三月中对黄灿灿的油菜花的表现,就是以水粉色中的柠檬黄、 中黄来点写菜花的。苏葆桢先生的花鸟画中,在对白粉这种颜色材料的使用上是 十分独特的,这种技法将在下一章节巾作详细的介绍。 ,毛宣纸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渗透力,水墨在生纸上留下干湿浓演效果很容易显 :i ;i :勰:# :;i 未? :熊热糌嚣瑟筝嚣m 。 1 0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解析 现出来,层次分明,而且绘画的笔墨痕迹也易见,更能体现出水墨韵味,中国画 的写意性在这种纸上得到充分体现。苏葆桢先生在作花鸟画时除了把握纸、笔、 色三者间的关系,以及用笔的速度、力度,色墨的干湿浓淡,在不同纸质上的控 制变化等等,还十分注重下笔的次性效果和笔迹形态。因此选择生纸来作画就 能够充分显现笔迹形态和色墨渗化效果,更增加了色彩的写意性在画面上的表现 力。傅抱石先生曾在1 9 4 5 年1 2 月1 1 日中央日报上岑学恭苏葆桢合展的 评论中说到:“近年来他( 苏葆桢) 用的材料纸,仿佛随着主观活动渐渐趋向 生纸,因为生纸是适于画家们冒险的,这次他有几幅菊花,可证明这一转变的特 色 。这也正说明了苏先生绘画重视对生纸的运用。苏葆桢先生常以白粉来调和其 它颜色或以白粉来描绘各种花鸟,为了有利于白粉颜料绘画物象的效果在画面中 的体现,除了传统的一般宣纸外,他还常用到的便是仿古宣,或染有各种颜色的 宣纸, 总的来说,虽然毛笔、墨、绢、纸等材料与工具是作画时必不可少的物质载 体,但写意画是以讲求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为标准,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 手段的造型艺术,要达到笔墨的变化万千,用笔灵活洒脱,也只能通过画家长期 实践中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不断修炼绘画的基本功底并且与自身的内在修养相 结合,才能创作出世人皆喜爱的作品。 2 2 花卉粉彩技法解析 苏葆桢先生的写意粉彩花鸟画设色幽美雅致,色调和谐,作品中对于色彩的 运用,特别是对白粉颜料的运用是最突出的特点,而对于粉彩技法的运用在他的 作品中又着重体现在了花卉花瓣的描绘上。他所画的花卉题材广泛,从小型的油 菜花到大型的牡丹花,这其中所涵盖的多数花卉都有所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 传统的中国画在设色原则上都遵循着,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 中“随类赋 彩 之法。中国画向来是从物象固有色为出发点,描绘对象本身的色调,这是与 西画中的用色是不同的。中国画设色在于不求对象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等, 只是讲究类似。将自然界中的物象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类别来确定色彩,类似也 就正说明了不是固定某个具体物象,它包括了相同或相近似的不同物象。例如在 色彩中,大红、朱砂、朱标、赭石、胭脂、洋红、粉红、紫红都可统统归入 红色类,不同种类、形状、颜色深浅不同的红色花,都可以称为红色类花,然后 依据这一类的特点来赋彩。赋色时根据画面需要取一种或几种类似的红色来作画, 但也常常包含着画家主观赋予物象的色彩,并不是完全再现真实的自然色,而是 画家意象思维的结果。如墨竹、墨色的荷叶、赤竹等都不是物象本身的颜色,而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2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呜画技法解析 常绘花卉技法解析 用色花型 分类花名笔法季节 用粉纯色调配色 大小 桃花白粉曙红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樱花白粉 曙红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梨花白粉 石绿与白粉 没骨点写 春季小型 乔 红梅白粉曙红、胭脂、朱磉没骨点写冬季小型 未 白梅白粉石绿与白粉没骨点写冬季小型 玉兰 白粉 石绿与白粉没骨点写、勾勒填色春季大型 木本 没骨点写秋季大型芙蓉白粉曙红 山茶白粉曙红、大红、胭脂没骨点写、勾勒填色冬春大型 蔷薇白粉曙红、胭脂、大红曙红与花青没骨点写、勾勒填色春季大型 灌 杜鹃 白粉曙红、胭脂、大红曙红与花青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太 大型月季白粉曙红、藤黄曙红与藤黄没骨点写、勾勒填色四季 央竹桃 白粉曙红、胭脂、大红没骨点写夏秋小型 菊花白粉曙红、藤黄、胭脂曙红与藤黄勾勒填色秋冬大型 荷花白粉曙红没骨点写、勾勒填色夏季 大型 鸢尾花白粉花青酞青蓝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百合花白粉曙红没骨点写、勾勒填色夏季 大型 草本 水仙花 白粉石绿与白粉没骨点写、勾勒填色春季小型 油菜花自粉藤黄没骨点写 春季小型 蜀葵白粉曙红没骨点写秋季大型 萱草白粉藤黄没骨点写、勾勒填色夏季小型 紫藤花自粉花青曙红与花青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凌霄花 白粉曙红、朱磉没骨点写夏季小型 藤本扁豆花白粉曙红、花青没骨点写春季小型 丝瓜花白粉 藤黄 没骨点写、勾勒填色春季 大型 牵牛花白粉曙红曙红与花青没骨点写春季 小型 表( i ) 1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2 苏葆桢写意粉彩花鸟画技法解析 是画家联想虚构出来的。所以在作画时对色彩选择,自由度是非常大的。 色彩对于营造画面气氛和形成画面的格调是很重要的,色彩的表现不仅贯注 了画家的意与气,也贯注了画家的情与趣。在用色上对于冷暖浓淡的微妙变化要 求又是很高的。写意花鸟画画家,对用色的讲究如同用笔用墨,不仅在绘画创 作实践中用墨与用色的理论是相通的,而且在传统的中国画论中也有着用墨与用 色相融的记载。“清代唐岱曾提出:用色与用墨同,要自淡渐浓,一色之中更变一 色,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 潘天寿先生也曾说:“设色须而 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矣:淡色惟求 清逸,重彩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色彩在画面中形成对比与调和是矛盾 与统一的关系,是要灵活运用。这种对比统一关系是千变万化的,是要在不断的 学习中去领会。学画者都知,用墨难,用色更难。而在色彩的运用中,用粉是最 难的,粉厚则滞,粉薄则淡,如用得不适当,画面容易粗俗,有损整个画面的色 彩。因此,在历代写意画家中,用白粉的很少,就算是用也只是在画面中的个别 地方或局部,以为用白粉易“板 而“俗”。然而对于材料工具的运用这是一种习 惯与基本功和技巧问题,不见得纯用墨画出来的水墨画就不“板 不“俗 。 在苏葆桢先生的粉彩花鸟画中,白粉是不可缺少的颜料,用粉来调和墨或其 它颜色来作花卉及禽鸟是特别的突出,也是最重要的。在他的笔下花卉禽鸟栩栩 如生、清新自然。对白粉与墨,白粉与色,色与色相调和的运用是苏葆桢先生描 绘粉彩花卉的突出特点,也是他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粉彩花鸟画中“计 白当黑 将白粉作为“主”色来使用,色里,墨里,有时几乎都要调入一些白粉。 这与任伯年的撞水、撞粉法画花卉,在色彩或白粉未干之时,滴以清水使其自然 浑化,使画面水色相融是不同的。从表( 1 ) 中用色一栏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粉彩画 作品中在常画的花卉设色上,大多都是以直接用白粉、白粉与色或是色与色相和 再与粉一起调和表现各种花卉,并且用色的种类并不繁杂,只是诸如:曙红、胭 脂、藤黄、花青、石青、石绿、朱磉等,当然白粉是必不可少的。用粉时还要注 意毛笔的含水份量,用得恰当画面就会让人感觉到鲜艳亮丽、水粉交融,自然和 谐,雅俗共赏。用色和用墨一样,有轻、重、浓、淡、深、浅之别,张书旃曾说: “学者应知用粉之道要如用墨之法。墨分五色,白粉变何常不可分为五色耶 对 调配颜色苏先生在其著作中强调要注意“保持色彩干净,其次不要把几种颜色在 画盘中调拌均匀,应当让颜色在笔上及在纸上边画边调,开成浓淡巧妙的自然变 化。 花卉的形象复杂多变,而要很好的表现出花质感与美感,长期写生观察和 函( 清) 唐岱:绘事发微,上海人民美术h 版社,1 9 8 7 年3 月,第2 6 页。 。转引自郭廉夫:色彩美学,陕西人民美术f 版社,1 9 9 2 ,第1 5 6 页。 o 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粒子群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儿老师弹唱真题及答案
- 周年庆策划应急预案(3篇)
- 中学课后服务应急预案(3篇)
- 森工集团测试题目及答案
- 呼叫量预测与优化-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南京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字孪生设计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教学管理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公众事务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
- 零售行业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从线上到线下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渠道营销策略范稿
- 纳米材料在染整加工中应用及其原理培训课件
- 非公司企业改制登记(备案)申请书-样表
- 温湿度计内部校准操作规程
- 农药植保基础培训
- 明火作业证在线考试
- 35千伏集电线路工程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 GB/T 20428-2006岩石平板
- for循环的应用 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