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单 位 代 码 1044510445 学学 号号 20080201232008020123 分分 类类 号号 g641g641 研究生类别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学原理 申 请 人 姓 名 何晓杰 指 导 教 师 韩延明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06 月 18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 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 文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 言 . 1 (一)选题背景 . 1 (二)研究现状 . 3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本研究的价值 . 6 (四)研究方法 . 7 一、生命教育概述 . 8 (一)生命的科学内涵 . 8 (二)生命教育的定义 . 11 (三)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 11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归因 . 14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 15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归因 . 18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探论 . 20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 21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 25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 . 27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 29 (一)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 30 (二)增加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 32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33 (四)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 34 结 语 . 36 注 释 . 37 参 考 文 献 . 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2 致 谢 . 4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 文 摘 要 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有生命的个体是人类历史存在的前提。人作为 一种特殊的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在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中,不断超越自己,突破 自身极限, 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正是这无数的的生命构成了色彩斑斓的人类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教育在促进人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正是这一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却被现代教育所遗忘了,现代 教育在工具理性思想指导下,一味地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教育的本真追求被 忽视了。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发现和重视,他们开始提倡和研究“生命 教育” , 但是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 也很少有系统的学术 论著,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 本论文在研究了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一 些见解,对生命以及生命教育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了界定,并且系统阐述了生命 教育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 出了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接着论文系统介绍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目 标和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将对我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起指导作用,最后提出 了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主要包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加社会实践体验 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结合。 在论文的结语部分,着重论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良好的愿望与 期盼,指出要通过良好的生命教育,构建美好的人生,让学生们在健康、快乐的 生命观指导下,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 分类号分类号:g6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life is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and individual life is the premise of human history. as a special and meaningful human life existing in the world, in the pursuit of truth and exploration, we continue to surpass ourselves, breaking our own limits, which include the value of life, which constituted the life of countless colorful history of humanity. since ancient times,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promoting people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and enhance the spiritual realm, and it is the most basic goal of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forgotten by modern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guided by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oughts, blindly focus on knowledge, skills, training, education, the pursuit of the truth being ignored. the issue getting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they began to promote and research the life education, but lif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very limited, and there was little systematic academic work, so this research is of great value. this paper h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academic achievements, summarizing the lessons, putting forward some of my own views on life and a new definition of life education,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 problems, identify the causes leading to such problems,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paper system, the content of life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these principles will guide the lif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finall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life education, including creation of the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reased social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bility, and combine the family and school and society. in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life education and express good wishes and the hope that through life education, we will build a better lif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have a healthy and happy life and find their place and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in the community to. keyword: life education, the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 an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countermeasure category number: g6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本研究的“生命教育”融合了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但其回归 点仍然落在对生命的关注之上。 本生命教育旨在教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消除对死亡不必要的恐惧,协助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 建立起积极的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 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 (一)选题背景 1.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经济 的迅猛发展也导致我们的社会面临着诸多精神危机。贫富差距的扩大,教育机会 的不平等,医疗体制的不健全,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和谐相处,导致一部分人心理 不平衡,这种心理不平衡发展到极端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对生命的亵渎,这也是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他就有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归属感,从而怀疑生命 的存在意义,进而做出轻视生命的举动。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远古人基本 上都有生殖崇拜的现象,所以女人的地位也比较高,而西方文明更是坚信生命源 于神圣的上帝之手, 只有上帝才能决定是否收回, 任何人都无权对生命任意处置, 所以西方很多国家都没有死刑,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个人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的这种敬畏之情淡薄 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一步步战胜自然的同时,滋长了人类那不可一 世的骄傲的情绪,认为“人定胜天” ,这种对自然的践踏,也导致了人们对于生命 的不尊重,生命在科学面前失去了它的神圣性,变得和动物一样,只是一堆骨骼 撑起来的一个组织而已,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感也就彻底瓦解。在这样的现实情 况下,大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生命教育,简单地将科学研究的需要及过程当作 生命本身,就会带来负面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生命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必要保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自己的群体特征,他们有知识、有理 想、有抱负,但同时也承受着非比寻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父母、亲人、社会、 学校以及他们自身。他们渴望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但是现实状况 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承受不了压力和打击,走向了 反面,还有一部分人却能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迎接挑战,所以他们现在最需要我 们的引导。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自杀意念增强,如果能对其进行 适当的生命教育, 必然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从而明确生命的意义,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生命教育正是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来维护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掌握心灵体操的技巧,快乐 生活。生命教育是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教育内容的拓展、细化与深化, 有助于大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把握生命的本质,启迪大学生认识到生 命的宝贵之处在于生命蕴涵着除了自然性之外的更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命教育使 大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抓住大学时期宝贵的时光,加强自 我修养,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拓展生命的内涵,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 人生事业之中去,使生命变得多姿多彩。 3. 生命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部分高校相继发生了大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猝 然离去,令人惋惜。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受外国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对个体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有的意志薄弱, 自杀意念增强、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性观念开放、性越轨行为增多等 问题突出,而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则是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感到迷惘。而 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 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价值和情感教育,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源。 台湾学者陈英豪从全人培养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受教 育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知识 技能可以有用于社会,而不是将其当作危害社会的工具。教育因生命而发生,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生命紧密相连,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为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而发展。教 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人。人的发展是身体、心理、 精神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实现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正契合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泰戈尔说, “教育的目的应 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正因为如此,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 教育的目的还是在于人。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 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 我们的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 总之,生命教育不仅仅是防自杀,更是为了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它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 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把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价值。因此,本课题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台湾地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较早,并把 2001 年定为台湾“生命教育 年” 。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 追寻”等网站,出版了香港的生命教育 、 爱与生命教育系列;香港教育学 院、 公民教育中心举办多次研讨会, 并于 2002 年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全校的 公民及价值教育。 2004 年在杭州召开的 “两岸三地教师、 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 上,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育” 。2005 年 6 月上海市出 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进入 2006 年以来,我国关于生 命教育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生命教育专著层出不穷,关于生命教育的网站也纷 纷建立。 在我国大陆,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她主 张“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 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 “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一些学校还结 合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抵制不健康网络以及生存安全等尝试开发了“热爱生 命”的课程,2004 年 12 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 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 ,并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 2005 年 5 月,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将生命教育 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 着手构建 12 年一贯制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 同年, 湖南省也出台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1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定义的研究。 由于我国国内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 阶段,对生命教育定义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有些学者将“生命教育”定义 为一门课程,认为是一种有关生命的课程,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狭隘的,生命教育 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的,而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这样进行的生命教育只 会流于形式,而不会有任何的效果。郑晓江认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 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 ,正确体认生命的可贵,建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 目的,从而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终则获得超越生命。2王学风认为,学 校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其人格上获得全 面发展。3有些人将“生命教育”定义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是服务于个体成 长、融汇于教育的全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升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珍惜生 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还有的学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主体 或对象” , 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尊 重生命,即能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又能关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一种 是“生命”教育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教育既能尊重学生的情感、心灵及个 性,又能热爱学生、关爱学生。 (2)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众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精 神观较差,漠视自身生命价值、自杀及其他暴力事件频发,种种的这些现象都体 现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此外,生命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 促进大学生努力成才的应有之意,是解决大学生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3)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的研究。台湾学者郑崇珍认为,生命教育的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标包括三个层级:最基础目标珍爱生命,活的尊严;第二阶层目标 发展生涯,建构生命愿景;最高目标自我实现。4台湾学者孙效智认为, 应该通过隐性与显性的生命教育课程来整合人生哲学、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三 大内涵,最终实现两个目标:第一,生命意义、目标与理想的探问与追求;第二, 成熟的道德思维与择善能力的培养。5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应该是具体的,比如说引导大学生好好把握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 综合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 是发掘、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智慧,即开发大学生的生命潜能、优化大学生 的身心素质、达到大学生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包括以下五方面 内容:第一,体验并敬畏生命的教育;第二,关爱生命的教育;第三,了解并实 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第四,直面死亡的教育;第五,培养生活的智慧,关怀自我、 人际和社会,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4)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 的途径的研究认识是不一样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冯建军(2003)认为,学校生命 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面着力:第一,以思想教 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二,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生命教 育触及灵魂;第三,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第四, 遵循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6而台湾学者张振成(2002)认为,可以按照九 年一贯制的课程纲要,将生命教育的内涵融入各门课程的学习与教学之中,具体 实施途径包括:认知的、讯息的教导;个人的、情感的经验分享。7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死亡教育取向。这种取向 观认为如何面对死亡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论题,而生命教育的意义也只有在关 注死亡的话题上才能体现出来,这种死亡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开展死 亡心理教育和进行与临终关怀有关的活动。第二,伦理道德取向,持这种观点的 人认为,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而学会如何与人为善则是生命教育 的核心任务,所以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课堂。伦理学取向的生命教 育关注的是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第三,生涯规划取向。这些学者认为,之所 以有那么多人放弃生命与理想,漠视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正 确的人生规划,生命的重要性在他们那里显现不出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分别是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生 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首次出现在美国,是由于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社会和学校中出现了大量的吸毒、 自杀、 他杀、 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 生 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 1979 年 rev.ted.noffs 牧师在澳 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 ,该机构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 (ngo)中 的一员,其基本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这是适应西方社会毒 品泛滥、暴力频繁、性关系紊乱等情况催发的一种社会性的教育。澳大利亚的生 命教育,是一种以预防滥用药物、暴力与艾滋病等自然生命中可能遭遇的问题为 出发点, 以提高孩子们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日本于 1989 年修改的新 教 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点来定位道德教育目 标。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另一种实践方式。美国早于 20 世纪 50 年代就认识到 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60 年代开始在高校有计划、有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70 年代末,美国的死亡教育己经在各级学校基本普及,这种死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是要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视死亡现象,懂得并掌握保全生命的基本道理。此 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美国开展死亡教育,如德国、英国、法国、日 本、瑞士、澳大利亚等。虽说死亡教育在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起来并且 逐渐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但是,从常理上来看,死亡是人们比较忌讳的 一个话题,所以至今在全球也尚未全面展开。 目前,西方文化中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较多,各派学说林立,各种观点并存。 总体来说,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认识死亡并能坦然 面对死亡,同时从对死亡的认识中领悟生的可贵而善待生命。这种明确的目的可 以保证死亡教育的健康发展。正因为知道了必须认识死才能更好地生、更有尊严 地死,从而实现完满的生命价值。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本研究的价值 综观已有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在生命教育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定义、内容、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些突破,但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 认识。有的学者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方法等, 有的强调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发展原则进而进行完整的生命教育,有的侧重于生命 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的侧重于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中如何 渗透等。也就是说,不同的学者,对生命教育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人们对生命教 育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很多共识, 开始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 目标和实施等问题, 并且初步开始了实践探索。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 供了理论参考,也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为理论 思辨层面的研究,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层面的研究,而且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 也比较欠缺,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 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系统的探索。 此外,从生命教育研究关注的对象上来看,多集中于中小学阶段,对于大学 生的生命教育研究并不是很重视,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意 义等方面的认识和态度不容乐观,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和看法。就目前我 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情况来看,一些研究者认识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 性,表达了自己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思考,但研究仍然很薄 弱,还不足以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 论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涵义、内容、目标、原则、方法和途径 进行系统的阐释,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并分析大学生生命 教育在现实中实施的可能性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 上提出一些实施策略,以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有所裨益。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重新审视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 较详细地考察了中西方古今现代生命思想资源和一些重要的有关生命价值观的论 述,以期为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进一步挖掘理论资源,重新定位现阶段我国大学 生生命教育奠定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参考了大量有关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著作和论 文。本文正是在分析、借鉴以上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思考研究而形成的,文章首先 在纵深方向上审视和挖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分析了生命教 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进而提出了重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系列原则、 目标、 内容和路径, 尝试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推动与实施尽绵薄之力。 本文还运用了演绎归纳法。在归纳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体系时,综合国内 学者的观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论述,使内容全面而不落俗套,重点更 加突出。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要正确理解生命教育,必须对“生命”有 一个清楚的认识。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的话语, “生命”正在它 所开辟的思维空间中展现着新的教育理论的形象。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已经有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命、研究生命,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生命的科学内涵 人的生命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智慧生命。8这三种 生命体现出人的身体、心理、智慧、价值、道德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它们是生命 系统的不同要素,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生命的定义 什么是生命? 生命本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 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辞海中对生命一词的解释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 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 衍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 能力。9恩格斯曾提出了著名的生命定义: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 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10这两个定义都是从 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然而笔者认为生命的含义不仅仅如此,我们这里所研究的 生命同时包括个体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我们不仅应该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成 长,还应注重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2.生命的特征 第一,生命具有有限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为 72 岁, 高寿者也不过八九十 岁,虽然世界上有超过百岁的寿星,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匆匆来到这世上,我们 不能一无所获,这种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生命的可贵,因为有限决定了生命消失 的可能,这种可能让我们产生了对死的恐惧,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恐惧的 层面,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随着医 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增长,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不 变的,那就是人的生命不管有多长,始终有一个尽头,我们没办法做到长生不老, 所谓的长生不老只是神话而已,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这有限的生命存在,思考如何 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活出尽可能多的精彩。 生命的有限性,首先,表现在肉体的有限性。人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此 外, 人的肉体的生命力跟一些动物相比也存在有限性。 比如说人没有豹子跑得快, 没有老虎的力量大,人也没有狼的生存能力那么强,人在许多基本的生存本能方 面都弱于某些动物,这体现了人的肉体的有限性。其次,表现在人的精神的有限 性。人具有群居性,我们需要交流,需要来自别人的关心和爱,这是我们灵魂深 处的自然需要。由此说明,我们人类的生命不管从肉体上讲还是从精神上讲都具 有有限性。生命的这种有限性,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改变、去超越。人之所以没 有别的动物强却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统治万物,只是因为人类善假于物也:人跑的 慢,于是就有了火车、飞机等能够代替人类双腿的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视力、 声音所及范围不大,于是就有了望远镜、电话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是整个人 类的进步。 正是由于生命的这种有限性,促使人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通过科学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的进步来弥补人类生命有限性的不足。 第二,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 只有一次, 而这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 因此,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 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 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使得人更加关注、珍惜和呵护自 己的生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珍惜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因为生命一旦 经历,就无法重新来过,生活中懊恼悔恨的事情也不可能推翻重来,虽然很多人 总是幻想一些事情可以重新再来,基于人们的这种需要,于是产生了宗教,佛教 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那就是轮回转世之说,很多人寄希望于来世,希 望自己在今生的苦痛能够在来生得以化解,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景罢了,或 者说只是一部分人的自我安慰。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更应该好好把握今生,而不 是寄希望于来生。 第三,生命的特殊性 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同样的树叶,同样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 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哲学家弗洛姆说: “人只有实现自己的个性, 才能正视整个人类普遍的经验。人一生的任务恰恰是既要实现自己的个性,同时 又要超越自己的个性,达到普遍的经验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任务。 ”11社会是由 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是有自己独 特个性的。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给自己找准定位,不要人云亦云。目前的学 校教育,不重视因材施教,大家都是使用同样的教材,用统一的标准来量化学习 能力,所以学校培养出来的很多人都变成了一个模式,模式化生产人才成为了我 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但这违背了生命的基本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独一无二的,是经历过非常激烈的竞争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来到这里我们不是 为了做别人,而是为了活出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找到真正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比如说在选择事业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看哪个行业挣钱选择哪个 行业,或者是迎合别人,别人觉得哪个行业好,我们就挤破头去竞争,我们应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问问自己的内心,更喜欢什么,只有真正喜欢的工作,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出成绩。 (二)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这一思想,最早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提出。 他最先在其所创办的学校中倡导和推行了生命教育的思想,而明确“生命教育” 这一概念的则是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中心” 。1996 年以后,台湾学校陆陆续续 开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才将生命教育真正纳入教学体系中来。 伴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不同的人对其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生命教 育就是一门课程,一门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课程;也有人认为,生命 教育是贯穿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教育,不仅仅单纯地指某一门课程,学校可 以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活动的组织来提高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总 之,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 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均衡发展。当然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要扩展到全社会,并不一 定要局限于学校,但是本文所探讨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学校中的生命教育,通过 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和不可逆转性,从而引发他们去思考人 生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的价值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珍惜生命;二是丰富、发展生命的内蕴;三是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 真谛。12 笔者在参考有关专家和学者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生命教育概 念的拙见: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把握生命的真谛, 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本论文研究的“生命教育”融合了生命教育、死亡教 育两方面的内容,但其回归点仍然落在对生命的关注之上。本生命教育旨在教导 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消除对死亡不必要的恐惧,协助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生活,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从而建立起积极的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 (三)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随着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 我国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方面,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面的成就却比较少,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主 要分析一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 1.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以非理性主义为 主要特征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的柏格森 等。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极为重视生命哲学,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儒家强调的 是重生、知生,主张通过反思生,使生更有价值。而道家强调的则是贵己重生、 轻物重生,认为个体生命是在世界万物中一种最高贵的存在,教育人们要对生命 满怀敬畏,热爱珍惜生命,道教主张人们要有热爱草木鸟兽、热爱山川河流的心 情和雅致,要善待万物、保护物种,这应该是最原始的环境保护思想。 尽管生命哲学家们在理论体系上各有特色、自成体系,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 很多共同点,他们都不把生命简单地看成物质的存在,而是将生命看作是主体对 自己存在的感悟和体验过程。 他们把生命看作是有活力的, 或者说是有能动性的。 生命哲学家们对于人存在的价值问题作了一番探讨:如狄尔泰就认为,个体的生 命不同于一般的客观存在,其生命的意义与真谛绝不能依靠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认识,而是要经过解释和理解,方能把握生命的意义;而孔子则主张“杀 身成仁” , 把为国家而牺牲看成是人的生命最高价值的所在; 孟子则继承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提出“舍生取义” ,强调“取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认为人的生命价 值在于它的社会意义。 西方哲学比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中国哲学则强调生命的社会价值,但是 两者都认可生命的崇高价值以及生命的可贵。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生命教育提出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 参与性,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说: “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当然也不存在至高无上的知识,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 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就是体验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2人本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中叶, 源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等。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 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人类的需要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出现, 是对以往心理学研究中“无人”现象的超越,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主张研究人的 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潜能 无限性,主张通过激发这些潜能来实现生命的最佳状态。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认为人的本性和价值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人本主义 心理学超越普通心理学的固有框架,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定为心 理学的的研究对象,这是一种超越,一种伟大的进步。第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 及其内在价值。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突出强调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 力,马斯洛和罗杰都认为人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超越性,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兽性 的动物。第三,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之前的传统教育理念中都是以 教师为中心,罗杰斯一贯主张: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相信任何学习者 都有自我实现这一基本需要的能力;坚信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必须以学习者作 为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中心;教师必须同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 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充 分发展创造条件。 生命教育理论充分借鉴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思想,认为教育中应该充分 重视个体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 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在关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的同时,又要注重学 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习动机看作是一切有效率学习 的基础,把学生视为有待发展的个体,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以提升学生的 生命价值作为最高目标。 3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生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教育理论的三大教育原理是: “生活即教育” , “学校即社会” , “教学做合一”。 陶 行知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认为,“应试教育”带有传统教育的 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忽视手脑结合的能力培养等,违背了 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 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我们可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践行生命教育。目前,我们开始重视生命 教育,表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则是在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科学、语言等 课程标准中,都渗透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模式的系统构建并付诸其 中。教材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认 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这需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真真正正的 人,切实让每一个个体看到他们内心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帮助每一 个人打开眼界,协调好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真正能从生活世界体验到生命的价 值。如果能够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树立“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和质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人生活 的真正要义,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 爱情怀”的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的成功也就为期不远了。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归因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他们赋予很高的期望,他们的生命观 影响着他们对人生、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看法。笔者在与大学生访谈以及查阅资 料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在生命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生目标不明 确。很多同学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降解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屋顶绿化施工技术方案
- 厂房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案
- 渠道培训课件
- 园林园林小道与步道铺装设计方案
- 黏膜系统给药
- 婴儿疝气复位后的护理
- 拓扑超导材料设计-第2篇-洞察与解读
- 入院护理行查房
-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 基层工会届中调整选举主持词
- 人教PEP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3-Part-B-Let's-learn-and-write-说课稿
- 偏瘫患者业务查房课件
- 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监理项目部法律法规规程规章规范技术标准基本配置清单
- 中医正骨八法-课件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全册)
-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三表合一)
- 博山区规模企业名单
- 向我们的奥运健儿致敬课件
- 重大(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流程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