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_第1页
胆囊息肉_第2页
胆囊息肉_第3页
胆囊息肉_第4页
胆囊息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囊息肉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polypofgallbladder 别名 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 胆囊息肉样病变 类别 消化科 肝胆疾病 胆囊疾病 ICD号 K83 8 概述 胆囊息肉 polypofgallbladder 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 PLG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 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 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 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 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 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 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 甚或两者都有关 临床表现 CPs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 此类病人应予定期BUS随访 3 6个月 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 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 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 此类息肉往往 10mm 82 以多发性为主 75 外观呈桑葚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因而很易摘除 如胆囊功能不良 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 LC 良性非胆固醇性PLG占35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 炎症性息肉 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 临床表现 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与胆囊炎症相伴 多数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 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 以明确病理性质 并发症 息肉样胆囊癌占9 12 BUS特征为 10mm 单发为主 82 多数位于胆囊颈部 70 病变以中 低回声为主 约50 伴有胆石 具有上述特征时 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 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1 B超检查方法灵活 准确 无创伤 可重复 价廉 易为众多患者接受 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 位置 数量 囊壁的情况 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 小块状 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 其后多无声影 可见到球状 桑葚状 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 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 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 7 特异性94 8 假阳性5 2 准确性明显高于CT 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 大小 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其他辅助检查 2 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 透声性好 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 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 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 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 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 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 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 最大直径为5 5cm 最小直径0 3cm 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 9例为单发性息肉 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 其他辅助检查 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3 内镜超声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 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 探头为高频 将内镜插入消化道 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 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 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 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 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 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 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 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 其他辅助检查 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 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鉴别困难 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 有助于鉴别诊断 朱燕陵等回顾分析了103例非结石性胆囊病变EUS检查结果并与体表超声及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 EUS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5 体表超声为41 4 EUS对胆囊息肉 胆囊癌 胆囊腺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 体表超声为55 6 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 EUS 比BUS更准确 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 其他辅助检查 因194例PLG中 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 6年均未发现肿瘤 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 为肿瘤 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细小声点 tinyechonicspot 声点聚集 aggregationofechogenicspot 微小囊肿 microcyst 及彗星尾征 comettailartifact 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 又无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 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 两者无法鉴别 除非已浸润至肝脏 但若为无蒂病变 则强烈提示为癌肿 结合组织学研究 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细胞 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 其他辅助检查 多个小囊肿和彗星尾征则分别为罗 阿窦增多和胆囊壁内结石所致 Gouma对31例PLG作CT与增强CT对比 CT仅发现14例 45 而增强CT则为100 因此 认为凡不增强CT已能发现的病变及增强CT发现的无蒂PLG均应诊断为肿瘤性息肉 有蒂与无蒂的诊断意义很大 20例有蒂PLG中6例为肿瘤 30 而11例无蒂PLG中10例为肿瘤 91 增强CT诊断肿瘤性PLG的敏感性为88 特异性87 阳性预测率88 阴性预测率87 总准确率87 结论为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PLG 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切除的肿瘤性病变 其他辅助检查 4 CT仿真内镜 computedtomographicvirtualendoscopy CTVE 技术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 国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CTVE成像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 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 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 类似内镜所见 胆道CT仿真内镜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2 CTVE临床应用价值 CT仿真胆囊内镜 computedtomographicvirtualendoscopyofthegallbladde CTVEGB 可以清晰显示胆囊腔内正常的解剖结构 其他辅助检查 CTVEGB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息肉的大小 最小可见1 5mm 2 2mm 2 5mm 可较为准确地观察息肉生长部位 形态 表面 基底等影像改变 与彩超及手术病理基本一致 可准确观察胆囊单发息肉 2 CTVE在胆囊息肉检查诊断中优点较为突出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对扁平广基底的息肉显示不佳 胆囊内壁粗糙会影响小息肉的检出 扫描参数 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及阈值选择不当会造成病变的丢失 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 其他辅助检查 碘过敏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及易受胆囊对碘浓缩的影响 诊断 PLG往往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 对胆囊息肉样病样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 如口服胆囊造影 B超 CT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 腔内超声 EUS 等 但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检查 鉴别诊断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和胆囊壁内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 是原发性胆囊癌区别于良性肿块和转移癌的重要鉴别特征 如胆固醇性息肉血流为直线状 20cm s 而胆囊癌内血流多呈树枝状 流速 20cm s RI越小越倾向于恶性 但对于早期胆囊癌肿块过小者 3mm 有时并不敏感 此外还与操作者技术水平有重要关系 2 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 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早期胆囊癌在胆汁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为64 而在病变胆囊壁的阳性率为91 鉴别诊断 因此 强调要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地穿刺病变壁组织 还有学者在胆囊穿刺时抽取胆汁行癌胚抗原 CEA 浓度测定 并与单纯胆囊结石相比 其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 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 7例息肉直径 10mm 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 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 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 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 对 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 Chijiiwa等认为息肉 10mm 单个 年龄 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 均应及时手术 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 恶性病人73 60岁 多数为单个 88 的病变 10mm 因此 认为 60岁 有胆石共存 10mm的单个病变 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 治疗 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 只是将年龄改为 50岁 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 因而凡 10mm者均应手术 Wolper持同样观点 认为 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 一经发现均应切除 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 9例 13 为癌 30例无蒂 10例 33 为癌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 14 4 mm 显著小于有蒂癌 22 8 mm 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 其中2例直径仍 10mm 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 最大直径均 30mm 治疗 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 凡发现为无蒂PLG 即使 10mm也应立即切除 而有蒂PLG 则可掌握为 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 单发 10mm 广基或蒂粗大 病变增长 年龄 50岁 合并结石 但也强调对 10mm不能放松警惕 必须定期随访 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 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 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 fullthicknesscholecystectomy 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 治疗 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 就癌肿而言 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 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 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 则可作二次探查术 但若直径 18mm 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 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 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预后 对症状明显 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结石者 息肉单发 直径 10mm 基底较大或有蒂位于胆囊颈部者是胆囊切除的适应证 但目前由于本病术前确诊困难 患者常有恐癌心理 医者存在防止贻误恶变的想法 从而有使手术扩大化的趋势 预防 因胆囊息肉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 有人认为其与胆囊炎症或胆囊结石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因此 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胆囊慢性炎症的疾病 疾病介绍 胆囊息肉是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 泛指向胆囊腔突起或隆起的病变 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 有蒂或无蒂 多为良性 因症状轻微 所以该病常常造成患者延误 目前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 疾病分类 1 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 其次为炎症性息肉 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肿瘤性的息肉若为单个病变 有临床鉴别意义 胆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 炎症性息肉 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 直径约5mm 单发或多发 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 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 腺瘤样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 直径约5mm 单发或多发 疾病分类 有癌变可能 4 腺肌瘤 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 有弥漫型 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 腺肌瘤是既非炎症 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也可能癌变 2 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 腺瘤 多为单发 有蒂息肉 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30 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女性比较多见 男女之比约2 7 大多数为单发 少数多发 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 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 单纯的胆囊腺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 疾病分类 研究认为 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 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 腺癌 分为乳头型 结节型及浸润型 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 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 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 RAS和一种G RAS两种基因 在正常情况下 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机体免疫细胞对上述两种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 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诱因 出现基因突变 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 并向胆囊腔内生长赘生物 即胆囊息肉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B超 1 超声诊断敏感准确 可重复追踪 为胆道疾患首选诊断方法 胆囊壁突起呈中强回声以良性物多见 呈低回声者以恶性为多见 由此可见B超可提高对胆囊息肉良性及恶性病理分型的诊断率 2 B超是一种简便易行 准确率高 无痛苦 无损伤 比较经济的检查手段 可避免手术延误及手术盲目性 3 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 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 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 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 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诊断鉴别 胆囊CTCT的分辨率高 静脉注射胆道造影剂后显示更清晰 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判手术 但CT有一定局限性 无法检出直径10mm的息肉样病变 上述2种方法可对胆囊息肉作出明确诊断及评判手术方法 鉴别诊断胆囊息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 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 1 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 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 2 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 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 诊断鉴别 3 胆囊结石有强回声 伴声影 并随体位移动而改变位置 4 胆囊息肉与早期胆囊癌较难鉴别 良性病变患者年龄多小于60岁 因而对60岁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应认真排除恶变的可能性 恶性病变患者常有较明确的右上腹部发作性疼痛 而良性病患者的症状常较轻微或无任何症状 同时伴有胆囊炎 胆石症的患者发生胆囊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小 息肉直径大于10mm 无蒂性息肉 单发性息肉恶性病变的机会明显增多 诊断鉴别 B超所见如有实质性肿块填充胆囊 胆囊壁不规则性增厚 息肉的轮廓不规则等 常常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5 胆囊腺瘤在B超上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上中等强度回声光团 不伴声影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有蒂或广基 当发现肿瘤附着处的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提示胆囊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疾病治疗 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为 1 直径12mm 2 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 并发胆囊结石 4 年龄50岁患者 5 多发息肉但短期内有明显增大趋势或胆囊壁增厚者 另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为 1 单发年龄50岁 直径10mm或合并胆结石的胆囊息肉应进行手术切除 2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通过正规内科治疗无效且影响工作 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 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无临床症状者可通过B超进行定期观察 3 6个月 发现有增大趋势者进行手术治疗 疾病治疗 治疗方式胆囊息肉除非引起胆囊炎 否则临床可无表现 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 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 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 以及保胆取息肉术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具有创伤更小 恢复更快的优点 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 粘连不重的术前依据是 B超胆囊壁不厚 光滑 口服胆囊造影剂显影 并具有浓缩功能 疾病治疗 合并有以下症状或疾病的患者不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不宜全身麻醉者 有黄疸或严重黄疸病史者 有胆管内结石者 有出血倾向者 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者 有上腹部手术史者 合并妊娠者 过度肥胖者 2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大切口术式诸多弊端 效果明显 小切口术式应用范围广 对腹壁较薄者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 取石 引流是可行的 且具有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特点 疾病治疗 所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不高的优点 3 保胆息肉摘除术 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 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 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 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疾病预防 1 饮食要有规律 早餐要吃好 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 尤其是不吃早餐 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 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 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2 要坚持低胆固醇低脂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 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 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 积聚和沉淀 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所以 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 尤其是晚餐更不能食高胆固醇食物 如鸡蛋 动物内脏 无鳞鱼 海 疾病预防 鲜及肥肉等 3 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贯 禁烟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避免经常熬夜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必要时也可取山楂 菊花 决明子等做成药茶经常饮用 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饮食注意 胆囊息肉患者应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 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 蔬菜 进低脂肪 低胆固醇食品2 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 宜选用植物油 不用动物油 4 少吃辛辣食品5 不用油煎 炸 烤 熏的烹调方法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 1 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食物 2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