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1页
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2页
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3页
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4页
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初期修建成本低、整体性好等优点,但作为脆性材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对湿度、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在施工或荷载作用、湿度或温度的周期交替变化环境下易引发开裂、裂缝等破坏。尽管微小的裂缝等对基层性能及行车的影响不大,但在路面内部结构水及重载交通反复作用下导致基层等结构层强度加剧下降,促进路面裂缝的开裂,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对这些变异加以控制,将会影响 到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路用性能及使用耐久性。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变异性;质量控制 TU71 A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早期破坏特征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早期破坏特征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早期破坏特征主要包括收缩裂缝、不正确的施工缝的 处理、不均匀沉降、推移等。 裂缝 成型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或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容易发生开裂现象, 其裂缝形状一般沿道路纵向呈规则分布的横向裂缝,间距一般为 5m10m,裂缝 宽度一般为 1mm3mm 左右。 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这一病害常反应在高填方路段。产生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方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导致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面基层沉降变形;其二,对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导致地基压实度不足,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引起路面基层变形;其三,因混合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等。 推移 层与层之间粘接不牢,过早开放交通,重型车辆荷载及其剪力过大,导致 推移,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面层早期破坏特征 沥青面层早期破坏特征 沥青面层早期破坏特征主要包括车辙、坑槽、裂缝、泛油、啃边、拥包、波浪与搓板等。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2.1 拌和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机理 一般而言,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点:矿质骨料的嵌挤能力与水泥结晶产生的胶结能力。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构成可依据库伦定律,其公式表示如 : #61556; 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产生的剪应力; c 水泥稳定碎石自身粘聚力; 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的正应力; #61546;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摩阻角。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形成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级配碎石嵌挤作用、水泥胶结作用力。综上分析,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达到较高强度,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与严格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主要为水泥、水以及集料。其中水泥为胶结料,主要提供部分摩阻力以 及全部粘聚力,因此水泥质量控制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的关键。 2)粗集料 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形成角度分析,集料在混合料中起到骨架作用,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主要来源,可见,集料质量对基层质量影响程度较大。集料质量控制主要对其级配、针片状含量以及含泥量加以控制。 3)细集料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宜为中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 0.3。 4)水 凡是洁净的淡水、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 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 2.2 混合料级配控制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级配变异性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使用质量以及抗裂性能等有较明显的影响,是影响基层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碎石级配变异性控制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较为重要。 级配变异性来源分析 1)集料的级配直接影响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级配。 2)集料的干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 3)集料堆放不规范,不同规格的集料混合堆放,或者在铲料车铲运过程中发 生集料混杂,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最终级配变异性。 4)由于施工过程中部分稳定拌和机料斗偏小,另外加上料斗距离较近,因此在铲料过程中,铲料斗边角集料可能滑落到邻近料仓中,发生集料 “ 串料 ” 现象,造成不同规格集料混杂,最终一定程度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发生离析,使得粗集料、细集料分布不均匀,是造成其级配变异性原因之一。 级配变异性施工控制措施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级配直接受到集料级配的影响。因此,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集料级配的变异性 。一般情况当集料来源发生改变或者采用多来源集料时,应该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设计。另外集料堆放应该按照规格严格分开,防止不同集料混杂污染。 2)合理规范化管理集料堆放场地,不同规格的集料应该采用隔离措施分别堆放,以防混杂。另外,为防止集料受潮,应对细集料进行覆盖,避免雨淋后集料结团、粘滞,从而引起水泥稳定碎石级配变异。 3)在拌和设备各档集料料斗之间添加集料挡板,最大程度减小铲料操作过程中带来的集料混杂现象。 4)严格控制拌和过程中集料离析,相关措施参照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材料拌和质量控制措施。 2.3 水泥剂量控制 据有关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类型水泥稳定类材料,影响其干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胶凝材料剂量和混合料中 0.6mm 以下细料含量及其塑性指数。从考虑混合料干缩性能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考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为嵌挤密实型结构,粗细集料形成连续级配,在保证混合料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2.4 拌和过程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可用机具集中厂拌或路拌,为保证拌和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集中厂拌。有条件时可在拌和厂拌和,条件受限时也可在摊铺地点附近用拌和机拌和。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设备正常工作和计量准确,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要求。原材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相匹配。 用强制式混凝土拌和机拌和时,根据配合比和现场材料的含水率计算每斗混合料中水泥、砂、碎石、水的用量。采用连续级配时应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用装载机拌和时,应根据配合比和现场 材料的含水率计算每堆混合料中水泥、砂、碎石用量,并采用装载机按比例铲料,按碎石 砂 水泥 碎石 砂 水泥 碎石的顺序一层一层堆料,到一定数量开始翻拌,装载机将料铲起移到旁边,从一定高度将料慢慢抖落,翻完一堆为一遍,翻拌 34 遍混合料基本上均匀。根据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计算每堆混合料的用水量,拌和前将碎石洒水润湿,在摊铺后如发现含水率偏少,可以用洒水车洒少量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率。拌和的时间和用料称量应准确,加水应准确,应视运输的远近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加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以保证混合料在 压实前达到最佳含水量。总之,混合料的含水量以碾压时不出现 “ 弹簧 ” 现象为佳。 每天上、下午各测一次原材料的含水量,调整原材料的进料数量,使混合料中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65377;经常目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性,使混合料色泽均匀,无离析、成团块现象 #65377;试验人员应重点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65380;水泥剂量及含水量的检测 #65377; 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混合均匀,无夹心、无结团、集料无离析现象,水分合适和均匀。拌制水 泥稳定碎石均应做延迟时间试验,以确定混合料在贮存场存放时间及现场完成作业时间,从开始加水拌和至碾压密实的时间,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结论与展望 研究水泥剂量、含水量、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和干缩性的影响大小及其影响规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试验路段情况,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较好收缩性能的基层混合料配合比方案。最后,根据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6-2011 年全国公路里 程及公路密 EB/OL 2孟书涛,卞钧霈,徐建伟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合理应用 J.公路交通科技, 2004,( 5): 29-32. 3王敬飞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性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 D.长安大学, 2006. 4陈兴伟 .重载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D.上海:同济大学, 2005. 文档资料:讨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变异的防治措施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 :铁路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控制措施分析 讨论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比较和展望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讨论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讨论工民建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浅析地铁隧道土压平衡盾构脱困技术 讨论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探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讨论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的应用 探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 探讨道路桥梁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