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医内科最新PPT课件.ppt_第1页
【头痛】---中医内科最新PPT课件.ppt_第2页
【头痛】---中医内科最新PPT课件.ppt_第3页
【头痛】---中医内科最新PPT课件.ppt_第4页
【头痛】---中医内科最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痛,头痛,陕西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李守朝,1,头痛是中医的病症名,是内科杂病范围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头痛程度有轻重,轻者可不治即止,重者头痛如裂,病程有久暂,短者数小时至数天,长者可达数年,甚至终生反复不愈,严重影响健康及工作,所以一个内科医生,必须熟悉头痛的辨治方法。,一.概述,2,(一)涵义,头痛又名头风,头疼。它既是一种常见病症,又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此处讨论的是前一个含义。至于各种病程中兼有头痛症状者,不属本篇讨论范围。,3,定义:头痛是中医的病症名,是指头部经脉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是指内科杂病中以头痛作为主要症状者。,4,分类:头痛有几种分类方法,必须了解它各自的分类特征。1.按病因分类:外感头痛(风寒、风热、风湿)内伤头痛(气、血、阴、阳虚等)2.按经络分类:三阳头痛(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头痛(太阴、少阴、厥阴)3.发作特点分类: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巅顶痛),5,(二)文献摘要,内经最早提出了头痛的病名,并提出了“脑风”、“首风”、“真头痛”等病名。伤寒论:伤寒六经辨证有四经明确论及头痛,并有相应的辨证用方。东恒十书:按经络分类治疗头痛的开始。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李东垣还是头痛分经用药的创始人。,6,丹溪心法:朱丹溪认为头痛偏主于痰与火。他又是痰病大家,在内伤头痛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提出头痛加引经药的观点。证治准绳提出头痛与头风的区别。景岳全书:景岳认为头痛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证又有表里之分。医碥:何梦瑶认为头痛应分内外虚实。医林改错提出瘀血头痛的治法。,7,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妇、神经、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主要讨论内科范围的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颅内占位病变:包括脑瘤、血肿、脓肿、囊虫。全身疾病:高血压病、贫血、中毒后头痛、神经衰弱邻近器官疾病:副鼻窦炎、视神经病变及眼底病变、屈光不正。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腰穿后头痛、手术后头痛。,(三)范围,8,外感六淫,风寒寒伤阳气,清阳受阻,寒凝血涩,经脉不畅,拘急而头痛。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畅而头痛。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二.病因病机,9,内伤不足,年老,劳欲过度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头痛肾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濡养而头痛。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10,内伤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而头痛。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脑脉失养而头痛。久病入络,跌仆脑损头部外伤、跌仆伤、手术损伤,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脑脉不通而头痛,11,病因病机示意图,风邪寒邪湿邪热邪,外感,侵袭经络,寒凝血滞蒙蔽清窍扰乱清空,邪扰清窍,内伤,情志所伤怒思饮食劳倦大病久病先天、年老,肝气郁结,化火,肝阳上亢,伤牌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气血亏虚,伤肾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外伤跌仆震动,损伤脉络,脉络瘀阻,气滞血瘀,头痛,12,综上所述(病机概要),头痛可以分外感与内伤两两大类:外感主要是风邪,常兼湿兼寒兼热上犯清窍,壅滞经络,不通则痛。内伤者主要因情志、饮食劳倦、体虚病久所致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肝火、肝阳上扰,或肝肾阴虚;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生化乏源,气血两虚;病理性质有虚实两大类:虚证主要是肾精或气血的亏耗,实证则有邪扰、肝阳、痰浊、气滞、血瘀等的不同。临床以实证为多。病位在头,累及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虚五类。,13,三.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西医诊断。,14,(二)病证鉴别,临床应与真头痛鉴别。真头痛: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或呈进行性加剧头痛。常伴喷射性呕吐,或颈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甚至肢厥、抽搐。,15,外感头痛与感冒的鉴别,感冒的病机是邪犯肌表,营卫不和。表现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咳嗽等表证为主。治疗重在解表达邪,调和营卫。外感头痛的病机是邪袭经络,上犯巅顶,不通则痛。表现以头痛为主,可以兼见表证。治疗重在疏风散邪,清利头目。,16,辨证论治,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起病较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烈,常伴外邪犯肺卫之征,应区别风、寒、湿、热之不同;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当分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之异。,(一)辩证要点,17,外感内伤鉴别表,18,辨证候虚实,头痛辨虚实以内伤头痛为主。因为外感大多属实,实证从病因讲有肝阳、痰浊、瘀血的不同;虚证主要是肾精或气血的亏耗。从病机讲,实证是邪扰清窍,邪阻清窍,或邪蒙清阳;虚证主要是脑失所养。从表现讲,实证多为胀痛、重痛、或刺痛;虚证多为空痛、隐痛、绵绵作痛。从发作特点讲,实证多为时作时止;虚证多为持续性。从治疗原则将,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19,辨头痛部位与所属经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会于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20,(二)治疗原则,头痛的治疗,首先要分清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治以疏风祛邪为主,根据兼邪的不同,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需分虚实,虚证治当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祛痰、化瘀。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关于运用风药的问题。关于运用引经药。,21,主症: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恶风寒,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病机:寒凝血滞,脉络不痛。治法:疏风散寒。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寒犯厥阴厥阴头痛温肝散寒吴茱萸汤加减;寒犯少阴少阴头痛温肾散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风寒头痛,(三)证治分类外感头痛:,22,2.风热头痛,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病机:风热上扰,气血逆乱。治法:疏风清热法。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加减: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23,3.风湿头痛,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病机:湿邪上蒙清窍,困遏清阳。治法:祛风胜湿。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胸闷不舒加厚朴;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藿香;小便不利加苡仁、淡竹叶。若病发夏季暑湿头痛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加藿香等。,24,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弦细数。病机:肝阳上亢,上扰清空。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阴虚阳亢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加生地、白芍、二至丸等;肝火亢盛清肝泻火加龙胆草、大黄等;阳亢风动镇肝潜阳熄风加龙牡、鳖甲、龟板等。,25,5.血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时时昏晕,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病机: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治法:调养气血。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26,6.痰浊头痛,主症:头痛昏蒙重坠,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病机: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胸脘痞闷加厚朴、枳实、菖蒲宽胸和中降逆;痰浊化热加竹茹、枳实、黄连等,或用黄连温胆汤。,27,7.肾虚头痛,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偏阳虚加鹿茸、熟附子、肉桂等;偏阴虚加二至丸、知柏等。,28,8.瘀血头痛,主症: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头部有外伤史,或长期头痛史;舌暗红,或舌边尖夹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充盈,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病机:气滞血瘀,脉络阻塞。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加减: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头痛剧烈加虫类药搜风通络。,29,偏头痛和雷头风的治疗,偏头痛:头痛或左或右,疼痛剧烈,常伴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眩晕等。治疗以平肝熄风、清利头目为主。方剂:散偏汤。雷头风:头痛,头中如雷鸣,头面部肿胀疼痛有核块,常伴发热,憎寒,口渴,烦躁等。治疗以清宣升散、清热解毒为主。方剂:加味清震汤。,30,其它疗法,针灸疗法:穴位封闭疗法:按摩疗法:单验方:外治法:手术疗法:,31,预防调护,无特异性预防办法,外感的预防主在慎风寒,多锻炼,内伤的预防范围大,主要针对内伤头痛的病因进行调摄。,32,思考题,1.试述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为什么说内伤头痛与肝脾肾关系密切。3.怎样区别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4.简释偏头痛、头风、雷头风、真头痛。5.头痛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33,(一)循经用药,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葛根;阳明头痛:葛根、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川芎;厥阴头痛:藁本、吴茱萸;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34,(二)配伍风药,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轻扬,易达病所,故临床治疗头痛,不唯外感,即使内伤头痛,亦常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京子、荆芥等。但风药走散,久服伤气;风药多辛散,易伤阴津,故阴血亏虚之人当慎用。,35,(三)重用川芎,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之说。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上则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诸经气血,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临床用量多在15-30克,甚至多达60克。多配以细辛或牛膝,细辛具芳香通窍止痛为功,两者合用,效果卓著,牛膝主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与川芎相配,使升降有序,防止川芎升散太过。川芎亦可与生地、白芍为伍,以防辛散太过。,36,(四)头痛经久不愈者,当注意以下几点,1久病及肾,肾精亏虚,治当益肾补髓;2久痛入络,一般草木、金石之品难以搜逐,当佐以虫类药物以搜风、通络、祛瘀、止痛。常选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但蜈蚣、全蝎药性猛悍,燥血有毒,为动火之物,阴虚火旺,月经过多之人,用量不宜过大,且当伍以生地、白芍之类,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37,3灵活使用活血化瘀法:根据中医“初病在气,久病入血”及“不通则痛”之理论,以及现代研究血管性头痛与血小板更易产生凝集、粘附,5-HT降低从而引起小A收缩、大A扩张,脑血流量减少有关,支持中医血瘀之理论,因而活血化瘀法得到广泛的重视。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根据血瘀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血虚血瘀、血热血瘀、阳虚血瘀的不同,分别伍以理气益气,养血、凉血之品。,38,病例一,赵某某,女性,38岁,农民。1991年8月7日初诊。患者有头痛病史15年,每遇情绪波动后头痛发作,疼痛剧烈,甚者伴有恶心呕吐,曾多次住院治疗,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病头痛剧烈,胀痛欲裂,痛处游走不定,且伴有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治法:方药:,头痛(肝阳上亢),清上止痛,平肝潜阳,清上蠲痛汤,39,清上蠲痛汤(当归、川芎、白芷、羌活、蔓荆子、防风)加苍术、麦冬、黄芩、天麻、全蝎、菊花、细辛、甘草。服五剂头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上方加半夏继服25剂,头痛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40,病例二,金某某,女,32岁。1986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性右侧头痛12年。近3年来发作日益频繁,平均每星期发作1-2次,每次10小时左右。发作时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月经期发作更甚,颈项板滞,腰酸,神疲,烦躁,梦多,长期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等以止痛。体检:颅神经正常,血压134/84mmHg。苔中腻,脉弦滑。脑电图正常,血5-羟色胺含量正常,血雌二醇含量正常。诊断:治法:,偏头风(痰瘀阻络,风阳扰动),祛瘀豁痰,平肝熄风,41,方药:安颅镇痛煎(川芎、红花、赤芍、白芍、丹参、生铁落、炙地龙、炙僵蚕、杞子、仙灵脾、生南星、菖蒲、葛根)。,42,病例三,宋某某,女,54岁。初诊日期:1990年5月14日。患者近4年来每周头痛发作10次以上,每次疼痛持续10分钟左右,头痛以右侧为主,间断性发作,呈刺痛或固定痛,伴头晕,多梦,急躁,双侧膝关节、肩关节、背部发凉疼痛。外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发作时服止痛片或其它西药无效。既往有痹证病史。查体: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偏头风(肝阳风动,血瘀夹痰湿,阻滞脑络),43,治法:方药:,熄风化瘀,温散寒湿,熄风化痰汤(石决明、牡蛎、代赭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