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摘摘 要要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有 的记忆与文脉的传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祖 国大地的不同生态环境中生存开发,繁衍生息的同时,也天才地创造了本 民族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学艺术。然而,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 化的浪潮,民间文学艺术受到了强势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的严重冲击,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局势。为此,国际社会给予了高 度的关注和重视。自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许多国际组织、国家、传统部 族及有关的专家、学者就开始致力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研究,在关于民 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上发出各自的声音,提出各种保护模式,一些 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也率先进行了立法尝试。但民间文学艺术通常年代 久远,具体的创造者往往已不可考证;另一方面,民间文学艺术的创造者 和保有人通常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权利主体所不具有的群体性特征。这些原 因使得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要件内容并不符合现行知识产权法规则,导致 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各种保护模式所面临的 一个共同难题。本文正是以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现行 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著作权制度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创造者和保有人利 益方面的缺漏,指出建立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合理性,并根据我国具体国 情,提出建构集体权利主体制度的具体建议。 全文约四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民间文学艺术概述” 。首先,讨论的是民间文学艺术的 术语使用和概念的精确化问题。 “民间文学艺术”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群体创作的,反映该群体共同意愿、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及心理特征,代 代相传并至今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文学和艺术。其次,对民间文学艺术 的法律特征进行讨论。本文着重从主体角度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论 述了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创造性和个体传承性两大特征。再次,在分析特 征的基础上划分民间文学艺术的类型。以主体研究为视角,以群体的智力 成果和个体的智力成果为划分标准,将民间文学艺术分为母型与子型。体 现特定群体文化品质或文化遗产特性的基本范式或程式,为民间文学艺术 的母型;这些程式化或范式的东西经过群体成员一代一代的个人的口传身 授,并通过个人以具体的形态加以展现,这些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民间文学 2 艺术的子型。依据民间文学艺术的母型进行再现、模仿、表演、汇编或演 绎的群体成员即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人。将传承人区别于民间文学艺术 的创造者和保有人,对于明确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尤为必要。 第二部分为“现行知识产权主体制度的利用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困 惑” 。本部分首先以著作权为例,考察了知识产权主体结构制度的历史演 进和变迁过程。从“工匠”到“浪漫主义作者观”的出现再到“集体作者 观”的勃兴,知识产权主体制度经历了由群体性主体到个体性主体再到二 元主体共生并存的发展历程。然而,尽管如此,为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 和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仍将个人主义主体观置于 其核心地位,这种个体性的知识产权主体制度在促进西方国家知识产业和 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带来难题。在对知 识产权主体结构制度演变过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讨论了现行知识产权主 体制度与民间文学艺术的冲突。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问题所面临的最主 要的障碍就在于,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导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所坚持 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制度与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创造性特征是相冲突 的,使得现行知识产权法制度不可能为民间文学艺术的积极知识产权利益 提供保护,并导致难以保障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民 间文学艺术的具体创作者无法考证,这又与现行著作权法上关于作者身份 的可确定性要求不相符合,现行著作权法上关于作者身份的定义是无法用 来调整民间文学艺术这一集体创作成果的。民间文学艺术对个人主义的作 者身份观提出了挑战。 第三部分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民间 文学艺术权利主体问题,各国学者提出了诸种建议模式,国际组织和有关 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尝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即个 人权利主体模式、集体(群体)权利主体模式和国家权利主体模式。个体 权利主体模式是将民间文学艺术等同于普通个人作品,认为其在流传变异 过程不清楚的情况下,应当推定最近的传承人为口头作品的著作权人;如 果有记录整理者的介入,则可以确认整理后的作品为整理者的演绎作品或 者为传承人与整理者的合作作品。但目前尚没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在立 法中采取这种模式。集体(群体)权利主体模式是将传统部族作为民间文 学艺术的权利主体。现今,国际上已有不少关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 间文学艺术的立法作出了关于“集体权利”的规定。国家权利主体模式是 3 将国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同时授权具体的国家机构来行使权 利。在对上述三种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对几种模式做出了评 介,并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合理选择引出思路,指出更为切合 实际的做法是让民间文学艺术归于创造并保有它的部族,即采取集体权利 主体模式。 第四部分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 。首先 阐述了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合理性。而在实践层面,目前已 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率先做出了集体权利模式的立法和司法尝试。在此基础 上, 提出了集体权利主体模式具体制度的建构框架。 首先以 乌苏里船歌 案为例,分析了制度设计应考量的因素,即在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具体 制度的构建中,应当对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加以区 别,分别确定各自的法律地位。结合传统部族的情况,一是要确定民间文 学艺术的权利主体;二是要确定主体权益代表机构。我们应当将民间文学 艺术归为创造并保有它的传统部族; 对于在多个地域或部族中流传、 保有, 难以判断各自具体产生时间的民间文学艺术,可以由多个部族共同所有; 对于那些已经遍传全国而又无法考证其来源群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可以视 国家为权利主体。确立民间文学艺术主体代表机构,则需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 对于流传地相对集中、 分布于某一特定区域或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 应当允许民间自发成立相关机构,管理成员的相关权利。对于那些流传地 相对分散、跨区域或民族的以及全国性的民间文学艺术,则应建立起专门 的主体代表机构代表传统部族行使和维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相关权利。此 外,根据民间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传承、改编、搜集、记录、整理等几种行 为的性质及其在实践中实施主体的不同,将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益相关者分 为传承人、改编者和采风者,并对其各自的法律地位分别予以讨论。 关键词: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 权利主体 集体权利 1 abstract as a major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folklore bears the weight of reflecting the common memory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however, with the overwhelm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folklore, which is severely struck by western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cultural value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is confronted with serious situation. within past a few years, the folklore has been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eld.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folklore is in debate both in the academe and the legislative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the author of the folklore cannot be ascertained because of the faraway history of the folklo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and the holder of the folklore take on the feature of collectivity, which is not borne by other subjects of th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a result of above reasons,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 of the folklore has become a common difficult problem of various protection model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find a proper model of the subject of the folklore and constructs the idiographic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except the foreword and the epilogue, about 40,000 words in total. part , by retrospect and analysis, mak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olklor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rts. folklore, which is limit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means the literature and art of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heritage developed and perpetuated by a community or by individuals recognized as meeting the expectations of such community, and includes folk tales, folk poetry, folk songs and instrumental music, folk dancing and entertainments as also the artistic expressions of rites and productions of folk art etc. this article analyzes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lorecollective creation and individual transmission. then, it classifies the folklore into mother model and son model. part reviews the evolvement of the system of the subj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though the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has enormously 2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still empathizes the individualism. this kind of subject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just brings difficult problems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lklore, though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dustry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 major obstacle,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the folklore is faced with,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xisting system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at the individualism plays a key role and the feature of collective creation of the folklore. part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the subject model of the folklore. there are three typical viewpoints: individual right model, collective right model and native right model.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se models, this par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l and elicits the proper choice for the subject of the folklore. part sets forth that the collective right model is the proper way for the subject of the folklore. this part is also on how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legal subject system for the actual needs of folklore in china. it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llective right model. the right holder is the indigenous or local people who have been creating or maintaining the folklore, all the activities involving folklore such as re-creations, transmissions, performs, and records, should be undertaken according to the rules set by the law. key words: folklore; subject of the right; collective right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1 一、民间文学艺术概述一、民间文学艺术概述 . 4 4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界定 . 4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特征 . 7 (三)民间文学艺术的类型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的母型与子型 . 9 二、现行知识产权主体制度的利用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困惑二、现行知识产权主体制度的利用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困惑 . 1212 (一)知识产权主体结构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变迁以著作权为例 12 1浪漫主义作者观的兴起:从工匠到作者 . 12 2集体作者观的勃兴:二元权利主体 . 15 (二)现行知识产权主体制度与民间文学艺术的冲突 . 18 1知识产权个人主义与民间文学艺术群体主义的冲突 . 18 2现行著作权法上的“作者身份” . 20 三、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三、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424 (一)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探索概况 . 24 1个体权利主体模式 . 24 2集体(群体)权利主体模式 . 25 3国家权利主体模式 . 25 (二)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探索模式的评介 . 26 四、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四、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 . 2929 (一)模式选择集体(群体)权利主体模式 . 29 1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合理性 . 29 2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国际立法探索与司法实践 . 32 (二)制度设计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建构框架 . 34 1制度设计应考量的因素以乌苏里船歌案为例 . 34 2权利主体. 37 3代表机构. 38 4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法律地位 . 40 结结 语语 . 44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646 1 引引 言言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自觉或不自觉的现代化运动中,整个世界都在朝着现代化方向 迈进。然而,就在这股随现代化蜂拥而来的西方文明的潮流中,一些历史 悠久的传统部族1在相对封闭的局域内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知识生产和知 识活动,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或民族特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民 间文艺,构成了传统部族的文化产物和知识结晶。这些文化产物和知识结 晶涉及到广泛的主题,如传统农业知识及其有关农业动植物资源、传统医 药知识及其有关的医用动植物资源、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其有关动植 物资源、民间文学艺术、与传统文化有关、体现传统文化声誉和特征的标 志、符号、图案、模式等。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其中有可知识 产权前景的部分归纳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三类。民间文 学艺术正是这些主题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若干世纪以来,传统部族所创造出来的特色鲜明且丰富多彩的民间文 学艺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来势 迅猛的现代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受到了强势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及信 息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严重冲击。在外部,由于现代知识产权法及价值观 的影响,整个世界都表现出了对民间文学艺术的轻视和不尊重。在内部, 民间文学艺术因缺乏时尚性、缺乏世界主流文化的认同而遭到年轻人的冷 落、厌烦甚至抵制。而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进行无 偿利用,如一些商业主体对特定部族的特定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简单加工和 1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创造者和保有人的称谓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土著人” (indigenous peoples) 和“原住民” 。这个术语是联合国防止歧视与少数民族保护专门委员会特别报告人 jones r. martinez cobo 建议使用的。但土著人这个术语难免存在某种歧视之嫌,为了表达政治上的中立性,摆脱“土著人”术语 的种族歧视之嫌,我国学者把“土著人”这一术语翻译为原住民,二者内涵基本一致。但是,遗传资源、 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范围超越了土著人或原住民的界域,还涉及到在某一地区生活多年但逐渐边缘 化的非原住民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为此,国际上出现了传统居民(traditional peoples) 这一说法(参见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 页) 。二是 “传统住民” 。这一提法是崔国斌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使用的。 (参见崔国斌: “文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知 识产权” ,北京大学 2002 年博士论文,第 2 页) ,三是杜瑞芳博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