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30年代女性诗人的自我抒写.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3 0 年代是现代文学阶段的转折与过渡,中国现代诗歌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 发展期,女性诗人的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本文从自我这个角度切入3 0 年 代女性诗人的创作研究,从自然、爱情和社会三个向度观照女性诗人是如何在性别 时代自我的多重关系场中处理个人与历史、性别与社会、政治与审美等关系的。 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很大程度体现为女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投入、对自然的接 受和体验,大自然的单纯与和谐深深内化为女诗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内在地决定 了女诗人的创作题材与情感选择。她们虽身处都市,但在创作中却远离都市,在由 自然而引发的关于生命、死亡、孤独等命题的思索中,表达自我在历史与时代中的 真切体会。 3 0 年代特殊的时代语境使女性分裂为两大阵营,融入时代主潮的左翼女诗人竭 力为爱情寻找坚实的现实基础,她们对爱情婚姻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社会与 革命的认同使她们形成了新的爱情标准,即将爱情、婚姻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才能获 得稳定的现实基础。另一部分游离于革命主潮之外的女诗人,承继女性对爱情天然 敏感的特征,将纯粹的爱情本身作为信仰,而进入沉潜的静观默察,通过抒写女性 特有的爱情体验来传达对爱情的思考与认识,彰显出独立意志与自主人格。 女性走出一已天地而放眼社会时,她们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女性作为人的社会价 值,当她们站在非性别的立场同化于社会底层民众,“女性”的自我从一定程度上 变为“社会”的自我。女性主体打破一切压迫于自身的束缚,渴望融入时代的洪流, 追求自由光明的理想,这种对时代的选择是女性对“自我”的另一种确认,即进入 公共空间,利用社会活动和社会斗争来取得自身存在的价值与地位,从而获得自我 表现的权利。 关键词:3 0 年代;女性诗人;自我:自然;性别;社会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30 sw a sat u r n i n gp o i n ti nt h e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p o e t r y e n t e r e da ni m p o r t a n tt r a n s i t i o nt i m ea n dap e r i o do fe x p a n s i o n ;t h ef e m a l ep o e t s c r e a t i o n a l s oh a ds h o w n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a tt i m e 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s e l f - c r e a t i o no f f e m a l ep o e t si nt h e3 0 s ,f r o m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o fn a t u r e ,l o v ea n ds o c i e t y , t h i s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h o wf e m a l ep o e t sd e a l tw i t ht h em u l t i p l er e l a t i o n so fp e r s o n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 g e n d e ra n ds o c i a l ,p o l i t i c a la n da e s t h e t i ci nt h ef i e l do fg e n d e r ,a g ea n ds e l fa tt h a tt i m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e l fa n dn a t u r e ,t oal a r g ee x t e n tr e f l e c t sc l o s ea n d d e v o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a n de x p e r i e n c eo ff e m a l ep o e t st on a t u r e p u r i t ya n dh a r m o n yo f n a t u r eh a v ei n t e r n a l i z e di nt h ed e e pp a r to ft h ef e m a l ep o e t s s p i r i t u a lw o r l d ,i n t e r n a l l y d e c i d et h e m e sa n de m o t i o n a lc h o i c e so ff e m a l ep o e t r y a l t h o u g ht h e ya r ei nt h ec i t y , b u t t h e i rc r e a t i o n sa r ef a rf r o mt h ec i t y t h e yt h i n ka b o u t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c a u s e db yn a t u r a l s u c ha sl i f e ,d e a t h ,l o n e l i n e s sa n ds oo n ,t oe x p r e s st h e m s e l v e si nt i m e so fr e a lh i s t o r y 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s p e c i a lc o n t e x to ft h e3 0 sm a d ew o m e ns p l i ti n t ot w oc a m p s t h el e f t w i n g p o e t sw h oi n t e g r a t e di n t ot h em a i nc u r r e n to ft h et i m e ss t r o v et os e e kf o rt h es o l i d r e a l i s t i cf o u n d a t i o nf o rl o v e t h e yh a dam o r ep r o f o u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l o v ea n d m a r r i a g eq u e s t i o n c o m m u n i t ya n dr e v o l u t i o ni d e n t i t ym a d et h e mf o r man e ws t a n d a r d o fl o v e ,n a m e l yt h a tt h eu n i t yo f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a n ds o c i a li d e a l sc o u l do b t a i nas t a b l e b a s i si nr e a l i t y a n o t h e rp a r to fp o e t s ,w h i c hd r i f t e do u t s i d eo ft h em a i nc u r r e n to f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 i n h e r i t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e n s i t i v en a t u r eo fl o v e ,s a wt h ep u r e l o v ei t s e l fa saf a i t h ,a n de n t e r e dt h ec a l m n e s so f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 t h e yh i g h l i g h t e d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w i l l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p e r s o n a l i t yt h r o u g ht h e i r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u n i q u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l o v e w h e nw o m e nl o o ko u to ft h ew o r l da n dt a k eab r o a dv i e wa tt h es o c i e t y , w h a tt h e y t h i n ka b o u ti sh o wt oa c h i e v et h es o c i a lv a l u ea sap e r s o n w h e nt h e ys t a n do nt h e p o s i t i o no fn o n g e n d e ra n da s s i m i l a t ei nt h el o w e rc l a s sp e o p l e ,t h es e l fo f “f e m a l e t u r n s i n t ot h es e l fo f “s o c i e t y ”f r o mt h e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w o m e nu n l o c ka l lt h eo p p r e s s e do n t h e i rb o d y , e a g e rt oi n t e g r a t ei n t ot h et i d e ,p u r s u et h ei d e a lo ff r e e d o m a l lt h ec h o i c e st o t i m e si sa n o t h e r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nt h e ”s e l f ,n a m e l yt h a tt h e ye n t e rt h ep u b l i cs p a c e ,g a i n t h e i rv a l u ea n ds t a t u st h r o u g h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a n ds o c i a ls t r u g g l et oa c h i e v et h er i g h t sf o r s e l f - e x p r e s s i o n k e y w o r d s :i nt h e3 0 s ;f e m a l ep o e t s ;s e l f ;n a t u r e ;g e n d e r ;s o c i e t y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允许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将本人论文 以电子、网络、镜像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丌出版。 作者签名: 铹承,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m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耋途塞握童卮溢厦! 旦堂生;旦二生;旦三生筮鱼! 作者签名:燃 日期:加j o 年孓月乡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女性创作不仅关涉性别问题,也与国家、民族、政治和文化等权力因素紧密相 联,本论文思考的基本问题是,考察3 0 年代女性诗人是如何在诗歌中表达真实的 生命体验和欲求的。这旱的女性诗歌是广义的,指的是女性诗人创作的表达女性生 存境遇和心理现实的诗歌作品,避开西方女权主义先入为主的颠覆性写作理论,而 强调历史的真实境遇。论文采取的论述视角是性别时代自我,在特定的时空范围 内从自我的角度切入女性诗人的创作,这样既可以体味诗人感性的审美世界,感受 女性表达审美个体与世界、时代碰撞与交汇的原味,同时也能在女性诗人自我的变 迁过程中透视时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讯息。 1 、关于女性自我 2 0 世纪女性诗歌发展中,自我意识作为最核心的存在,其总体趋势呈不断加强 的势态,尤其是8 0 年代后,随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涌入,女性诗歌甚至成为承 载表达女性极端性别意识的代名词,自我意识实质上等同于性别意识,两者相互缠 绕呈现在女性诗歌创作与研究中。然而,回瞻2 0 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诗歌,它所表 现的生活和生存是多方面的,性别因素固然在诗歌创作中不可忽略,男女诗人在经 验和性别认同上的差异,会在关注焦点、抒情方式和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打上不同 的烙印,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女性诗人创作的时代语境。从1 9 2 7 年大革命失 败到1 9 3 7 年抗战爆发的十年间,中国文学呈现出与前后阶段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 的特点,中国现代诗歌也同样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女性诗人的创作也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在社会巨变的时代,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女性经验以及成长的 痛苦体验在复杂的历史境遇罩显得更加深刻与丰富。处于这一历史文化夹缝中的女 性如何处理性别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当她们从小我的天地走入公共空间,她们又 是如何在融入社会宏大话语中谨小慎微地寻觅、保持和完善自我,在诗歌的天地罩 创造另一番缥缈微薄却真实可贵的女性神话? 作为思潮的自我意识缘起于五四新文学,“五四运动,在文学促生的新意义, 是自我的发见。”五四一代心中的“自我”,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感伤情调,他 们强调表现自我的情绪,表现个人的情感和一已的体验,郭沫若称“艺术的本质是 主观的”,他在1 9 2 0 年1 2 月写的诗剧湘累中,借屈原的口说:“我效法造化底 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的表现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 m 郁达夫:五删文学运动之j 力史的意义,郁达犬伞集第6 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版,第8 9 页。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电、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于宇宙。”把自 我当成宇宙精神,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胸怀,正是其诗集女神中的真实心态, 无论是把全宇宙来吞了,食自己的肉,吸自己的血,啮自己的心肝,在自己的神经 上飞跑的天狗,还是在无限的太平洋上提起自身的力量把地球推倒的诗人,无疑都 体现出五四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我的表现彰显出那一时代男女知识分子追求 个性解放和民族新生的精神。然而,3 0 年代的新文学出现了不同于2 0 年代的新因 素,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左翼诗歌勃然兴起;另一方面, 在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与现代都市同常生活的夹缝中,现代主义诗歌异军突起,这 种面貌与状况使诗坛对五四以来以个性解放为基础的“自我表现”的诗学原则进行 全面清理与反思,使3 0 年代的中国新诗获得了新的立足点,自我意识在新的历史 与文化语境下,也获得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如果说五四诗歌中那个极端而激进的以 表现个性解放为基础的自我,因拥有无以复加的强力,彻底否定旧世界,坚持反抗 传统,憧憬着一个光明而华美的未来,而萦绕着高亢嘹亮的音调,那么3 0 年代诗 歌中的自我,则因时代、政治与文化等多元因素而显得纷繁多彩,更像是一曲融高 音、低音于一炉的多声部交响乐。那么,3 0 年代女性诗人的创作在这曲多声部交响 乐中演绎着什么样的音调呢? 自我即艺术审美的主体,它是指精神和心理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冲突,充满着压 抑与反压抑争斗的经验主体。“女性自我”即女性的自我,对“自我”的性别限定 意味着它是不同于男性自我的性别指涉。“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不断展 开的关于两性差异的叙事之中,这一叙事形成并规定了我们的角色认同、个人行为、 自我观念以及性欲满足的种种可能的范围和可能性。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这种叙事 来生成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男性和女性意象;我们所创造的种种幻象、生活故事、 浪漫爱情、矛盾对立都可能以男性和女性情结为焦点”,既然两性的差异由社会 文化所建构,那么对“自我 身份的界定必然总是以对“他者”的看法为前提,并 不存在“本质、独立、统一、个性化的自我”圆。女性自我必然得置放于更为广阔 的历史时空,在与他者的关系场中彳能获得有效的阐释。 2 0 世纪女诗人兼学者郑敏在评述女性诗歌时曾说:“当空虚、迷茫、寂寞是一 种反抗的呼声时,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是强大的回击;但当它们成为一种新式的闺 怨,一种呻吟,一种乞怜时,它们不会为女性诗歌带来多少生命力。只有在世界 荚】波利扬一艾森卓: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杨广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3 7 页。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齐鲁书社,2 0 0 7 年版,第5 页。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里,在宇宙间,进行精神探索,才能找到2 0 世纪真正的女性自我。州。这种深邃而 平和的哲学观隐含着,女性自我是一种积极的反抗、探寻、思索与认同之音,它虽 然不如男性的声音雄浑有力,却在亦刚亦柔中散发着智性之光。3 0 年代是整个现代 文学阶段的转折与过渡,国族的动荡与战争,将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推入 了同一战壕。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开了女性独立意识与自省精神之门,那么三 十年代同趋激烈的政治斗争则将女性自我的解放与整个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从追 求个性解放和婚恋自由,转向追求社会理性和革命实践,在隐匿自我的阵痛中,女 性创作分裂为两种不同的状态,要么以花木兰的姿态投身主流社会,完成“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男儿理想,要么默然退守象牙塔,在孤独与怅惘中寻求精 神的憩息地。无论是融入还是游离,女性自我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 2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异的群体,其创作成果颇丰, 近年来学界对现代女性文学的系统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多数学术著作均涉足的是小 说文本的研究,对现代女性诗人创作的研究一直处于相当停滞的状态,尤其是对3 0 年代女性诗人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盲点。 国内第一部最有影响的女性文学研究专著是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一 一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出版) 。在此著中,两位女性 研究学者再现了现代女性文学史的清晰脉络,以西方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多重 理论为支撑,对现代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细致、独到的解读。刘思谦的著作“娜 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出版) 中,更注 重从文化的层面,运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考察现代女性作家的心理历程。 类似的专著还有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 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 、 阎纯德的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出版) 、 张衍芸的春花秋叶中国五四女作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出版) 、常彬 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 8 9 8 1 9 4 9 ) ) ( 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出版) 等。这些专著 均集中研究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以小说文本的考察为主,兼有对现代女性诗歌的零 散的论述,专著中所涉及的对现代女性诗人的散论有以下相似之处:一、知人论世 的外部研究,评与传相结合,关注女性诗人的成长背景与其创作的联系,注重考察 女性诗人的审美心理,包括性别意识、生命意识、死亡意识等。二、集中在已评定 的女性诗人,如五四时期的冰心、石评梅和三十年代的林徽因,而对同时期不同风 格的诗人,如五四时期的陈衡哲,三十年代的杨刚、关露则关注不够,更不用说发 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中围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9 5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掘那些被传统文学史书写所遮蔽的女性诗人。 九十年代以来,涌现了一些对现代女性诗人进行专门研究的单篇论文,对现代 女性诗人的研究有了相对的突破与创新,呈现出一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但 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对诗歌内部研究不够,论者集中在文化、思想与心理 的外部研究,对诗歌本体如章法、语态等问题几乎处于空白。二、缺少对现代女性 诗人的整体研究,局限于对单个女性诗人的研究,而且个案都集中在有定性的、产 量较高的诗人如冰心、郑敏、陈敬容等。三、对现代女性诗人及其创作的女性主体 精神的研究比较薄弱,尚无人关注现代女性诗歌中自我抒写的问题。四、缺乏发掘 被历史湮没的史料的意识。 不同于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形式,诗歌重主观性和抒情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有 利于女性抒写自我的感念与体验,但是,综观对现代女性诗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发 现,至今还无一本系统研究现代女性诗人创作的专著问世,研究只是集中在一些成 就大或有定评的女性诗人上。3 0 年代是女性诗人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期间出版 的女诗人个人诗集有:关萍女士寒迦( 上海广益书局1 9 3 0 年1 0 月) 、冰痕女士 苦诉( 1 9 3 0 年1 0 月) 、虞琰湖风( 上海现代书局1 9 3 0 年1 月) 、荪荃生命 的火焰( 北平孤星社19 3 0 年1 月) 、陆晶清低诉( 上海春潮书局1 9 3 0 年4 月) 、 竹茵女士未画完的女像( 上海丌明书店1 9 3 1 年4 月) 、芍印女士逝水集( 上 海新民书局1 9 3 4 年1 0 月) 、梅痕女士遗赠( 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 9 3 5 年3 月) 、 陶映霞筑地黄昏( 上海黎明书局1 9 3 6 年1 0 月) 、关露太平洋上的歌声( 上 海生活书店1 9 3 6 年1 1 月) 、安娥高梁红了( 汉口上海杂志公司1 9 3 8 年2 月) 、 燕赵儿女( 生活书店1 9 3 8 年9 月) 、刘雯卿血潮( 生活书店19 3 9 年1 月) , 女诗人合集有女朋友们的诗( 上海新时代书局1 9 3 2 年8 月) 、女作家诗歌选 ( 上海丌华书局1 9 3 4 年1 月) 、暴风雨的一夕( 上海女子书店1 9 3 5 年4 月) 、柳 絮诗歌( 上海柳絮诗歌研究社1 9 3 5 年6 月) 、现代女作家诗歌选( 上海仿古书 店1 9 3 6 年5 月)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女诗人的诗作有很多已经绝版,更可惜的是 有些名字都已经被遗忘,研究界也无人关注,至今无学者将3 0 年代女性诗人作为 群体进行集中考察。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3 0 年代女性诗人有代表性的诗歌文本的细读,主要 着眼于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考察女性诗人的情感与心理转变,从自我与自然、自 我与爱情、自我与社会三个层面展开,观照女性诗人如何在3 0 年代这个转折与过 渡时期处理个人与历史、性别与社会、政治与审美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弥 补现代女性诗人创作研究的空白点,为寻找当代女性诗歌的渊源与传统确立一份历 史参照。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自我与自然 2 0 年代的女神旱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自我,它击碎一切道德规范与精神枷锁, 从否定中获取新生,这种夸张而有力的表现方式,是同讴歌大自然互为表里的,巍 峨的会字塔,笔立的山头,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光芒四射的太阳,处处都洋溢着自 然的生命活力,将主观激情投入到自然对象中,使这些自然风光凸显出壮丽、明朗 的色调,构成了此期主流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期湖畔诗人潘漠华、冯雪峰、应 修人、汪静之用质朴清纯的情调讴歌母爱、童稚和大自然,后来居上的新月诗人闻 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在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寻求和谐的统一,将爱情、 理想、信仰化解于美丽永恒的自然。此期的女性诗人,无论是寻觅“神圣的母子同 体”完美模式的冰心们,还是化作鸟儿在暴风雨中与旧社会绝裂的陈衡哲们,均 是借助自然实现她们美丽的理想。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既是西方启蒙文学和浪漫主 义文学的一种基本的审美原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契合,这一 诗学原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创作中。 1 1 启蒙视阈中的自我 西方的启蒙思想产生于人们对基督教信仰发生动摇之时,是信仰主义危机的产 物。中世纪的宗教有着严酷的话语霸权和思想专制,它压抑了自由的人性,扼杀人 的创造力,严重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文艺复兴的启蒙把信仰主义基础彻底破 坏,人们不再以上帝的眼光而是以人本身的眼光来判断人的价值。笛卡尔提出“我 思故我在”,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也就是确立了人是价值的基础,建立起“人的存 在是一切真理的基础”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原则。启蒙思想把人的理性放 到至高的位置,人的理性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反省,有了自省的能力,才 能表明人是自由的。张扬理性精神遵循的是一种“自然法则”,这罩的“自然”是 指固有、天然和本性,“回到自然,保持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启蒙思想家对理 性王国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文学艺术中,“自然”也就成为启蒙文学的一 种基本审美原则和理想。 在自然美景中流连,多少可以减轻精神与内心深处的焦虑与迷茫,对自然的热 爱是西方浪漫主义的突出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关注人的感性世界,主张通过对自我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人学 版社,2 0 0 4 年版,第6 l 页。 o 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f 版利:,2 0 0 5 年版,第1 9 3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深层观察与思考,表达对自然与人性的崇尚与关爱,以此反抗理性与文明世界 对人性的压制,从人性的感性层面来表达自然情感与欲望。比如英国浪漫主义代 表诗人华兹华斯被称为“自然诗人”,“由于他自己对一切外在的自然现象天生具 有特殊的感受力,因此禁不住要大声疾呼:大自然啊! 大自然啊! 以此作为他 的口号。”自然一词主要指“山川、湖泊、河流、大海、乡村景色、田园风光和异 国美景等,它与人类社会,特别是与现代文明形成鲜明对照”。浪漫主义诗歌的 目的是要表达“单纯状念之下”的人的“基本情感”,华兹华斯曾说: 我们通常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 本情感共同存在于一种更单纯的状态之下,因此能让我们更确切地对它们加以 思考,更有力地把它们表达出来;因为田园生活的各种习俗是从这些基本情感 萌芽的,并且由于田园工作的必要性,这些习俗更容易为人了解,更能持久; 最后,因为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浪漫主义向往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乡村生活与自然风光,并将它作为其诗歌 创作描写的对象,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表现对自然的爱来反抗工业文明社会对人生 的压抑,寻找未被现代社会所异化的人的本真状态。相对而苦,启蒙思想中的自然 是指“合乎理性原则的人的天然本性内容”,它侧重于“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 与欲望”,这种自然并非古典主义所崇尚的那种“与野蛮相对立而与文明 相结合的自然”,而是将自然与“近代腐朽文化对立起来”,为了离开它而“回到原 始生活”,它力图表现的“自然原则”实质上是表现自然状态的人性,所以在政 治理想上追求人的独立与个性自由。因此,从争取个人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角度上看, 浪漫主义与启蒙文学两者在“自然”这个维度上的内涵是有着差异的,前者重感性 世界,而后者重理性节制。 中国的现代启蒙运动产生于救亡图强的功利性历史目的,它是从文化思想领域 展开的一场重实用的工具性理性运动。西方世界的危机感来源于自我的丧失与异化 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状态,而现代中国的焦虑感来源于民族困境、伦理与政治危机。 五四启蒙先驱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旧的封建专制,他们在沉睡了几千年的老中国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阴分册) ,徐式谷、张自谋译,人民文学 l ;版社,1 9 9 7 年版,第4 0 页。 圆w i l l i a nj l o n g : e n g l i s hl i t e r a t u r e ) ) ,l o n d o n ,1 9 9 1 ,e 3 0 5 。 华兹华斯: 序言,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刘若端编,曹葆华译,人民文学 f j 版社,1 9 8 4 年 版,第5 页。 触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8 1 页。 朱光潜:朱光潜伞集,第6 卷,安徽教育i l j 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0 0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土壤上看到了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光明未来,像新生的婴儿一样贪婪而杂乱地向西 方吸取养料,他们横向移植了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科学民主等现代语汇,却并未 来得及消化融通,因而导致这些移植过来的关于理性、自然等概念与西方思想存在 一定程度的区别。陈独秀就曾指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战争为本位”与 “以安息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与“以家族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与“以 情感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与“以虚文为本位”的不同上。0 3 人道主义也是中 国现代启蒙观念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个概念移植到中国后,内涵变得更加宽泛了, 它既包括对“人”、“人权”、“个性主义 等概念的阐释,也偏重在意洪形念化的社 会伦理层面的指涉,相较西方对“人”的发现,强调“个性主体”与“历史主体”, 它更侧重的是“悲天悯人”、“博施济众 方面的观念与情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 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把人的面目 拿来出来对他的同胞”罾。周作人的“自然人性论”主张“灵肉二重的生活”,一 方面承认人的生物本能和情感欲望: 个人的解放不仅是思想意义和道德意义上的解放,更是情感意义、审美意 义上的解放,人的一切情感一喜、乐、悲、愤、爱、恨都被引发出来, 在空前广阔的审美天地里,作自由的、奔放的、真实的、自然的表现,无所顾 忌地追求“天马行空”的心灵世界,“天马行空”的感情世界与艺术世界,实质 上就是追求人性的“放恣”状态。 另一方面又重视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强调“出自人的 本性的自然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启蒙思想中关于个性解放、自然等概念有 着重感性的浪漫主义与重理性的启蒙思想混杂的悖反现象。 “自我”的发现始于“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伤逝中子 君语) ,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是独立审视世界所伴随而来的自我确认。在封建社会 “君臣父子”“三常五纲”的规范下,人是作为“规范化”的人,而不是作为独立 的个体存在,尤其是在“三从四德”的模范贞妇模式规约下,女性作为个体的“自 我”存在的权利都被沉默无声地扼杀殆尽。而五四“排众数而任个人”的个性解放 运动,开始对这种规范产生冲击,它突出个人自我的存在,为个人的合理性而呐喊, 陈独秀:东两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 卷第4 号。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少年中国,1 9 1 9 年9 月第1 卷第3 号。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1 9 18 年1 2 月第5 卷第6 号。 西钱理群:试论“五p q ”时期“人的觉醒,义学评论,1 9 8 9 年第3 期。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从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也为女性敝丌了一方 宽广的天空。冰心、陈衡哲、石评梅都用诗歌记录下女性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或温婉 纯净或刚烈执着的声音,她们在封建社会与男权社会罩承受着来自国族、社会与性 别三方的挤压,艰难地在这片贫瘠土地上丌垦属于女性自己的土地。然而,女性成 长为主体的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她们命名了自己,感受到自己,但未能确立自己或阐释自己,她们陷入了 “我”、“你”、“他”为标志的“一样”的象喻性主体关系,或者,她们心知不 一样但没有自己的话语,她无法为这“不一样”的东西命名,她甚至找不到这 样的语汇,或许,在她找到、创造出这样的语汇、概念乃至学说之间,她自身 已又复淹没在他人的及与他人一样的话语洪流中间。 在这样一种逼仄的话语空间内,女性诗人很难开辟出一种完全独立于男性先驱 的精神视阈,她们只能将视角投向人生、情感、爱情、婚姻等方面,以此来诉说自 我,表达女性主体的经验。因此,浪漫主义所崇尚的“自然”成为她们在男性社会 里开辟出的另一条表达自我的道路,在这个领域,女性能够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 她们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表达自身欲求和理想的媒介,用自然物去抒写自我、表达自 我,将自我j i l 页;b , j 地纳入时代和男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和轨道。 冰心这个“天之骄女”在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中用母爱、童心来建构完美、和 谐的“神圣的母子同体”的极乐世界,她的“过于澄明”的欢乐、“过于平和”的 痛苦、“过于清晰”的信念和“过于不食人间烟火”的思虑,使她的诗歌呈现出清 新、温柔、纯净的特点,大海、星星、月亮、小舟等传统意象使她生发出“零星感 悟”,这些感悟透露出女诗人内心对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是其对自我主体的本真把 握。北平诗人石评梅选择冷月、孤魂、残月等古典意象,进行悲情的生命抒写,其 后期又在墓草、春风、松林等意象中寻觅惨烈与悲壮的英雄,呼唤“我的雪裙要血 濡! 我的锋花要含苞! 我誓愿把希望的种儿,洒向人间,开一树灿烂的红色”( 宝 剑赠与英雄) ,这是历经火与血的考验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张显自我的抒写。 3 0 年代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西方工业文明的 冲击下,中国城市加快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的封建宗法模式也发生了动 摇,这种巨变触动了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阶层,对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 市民阶层的心理产生了剧烈震荡。五四启蒙时代所崇尚的个性解放在这样一个国族 盂悦、戴锦毕: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2 3 3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矛盾激烈的时代悄悄失去了其咯守的方向,从2 0 年代后期丌始,这种转变就慢慢 呈现出来,五四一代知识青年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产生了迷惘、悲观、伤感的情绪, 一直延续到3 0 年代,社会革命成为社会的主导方面,对个人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思 考完全转变成对社会性质和发展趋势的探寻。大部分知识青年难以接受五四美梦已 经破灭的事实,而对新的发展趋势又还存在深深的怀疑,因此造就了三十年代现代 派诗人的迷惘与感伤的抒情气氛,女性诗人更是失去了五四张扬个性的强大的意识 形态的保护,再也不能潜伏在社会神性的光芒之后,摆在她们面前的形势是,如果 不投身宏大的社会革命的浪潮,就只能退避到阴暗的一己角落,这意味着她将被抛 入社会边缘的边缘。这小部分被社会与历史挤压到角落的女性,仍然坚守着五四 启蒙时期所编织的美丽梦幻,虽则在历史现实面前不得不睁开双眼,但在内心深处 她们对时代怀有一种抵触与怀疑,而内心又没有建构起未来社会新的理想蓝图,所 以她们仍旧转向内宇宙,通过对自然的抒写来表达在历史、时代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心理,因而她们的作品一方面留有二十年代术的低沉、感伤的浪漫主义情绪,另一 方面又有在十字路口找不到新方向而产生的迷惘、颓废的现代主义情绪。 1 2 荪荃:在自然中寄托人性的理想 3 0 年代秋雪主编的小诗选仍然承袭冰心小诗体风格,在自然中寻觅灵性的 自我,或者表达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或者抒发梦醒后的无奈,这本诗集选入c f 女士的春意、均伟女士的小诗、寿常女士的小诗、漪湖女士的西湖我 的姊姊思亡姊、玉影女士的小诗等女性诗人的作品。诗作均以自然为抒情 对象,在简短精练的诗句中表达自然之女的烦忧与哀愁,“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同睡在自然的怀抱里”,“我愿化作游鱼,在你的心罩游戏”( 西湖我的姊姊) ,自 然仍然作为母亲怀抱的形象,慰藉着人性复苏了的女儿们,她们很少专注爱情,主 张绕开两性,纯粹以女儿的身份抒发内心之感,纯净透明的情思中透露出女性独有 的细腻与温情,但这些诗作明显带有模仿2 0 年代冰心的痕迹。 1 9 3 0 年北平孤星社出版荪荃的诗集生命的火焰,荪荃原名孙祥偈,1 9 2 5 年 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哲学系,曾任北平新晨报副刊编辑主任,后在师范大 学国文系教书,长期生活在北京。在其序写在卷前的一页中,女诗人这样写道: 这是最黑的一宵,人们只能沉醉,能酣睡,总可以不起心潮。但是夜是这 样的长,就是能醉,未来可沉,能够沉醉,也不能长醉不醒,至于睡,更是不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能长久酣。何况不能醉,不能睡,不幸的眼禁不住要去看不幸的现象,不幸的 耳禁不住要去听不幸的消息,眼见,耳聪,都是不幸的一团,哪能不起心潮? , 3 0 年代女性诗歌中总是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充满烦忧与 哀愁,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无以排遣的痛苦心理,她们犹如荒夜罩的孤星, 独自散发微弱的光亮,感伤而抑郁、纤细而柔弱。在梦幻破碎后,在稀薄的灰色天 空下感到无路可走的悲哀,但内心又同时涌现着不甘于沉沦和颓唐的心灵悸动。荪 荃的序言正体现身处黑暗与迷惘的知识女性无法抵抗的现实矛盾。诗人在这本诗集 前后分别以“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诗经小雅正月) 和“愁人兮奈何? 愿若今兮无亏”( 九歌天司命) 为注,表明诗人的情感轨迹,她希望在众人皆 醉中保持自我独有的清醒,借诗歌点燃“未爆发前的火山中冒出来铁线般的一缕烈 焰”,然而,孤独的诗人囿于狭小的天地而寻不到光明的出处,她只能在忧与愁中 表达无法出世又无法入世的孤独感。 1 2 1 荒夜的孤星 “孑然”是荪荃诗歌中最典型的心理情结,翻开诗集,有大量的诗歌是抒写诗 人在寂寞低沉的夜空下孑然地诉说烦忧与哀愁。诗人把个人灵魂化为黑夜罩的一颗 孤星,排遣被压抑的生命苦闷之情。诗集中四十首诗作,其中有三十九首在新晨 报副刊上发表时均以“孤星”署名,可见诗人对此意象的偏好。 长夜里我孑然的倚着栏杆。 天上笼罩着黑云一圈, 我看不见月色, 看不见朗朗闪烁的众星之光。 我心里充满了怅望, 孑然的在天空阶上彷徨。 我默默的看着云端, 云端里露出铁线一样的孤光; 今夜天上只有这一颗孤星, 冲破了黑云。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我蓦然冲破夜网, 把我的怅惘, 我的彷徨, 我的希望, 虔诚的付托给这线光芒。 一一孤星 “黑云”意指沉闷而窒息的时代氛围,诗人在“众星之光”的期待中怅惘、失 落,她希望冲破压抑的世界,找寻自由的曙光,可是周身一片黑暗,云角的孤星带 给诗人一丝希望,诗人执着地将所有的“虔诚”托付给它。朦胧的怅惘与烦忧,朦 胧的憧憬与希望,自然物象引出诗人的刹那情绪,寄托诗人凄婉迷惘却又执着的人 生追求和渺茫而悲壮的理想期待,这种复杂的意绪带有3 0 年代歧路彷徨的知识青 年普遍的情感色彩。 随着3 0 年代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文化中心从北京向上海迁移,新文学的生 存空间由大学校园转向市民社会,不同政治立场与审美趣味的诗人从各自不同的视 野表现自己所体验的都市人生。现代派诗人戴望舒诗歌中也萦回着孤独与烦忧的旋 律,那个“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 我的素描) ,跋涉途中那个疲倦与病态的寻梦 人形象,更具有梦幻破碎后的悲情与壮丽。戴诗中的夜行者形象非常鲜明,“你看 他走在黑夜里:戴着黑色的毡帽。迈着夜一样静的步子”( 夜行者) ,执着、坚 定而且从容,“我常是黑暗街头的踯躅者,我走遍了嚣攘的酒场,我不想回去,好 像在寻找什么。 ( 单恋者) 在现代都市与物质现实中默默抗争着的漂泊灵魂,在 黑夜罩执着地瞩望着那个朦胧的精神家园,这个城市夜色里的漂泊者更多地染有西 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荒原意识”,并且在这种意识里注入对现实人生的焦灼感与 对人生理想的痛苦思索。 荪荃诗歌中的荒夜孤星的形象,更多地朝向自然,在现代派诗人那里,它象征 在城市文明与农业宗法社会碰撞中所产生的焦灼感与虚无感,而在女性诗人这罩, 它却象征诗人执着追寻的美好理想。“荒原星星的火花,怒发着红葩,烈焰千层万 缕,绕向我心灵深处。 ( 辜负) 荒凉、贫瘠的荒原罩,一点若隐若现的星光在诗 人眼中都如怒放的红色花朵,燃烧的烈焰带给诗人无限美好的憧憬。然而,憧憬始 终只是憧憬,再强烈的火光也无法改变黑暗的现实,诗人不得不再度清醒,这种迷 惘与希望相交织而产生的矛盾情愫贯穿诗歌。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我孑然的靠着松根, 自保着心灵, 任狂风撕破心幕, 不许窜进一点灰尘。 一一渴望 诗人最终选择孑然地远离,在尘世保持一颗洁净的心,任狂风暴雨侵蚀,诗人 的自我在远离社会、远离时代的自然中得到升华。 1 2 2 燃烧的火焰 以荪荃为代表的部分女性在3 0 年代火热的世界一角找到自我栖息的小屋,她 们转向内宇宙,转向感性的世界,通过强有力地表现对生命的渴望,来力图张显其 问隐藏着的一个被压抑的自我。以“生命的火焰”作诗集名,也可以看作是女诗人 在用诗歌表达内心深处奔腾燃烧的欲望,那些在暗夜里涌动的星光,那些在荒原里 闪烁的火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乳油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钢结构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焊工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湛江预制菜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氯化工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基础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培训重点难点试题及答案
- 中国菠萝削皮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铁路专业监理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2026年(二级)企业培训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维护规定
- 氢气使用操作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年考勤表
- 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术期运动康复训练 2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学装备科医院设备绩效管理修订方案
- What do you want to be教学设计教案
- 4.3诚实守信 课时训练(含答案)
- 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