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 弯曲变形 7-2 图示外伸梁 AC,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已知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计算横截面 C 的挠度与转角, 。 题 7-2 图 解:1. 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支座 A 与 B 的支反力分别为 2 3 , 2 qa F qa F ByAy AB 段(0x1a) : 1 2 1 1 2 2d d x EI qa x w 1 2 1 1 1 4d d Cx EI qa x w (a) 111 3 11 12 DxCx EI qa w (b) BC 段(0x2a) : 2 2 2 2 2 2 2d d x EI q x w 2 3 2 2 2 6d d Cx EI q x w (c) 222 4 22 24 DxCx EI q w (d) 2. 确定积分常数 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0 0 11 wx处,在 (1) 0 11 wax处,在 (2) 连续条件为 2121 wwaxx处,在 (3) 2 2 2 1 1 21 d d d d x w x w axx处,在 (4) 由式(b) 、条件(1)与(2) ,得 0 1 D, EI qa C 12 3 1 由条件(4) 、式(a)与(c) ,得 EI qa C 3 3 2 由条件(3) 、式(b)与(d) ,得 EI qa D 24 7 4 2 3. 计算截面 C 的挠度与转角 将所得积分常数值代入式(c)与(d) ,得 CB 段的转角与挠度方程分别为 EI qa x EI q 36 3 3 2 EI qa x EI qa x EI q w 24 7 324 4 2 3 4 22 将 x2=0 代入上述二式,即得截面 C 的转角与挠度分别为 3 3 EI qa C 24 7 4 EI qa wC 7-3 图示各梁,弯曲刚度 EI 均为常数。试根据梁的弯矩图与约束条件画出挠曲轴的 大致形状。 题 7-3 图 解:各梁的弯矩图及挠曲轴的大致形状示如图 7-3。 3 图 7-3 7-6 图示简支梁,左、右端各作用一个力偶矩分别为 M1与 M2的力偶。如欲使挠曲轴 的拐点位于离左端 l/3 处,则力偶矩 M1与 M2应保持何种关系。 题 7-6 图 解:梁的弯矩图如图 7-6 所示。 依题意,拐点或 M=0 的截面,应在3/ lx处,即要求 3 : 3 2 : 12 ll MM 由此得 12 2MM 图 7-6 7-7 在图示悬臂梁上, 载荷 F 可沿梁轴移动。如欲使载荷在移动时始终保持相同的高 度,则此梁应预弯成何种形状。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 4 题 7-7 图 解:在位于截面 x 的载荷F作用下,该截面的挠度为 3 )( 3 EI Fx xw 因此,如果将梁预弯成 EI Fl xw 3 )( 3 的形状,则当载荷 F 沿梁轴移动时,载荷始终保持同样高度。 7-8 图示悬臂梁,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在外力作用下,梁的挠曲轴方程为 3 axw 式中,a 为已知常数。试画梁的剪力与弯矩图,并确定梁所承受的载荷。 题 7-8 图 解:1. 内力分析 EIax x w EIM6 d d 2 2 EIa x M F6 d d S 梁的剪力、弯矩图如图 7-8 所示。 图 7-8 2. 外力分析 0 d d 2 2 x M q 在区间 AB内,由上式与剪力、弯矩图的连续性可知,在该区间内既无分布载荷,也无集中 5 载荷。 由剪力、弯矩图可知,截面 B的剪力与弯矩分别为 EIaF B 6 - S, EIalMB6 在梁端切取微段 BB,并研究其平衡,得作用在截面 B 的集中力与集中力偶矩分别为 EIaF6 () EIalM6 e () 7-9 图示各梁,弯曲刚度 EI 均为常数。试用奇异函数法计算截面 B 的转角与截面 C 的挠度。 题 7-9 图 (a)解:1.求支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0 B M和0 y F,得 )( 2 )( 2 a M F a M F e By e Ay , 2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自A向右取坐标x,由题图可见,弯矩的通用方程为 0 e e 2 axMx a M M 挠曲轴的通用近似微分方程为 0 e e 2 2 2d d axMx a M x w EI 将其相继积分两次,得 CaxMx a M x w EI e 2e 4d d (a) DCxax M x a M EIw 2 e3e 212 (b) 3确定积分常数 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6 在0x处,0w (c) 在ax2处,0w (d) 将条件(c)代入式(b),得 0D 将条件(d)代入式(b),得 12 ea M C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12212 1 e 2 e3e x aM ax M x a M EI w 由此得AC段与CB段的挠曲轴方程分别为 ) 1212 ( 1 e3e 1 x aM x a M EI w 12 )( 212 1 e2e3e 2 x aM ax M x a M EI w 5计算 C w和 B 将ax 代入上述 1 w或 2 w的表达式中,得截面C的挠度为 0 C w 将以上所得C值和ax2代入式(a),得截面B的转角为 EI aMaM aM a aM EI B 12 ) 124 4 ( 1 ee e 2 e )( (b)解:1.求支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0 B M和0 y F,得 )( 4 1 )( 4 3 qaFqaF ByAy , 2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自A向右取坐标x,由题图可见,弯矩的通用方程为 22 224 3 ax q x q x qa M 挠曲轴的通用近似微分方程为 22 2 2 224 3 d d ax q x q x qa x w EI 将其相继积分两次,得 Cax q x q x qa x w EI 332 668 3 d d (a) DCxax q x q x qa EIw 443 24248 (b) 3确定积分常数 7 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0 0wx处,在 (c) 0 2wax处,在 (d) 将条件(c)与(d)分别代入式(b),得 16 3 0 3 qa CD ,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16 3 24248 1 3 443 x qa ax q x q x qa EI w 由此得AC段与CB段的挠曲轴方程分别为 ) 16 3 248 ( 1 3 43 1 x qa x q x qa EI w 16 3 )( 24248 1 3 443 2 x qa ax q x q x qa EI w 5计算 C w和 B 将ax代入上述 1 w或 2 w的表达式中,得截面C的挠度为 )( 48 5 4 EI qa wC 将以上所得C值和ax2代入式(a) ,得截面B的转角为 )( 48 7 16 3 )2( 6 )2( 6 )2( 8 3 1 33 332 EI qaqa aa q a q a qa EI B (c)解:1.求支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 0 y F和 0 A M,得 )( 2 1 )( FaMFF AAy , 2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自A向右取坐标x,由题图可见,弯矩的通用方程为 axFax Fa Fx Fa M2 2 3 2 0 挠曲轴的通用近似微分方程为 axFax Fa Fx Fa x w EI2 2 3 2d d0 2 2 将其相继积分两次,得 DCxax F ax Fa x F x Fa EIw Cax F ax Fa x F x Fa x w EI 3232 22 2 64 3 64 2 22 3 22d d (b) (a) 3确定积分常数 8 该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0 0wx处,在 (c) 0 d d 0 x w x处,在 (d) 将条件(c)与(d)分别代入式(b)和(a),得 00CD,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2 64 3 64 132 32 ax F ax Fa x F x Fa EI w 由此得AC段、CD段和DB段的挠曲轴方程依次为 )2( 6 )( 4 3 64 1 )( 4 3 64 1 ) 64 ( 1 3232 3 232 2 32 1 ax F ax Fa x F x Fa EI w ax Fa x F x Fa EI w x F x Fa EI w 5计算 wC和 B 将ax代入上述 1 w或 2 w的表达式中,得截面C的挠度为 )( 12 3 EI Fa wC 将以上所得C值和ax3代入式(a),得截面B的转角为 )( 2 )( 2 )2( 2 3 )3( 2 )3( 2 1 2 22 EI Fa a F a Fa a F a Fa EI B (d)解:1.求支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0 B M和0 y F,得 )( 12 11 )( 12 7 qaFqaF ByAy , 2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自A向右取坐标x,由题图可见,弯矩的通用方程为 33 6612 7 ax a q x a q x qa M 挠曲轴的通用近似微分方程为 33 2 2 6612 7 d d ax a q x a q x qa x w EI 将其相继积分两次,得 Cax a q x a q x qa x w EI 442 242424 7 d d (a) DCxax a q x a q x qa EIw 553 12012072 7 (b) 9 3确定积分常数 梁的位移边界条件为: 在0x处, 0w (c) 在ax2处, 0w (d) 将条件(c)代入式(b),得 0D 将条件(d)代入式(b),得 3 720 187qa C 4建立挠曲轴方程 将所得 C 与 D 值代入式(b),得挠曲轴的通用方程为 720 187 12012072 7 1 3 553 x qa ax a q x a q x qa EI w 由此得AC段与CB段的挠曲轴方程分别为 ) 720 187 12072 7 ( 1 3 53 1 x qa x a q x qa EI w 720 187 )( 12012072 7 1 3 553 2 x qa ax a q x a q x qa EI w 5计算 C w和 B 将ax代入上述 21 ww或的表达式中,得截面C的挠度为 )( 240 41 4 EI qa wC 将以上所得C值和ax2代入式(a),得截面B的转角为 )( 720 203 720 187 24 1 24 16 24 47 33 EI qa EI qa B 7-10 图示各梁,弯曲刚度 EI 均为常数。试用叠加法计算截面 B 的转角与截面 C 的 挠度。 题 7-10 图 (a)解:由F产生的位移为 )( 48 )( 16 3 1 2 1 EI Fl w EI Fl CB , 10 由 e M产生的位移为 )( 16 )( 3 2 e 2 e 2 EI lM w EI lM CB , 应用叠加法,得截面B的转角及截面C的挠度分别为 )( 1648 )( 316 2 e 3 21 e 2 21 EI lM EI Fl www EI lM EI Fl CCC BBB (b)解:AB梁段及BC梁段的受力情况示如图 7-10b(1)和(2)。 图 7-10b 由图(1)可得截面B的转角为 )( 4 ) 2 )( 2 ( 1 2 EI FllFl EI B 由图(1)和图(2),应用叠加法得截面C的挠度为 )( 48 11 24816 ) 2 ( 3333 3 EI Fl EI Fl EI Fl EI Fl w l ww CBBC (c)解:AB梁段及BC梁段的受力情况示如图 7-10c(1)和(2)。 图 7-10c 由图(1)可得截面B的转角为 )4( 24 ) 2 ( 324 22 23 ab EI qbqa EI b EI qb B 由图(1)和图(2),应用叠加法得截面C的挠度为 )3b4( 248 )4( 24 323 4 22 2 aab EI qa EI qa ab EI qab waw CBC (d)解:求 B 时可以书中附录 E 的 7 号梁为基础,以 x 代替 a,以 q(x)dx 代替 F,写出 B 端截面的微转角 x lEI xqxlx B d 6 )()( d 22 (a) 11 式中,q(x)为截面 x 处的载荷集度,其值为 x l q xq 0 )( (b) 将式(b)代入式(a)后两边积分,即得截面B的转角为 )( 45 d 6 )( 3 0 0 2 222 0 EI lq x EIl xlxq l B 求 wC可以教材附录E中 8 号梁为基础,所求截面C的挠度为表中所列的一半,即 )( 768 5 2 1 4 0 EI lq wC 7-12 图示外伸梁,两端承受载荷 F 作用,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问: (a) 当 x / l 为何值时,梁跨度中点的挠度与自由端的挠度数值相等; (b) 当 x / l 为何值时,梁跨度中点的挠度最大。 题 7-12 图 解:在端点力偶矩Me作用下,跨度为a的简支梁的中点挠度为 EI aM wC 16 2 e 将梁端载荷F简化到截面D与G,得简支梁DG的受力如图b所示,梁端各作用一附加力偶矩 Fx。根据上述公式,简支梁DG中点的挠度为 8 )2( 16 )2( 2 22 EI xlFx EI xlFx fC (a) 在上述二力偶矩作用下,截面D的转角为 EI xlFx EI xlFx EI xlFx D 2 )2( 6 )2( 3 )2( () 所以,外伸梁端点A的挠度为 2 )2( 33 33 x EI xlFx EI Fx x EI Fx f DA (b) 为使梁跨度中点C与梁端A的挠度数值相等,即使 x EI xlFx EI Fx EI xlFx 2 )2( 38 )2( 32 得 12 lx152. 0 为使梁跨度中点 C 的挠度最大,由式(a) ,并令 0128 8d d 2 xlx EI F x fC 得 6 l x 7-14 图示各刚架,各截面的弯曲刚度与扭转刚度分别为 EI 与 GIt,试用叠加法计算 自由端形心 C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题 7-14 图 (a)解:由图 7-14a 可以看出,在力偶矩Fa作用下,杆段 AB 的截面 B 产生水平位移Bx与 转角 B ,其值分别为 )( )( )( 22 )( 22 EI Fah EI hFa EI Fah EI hFa B Bx 由此得截面 C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 )( 2 2 EI Fah BxCx )( )3( 3 3 23 ha EI Fa a EI Fa BCy 13 图 7-14 (b)解:由图 7-14b 可以看出,杆段 AB 处于弯扭受力状态,截面 B 的铅垂位移与转角分 别为 )( )( 3 t 3 GI Fal EI Fl B By 由此得截面 C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 0 Cx )( 3 3 3 3 3 t 2333 EI Fa GI Fal EI Fl EI Fa a EI Fl BCy 7-16 试用叠加法计算图示各阶梯形梁的最大挠度。设惯性矩 I2 = 2I1 。 题 7-16 图 (a)解:容易判断,最大挠度发生在截面C处(见下图) 。 如图 7-16a(1)所示,梁段AB在 F 和 Fa 作用下,有 )( 4 3 2 3 2 1 2 2 2 22 2 EI Fa EI Fa EI aFa EI Fa B 和 14 )( 12 5 6 5 23 1 3 2 3 2 2 2 3 EI Fa EI Fa EI aFa EI Fa B 图 7-16a 由图(2)可得 )( 3 1 3 EI Fa C 最后,应用叠加法求得最大挠度为 CBBC a )( 2 3 34 3 12 5 1 3 1 3 1 2 1 3 EI Fa EI Fa a EI Fa EI Fa (a) (b)解:不难判断,最大挠度发生在中间截面G处。 图 7-16b 如图 7-16b(1)所示,由于左右对称,截面G的转角必然为零。由此可将图(1)求 G 的问题 转化为图(2)所示悬臂梁求挠度 B 的问题, 并可利用本题(a)中所得的结果, 只需将式(a)中的 F更换为2/F即可。最后求得的最大挠度为 )( 4 3 ) 2 ( 2 3 1 3 1 3 EI FaF EI a BG (b) 15 7-17 图示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 q 与集中载荷 ql 作用。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试计 算梁端的挠度及其方向。 题 7-17 图 解: )( 16 3 )2(8 12 8 4 4 3 44 Eb ql bEb ql EI ql z Cy )( 2 )2(3 12 3 )( 4 4 3 43 Eb ql bbE ql EI lql y Cz 梁端的总挠度为 4 4 22 4 4 22 01. 2 2) 16 3 ( Eb ql Eb ql CzCy 其方向示如图 7-17,由图可知, 36. 5 32 3 tan Cz Cy 图 7-17 7-19 试求图示各梁的支反力。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 16 题 7-19 图 (a)解:此为三度静不定问题,但有反对称条件可以利用。 此题以解除多余内约束较为方便。在 e M作用面B处假想将梁切开,并在其左、右面各施 加一2/ e M,在切开截面仅有反对称内力 B FS存在,示如图 7-19a。 图 7-19a 变形协调条件为 0 BB ww (a) 截面B的挠度之所以为零,这是由反对称条件决定的。 利用叠加法,得 3S2e ) 2 ( 3 ) 2 )( 2 ( 2 1l EI F l M EI w B B (b) 将式(b)代入式(a),于是得 l M F B 2 3 e S 方向如图所示。 据此可求得其它支反力为 )( 4 )( 4 )( 2 3 )( 2 3 ee ee M M M M l M F l M F CA CyAy , , (b)解:此为两度静不定问题。可在梁间铰B处解除多余约束,得该静不定结构的相当系 统如图 7-19b 所示。 图 7-19b 变形协调条件为 BB ww (d) 物理关系为 EI aF w EI aF EI qa w By B By B 3 38 33 4 , (e) 17 将式(e)代入式(d),得 16 3qa FBy 由相当系统的平衡条件,求得其它支反力为 )( 16 3 )( 16 5 )( 16 3 )( 16 13 22 qa M qa M qa F qa F CA CyAy , , 7-21 题 7-20 所示传动轴,由于加工误差,轴承 C 处的位置偏离轴线= 0.25mm, 试计算安装后轴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已知轴的弹性模量 E = 200GPa。 解:此为一度静不定问题。 传动轴的相当系统示如图 7-21。变形协调条件为 wC (a) 图 7-21 在多余支反力 Cy F作用下,截面C的挠度为 EI lF w Cy C 3 2 3 (b) 将式(b)代入式(a),得 EI lFCy 3 2 3 由此得 3 2 3 l EI FCy 由图可知,梁内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截面B,其值为 2 max 2 3 l EI lFM Cy 由此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MPa9 .46Pa1069. 4 m200. 04 N050. 000025. 0102003 4 d3 )( 2 3 7 22 9 22 max max l E W I l E W M zz 7-22图示结构, 梁AB与 DG用 No18 工字钢制成, BC为圆截面钢杆, 直径 d = 20 mm, 18 梁与杆的弹性模量均为 E = 200 GPa。若载荷 F = 30 kN,试计算梁与杆内的最大正应力,以及 横截面 C 的挠度。 题 7-22 图 解:设杆 BC 受拉,轴力为 FN。在载荷 F 与轴力 FN作用下,梁 DG 中点 C 的铅垂位移为 EI aFF EI FF C 6 )( 48 )(2a)( 3 N 3 N 1 梁杆结构 ABC 的下端截面 C 的铅垂位移则为 EA aF EI aF C )7 . 0( 3 N 3 N 2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 EA aF EI aF EI aFF)7 . 0( 36 )( N 3 N 3 N 得 2 N 4 . 1 13 Aa I F F (a) 对于No18工字钢, 3-64-54 m10185 ,m101.661660cmWI 杆BC的横截面面积为 24- 2 m1014. 3 4 (0.02m) A 代入式(a) ,得 N10818. 9 m)2)(m1014.(3 )m10.661 (4 . 1 13 N1030 3 22-4 45 - 3 N F 而梁AB与DG的最大弯矩则分别为 mN19636m)2(N)10818. 9( 3 Nmax, aFMAB mN20182 2 m)2(N)10818. 9N1030( 4 2)( 33 N max, aFF MDG 根据上述分析,得杆BC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MPa3 .31 m1014. 3 N10818. 9 2-4 3 BC 19 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MPa1 .109 m10185 mN20182 36 max, max W MDG 而截面C的挠度则为 8.11mmm1011. 8 )m101.66)(Pa10200(6 m)2(N)10818. 9N1030( 6 )( 3- 45 -9 3333 N 1 EI aFF C 7-23图 a 所示结构,由梁 AB 与杆 CB 组成,并承受铅垂载荷 F 作用。梁各截面的弯 曲刚度均为 EI,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且 I=Al2/2,试计算梁的最大弯矩与杆的轴力。 题 7-23 图 解:本问题属于一度静不定。在载荷 F 作用下,杆 BC 轴向受拉,轴力用 FN表示,梁的 受力如图 b 所示。 设杆的轴向变形为l,梁截面 B 的挠度为,则变形协调条件为 l2 (a) 梁截面 B 的挠度为 3 2 3 N EI l F F 杆的轴向变形为 EA lF EA lF l NN 22 将上述二式代入式(a) ,得补充方程为 EA lF EI l F F N 3 N 2 3 2 由此得杆 BC 的轴力为 123 2 2 6 2 2 N F l A I Fl F 而梁的最大弯矩则为 123 23 2 N max Fl l F FM 20 7-24 图示刚架,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画刚架的弯矩图。 题 7-24 图 解:图 a 与 b 所示结构均为一度静不定问题。解除C端的多余约束,代之以多余约束反 力 Cy F,由变形协调条件 0 Cy 解得此二刚架的多余约束反力依次为 )( 8 1 )( 8 9 e qaF a M F CyCy , 此二刚架的弯矩图分别如图 7-24a 和 b 所示。 图 7-24 7-25 图 a 所示梁,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若欲使梁端支座 A 旋转,则需在 A 端施加 多大的力偶矩 MA,并求相应的支反力。 题 7-25 图 21 解:取相当系统如图 b 所示,在 FAy与 MA作用下,截面 A 的挠度与转角分别为 EI lM EI lF y A Ay A 23 2 3 EI lM EI lF A Ay A 2 2 由上述二式,并分别令 AA y , 0 即 0 23 2 3 EI lM EI lF A Ay EI lM EI lF A Ay 2 2 经联立求解,于是得 l EI MA 4 , 2 6 l EI FAy 并从而有 l EI MB 2 , 2 6 l EI FBy 7-26 如图 a 所示,一长度为 l、弯曲刚度为 EI、重量为 W 的细长直梁,放置在水平 刚性平台上。设在梁端施加铅垂载荷 F=W/3 后,部分梁段离开台面,试求分离段的长度 a、 梁端的挠度与梁内的最大弯矩。 题 7-26 图 解:梁段 BC 与水平刚性平台紧贴,各截面的挠度、转角与曲率均为零,即 0)( , 0)( , 0)( xwxwxwax时,当 22 当不考虑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时,弯矩与梁轴曲率)( x w 成正比,所以,梁段 BC 各截面的弯 矩均为零,横截面 B 的弯矩也为零。 根据上述分析,梁段 AB 可简化为悬臂梁(图 b) ,但截面 B 处的支反力偶矩为零,即 0 2 1 3 2 a l W a W MB 由此得 3 2l a (a) 利用叠加法,得截面 A 的挠度为 EI a l W EI aW wA 833 43 将式(a)代入上式,得 243 2 3 EI Wl wA 梁段 AB 的弯矩方程为 2 1 2 1 3 x l W x W xM 而在梁段 BC 内,各截面的弯矩均为零,于是得梁的弯矩图如图 c 所示,最大弯矩为 18 max Wl M 7-27 如图所示,梁左端 A 固定在具有圆弧形表面的刚性平台上,自由端 B 承受载 荷 F 作用。试计算截面 B 的挠度及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平台圆弧表面 AC 的曲率半径 R、 梁的尺寸 l,b 与以及材料的弹性模量 E 均为已知。 题 7-27 图 解:1.计算截面B的挠度 设在F作用下梁段AD与圆弧形表面贴合,并设DB段的长度为x,则由图 7-27a 得 EI Fx R 11 由此得 FR EI x (a) 23 图 7-27 由于贴合段梁的曲率为常值,可知此段的弯矩也是常值。据此可画出梁的弯矩图,示如 图 b。根据梁的约束条件及图 b,可进一步推知其受力情况,示如图 c。 由图 c 得截面B的挠度为 EI Fx x EI xlFx EI xlFx wB 3 )( 2 )( 3 2 (b) 再将式(a)代入式(b),化简后得到 )( 6 )( 2 32 2 2 RF EI R l wB 2计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由图 b 可知,梁内的最大弯矩(绝对值)为 R EI M max 由此得最大弯曲正应力为 R E 2 max 7-28 图示匀质梁,放置在水平的刚性平台上,若伸出台外部分 AB 的长度为 a,试 计算台内梁上拱部分 BC 的长度 b。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梁单位长度的重量为 q。 题 7-28 图 解:由于此梁在截面C以右的部分曲率处处为零,因此截面C处的曲率、转角及弯矩也 都为零,即 24 0 0 CC M, 假想此梁从截面C处切开,并取梁段AC为研究对象,可将其画成图 7-28 所示的外伸梁。 图 7-28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均布载荷q(梁自重)作用下,有 0 6224 23 EI bqa EI qb C 由此得到 ab2 顺便指出,这种解法是初等的,未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致使分离面 C 处出现集中力形 式的支承反力。 7-29 图示匀质梁, 放置在水平刚性平台上。 若在横截面 A 作用一铅垂向上的载荷 F, 试建立该截面的挠度与载荷 F 的关系。设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梁单位长度的重量为 q。 题 7-29 图 解:可从该匀质梁的上拱部分提取力学模型,如图 7-29 所示。 图 7-29 与上题相同的理由,这里有简支梁两端截面的转角和弯矩均为零。 由图可知,截面A的挠度为 EI ql EI Fl 384 5 48 4 3 (a) 该梁左端截面的转角为 EI ql EI Fl C 2416 3 2 (b) 由于 0 C 25 故有 qlF 3 2 或写成 q F l 2 3 (c) 将式(c)代入式(a),得到 3 4 43 2048 9 ) 2 3 ( 384 5 ) 2 3 ( 48EIq F q F EI q q F EI F 7-30 图示梁 AB 与 CD,B 端、C 端与刚性圆柱体相连,其上作用一矩为 Me的集中 力偶。试画梁的剪力、弯矩图。设二梁各截面的弯曲刚度均为 EI,长度均为 l,圆柱体的直径 为 d,且 d = l/2。 题 7-30 图 解:此为三度静不定结构,有反对称条件可以利用。 该结构相当系统的一部分如图 7-30a 所示。 图 7-30 静力学方面,由刚性圆柱体的力矩平衡可得 e1 2MFdM (a) 几何方面,考虑梁AB,其截面B的挠度与转角之间应满足协调关系(请读者自己画出结 构变形图以帮助理解) ) 2 (dw BB (b) 26 物理方面,有 EI Fl EI lM EI lM EI Fl w BB 2 23 2 1 2 1 3 , (c) 将式(c)代入式(b),得补充方程 ) 2 ( 223 2 1 2 1 3 EI Fl EI lM d EI lM EI Fl 注意到2/ ld ,由上式得 FlM 18 11 1 (d) 将式(d)与式(a)联解,得 e1 e 31 11 31 18 MM l M F, 求出F和 1 M后,画梁AB的剪力与弯矩图分别如图 b 与 c 所示。梁CD的剪力图与图 b 左右对称,其弯矩图与图 c 反对称,这里未画出。 7-31 图示静不定梁 AB,承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已知抗弯截面系数为 W, 许用应力为。 (1) 试求载荷的许用值q; (2) 为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可将支座 B 提高少许,试求提高量的最佳值及载荷 q 的相应 许用值q 。 题 7-31 图 解:(1) 求0时的q 此为一度静不定问题。解除B端的多余约束,代之以多余反力 By F,将截面B的挠度 EI ql EI lF w By B 83 4 3 (a) 代入变形协调条件 0 B w 可得 8 3ql FBy (b) 自B端向左取坐标x,弯矩方程为 27 2 2 )(x q xFxM By (c) 由条件 0 d )(d x xM 得)(xM取极值的位置为 q F x By 0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样本
- Unit 3 Period V Task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种子工程面试题库及答案
- 机械制造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合同
- 中医护理专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中学生拉筋考试题及答案
- 小小雨点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2024)苏少版(2024)001
- 2025年预拌砂浆购销合同范本
- 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核辐射探测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酒类小作坊管理制度
- 中国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指南2023
- 党性主题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T/CECS 10348-2023一体化净水设备
- 骨科与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
- 打造卓越电信网络-优化技术引领业务增长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 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操作手册
- 《支架外固定的护理》课件
- 建钢结构库房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