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问题行为的严重性引起人们 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对问题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但国内以生态 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且 已有研究对中学生六个年级同时进行研究的比较少。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湖南省1 3 0 8 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 对象,对其问题行为现状及与自尊、和会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 1 )湖南省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学习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比较突 出,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和退缩行为相对较少;在年级比较中,高一 年级存在较高的问题行为。 ( 2 ) 生态系统理论的宏系统水平上,生源地与退缩行为、神经质和 考试焦虑的主效应极其显著;初高中与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的主 效应极其显著,与退缩和神经质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性别与攻击行为、 违纪行为的主效应极其显著,与考试焦虑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与学习 适应不良的主效应显著。 ( 3 )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个体因素和微系统水平上,中学生各类问题 行为和自尊、社会支持的各类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并能被自尊和社会 支持部分因子预测。 ( 4 )自尊在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中具有中介效应,社会支持不仅直 接对问题行为有负效应,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自尊间接影响问题行为。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自尊,社会支持 a b s t r a c t t h e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a r ei nt h ep e c u li a rp e r i o do f t h e i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o d ya n dm i n d ,t h e i r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 sa r e s os e r i o u st h a th a v eb e e np a i da b r o a da t t e n t i o n 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s o f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h a v eb e e nd o n eb yt h e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 r e s e a r c h e r s 。b u tt h e r e a r ef e w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 e so n s e l f e s t e e ma n d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w i t h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d i g m ,a n da l s oa r e f e w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w h o l e m i d d l es c h o o lp e r i o d 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h i sr e s e a r c he x p l o r e s t h e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a n di t sr e l 矿 t i o n s h i p w i t hs e l f e s t e e ma n d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t h r o u g h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1 3 0 8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s t u d y i n gi nh u n a np r o v i n c eo fc h i n a t h er e s u l t sa r ea sf o l l o w s : ( 1 ) t h em i d d l e 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s t u d y i n gi nh u n a n h a v e t h e u n i v e r s a l l e a r n i n gm a l a d a p t i v e a n d t e s t a n x i e t y b e h a v i o r r e l a ti v e l y ,t h e yh a v el e s sa g g r e s si v eb e h a v i o r , d e li n q u e n tb e h a v i o ra n dw i t h d r a w t h e1 0g r a d es t u d e n t s s h o wh i g h e rl e v e l s t h a nt h eo t h e r s o f t h e i rp r o b l e m b e h a v i o r s ( 2 ) m a n o v aa tt h el e v e lo ft h em a c r o s y s t e mw e r ee x a m i n e d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e so ft h er e l a t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p r o b l e m b e h a v i o ra n dt h ed e m o g r a p h i cv a r i a b l e so fs c h o o lo r i g i n , j u n i o r s e n o rg r a d ea n dg e n d e r s c h o o lo r i g i nh a sm a i n e f f e c t so nw i t h d r a w ,n e u r o t i ca n d t e s t a n x i e t y b e h a v i o r s j u n i o r s e n o rg r a d e h a sm a i ne f f e c t so n l e a r n i n gm a l a d a p t i v e ,a g g r e s s i v e ,w i t h d r a wa n dn e u r o t i c g e n d e rh a sm a i ne f f e c t so n l e a r n i n gm a l a d a p ti v e , a g g r e s s i v e ,d e l i n q u e n ta n dt e s t a n x i e t yb e h a v i o r s ( 3 ) a tt h ei n d i v i d u a la n dt h el e v e lo ft h em i c r o s y s t e m ,e a c h k i n d o f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o f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h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s e l f e s t e e ma n da 1 1f a c t o r s o f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a n dc a nb ee s t i m a t e db ys e l f e s t e e m a n ds o m es o ci a ls u p p o r tf a ct o r s ( 4 )s e l f e s t e e ma c t sa sam e d i a t o ro f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e e w s o c i a ls u p p o r ta n d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 ,t h a ti s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a f f e c t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d i r e c t l ya n di n d i r e c t l y t h r o u g ht h em e d i a ti n gi n f l u e n c eo fs e l f - e s t e e m k e yw o r d s :m id d l e 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 , s e l f e s t e e m ,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i i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王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申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弛晦够伽髀s 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帮范大学。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因,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圈。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鲻钮毒五嚣期:p 3 年s 月叼疆 导师张瀚磊 帆伽础年s 月妣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引言 中学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身心发育良好与否影响他们 的一生。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和成长期,心理与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处 于自我同一性危机中的青少年,必然在社会变革中的震荡中经历着最强烈 的社会心理阵痛与价值观冲突引发的迷茫。在信息污染、经济诱惑以及不 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中学生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不少中学生在与 同学交往、与家人相处、性的诱惑、学业压力及自我形象的建立等方面, 因为不敢承受这些挑战产生了压力而导致其自尊心受损,使他们不愿承 担、不敢面对逆境的挑战,从而产生问题行为。比如早恋、逃学、离家出 走、中途辍学、吸烟、酗酒、偷窃、自卑、冷漠、孤独、烦恼,甚至自杀 等。如果我们不能给这些有问题行为的中学生以及时的、有效的帮助、支 持、引导、保护及培养,没有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就可能使他们的问题 进一步加深,从而给中学生个人与社会造成潜在的损害与危害。问题行为 的形成与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不仅阻碍中学生社 会化、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实施,甚至会诱发中学 生走向犯罪的歧途。 1 文献综述 1 1 前言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严重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忻仁娥、 唐慧琴等对全国2 2 个省市2 6 个单位2 4 0 1 3 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 l 颈+ 学僚论文 查发现,闻题发生率为1 2 9 7 ( 标准差为2 。1 9 ) n 3 ;马佳、孙晓勉等对深 努i l j l 童少年心理行为闯题研究发现,闻题检出率为1 3 9 7 ,男、女分嬲为 1 4 7 6 、1 2 9 9 r 2 ) ;周详、曾晖对海南中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发现,行为 问题检出率为1 4 。3 9 嘲;熹瞻、刘珍妮等对珠海城区初中学生行为问题 研究发现,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 4 3 n 3 ;张朝对淄博市城区中小 学生心理行为状况研究发现,行为闻题的总检出率为王g 。l 跖1 ;唐光政、 郭兰婷等对成都市区1 熏一1 8 岁青少年人群心里问题调查发现,检豳率为 2 7 2 刚。而国外报道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一般为5 - - 3 0 州廿儿童问 题行为如此高的检出率,对其研究亥不容缓眷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在查获的犯罪青少年中,一般在1 0 - 1 2 岁时 染有各种问题行为的,1 3 - 1 4 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 4 - 1 7 岁出现违法犯罪 的高峰,1 8 岁以螽则往往成为违法犯罪的“主力军 。因此,中学生问题 行为值得我们去关切,也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成本投入到问题行为的探索之 中【8 】o 1 2 问题行为的界定 阀题行为( 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u r ) 也称行为问题,与偏差行为、危险 行为、不良适应行为( 或称适应欠佳行为) 以及反社会行为等通称使用。 自从威克曼1 9 2 8 年对儿童问题行为开展研究以来,问题行为的定义还没有 得到统一。美国林格伦将问题行为界定为: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 干 扰学生和班级体发挥有效的作用) ,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 表示 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 秘】;椿朝夫认为,偏差行为可涵盖情绪障碍、 性格异常、行为异常或由身体、智能等因素而衍生的不良适应行为n 引; 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 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颓的行为疆玎:车文博认为,学生闻题 中学生l 曩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能研究 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 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弧2 :左其潍认为,问 题行为是指在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调或变态,并把问题行为作 为心理咨询的对象之一看待n 引;崔丽霞将中学生问题行为界定为学校教 育生活中,由心因性和外因性而非内因性引起( 神经生理性) 的、显著异 于常态而且妨碍其学业、社交及其他正常生活的行为n 引;万修礼认为问题 行为是行为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内外因所导致的顺应不良行 为1 卯。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冒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研究者的种 族、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以及行为评定标准的差异,使问题行为 的定义各不相同n 6 1 。综合以往的研究,结合崔丽霞对问题行为的定义,我 们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学校教育生活中,由心因性和外因性而非内 因性引起( 神经生理性) 的适应不良行为,包括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 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等。 1 3 问题行为的分类 问题行为的定义存在差异,其分类也有所不同e 综合前人的研究,主 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 。3 1 二分法 依据问题行为的外显与否分为蘸类: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 各研究者对这两类问题行为的内涵界定不同,说法有差异。美国威克曼 ( w i c k m a n e 。k ) 在2 0 世纪2 0 年代,把闻题行为分为扰乱性的( 如破坏课堂秩 序、不遵守纪律等) 和心理性的( 如退缩、抑郁、神经过敏等) 两类。阿肯 巴克( t m 。a c h e n b a c h ) 将其分为内隐行为问题和外显行为问题。内隐性的 包括退缩、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六个维度,外显性的包括违纪和攻击两 硕+ 学位论文 个维度。孙煜明将闯题行为分为两类:类是外向性的,即攻击型的。如 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严重的还有逃学、欺骗和偷窃。另一类是内向性的,即退缩型的。如沉默 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不适应新环境;性格温顺但神经过敏、烦躁 不安、过度焦虑;白天稍不如意,晚上就会做噩梦、讲梦话、失眠等n 。 1 。3 2 三分法 美国奎伊( h c q u a y ) 1 9 5 6 年将问题行为分为三类:学习问题行为、 情绪偏差和人际交往障碍。杨围枢将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三组:第一组 是逃避性的闻题行为,如偷窃、吸食药物等;第二组是违抗性的问题行为, 如攻击、违规等;第三组是情绪性的问题行为,如痴心妄想、犹豫等呻1 。 3 3 四分法 左其沛等人用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动状态及个性特点、行为 方式及其特点、行为后果、自我评价及体验、性质程度等七项指标,将问 题行为分为四类:过失型,由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由好奇、好动、 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由于缺乏知识经验或能力不足,采取了不适当的行 为而产生的违反纪律和一般行为规则的行为,带有情境性、偶发性和盲旨 性等特点;品德不良型,由不良需要引起,受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 支配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带有经常性、 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攻击型,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等情绪所引 起并受一定气质性格所制约,如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产生的发泄、对立、反 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一般带有公开性、暴发性等特点;压抑型,由挫 折引起焦虑,受一定气质性格的制约,在挫折持续作用的条件下所产生的 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一般带有隐匿性、持续性等特点n 引。 1 3 4 五分法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日本古泽赖雄把问题行为分为五种类型:神经症行为,由心理原 因引起的,如咬指甲、抽搐等:人格问题上的行为;由不良的性格特征 引起的,如反抗、粗暴、说谎等;智力活动上的行为,如智力水平不能 适应学习、学习成绩不良、逃学等;精神病行为,由精神病引起的行为 异常;社会性行为,如不良品行和犯罪行为。 1 3 5 六分法 吴武典从辅导的观点出发,将问题行为分为六类:外向性行为问 题:即通称的违规犯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逃学、逃家、不合作、 反抗、不守纪律、撒谎偷窃、打架、破坏、捣乱、伤害等;内向性行为 问题:即通称的情绪困扰或非社会行为,包括:畏缩、消极、不合作、过 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虐、自杀行为等;学业适应问题:成 绩不理想,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往往兼具情绪上的困扰或行为上的问题, 包括:考试作弊、不做功课、粗心大意等;偏畸习惯:或谓之不良习惯, 多与性格发展的不健全有关,包括吸吮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等; 焦虑症候群:由过度焦虑引发而来,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或强迫性行 为,通称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紧张、发抖、呕吐等;精神病 症候:其行为明显的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变态,包括精神分裂症、 躁郁症等r 2 0 。崔丽霞对中学生问题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六种: 学业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质和考试焦虑乜。 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崔丽霞的分类方 法,将问题行为分为学业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 经质和考试焦虑六种。 1 4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 1 9 7 9 ) 的理论,自然环境与发展的个体是相互作 硕士学鬣论文 用的假设,社会影响可以分成围绕青少年的一系列系统微系统 ( m i c r o s y s t e m ) 、中闻系统( m e s o s y s t e m ) 、外层系统( e x o s y s t e m ) 、宏系统 ( m a c r o s y s t e m ) 和长期系统( c h o r n o s y s t e m ) 。个体是这个生态学范式的中 心,并且促成了系统的各变量的交互诈用。对中学生最直接产生影响的是 微系统中的因素,包括个体直接接触的那些方面。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 家庭是主要的微系统,接下来是朋友和学校夺中间系统包含微系统背景中 的交互关系,比如,在学校发生的事会影响在家里发生的事。外层系统指 靠 个体不直接参与这些系统环境的互动,但是这些系统环境对个体发展有间 接影响,比如,父母在工作中发生的事会影响父母,接着会影响到中学生。 宏系统包括特定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态度、道德观念、习俗和法律啸】。 n a 锄a a t z a b a - p o r i a 等( 2 0 0 4 ) 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模型为理论框架, 并结合他人研究,综合了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个人水平上,与问题行 为相关的因素有气质、性别、i q 和自我价值;在微系统水平上与问题行为 相关的因素有友谊、兄弟姐妹关系、教养方式与严厉惩罚使用、亲子关系、 家庭风格和社会支持;在外层系统水平上,与闯题行为相关的因素有父母 婚姻关系、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工作经历等醯 。a d r i e n n el d e s a n t i s 等同样以生态系统模型为理论框架,认为在宏系统水平上,包括多种人口 统计学变量,如种族、性别等;而长期的环境影响系统方面则是时间的变 化以及持续性的影响。 1 4 1 影响问题行为的个体因素 荆雷、梁执群等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自 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明显的负相关,自我意识较低的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行为问题,检出行为问题的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小学生晒3 。 曾凡林等探讨了问题行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特点,发现儿童问题行为与某 些特定的人格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自律性低的儿童易产生攻击行为, 紧张性高的儿童易忧郁和产生思维障碍;违纪行为与高轻松性、紧张性、 低自律有关;焦虑得分越高,儿童越易产生攻击、自伤、忧郁和违纪等问 题行为胁1 。 国外对影响问题行为的个体因素进行了研究。e i s e n b e r g 等( 2 0 0 5 ) 研究发现,外倾问题和内倾问题都与消极情绪相关,外倾问题者在努力控 制上得分低,在冲动性上得分低,然而,内倾问题者同正常儿童相比较, 冲动性而不是努力控制上得分低乜引。k a t h r y n 等( 2 0 0 2 ) 研究发现,性格 内向易害羞的儿童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内向型问题;性格过于活波好动的 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呦3 。c r a i g 和e r i c ( 1 9 9 8 ) 在对冲动、愤怒和青少年 问题行为的交互影响的纵向研究中,发现愤怒仅能预测女性青少年问题行 为的物质滥用,而冲动则与男性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相关更为显著,在 前瞻性分析中,愤怒和冲动均能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四3 。p a n d i n a ( 1 9 9 3 ) 等发现,高水平消极情感同时又有高水平非抑制性的个体特别容易产生问 题行为嘞1 ;e i s e n b e r g 和f a b e s ( 1 9 9 2 ) 发现,那些易于产生消极情感的非 抑制性的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极易失败口u ,k a p l a 等( 1 9 8 4 ) 发现,这些个 体也极易遭到亲社会同伴和支持问题行为的反社会同伴团体的拒绝口引。 1 4 2 微系统水平上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 在国内的研究中,对父母教育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研究比较多。蒋奖 ( 2 0 0 4 )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女生行为问题有 颁七学位论文 显著的负相判3 引。陈会昌等( 2 0 0 4 ) 研究发现,儿童从4 岁到7 岁,其父亲 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闻题行为和学校适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i 儿童7 岁时父亲的教养态度能预测男孩的问题行为,不能预测女孩的问题行为 3 4 1o 王露敏等( 2 0 0 2 ) 研究表明,男生行为问题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 庭缺陷、父母教养方式不良有关,女生则与父母教养方式不良和受教育水 平低有关潞。在有关亲子沟通与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中,方晓义等( 2 0 0 4 ) 研究发现,一种亲子沟通类型不仅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 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汹,方晓义等( 2 0 0 1 ) 还发现,家庭沟 通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刀。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早一些。 l a f r e n i e r e ( 1 9 9 2 ) 研究发现,父母过渡溺爱更易使儿童出现焦虑和退缩行 为汹3 。p a t t e r s o n 等( 1 9 8 9 ) 研究发现,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是儿童发 生问题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例口b a l d w i n ( 1 9 8 9 ) 发现,严厉惩罚型父母教 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形成问题行为渊。 微系统的例子包括青少年与他们的家庭环境、学校、同辈和邻居之间 的交互作用。微系统一个重要的方瑟是歹l 童得到关键支持者的社会支持, 比如其双亲、老师、同学和朋友。马雷基和代马雷( 2 0 0 2 ) 这样界定社会 支持:“一个个体感知到的从其所在社会关系网络的人那里得到大体的支 持或具体的支持行为,从而提高其机能或者在他们的不利结果中起到缓冲 器的作用 。r o s e n f e l d 潍1 、e p s t e i n 池3 和b a k e r 4 3 1 关于儿童社会支持研 究显示,社会支持对儿童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包括双亲的支持,同辈的支 持,以及老师的支持。 1 4 3 外层系统水平上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 中学生闯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郑名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m 】。d o d g e 研究发 现,相对于女孩来说,男孩更容易受贫穷、离婚和单亲家庭等因素的负面 影响“钉。j o h np h o f f m a n n 研究发现,不管青少年的社交团体如何,如果 青少年与最近离婚的母亲、亲生母亲和继父、单亲妈妈或单亲爸爸一起住, 都呈现更多的问题行为;不管青少年住在怎样的家庭结构中,如果青少年 所在的社团大部分是贫困者、以女性作主或是失业男性,青少年会呈现更 高的问题行为m 1 。g o n n e k ew j m s t e v e n s 研究发现,学业和内化问题行 为与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面与高的家庭经济状况成正相关1 4 7 。 1 4 4 宏系统水平上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 d o d g e 研究发现;随着与父母高压教养方式的较量,男孩似乎比女孩 更容易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负面的生活经历会增加男孩攻击行为的发 生率这一点对其它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假设造 成男孩青春期行为问题的高危险因素是一个整体,性别因素或许是只有在 环境压力影响条件下才会导致行为问题的一个基本因素旧1 。x i a o j i a6 e 等研究发现在内化阀题和外化闻题症状的发展方面,男生和女生的风险是 相一致的;而在更多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效应( 统计学上不显 著) ;早熟对男生无益嘲。 曾凡林等( 2 0 0 4 ) 探讨了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电视暴力的关系,发现过 多的观看电视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倾向性增加,且攻击性行为 与观看电视暴力引起的情绪反应有关嘞3 。 1 4 。5 长期环境系统水平上影晌问题行为的因素 r i c h m a n ( 1 9 8 2 ) 研究发现,3 8 岁间的闯题行为是稳定的,3 岁时表现较 9 硕士学僦论文 强攻击性的儿童,8 岁时6 2 的入表现出类似问题行为。日本学者营原 等( 1 9 9 9 ) 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进行了1 1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半岁儿童与 董o 岁儿童之闻的外化问题行为存在定的相关,因此外化问题行为具有稳 定性强嬲。r o b i n s ( 1 9 9 1 ) 追踪研究表明,成人期有反社会问题的的研究 对象中,7 0 以上的入在几童时期就有强烈的反社会行为倾向汹3 。 1 5 有关自尊与问题行为的研究 自尊是自我的核心概念,对自尊的研究始终是与对自我的研究分不开 的。詹姆斯第一次阐述自尊的机制及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自尊水平 是个体所取得的成功与其抱负之比。m 。r o s e n b e r g ( 1 9 7 9 ) 认为自尊反应了 知觉到的个体的现实自我状态和理想或期望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且自我 接纳、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感。 在中学时期,自尊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较高的自 尊和长远的心理健康以及情绪幸福感有很大的联系。而自尊未得以充分发 展的人会表现出大量的,不健康的情绪症状,特别是出现焦虑症的心身症 状。低自尊与吸毒及未婚怀孕有联系,而未婚怀孕常常是年轻女性为提升 自尊而做出的努力。低自尊与神经性厌食症及狂食症等饮食障碍有关,也 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焦虑及自杀的个因素。低自尊的青少年对批评或者 拒绝的自我意识太强、太脆弱,他们在受到嘲笑、受到责备时,或别人对他 们提出不好意见时,他们可能会深感不安,他们越是感到自己脆弱,其焦虑 水平就越高。低自尊的青少年会出现社会适应困难泓3 。 自尊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很大的关联,这可能是一种交互关系。 高自尊的青少年往往学业成绩很好,而学业成绩好的青少年自尊也比较 i o 中学生闷题行为及其与自尊、衽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高。对自己评价高的学生勇于尝试,而对自己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则会给自 己的成绩设置限制,他们觉得自己做不好,7 或者是自己不聪明。学业成绩好 的青少年更可能会被高水平的同伴所接受。有些研究强调参加课外活动也 和较高的自尊有关潮。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一向都相信低自尊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 近期的很多研究未能发现这种联系。罪犯的自尊可能上升、下降、不变。 有研究表明,低自尊并不能预测青少年与从事犯罪行为的同伴交往,而与 犯罪者为友的青少年,尽管其犯罪行为没有增加,但是其自尊却上升r 别。 1 6 有关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研究 社会支持的概念是2 0 世纪5 0 年代由社会学家提出的,对社会支持的界 定,学者们都以社会组织、入际交流、入际互动、角色冲突以及互动的内 容等角度加以讨论。社会支持可以说是个人在社会体系中,觉得受到关心、 尊重与协助,这些来自社会他人的资源可帮助减少压力或解决闯题,或增 加个人的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 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对支持的利用 度,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一, 中学生正处予青春发育期,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屠l 的变化心理发 展相对缓慢,导致了身心发展的失衡,他们的内心感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 和压力尊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的转折关键时期夸在此 时期,社会支持的不同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 持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支持水平学生 的适应质量显著高于低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高支持水平的初中生表 硕七学缱论文 现出较少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孤独感较低,学习成绩较好, 同伴的评价更高,对学校的态度也更为积极瞰3 。社会支持也影响中学生的 心理,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中考信心、学习自觉性 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如果给予中考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对缓解 考生的强迫观念行为、不自在感、抑郁、敌对情绪和偏执、精神病性症状 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瓣1 。 综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问题行 为有所减少,而且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社会支持在应 激条件下缓冲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且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 要的维护作用。 1 7 相关中介效应的介绍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父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 , 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 。又如,“工作环境 ( 如技术条件) 通过 工作感觉黟( 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 :, 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 是中介变量。 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 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 量之间的关系( 相应的路径见图1 - 1 ) 中学生闷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酶骈究 y = c x + e l m = a x + e 2 y = c x + b m + e 3 区卜叫习十硗 ( 1 ) ( 2 ) ( 3 ) 7 = c x 专e l 飚= a x + 乎2 寥3y = c ) r + b m + e 3 图1 - 1 中分变量示意图 假设y 与x 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 显著( g 口h o c = o 的假设被拒 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会变量醅。如何知道麓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或者说中介效应( m e d i a t o re f f e c t ) 显著呢?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 应显著:( i )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 i i )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 了它前面的变量( 包括自变量) 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 a r o n 和 k e n n y 定义的( 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 i i )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 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变成t j u d d 和k e n n 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 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 见图1 ) :( i ) 系数c 显著 ( h p h o :c = o 的假设被拒绝) :( i i ) 系数a 显著( h i h o :a = o 被拒绝) ,且系数b 显 著( h p h o :b = o 被拒绝)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 i i ) 系数c 不显著渤3 。 h d e l a 在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尊。r o s e n b e r g 也 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自尊是社会支持的结果,他把它定义为“个入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 。他还认为,在青少年时期,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其自 l l 硕士学位论文 尊的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旧】。对过去研究的回顾发现:( 1 ) 社会支持对 自尊产生了影响毒如m r u k 认为自尊的培养与基本的父母养育态度和亲子关 系密切相关n ;y a r c h e s k i 以1 6 5 名1 5 至1 7 岁的青少年为被试的研究发现社 会支持和自尊的相关为0 。3 0 ;1 9 9 7 年他们又报告出这两者的相关为 0 3 8 嗽1 。( 2 ) 自尊作为一个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青少年的认知、动 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汹1 。综上可知,社会支持影响自尊, 而自尊又对青少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那么自尊是否在社会支持和问题行 为之间有某种中介作用? 也就是社会支持在影响问题行为的过程中受到 自尊的影响7 1 。8 问题的提出 国外一些研究者从总体考察了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有些研究 者分别从某一个影响因素来探讨青少年问题,如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 t 气质和情绪、媒体暴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在问题行为的研究上,发现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父母关系、家庭气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等。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我们了解问题行为的现 状,解释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很重要的启发。但从总体来说,已有的 研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从研究方法看,有的研究以理 论分析为主,有的是文献综述,有的是小范围内的问卷调查;从研究对象 。上来看,大部分研究是以学前和小学儿童为主,很少有综合考虑中学生六 个年级的研究;从研究的理论框架来说,很少有根据生态系统论为理论指 导的研究;从研究分析来说,很少采用中介效应来探讨问题行为、自尊和 社会支持三者之闻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试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骈究 用中介效应探讨中学生问题行为、自尊和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 研究目的 ( 1 ) 进一步了解湖南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 ( 2 ) 了解湖南中学生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 3 ) 探讨中学生问题行为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尊 2 2 研究的意义 闻题行为是引入关注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以生态系统论为 基础和出发点,在吸收前人有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学生问题行为 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 价值。 ( 1 ) 有助于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充实 本研究透过科学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中学生闻题行为的特点和 规律。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深入分析,对于研究和谈讨中学生心理行为 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丰富和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 值。 ( 2 ) 有助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这 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引导并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社会 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蕊对的难题。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将 为有效引导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硕十学位论文 ( 3 ) 有助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 研究表明青少年处于问题行为多发阶段,本研究通过探讨问题行为、 自尊和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从外因与内因共同探讨影响问题行 为的因素,有助于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这对中学教育具有重要的 借鉴和参考价值。 2 3 研究假设 假设1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宏系统水平上,中学生问题行为存在生源 地、性别和年级等方面的差异; 假设2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个体因素中,中学生各类问题行为与自尊 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3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微系统水平上,中学生各类问题行为与社 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4 :社会支持、自尊对中学生问题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假设5 :自尊在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3 研究方法 3 1 被试取样 在湖南衡阳地区、娄底地区和长沙市的初中和高中学校中选取被试, 共1 4 0 0 名学生左右,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被试1 3 0 8 名。其中城市学 生5 6 9 名,乡镇学生7 3 9 名;男生7 2 4 名,女生5 8 4 名;初中生6 3 0 名,高中 生6 7 8 名;学生年龄从1 2 至1 1 9 岁( m = 1 5 6 ,s d = 2 o ) 。具体分布见表3 1 。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3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所用问卷包括: 青少年行为问卷此问卷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崔丽霞老师编制的自评 问卷,共6 0 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分数越高,问题行为越多。包括学习 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等6 个因素, 各个因素可解释的变异量累计4 3 1 4 ;以a c h e n b a c h 适应状况的自我评定、 教师评定和家长评定量表为效标,该问卷与各效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 一0 2 7 6 、一0 2 0 6 、一0 4 1 2 ( p 均 o 0 0 1 ) 即该问卷是有效的。各因子的 c r o n b a c h 系数在0 6 6 1 6 - 0 8 6 9 5 之间,总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系数为 0 9 3 2 9 ;各因子分半信度在0 7 0 1 8 0 8 2 3 8 之间,总量表为0 8 9 1 5 ;各因 子间隔一周重测信度在0 6 7 - 0 8 6 之间,总量表为0 8 9 ;间隔三周重测信 度在0 5 8 - 0 8 3 之间,总量表为0 8 1 旧1 。 r o s e n b e r g 自尊量表由m r o s e n b e r g 所编制的自尊量表( t h e s e l f - e s t e e ms c a l e ,s e s ) ,该量表由十个条目组成,四级评分,总分范围 是l o 一4 0 分,分数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该量表具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s i b e r 和t i p e t t ( 1 9 6 5 ) 及f l e m i n g 等( 1 9 8 4 ) 进 行的测量中,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 8 5 和0 8 2 。l o r r 和w u n d e r l i c h ( 1 9 8 6 ) 报告本量表的得分与信心的相关系数为0 6 5 ,与合群性的相关系数为 0 3 9 。f l e m i n g ( 1 9 8 4 ) 证明本量表与几个涉及到自我评价过低的概念成 1 7 硕十学位论文 负相关。例如与焦虑的相关系数是一o 6 4 ,与抑郁的相关系数是一0 5 4 汹1 。 张春妹、邹泓等人( 2 0 0 6 ) 测量的c r o n b a c hq 值为0 8 3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包括主观支持( 1 、3 、4 、5 题) 、 客观支持( 2 、6 、7 题) 和支持的利用度( 8 、9 、l o 题) 三个因子汹1 。在 本研究中,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将 第4 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 题中的“夫妻 改为“恋人,同时 删去了“儿女一栏;将第6 、7 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增加“父 母”一项。张雯、郑日昌等研究表明修订后的量表重测信度在0 6 8 9 - 0 9 1 2 之间,效度为0 6 5 。 基本情况调查表被试的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生源地( 城市和 乡镇) 、学校类型、性别、初高中、年级等基本情况。 3 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书面问答方式,要求被试完成书面问题。使 用集体施测,施测时,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完全了解要求后作答, 遇到不解之处,随时向主试询问,时间在3 0 分钟。 3 4 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资料收回后,利用s p s s l 3 o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 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被试的问题行为、自尊和学校环境等基本情况; 多元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生源地、性别、初高中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一。 对各类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 相关分析检验自尊、社会支持与各类问题行为之间的相关: 回归分析检验自尊、社会支持对各类问题行为的预测,以及自尊作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为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 4 结果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