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社会赞许行为与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社会赞许行为与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研究社会赞许行为与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研究 摘 要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将个体的行为动机分为社会赞许 性(social desirable)动机亲和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从第一种动机的角度我们将行为分成 两类社会赞许行为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和社会不赞许行为social undesirable behavior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更倾向于采取赞许行为而避免不赞许行为但让人很 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型行为持有者对两类行为的社会认知情况有何不同他们对两类行为 的内外显态度一致吗究竟哪种态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内隐态度外显态度与行为之间 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往研究表明由于本能后天学习社会判断以及自我认知 等方面的复杂性人们在对两类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同点尤 其是人们对自己所持行为的态度往往具有更加明显的倾向性特别是在内隐态度的表现 上本文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从社会认知的角度主要是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 了个体对以上两种行为的不同认知研究结果显示 1被试的相容反应时低于不相容反应时实验的 iat 效应显著 2社会不赞许行为对态度模型不存在验证效应社会赞许行为可以部分 验证态度的双重分离模型 3被试类型变量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影响对外显态度 不存在影响对社会赞许行为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均不存在影响 4行为持有者对所持行为的反应时显著低于行为非持有者行为持有者的 外显态度问卷得分显著高于非持有者 关键词社会赞许行为 社会不赞许行为 社会认知研究 内隐态度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social cogni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 and undesirable behavior abstract motivation has divided into social desirable motivation, affiliatio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y social psychologists through personality, attitude and value view, from the first perspective, there are 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 and social undesirable behavior. in our daily life, people always tend to choose the former behavior and avoid the latter one. but what interest us are that, whats the differences on social cognition between the holders? are their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 the same? which attitude is the crucial one? and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ttitudes and behavior? former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eoples social cognition on behavior, for that the instinct, studying, social assessment and self-cognition are so complicated, and, people show more tendency to their own behavior, particularly on the implicit attitud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cognition towards the two behaviors, especially the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 compatible reaction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incompatible reaction time, and the iat effect is significant; (2)datum of 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 can prove part of the double dissociation pattern of attitude, but datum from the other behavior no; (3) different types of participants affect the implicit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undesirable behavior significantly,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s to explicit attitude; an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to both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 towards the desirable behavior; (4)the reaction times of behavior holders towards their own behaviors a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other, and their scores of explici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key words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 social undesirable behavior, social cognition research, implicit attitude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宁波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签名_ 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波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引 言 引 言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 研究领域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要求社 会心理学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认知另一方面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发展对社会认知研究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这样理解社会认知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范式从诸多角度对 传统的社会心理研究领域进行阐释如归因印象形成自尊社会知觉等 等并且对其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重构和发展对社会心理学领域产生 了并产生着重要影响总体上说社会认知研究最为关注社会认知的结构和过 程并相对集中于社会心理的过程层面它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由心理内容 向心理过程的转换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结构与过程的整合从而可以 更合理地解释社会心理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及原理近几年来社会认知研究受 到内隐认知研究实验技术的影响产生了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从另一个全新的 角度解释了人类的社会认知 行为是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或者说人的行为 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 个体活动广义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内隐行为是指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只能间接推断的内在心理活动例如人的记忆思考情绪意志信仰等对行为的 认知一直是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此方面的研究热点表现在对 攻击性行为123网络沉迷行为45自杀行为67药物滥用行为89吸烟 行为1011适应行为1213利他行为1415以及亲社会行为1617等行为的关注 和讨论上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 使自己的反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愿望而不是仅仅按照实际情况来反应这种 动机性倾向被称为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除此以外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的动机还包括亲和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为此人类的行为也就因动机的不同掺杂了 不同的意义比如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从社会赞许动机的角度讲这类行为是为获 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而采取的个体采取该类行为能够获得别人的好评和称 赞会获得满足感而如果个体采取的是吸毒行为或攻击性行为他所获得的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就会是批评和排斥因此我们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将第一类行为称之为社会赞 许行为social desirable behavior将第二类行为称为社会不赞许行为 social undesirable behavior 社会赞许动机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往往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由于看到 他人和公众赞许某些行为方式也看到他人不赞许的行为方式于是个体知道了该做什 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该如何做从而学到了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选择和约束 因此就一般情况来说人们更倾向于采取社会赞许行为而避免社会不赞许行为但为什么 许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被社会喜欢和接纳却还继续进行之呢是他们根本不在乎别 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大众接受是认为这些行为真的对自己很 重要还是戒断这些行为真的很困难不同类型行为持有者对社会赞许行为和不赞许行为 的社会认知情况有何不同他们对两类行为的内隐态度外显态度一致吗究竟哪种态度 起了决定性作用内隐态度外显态度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 对上述问题做以回答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1 文献综述 1.1 社会认知概述社会认知概述 1.1.1 社会认知的界定 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它分为广义认知与狭义认知广 义的认知包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对社会世界的认知两个方面而狭义的认知 则专指非社会认知或物理认知认知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人脑反映客观事 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从而也是个体获 得知识的过程 对于社会认知的概念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学者由 于所关注的焦点不同对其有诸多概括如1社会认知研究包括对所有影响 人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以及这些过程与知觉者判断之间关系的思 考(hamilton, in ostrom, 1984)2社会认知是一种强调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 认识复杂的社会行为的钥匙(isen mullen, 1992;ostrom , 1992)采用这一概念发现小群体线索作为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个体正性情感迁移的基础所属群体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联系影响了个体的 内隐自尊perdue (1990)的研究表明群体代词我们作为一种阈下启动刺激 对判断起着积极启动的作用 1.2.1.3 内隐态度的主要研究范式内隐态度的主要研究范式 1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任务是要求被试对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中央的刺激词汇 进行快速分类每一个用于分类的词汇要么属于目标词汇或非目标词汇要么 属于相容或不相容的属性词其中一种情况是目标词汇或非目标词汇和相 应的相容属性词标签出现在屏幕的同一边要求被试对呈现的目标词或非目 标词和相容属性词按相同的键如d键进行反应归类即进行相容归 类另一种情况目标词或目标词和不相容属性词标签出现在屏幕的同一 边要求被试对呈现的目标词或非目标词和不相容的属性词按相同的键如 k键进行反应归类即进行步相容归类不相容归类和相容归类的反应时 之差便为内隐态度强度的指标 内 隐 联 想 测 验 一 般 包 括 七 个 部 分每 一 部 分 都 包 含 一 个 辨 别 任 务 (discrimination task)第一部分要求对靶概念词target-concept的例证尽快地 进行辨别并按键反应(如d键或k键)即把属于目标词的刺激视为一类 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k键)把属于非目标词汇的刺激视为一类并按相同的 键反应(如d键)第二部分要求对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s)例证尽快地进行 辨别并按键反应(如d键或k键)即把属于积极的刺激视为一类并按相 同的键反应 (如k键)把属于消极的刺激视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 d键)第三步中对被试呈现前两步中所出现的所有刺激词汇要求其把 属于目标词和积极的属性词视为一类并按键反应(k键)把属于非目标词汇 和消极的属性词视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d键)第四部分的反应与第三 部分相同第五部分和第二部分基本相同但反应的按键与第三部分相反 k键和d键第六部分也是对目标或非目标词和积极属性词或消极 属性词进行联合归类但要求把非目标词和积极属性词目标词和消极属性词 分别归为一类并分别按不同的键k键和d键进行反应第七部分 的反应方式与第六部分相同其中第三第六部分为第四第七部分的练 习第一第二第五部分既为反应方式的练习又激活目标词汇与属性词之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间的联系第四第七部分提供指标中采用的相容与不相容归类的反应时不 相容归类和相容归类的反应时之差作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2the go/ no- go association test( gnat) gnat 考察的是目标类别(如水果)和属性维度(如积极和消极评价)概念 之间的联结强度弥补了 iat 实验设计中需要提供类别维度不能对某一 对象(如花或昆虫)做出评价的限制gnat 吸收了信号检测论的思想实 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心刺激(噪音)如目标类别(fruit) 和积极评 价(good)作为信号而将目标类别(bugs)和消极评价(bad)作为噪音当呈现 fruit 和 good 时被试按空格键做出反应(称为 go)当呈现 bugs 和 bad 时 被试不做出反应(称为 no- go) gnat 包括两个实验阶段阶段 1被试对目标类别(fruit)与属性类别 (good)做出反应对 bugs 和 bad 则不做出反应阶段 2被试对目标类别 (fruit)和属性类别(bad)做出反立对 bugs 和 good 则不做出反应实验中 采用 d指标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击中率将不正确的 go反应 视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 z 分数后其差值即为 d分数 22 3affective simon task(ast) 和the extrinsic affect simon task(east) jan de houwer(1997)在 simon task 基础上发展出 ast在 ast 中 被试在词语的非评价性属性基础上做出积极/消极反应如当代表人的 词 语 呈 现 时 个 体 报 告good当 代 表动 物的 词 语 呈 现 时 被 试 报 告 bad 实 验 中 代 表 的人的 实 验 刺 激 包 括friend和 enemy 研究发现个体对friend的反应要快于对enemy的 反应尽管这两个词汇都从属于人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当刺激的消 极/积极属性和个体反应(消极/积极反应)一致时个体所花费的时间较少 当刺激的消极/积极属性和个体反应(消极/积极反应)不一致时个体需要花 费更多时间做出反应 east 是 jan de houwer 在 iat 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 的实验方法它结合了 iat 和 houewer 提出的情绪性 simon 任务的特点 在 east 中个体依照所呈现的白色词汇的评价性特征(积极或消极)做出 判 断并 分 别 做 出 反 应给 原 先 中 性 的 按 键 反 应 赋 予 了 积 极 或 消 极 的 意 义对于彩色目标词汇(蓝色或绿色)个体则依据其颜色进行区分原先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1 - 中性的按键因为被赋予了积极或消极意义而影响了个体对目标刺激的颜色 分类反应这一实验安排使得个体不需要对目标刺激做出评价性反应减 少了个体对反应过程的有意识控制从而揭示了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实 质 23 1.2.2 有关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关系的几种模型 总体上说心理学界对外显态度测量方法的研究颇多这其中外显态 度被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个体的目标则被看成是调节 行 为 影 响 和 对 行 为 预 测 的 中 介例 如ajzen 针 对 计 划 行 为planned behavior的 理 论ajzen,1991,2001认 为在 态 度 领 域个 体 的 主 观 标 准例如完成特定行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对行为的控制例如完成特 定行为所感受到的难易程度影响着个体的目的换句话说这也是影响 个 体 行 为 的 最 直 接 原 因 3233 此 外目 标 导 向 行 为 模 型 perugini perugini perugini fazio, jackson, dunton mcconnell spalding jordan et al.,2003; strack & deutsch,2004 363738 为 基 础 winkielamancacioppo(2001)指出当两类态度系统同时作用于同一行为模式 时个体的行为将得到推动但认知容量必须可以控制认知执行量的减少而 且行为本身必须伴随着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如果将人类的行为做以区分的 话无外乎包括两种极端形式和一种混合形式前者为完全受控和完全自动 后者则是受控和自动的混合体vancouver 和 scherbaum(2000)将后者称为自我 调整系统self-regulatory system 35 而 baumerster 和 sommer(1997)则将其看 作个体最重要的机制39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当个体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一 致时它们的联合作用将使行为强度达到最高状态而与此相应的模型就可以 叫做交互作用模型了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6 - 交互作用模型multiplicative pattern个体的行为来源于内隐态度和外显 态度的交互作用即行为是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综合作用的结果见图 1.3 图图 1.3 态度的交互作用模型态度的交互作用模型 1.3 社会赞许行为与不赞许行为社会认知的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 50-60 年代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巨 大进展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解释人类行为的产生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 向其中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 教育使人们在意识状态中更多地倾向于社会赞许行为本能后天学习等 又使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保存了社会不赞许行为同时由于社会判 断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复杂性人们在对两类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中也将存在 不同点 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对吸毒行为的认知研究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 在stroop测验中对海洛因相关词汇的反应时间明显比对中性词汇和情绪词汇的反 应时间长而对中性词汇与情绪词汇的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反映出了药物 对成瘾者的动机价值40414243swanson2001等人针对吸烟行为的研究结 果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内隐态度同时吸烟者的外 显态度比非吸烟者显得更为显著和持久尽管二者都认为吸烟本身是消极事件 44 perugini(2005)的实验则验证了交互作用的存在即中立外显态度者的行为 源于其积极的内隐态度消极外显态度者尽管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在行为上 却显得低调积极外显态度者的行为受到其积极内隐态度的巨大影响也就是 说其积极的内隐态度强化了积极的外显态度45sherman等人分别用内隐态度和 外显态度来研究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发现内隐态度的测量结果比较稳定受到 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小因此也就容易区分吸烟和不吸烟人群的行为46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7 - 在社会赞许行为方面迄今的社会认知研究还多见于理论4748495051研 究方法也大多限于外显态度调查对赞许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则很少见 本研究旨在结合外显和内隐两种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对社会赞许和不赞许 两类行为进行社会认知研究探讨两类行为持有者对各自持有行为的内外态 度比较二者差异并结合行为指标尝试验证态度模型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8 - 2 研究的总体构想 2.1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发现社会不赞许行为社会赞许行为持有者对两类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规 律揭示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持有原因寻找减少社会 不赞许行为发生频率的途径增强研究的社会实践意义 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1探讨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及其影 响因素以吸毒和吸烟行为为基础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个体对两类行为的社 会认知特点以及影响行为发生的个体因素 2探讨社会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 素以体育和音乐行为为基础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个体对两类行为的社会认 知特点以及被试因素是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结合两类行为持有者比较探讨两类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并寻找减 少社会不赞许行为发生频率的途径 4 结合行为问卷指标探讨内隐态度外显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尝试 验证态度模型 2.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1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该类行为的 iat 效应显著不同类型被试的 社会认知结果存在差异 2社会赞许行为持有者对该类行为的 iat 效应显著不同类型被试的社 会认知结果存在差异 3两类行为持有者对两类行为的社会认知存在差异 4 内隐态度外显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部分验证态度模 型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9 - 3 社会赞许行为与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系列实验研究 3.1 预实验预实验 3.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检验正式实验中预运用的研究者编制的外显态度问卷行为问卷以及内隐 联想测验 iat 的信效度以确保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1.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3.1.2.1 实验被试实验被试 随机选取宁波市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 30 人男女各 15 人宁波大学本科 生吸烟者 30 人全部为男生宁波大学体育系本科生 30 人男女各 15 人宁 波大学音乐系本科生 30 人男女各 15 人被试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3.1.2.2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 外显态度和行为指标的测量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内隐态度的测量在计算机 上完成其中一半被试先完成问卷测量后进行 iat 测验另外一半被试则相 反以此平衡顺序效应 测验中的 iat 程序由美国 inquisite 专业心理软件公司的 iat 专业软件编 制经过汉化和修订后用于本研究所有测验结果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测验结 果均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3.1.2.3 测验工具测验工具 1内隐态度的测量 本研究参照格林伍德greenwald,2000和蔡华俭2003等人的研究来设 计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态度测验中使用的目标词和非目标词有 1吸毒类 目标词白粉海洛因针管注射锡纸烫吸 非目标词奥运会世界杯游泳nba网球操场mp3钢琴随 身听小提琴音乐节音乐厅 2吸烟类 目标词尼古丁烟瘾烟渍烟蒂烟龄烟卷 非目标词奥运会世界杯游泳nba网球操场mp3钢琴随 身听小提琴音乐节音乐厅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 - 3体育类 目标词奥运会世界杯游泳nba网球操场 非目标词尼古丁烟瘾烟渍烟蒂烟龄烟卷白粉海洛因针 管注射锡纸烫吸 4音乐类 目标词mp3钢琴随身听小提琴音乐节音乐厅 非目标词尼古丁烟瘾烟渍烟蒂烟龄烟卷白粉海洛因针 管注射锡纸烫吸 测验中使用的属性词有两类 积极属性词喜欢的高雅的愉悦的健康的幸福的洒脱的美好 的积极的明智的有益的吸引人的褒扬的 消极属性词厌恶的庸俗的懊恼的不健康的痛苦的压抑的丑恶 的消极的愚蠢的有害的受排斥的批评的 内隐联想测验 iat 的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格林伍德greenwald, 1998,2000等人建立的计分规则先将反应时大于 3000 毫秒的测验结果以 3000 毫秒计小于 300 毫秒的测验结果以 300 毫秒计对错误率超过 20%的测 验结果予以删除剩余的则为有效被试然后对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与相 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求平均值二者之差即位内隐态度效应的指标有时为了 完成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会对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作对数转换然后以转换后 的结果为基础获得内隐态度的指标 为验证内隐联想测验 iat 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预实验中的被试实施 iat 测验现仅以吸毒组被试结果为例对 iat 进行考证统计结果见表 3.1 表表 3.1 吸毒者与吸烟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吸毒者与吸烟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吸烟行为分类判断反 应时的统计结果 吸烟行为分类判断反 应时的统计结果 相容反应时ms 不相容反应时ms t p m sd m sd 吸毒者n=30 1073.170 235.119 2705.690 1690.919 -59.247 .000 吸烟者n=30 1211.100 765.075 2016.92 1026.725 -32.779 .000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1 - 由表 3.1 的结果可见当被试将目标词与积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即进行相 容归类时反应时短反应快而在将目标词与消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即进 行不相容归类时反应时长反应慢这说明被试在对面对与自我相关的信息 时会自动激活头脑中的积极评价表现示出显著的内隐态度效应 此外通过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间相关系数的计算证实二者之间相关 关系较弱r=0.18,r=0.21,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似 表 3.1 的结果说明本研究编制的内隐态度 iat 测验表现出被试具有明显的 内隐态度效应同时测验所得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之间有较弱的相关表 明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间是独立的结构也从侧面反映了本研究所修订的内隐 态度 iat 测验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外显态度的测量 外显态度的测量采用量表进行由内隐态度测验中使用的积极和消极属性 词构建而成的两极对偶词表见附录 a要求被试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自身的 符合程度给出评价评分方式采用 7 点评分制由左向右方向各点的含义分别 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比较符 合非常符合例如 您对吸毒的态度 讨厌的 -3 -2 -1 0 +1 +2 +3 喜欢的 外显态度的测量量表中共有 24 个对偶词与内隐态度测量中使用的属性词 相同 经检验外显态度问卷题目的结构基本符合理论构想各维度题目的一致性 程度较高统计结果见表 3.2 表表 3.2 外显态度问卷各维度与外显态度调查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外显态度问卷各维度与外显态度调查表总分的相关系数n=120 吸毒外显态度 吸烟外显态度 体育外显态度 音乐外显态度 吸毒外显态度 1.000 吸烟外显态度 .457* 1.000 体育外显态度 -.166* -.096 1.000 音乐外显态度 -.234* -.081 .388* 1.000 注*p0.05*p0.01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2 - 从表 3.2 的结果可见外显态度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社会不赞许行为与社会不 赞许行为社会赞许行为与社会赞许行为之间相关紧密r=0.457,r=0.388社 会不赞许行为与社会赞许行为之间呈负相关r=-0.166,r=-0.234均达到了显 著和非常显著的程度p0.05p0.01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外显测验问卷对 被试的外显态度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3行为的测量 行为的测量采用量表进行由笔者自行编制题目旨在考察被试作为每类行 为持有者发生该类行为的频率见附录 b要求被试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自身 的符合程度给出评价 经检验行为问卷各题目的一致性系数为 0.747说明该问卷各题目的结构 基本符合理论构想问卷对被试的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 3.1.3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笔者编制的态度问卷和行为问卷以及改进的内隐联想测验 iat 程序均具有良 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性可以用于正式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2 实验一实验一 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 研究 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 研究 3.2.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吸毒者的戒断和复吸问题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题随着对毒品问题研究的 逐渐增多几乎所有国内外学者都意识到生理脱毒和克服戒断反应并不困 难但在毒品的复吸问题上却始终无法找到更有效的突破途径虽然不同研究 对毒品复吸率的报告不一但绝大多数的报告数字都在90%以上对于吸毒者复 吸的机理也存在众多假设如为了体验药物的快感为了避免戒断症状对毒 品存在的侥幸心理联想心理和条件反射以及缺乏戒断决心等等同时医学 工作者和神经生物学专家也从生理器官病变和神经元层面上提出了相关理论 凡此种种能肯定的一点就是吸毒者的复吸率极高而吸毒者重复吸毒的真 正动机是追求吸毒后的体验即毒品的心理依赖性亦即所谓的心瘾吸 烟与吸毒有相似之处突出表现在戒断吸烟的困难程度上因此有学者称戒 烟的难点亦在于戒断心瘾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3 - 既然社会不赞许行为不仅对个体本身产生消极影响还让周围人群产生反 感情绪但为什么人们还会一直持有这些行为该类人群对自己行为的社会认 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本实验中笔者选取了吸毒和吸烟两类有代表性的社会 不赞许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上述问题 3.2.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3.2.2.1 实验被试实验被试 随机选取宁波市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60人男女各30人平均年龄29.18 6.27宁波大学本科生吸烟者51人全部为男生平均年龄22.072.29被试均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3.2.2.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采用22实验设计被试类型吸烟者vs吸毒者词汇类型相容vs非相 容 对于吸烟者与吸烟相关的词汇将作为靶词汇对于吸毒者与吸毒相关 的词汇将作为靶词汇其中被试类型为被试间变量词汇类型为被试内变量 被试的实际选择和选择倾向作为因变量 3.2.2.3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 请吸毒组和吸烟组被试分别完成1态度问卷和行为问卷2iat测 试 其中外显态度和行为指标的测量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内隐态度的测量在 计算机上完成一半被试先完成外显问卷测量后进行iat测验另外一半被试则 相反以此平衡顺序效应 3.2.2.4 测验工具测验工具 1 内隐态度测量依照改进并检验后的内隐联想测验 iat 进行测量 2 外显态度测量依照笔者编制并检验后的态度问卷进行测量 3 行为测量依照笔者编制并检验后的行为问卷进行测量 3.2.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3.2.3.1 实验结果的预处理实验结果的预处理 方法同本文 3.1.2.3 中所示 3.2.3.2 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外显态度的差异外显态度的差异 1吸毒者的内隐态度外显态度差异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4 - 1吸毒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比 较 图图 3.1 吸毒者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行为的原始反应时吸毒者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 表表3.3 吸毒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统计结果吸毒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毒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统计结果 相容反应时ms 不相容反应时ms t p m sd m sd 吸毒者n=60 1301.574 396.289 1702.892 702.969 -7.844 .000 2吸毒者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的比较 表表3.4 吸毒者对吸毒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吸毒者对吸毒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统 计结果 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统 计结果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iat r m sd m sd 吸毒者n=60 26.940 13.670 401.318 479.864 .195 3吸毒者外显态度内隐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表表3.5 吸毒者对吸毒行为外显态度吸毒者对吸毒行为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和行为间相关关系的统计结果内隐态度和行为间相关关系的统计结果 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 行为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5 - 内隐态度 1.000 外显态度 .195 1.000 行为 .101 0.074 1.000 由图 3.1 和表 3.3表 3.4表 3.5 的结果可见当被试将目标词与积极属性 词归为一类时即进行相容归类时反应时短反应快而在将目标词与消极 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即进行不相容归类时反应时长反应慢对吸毒者的反 应 结 果 进 行 配 对 样 本 的 t 检 验结 果 表 明内 隐 态 度 效 应 极 其 显 著t=- 7.844,p=0.000这一结果说明吸毒者倾向于将吸毒词汇与积极的刺激词归为一 类即吸毒词汇所激活的自我态度是积极的 同时吸毒者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存在较弱相关r=0.195这与类似 研究蔡华俭2003的结果r=0.22和格林伍德greenwald, 2000等的结果 r=0.28相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内隐态度 iat 测验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 另 外吸 毒 者 内 隐 态 度外 显 态 度 和 行 为 之 间 不 存 在 显 著 相 关 r=0.010,r=0.074 2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外显态度差异 1吸烟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比 较 图 图 3.2 吸烟者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烟行为的原始反应时吸烟者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烟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6 - 表表3.6 吸烟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烟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统计结果吸烟者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吸烟行为分类判断反应时的统计结果 相容反应时ms 不相容反应时ms t p m sd m sd 吸烟者n=48 974.929 245.504 1067.613 323.062 -2.327 .026 2吸烟者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的比较 表表3.7 吸烟者对吸烟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吸烟者对吸烟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统 计结果 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统 计结果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iat r m sd m sd 吸烟者n=48 45.900 11.650 100.989 249.382 .055 3吸烟者外显态度内隐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表表3.8 吸烟者对吸烟行为外显态度吸烟者对吸烟行为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和行为间相关关系的统计结果内隐态度和行为间相关关系的统计结果 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 行为 内隐态度 1.000 外显态度 .278 1.000 行为 .294 .202 1.000 由图 3.2 和表 3.6表 3.7表 3.8 的结果可见吸烟者的 iat 效应显著t=- 2.327,p=0.026且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相关较弱r=0.055 另 外吸 烟 者 内 隐 态 度外 显 态 度 和 行 为 之 间 不 存 在 显 著 相 关 r=0.294,r=0.202 3.2.3.3 不同类型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不同类型社会不赞许行为持有者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外显态度的差异外显态度的差异 1不同性别被试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外显态度的差异 1不同性别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反应 时的比较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7 - 图图 3.3 男性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男性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 图图 3.4 女性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女性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对 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 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 表表3.9 不同性别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反应 时的统计结果 不同性别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反应 时的统计结果 相容反应时ms 不相容反应时ms t p m sd m sd 男n=58 1073.415 328.588 1311.832 422.691 -5.526 .000 女n=30 1368.952 435.223 1894.981 867.881 -6.620 .000 t -3.571 -4.249 p .001 .000 2不同性别被试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的 比较 表表3.10 不同性别被试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不同性别被试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平均数标准差与 相关系数的统计结果 标准差与 相关系数的统计结果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iat r m sd m sd 男n=58 48.670 10.854 238.418 221.507 .143 女n=30 43.260 10.947 526.029 604.416 .096 t 1.968 -3.241 p .053 .002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8 - 由图 3.3图 3.4 和表 3.9表 3.10 的结果可见对于社会不赞许行为不同 性别被试的不相容词汇归类时间显著高于相容词汇归类时间两类实验的 iat 效应均非常显著且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相关较弱同时男性被试的相容 反应时与不相容反应时均低于女性表明男性将目标词类词汇与积极词汇联系 得更紧密二者在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外显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内隐 态度上则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男性的内隐态度强于女性说明男性在内隐态度 上将社会不赞许行为与自身联系的紧密程度高于女性 2不同文化程度被试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内隐态度外显态度的差异 1不同文化程度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 反应时的比较 图图 3.5 低文化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低文化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 图图 3.6 高文化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高文化被试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 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对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原始反应时ms 表表3.11 不同文化程度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 反应时的统计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被试相容条件与不相容条件下对社会不赞许行为分类判断 反应时的统计结果 相容反应时ms 不相容反应时ms t p m sd m sd 低文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飘窗布置租房合同范本
- 施工青苗补偿协议书
- 中级兽药职称题库及答案
- 2026-2031年中国软饮料市场前景研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告
- 计算机有的图文试题带答案
- 新车代购协议书范本
- 教师参加培训协议书
- 散发广告传合同范本
- 标牌制作生产合同范本
- 买车责任分离协议书
- 数字化种植管理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 2026年保温杯的市场调研报告
- 学校教学楼模块化快速施工方案
- 2025天津市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天津市公司招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宠物食品购销合同模板(3篇)
- 2024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生活-美术作品欣赏》每课教案汇编(含三个教案)
- 2025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国投矿业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低空广告行业「空中流量」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高校财务专项审计实施方案与报告
- 财产保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