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寂,女性兴起[权威资料]_第1页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权威资料]_第2页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权威资料]_第3页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权威资料]_第4页
打破沉寂,女性兴起[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破沉寂 ,女性兴起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自幼受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华裔女性的身份背景,中西文化在她身上的交汇使得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成为一部十分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帮助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女勇士;汤亭亭;叙事模式;女性主义 I106 文献标志码: A 1002-2589( 2013) 06-0155-02 一、汤 亭亭与女勇士的简要介绍 2008 年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她的作品多数以中国移民或中国移民后代为叙事视角,描写他们在美国生存、奋斗的艰难历程。女勇士主要讲述了一个华裔女孩如何争取自己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的话语权,进而寻求在美国社会中的女性价值和文化身份。这部作品为她赢得了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的非小说奖。女勇士共分为五个部分: “ 无名女子 ” 、 “ 白虎山学道 ” 、 “ 乡村医生 ” 、 “ 西宫门外 ” 、 “ 羌笛野曲 ” 。分别讲述的是 “ 我 ” 姑姑的故事;改编后的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 我 ” 母亲勇兰的故事; “ 我 ” 姨妈月兰的故事;蔡琰和 “ 我 ” 的故事。通过这五个看似杂乱无章、毫无时间逻辑顺序的故事,汤亭亭成功打造了一个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文化中,虽历经痛苦挣扎,却找到自我的华裔美国 “ 女勇士 ” 。 二、女勇士独特的叙事模式 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性别和语境,通过研究具体的文本形式来探讨社会身份地位与文本形式之间的交叉作用,把叙事 声音作为意识形态关键的表达形式来加以解读。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女勇士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尝试。 “ 对于当代女性主义者,没有任何哪个词比 “ 声音 ”这个术语更令人觉得如雷贯耳的了。 ”13 对于那些一直被压抑,沉默无语的边缘群体或个人来说,声音便是身份,声音便是权利。所以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中,将叙事模式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个人型叙述声音模式和集体型叙述声音模式这三种叙事模式。女勇士一书采用独特的叙事框架,三种叙事模式全体采用,从而建立自己的话语身份权威。 (一)作者型叙述 声音模式 “ 我用作者型声音( authorial voice)这个术语来表示一种 异故事的( heterodiegetic)、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状态 。 ” 由于作者型叙述者存在于叙述时间以外,而且不会被事件加以 “ 人化 ” ,他们也就拥有某种常规性的权威 117。汤亭亭在女勇士书中便不只一次用到了这种叙事模式,例如 “ 无名女子 ” 中作者以第三人称无所不知的讲述者身份将姑姑的故事大胆告之受述者,不顾母亲的叮嘱,为姑姑鸣冤呐喊。作者汤亭亭企图通过姑姑这样一个被中国封建礼教迫害,甚至失去话语权,却 不曾反抗或反抗无果的女性形象呈现给隐含读者旧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两性文化,加强理想读者对于建构女性权威、发出女性声音必要性的强烈认同。作者希望喊出压抑了多年的心声,在融合了中美两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对姑姑的 “ 丑事 ” 进行阐释,从而将姑姑从无名的悲剧中解救。 “ 西宫门外 ” 中,叙述者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自我沉默,通过母亲勇兰积极参与抗争男权的斗争,讲述了姨妈月兰的悲剧,以此批判中国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的制度,告诫女性要自立、自爱、自强。 “ 乡村医生 ” 里,作者站在故事之外,将母亲勇兰塑造成一个女勇士。母亲勇兰在经 受失去孩子,丈夫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坚强地、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母亲的经历,使得母亲这一处于旧男权社会的边缘女性声音得以发出,从而建构边缘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威。 (二)个人型叙述声音模式 “ 我用个人声音( personal voice)这个术语来表示那些有意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叙述者。 ”“ 其中讲故事的 我 ( I )也是故事中的主角,是该主角以往的自我。 ”120 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中说道,很多女性小说家避免采用个人型叙述声音,可能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误 以为是自传作品。正因为如此,汤亭亭说她在写成一部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的小说之前还不敢说是 “ 真正的 ” 小说家。但在白虎山学道中,作者还是运用个人型叙述声音模式,将中国古代传说 “ 花木兰 ” 改写成自己的故事。改写之后,花木兰变成了一个被鸟儿召唤,进山修炼,然后下山报仇,一路革命,最后建功立业,回家当起贤妻良母的女子。这一故事中,汤亭亭还将花木兰的故事与岳飞的故事加以合并。她说: “ 我要表现女人的力量,用男人的力量去增加女子的力量。如果女子知道男子汉大英雄有故事,那她就必须用自己去借用男子汉的能力和理想,这样她才能变得 强大。为此我把男子故事和女子故事融合在一起了。 ”2210通过对中国神话故事的改写和合并,我们不仅看到了故事中的叙述者花木兰是如何成为英雄的,还看到隐含在故事中的华裔女孩期待超越现实,击碎自己身上多重枷锁的愿望。正如汤亭亭自己所言,她讲述的是 “ 美国的神话故事 ” ,因为故事的落脚点是感发于美国现实中的种族偏见与不平 3。从而作者得以确立花木兰女权主义者和具有后现代意识的华裔女性形象。这一形象颠覆了美国主流话语中所创造出的华裔女性形象 绝对顺从的 “ 莲花 ” 或痛恨桀骜的 “ 龙女 ” ,树立了一个独立自强,拥有理想的新 型华裔女性形象。花木兰是一位具有灵魂的女勇士。 (三)集体型叙述声音模式 “ 所谓集体型叙述声音,我指这样一系列的行为,它们或者表达了一种群体的共同声音,或者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 ”“ 我说的集体叙述声音指这样一种叙述行为,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体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这种叙事权威通过多方位、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122 -23 在虚构的权威一书中,兰瑟将集体型声音区分为某叙述者代表群体发言的 “ 单言 ” ( singular)形式,复数主语 “ 我们 ” 叙述的 “ 共言 ” ( simultaneous)形式和群体中的个人轮流发言的 “ 轮言 ” ( sequential)形式。 “ 羌笛野曲 ” 中,叙述者采用单言的集体型叙述声音,叙述了生活在美国的边缘群体,被多重压迫的华裔女性“ 我 ” 如何从沉默到发声,进而发出所有身处边缘,被压制的美国华裔女性群体的声音,建构属于她们自己的权威。露丝 伊里盖蕾( Luce Irigaray)曾说,有了声音( voix)便有路( voie)可走。作者深知沉默的危害,所以故事以母亲割掉 “ 我 ” 的舌筋,导致我多年的沉默开始。后来 “ 我 ” 慢慢意识到 “ 我 ” 的沉默与自己华裔的身份有关, “ 我 ” 对此的反抗不仅体现在自我发出声音,还体现在 “ 我 ” 逼另一个华裔女孩发出声音。另外,作者安排叙述者讲述了中国古代女子蔡琰的故事。蔡琰被南匈奴的一个首领擒获 12 年后,“ 蔡琰被赎了回来, ” 她把她在匈奴所唱的女人的歌 “ 从蛮人那里带了回来,其中三篇之一是胡笳十八拍,流传至今,中国人用自己的乐器伴奏,仍然演唱这首歌曲,歌词翻译得也不错。 ”2208 透过蔡琰的故事, “ 我 ” 采用集体型叙述声音,代表了身处美国 “ 大熔炉 ” 文化中的 “ 他者 ” ,不被美国主流文化接受,游离于美国社会 和 “ 唐人街世界 ”边缘的一群人,文化上的无身份感使得实现话语权威,找到自我身份、社会身份极为迫切。叙述者发出的是华裔女性群体的声音,旨在建构华裔族群自己的权威,颠覆旧男权社会和白人种族歧视。 三、结语 女性主义叙述声音的意义就在于,女性作家必须贴近主导话语权威,借用其社会历史惯性,通过变换其写作修辞手法,从内部颠覆其权力机制,从而呼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威 4。女勇士一部作品三种叙述声音模式全部采用,是一种全新的叙事方法,帮助华裔女性这样一个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反抗与斗争,从而找 回自己的身份,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女性权威,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勇士。 参考文献: 1兰瑟 .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 17, 20, 22-23. 2汤亭亭 .女勇士 M.李建波,陆承毅,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8. 3Kingston, Maxine Hong. The Woman Worrior: Memoirs of Gi- rlhood among Ghosts M.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9: 48-49. 4黄必康 .建构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理论 J.外国文学, 2001,( 2) . 5谭君强 .叙事学导论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申丹 .“ 话语 ” 结构与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叙事学 “ 话语 ” 研究评介 J.国外文学, 2004,( 2) . 7申丹 .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 8赵 文琼 .女勇士的叙述模式和女性视角 J.文学界:理论版, 2012,( 1) . 9单文华 .讲故事的魅力 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中国教师:高等教育, 2009,( S2) . 阅读相关文档 :浅析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刍议基础护理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 论情境的教学价值 教授治校与大学去行政化 社会管理创新思路下民办高校管理创新问题初探 大学生间人际冲突的原因、类型及对策研究 特色学科馆藏建设发展与服务的探索 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模式 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职院校课余训练之运动恢复研究 元认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