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二课时)乡愁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二课时)乡愁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二课时)乡愁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二课时)乡愁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 教材分析: 本诗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余光中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情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领悟诗歌形象的丰富内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学生准备:朗读课文、预习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创设情境(多媒体画面)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以为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投影)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军界。退役后进修硕士学位,并从事编辑与教学工作。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设计意图通过乡愁曲的播放,使学生尽快入境,让学生在课上汇报作家作品及背景资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感悟,品味文本。(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情感):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注意朗诵的节奏、重音,及诗歌的情感。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词语?、感情的理解(1)“乡愁”本事一种抽象的感情,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换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换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愁是疑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亲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4)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5)“乡愁”的含义。“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设计意图通过“读-品读-意象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他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让物象去说话。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托物寄情”(板书)的写法,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2)比较阅读(练习四)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阅读,更好地促使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价值观的体会。四、作业请大家模仿课文写法,用“乡愁是,是”续写两句。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达到了对学生写的教学目的,也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爱国情感的平台。五、板书设计:乡 愁 意象 感情 邮票(小) 母子深情 船票(窄) 夫妻恩爱 坟墓(矮) 生死悲痛 海峡(浅) 思乡哀愁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这首诗时本人借助了多媒体,由于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效果马上就能带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名家做示范朗读,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划重音,注意诗人的情感,并让学生跟着试读,可以说经过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