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内容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步入新世纪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银行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在这个金融巨变的时代国际上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 其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上更是日新月异令人应接不暇作为中国金融业主体的 商业银行其创新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金融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 金融业对外放开后中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巨大压力又面临 外资银行的强有力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抓住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机遇 进行业务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于具体国情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比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 现状及不足 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出一点思路和见解论文第一部分简单 介绍了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内外因 素第三部分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及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在结合国外经验 的基础上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才能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只有不断抓 住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市场驾驭市场做好创新文章在经营上独树一帜 才能开辟一方新天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关键词商业银行 竞争 业务创新 3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in the new century, the spee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ed. the oper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finance industry in particular, is trying to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nowadays, financial innovations, especially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commercial banks, are made one after another across the world,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to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primary sector of chinese finance industry,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this case, it is a crucial obligation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opening up of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to carry out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rawing up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ban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business innov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mes up with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business innov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part ii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actors that lead to business innov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art iii describ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part iv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in light of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erparts. only by making continuous business innovation ca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orm the business model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only by taking extensive market research ca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explore a new field of business, so that they are able to survive and succeed in the competition key words :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on business innovation 4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一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理论 一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内涵 我们要正确把握银行业务创新的内涵,就首先要理解创新的含义关于创新美籍奥 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有着对后人影响深远的见解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引入 新组合的活动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为了追求自身的利润而不断地进行生 产方式的变革,不断地进行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进行生产函数的变动 1从而在实 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家的创新是通过五 种方式实现的:(1)引进新产品;(2)采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商品市场;(4)控制 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在熊彼特看来,这五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都会在破坏旧结 构的同时建立起一种新结构,因而,创新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我们可以把 熊彼特的观点引入金融产业的创新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属于金融创新的有机组成 部分,其实质是商业银行不断根据市场和环境变化,重新整合银行现有的人才资本和技术要 素以适应市场和创造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效益和社会责任目标的过程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金融创新,银行之所以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大致基于如下几种原因:(1) 社会的进步;2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3)回避金融管制;(4)银行受环境所迫,不得 不通过创新去求得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种永恒的趋势和过程,正是由于这种进步,才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 同时也提供了银行业务创新的可能(如业务创新的技术基础 业务创新的市场需求);也正是因 为有了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才迫使银行家去研制新产品,改变劳动组 合组织架构经营方式和管理思想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因为银行业承担着全社会资金流动的枢纽职能,更因为其具有独特的 信用创造功能由于银行业的重要性政府必须对其施以必要的管理,这种管理既要通过一 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进行,更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去保障 这些管理机构推行的 管理政策总是基于一定的市场环境和需要制定的,而环境和形势又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1 约瑟夫.熊彼德 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借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商务印书馆1990 版第 47 页 5 政策的修订与调整通常又需要一个过程,甚至需要保持一种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否则就不 成其为政策,朝令夕改的政策就不具备起码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政策和形势之间, 政策和银行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出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或束缚银行业 的发展,当这种妨碍或束缚严重到一定程度时,银行就需要去挣脱,而挣脱的有效形式就是创 新,就是寻找政策的空隙和漏洞,寻找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创新的业务 创新的服务 等去替代,而当银行业的创新达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政府管理部门又会 去调整以往的政策或制定新的规定,以规范金融业的发展由此,整个银行业和金融业就在这 种发展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变化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同样在中国商业银行从机关化管理转向企业化管理过程中也 1不可避免 二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时期,生产得到飞速发展, 资本积累急剧增加,市场广度深度加大并且日益国际化以凯恩斯扩张性理论为指导的宏 观经济政策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果是既刺激了经济发展,丰富了世界市场,形成了资本主义经 济空前的繁荣,同时又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带来了滞胀顽疾,使资本主义经济驶 入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泥坑,不可自拔 70 年代初期的二次石油大幅提价,极大地打击了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通货膨胀和生产停滞并存,经济社会一片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持 有无息资产的机会成本增加,必须创造更具经济效益的资产方式或实行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 以避免高利率带来的损失同时,由于在战后初期形成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土崩瓦解,浮动汇率 制取而代之,国际贸易金融中的价格汇率和利率都变得飘浮莫测起来,大大加剧了价格易变 性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商业银行为了转移规避或分散风险,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上述背景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开始从传统的业务领域进入现代业务领域:一方面,改良 传统业务,创新业务方式和手段,确保传统业务领域不被对手占据;另一方面,竭力创新金融产 品,开辟业务新领域,甚至开发金融超级市场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具体到每一种创新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背景又是各不相同错综复杂的,最主要的 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戴相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前言第 3 页中国金融出版社 6 1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进步形成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础现代金融的发 展趋势就是和高科技 新技术相结合 1 (1)新技术的使用大降低了商业银行金融交易的成本, 得到经营上的规模效益,即可以不断扩大规模而不会导致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新的支付制 度和融资过程产生,使大范围远距离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电 子设备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开办居家银行和现金管理等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益(2)信 息处理手段的改进,使商业银行有可能不断地对具有比较复杂的业务创新进行设计和定价,同 时也能连续地监控经营新工具所产生的风险,并为这些风险设计和进行复杂的套期保值(3) 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进程 作为商业银行客户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获 取信息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银行向多功能综合化方面发展 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商业银 行功能,如自动出纳机既可取现,又可存款,可索取支票,又可以索对帐单;存款帐户与透支帐户 合并使用;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广泛应用于资金调拨证券买卖外汇买卖与转帐等等(4)电 讯的成本减少和范围大增创造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由于大型交易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允 许创新的供给或直接或间接地与单个孤立市场的最终用户联系起来,同时,扩大了交易范围, 鼓励商业银行用新工具创造市场 2 金融管制的变化刺激着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 70 年代以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上升, 使原来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法规显得过时,商业银行被迫绕过金融管制而进行业务创新, 开发 推出的金融工具和业务就是以规避政府对资本和投资的管理为目的 2 以求得新的利润增长 点例如,成为金融创新主要发源地的美国,由于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资金 是否应缴纳准备金的法则方面有着不同规定,使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方面处于劣势,被迫 采取新的金融工具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另外,美国金融当局为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对商 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幅度加以限制,即 q 条例,以后又进一步将管制对象扩大到储蓄机构,中小 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开拓新的业务和工具以缓冲资金来源不足的威胁,如可转让提款通知书 (now)和自动转换储蓄存款帐户(ats)即属于这一类的业务创新进入 80 年代初期,由于发 展中国家宣布停付债息而引发的债务危机,使西方许多大商业银行受到拖累,出现了严重的财 务问题为此,西方国家加强了对银行资本结构的管制,要求银行以较低的资本搭配比例来经 营,防止过度的放贷导致银行倒闭或金融系统不稳定,同时,筹借新资本的高成本又促使各国 银行大力拓展寻求资本搭配比率要求较低的表外业务(obs) 1 蒋建清 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前言第 1 页 2 孙金龙 现代金融工程实现金融工具创新的路径 中国金融出版社 7 3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强化也迫使其提供出更多的新金融工具和创新现代商业银行业 务西方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来自以下几 个方面:(1)不同国家金融体系之间的国际竞争;(2)同一国家金融系统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 构之间的竞争;(3)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 竞争的结果导致普通金融服务收益的大大降低 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的驱使下,开始在各自内部的业务范围方面和外部的扩张方面寻求新的 利益生长点其新开的业务有:保险经纪证券经纪共同投资基金旅游计划税务咨询; 个人财务管理与养老基金管理管理咨询提供社区发展贷款提供房地产经纪服务等等 其外部的扩张表现为:运用新技术扩大业务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新开分行,形成持股公司 购买小银行;大银行的兼并;国际性扩张竞争使现代商业银行在职能和形式上都发生着巨大 的变化,促使银行业务创新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特征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金融组织在融资过程中内部矛盾运动及外部经济与金融环境相互 诱导与刺激的结果它具有与物质生产企业创新不同的几个特征: 1 商业银行创新活动以社会对融资方式融资工具的需求为限度商业银行实行业务 创新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但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融资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只有当其业 务创新获得相应的追加利润或不创新就会损害其正常利益时,即只有当创新的边际收益大于 边际成本时,商业银行才会选择创新 另方面,商业银行处于中央宏观机构的调节之下,从事以 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货币资金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创新活动促进整个社会融资效率的 提高,因而创新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对融资创新的需求 2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围绕着本身的信用中介职能而展开 这些内容有:(1)金融工具创 新指能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服务的各种金融工具,如为银行信用和商 业信用服务的可转让存单金融期货或抵押单等(2)融资技术创新新的电子通讯技术在 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建立 各种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及新的资金营运 方法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成本,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3)融资 领域创新随着融资工具的广泛创新,不断拓展了融资领域,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得到迅速 的发展 3.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随着经济的发 展而发展,但商业银行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并非平衡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金 融创新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只有在不进行金融创新就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情形下,创新才会 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引起整个社会融资技术和融资效率的提高 业务创新的新与旧之间并 8 不存在非常严格的分界线每次创新都是一场革命,一种破坏性的新创造如果观察我国 21 世纪初期的银行运作方式与 1897 年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的运作方式,我们可 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区别但是,当我们把这种比较的时间长度缩短,看看年度与年度 之间的变化,我们会感觉到新与旧之间是一个缓慢渐进的演化过程它表明,银行业作为一个 传统行业,作为一个古老行业,它的继承性很强,虽然业务创新的紧迫感很强烈,但继承性的烙 印也很明显 4.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具有降低风险和增加流动性的特点物质生产企业的创新活动 首要目标往往是追求高利润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则把降低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 虑由于近几十年来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迅速上升,提高了不附带利息的现金余额的机会成 本,使传统的流动性和投资盈利之间的替代越来越不可接受投资和交易风险日益增加从 而提出了银行业务创新的需要 5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成本不低,但极易被模仿,且被超越的周期很短许多金融创新, 特别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需要花费创新者大量的劳动和财力,但当它一旦被推出,同 业之间便很快可以借鉴,可以模仿,且模仿者还可以在原创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良,从而 实现某种程度的超越这表明,其创新的专利性是不强的,其普及应用和推广都相当容易 二 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内外因素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活跃,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从而使银行 业成为充满风险挑战和竞争的行业,存贷款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存贷利差缩小,经营 成本增大,盈利空间十分狭小,传统的银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 汇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金融同业竞争的需要,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持续滑坡与 此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有商业银 行的垄断地位开始下降,占金融资产的份额逐渐减少;二是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0 年左右,证券市场的市价总值将达到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0% 21979至2001年累计发生 国债15万多亿,导致储蓄分流,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筹资,1994年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 融资的比是20:1,1999年降至4:1;三是中国经济整体进入小康社会,金融需求多样化;四是金融 业逐步全方位对外开放,融入国际金融创新潮流 1 杜洵诚 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第 2 期 2 参见吴晓求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 10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其金融资产从业员工机构网点迅速膨胀的同时,自身经 营效益却呈现出增长乏力或持续滑坡的粗放型增长现象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数量 增长的同时,经营效益陷入了滑坡的窘境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表2.1令人担心其根 源除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业务创新滞后,造成业务单一,收益渠 道单一 表2.1 2000年末我国各类银行资产存贷款情况表1 单位亿人民币 总资产 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 余额 比上年增 长% 余额 比上年增 长% 余额 比 上 年 增长(%) 政策性银行 16732.3 8.6 532.2 40.9 14190.5 9.7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11569.2 7.2 85460.7 12.2 61971.7 11.8 股份制商业银行 18641.7 28.0 13828.4 33.1 9157.6 29.9 城市商业银行 6998.2 26.2 5325.6 20.7 3480.9 28.4 城市信用社 1823.4 -32.7 1529.2 -32.0 1056.7 -34.4 农村信用社 16206.1 13.1 15129.4 13.3 10489.3 13.7 邮政储蓄局 4578.0 19.9 4578.0 19.9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中国加入 wto 后,继续保持国内银行业的领先和主导地位,是 摆在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现实的问题业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通 过业务创新,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 我国银行业务的基本情况 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业务可基本分为表内负债业务表内资产业 务和表外业务 1表内负债业务 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按币种可分为本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业务;按存款对象可分为储蓄存 款和对公存款业务;按期限分则主要有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存款零存整取定期存款 1 资料来源 2000 年中国金融年鉴 10 存本取息定期存款定活两便通知存款等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还针对特定的对象和需 求,相继开办了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和居民教育储蓄存款目前除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外,存款业 务实行央行规定的固定利率 境外外汇借款业务:主要包括中国境外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以及 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筹措的国际商业贷款出口信贷国际融资租赁亚行贷款和世 行贷款等境外外汇借款业务必须报外汇局批准 同业拆入业务:按币种可分为本币拆入和外币拆入;按期限则可分为 1 天(隔夜) 7 天 20 天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和 4 个月同业拆入交易实行的是市场化利率 2表内资产业务 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的工业生产贷款(如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临时贷款新产品试制 贷款科研开发贷款专用基金贷款结算贷款特种贷款特种储备贷款等)商业企业 流通贷款(如商品周转贷款临时贷款专项储备贷款联营贷款大修理贷款等)外汇转 贷款代理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 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股票质押贷款等 债券交易和融资业务: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债券买卖是指交易成员以商 定的价格买卖一定金额的债券,并在规定的结算时间内办理债券款交割的交易;债券回购是指 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在卖出债券给债券购买人(逆回购方)时,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 定日期以约定的价格,由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行为目前 交易和投资的债券主要是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以及其他债券 同业拆出业务:同拆入业务一样,按币种可分为本币拆出和外币拆出按期限则可分为 1 天(隔夜)7 天20 天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和 4 个月也是实行市场化利率 3表外业务 人民币结算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了多项传统的结算业务,主要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 算两种形式转账结算又分为异地结算和同城结算异地结算包括托收承付委托收款 汇兑(分信汇电汇票汇三种)国内信用证限额结算等,同城结算有支票委托付款同 城托收承付托收无承付等 代理业务:包括代收代付业务代理有价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保管代理政 策性金融业务等 银行卡业务:目前我国已有十多家商业银行开办了信用卡专用卡灵通卡联名卡 智能卡借记卡等多种银行卡产品系列 11 信息咨询业务:可分为资信调查和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资信调查又分为资信证业务和 委托调查资信业务 外汇中间业务:例如进出口信用证业务汇出汇入汇款议付跟单托收光票托收 结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业务托收外币兑换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 券等 自营外汇买卖业务:可分为自营和代客外汇买卖,买卖形式主要是即期远期掉期期 权等自营买卖的目的是调整资本结构合理摆布头寸和盈利,代客买卖的目的则是保值和 支付 担保业务:可分为融资类担保业务(如借款保函等)和履约类担保(如投标保函等)业务 商人银行业务:是在资本市场上提供金融策划安排的金融知识产业目前工行商人银 行业务主要有融资顾问和银团贷款安排,企业财务顾问和承办企业海外上市 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主要是保管基金的全部资产,负责基金投资的清算与交割,出具基金 业绩报告,依据有关规定向基金持有人支付基金收益,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等 二与国外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综合来讲,当前现代商业银行的显著特征有以下几项:业务经营综合化 业务经营国际化 银行资产证券化 金融工具创新和银行电子化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 很大发展,但与国际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相比,还是明显落后于国外银行的业务发展 1业务发展水平低品种单一 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化,主要是从专业化趋向多元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转向综 合经营 而我国商业银行与此相比,不仅业务发展水平低,而且品种单一,与国外大银行相比明 显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在存款上,国外商业银行先后出现了可转让大面额定期存款单(cd)可转让支付 命令账户(now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货币市场利率连动款单(mmc)存款新工 具而国内由于利率管制等多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品种与成立时并无太大的变化,还 是按期限划分的各种传统存款业务 其次是在贷款方面,国外银行贷款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工商业贷款呈下降趋势,不动 产和消费者贷款上升较快根据统计,美国银行到1999年末工商业贷款只占贷款额的28.87%, 12 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58.65% 1而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仍占主 要部分,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传统的工商业贷款仍在贷款业务占有较大比重,约为69.43%,而个 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也是近年才刚刚兴起,份额很小 2 中间业务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发展较慢 中间业务范围来看,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 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两类 这两类表外业务中,基本没有严格的监 管要求,业务收入相对稳定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一般属于高杠杆率业务,尤其是衍生金融 业务,受市场客户信誉等多种因素影响,风险大收益高,近年来这类业务发展较快而我国 商业银行表面上表外业务品种很多,但若进行归类,会发现实际上很单一,主要是一般性代理 收付,以及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的业务,而其他业务例如财务顾 问投资顾问等,从开展情况看,许多未能普及并深入开展下去而且受到国内金融发展水平 的限制,衍生金融业务并没有得到开展 从中间业务开展水平来看,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据有关资料介绍,西方国家表外 业务收入则占营业收入的相当比重 如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1998年度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 68.8%,费用收入占24%而许多西方银行大大高于这一比例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 总收入比例为42%,瑞士为55.4%,德国为60% 2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所占利润比 率很低,例如,中国工商银行2000年度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8.8%,手续费收入仅占营业收入 的0.67%,3贷款利息收入占工商银行营业收入的绝对比重 3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和工具 国际金融领域动荡不安,汇率和利率波动频繁,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利率和汇 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西方银行相应推出了一系列防避利率和汇率风 险的金融交易工具和金融产品如金融资产证券化以美国为例,现在,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 抵押贷款大约1/5的汽车贷款1/4的信用卡应收款均已被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从最初的房 产抵押担保证券开始,拓宽到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小企业贷款和设备贷款等多项范围 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大量投资于资产担保证券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证券化还处在 研究的阶段|另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实行的是分支行风险统一控制,基层行的 风险控制积极性不大,导致案件多不良资产多 1 招商银行: 招银天地2000 年第 1 期 2 萧松华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之比较分析载于国际金融评论2000 年第二期53 页 3 2001 年 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工商银行收益表 13 4业务品种技术含量低,科技投入远远低于国外大银行 电讯和电子技术领域内的革命使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花旗银行为首 的35家大银行20世纪90年代技术上的开支达到175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开支,是现代商业银行 技术革新和发展的切耍 这样做,除了意在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之外,也是降低成本,减少开支 的有效办法 国外银行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在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如最新发展的网络 银行业务,目前整个欧洲金融界,已有超过5800家金融机构开设了网络服务业务对于运作者 来说,网上银行最诱人之处在于成本将远远低于传统银行的水平网络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 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为网上银行轻松地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我国商业银行 的技术投入虽比前儿年有较大的增加,但仍远远低于国外大银行的科技投入在国外早已广 泛开展的信用卡业务,国内虽已开办,但迟迟不能形成较大规模,除了经济背景等其他因素外, 技术手段落后是银行信用卡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5国际金融业务开拓不够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银行海外资产已迅速扩展到1998年底,全球银行中海外资 产占总资产50%以上的银行有12家,最高的英国渣打银行有70%以上的资产在海外,汇丰银行 的海外资产接近60%,瑞士有3家银行海外资产比例超过50%,美国有3家超过45%,法国有5家 超过40%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步伐加快,跨国银行的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在1999年已有9家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 但与其 庞大的资产规模相比,外汇业务规模过小,而且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例如,我国资产规模最大 的工商银行(1998年度世界排名为第6位),1998年度的外汇总资产为1880亿美元,仅占总资产 34338亿美元的5.5%,远远低于中国银行的48.7%,也低于建设银行的6.7%,与其国际性大银行 的地位不相称外汇资产量直接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开展程度,如果一家银行只 有微乎其微外汇业务,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呢? 当前,国际银行业已日益向混业经营发展,向全能银行过渡,许多外资银行的经营触角已 深入保险证券行业,甚至非金融行业,成为金融超市,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 1999年11月,美国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标志着美 国银行业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其他允许混业经营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等我 国香港地区也允许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目前,韩国也出现了混业经营趋势从这一方面看,在 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与国际性大银行存在更大的差 距 14 三我国银行受到的冲击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外资银行的很大的冲击截至 2002 年 10 月在华外资银行 147 家 资产 379.65 亿美元 1 尤其外资银行领先一步的业务给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严峻挑战 其优质业务带来的高效益与中资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2.2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唯有创新 尤其是业务创新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在展业初期 拉拢优质客户是外资银行实现 低成本低风险迅速扩张的一招妙棋外资银行虽然在网点人民币资金市场熟知度等 方面不如中资银行但却可以用自己的产品技术和国际网络优势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 务来突破地域的限制将周边地区的优质客户吸引过来比如说 2002 年 3 月南京人行透 露的“爱立信事件”就很典型 其的焦点集中在银行是否办理“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 上爱立信曾要求银行买断公司的应收账款全部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通俗地说这好比 银行用万元买断其他企业应该支付爱立信的万元货款的债权 如果贷款到 期银行收回万元则赔掉万元收回万元则赚取万 元是赔是赚风险都由银行承担与爱立信无关这项业务可以使爱立信的债权提前变现 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但却要求银行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 由于国内银行无法提供该项业务 爱立信公司于是转投了可提供该业务的花旗银行南京爱立信“倒戈”没多久杭州浦发银行 的一位老客户“庆丰印染”在象征性地保留了万美元贷款后 也投奔了一家上海的外资 银行 而在北京 刚刚获得外币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汇丰银行 还没有开张 就已经门庭若市 其中不乏现有中资银行的大客户 南京爱立信的“倒戈”还是基于外资企业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传统尚属“十分自然”那么杭州绩优产业“庆丰印染”的“逃离”则表明外资银行的手已伸 到中资企业的口袋里 而身在上海的外资银行 却能够把数百公里以外的江苏和杭州的企业 拥入自己的怀中这提醒人们产品优势足以弥补外资银行的网络劣势以往人们认为网 点众多的大银行可以得到一定时间的缓冲如今看来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1 2002-2003 国际金融报告 第 8 页 经济科学出版社 15 表 2.2 2000 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 1 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的情况比较 单位亿人民币 项目 总资产 人均资产 存款余额 人均存款 贷款余额 人均贷款 工商银行 35582 0.06 29805 0.0543 24124 0.044 农业银行 22573 0.04 16012 0.0297 16058 0.03 中国银行 21344 0.11 12776 0.0646 10821 0.055 建设银行 30977 0.08 17597 0.0433 11939 0.037 四行合计 110475 0.065 76190 0.045 62943 0.037 花旗银行境内分行 150 0.872 37 0.215 6602 0.385 三菱银行境内分行 268 0.954 52 0.185 120 0.427 汇丰银行境内分行 204 0.359 38 0.067 150.2 0.264 在华外资银行合计 2622 0.489 429 0.08 1801 0.336 严酷的现实迫使中资银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陈出新据了解除了事件的直接受害 者已对业务进行了改进外其他商业银行也加紧了业务创新的力度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所 有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而且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业务创新才是决胜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吴慎之指出外 资拉走优质客户靠的是具有创新优势的中间业务在这一点上受体制约束国有商业银行 的反击力度显然不够 可以看出来外资银行吸引优质客户用的是代客理财风险分担等中间业务而不是简 单的存贷业务 在西方国家 银行收入的来自中间业务 利润来源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中间业务的发展靠的就是创新可目前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却造成风险和收益的严重失 衡在机制上则是约束有余激励不足致使银行缺乏创新的动力在入世的背景下与外 资银行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将受到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明显下降在五年过渡期内随着外资银行机构的逐 步进入我国相对割据的银行业市场分额将有明显下降据专家预测外币存贷款业务将下 降 1530% 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将下降 1015% 外资银资产及其存贷款不断增加 表 2.3 1 资料来源 中国任命银行统计季报 2001 年第一期 中国人民银行 外资银行监管月报2001 第 1 期 16 而其他业务如表外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由于起步晚和目前仍处于分业经营格局将比传 统业务流失更多的市场分额估计有 5070%被外资银行占有 表 2.3 外资银行资产及其存贷款情况 1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资产 贷款 存款 资本 营运资金 1991 42.9 20.5 15.6 5.1 1992 55.3 30.9 17.9 6.5 1993 75.8 41.6 21.1 9.1 1994 118.4 75.8 24.9 13.9 1995 199.4 127.5 31.4 17.6 1996 299.2 149.3 39 19.8 1997 379.2 274.7 44.8 22.7 1998 341.8 260.5 45.5 25.9 1999 317.9 214.7 52 26.8 2000 344.3 186.5 65.2 28.1 第二一段时间内本不乐观的银行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财务状况可能恶化因 为其一长期以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低与海外商业银行相比有相当大的差 距低盈利能力将导致低利润和低资本积累使银行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缺乏支撑可能在 “入世”的过渡期内和过渡期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发生财务状况恶化其二银行业市场份额将 流失 盈利能力肯定下降 同时 传统上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在经济上的不合理性 短期内难以解决就是能解决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也不会小因此一方面市场 份额的下降另一方面成本却无法同步下降必然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其 三加入 wto 后我国银行业要在无法增加资本积累的情况下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 求必然要降低高风险高盈利的资产规模这也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其 四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留下的庞大不良资产 尽管近来一段时期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对其进 行剥离但是要消化如此巨大的包袱我国银行的元气将损耗不小其整体盈利能力和盈 利水平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1 根据历年 中国金融年鉴整理 17 第三部分优质客户流失导致银行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由于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的逐 渐实现 外资银行市场占有额的逐步提高 加之外资银行优质的服务和广泛的国际分支机构 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优质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使部分优质客户流入外资银行 这些变化 的结果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银行业本就不高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 使我国银行业的资 产流动性下降 第四银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外资银行实现国民待遇以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更趋 白热化竞争手段更加复杂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难度若监管不力将会影响金融制度 的稳定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 第五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流失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必然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 外资银行灵活的人事制度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必然对我国金融人才 有较大的吸引力 直接导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银行业部分优秀人才和 业务骨干的流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 为了应对挑战,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一是 帐户服务功能的创新,打破了过去存取汇功能的界限,帐户有了更多的服务功能;二是技术 条件的提升,计算机技术进入到银行的各个服务和管理环节;三是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 离不良资产,推出了债券融资电子货币一卡通银证通银税一体化网上银行债 转股等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在业务创新上逐步朝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但与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品种少 由于我国 商业银行法 明确规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完全分离,国有商 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业务创新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品种较少从近几年创新的业务品种来看,多为技术模仿型创新,信用卡 业务外汇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业务票据贴现业务住房信贷业务消费信贷业务 发展迅速,较为成功;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处于起步阶段;投资银 行业务商人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等还处在探索阶段这同时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已 从单纯扩张网点 壮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了靠业务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二是规模小 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发展规模在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据统计,我国四大 17 第三部分优质客户流失导致银行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由于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的逐 渐实现 外资银行市场占有额的逐步提高 加之外资银行优质的服务和广泛的国际分支机构 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优质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使部分优质客户流入外资银行 这些变化 的结果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银行业本就不高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 使我国银行业的资 产流动性下降 第四银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外资银行实现国民待遇以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更趋 白热化竞争手段更加复杂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难度若监管不力将会影响金融制度 的稳定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 第五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流失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必然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 外资银行灵活的人事制度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必然对我国金融人才 有较大的吸引力 直接导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银行业部分优秀人才和 业务骨干的流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 为了应对挑战,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一是 帐户服务功能的创新,打破了过去存取汇功能的界限,帐户有了更多的服务功能;二是技术 条件的提升,计算机技术进入到银行的各个服务和管理环节;三是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 离不良资产,推出了债券融资电子货币一卡通银证通银税一体化网上银行债 转股等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在业务创新上逐步朝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但与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品种少 由于我国 商业银行法 明确规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完全分离,国有商 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业务创新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品种较少从近几年创新的业务品种来看,多为技术模仿型创新,信用卡 业务外汇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业务票据贴现业务住房信贷业务消费信贷业务 发展迅速,较为成功;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处于起步阶段;投资银 行业务商人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等还处在探索阶段这同时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已 从单纯扩张网点 壮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了靠业务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二是规模小 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发展规模在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据统计,我国四大 18 国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规模目前仅占贷款总规模的 4%一 5%,而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占 贷款总规模的 20%一 25%左右;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占比率不足 1%,而西方发达国家 消费信用占消费总额的比重通常都高于 20%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仅占整个 业务量的 1%左右,表外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3%一 17%之间而日本商业银行从 80 年代 中期起,表外业务量就每年以 40%的速度递增,瑞士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的 70%以 上三是收益低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过分注重扩规模占份额,再加之缺乏 统一的市场规范和相应的制度约束,各商业银行新业务的营销大都是低价促销,让利于客户, 这不但使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气压带、风带与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交易磋商与签订合同7篇
- 2025年大学讲座教授聘用合同
- 2025正规房屋租赁合同
- 新版本《2025云南省租赁合同书》
- 2025上海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济源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关于企业并购中合同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
- 2025年度各类船舶购买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 版权授权许可合同
-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结核性脑病影像诊断
- 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2014
- 中考英语过去将来时趣味讲解动态课件(43张课件)
- 三年级上册《贵州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小学中年级版教案
- 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 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 公共卫生间装修合同范本
- 【财务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的优化策略论文(共10篇)(共25149字)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1.1.2 茶树无性繁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