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密 级 U D C编 号 1 0 5 2 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基于AHP的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研究生姓名:孙燕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吕国营 副教授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名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二一一年五月5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 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截止到2009年末的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已从2000年的3301家增长到了6524家,增长幅度高达97.64%,平均每年数量增长率为99.76%。另一方面,来源于该网站的其他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应收账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无效成本率过高、平均坏账率高和平均账款拖欠天数长。以2005年的数据为例,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的这三项比较基准远远高于同期美国的统计数值,超出值分别为12.5%、7%和83天。以上情况说明我国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在方法及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而在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环境走向下,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迫切需要从新的视角、采取更为多元化的研究思路来分析和解决目前困境,事实上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领域针对医药企业的行业研究才刚刚开始,这必将会给医药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应收账款风险的监控和事后管理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研究一般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文献有很多,但分行业进行研究特别是将重点放在医药行业的相关文章并不多见,绝大多数要么是分析医药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如财务绩效评价、财务风险防范,要么是不分行业从一般企业的视角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对策的研究工作。而本文主要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从一般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入手,结合特点集中于产品特性、销售模式等因素上的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以应收账款风险为总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客户财务风险两个维度上对总目标进行层层解构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然后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在采纳其合理意见的情况下确定最终的子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各个子目标相对于总目标重要性程度的赋值,通过对这些指标权重系数的排序可以看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支付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因此以上研究表明,对医药企业和应收账款对象而言,现金链的流通是否顺畅是决定应收账款风险大小的重要环节。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本文认为应当从信用控制和收账管理两方面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控制,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医药企业应将重点放在事中控制环节,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赊销对象,然后根据客户财务风险状况、商业信誉,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应收账款持有水平限额,进行信用额度控制,最后通过信用期限的设定缓解应收账款持有成本过高的问题,减少和降低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AHP;医药企业ABSTRAC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unrise industry with booming development.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Web site as of the end of the year 2009 data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year 2000 to 3301 increased to 6,524, an increase of up to 97.64%, the number of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99.76%. On the other hand, o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site shows that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ccounts receivable of the following major problems: the high rate of invalid costs, the average bad debt rat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accounts receivable outstanding long. To 2005 data, for exampl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ccounts receivable three benchmark far higher than the statistical value of the United States, exceeding the values were 12.5%, 7% and 83 days. The above descrip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ccounts receivable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in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loophol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trend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s urgent need for risk managemen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 more diverse range of research ideas to analyze and resolv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fact, the field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industry research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only just begun, which will g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credit policies Accounts receivable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and after a number of methods and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re are many documents about the research on receivable accounts management of general business, however, articles focusing o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related are quite rare. The majority of the research is either on the overall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uch as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ancial risk, risk assessment and receivable account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r from the general business regardless of industr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ccounts receivable from the general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theory, combining features of focus on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sales mode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accounts receivable risk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the use of AHP in their own operations and clients on financial risk overall goal of the two dimensions of layers of de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initial screening, and then through two rounds of expert advice and accept their reasonable views in the case of determine the final sub-goals, and in the process to complete the objectives of the various sub-degre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assignment, by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se indicators can be seen that sort of cash flow debt ratio, cash ratio and receivables turnover rate of mone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ccounts receivabl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three risk factors, so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the object accounts receivable, cash flow is smooth chain is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risk the important par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and the view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argues should be from the credit control and collec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aspects of risk control, management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hould focus on the things in control areas, we must first determine Credit the appropriate object, and then the financial risk profile according to the customer, business repu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own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accounts receivable held limits, the credit control, the final deadline set by the credit receivables mitigate held The problem of high costs, reduce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Key Words:receivable accounts;risk management;AHP;Pharmaceutical companies目 录第一章 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与目的1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四、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2第二章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5一、应收账款的界定及特点5二、应收账款风险的种类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6三、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法7四、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10第三章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指标体系14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4二、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指标的选取14三、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指标的权重赋值24四、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评价模型33第四章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策略34一、信用控制34二、应收账款的收账管理38结 语40参考文献41附 录44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中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雷雯: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更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间的赊销平均坏账率达5%10%,逾期账款平均时间为90多天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29页。,因此在很多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资金规模不仅增速明显,而且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也在加快,赊销在修饰财务报表高业绩高利润的同时,也导致了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金额的提高,这种支出与额外偿付比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企业经营活动形成阻碍,程度严重时则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使其无法持续经营而面临倒闭。而在制药行业,据2009年末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已从2000年的3301家增长到了6524家,增长幅度高达97.64%,平均每年数量增长率为99.76%数据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tjsj/ndsj/2009/indexch.htm。由此可以窥见医药行业发展的高速和竞争程度的激烈。面对这种行业发展走向和竞争态势,很多医药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产品销售量,都将其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一项作为维系客户资源、发掘和拓展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其营运资金和流动资产进行信用性质管理的方式,因为回收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的资金流和经营状况,而客户是否能按时回款、何时付款、最终回款多少等问题存在着不确定性,赊销方式下的医药企业财务存在着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局面。因此如何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量,使应收账款的总额增长与企业规模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是目前每一个发展中的制药企业都应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二、研究意义与目的销售模式、产品特性及行业竞争程度决定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在医药企业财务中的特殊地位。制药企业的终端产品是药品,一方面企业药品销售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与国家产业政策关联度很高,同时药品直销和代销模式的存在使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要比其他行业更为显著。另一方面,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医改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时候,就有公共政策研究部新医改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员认为,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将使未来医疗市场大幅度扩容,包括医疗保障资金在药品上的巨大花销。因此本文拟从医药制造业入手,对其应收账款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致力于进行应收账款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模型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三、研究思路与方法针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评价指标选取,笔者的写作思路如下:首先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医药企业的销售模式及产品特点等因素总结归纳出关于药企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若干方面,找出适合于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价管理的方法层次分析法,这是为后文作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借鉴相关文献中的既存资料对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对应收账款风险值进行层层剥离和细化,运用两轮专家咨询法,将问卷发放给医药行业中的15家制药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及5名从事财务会计教学的高校教授,通过专家的综合建议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然后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分并赋予权重。最后依据对末级指标赋权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找出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影响较大的核心指标,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探讨这些关键指标之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四、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在企业财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项重要科目,它是客户与企业间以信用或合同为保证并因赊销事项而形成的,一般应在短期内收回,收账期不超过一年葛家澍: 会计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32页。赊销账款存在于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包括其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各个发展阶段。因市场前景、行业竞争、企业长远战略的考虑,企业间或企业与客户间因商品销售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医药行业,企业药品销售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与行业特色下的销售模式及国家产业政策关联度很高。制药企业的终端产品是药品,不管是原研药还是已成规模批量生产的普通药,其应收账款的对象包括个体消费者、医院、零售药店和药品代理商,直销和代销模式的存在使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要比其他行业更为显著。另一方面,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医改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时候,就有公共政策研究部新医改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员认为,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将使未来医疗市场大幅度扩容,包括医保资金在药品上的巨大花销。另一方面不少商家也窥探到了未来医疗政策向医药行业倾斜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行业的竞争形式只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无可避免都会将潜在销售收入转化为应收账款以稳固与开拓市场份额。现金是企业的血液,而应收账款是现金来源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所以对应收账款现存规模的研究,以及和应收账款相关的财务指标与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是评判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和整体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宋智勇:信用销售管理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59页。首先研究一般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文献有很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大多数人探讨的是企业组织间的关系,认为应收账款的存在是商业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因为赊销交易方式在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拓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公司既想借助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又希望尽量避免出现坏账和资金周转困难。从具体研究的视角出发,也有人以个案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即因为出现了应收账款管理的薄弱现象,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从文章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来看,在事前管理环节,主要是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即企业选择授信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授信额度又应如何制定。在事中管理环节,主要是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包括用总额对比法、平均收账期法、账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方式在提供可靠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控制。在事后管理环节,研究重点主要有:应收账款的回收政策、应收账款的出售转化和证券化、以及因应收账款产生的坏账所引发的债权债务纠纷的法律处理等问题。其次研究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的相关文章不是很多,绝大多数要么是分析医药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如财务绩效评价、财务风险防范等,要么是不分行业从一般企业的视角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和管理对策的研究工作。具体到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就如何使坏账损失和成本支出降到最低,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言,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事前管理环节制定信用政策韩亚兵(2009)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宏观性的对策和建议,即将应收账款纳入到组织绩效考核中去,通过团队和个人绩效的量化考核以督促应收账款的增长和回收达到更高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客户的信用管理政策。其中信用政策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多其他学者的认同,如崔士刚(2002)和秦宇(2006)在相关著作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如何通过对客户授信来管理应收账款,其中崔士刚从信用期限、现金折扣、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四个角度来思考信用政策体系的建立。而秦宇则从应收账款的规模控制和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主张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来制定信用政策。熊瑛(2009)也认为通过对客户的信用品质、付款能力、资本状况、抵押品和经济环境的考量能够分析评估出不同等级客户的信用资质。其中在具体的定量分析上,很多学者都提到了客户信用评分方法,即确定一些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财务指标,并通过以往经验赋予权重,最终算出客户的综合信用分数,以此数值作为信用政策制定的依据之一。(二)事中管理环节制定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和相关财务指标的数据范围如学者刘祥剑(2006)就认为应当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和上文韩亚兵所提到的一样,可以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绩效挂钩,落实内部的账款催收责任制。事中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也有不少,如针对应收账款总额规模的控制,学者崔士刚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考核,一是使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最低,即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短缺成本之和达到最小。二是可以根据收入和成本之差所得的净收益大小在各个方案间择优选择。在以财务指标数据为主的研究分析中,学者葛家澍在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一书中总结了五种评价方法。一是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他认为在衡量企业销售质量的同时可以对盈利质量做进一步评价。二是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做比较,如果前者增幅大于后者,那么企业的账款回收难度将加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三是应收账款账龄,越老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四是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发生额越大,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可能性越大,信息反映有失公允。五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它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另外,对应收账款的事中环节研究,学者辛玲(2010)将马尔可夫分析法引入到应收账款的管理,她认为应收账款具有马尔可夫性,即与过去状态无关,只受现状影响,这种定量分析能够帮组组织分析和预测应收账款的回收可能性,但此方法得出的结论只在近期内有效。(三)事后管理环节的风险处置对此学者们以定性分析居多,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处置意见。其中研究的比较多的方法是应收账款证券化,如钟璟(2003)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证券化应收账款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产物,可以作为企业的融资技术将资产盘活。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斐斐(2007)也认同这种风险处置方式,她在相关著作中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这种证券化融资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流程,并在文章末尾提出应收账款的管理在事前和事中都应按部就班,规范管理,即使到事后转换成了坏账也应建立完整的信用记录,为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崔士刚(2002)也提出了其他的解决办法,包括抵借应收账款、债转股、资产置换、通过银行代理回收应收账款、委托讨债公司回收、设立财务公司和办理信用保险。对于制药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对一般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研究基础上的以个别医药企业为分析案例的实证研究上,缺乏行业研究特色。本文以应收账款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医药行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进行了完善性研究。第二章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一、应收账款的界定及特点应收账款与社会信用体系密不可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体之间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基于社会经济关系和贸易往来的基础上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时,往往会因买卖双方的优势对比和谈判博弈产生了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商业信用研究领域,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16页。,而且与中国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的是,应收账款证券化和保理业务作为事后管理的两种方法在西方国家已颇为盛行。因此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并借鉴较为成熟的西方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就成为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会计,2010年,第225页。而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作为资产类科目,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不如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价证券等,除了具备基本的资产三方面特征外,它还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属于流动性资产,不包括长期债权。第二,回收期应当在一年或一年以内刘杨波,刘婉:论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体系的建立,科技创业2006年第2期。第三,其形成的本质是商业活动交易,而不是非销售活动。应收账款在狭义上针对的是应收销货款,即总科目所属下的明细科目的T型账户借方累加额。广义上的应收账款除了狭义定义的内容外,还有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当企业预收账款规模不大时,预收账款可以以贷方并入到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它是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其他应收款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因非购销活动所形成的债权,通常包括企业发生的各种应收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应收票据是企业接受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为支付方式的未兑现商业票据。应收账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是一把双刃剑,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量、增加销售额,在销售收入增长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扩大企业利润上升的空间。应收账款促进了购买方市场的 “需”,进而扩大了销货方市场的“供”,另一方面快速的产品输出也降低了存货占用的企业价值,被转出前的存货成本除了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外,还包括按时间计算的仓储费、保管费和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支出,因此为了降低费用开销,以较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增加资产流动性,企业就必须将存货成本尽快转化为应收账款。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回收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是由债权者债务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博弈与商业信誉决定的,影响因素包括购买方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和销货方的财务状况、催收力度,而客户方面的因素又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账款的回收导致债权方陷入被动,企业对未来资金回笼的风险变得不可控。(二)不易变现。在很多企业的年度、季度、月度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虽然被归类于流动性资产中,但其排序位置是靠下的,除了不易快速变现之外,我国保理市场和商业信用体系发展的落后与不完善也是限制应收账款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三)回收成本较高。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包括收账人员的工资、奖金、差旅费等收账费用,收集客户信息的费用,以及列入逾期账款而计提的坏账损失准备金。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100%收回应收款是有很大难度的,尤其当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客户关系不稳定和遭遇商业欺诈时,回收成本可能要远远大于因销售收入增长所带来的短期利润。二、应收账款风险的种类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因此应收账款的风险种类主要有:(一)流动性风险。企业经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从原料采购和加工、成本转出、形成存货、商品销售、货款收回,再到资金投入到下一轮的循环,对已形成规模效应的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讲,耗时最长的在应收账款形成始至账款回收止这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可控对象多半不是自身,而是在财务和诚信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另一个市场经济主体,所以流动性风险势必会对企业财务预算和资金规划产生干扰和影响,高风险的流动性也加重了组织负债经营危机,进而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和再生产活动遇到障碍。(二)财务状况有失公允。在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科目的核算是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就大多数正常情况下的赊销而言,只要确认了应收账款,那么就应当一方面确认收入,另一方面转出成本。由于只是单纯的数字增加而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因此这种账面利润与实际利润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会计信息失真和企业经营成果的不真实,管理层对战略的长远规划,更易纵容以粉饰财务报表为手段的各种虚假幕后商业行为。(三)成本风险。主要是增加了额外支出,尤其当客户有意无意拖延应当归还的欠款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何时能变现、额外增加的成本与相对收益之比较就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持有应收账款的总成本由以下三种成本合计而来: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管理成本主要针对的是账款催收时发生的员工工资、绩效奖金、差旅费等合理开支;机会成本是放弃了等额资金投放于其他项目上的最大收益值;而短缺成本是在无法变现其他有价证券的情况下因现金持有量不足而造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损失。三、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法目前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理论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客户和企业自身两个分离的维度。客户维度的风险分析是通过对客户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和问卷调查来综合评定授信额度和授信方式,在事前环节控制和把握好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如通过线性回归预测客户可能发生的潜在偿付风险。其中美国学者爱德华奥特曼(Edward Altman)于1968年提出的Z分模型比较有代表性,其原理是通过检验公司客户的财务报表来预测策略及财务失败,步骤如下:1.确定五个财务比率:X1=运营资本/总资产;X2=未分配利润/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所有者权益/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2.根据不同客户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市场发展前景分别对上述五个比率赋予权重。3.以等式计算的Z值表达式可以表述为:Z=aX+aX+aX+aX+aX 式2-1其中a、a、a、a、a代表各指标的权重值,且a+ a+ a+ a+ a=1。4.将具体数据带入上式计算 Z值,得出不同客户的信用分数,分数越高则信用风险越低,信用等级越高。另外一种是Chesser多元辨别模型。与Z分模型不同的是,学者Delton Chesser在15个分为四组的财务比率中选择了6个决定企业信用等级的指标,同时以P值作为合同履行的概率,P值的数学表达式为:P=,e=2.71828 式2-2计算企业违约指数的y值表达式为:y=0.0434-5.247 X+0.0053 X-6.65073 X+4.4009 X-0.0791 X-0.1020X 式2-3其中:X=(现金+市场化证券)/总资产 X=销售净额/(现金+市场化证券) X=资产报酬率 X=资产负债率 X=固定资产/股东权益 X=营运资本/净销售收入利用该模型可以用来在一年和两年前对违约行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概率分别达到了75%和57%。(二)5C分析法。5C指的是客户信用品质的5个方面张慧: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设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0页。,包括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品质是指客户是否诚实守信,对过往信用记录的调查可以了解其在偿债行为的倾向和特点,进而可以初步判断客户的商业道德情况。能力是指客户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是否规范、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公司发展是否可持续以及财务状况是否稳健。资本是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对客户投资结构和规模、动产和不动产的资产布局可以判断其偿债、扩张和再生产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抗风险能力。抵押品是客户为了达成交易而向企业提供的担保、抵押、质押等性质的资产,它是当客户无力支付应收账款金额时企业有主动权得以求偿的降低赊销风险的重要手段。条件是指影响客户付款的客观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对任何企业来说是不可分散的,因此在客户信用评级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市场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客户付款行为。(三)信用评分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客户对一系列特定问题的回答进行评分,并对加权分数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归类,最终决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企业自身维度的风险分析是通过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达到控制应收账款的合理规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信用政策和信用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由于分子的数据来自于利润表,分母的数据年初与年末额的平均数,因此它是一个反映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年度财务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现金回笼越快,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坏账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则说明债务人的货款拖欠严重,信誉程度低;债权人催收账款不力,发生呆账坏账的风险较高,信用政策有待完善。2.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该指标一般也用年度值进行计算,反映了一项应收账款的期间长度,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应收账款总额/(销售净额/360),在实务中该指标的计算值最终要与信用条件下的初始值进行比较,如授予客户的行用条件为60天,当指标值远远大于60天时说明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政策和执行力度存在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较低。3.其他比率分析法。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除了以上两种指标可以衡量外,在理论和实务中也可以将流动资产、总资产、货币资金、月平均支出等项目纳入风险分析体系中,形成现金支付比率、潜在支付比率、应收账款总资产比率和应收账款流动资产比率。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年度、季度或月度数据,但应收账款的取值应为期初和期末的平均值,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状况。现金支付比率是货币资金与月平均支出的比值,它反映了货币资金在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中所要周转的时间,通过月平均支出与货币资金的比较可以大致考察出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支出的大小和应急性程度。潜在支付比率在现实支付比率的基础上将流动性较强的其他资产也纳入到分母的计算中去,计算公式为:潜在支付比率=(货币资金+债权投资+应收及暂付款+其他应收项目-其他应付项目)/月平均支出,该指标是在更大范围的流动资产中对企业支付能力进行分析,虽然流动性不及货币资金,但在一个金融创新活跃的经济市场中,通过转化和处置,债权投资和应收暂收款也能形成流动性相对较高的资产,所以潜在支付比率也是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应收账款总资产比率是应收账款与总资产的比值,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科目总额规模之大小,应收账款流动资产比率是企业即期持有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通过纵向对同一主体不同时期和横向对同一行业中其他企业相应指标的比较,以上两种分析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本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以便修改和调整信用政策使应收账款规模回归至合理水平。(四)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根据不同客户欠款时间的长短和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坏账损失估计和计提的一种方法。在实务中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将应收账款按是否超出信用条件对其进行分类,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依据持有时间的长短排序,对逾期账款依据逾期天数的长短选择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从而为企业销售部门的业绩评价和信用管理部门的账款催收、追收工作提供依据。账龄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步骤如下:1.根据应收账款资料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列出应收账款明细科目下的已付金额、拖欠金额和信用期限等。2.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的基础上对各项应收账款确定合理的估计坏账比例3.对各项坏账损失的估计值进行累计并确定当期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金额。(五)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并在美国国防部的研究课题“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中首次被运用。这种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目标值分解为若干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塑造因素分解下的树形结构,同时用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深入分析每一层次的分解指标对上一层次指标的优先权重,为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问题提供数学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思路。目前层次分析法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于绩效成果评价、产业政策决策、风险战略评估等方面,如针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模型、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测评体系、能源产业定价机制的构建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该方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简洁而实用的多准则决策解决办法。层次分析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看成是由具有逻辑层级关系的若干属性组成的金字塔系统,总目标下设立多个分目标或准则(一般不超过9个王雪华、秦学志、杨德礼: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的模式识别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15期。),分目标或准则下在设立分解目标准则,直至末级指标与问题解决方案和措施达成一定的关联度,形成一个有递进性质、有序的层次体系。然后,对分解而成的每一层次指标赋予权重,主要是给与其客观性的定量判断,再利用矩阵特征向量值的方法确定每一层所有指标的重要性次序。最后是通过综合计算出各层次因素对上一层次目标重要性的权重,得到细分的最底层指标对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加权值,此加权值即为用于判断方案是否可行、多方案之间的抉择以及企业业绩、绩效、风险等方面的行业内比较。应收账款风险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变量,对债权人而言,当企业规模在一定时期不变时,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侧重于能否按时收回;当企业战略更关注长远发展时,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则要综合考虑和寻求赊销规模与市场份额在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如果企业应付日常开销的流动资金充裕,那么合理范围内的信用条件扩大可能会对销售额的提高和利润点的提升有帮助,所以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考量不仅应当考虑客户的信用资质,还应当将企业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纳入进来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以上对层次分析法的大致了解可知,这种方法可以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研究提供一种如下解决思路:将应收账款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应收账款风险是总目标,位于最顶层,然后从财务的不同角度进行关注和细分,这是子目标,位于中间层,最底层是由各个财务比率指标,包括客户财务风险指标构建而成的层级。四、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一)医药企业的产品特性产品是任何企业实现盈利的价值源泉所在,医药企业的产品就是药品。关于药品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有如下解释: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论断药品等中国卫生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91页。除上述定义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属性外,药品还应有法律行政性、信息不对称性、被动消费性和高替代性等社会属性,而与应收账款有关的风险有很多是从药品的社会属性衍生出来,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和商品市场相比,药品在药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中有如下特点:1.法律行政性。药品的法律行政性体现在:从药品前期研发成功后的规模生产和制造,到包装成型、仓储运输和对外销售,都有一系列的国家行政法规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药品是管理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物品,同时受个体年龄、性别、遗传、病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理论上医学知识解释下的对症药品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当发生药品原因上的医疗事故和公关危机时,法律行政管辖的作用不仅会使企业蒙受市场份额萎缩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前期科研与生产的投入成本所转化成的应收账款可能就此变成高比例、大范围的坏账。2.信息不对称性。药品的生产者虽是医药企业,但在药品的直接销售上,医生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上官万平:医药营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除OTC(非处方药)外,RX(处方药)的出售是必须经由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完成,同时医师有告知和指导患者用药的义务。所以医生专业知识在药品的判断和推介上患者是无法完全理解的,患者属于被动消费。3.高替代性。医药企业属于高科技行业,随着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的种类和质量都在不断增长。一般来说从新药研制、临床应用到大规模生产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量推陈出新的医药产品会影响到其他同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当一种功能更多、副作用更小、药效更显著的药品问世时,市场竞争力的缺乏降低了企业与医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前景探讨报告
- 2025年电子科技产业5G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清洁能源技术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家居建材行业绿色建材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娱乐行业创新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地质博物馆招聘应届毕业生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年四川安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6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吉安市2025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社会保险中心招聘就业见习人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定市2025河北定州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143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氧化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T 14536.1-2022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 3452.1-1992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及公差
- 洁普利康抗HPVβ乳球蛋白高分子生物肽冷敷凝胶课件
- 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申请表
- 鸡的呼吸道疾病与防治课件
- 八年级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课件
- 插头插座尺寸标准
- 《基因工程》课件第一章 基因工程概论
- 德国凯尔锚固技术公司石陶幕墙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