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艾穷尽考察了宋代前期( 9 6o - - 一l06 ( 】) 约l00 年间 700 位诗人11829 首近体诗的用韵状况,研究了两大问 题: l 、 近体诗用韵与礼部韵的关系。 2 、 近体诗中借韵、出韵存在的状况及其语音依据。 宋代前期近体诗用韵从总体上看是遵循礼部韵的,但 也存在着借韵、出韵现象,它们大多是受实际语音影响 的产物。系联借韵、出韵诗的韵脚字,发现其中反映了 通语和方言语音,而通语十八部是其主流。方言用韵中 出现r 支鱼、歌麻、尤侯、不同阳声韵尾等通押现象。 宋代近体诗作为研究宋代语音的资料具有其独特的 价值,借韵、出韵现象反映的实际语音,对于揭示宋代 语音的发展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前期 近体诗 用韵 a b s t r a c t ( 9 6 0 - 1 0 6 0 ) ,a n d d e a i tw i t ht w o p r o b l e m s :( 1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 r h y m i n g o fi l l l o d e r i l l s t y i e p o e t r y - i n d l ib uy h ,l ( 礼部韵) ,( 2 ) 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 j i e y u n ( 借韵) a n dc h “y u n ( 出韵) s e x i s t a i l c ea l l d t h e i rl i n g l l i s t i cf o u n d ar i o n s i nt h e e a r l ys t a g e o ft h e s o n g ( 宋) d y n a s t y ,t h e r h y m i n g o fm o d e l n s t y l ep o e t r y f o l l o w e dl ib uy u n ( 礼部韵) a sa w h o l e b u tt h e r e a r es t i l ls o m es p e c i a i r h y m i n gc a s e so fj i ey u n ( 借韵) a n dc h u ny u n ( 出韵) t h e y a r e m a i n l y t h e p r o d u e t s o f t h e i ra e t u a l p r o l l i i n c i a t i o n s b yi i n k i n g t h e r h y m i n gw o r d so fj i e y u n ( 借韵) a n dc h “y u n ( 出韵) a t t h a tt i m e ,w e d i s c o v e rt h a t t h e y r e f l e c tt h e p r o n u n c i a r i o n so f 18 g r o u p so fc o m m o nl a n g u a g e ( 通语十八部) a n dd i a l e c t s i nt h ee a r l ys t a g eo ft h es o n g ( 宋) 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 f o r m e ra st h e i rl l l t a i n s t r e a m a sf o rt h el a t t e r , s o i l l e s p e c i a l c a s e so fz h i y u ( 支鱼) 、g e m a 做麻) 、y o u 一 2 h o u ( 尤侯) a n dd i f f e r e n tr h y m i n ge n d so fy a n gs h e n g ( 阳声) a n ds oo na p p e a r e d t h eh i o d e r n s t y i ep o e t r y o ft h e s o n g ( 朱) d y n a s t y ,w h i e h i st h em a t e r i a it o s t u d y t h e p r o n u i l c i a t i o n o ft h e s o n g ( 宋) d y n a s t y ,i s o f u n i q u e v a i u e t h ea c t n a lp r o n n n e i a t i o n sr e f l e c t e d b yj i e y u n ( 借韵) a n d c h u y u n ( 出韵) a r ev e r yi m p o r t a l l tt o r e v e a l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h el a wo ft h e p t o n n n c i a t i o no ft h es o n g ( 宋) d y h a s t y k o yw o r d s :e a r l ys t a g e o fs o n g ( 宋) d y n a s t y , m o d e r as t y l ep o e t r y ,r h y m e 3 有宋前期近体诗用韵研究 一、引言 1 、研究状况 近体诗又名格律诗、今体诗,兴予唐代,有别于唐以蔚的古体涛, 它对于用韵、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唐代,近 体诗的用韵依据是官韵,官韵是在隋陆法言( ( 切韵音系基础上参考 唐代实际语音归并而戏曲,因而它大致反映了唐代的实际语音,唐人 在科举考试以及其他诗文刨作亦遵循之。明谢榛四溟诗话) ) 卷一云: “汉人用韵参差,沈约韵谱,始为平整。及唐以诗取圭,遂为定 武”。至宋代,因科举制度的迸一步完善,考试中诗文用韵法定月官 韵,文人迫于功名利禄,习而遵之。胡仔笤溪渔隐丛话) ) 卷十七云: “本朝始令礼部撮( ( 广韵之要略者,使学者用之,而限以独用之文 故宋人又称之为礼韵或礼都韵。宋人作诗以礼部韵为准绳,宋元之交 的熊患则说得更加绝对,“一部礼部韵遂如金科玉条,不敢一字轻易 出入”。( 古今韵会举要序,清淮南书局本) 基于此,不少人认为 宋诗文,尤其是宋代近体诗用韵谨依礼部韵,难以反映当时实际语音, 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因此这领域的研究长时间没有展开。 从:2 - 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鲁国尧先生发表了宋词用韵考的系列 论文,奠定了宋代实际语音研究的坚实基础,逐渐形成了宋代断代语 音史的研究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向纵深 发展,研究对象从宋词扩展至宋诗、韵文和宋代音注荨材料,取得了 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近体诗的用韵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 体、专门研究的论文很少,多数情况是:( 1 ) 对单个诗人用韵研究。 如:苏轼( 唐作藩1 9 9 0 ) ,欧阳修( 程朝晖1 9 8 6 ) 、王安石( 罗得真1 9 9 0 ) 、 黄庭坚( 林亦) 、徐积( 张令吾1 9 9 7 ) 。( 2 ) 对一组诗人用韵研究,如: 杨亿王禹偶( 王韫佳) ,湾江三现杜爱英1 9 9 ;) 。( 3 ) 近体诗用韵 的某个:方面的研究,如唐代近体诗用韵通转现象之探讨( 耿志坚) 。 诚然这些研究都是重要的,一叶知秋,一斑窥豹。但我们也不能忽视 对其整体金面的研究,而且从体裁的角度来研究,尤其是以近体诗为 对象的专题研究迄今只见于唐诗领域,如耿志竖。我们认为宋代近体 诗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唐代官韵比较接近实际语音,鼓唐诗中出韵 较少,看不出或很难反映出近体诗用韵究竟是人为的依礼部劫,还是 能反映实际语音,因而我们选定宋代近体诗用韵作为研究对象。由于 宋诗篇幅浩繁,( ( 全宋诗煌煌7 5 册,作品逾1 0 万,其中近体诗占相 当大的比重,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金面穷尽研究是很难的。但可以分 阶段地进行,整个宋代约3 0 0 年,可考虑将这三个世纪分段进行研究, 因此研究对象选定在宋代第一个世纪,为便于称呼,姑且定之为宋代 前期( 9 6 0 1 0 6 0 ) 。宋代前期上承唐五代,下启南宋元明,正是礼部 韵系统逐渐脱离实际语音的关键时期,因而能比较典型地反映用韵的 语音依据。本文将对这一期间所有诗人之近体诗用韵做一个尽可能穷 尽的研究,涉及诗人7 0 0 人,诗作1 1 8 2 9 首。 2 、研究目的 我们拟对宋代前期近体诗用韵情况进行一坎整体全面的描述,在 此基础上弄清楚两个大问题: ( 1 ) 近体诗与札部韵的关系 逝体诗与礼部韵的关系,前辈学者已有不少见解,一种见解是宋 人作近体诗唯札部韵马首是瞻,“不敢一字轻易出入”( 熊忠) ;按照 王力先生镬汉语诗律学的研究,则近体诗是依照礼部韵的,而且用 韵甚严,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韵,但也存在首句用邻韵的情况。还 有一种看法认为做诗的场合不同,则有所变通。周袒谟先生指出:“宋 代礼部韵悬科取士,诗赋押韵,有以礼部韵略为准绳,不得违 例。但诗家如非应制之作,谴兴吟咏,多据实际语音押韵,不局 限于功令。”( ( 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3 6 3 页)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 样的呢? 通过对宋代前期一万多首近体诗的考察,我们就能够得出一 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 2 ) 近体诗中借韵、出韵存在的状况及其语音依据 借韵出韵是近体诗中客观存在的超侠礼部韵用蔚规范的现象, 历来认为借韵还算合符规范,出韵则被视为不经,科举考试中凡出韵 则被黜落。那么借韵、出韵究竟是一种做诗的失误,还是因为受实际 语音的影响褥出现的反映实际语音的现象,瑰在学者多倾向予后者。 在考察出近体诗中存在借韵、出韵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借韵,出韵 诗在整个近体诗中的所占比例及其模式,也就是通押经常出现在哪些 韵部之闻,并借此寻找其语音依据,摄究这些借韵、出始是否反映了 当对实际的语音现象。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任务, 3 、研究方法及材_ j 牛 我们从语音学、诗律学的角度来考察近体诗,通过系联韵字、 统计押韵组合,归纳出符合礼部韵及不符合札部韵的近体诗,并分 别进行用韵情况及其规律的探求。 研究材料出自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遇疑难则参 校四库金书( ( 四部丛刊等相关文献。韵书依程广韵,必要时 参考“集韵及其他字书韵书。 全宋诗是令人辑录的宋人诗歌总集,卷帙浩繁,对保留传承 优秀民族文化勋功甚伟,但也无庸讳言,由于选本、传抄、校考、 排版各种原因,仍存在一些文字讹误,大多是衙字、脱字、错字、 窜句等举例如下: 1 、( 全柬诗第2 册8 5 7 页曾会七律( ( 寄泉僧定诸诗云:“赤 城山去剌桐城,还往都无一月程。日日焚番遥稽首,五更河露湿人 农”。该诗韵不协,核对林表明编( 天台续集别编卷二,原来是把 下一首罗适的七绝题天台茅桥洚“京城湿墨遭相知,心绕天台四散 飞。记得小田轿上月,五更河露湿人衣”的最后一句错录了。而曾会 诗末句是“几时来待出郊迎,。 2 、全宋诗第2 船1 3 页,吴济五律秋兴诗云:“伤秋愁不 断,邻杵已临霜。宝扇鸾收影,籍蚁带香疏。花停懒蝶细,草庇寒 蛰虫。落叶无人扫,庭空下夕f 日。”该诗韵脚字“霜疏虫阳”分属阳、 东、鱼三韵,不但主元音不同,且阴声阳声相协,实属罕见。核对 该诗出处宋陈起两宋群资- j , 集之( 前贤小集拾遗卷三( 嘉庆 六年读画斋重刊本) ,该诗第4 、5 、6 句为“新翁蚁带香。疏花停懒蝶, 细草庇寒蛰”。辑录者在第4 句夺一新”字,引起下句首字“疏”前移成 为韵脚,为了凑齐字数,又在第6 句束衍一“虫”,才出现这样异常协 韵现象。 3 、( 全宋诗第1 册1 6 5 页,周演七绝废宅) 诗云“牢落画堂空 锁尘,荒凉庭树暗消香。豪宅莫笑此中事,曾见此中人笑人。”韵脚 字是“尘、香、人”,这似乎是真阳相押的例子。但查阅此曹诗的出 处,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诗,发现是字抄录错误,第二句应 该是“荒凉庭树暗消誊。这首诗韵押的是真谆臻鄙。 4 、全宋诗) 第1 册6 0 4 页,薛映五排( ( 清风十韵叶“初裙馀 竦好蜍车胥除予”。整首诗是“爽气乘秋至,凉飙荡暑初。泠泠含远籁, 械械动轻裙。翠幕波无际,修篁韵有馀。潜惊塞草绿,乍拂井榈竦。 素发悲郎将,霜纨感婕妤。窗光流熠耀,簇影乱蟾蜍。尘袭青丝骑, 香飘绀桩车。故宫经磁娑,别馆度储胥。薄暮来金埒,凌晨上玉除。 宁同起穷巷,麟欲赋愁予。”,诗中鱼模韵与文韵相叶,查出处宋杨 偶德西良酬唱集卷下,裙”字应为“裙”。 5 、全宋诗第2 册1 1 2 0 页,梅询五律真庙挠辞叶“湖都云庐”, 整苔诗是“愁熠暗鼎湖,龙驭入清都。陟降红云陛,陪歆赤帝云。,亮 阴真圣嗣,遗诏尽嘉谟。尚见孤臣泣,蒙知直殿庐。”,诗中鱼模韵 与文韵相叶,查出处明梅鼎祚( ( 宛雅初编卷一,“云”应为“雩”。 6 、( ( 全宋诗第2 册7 2 1 页,王禹儡七律( ( 放言) ) 第四首叶“何虚 间锄庐”,歌鱼韵相押。整首诗是“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岛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阊。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 锄。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查出处小畜外集卷 七,该诗曾句应是“人生唯闻遭何如”。 还有所辑诗的出处标示不对,如全宋诗第4 3 t 牙2 1 9 0 页,宋庠的 五律送两浙转运道卿学士二首,袋全宋诗) ) 中标其出处是 元宪集 卷四,但笔者在元究集卷四中查无兜诗,又遍查( 元宪集,都 没有找到这两苔诗。不知出于何处,姑此存疑。 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文字校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不 簿半点马虎,必须给予充分曲重视。在采集了库本等各静本子的同 时,至少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 、查对原文。2 、推测异文正误。3 、 校勘主要集中于韵脚字。 宋代前期近体诗用韵概说 在1 1 8 2 9 曹迩体诗中,有1 0 3 1 0 首是遵循轧部韵同用独用规则的, 没有借韵出韵现象,占8 7 ,1 6 ,因此从总体上看,礼部韵是宋代诗 人作诗的用韵根据。下面我们将所有符合礼部韵的韵脚字按照广韵 同兵l 独用的规定,列成一个韵字袭,借此表现韵字在韵的方薅的归属。 声母次第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袭。 韵字表 l 、东独用:篷蓬蒙风枫照东通同全铜榍峒倚童笼拢珑胧聋砻隆 联癃葱匆骢聪丛忡崇松菘崧嵩忠中终虫充冲融戎雄熊穹穷公躬 弓功宫工攻空红虹鸿洪烘蕻翁 2 、冬钟嗣用。 冬韵:农宗淙松 钟韵:封峰锋逢蜂缝丰浓龙鬏从纵重钟春播筇蛩胸凶容溶蓉茸供 恭喁颞庸德邕鲢 3 、江独用:邦庞幢稽撞窗双江缸程降 4 、支脂之同用。 支韵:卑碑膊障皮疲披縻麾糜漏离篱蓠罹摘昭璃骊鹂赢雌赀髭差 斯澌知踟支枝岐卮祗褫吹炊驰篪垂陲隋随施羁崎骑奇欹旗期歧 崛喊牺曦规朗亏漪宜移迤迪危萎为几 脂韵:悲毗貔棍眉湄尼累梨咨粢资姿瓷茨私谁绥衰檬矮脂追撼迟 师尸蕤肌饥墀葵逮龟遗夷咦伊咿帷惟维 之韵:麓狸兹孜滋嵫词慈辞司丝思飓慰淄辎之芝持媸蚩诗时姬綦 基暮特箕欺棋祺嬉禧熙彝疑癜嶷诒饴怡贻颐医 5 、微独髑:腓菲尉 绯菲霏扉飞肥妃机畿髓矾巩讥旃圻祈稀归辉 翠挥徽依衣围阉微薇违帏巍威 6 、鱼独用:阊庐驴除躇储初疏蔬梳书觫如车褪裙居祛渠蛆虚墟 嘘胥徐舆旗欺馀鱼渔雩樗於予 7 、虞模同用。 虞韵:肤扶趺符跗孚军郛桴凫敷朱株珠蹰厨雏殊殳输儒濡编拘驹 俱腰衢区枢驱岖趋爨须需雩竽纡吁盂迂虞娱腴俞瑜榆榆潦逸歙 隅蜗愚无芜巫 模韵o 蒲哺铺酶古甫遒模都图途涂徒屠奴孥鲈舻炉嶷租徂殂粗苏酥 孤辜枯酤鸪醐糊瑚胡鹕瑚呼觚弧狐壶吴乌梧 8 、齐独用:鼙馨遂低羝秭梯啼题陧提堤韫蜕倪霓鞔魔泥黎犁嘶鸡 挤跻脐齐妻萋幢椟貉奚蹊溪鼷螨西栖兮摘摘畦圭奎闺睽 9 、佳皆同用。 佳韵:牌佳钗柴涯崖 皆韵:乖偕埋谐怀斋淮阶槐骸排侪霾 1 0 、灰哈同用。 灰韵:杯徘坯陪醅培梅媒枚推堆颓雷垒:i 匮摧催陵瑰魁洄回槐嵬恢 煨隈 眙韵:台苔胎来莱徕灾栽财材才裁猜德腮鳃毽该陔眙开孩埃哀皑 1 1 、真谆臻同用。 真韵:滨彬颦濒菝嘲贫民缗闽曼麟麟瞵鳞磷嶙珍振嗔宸臣尘陈晨 神伸呻身人仁纫津巾秦亲新薪筠鏖寅裢阕驷菌垠银 谆韵:轮纶沦伦遵椿纯莼唇春尊醇淳鹑竣钧均旬恂询幅循巡驯匀 臻韵:溱楱臻 1 2 、文欣同用。 文韵:坟分纷扮芬汾孬焚纺氛君军群裙薰醺曛勋阑荤氲耘云芸纭 闻文纹蚊 欣韵:筋勤憨芹欣 13 、元魂痕同用。 元韵:烦翻藩番赣施幡蘩繁樊辘轩喧萱元鸳垣冤圈言愿源嫡猿辕 魂韵:奔盆喷门扪暾蹲豚屯郜论斋尊樽礴存拇飧荪孙昆琨鹨坤昏 阍浑温 痕韵:吞根痕恩 1 4 、寒桓同用。 寒韵:丹单弹郸殚堆撞滩难阑栏澜兰餐残珊肝于乾竿砰看刊韩安 鞍 桓韵:般瘢搏盘潘漫端团溥湍銮峦栾酸棺冠观宽欢官懂桓丸纨完 1 5 、删山同用。 册j 韵:斑班攀蛮关寰还环圃鬟颜弯湾顽 山韵:潺艰间悭闲鹇山谖 1 6 、先仙同用。 先韵:边笾编骈眠耕颠填巅阗锢田天年怜- t 二芊阡跹滑笺髓淠 蠲肩鹃坚牵贤玄舷悬舷先前燕妍研烟渊 仙韵:鞭便篇偏翩绵联连涟砖专毽旃缠躔蝉禅川船传穿扇埃邋然 燃捐恫煎娟甄镌拳卷权褰泉全糍仙铅虔钱鲜宣旋筵圜缘椽员圃 嫣焉鸢 1 7 、萧寓同用。 萧韵:貂调彤凋蜩雕鹏挑跳条迢寥俘溶寮僚辽鹩苕尧蛲浇萧箫潇 枭 宵韵:臁镳濂标飘瓢飚苗描昭招轺朝潮绡销鞘韶杓烧饶桡裱焦樵 憔谯蕉骄椒桥趱鹬翘霄宵消销痛嚣鹗枵繇谣遥摇鳐瑶腰姚妖娇 邀 1 8 ,肴独用:包苞匏庖抛茅巢抄嘲梢交郊教敲腰爻坳 1 9 、豪独用:褒袍毛旄刃期锼涛韬桃啕陶萄逃牢劳捞醪耩遭嘈曹 槽操缲骚搔艘蒿高膏皋啤槔濠毫髦号篙鏖邀獒整螯髓墩 2 0 、歌戈同用。 歌韵:多爹驼跎沱陀拖鲁f l 黾避酡傩那萝罗瘥磋瑾娑歌轲苛呵柯疴 珂何荷河阿哦蛾蛾俄娥 戈韵:坡皤颇婆磨魔摩么螺莎梭蓑戈过科窠和禾讹 2 1 、麻独用:巴翘貔葩琶莎遮茶搓阜差畲奢蛇纱沙裟露赊家嘉加 笳獭嗟霞斜瑕虾瓜夸华花鹅桠牙邪芽鸦衙薄蜗躺蛙哇 2 2 、阳唐同用。 阳韵:锩方坊芳妨防鲂房娘凉粱量糨良长场张涟妆牧装章漳彰鄣 尝常床昌倡肠霜觞商裳伤姜将殛锵僵疆浆枪羌樯嫱韫强跄乡芗 香翔徉祥庠详相箱湘襄穰骧狂飚鸯央泱殃羊洋阳扬忘王亡 唐韵:旁傍滂辫茫忙当瑶管堂镗唐塘汤棠浪琅玻朗郎廊榔臧丧仓 苍疮藏桑光冈钢纲剐康荒航杭吭行皇煌艘凰隍遑篁徨惶蝗肓黄 潢璜簧荒昂汪赶 2 3 、庚耕清同用。 庚韵:兵棚烹彭平苹评枰明鸣赢盟狞伧铪生牲甥笙嵘京鲸惊荆檠 卿擎行兄赓更羹觥坑杭衡蘅横亨迎英羹 耕韵:萌氓争筝橙耕闺绒赢茎莺鹦樱 清韵:并名钲征贞祯禳桢程成城诚盛醒呈声晶旌精清晴情瞢轻倾 琼饧盈楹营萦缨赢赢瀛篱茔 2 4 ,青独用:瓶萍屏饼耕冥溟瞑窥螟铭廷霆蜒厅亭滓庭丁钉汀听 宁咛龄零灵豁铃醅瓴翎转苓钨经泾扃垌青鲭刑硎铡形星醒腥馨 荥萤 2 5 、蒸登同用。 蒸韵:冰凭菱绫陵凝缯蒸承称澄丞乘塍升胜绳矜兢兴仍微膺应蝇 登韵:朋鹏崩灯鐾腾藤滕能棱棱增憎曾僧层肱甍 2 6 、尤侯幽同用。 尤韵:醅牟辫侔眸谋浮不牛刘流旒榴留骝瘳飚陬邻骗搜菟州洲舟 鞔周稠仇筹俦畴帱醣收酬鸠四求球毯丘邱秋楸啾酋道羞体庥貅 修髹忧僚迸游蝣由抽邮悠油犹猷优鲢攸 候韵:兜投头偷娄楼鹰沟篝钩沟侯喉瓯鸥讴沤 幽韵:叫幽呦 2 7 、侵独用:林琳霖临参森谌磁斟砧针簪沈岑涔琛深任荣箴襟今 衿金琴禽驳侵嵌钦心寻浔阴音情吟淫霪 2 8 、罩谈同用。 覃韵:耽罩潭谭探贪南岚蚕参骖鹕龛堪含函涵谙庵 谈韵:谈蓝篮三惭柑酣 2 9 、盐添同用。 盐韵:簇廉占苫黏牯蟾髯奁帘渐尖铃黔笺纤锸篷淹厌盐炎 添韵:添甜恬兼嫌鹣沾 3 0 、成衔同用。 成韵:谗搀馋杉缄苗酶 衔韵:衫监嵌蛾衔 3 1 、严凡同用。 严均:严 凡韵:凡帆 王力先生在( ( 汉语诗律学中按平水韵将近体诗的韵按宽窄分 为四类: 宽韵:支先阳庚尤东真虞 中韵:元寒鱼萧侵冬灰齐歌麻豪 窄韵:微文删青蒸覃盏 险韵:江佳肴成 万余首近体诗实际用韵,也有多少之别,下面按实际押韵次数, 从多到少顺序排列: 1 、冀臻谆9 1 22 ,庚耕清8 2 8 3 、先仙7 8 94 、尤侯幽7 7 2 5 、支脂之7 4 06 、阳唐7 0 9 7 、灰眙6 5 28 、东5 7 8 9 ,侵4 8 71 0 、微4 4 61 1 、鱼3 3 21 2 、麻3 3 1 1 3 、元魂痕3 t 4t 4 、删山3 0 81 5 、寒桓3 0 】1 6 、歌戈2 6 8 】7 、文欣2 4 91 8 、萧宵2 2 51 9 、虞模2 0 82 0 ,齐1 9 1 2 l 、豪 1 7 1 2 2 、青 1 4 6 2 3 、蒸登1 1 72 4 、钟冬1 0 4 2 5 、覃谈4 l2 6 、盐添2 52 7 、佳皆2 3 2 8 、江1 9 2 9 ,肴 1 7 3 0 、成 7 3 l 、严凡o 两者相比较,发现大致上宽韵用韵多,中韵,窄韵、险韵依次递 减,大体上能对应,有个别韵可商榷,灰韵可入宽韵,而虞韵应入中 韵,盐严凡当入险韵。微文删也可入中韵,诗中使用次数多,也正如 王力先生补充说明的一段话“g g t 姗j - 韵,字数虽少,却是非常的 合用,所以诗人很喜欢用它们。” 我们把札部韵和宋代通语十八部比较,发现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 元韵的归属,礼部韵把元韵归予魂痕同用,而通语十八部归于寒仙部。 分析一下3 1 4 首使用元痕魂韵的近体诗,发现元韵独用3 7 首,痕、魂 独用、痕魂同用1 1 3 首,元痕、元魂、元魂痕同用16 4 首。也就是说元 与魂痕同用占这个韵目使用数的5 2 ,使用这个韵目的诗人有7 6 位, 由此看来,诗人用元韵协魂痕有一定数量。 元韵早在唐代已与魂痕韵分离,逐渐转入先仙韵。至中唐以后元 韵与寒山部相押的现象更加普遍至宋代,元韵归属更加清晰。周祖 谟先生在宋代汴洛语音考一文中说:“盖宋代语音寒桓删山先仙 元音皆相近,故通合无碍,惟略分洪细而已及至宋代元与先仙乃 多合用,间有与魂痕相协者,则固守旧韵耳。”鲁国尧先生在论宋 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一文中认为”元魂痕3 韵合用是六朝时期 汉语的一种现象,陆法言c 切韵把3 韵辛i 在一起,在唐诗韵中3 韵也 常同用,而在宋词韵中,元韵入寒先部,魂痕入真文部。”王韫佳在 ( ( 王爵僻、杨亿诗用韵考) ) 一文中也说“宋代古体诗元魂同用的现 象也很常见,但宋词的用韵元与魂痕则泾渭分明。不难看出,与口语 距离较近的文学作品中,元与魂痕是分裂的,正统的古体诗在元韵的 问题上则有向格律靠拢的趋势。这或许只是受律诗影响而形成的 一种诗的押韵习惯丽已。” 因此,在实际口语中,元当与山摄音近,魂痕当与臻摄音近,唐 代近体诗元与魂痕相押,古体诗多与山摄相押。唐代诗人寒山,拾得 诗韵中元韵只与山摄通叶( 唐作藩1 9 6 3 ) ;李白,韩憩近体诗元劫与痕 魂通押,基本不与他韵相叶,表现出严守功令的倾向( 鲍明炜1 9 5 7 , 荀春荣1 9 8 2 ) ;自居易古体诗元韵与寒先等通押,痕魂与真文通押( 鲍 明炜t 9 8 2 ) ;唐代变文曲子词中元韵亦押入山摄( 张金泉1 9 8 6l 宋代 汴洛语音元韵已押入山摄( 周祖谟1 9 4 2 ) ,等韵图把元韵归入山摄。 到宋代,口语中元与魂痕是泾渭分明的,但逝体诗中仍有s 2 - 5 魂痕 押用,当是遵循扎部韵的结果。尽管如此,元与山摄在宋代近体诗中 仍有通押,这就反映了实际语音。 可以说在元韵的使用上,由于口语的潜在的作用,诗人遵循礼部 韵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困此诗人在依辛l 部韵作诗的过程中,实际上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语音。诗人在作诗耐,表象上是把礼部韵作为 金科玉律,事实上实际语音对其产生了潜移默他的影响。这在下文近 体诗借韵出韵酌状况里体现得尤为突出。 宋代前期近体诗借韵出韵概述 宋代前期诗人作近体诗从总体土来说是遵循札部韵的,但也有许 多诗是例外,在1 t 8 2 9 首诗中有1 5 1 9 首诗有违礼部韵,占1 2 8 4 。 这些诗表现在有借韵、出韵现象。所谓借韵”即律绝首包入韵,但不 用札部韵的本韵而借邻韵;而所谓“出韵”,即偶句入韵用的不是札部 韵的本韵。一般认为出韵是诗家大忌,应尽可能避免。王力先生在 ( 汉 语诗律学中说:“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科场中,诗出了韵( 又 称落韵7 ) ,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宋魏庆之诗人 玉屑卷七云:燃则字通作他声押韵,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 不当如此。键宋代以来,出韵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深层原因是礼部 韵与实际语音已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从宋人对礼部韵提出异议,批评 其分韵或归字的不当中可以看出。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广 明以前切韵多用吴音,而清青之字不必分用。”沈括梦溪笔谈 补笔谈卷一“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阅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 颓读作否音也。此是字书之谬耳。”正如古今韵会举要所说 的“旧韵所收有一韵之字而分入数韵不相通用者,有数韵之字而混为 一韵不相谐叶者。”因此在国家功令的面前,诗人可以谨慎从事,但 诗歌的功用是多元的,除应付科举外,日常吟咏往来之作在用韵上就 相对可以自由一些,诗人在自觉不自觉中就露出了口语的端倪。 近体诗出韵无疑是对实际语音的反映,而借韵是否也是实际语音 的反映,看法则有不同。钱大听(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借韵条云: “五七盲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唐诗:犬吠水声中,桃花 带雨浓。“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始启其端。采人 借韵尤多,近代名家,以此为戒,此后生之胜于前贤者。”王力先生 也说:t 盛唐以前,此例甚少,中晚唐渐多。谁知这样一来,竟成了 一种风气! 宋人的首句用邻韵似乎是有意的,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时髦, 越来越多了。”,“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 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叉相似的韵认为邻 韵,( 汉语诗律学5 3 页,7 1 页) ,两者都着重邻韵榴借。近体诗的借 韵情况反映借韵不仅仅限于邻韵,有借同摄非邻之韵的,甚至以异摄 之韵为借韵的。鲁国尧先生认为借韵“这是韵母音变化造成的归并简 化现象,诗人们也是企图以现实语音为根据而押韵的。”( 元遗山诗 词曲韵考,收入( ( 鲁国尧自选集) ) 1 9 4 页) 也就是说借韵的根本前提 是有着实际语音的依据的,实际语音发生了交化使这种借韵成为可 能。宋人诗话中也透露出这一信息,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 云:“有 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劬慷或十二齐韵,是也”,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里同 一个意思说成:“有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借,檄或十二齐,一韵也”,从诗韵的 角度看,无论七之,八微还是十二齐都不属同一韵,根据诗韵绝对不 会说它们是“一韵”,因此这里指的“一韵也”应当就是指实际语音中被 借的韵的主要元音及韵尾( 如果有的话) 的相同,其依据应是实际语 音。可见借韵与出韵都能反映实际语音的变化。 下面将近体诗中“借韵与“出韵”的韵目及次数列袭如下:( 表中, 横向第一栏是通语韵目,第二栏是( 广韵同用与独用韵目,我们称 之为本韵。第三栏是近体诗借韵的韵目和次数,其中又分两拦通语和 特例。第四栏是出韵的韵目和次数,其中叉分两栏通语和特例。) 通话东钟江阳 本韵东冬钟江阳唐 借韵通语钟9 4 冬1 0东5 2阳4 唐1江7 特例 出韵遁语钟1 7东3 特侧 l 通语支微皆来 【本酌支脂之徽齐灰大多数字l i 台佳皆 微9 5 齐2 6支5 2 脂1 5 之4 l支1 5 脂4 之6之2 佳5 皆2 i支1 _ 之1 镭 借韵通语灰3 佳8齐3 2 灰1 :特例鱼4鱼2 灰1 微5 弃5支6 脂1 齐1支2 脂3 微1 9微1 费3 晌2 出韵通语灰1 佳7 特倒 通语 真文j暴先 本韵真黩谆欣史 魂痕元寒恒删山 先仙 文5 4 欣9真3 3 谆2 1 山2 删1 2寒4 9恒3 文1 通魂3 癯1 魂5 庚1元7 仙8元l l元2 7 借 先1 2先2 6 山1 5 语仙9 寒6 删7 恒1 4痕1 特阳1 侵2 登l痕1 潦l史6 真2 谆2 删2 恒1 寒2膏1 魂1监2 清1 韵 膏2 清5 庚1山l 先1 0 山1 例 出通语欣3仙1 元1元1 欣6元3 寒 山3 删5 恒2 劫 特例馒1 青1 庚1真1 谆2 寒1 删1 先1 魂1痕1 瑰2尤l 脂l 通语鱼模歌戈 家麻 本韵 鱼 虞模歌戈 麻部n 崞佳 借韵通语虞3 9 模2 5 鱼5 3佳3 9 特刨歌1 支1 之l 麻1敞l 戈l 出韵通语虞4 模5 鱼佳7 2 特饲变1 之1 文1寐1 皱1 通语萧 豪 尤侯 本韵萧宵 豪着光侯幽 看3 豪6宵1 4 肴7 萧1 3 宵5 萧1 借静通语 特例 尤2 出韵通语 萧1 特例 1 4 通语 监廉 本韵覃谈 盐添成衔 严凡 倍韵通语盐1 咸l 严3 谈2 严3衔1 特侧 出韵遁语 衔1 严1 凡l 晕1 特倒 备注 另有9 首诗是各韵混押,分不出何为主韵 通语庚青侵寻 本韵庚耕清膏蘸登馒 借通语奇8 3蒸1 庚2 2 耕1 清4 8膏l 庚1 清1 韵特倒 元1 真2真2 仙j侵2真1 清j 登l 出通语青7清l青1 酌 特倒宵1 真1文1痕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 5 1 9 首诗中惜韵1 2 8 7 次,出韵2 3 2 次,下面 我们着重讨论它们的语音依据。 四、宋代前期近体诗用韵与宋代通语音系 周祖谟先生在( 宋代汴洛语音考中推论当时中州之恒言定为北 音一系之代表。鲁国尧先生通过对宋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推论,宋 代存在以中州汴洛方音为基础音系的通语音系,“北宋时期,经济发 达,文化繁荣,汴洛的中州之音当即通语的基础,南宋虽偏安江左, 并不以吴语为通语,词人按照通语押韵,相从成风,相沿成习,于是 造成了宋词用韵1 8 部的模式”。( 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 收入鲁国尧自选集1 5 2 页) 这就是宋代通语1 8 部音韵系统,其中 阴声韵7 部:歌戈部、家车部、皆来部、支微部、鱼模部、尤侯部、 萧豪部。阳声韵7 部:监廉部,寒先部、侵寻部、寞文部、庚青部、 江阳部,东钟部。 宋代通话1 8 部- 5 广韵同用独用有比较严整的对应,详情参阅 鲁国尧先生的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宋代前期近体诗 的出韵、借韵大多数符合通语音系。下面对照通语音系舒声1 4 韵,作 一筒略叙说: i ,歌戈部,包括( ( 广韵的歌韵、戈韵,是合并广韵果摄 两韵。宋前期近体诗歌戈同用2 6 8 次。如: 徐锻七律( ( 和钟大监沉舟罔游见示( 一,1 1 5 ) 以“阿多过歌波” 入韵。 寇准五律南亭晨望寄唐知印( 二,1 0 1 5 ) 以“过祷多波为韵。 2 ,家车部,包括藤韵,佳韵之“佳涯崖”等。从表中可看出麻韵 为本韵时,佳韵借韵3 9 次,出韵7 2 次。翻阕这1 1 2 首诗,发现出韵、 借韵字均为佳涯”字,可见在近体诗中,与麻韵互押的佳韵字多为佳 涯”两字。佳韵之牙音字早在唐代就有麻韵音,周祖谟先生在宋代 汴洛语音考一文中说“广韵佳韵字本与皆韵为一类,然自唐代佳韵 之牙音佳涯崖等字即已与臃韵相合,如故宫所藏王仁响刊谬补缺切韵 往与歌麻同次,即是一证:而洛阳元结宿丹崖翁宅以崖家车为韵,见 元次山文集四。亦其类也”。“涯字在( ( 广韵中有佳韵五佳切,支韵鱼 羁切;集韵里增加了麻韵牛加切。彳圭”在两韵书中只属佳韵,广 韵) ) 古腰切。两韵互押举3 侧: 梅尧臣五律西湖闲望( 五,2 8 0 0 ) 以佳斜涯沙”入韵。 姚秘七律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一,2 4 8 ) 以“佳家华涯霞”入 韵。 毕士安七绝答王黄门寄密蒙花( 一,2 9 8 ) 以“花涯”入韵( 这 首诗麻韵花与涯通押,涯以押入麻韵) 。该诗为“多病眼昏书懒寄,烦 君远寄密蒙花。愁无内史兼词翰,为写真方到天涯”。 3 、皆来部,包括始皆佳韵和灰韵的多数字,广韵申友始同用,佳皆 “一”表示( ( 金寒诗静第一册,1 1 5 表示第1 1 5 页,下同 1 6 同用。从四韵相押的情况看,混押还是很多的,共3 9 次。如: 魏野五律和孙虞部见赠( 二,9 1 8 ) 韵脚字是牌才来翅猜”。 宋祁五律冬甚呈应之( 四,2 3 7 6 ) 以“埃怀阶斋崖”入韵。 4 、支微部,包括支脂之微齐及灰韵字的少数字。表中显示支脂之 微齐韵曩押频繁,灰韵字亦有3 次借韵,1 次出韵,基本与通语吻合。 如: 刘起七律 ( 送张无梦归天台( 三,1 7 4 5 ) 叶“西垂知枝稀”。 王禹偶七律墩赠王殿院同年( 二,7 6 8 ) 咔驰时墀推卑”。 七律公退畜怀( 二,7 6 7 ) 叶“堆垂对谁郯”。 夏竦五律奉和御制读五代周史二首并注第二首( 三,1 7 8 2 ) 中椎 恩为兹”。 欧阳修七绝集禧谢雨治平冗年( 六,3 7 1 0 ) 咔催迟时”。 陈亚七绝( 诗一首( 二,1 3 0 5 ) 中之推”。 在宋词韵中,灰韵入皆来部较多,入支微部较少,有若干字兼入 两部从近体诗看灰韵字入韵情况也是如此,如“堆”字,广韵都 目切,在王禹偶曲七律公退言怀) ( 二,7 6 7 ) 中入支徽部“堆垂对 谁师”,在宋祁的七律( ( 喜屯凌员外至( 四,2 4 6 4 ) 押皆来部“台迥 堆开”。蟹国尧先生认为这是语音正在发生变化的现象,灰韵字由皆 来向支徽演变,直到元代才完残。 5 。鱼模部,包括模鱼虞韵,又候尤韵的部分唇音字如“浮亩母否” 等。广韵中,鱼独用,虞模同用。通语模鱼虞合而为一韵,宋前期近体 诗中,鱼与虞模互押达1 3 7 次,如: 张泳七律幽居( 一,5 4 1 ) 叶“初徒孤吁蹰”。 宋祁七律( ( 州举俊民以艺中第为诗驰贺( 四,2 4 5 3 ) 叶“书符炉厨 驱”。 侯尤韵的唇音字“浮”字只出现在一苔诗的韵脚里,夏竦的七律( ( 送 修撰杨学士留守南京( 三,1 8 0 2 ) 中浮舻符壶烬。王力先生曾说: “尤韵的开警三等字,如浮、妇”富等在没有变为唇齿啻 以前,已经转到虞韵去了”,这可谓是一个例证了。而“亩母否”诸字 是仄声字,没有在近体诗韵中出现,故而不论。然而“滓字入尤候部 1 0 2 次,数日很大,这可能是近体诗遵循嵌广韵的用韵习惯的原因 吧。 6 、尤侯部,含广韵) ) 侯尤幽三韵。如: 寇准五律雨夜许氏第会宿各赋四韵( 二,1 0 2 0 ) 叶“幽秋”。 宋祁七律( ( 送张状元监丞通理陕郊先觐貌蜀道( 四,2 4 9 2 ) 叶“瓯 州留畴流”。 7 、萧豪部,包括豪肴宵萧韵。广韵中,萧宵同用,肴独用, 豪独用。在近体诗中四韵混叶5 2 次,合通语。如: 林逋七律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 二,1 2 2 3 ) 以“骚寥曹高 劳”为韵。 胡宿七律程张侍读笺注太玄经义( 四,2 0 7 8 ) 以惯爻交嘲* 爹为 韵。 田锡七律和安仪凤( 一,4 6 3 ) 以“消豪高刀袍”为韵。 8 监康部,包括覃谈成衔盐严添凡韵。( ( 广韵中,覃谈同用, 成衔同用,盐添同用,严凡同用。四组混押2 4 次。它们在互押的同时, 出现了9 首诗分不出谁为主韵的情况,说明这几韵的音已基本相同或 相近了。如: 欧阳修七律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六,3 7 0 2 ) 中淹盐函覃衫衔 帆凡蠛街”。 文彦博五律( 令弟坚官满归京( 六,3 5 3 6 ) 叶衔衔骖罩盐盐帆凡”, 五律问石楠【六,3 5 2 3 ) 十楠覃添= | 忝籍盐严严,1 。 赵挤七律【游雁荡将抵温州寄太守石牧之( 六,4 2 0 7 ) 叶“錾谈 凡凡崛瀚馋成函覃”。 七律( ( 次前人赠奉使高丽安焘密学) ) ( 六,4 2 0 2 ) 中南覃衔衔 帆凡口舞成暇衔,。 杨备七绝听筝堂( 三,1 4 3 0 ) 叶三谈岩衔凡凡”。 夏竦七绝题华岩经诗( 三,1 8 1 9 ) 叶“三谈缄成函罩”。 七绝寄传法二大卿并筒译席诸大士第二首( 三,1 8 1 9 ) 咿函覃凡凡严严”。 王禹偶七绝哭同年罗著作五首第一首( 二,7 2 4 ) 叶t t 衫街南覃 三淡”。 9 、寒先部,含广韵的寒植测由元仙先韵。广韵寒桓、删山、 先仙分别同用,然三组混用2 1 4 次。如: 徐铉七律进雪诗7 7 ( 一,t 0 8 ) 叶“年还关颜闻”。 魏野七律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黑孙大谏( 二,9 5 0 ) 叶 罐迁仙圆篇”。 寇准五律途中作( 二,1 4 9 4 ) 叶“端斑山闲关”。 张师颜七咎送程给事知越州( 三,1 4 9 4 ) 叶“联官难残观”。 另元韵,官韵规定与魂痕同用。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元韵与其它6 韵关系非常密切,混押有7 0 多次。如: 杨倦七律送僧归越( 三,1 3 8 5 ) 以“繁问闲还斑”入韵。 刁约七律鬣游玉波山三,2 0 2 1 ) 以“源泉谖巅禅”入韵。 韩琦七律常山出郊马上口占( 六,4 0 0 2 ) 以“愿然燕眠边0 入韵。 然而,元与魂痕混押为1 6 4 次,由此看来,国家功令还是起了很大 的作用。 1 0 侵寻部,与( ( 广韵侵部一致,如: 魏野七律依韵和李安见寄( 二,9 2 8 ) 咔雾0 音金心寻”。 释榷凤五律寄刘处士( 三,1 4 6 2 ) 叶“寻吟深阴簪”, “窄在广韵有侵韵侧吟切,有覃韵作含切,义均为“说文日酋 笄也”。如果入覃韵,就是一例侵覃榴押的例子,但覃韵中只有这一 字与侵韵相押,没有其它字作例证,因此,这一字还是归入侵韵,不 作借韵出韵看,看作诗入以侵韵入韵。 11 、真文部,包括广韵的痕魂臻真谆欣文韵。臻真谆与欣文 捆押1 0 9 次,关系最为密切,痕魂与臻宾谆相抨1 1 次,与欣文相押1 1 次。如: 范仲淹七绝( 送丁司理赴明州( 三,1 8 8 6 ) 以“孙民人,为韵。 赵捧七律寄知福州范师道龙图( 六,4 1 7 3 ) 以“薰均邻真民,为 韵。 韩奇七律宋任著作宰江宁澡水( 六,3 9 9 2 ) 以“闻根恩魂门”为 韵。 徐铉七律赠浙西妓亚仙筵上作净( 一,8 6 ) 以“春人茵勤”为韵。 但官韵规定元魂痕同用,如前文所说元与山摄通押有7 0 多次,叉 与痕魂相押1 6 4 次,一方面说明口语在诗作中不时地会显现出来,另 一方面也说明礼部韵强大的约束力。 1 2 、庚青部,含( 广韵的登蒸庚耕清青韵,庚耕清韵与青韵相 押1 6 2 次,与蒸登韵相押2 次,膏韵与蒸登韵相押3 次。如: 椿逋七律留题李体山居( 二,t 2 1 6 ) 中嚷凭声生明”。 邵炳七绝题钓台( 四,2 3 1 7 ) 牛卜陵汀星”。 欧阳修七律病告中怀子华愿父( 六,3 7 0 4 ) 叶“争能陵渑蝇气 曾梗二摄在唐五代是独立的,从表中看出两摄有少量的相押,其 比例很小,不足以说明曾梗二摄的合并,但宋词和朱古体诗中两摄混 用频率很大,实际语音中短当已经合并了,而号称严守官韵的近体诗 也出现了曾梗二摄混押,也应是反映了语音的归并现象。 1 3 ,江阳部,包括广韵的唐江阳韵。江与阳唐在诗中混押1 2 次,由于江韵属险韵,诗人用的不多,独用的也只有1 9 首,因此1 2 次 相押已可证啊三韵可合用了。如: 刘筠七律岱直夜二首) ) ( 二,1 2 7 8 ) 第二酋以“窗霜浆光香”为韵。 欧阳修七律( ( 戏书示黎教授( 六,3 7 1 7 ) 以“邦穰香桑乡”为韵。 1 4 、东钟部,含广韵的东冬钟三韵。东与冬钟相押1 7 6 次。如: 宋庠七绝次韵和丁右丞因赠致政张少卿二首( 四,2 2 8 7 ) 第二 首以“东从容? 为韵。 张方平七律墩送客入洛) ) ( 六,3 8 3 0 ) 以“钟穷虹风翁为韵。 符合通语的用韵。 综上所述,借韵、出韵大多符合通语韵系的归并,仅元与魂痕、 梗曾二摄的混用稍有不同。元与山摄混押数目较大,应当是实际语音 的反映,但同时又与魂痕混用,则是受官韵制约的产物。梗曾二掇通 押数目与古体诗和词相比,比较小,可能也是诗人遵循礼部韵的结果 吧。 五、宋代前期近体诗用韵中的方音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纷繁复杂,宋代虽有礼部韵的规范,但方言 区诗人作诗,有时仍不免偶露方膏。周必大认为方言有碍诗歌的创作, 他在二老堂诗话云:“四方声音不同,形于诗歌,往往多碍,其 来久矣。”曾健在类说) ) 卷五六引欧公诗话) ) 中也批评“文士作歌 诗”中的“闽人以高为歌,荆南人以南为难,以荆为斤等现象”。也有 人认为偶用方音,能提高诗歌的表现力。如北宋江西诗僧德洪( 洪觉 范) 就说:请人用事,有乘语意到处,辄从其方言为之者,亦自一 体,但不可为常耳。”又说:啕法欲老健有英气,当问用方俗语言为 妙。如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颖脱不可干之韵。,”( 释惠洪冷斋 夜话1 6 页,3 8 页,中华书局) 因此,在采代诗文用韵中,存在着一 些方言用韵现象,宋代前期近体诗也不例外。 1 、支鱼相押。 支指谨广韵) ) 支脂之徽齐韵,鱼指鱼虞模韵。共有1 0 首诗体现出 这一用韵现象。其中四首作者是释智圆,钱塘( 冷浙江杭州) 人,四 首诗分别是: 七律岱孤山闲居即事寄已师( 三,1 5 1 3 ) 时“丝居疏度於,。 七律c 病起二首( 三,1 5 6 8 ) 第u - 首中嗟居蕖书蜍 七绝招元羽律师( 三,1 5 4 0 ) 中庐迟时”。 七律( 薪栽小松 ( 三,1 5 7 0 ) 中馀宜时衰知”。 其余的是: 赵湘,祖籍南阳,居衢州西安( 今浙江衢州) 其七律宿成秀才 水阁( 二,8 8 2 ) 叶嘘师鸶棋诗”。 魏野,陕西陕县( 今属河南) 人,其诗七绝送司马池归夏台 ( 二,9 2 9 ) 叶“初踟驴”。 许坚,江左人,其诗七律岱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一,1 5 4 ) 十图 砖替守辩, 释遵式,天台宁海( 浙江) 人,其诗五排( ( 莲华峰( 二,1 1 1 3 ) 中蕖奇池披姿衰期”。 陈诜,晋江( 今福州泉州) 人,七绝和祖择之咏震山岩彭微君 钓台( 五,3 3 8 9 ) 叶话矾衣”。 章友直,蒲城( 今属福建) 人,其七绝题目与时韵均同上曾( 五, 3 4 6 4 ) 。 不难看出支徽、鱼模相押主要分布在江淮、吴、闽方言中。祖择 之,名无择,北宋上蔡人,籍贯当属河南范围,则馏矶衣”的用韵似 属中州语音。据研究,支鱼通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