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泉州市教育局.ppt_第1页
诗歌鉴赏-泉州市教育局.ppt_第2页
诗歌鉴赏-泉州市教育局.ppt_第3页
诗歌鉴赏-泉州市教育局.ppt_第4页
诗歌鉴赏-泉州市教育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刘春玲,中国诗歌分类,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含律诗和绝句两种。旧体诗(与新诗相对):古典诗、词、曲词:含小令、中调、长调,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诗歌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龚自珍,词的风格,豪放婉约,气势豪放,意境开阔雄浑苏轼、辛弃疾等,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柳永、姜夔、李清照等,诗人创作风格,李白:太白诗飘逸豪放杜甫:少陵诗沉郁顿挫王维:摩诘诗诗中有画、恬淡优美白居易:乐天诗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柳永:柳永词缠绵清丽,善用铺陈范仲淹:希文词苍凉悲壮苏轼:东坡词雄浑豪放、以诗入词,意境开阔李清照:易安词凄苦绰约,缠绵悱恻,善用白描陆游:放翁诗雄浑厚重,悲壮爱国辛弃疾:稼轩词壮阔雄奇、用典较多,借古讽今,诗人创作风格,陶渊明高适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王昌龄,朴素自然,清健俊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朦胧隐晦,绮丽香艳,冲淡平和,不同内容的诗的不同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诗歌形象,人物形象如何作答,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个人遭遇等方面入手。,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欢:指的是酒。问:第二句描绘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中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景物形象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主观的感情形象,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写景:表现手法(往往是寓情于景)、景、景的共同特点(画面)、作者的情感写物:表现手法(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物、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或志向。,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排云:冲天。问: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一鹤”?有何深意?,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写景诗句的鉴赏,注意写景的角度,景物特征:声、色、形、态、味、香等,观察角度: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问:这首诗中间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诗人分别从声、形、色、香等不同角度,运用衬托(以动衬静)、拟人(数峰无语)、比喻(胭脂、白雪)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傍晚时分静穆而又多彩的山村秋景。,意境,分析方法:分析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注意修饰词)结合背景,想象画面把握基调(阴暗、明快)体会情感(注意直接抒情的句子或体现情感的诗眼)把握含义表述:表现手法景画面情感(思想),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抒情手段(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即事感怀、即事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表现手法,赋(铺陈)、比、兴正侧面结合象征对比烘托、衬托铺垫、渲染用典(化用)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寓情于景借景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远近、高低相结合虚实结合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白描手法联想、想象,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排云:冲天。问: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作对比。,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请简要分析三、四句诗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是丈夫已变成枯骨,另一方面是妻子仍梦到活着的丈夫,由实入虚,从而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战士及家人的同情。,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突出事物特征,使之更生动形象,给人鲜明印象;比拟:把物人格化或把人物化,包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或喜爱或憎恶);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对偶:起强调突出的作用,使表意凝练,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排比: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增强语势,增加抒情性;反复: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一唱三叹、逐渐深入的效果,感染力强;设问:增强语气,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对比: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引用(用典、用事):使语言更精练、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含蓄,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含蓄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绚丽飘逸:辞藻富丽、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简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对古代诗歌内容的鉴赏,写景抒情(包含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即事感怀羁旅行役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乡愁诗,对古代诗歌情感的鉴赏,惜别之情黍离之情(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念友之情,理解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点,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诗人借生于幽林之中的兰若随着时光流逝而摇落的情景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铎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理解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点,情感类别:悲怆、哀怨、伤感、忧愁、寂寞、惆怅、孤独、烦闷、激愤、憎恶、欣喜、愉悦、欢快、向往、迷恋、仰慕、恬淡、闲适、离愁别绪、怀古伤今、忧国忧民、坚守节操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荷、莲出淤泥而不染,竹虚心等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等,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咏物言志诗的鉴赏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怀古咏史诗的鉴赏,写景抒情诗的鉴赏,1、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运用想象把诗歌内容形象化。2、领会诗人写景所表达的情感:注意诗的画面的色彩、诗的物象、作者写作的背景、直接抒情的诗句(注意最后一联)。3、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作技巧:抒情的方法(直接、间接)写景的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景的角度(高低俯仰)景物的特征(声色形态)、变化,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二句写登临所见之景,有天上地下之景、有远景近景。首句“白日”、万千山峰是眼前所见,第二句黄河奔腾入海是想象所见,描写出了辽阔、雄浑、壮美的山河图。,三、四句抒情,体现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意趣,更表明了要开辟新境界、看到新天地,就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因为更新更美的事物是在加倍努力后出现的。,咏物言志诗的鉴赏,1、欣赏意境:注意所咏之物的特点(形色态),物所处的背景,物与背景所组成的画面、从画面中感悟物的神韵和品质。2、注意把握作者寄托的情感:包括好恶、人生态度、生活的理解,人生理想等。3、写作技巧:常用拟人(更多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比喻的手法,常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运用比喻,显示出柳树的鲜嫩新翠,第一句写袅娜多姿的柳树,又像凝妆而立的美人;“绿丝绦”写柳条,使人仿佛看到了柳枝的随风飘拂,“垂”也暗示出美人纤腰在风中的款摆。,本诗立意高远。全诗处处紧扣柳树而写,却又借咏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热情赞美了给柳树披上绿装、为大地带来生机的“二月春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1、思想内容:边塞奇丽的风光、塞外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惨烈、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对帝王黩武边关的不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2、情感基调:慷慨、豪迈、悲壮、惋伤、凄凉、惆怅。3、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技巧:善用典故、对比(理想与现实)、烘托、虚实结合(梦境与现实)常用物象:羌管、琵琶、胡马、长城、明月、杨柳、雄关等。,怀古咏史诗的鉴赏,特点: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1、注意弄清古人、往事的内容和含义。2、把握作者的意图:注意诗人对古人、往事的态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领悟思想情感(对历史的冷静思考,诗人少介入其中;把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