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律问题研究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郝珍珍 2012 年 5 月 3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我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我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本人授权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郝珍珍 指导教师签名:许承光 2012 年 5 月 30 日 2012 年 5 月 30 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study on the legal issues of the transfer of the rurai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of china major :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candidate : hao zhenzhen supervisor : professor xu chenggua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 r. china may, 2012 摘要 i 摘 要 改革开放 60 年以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制度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最近几 年,农业税被免除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伴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土地价值 的升值,其流转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一些法律问题也在土地流转中 涌现。本文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上,根据学理分析,相对系统的探索 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法律问题。 本文首先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历史发展为出发点,论述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现实状况,并根据湖北省三个样本地区的调研,分析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特征,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 法律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经过分析得出土地承包经 营权的性质界定不够明晰,农村土地流转后,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 善是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的两个主要原因。最后本文试图对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进行完善,主要从建立专门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法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建立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的登记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 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就 在于通过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建议和思路, 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的立法建议。希望对解决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 到保障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流转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ii abstract after 60-plus years of reform, the legal system of chinas rural land has formed a mode in which the farmers have the right of contract and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the rural economic structural reform has driven forward the reform of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to some extent. in recent years, after exemp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tax, the circulation speed of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 keeps improvi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l right law and the rise of land value. however, some legal issues also emerge in the circulation of land. in the history of rural land system transformation, this study explore systematically some relevant legal issues of rural land right of contract and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first of all,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system, and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ree sample districts of hubei province. we also summarize the legal issues that exist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land contract the management rights, and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of these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we obtain that the unclearness of defining the nature of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and the imperfectness of relat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fter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are the two main reaso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unsmooth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finall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erfect the transfer system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we mainly expound some aspects concerning standardizing the transfer modes of rural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establishing unified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rural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transfe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multifactor dispute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nd settle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contract transfer by building up specific rural contract and operation transfer law.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ent suggestions and concepts that promote chinas rural land contract operation rights transfer, and formulating legislative suggestion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transfer. we hope that this study can contribute little to the settlement of legal issues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transfer,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s, and support of farmers lawful rights. key words: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 contract and operation right transfer 目 录 v 目 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 . iii 目目 录录 . v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选题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4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7 1.3.1 研究思路 . 7 1.3.2 研究方法 . 7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7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7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8 第第 2 章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形式形式 . 9 2.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变迁 . 9 2.1.1 禁止阶段(1978 年到 1983 年) . 10 2.1.2 缓冲阶段(1984 年到 1987 年) . 10 2.1.3 解禁阶段(1988 年到 2001 年) . 11 2.1.4 法制化阶段(2002 年到至今) . 12 2.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形式 . 14 2.2.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概念 . 14 2.2.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 15 2.2.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 17 第第 3 章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现状及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现状及特征征 . 19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3.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现状 . 19 3.1.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总体发育水平较低 . 21 3.1.2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不健全 . 21 3.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征 . 22 3.2.1 流转前提是存在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23 3.2.2 不改变承包地的农业用途 . 23 3.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自愿性和期限性 . 23 第第 4 章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原因及其原因 . 25 4.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 . 25 4.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不明晰 . 25 4.1.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 26 4.1.3 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利益格局缺乏法律上的稳定性 . 28 4.1.4 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租金定价随意性大 . 29 4.1.5 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30 4.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 30 4.2.1 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尚待完善 . 30 4.2.2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 31 4.2.3 基层组织行为不规范 . 33 4.2.4 土地承包合同被违反 . 33 4.2.5 农民缺乏法制观念 . 34 第第 5 章章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构想构想 . 35 5.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对策 . 35 5.1.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建议 . 35 5.1.2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同规定 . 36 5.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和管理体系 . 37 5.2.1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 . 37 5.2.2 建立非营利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组织 . 38 5.3 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39 5.3.1 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 39 5.3.2 尽快建立农村土地仲裁工作机制 . 39 目 录 vii 5.3.3 完善诉讼解决机制 . 40 5.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 41 5.4.1 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 . 41 5.4.2 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途径 . 41 5.4.3 设立农村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 . 42 5.4.4 加强农业经营方面的制度创新 . 42 第第 6 章章 结论结论 . 4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5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49 致致 谢谢 . 51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i 第 1 章 绪论 1 第第1章章 绪论绪论 作为土地法律制度中的一项基本核心的内容,土地权利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土地法律制度是否理性和健全,主要体现为是否有一部能代表国 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土地管理法规,同时要求其能够在维护个人利 益和当事人权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我国 的土地法律制度长期以来片面的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忽视了 个体利益,因而导致土地立法的滞后性。改革开放后,土地权利具有越来 越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相关立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土地相关权利进行 了规定,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地权利立法在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但是我国的 土地权利立法现实状况依然不是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 部专门的法律对农村土地流转权利加以规定。我国的宪法,法律规章, 以及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土地权利规定的法律依 据,但是这些不同的法律法规对于土地权利的名称、客体、主体、内容、 取得的方式以及丧失土地权利的限制等相关内容各有不同的规定,不具 有统一性,导致土地权利缺乏规范性和确定性,以及土地权利的设定和认 定的模糊和混乱,因此应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 定。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自上个世纪初 80 年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近年 来呈现加快的趋势。我国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很大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还不能够形成集约化经营模式。在分田大包 干后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以平等为原则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根据 人口或劳动力多少来对土地进行分包。参照土地的远近,好坏和水旱田进 行搭配。但是这样的分配方式导致土地分割细碎,比如一家农户拥有若干 块土地,一块土地又被若干农户种植,使农民无法大规模的进行土地承包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经营,降低了土地耕作效率,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后的目的之一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符合农田规模化经营 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本文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理论为基 础,探讨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希望在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实现状况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缺陷研究方面有所创新,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法合理性。 1.1.2 选题意义 (1)选题的理论意义 各国在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研究上都取得到了很多的成绩。中 国也越来越重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日益加快了土地流转制度的 创新。但是由于受理论水平和现实领域的限制,这种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的具体落实还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要全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土地所 有权理论,学习西方经济学家的土地流转理论精华,对我国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进行有益的探索补充。本论文在分析目前湖北省农村土地 流转的现状后,透视影响当前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相关 因素并分析其原因。进而从更深层次角度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制度提出一些思路对策,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 相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推动我 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规范的流转。 (2)选题的现实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农民融资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农村 土地在不同主体之间优化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避免农村劳动 力闲置。此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亦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的发达地区, 当地的农民都迫切的需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同时也形成 了一些试点地区。通过探索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 在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下,对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详细规 第 1 章 绪论 3 定。如何实现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承 包经营?如何实现农业用地的最大限度的保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进一 步的理论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很多行业领域 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土地流转制度的研究。盖国强认为要以集体土地所 有权主体不变为前提,使农村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进行转 移和交易。张红宇在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的几点结论一文中 则定义为农民将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的农户或者经济组 织。并且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资格给予严格限制。流转的主体 仅限于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或者允许农民与其他企业或者农场大户等 单位之间进行流转。同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价格应该根据市场经济运行 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价值杠杆的作用。 (1)关于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 钱忠好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 策分析(2002)中以及邓大才在承包土地流转的理论障碍与基础构 建(2001)中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稳定性很多情况是由于土 地流转难度加大,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水平低所造成的。还有的学者认为 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产 权缺陷,登记和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经常遭到违反,农民法制 观念缺乏等原因。 (2)关于影响土地流转因素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对关于影响土地流转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出一 些共同的结论。很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土地产权模糊是我国土地流转的最 大障碍。周天勇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几个问题(2006)中认为市 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城市土地国有 制。他主张将两种制度相互融合,而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归国家享有。“张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新光则主张要明确,清楚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集体性质,就应该 在宪法和法律规章制度中对其加以明确的规定。” (3)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 水延凯在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认为,我国当前 以租赁、转包、转让、承包、互换这五种土地流转形式进行土地流转。 王豪新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一文中指出,我国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模式应该是互换、租赁、转包、入股、拍卖等五 种土地流转形式。马晓河、崔红志在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 生产规模化经营一文中认为,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是转 包、转让、互换、反租倒包、入股这五种流转模式。所以我国现在大部 分学者认为应该分为分散流转模式。即包括转包、出租、转让、抵押、 拍卖五种形式,而集中流转模式就是两田制模式、反租倒包制模式、股份 合作经营制模式、四荒经营权拍卖这四种经营模式。这些理论的形成将 大大帮助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研究发展。 (4)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各执其见。目前学术理论界 关于土地流转有债权说、物权说、物权兼债权说、债权兼物权说、复合 权说、田面权说等多种不同的观点。一直以来,我国大多学者都认为土 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债权。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说法日益显现 出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假如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于物权,可能是所 有权或者用益物权。我国的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属于一种 用益物权。这一法律规定在表面看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 权的性质的理论之争。但进一步了解这种争论仍有利于理解土地承包经 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土地属于农民和资产阶级个人私有,所以在土 地流转领域,更多的私人土地所有权的研究重点在交易,主要包括土地买 周齐.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第 1 章 绪论 5 卖,抵押,租赁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在一百多年前都对土地流转进行 过系统而充分的研究。在马克思看来,土地所有者占有一定量的土地是 根据法律的规定合法拥有的。他指出:“一部分人根据个人意志的垄断 行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不允许他人所拥有。”1马克思认为,租金是 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作为一种按照特定的经营规则,凭借特定 的土地权利来实现的土地权利。土地使用权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论述土 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时清晰地论述的。他认为:“在研究地租 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时候,通过生产的手段或者消费的手段而拥有土地 的使用权。通过用地租名义将一定量的土地所有者租金来支付。但是那 些自身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不是劳动产品的土地的真实价格。这些 情况是由一些偶然性因素决定的。”2根据这一理论,并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的地租理论。大卫李嘉图结合投入耕作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决定商 品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这些前人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近 代土地流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现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更多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被运用于社 会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国外经济学家如曼昆、威廉诺得豪斯、保罗萨 缪尔森等人对土地和资本进行综合研究。后来学者也紧跟其步伐节奏, 将土地和资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例如曼昆指出一个人想要永久的拥有 那些生产要素,进而对土地或者资本进行购买,形成了一种支付价格;一 个人希望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对土地或者资本进行租 赁而支付的价格,进而形成租赁价格,略有不同的经济力量决定了这些价 格的不同。新制度学派作为一个代表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研究。土地制 度被较早的研究的学者是科斯。在没有任何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土地产 权制度不管是处于哪种状态,哪种形式,都可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 有效地配置流转,不受任何限制。如果存在一定的交易费用,土地产权 制度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流转配置。在农地使用权流转条件方面的研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速水佑次郎。他在农业经济论指出,很多具 有大规模土地经营的农业大户,如果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很大,但是却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95.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14.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没有拥有较小土地经营面积的低层次农户的年纯收入高的情况下,就会 在理论上产生借地资本家这样一种类型。 (1)美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在美国,农业用地是属于私人所有的。农业用地的所有权流转和农 业用地的使用权流转是美国农业用地流转的两个方面。其中买卖和赠送 是农用地所有权流转的表现形式,而出租这一行为则主要表现在农业用 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方面。同时美国法律也详细规定了可以通过转让、转 包、继承这几种方式方便土地租用者对农业用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2)英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英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个人和私人机构 拥有永久业权,完全拥有土地权益。英国的法律规定英国的所有土地都属 国家所有,但是英国 90左右的土地都在私人手中。 土地的永久经营权归 土地持有者享有。市场调节流转得到法律的保障,租赁和收购行为得到 法律的认可。英国对土地实行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英国主要通过自 由收购土地,或者利用租赁的方式,来实现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用地的 规模经营。英国政府为了使效益规模得到最大发挥,大规模进行规模经营, 制定了一些法令,来鼓励农场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 (3)法国,德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法国法律明确的农用土地用益权流转内容。法国民法典第五百 九十五条规定用益权人享有私自进行土地流转的权利,也可以将此权利 出租给他人。这项土地流转权利还可以被出卖或者无偿转让,第二千一百 一十八条规定用益权可以成为抵押权的标的。因此在法国可以通过出租、 出卖、无偿转让、抵押等方式进行农业用地流转。德国用益权法律制度 规定可以转让土地用益权,但是不得让与或继承,抵押农地用益物权。用 益权没有流转性,只能转让用益权的行使权。 (4)越南土地所有权实行公有制 越南的土地所有权不允许进行流转,因为越南的土地都是属于越南 国家所有,是公有的。越南土地法及越南民法典规定通过转换 或交换、转让、出租、再出租、抵押、赠与、入股、继承等 8 种方式对 第 1 章 绪论 7 农业用地进行流转。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根据已经确定好的文章研究的框架结构,本文按照先分析研究背景 然后到确定具体问题,通过相关的理论进行解释,加之运用实证加以论 证,分析出问题现状,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提出对策和法律建议的研 究思路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应用了马克思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察和分析,并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对其发 展变化的规律及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把握。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国外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取长补短。在系统学习研究法学理论的基 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网上找资料、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清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下的毕业论文图书。同时使用调查研究 的方法,通过直接的乡村实地调查和间接的文献资料收集来了解。通过根 据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状况和突出的特点以及所存在 的问题缺陷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的法律法规建议和对策。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现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健全。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实践中遇到众多法律问题,由于法律规范体系不完整,导致 有法难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健全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法律制度。本文在研究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时候,通过分析相关制 度层面因素和农村的一些社会问题、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态度等非制度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因素,希望能坚持以人为本,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本论文通过采取一些样本,对湖北省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经营 权流转问题的背景,形式和特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 出促进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建议和思路,并及时制定专门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的立法建议。 1.4.2 本文不足之处 目前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 法律专著和论文比较少。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农村土地流 转的新要求后,有关新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的论文更少,对 于这种现况,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资料搜集上有一定的 难度。 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建议最终目的是 为了服务新农村的土地流转建设,服务于农民,因此需具有可行性,这需要 大量的实践调查和资料分析来论证,而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是 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分析反馈过程。 第 2 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形式 9 第第2章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形式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形式 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坚持土地承包的基础上,需要在土地 这一主体上产生权利。通常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转包,出租, 转让,抵押,互换五种形式。本文认为,为了明确其具体的含义,首先需要 弄清楚以下几个前提: 第一,弄清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二, 正确理解土地承包权流转的变迁。 2.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变迁 改革开放后,在政策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允许 流转到放开流转和由违法到合法、规范化的发展过程。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部分农民自发的做出分田到户的改 革实践,正式拉开了我国新时期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1978年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确定,实现了农村生产经营的 转型。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将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规定土地实行包干到户给予确定。农民在推动农村 土地改革后,使家庭承包责任制得以建立。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将生产力解放出来,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承包经 营合同,确定集体与农户的承包关系,分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将大多 数土地分包到户。这些土地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生 产力,调动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群众热切拥护党中央的土地制度 改革。党中央和各地人民政府也努力地探索,通过做出大量工作来稳定 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伴随着20多年的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很多的 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即将届满。这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凸显:如何稳定农村 土地承包关系? 1992年,国务院对各地承包合同的续订、签证、纠纷调解 和仲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意 见的通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 的若干政策措施。1994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 包关系的意见规定土地承包期被延长到30年不变。保护农民承包利益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及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政策得到进一步重申和强调。有 国家红头文件的指导,各地的土地延包工作进而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在这次调整后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被颁发给承包农 户。以后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就得到更加的规范。承包土地的依法转 包、转让、互换和入股等行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农地 用途的前提下,就更加的活跃开展起来。 2.1.1 禁止阶段(1978 年到 1983 年) 1978年,安徽的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开始私底下大包干,正式推动了新 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我国的土地由原来的只能属于集体所有转变为 集体所有但是归属于家庭经营的模式。到1983年底,我国土地的使用权从 土地所有权中已经独立出来,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7%左右。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被广泛承认,但是这一时期在制度层面是 严格禁止农村土地流转的。1982年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明令禁止任何 主体以任何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1.2 缓冲阶段(1984 年到 1987 年)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内容 规定农户在承包期内一旦因为年老体弱没有实力耕种土地或者不想务农, 不想承包土地或者承包少量土地的时候,可以征得集体经济组织的许可, 将土地转包给愿意耕种的人。1986年的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更多地向种田能手倾斜,种植专业户要给予一定量 的发展。 21987年国务院允许一些沿海省市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试点, 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超过家庭承包的土地转让制度的限制,中国土地流 转制度开始进入新的试验期。但是在明令禁止时期农户因自身需要,民间 早已出现各类型的土地流转尝试。因为没有制度的支持,这些尝试以非法 而隐蔽的形式存在着。 中共中央.关于 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19841 号)z.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1986 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 号)z. 第 2 章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其形式 11 针对这一新的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 流转,给土地流转开了个小小的政策口子,但是并没有在制度方面做相应 的修改。有很多突出问题在土地承包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