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验检疫论文.doc_第1页
动物检验检疫论文.doc_第2页
动物检验检疫论文.doc_第3页
动物检验检疫论文.doc_第4页
动物检验检疫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植物检验检疫论文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实践研究(食工071 朱平 2081607218)摘要: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阻碍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并可能成为引起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隐患,因此动物区域化管理和建设无规定疫病区迫在眉睫。本文从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意义、其他国家如何实施区域化管理、我国无疫病区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五个方面来探讨动物疫病区管理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问题。关键词:动物疫病;区域化;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问题正文: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也不例外。WTO涉及畜牧业的协定主要有两个:农业协议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简称SPS协议)。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 和争端解决谅解(简称DSU)也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议) 中规定:成员在制定和实施SPS措施时要遵循病虫害区域化原则。那么,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意义何在?其他国家是如何实施区域化管理?如何建设无规定疫病区?以及当前在实施区域化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对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研究进行初步探讨。1 实施区域化管理的意义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从欧洲的疯牛病到亚洲的禽流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频繁出现,但是如果一发生疫情就全面封关,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零风险”的做法必然引起有关贸易伙伴的不满。所以实现贸易过程中动物疫病的风险最小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动物疫病进行区域化防控及评估认可是国际公认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行做法。按照区域化原则,可以将国际贸易中传播动植物疫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把动植物疫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进而起到保护各成员动植物卫生状态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际间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的贸易正常健康发展的作用。2 其他国家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以美国为例)2.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持美国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和评估认可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配套性和科学性强。特别是联邦法典,每年根据国内外动物卫生状况及有关贸易状况及时作出修订。美国区域化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2.2 区域化评估认可的国际化程度美国区域化评估认可程序的制定是基于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由于美国的动物卫生水平较高,所以该程序的很多内容要先进于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美国区域化政策中所规定的区域类型符合OIE和SPS协议的有关规定,美国所采取的具体的评估认可程序也是建立在OIE和SPS协议的基础之上。从这几点看,美国区域化评估认可的国际化程度还是较高的。但是美国区域化评估认可的程序只是单一的考虑本国的动物卫生状况,缺乏一定的公共价值,所以有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对其并不认可。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组织签定了区域化评估认可的双边条约,,但是美国存在一些背离条约规定的做法,在条约的遵守方面远远不如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严进宽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严重影响了国家的信誉。美国对其自身出口的要求比较简单,也没有太多的条款规定。据简单统计,美国有关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口方面的规定只有16页,但是进口方面的规定,仅在卫生要求方面就达200多页。由此可见, 美国这一“严进宽出”的政策虽然保护了本国贸易,但对进口国家却有重大的影响。3 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3.1 无疫病区的选择农业部参考国际通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标准,在总结动物保护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出口量大、自然条件好、相对封闭、易于管理的原则(即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是国家和本省的畜牧主产区和优势区;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很多大型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了出口认证等条件,选择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5个区域,投资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3.2 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技术要点我国在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中,主要有五个技术特点: 一是在全县开展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兽医控制”,即通过在区域边界建立人工屏障( 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疫换证点) 和边界外的缓冲区与周边人为隔离带,以及对进出动物及其产品严把检疫关,使示范区成为相对的“特区”,然后在区域按制定的先进的动物疫病控制计划,采取强制措施控制疫病;二是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规程、标准、规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利用县诊断检测中心和各镇的诊断室以及人工屏障,实现动物疫病防疫和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三是采取有力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的疫病控制模式;四是对动物疫病应用HA、HI、PCR、ELISA等诊断检测技术进行疫病监测;五是对疫情信息的管理实行全国联网等远程测报技术。3.3 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含盖整个兽医工作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和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四大体系。3.3.1 疫病控制体系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必须建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要有解剖室、洗涤消毒准备室、细菌室、病毒室、血清室、寄生虫室、档案室和办公室等,应配备疫病诊断、检疫、监测所需的设施设备,冷链体系、兽医监测诊断化验室、交通、信息传递、无害化处理等设施,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应具备快速检验、诊断常见动物疫病的能力,以及快速有效预防疫病和扑灭疫情的能力。3.3.2 防疫监督体系 建立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区域内监督机构的检疫、执法、办案、技术检测等应配备所需的执法监督车、现场取证和办案用的摄像、照相、录音设备和通讯工具;血清、病害肉及病料样品等证据保存设备;对畜禽及其产品、包装物垫料以及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及畜禽饲养场等环境和场所实施技术监测所需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测定等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具备对动物饲养, 及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实施兽医卫生全程、全方位、快速、有效地监控的能力,以及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及时有效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能力。3.3.3 疫情监测体系 建立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区域内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等设施达到规定建设标准,具备对疫情的监测、分析能力,具备疫情快报、月报和年报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具备对疫情信息的管理实行全国联网等远程测报的技术能力。3.3.4 防疫屏障体系 建立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即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与非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之间,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之间建立防疫屏障,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做到防疫措施跟踪到位;对进出项目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人员、车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消毒。3.4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作的成效 一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各示范区已达到OIE关于无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和新城疫免疫无疫区的标准。二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畜牧业生产值逐年增长, 畜牧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 如四川、重庆等省( 市)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44%以上, 农民增收的50%以上来自畜牧业。三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4 存在的问题4.1 兽医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尽管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区在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家的标准和国际兽医局(OIE)的法典规定还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乡镇一级畜牧兽医工作组缺乏工作章程,制约了无疫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使农村畜牧防疫工作因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而处于被动局面。4.2 兽医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经过近几年的示范区建设,兽医技术人员队伍得到逐步充实,但在部分示范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稀缺,特别在在乡镇畜牧兽医站(所),兽医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部分市(县)配置的现代化疫病检测设备无人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成为无疫区建设的一大技术障碍。4.3 疫情报告与疫病检测等“四大”防疫体系需进一步加强疫病监测范围要扩大。5 建议5.1 进一步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深化兽医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整个动物防疫和兽医兽药工作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无疫区”建设中的法制建设有法可依。要根据WHO、OIE等国际组织的有关法典、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颁布相关的规章、标准、规范;抓紧修订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5.2 加强兽医队伍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无疫区认证做好准备加大兽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实施省培训市县、市县培训乡镇这样一个科技培训网络,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考察和技术咨询活动的科技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各级畜牧兽医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对现有诊断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通过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素质,满足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继续建设和国际认证的需要。5.3 实施创新服务机制, 形成多渠道资金来源检测室可面向社会, 打破传统观念, 引入经营理念, 积极为广大养殖户服务, 在服务中创收, 在创收中服务, 在创造实践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补贴了经费不足。参考文献:【1】吴清华, 李桦,SPS对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 年10 月【2】孙考取,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林畜牧兽医,2005年2期【3】浦华,王济民,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探讨,产业透视,2007年第43 卷第14 期【4】夏英祝,祖书君,WTO规则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10期【5】锁守丽,康京丽,王幼明,姜雯,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及实践研究,中国动物检疫,2008年第25卷第2期【6】范钦磊,陈德坤,孙淑芳,刘俊辉,郑增忍,美国动物疫病区域化评估认可的研究,中国动物检疫,2007年第24卷第4期【7】仲地杰,山东无疫病区建设,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第9期【8】赵兵,提高认识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9期【9】刘环,李海清佘,锐萍,动植物疫病区域化国际规则综述,世界农业,2006年5期【10】张慧,王元元,王威,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第26卷第3期【11】刘俊辉,张衍海,郑增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