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易经》中的“和谐”哲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文摘要 易经中的“和谐 哲学思想是易经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思想内涵对今 天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论述易经“和谐一哲学思想的渊 源与特征,进而分析了易经“和谐一哲学思想的内涵。文章指出,在个人心灵的修 为上,易经强调个人一定要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心灵 的极大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易经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尊重自然规律并 让自然休养生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l :易经强调诚信为本,人与社会和睦相 处:本文本着“天道、地道、人道的层面分析易经的矛盾运行的和谐思想。 易经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诚信进取、自强不息的心灵和谐思想,充分体现了其“和 谐 哲学思想的精髓。 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传统思 想资源,易经博大精深的和谐哲学思想,主张和谐循序的社会建设理念与我们 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一致的,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价 值。只有深刻认识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的现实价值,发掘并弘扬:易经的哲学 文化思想,我们才能创造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关键词:易经和谐天人合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h a r m o n y p h i l o s o p h yi st h ec o r ec o n t e n to f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i so fh i g h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d i s c u s s e s h a r m o n y 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o r i g i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h e na n a l y z e s h a r m o n y p h i l o s o p h yc o n n o t a t i o ni n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1 1 1 ea r t i c l e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p r a c t i c ei ni n d i v i d u a ls o u lic h i n gf o ro n , e m p h a s i so ni n d i v i d u a l sm u s tt a k ep r o a c t i v e 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l i f e ,t h eo n l yw a yt og e tt h eg r e a th a r m o n ys p i r i t 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o fy ie m p h a s i z es y n c r e t i c ,a t t e n t i o nr e s p e c tn a t u r ea n dl e t n a t u r er e h a b i l i t a t e ;n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na n ds o c i e t y , 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e m p h a s i z ei n t e g r i t y - b a s e d , m a n _ a n ds o c i e t yg e ta l o n g ;t h i sp a p e rb a s e do n h u m a n i s m n h e a v e n , t u n n e l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h a r m o n i o u si d e a s , r u n n i n gt h eu n i t yo ft h eh a r m o n i o u si d e a , i n t e g r i t ya n de n t e r p r i s i n g , s e l f - r e n e w a ls p i r i t , f u l l ye m b o d i e st h eh a r m o n i o u st h o u g h to ft h ee s s e n c eo f h a r m o n y p h i l o s o p h y 什h a r m o n y 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 si n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f o rt o d a yw eb m l d i n ga h a r m o n i o u sc u l t u r ep r o v i d e sr i c ha n dm ic i k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o u g h t 托珊懿,t h i sb o o k p r o f o u n dh a r m o n i o u sp h i l o s o p h y , a n da d v o c a t et h es o c i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h a r m o n i o u s p r o g r e s s i v ei d e a sa n dw et o d a yf o r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h a r m o n i o ms o c i e t yi sc o n s i s t e n t , s u b j e c tt oc o n s t r u c t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i nc h i n ah a sg r e a tt h e o r e t i c a lv a l u e o n l y a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h a r m o n i o u sp h i l o s o p h y ,e x p l o r ea n d d e v e l o pr e a lv a l u eic h i n gp h i l o s o p h yc u l t u r a lt h o u g h t s ,w ec a d c r e a t et h eh i g h e rl e v e l so f h a r m o n i o u sc u l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h a r m o n i o 啦b e a t i f i cu n i o n h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v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易经中的“和谐一哲学思想是指人自身心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 运行规律以及关于“美 的和谐等等多个方面,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里 的“和谐一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我们建设和谐社 会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是传承我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过程,传统文化在其中起着一 个重要的作用,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积极的 理论指导意义。在本文的绪论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所要研究的内容,并简单陈述 了不同学者对于这些内容的研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本文的正文部分 共分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易经“和谐哲学思想的思想渊源和基本特征。首先在第 一节当中介绍了易经“和谐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易经最初是作为占卜 之用而存在的,在远古物质与文化生产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未知的自然和未来的 世界充满好奇、敬畏。而易经所代表的黄河文明又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明,在 农耕文明里,“人道 是明显受制于“天道的,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生产力 不发达的农耕社会里,人们有限的物质生产都要依靠土地的供给。所以自然而然就 产生了像 :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这样祈求“天人合一一的哲学思想。第二节主要 论述了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独特特征。其“和谐思想的首要特点就是强调阴 阳这对矛盾的对立变化与平衡。易经的和谐思想一种既包括斗争性又包括同一性 的全面的和谐观,但是易经更加注重的是阴阳二者之间协调共生共利合作的和 谐精神。而且易经更看重“生 ,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就是在新生命的发展 过程当中所实现的。所以易经里的和谐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入世一的哲学, 对于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是有着很明显的现实意义的。 第二章主要是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 易经“和谐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第 一节主要论述了 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的心灵和谐。易经在心灵和谐方面 首先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且易经强调个体心灵和谐与否,还表现在对 待错误的方式方法以及观察事物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只有深刻认识和反省并坚决改 正自己的错误言行,并且全面、冷静、成熟地观察人和事物,只有这时候他的心灵 才是真正的和谐。第二节主要论述了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中的诚信观。易经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诚信为本,人和人之间要互信互爱,保持一种和谐的 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孚乃化邦”,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其次,人民是国 家的根本、社会的基石,要使社会和谐,施政者很关键。信任关系的形成基础是施 政者。施政者如能诚实守信,有法必依,必然会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服从。只有在这个 基础上,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够顺利展开。第三节主要论述了易经“和谐一哲学 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易经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在其所秉持的 “天人合一一的观点上。人类从属于整个世界,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对大自然心存 敬畏之心。不能把人的发展建立在僭越自然的基础之上。必须敬畏“天道一、遵循 “天道一。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真正的和谐共处。第四节主要论述 了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中关于矛盾运行的和谐思想。易经的矛盾思想强调的 是构成矛盾的阴阳二者之间共生互利的和谐精神。易经认为阴阳之间如果是互 利共生的关系,n - 者双赢,阴阳之间如果是争斗不已的关系,则二者双输。同时, 易经中的阴阳相结合创造世界的理论把整个世界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 变化的过程,只要有阴阳结合,那么世界就充满着生机,变化无穷。变化由阴阳和 合而起,和合平衡则世界和谐。第五节主要论述了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中中 关于“美一的和谐思想。易经认为美即是和谐,和谐即是美,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阴阳和合即为和谐之美,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就是世间的“真美。易经中的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开了中华民族风格美韵的先河,它对美学的精神风貌,艺术境 界的形成和诗文书画等艺术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讲述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 社会构建是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常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经过3 0 多年经济的快速 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社会转型期间人们心理普遍失衡,自然环境日益恶 化,社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马克思理论外,当代和谐社 会的构建需要从传统哲学思想中吸取养分。而易经“和谐 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对 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易经“和谐一哲学思想在当代和谐社会 构建中的作用共分成四个部分来讲解。第一,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环就 是建立在法制框架下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就没有 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则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易经关于诚信问题 的“孚信一思想能够给我们予以很大的理论启发。和谐社会建设实质上也就是对旧 有体制的革故鼎新。易经告诫我们在变革之际,如能以“孚信待之,则变革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成。如政令朝改夕动,则改革难以成功。第二,当今社会类似。李刚事件一,“北 科大抢劫事件 等层出不穷,放映的都是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心理问题,个体心灵 里的不和谐因素普遍增多,易经认为只有秉持谦虚、心胸宽阔的美德,个体心 灵才能够达到和谐。第三,本节主要论述了易经关于矛盾运行的和谐思想在当 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理论作用。易经认为矛盾变化是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的,不是 激变。故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温和渐进的开展,而不能急功近利。同时还必须注意 矛盾的普遍性,和谐社会的建设方案必须尽量照顾到社会当中各个阶层的利益。第 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也是不断加深。 而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易经把大自然与 人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绝不 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才能获得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处。 总之,易经中的“和谐 哲学思想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追求目标的。 他关于个人心灵,人与自然、阴阳和合等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和谐 社会建设也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m 绪论 绪论 易经中的“和谐 哲学思想是指人自身心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 运行规律以及关于“美 的和谐等等多个方面,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易 经的“和谐 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北京t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0 月第二版第3 2 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8 6 页 韦油亮:易经自强思想初探,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三期,2 0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丁祯彦与臧宏主编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0 月第二版第2 7 - 2 8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一章 易经中“和谐”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特征 第一章 易经中“和谐力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特征 易经“和谐”哲学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渊源与鲜明的特 征。本章节首先介绍易经“和谐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描述 易经“和 谐 哲学思想的自身特征。 第一节l :易经“和谐刀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易经应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真正能称其为“哲学 的一部伟大的哲学 著作。是中国古代先民高度智慧的继承和发展。易经自从诞生之日起便持续对中 国的历史文化影响了几千年。一方面,它是周朝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与记录。体现 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奴隶社会制度下的生活与生产场景。客观反映了当时的人 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另一方面,它对广泛存在的客观的自然现象,比如白 昼与黑夜,日与月,男与女,等等都做了抽象的哲学思考,把他们同一在“阴阳 这对范畴之内,并引申出了八卦等哲学模型。对于后来的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也 有着深刻的影响。易经中八卦及六十四卦形成很早。周礼中有研究占卜的连 山周易归芷等著作已无从考据,但仍可以挥就易经的源远流长。我们 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桑牛于易,“高系伐鬼方”和“帝乙归妹 “箕子明夷 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都没有引用,从而可以推论易经成 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易经后来经过孔子的赞与注,使其从史上人们掌握的特 征文化演变为理性的哲学,为周文化在中原大地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经历当时 诸侯各国乱斩乱阀给人民带过的痛苦,孔子希望借助文化的恢复而创建一个和谐有 序的社会和人生。而易经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揭示一个理想的社会与人生。而 这种隐性的方式就集中表现在易经的和谐思想里。易经最初是作为占卜之 用而存在的,在远古物质与文化生产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未知的自然和未来的世 界充满好奇、敬畏。易经所代表的就是黄河文明,而黄河文明就是一种典型的农 耕文明,在农耕文明里,“人道 是明显受制于“天道 的,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典 型的生产力不发达的农耕社会里,人们有限的物质生产都要依靠土地的供给。著名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也曾说:“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就是土地。因此, 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心。一 既然物质生产要极大地依赖于土地的产出,那么土地产出的丰俭就直接决 定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好坏。而在当时有限的生产条件之下,土地的生产除了人们的 辛勤耕种以外,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天道 的。自然,如果是风调雨顺则土 地产出就高,那么人们的物质生活就有了极大地保障。反之,如果天灾不断,长期 的干旱或者是黄河的泛滥,则土地产出就会很低,人们的物质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这样的生产与生活场景之下,自然就反映在易经“以天为师,天人合一一的和谐思 想里了。在这样的一种思想里,只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则“天 与 “人才能在道德上保持一致,人们的物质生产才能够大大的丰富起来。 易经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是一种全面的和谐,是一种包含肯定与否定两方面 的哲学意义上的和谐。这种思想“无疑受到太阳、月亮运行和四季嬗变的启发。对 农民来说,注意这些自然变化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在易经中说:“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 又说:“日盈则亏,月盈则食。 圆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另一端 转化,而易经的和谐思想很早就从天象变化当中观察到了这种变化的趋向,进 而发展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所以说农耕文明下的生产与生活就是诞生易经和 谐思想的深厚土壤。 第二节易经“和谐一哲学思想的特征 易经中“和谐思想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所强调的阴阳对立变化与平衡。从 易经中的八卦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符号构成上看,天与地, 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这四对概念都是相互不相容的,但把他们结合起来比较观 察并加以统一,能够更进一步的演绎阴阳概念的演化,深入的揭示阴阳之道的广阔 性。只有阴阳和谐,世界万物才能健康发展。“一阴一阳为之道 强调阴与阳的平衡 性,而非斗争性,这与西方绝对颠覆的发展观迥然不同,对比西方哲学, ,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版,第1 6 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版,第1 7 页 石菊:易经就是辩证法吗,学术研究 ,2 0 0 7 年第9 期,6 9 页。 第一章 易经中搿和谐”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特征 宇宙观对以地球为中心的神学宇宙观的突破,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对牛顿绝对时空 观的颠覆。叔本华的意志论以及黑格尔的理念论便是对康法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超越。 而周易所蕴含的哲理中,更多的却是强调“和谐共生一的。与西方哲学的冲突性与 颠覆性不同的是,易经的辨证思想强调的是阴阳二者之间协调共生共利合作的和 谐精神。但是易经中的和谐思想并不代表阴与阳这对矛盾的范畴只有同一性而 没有斗争性。而是一种既包括斗争性又包括同一性的全面的和谐观。 易经中说道: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元虚,上下无常, 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经缘辞传,下引此文,仅注卦名) 在这里,易字本身就是变易变化之义,“易”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我们的人生以及我 们对真理追求的认识。但这是一门变化的学问,也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的普遍法则。 齐法是没有永恒不变的,完其所说,强调了变化是永恒的这样一个真理。易经在序 卦中说道:“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序卦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通过一种逻辑形式演说六十四卦的来历,+ 揭示了社会世界物质 世界的联系发展的规律,揭示了社会多种矛盾的产生,发展,直至“物不穷也”,六 十四卦的末卦为“未济卦,象征事物的发展没有终点。易经的和谐思想所秉承 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变易 思想。“和谐 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是有着不同的内涵的, 所以易经的和谐观的明显特征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和谐观。其并不拘泥于条条 框框的束缚,而是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内涵。这是一种真正科学意义上的 和谐思想。同时易经说道: 成,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 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 物之情可见矣。成彖传 在这里,易经强调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男女相悦,内心的感情世界已经发 生了变化,这种微妙的变化是万物化生的先兆。圣人能够感知天下万民人心的所向, 因势利导而致天下太平。易经的和谐思想重在过程的“因势利导一,其所要达到的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结果也就是要“天下太平 。易经的这种和谐思想见之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 设,又何尝不是这样?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一系列的过程,和谐社会建设是对既有的 社会框架的否定和重建的过程,是对社会生产产业分工,布局以及社会的分配,社 会关系,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的重建调整。我们同样要遵循发展有序的方针,把握 量变与质变的适度,引导多种关系平稳有序的过渡,这个过程是一个温和渐进的过 程。多种和谐社会的建设方案既要求能照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这些方案要以 群众总体利益为根本,一定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而不可闭门造车, 急功近利。近几年来,在一些城市为了盲目的发展城市规模,发展地方g d p 数字采 用强拆强迁,损害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财产关系同时反映了人身关系,对财产关 系侵犯同时也反映了对人身关系的侵犯,局部的不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体的 和谐。这就需要我们重温易经“因势利导 的和谐思想,同时要对整个和谐社会建 设要有全局观,因为“天下太平 才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全体人 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得到满足,那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在易经的和谐思想里强调要把事物的发展规划置之于长期的发展之中。易 经的和谐思想里对矛盾运动的方向性的描述是多方向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多 种可能性的,因此我们对于矛盾运动结果的预期必须做好两手的准备,做好多种的 应对方案。事物的发展过程不是按照我们的规划去发展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我 们未知的诸多因素,这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愿景与实际状况的不完 全统一,认识主体的局限决定事物的发展的发展充满了曲折性。中国革命与建设, 经历几起几落,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也同样跌宕起伏,同样印证了阴阳矛盾发展 的曲折性。在易经的和谐思想里,其关于矛盾运动多向性以及事物规划长期性 的描述,恰恰也就是对于矛盾发展曲折性的回应。第一次的失败为下一次的失败做 出准备。新的成功会带来新的矛盾与问题。如何把事物的发展置之于一个广阔的发 展阶段和空间。周易的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借鉴。 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周易的和谐思想里 用一种欣喜的心态期待新生命的产生,并且认为这就是周易的主体精神。基督 教认为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生命是个错误的结果。佛家也说生命是苦难的 开始,“生 苦为生老病死,怨憎念爱别离,此为五阴盛者的开始。而道家说道: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庄子大宗师 第一章易经中“和谐”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特征 在道家的世界里,生命只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死亡则是一种超越和解脱。相比佛、 道、基督,在易经的世界里,生命的诞生才是最令人喜悦的,易经更看重“生 , 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就是在新生命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实现的。所以易经里的和谐 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对于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是有着很明显的现 实意义的。 易经里的和谐思想所讲的就是阴阳的平衡发展。那么阴阳平衡发展的核心思 想就是“阴阳之道、生生不易 ,“生生不纛首先对事物无限的发展过程做出概括, 说明事物的变化运动的特征。 易经说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 业( 原辞上传 这里演说太极到两仪,两仪到四象,然后从四象到八卦的发展过程。这一段文 字即是对易经本体理论产生做出说明,同时也是哲学层面的解释。太极分别描 述了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阴阳是矛盾运行的两个基本要素。宋人概括这一段理 论而画出太极八卦图,阴与阳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起点,这是同一性。但阴与阳这对 矛盾只存在同一性是不够的。两仪到四象,四象到八卦的演变过程说明了矛盾的斗 争性。只有阴阳的斗争才会有两仪、四象、八卦的演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所以说易经的和谐观是一种符合 事物曲线运行规律的科学的和谐思想。这种和谐是一种充满斗争性但却是渐进有序 的和谐。太极图本身就是易经和谐观的直观反映。用一个完整图像来表达易经的哲 学思想,这也是易经和谐观的特别之处。在易经的太极图中,阴阳不是简单的一分 为二,而是呈现明显的s 形。“s 形说明阴阳这一对矛盾的斗争的激烈,s 形阴阳环 抱的两仪,体现了四象,这四象就是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本身也是绝对 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是运动中短暂的平衡。这也是和谐得以展现的状态。一 这同时 也是历法中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哲学根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北回归线。 再逐渐向南移而昼夜长短中,夏之日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最短,由此日发生 变化,黑夜逐渐变长,到冬至日则黑夜最长,白昼时间最短。对此太极图,则两仪 的阴阳变化,昼夜变化对应的是阴阳的变化,四象渐变对于太极来说始终有一个动 态回归的过程,也就是四象回归太极,即少阳变成太阳,少阴可以变成太阴。 孟巍:易经矛盾论,求索 ,2 0 0 6 年第1 期,1 5 3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太极、两仪、四象只有统一起来才具有真正的哲学上的意义。它根据事物发展 过程,认识事物特定阶段的性质,贯彻其中的生生不息之道,阴阳平衡发展的哲理。 这也就是易经和谐思想的精华之所在。这里阴阳平衡就是我们辩证法中“度一,如果 打破平衡,那么就是破旧立新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整个世界就是在这样一种 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之间曲折的矛盾运行。同理,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从 和谐不和谐和谐的曲折过程。这就是易经关于和谐的曲折性的独特描述。 所以说“阴阳之道,生生不息为易 的理论就是阴阳平衡发展的理论。这也是易经 和谐思想的核心特征。 易经是关于“天道、“地道 、“人道 的理论,而易经所秉持的和谐思 想就是如何使“天道 、“地道 及“人道能够和谐一体。易经和谐思想的第二 个显要特征就是论及“人道 的。社会是由作为个体的人来构成的,整个社会要想 和谐,那么“人一本身的和谐就是第一要义。在周易里,主要从几个层次论及 人生的建设。首先,它强调个体对所处世界的理性认识,通过对易经里阴阳辩证道 理的学习,使其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易经中谈到: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冥之状,原始仅终,故知死生之说 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性状文辞 在这里易经提出三个问题: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说;三、知鬼性之 性。这三个问题在古人看来是最大的问题,古今中外的一切宗教也无非都在探讨这 三个问题,试图建立一个完整阐释体系,易经进而提出: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知 天命,故不忧。安乎仁,故能爱。文辞 这里指出阴阳之道对人生社会的指导作用。天地之间的大道即是n 阴阳卵之道,懂得 这个道理而顺乎自然,就不会犯错。在论语中孔子感叹:吼假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帕正是由于有了易经这样的智慧与定力,一个人才不会失去生 活的方向。 构成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是作为社会构成单位的每个人。社会的解放和发展,也 首先是每个个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易经认为个体素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成 【明】朱熹:论语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8 8 页 第一章 易经中“和谐”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特征 为“君子 ,君子必须品德高尚,做事合乎礼仪。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养成内 在而坚贞为社会做事的意志。这里包括了儒家思想的u 仁义礼智信 的基本要求,其 中君子最重要的“德就建立在 周易阴阳之道的学习之上。 :易经的坤卦就 是讲一个君子如何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在与外在世界,社会互动所用保持 的心智。易经说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 君子的胸怀必须向大地一样宽阔无疆,包容万物。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把社会的发 展和谐寄予在个体品格的升华,人人都能达到君子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 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周易关于个体素质的提升是把人的成长当做是一个和 谐美好的人生目标,并且致于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和完全的心灵提炼的路径 有很大的区别。真正成为君子的话就一定得接受实践的磨练,只有这样个体的心灵 和素养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易经认为社会的发展阶段与人生的发展过程 具有同比性,易经的每一卦都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理论抽象式的比喻。 贯穿六十四卦的精神具有多元的价值,因此在易经和谐思想里所提倡的个体的 理想追求就是在适合的时间、状况做适合的事。一方面个体必须具有强烈的创业冒 险精神,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具体的物与事。同时必须重视人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加强自身适应各种环境的调节作用,重视家庭与朋友的合作共处。关于个体发展, 易经还说道: 蒙,山下有险,险而上,蒙亨,以亨行,时也。匪我蒙,意蒙求我,志应 也。初噬告,以列中也。在三读,读则不告,读蒙也,蒙以养生,圣功业。蒙 卦 蒙卦中象征高山下有险阻,遇到困难而停止下来。说明一个人在实践历练过程 当中的困难蒙昧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求师问教,会有出路。蒙卦是中国古代教 育指导思想,但从排列顺序来看,重点依然强调在困难的时代追求知识指导力量, 克服困难,至于蒙卦,说明了人们的生活的需要,物质生产,自身生存的重要 生产,即吼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基本的物质层面。然而在经过 大畜以及 颐养, 物质丰富之后,出现了遁卦这种思想的转折,体现了价值的多元化。易经 说道: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不可久居其所,故爱之以遁,遁后腿也。手辞 事物的成功,名字的遂成,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吴越时范佣再伐吴成功后的退 隐江湖。汉代张良,在辅导刘邦成功后,也退出朝廷,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人格。 今世界,巴菲特,比尔盖茨,他们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而承诺一旦死后把所有的 财富捐赠社会,既体现了物质的空有又展示了精神的空有,财富是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生活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只有精神同时也富足了,那么才能真正 实现个体的和谐,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第二章 易经中搿和谐”哲学思想的内涵 第二章:易经中“和谐 哲学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易经“和谐一哲学思想中的心灵和谐 首先,易经在心灵和谐方面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易经谈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 这里的“天一并不是指“天道 而言,而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君子 只有采取自强不息的积极地人生态度,整个社会才能够健康的运转。个体的成长是 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心灵的成长与和谐同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易经把个 体心灵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来分别认识,首先易经说道: ,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渐卦初六爻 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孩子年幼无知,他的社会意识需要成人予以灌输,一定要以 正确的引导和呵护,否则就会有大麻烦。一方面,在中国人传统的意识里,孩子就 是一块宝,宁肯大人受罪也不能苦了孩子,这一点是个很好的传统,但是,过于宠 爱孩子对于他的日后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现在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过于娇惯孩 子导致了很多“小皇帝一“小公主 的诞生。长期以往孩子学会的只能是自私自利, 如同温室里的植物,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必然会为其日后的成长带来阻碍。 所以要想让孩子的心灵和谐健康成长,父母也一定要着重于他的心灵教养,循循善 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接下来易经说道: 鸿于磐,饮食衍衍,吉渐卦六二爻 这句话是说鸿雁飞到水边石堆上欢乐饮食,一派祥和气氛。这句爻辞主要是说 明孩子经过良好的教育已经健康长大。其心地善良,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社会技 能,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财富和和睦。尽管还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练,但他的内心心 灵是和睦的,健康的,这便是他回馈社会的基础资本。如果他心灵不是健康的和睦 的,则必然会给整个社会日后带来危害。在个体心灵成长过程当中,无论是学校还 是家庭,价值教育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前的中国教育当中,最为缺乏的恰恰就 是价值教育,包括中国的大学教育也仅仅是教会学生某一项社会技能而以。价值教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最缺乏的表现恰恰就是当前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较低的社会道德素养。前段时间 的“李刚事件一恰恰就是此类事件的突出表现。只有价值教育的完善,个体心灵才 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接下来易经又说道: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渐卦九三爻 这句话是说鸿雁飞起来逐渐落实到地面,象征年青人逐渐成长起来,其性格血 性刚烈。这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年轻人的心智还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还不是很 成熟,一方面,如果一味的蛮打蛮干则一定会闯大祸,这是“凶兆 。另一方面, 年轻人身上充满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股劲头是年轻人所特有的,十分 珍贵。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这有这样才能够“御寇 ,从而利于自身的 健康成长。这个阶段也是莽撞与混沌并存的阶段,年轻人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挫 折并不可怕,而解决挫折的方法也不能过于简单粗暴,挫折也是心灵健康发展的一 个必要环节。接下来易经说道: :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渐卦六四爻 第一句话是说鸿雁栖息到桷木上,象征年青人已经成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 智上,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历练,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心灵也变得更加健康,接人 待物柔顺谦逊,只有此时,一个人的心智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健全。历经风雨,使得 年轻人面对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用自己所学到的社会经验去 一一应对。顺境时不过分喜悦,能够未雨绸缪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为将来的 困难想好对策。逆境时能够不过分悲伤丧失理智,对问题能够条理分析从容面对。 只有这样他的心灵发展才能日臻完善。易经说道: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利渐卦上九爻 这里是说鸿雁已经飞到了至高的山上,表明一个人历尽启蒙教育,社会波折之 后,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已经是至高无上功成名就了。是所谓“吉利一,但这 个时候就可以安安稳稳的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了吗? 非也,易经在这里还隐含这一层 意思就是:切不可居庙堂之上而罔顾江湖。必须志存高远,未雨绸缪而谨慎为之, 不骄傲不急躁,如此这般才能保持高位的持续和心灵的健康。易经通过对人生长的 不同阶段的论述加强了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认识,人生长的不同阶段有 第二章 易经中“和谐”哲学思想的内涵 不同的心灵历练,只要教育得法,历练得法,则个体一定就能够心智健康,自强不 息,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个体心灵和谐与否,还表现在对待错误的方式方法以及观察事物的基础 之上。易经有云: 迷途知返,元吉复卦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悔自己的错误行为和 言辞。一方面,这是教导人们要学会自律,要对自己的所言所行负责。另一方面, 这是教导人们对待自己错误言行的方式方法。是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反省并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言行,只有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得 到健康的历练,才是“元吉 。易经同时说道: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丰卦 这里是说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君子的心灵要如同正午的阳光一般灿烂无比。 只有这样才能够辨明事理,为别人所信服。反言之,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是坦坦荡荡 的,而是阴阴晦晦,则必做了为人所不齿的事情,长此以往,他的内心必定是扭曲 的不健康的。 同时,“君子要想心灵和谐还必须学会正确地观察事物以及观察人。 易经 有云: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观卦初六爻 观我生,君子无咎现卦九五爻 观其生,君子无咎观卦九六爻 这里的话是说如果君子一昧幼雅地观察事物以及观察人,到最后对自己将会是 大大的有害。如果小人一昧幼雅地观察事物以及观察人则对小人无害。何以为君子? 何以为小人? 易经上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理解君子为心胸广博、胸怀天下、 以德服人、言出必行之人。个人心灵修为的至高境界也就是成为君子。也就是说如 果要想成就大事,做一个心灵和谐的君子,那么就必须“不仅要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王东民彭凯:易经 的人生理念,黑龙江史志 ,2 0 1 0 年第1 9 期1 6 0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还要观察其它地方的人和事物,观察面要广,才不致陷入“童观”的境地,才能 全面、冷静、成熟地观察人和事物,这对君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糟易经还说道: 舆说毂观卦- 九二爻 这里是说“车轮的辐条脱落,虽暂时不能前进,但利于蓄德,多学前代圣人言 行,反思自己过失,蓄养品德、学识、经验。 圆,这些道理和老子所说的福祸相依 以及西方哲学里哲学的反思性是一脉相承的。一定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且首 先就是自我批评。只有在社会历练当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抱着人人为己师,不 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才能够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心智,从而成就 大业。易经还说道: 上卦为乾,乾为天,为健;下卦为震,震为雷,为动;动健相辅,阳刚充 沛,天空呜雷,震动万物,人心振奋,大有作为。无妄卦 无妄行,有眚,无攸利困卦上九爻 这些话是比喻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向着君子一方的,形势对于君子是一片大好。 但此时更是不能窃窃自喜以至于骄傲,而是应该稳固形势,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天 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去争取进一步的成功。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初始、高 潮、结尾三个部分。形势好时就是高潮,但是高潮终归有结束的时候,一旦形势对 己开始变得不利,也绝对不能“妄行 ,否则就会带来灾难。何谓妄行? 就是说遇 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正当的方式方法解决即可,切不可以用旁门左道的方式方 法来解决问题,如果那样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招致更大的麻烦。这也是 一个人心智是否健全、心灵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节 易经“和谐力哲学思想中的搿诚信乃观 易经蕴涵着的和谐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其十分丰富的诚信思想。易 经中并没有出现属于我们现代汉语体系的“诚信 一词,但其关于诚信思想方面的 认识与理解还是很多。诚信思想在l :易经中表述为“孚”。易经有6 0 多处提到 “孚”,并且在 中孚卦对“孚”做了专门的理解与阐述。由此可见,诚信问题在 易经 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范畴,同时 的人生理念,黑龙江史志 ,2 0 1 0 年第1 9 期,1 6 0 页。 同上 第二章易经中“和谐”哲学思想的内涵 经中的基本含义是“信用、诚实一之意。朱熹对“孚捞字与“信 字的区别有一 个经典性的解释。“伊川云:存于中为孚,见于事为信。,孚字从爪从子,如鸟抱子之 象。今之乳字一边从孚,盖中有所抱者实有物也。中间实有物,所以人自信之。按照 朱公的说法,易经中“孚一与“信一的区别近于“诚一与“信一的区别,孚在 :易 经当中即是诚的意思。故我们在 易经当中理解诚信这个概念的时候,首要的 就是要理解“孚 的概念。 易经当中的“孚 的概念,也是从实际生活中转化 而来的,人们观察鸟儿孵化卵,母亲哺乳自己的幼子,均是竭尽自己的全力而为,因此 在易经的哲学理念当中转训为“信 的哲学概念。 易经在当时的年代,只是个卜筮书,而“史、卜们进行占卜活动,是自己心 灵与神灵沟通,如果没有诚心敬意,必然会引起神灵愤怒,那就不仅无法得到神灵的正 确指示,还会受到神灵的惩罚 o 。 易经作为占卜工具,在那个极其蒙昧的岁月, 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大大地受制于大自然的 束缚,一场洪水或者山火就能将人们的财富积累毁于一旦,而对于日月雷电等自然 现象也是不得其解,自然会相信冥冥中神灵在操控着这一切。而占卜本身就是能祈 求通过占卜这种方式来获知神灵的旨意。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产生的易经 自然不会背离诚信的宗旨,尤其是经过孔子的演绎后,蕴涵其中的信的义理得以凸显, 在决定行动取向的各卦卦辞中,人之诚信与否成为影响吉凶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 由占卜而引申到现实生活当中自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诚信是社会生活当中人 们所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判断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的 先决条件。所以,易经开篇第一卦:乾卦就蕴涵着“信 的思想。易经说道: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二爻辞 这里的意思是:具有龙一样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龙,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想象 出来的一种富有吉祥意味的神兽。而这里要求人的品德就要像龙一样品德高尚。要 做到这样的人,就必须包括平凡的言论都能够说到做到,君子言出必行而重其诺。在 其日常的行为言语中,无论大小,都能够做到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即首利他而罔 顾己。谦谦君子,即使做到了这些美好的行为也不自夸,只有具备这样的道德才能够 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 9 9 4 ,第1 8 6 7 页 傅礼白:易经中的诚信观,理论学刊) ,2 0 0 3 年第5 期,1 3 4 页 同上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感化天下。巨龙出现田间,期间蕴含的寓意正说明将要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接 下来易经指出: ?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爻辞 。2 对于这番话的解释可以这样理解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做人原则的第一要义就必 须是忠实诚信,如同盖房子必须有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二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垃圾回收协议书
- 骨科血栓预防知识宣教
- 报告商谈联络训练
- 夏日消防美术课件
- 大班知道蔬菜的营养
- 神经内科护理训练
- 让员工有归属感
- 初中爱国教育课件
- GB/T 34549-2024卫生洁具智能坐便器
- 蒙新线施工图设计汇报
- 工会财务整改报告
-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X线骨龄评测方法
- GB/T 15651.5-2024半导体器件第5-5部分:光电子器件光电耦合器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2024年)安吉白茶课件
- 粮食烘干合同
- 村级河长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