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博 文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 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的对策思考 系 别: 经济贸易系 专 业 (方 向): 贸易经济 年 级、 班: 2009级贸易经济(1)班 学 生 姓 名: 浦喜禄 指 导 教 师: 王嘉瑞 2011年11月30日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论文选题目的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受其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距。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晚、起点低,国际服务贸易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因甘肃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政策上中央政府倾斜幅度不大。另外,甘肃省周边省份经济不发达,国际服务贸易比较少,对甘肃省缺少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可是,甘肃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中、东部省市。尽管近年来,甘肃省在各个经济领域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国际服务贸易暴漏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尽快采取相对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便成为了重中之重。2、论文研究的意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西部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西部地区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是甘肃省“入世”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个最显著表现,近几年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额屡创新高。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扩大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日趋成熟,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正逐渐提高。甘肃省处于亚欧大陆桥主干线上,相比东部沿海的贸易强省而言,它们拥有便利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其优越性不可否认,但是作为内陆的甘肃省来说,国际贸易发展的条件相对要恶劣的多。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势高,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区为主,年降雨量仅有约447.3毫米,水土地流失总面积约23000万亩,丛林覆盖率仅为13.42。并且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和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沙尘暴多发区和重灾区。并且,甘肃也是全国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对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如贸易环境恶劣,结构不合理,国际服务贸易伙伴偏少等难题。通过改善国际服务贸易环境,调整结构,积极广泛地开拓国际市场等可行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更好的前景。(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服务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运输系统,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采矿业都无从发展。同样,没有银行、法律咨询、销售、售后服务等服务,生产活动无法进行。通信、交通、旅馆等对于人的服务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的运行和质量决定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服务业成为国家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基础,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也影响着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的能力。1.1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第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从1967年的700亿-900亿美元增加到980亿美元年的6500亿美元,1990年为7804亿美元,2001年为14580亿美元。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在提高,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高于世界水平: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总贸易中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的10%提高到2001年的19.4%。其中北美23.2%,西欧21.8%,拉丁美14.1%,非洲17.3%,亚洲15.5%。第三、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但亚洲发展速度最快:在国际商业服务贸易出口中西欧所占比重最大,北美句第二位,亚洲居第三位,2001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6.5%,20.8%和20.5%。在国际商业服务贸易中,西欧第一,亚洲第二,北美第三。第四、其他商业项目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最大项目:其中运输服务为340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23.3%;旅游服务贸易额为46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31.9%;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额为655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44.9%。第五、发达国际特别是美国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但美国地位在下降。第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运输服务的主体,发达国家整体比重在下降,但美国少有上升: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希腊、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出口贸易额占国际旅游服务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64.6%下降到2001年的58.1%。同期,美国则从19.0%上升到19.1%。第七、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的主体,美国的地位快速上升: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希腊、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其他商业服务出口贸易额在国际其他商业服务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71.2%下降到2001年的68.5%。同期美国所占比重从15.3%上升到19.7%。1.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说来,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6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由各国经济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2)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货物贸易流量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例,1950年总计为611亿美元,1990年达33949亿美元,40年时间增长了近56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增长。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向服务业倾斜,不仅带动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国际投资收益作为要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新科技革命,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他国流动,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1.3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0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245.0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86亿美元,12年间增幅超过4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9的第3位。但在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差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2.1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中国服务业落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 相对于国民收入水平而言,中国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2%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64%(巴西),而同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只有33.2%,2006年也只达到39.4%,2001年至2006年一直徘徊在40%左右。 中国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业落后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然导致较低水平的服务需求。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滞后是正常的。2.2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的趋势(1)继续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旅游服务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传统行业,在我国服务行业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由于金融危机在我国的更深层次的影响。今年服务贸易旅游业逆差将达60亿元 。适时扩大开放区域,增加赴台旅游组团社;做好各地赴台旅游交流的协调工作,推动各地开展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台旅游交流活动;做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品质保障和市场监管工作,加强与台湾业界的沟通与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两岸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维护好两岸旅游市场秩序。(2)服务外包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无疑,中国在这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通过承接国内外企业外包业务,一大批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中国崛起,北京、苏州、上海等众多中国城市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重镇。近五年来,我国外包产业执行额累计达到320亿美元,其中离岸金额达到了245亿美元,形成服务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3)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2.3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体现国家的战略需求,要体现阶段性特征,现阶段应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也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地方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和发展重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二、突出体制机制改革。从前期调研情况看,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三、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组装加工能力强,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性、战略性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障碍,需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调研情况看,各方面普遍反映市场培育力度还不够,手段单一,试点示范推进缓慢,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在一些领域还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所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强化培育市场环境,通过加大示范应用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培育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引导社会消费,激励企业创新。五、是加快开展国际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基于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国际合作发展是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除少数新兴产业形成了开放式发展的格局外,许多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不注重前期技术合作,也没有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合作发展渠道不畅。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推进智力、资本和市场的深度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 1、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因果论证法,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并采用实证和规范分析对文章进行构思,在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论述。 2、利用统计学知识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系统比较分析数据,运用二元结构理论、梯度理论、产业布局和集群理论、增长极限理论等揭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为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3、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数学方法。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准备工作及措施 1、2011年10月中旬确定论文题目 2、2011年11月12月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文献以及网上搜集有关县域经济的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整理 3、2011年11月底之前打电话、发邮件或与老师见面联系完成开题报告 4、2011年12月底进行资料筛选审核与老师沟通完成初稿 5、2012年3月5月初进行论文的修改 6、2012年5月中旬完成论文三、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2011.10.102011.10.20 确定题目2011.11.012011.11.20 阅读中外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拟订写作提纲2011.11.252011.11.29 填写并提交开题报告2011.12.012011.12.28 撰写论文初稿2012.03.152012.03.08 修改论文初稿,提交二搞2012.04.012012.04.30 进一步修改论文,提交三稿,定稿2012.05.102012.06.02 论文答辩,提交论文,存档资料四、重要参考文献1.郭蕊. “加快西部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商场现代化2005.26.317-3182.张蕙.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彭波.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林金开.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调整. 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覃瑀.“实施产业转移发展服务贸易西部地区推进产业转移可行性分析”.北方经济,2007.4.13156.高歌.“我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国际贸易.2007.6.33-367.闫奕荣,王满仓,李志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西北大学学报.2007.5.38-418.曾庆均. “西部地区民族贸易发展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第16卷第4期.6-99.郭利川,张晋娟.“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特区经济.2005.1.9610.梁鲜桃. “西部地区边境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国际经济合作.2005.5.42-4511.徐晓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思考”.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3.555612.韩艾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现实选择”.长安大学学报.2003.6.30-3113.林丽萍.“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产业优势培育”.改革与战略.2002.9.35-3714.林金开.“从比较优势到分工优势: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0.26-29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s Foreign Aid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2007.316. MARKET WATCH. Beijing Review.2007.1917黄文开贸易方式结构优化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0期18肖琦、陈洁茹、周文魁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策略研究 法治与社会:旬刊 2009年第13期 19许晓莉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思考 贵州民族报 20040809 第2版 20张唯实 甘肃省引进外资潜力分析 发展 2009年第4期 21朱智文 20092010年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 甘肃日报2010年3月4五、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 日六、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系(盖章)年 月 日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博 文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的对策思考 系 别: 经济贸易系 专 业 (方 向): 贸易经济 年 级、 班: 2009级贸易经济(1)班 学 生 姓 名: 浦喜禄 指 导 教 师: 王嘉瑞 2011年11月30日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摘要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促进甘肃省等西北内陆地区的的经济发展;扩大甘肃省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近年来,甘肃省在各个经济领域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国际服务贸易业暴漏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尽快采取相对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关键词:甘肃省 国际服务贸易 商品结构 特色外贸 发展策略ABSTRACTOwing to historical, social and natur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the lagg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Gansu province foreign trade the serious lag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As the great western development unceasingly thorough, promote the inland northwest Gansu provi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the Gansu province foreign trade; Narrowing and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the gap between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in all areas of the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Gansu province.How to take relative measur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Key Words:Gansu province、External trade、Commodity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external trade、Development strategy5一、甘肃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51、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62、甘肃地区服务贸易商品结构 73、甘肃省对外贸易与中东部城市存在的差距 7二、甘肃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7(一)对外贸易环境恶劣 71.自然环境 82.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 8(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10(三)对外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偏低 10(四)对外出口的地理结构不平衡 10三、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11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制约了甘肃外贸发展 112、经济因素对甘肃外贸发展的影响 123、政策因素对甘肃外贸发展的影响 12(1)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12(2)区域发展政策分散了中央对西部的投入 134、技术因素对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13四、提升甘肃省服务贸易的对策和建议 1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 142、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 153、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外贸,促进特色优势产品出口 164、增加产品附加值,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外贸发展 175、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18五、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1致 谢 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受其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距。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晚、起点低,国际服务贸易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因甘肃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政策上中央政府倾斜幅度不大。另外,甘肃省周边省份经济不发达,国际服务贸易比较少,对甘肃省缺少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尽管近年来,甘肃省在各个经济领域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国际服务贸易暴漏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甘肃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尽快采取相对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便成为了重中之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西部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西部地区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是甘肃省“入世”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个最显著表现,近几年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额屡创新高。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扩大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日趋成熟,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正逐渐提高。甘肃省处于亚欧大陆桥主干线上,相比东部沿海的贸易强省而言,它们拥有便利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其优越性不可否认,但是作为内陆的甘肃省来说,国际贸易发展的条件相对要恶劣的多。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势高,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区为主,年降雨量仅有约447.3毫米,水土地流失总面积约23000万亩,丛林覆盖率仅为13.42。并且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和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沙尘暴多发区和重灾区。甘肃也是全国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对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管近年来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如贸易环境恶劣,结构不合理,国际服务贸易伙伴偏少等难题。通过改善国际服务贸易环境,调整结构,积极广泛地开拓国际市场等可行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甘肃地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更好的前景。一、甘肃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1、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2000年2011年,甘肃省对外贸易连续11年持续稳定的增长,进出口总量逐年增加。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甘肃省进出口增速初次出现大幅下滑。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原因持续增多,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国际国内贸易都在大幅度下降,甘肃省对外贸易也遭受了严重的创伤,虽在国家实施的相关系列出口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对外贸易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总体上仍出现出继续下滑的态势。2009年全年我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30。此中,出口为7.35亿美元,下降54.10;进口为30.86亿美元,下降31.30。此中一般贸易出口5.98亿美元,下降55.69;加工贸易出口1.30亿美元,下降45.06。机电产品出口1.15亿美元,下降53.77。2010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3.2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2008年60.84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增长12.46亿美元。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仍实现了89.7%的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增速54.9个点。其中出口总值16.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进口总值56.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9%。2011年111月,甘肃省对外贸易又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总值8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出口增速327,排名全国第12位。2011年1至7月,甘肃省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实现进出口总值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其中出口总值1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进口总值4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甘肃省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一位。在西部12省(区)中进出口总量居第8位。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甘肃省对外贸易规模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是甘肃省“入世”后对外贸易发展的个最显著表现,近几年甘肃省对外贸易额屡创新高。随着对外贸易量的扩大和对外贸易日趋成熟,甘肃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正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甘肃省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有:韩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甘肃省进口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智利、美国、德国、意大利等。2011年澳大利亚和韩国成为甘肃省最大进口国和最大出口国,贸易额稳步上升。2011年1至7月,澳大利亚成为甘肃省最大的进口地区,实现进口总值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78.45%,主要商品是镍锍和镍矿砂。1至7月韩国成为甘肃省第一大出口国,甘肃省与韩国实现出口总值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主要商品为未锻轧非合金镍和其他热轧不锈钢卷板。2、甘肃地区服务贸易商品结构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矿产品、镍钴原材料和机电产品进口额分别是8.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7亿美元,占甘肃省进口的69.4%、12%和13.9%。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农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值依次为5992万美元、7114万美元和4955万美元,分别占全省出口的20.3%、24.1%和16.8%。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农产品出口8.2万吨,下降2.5%,出口总值9195万美元,下降25.7%,居全国第26位,出口量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0.43%和0.46%,仅为出口排名第一的山东省的2.2%和2.1%,主要出口商品为苹果汁、鲜苹果、葵花籽等初级农产品。可见甘肃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资源类产品占主导地位。产品多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商品附加值小,加工程度浅。从贸易方式而言,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双双大幅下降。一般贸易进出口14.5亿美元,下降52.9%,占全省进出口的95.1%,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增长0.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6901万美元,下降53.5%,占全省进出口的4.5%,所占比重与上年同期持平。加工贸易仍集中在钴及其制品和苹果汁等商品上。由此可见,甘肃省基本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小,而且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还在增长。甘肃省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存在很多的不合理。3、甘肃省对外贸易与中东部城市存在的差距虽然这几年甘肃省对外贸易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甘肃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跟中、东部城市相比,差距很大。2010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增长52.7。江苏省进出口2146亿美元,占全国的15.8,进出口增长49.1。上半年江苏省出口1224.8亿美元,占全国的17.4,增长44.4;进口921.2亿美元,占全国的14.2,增长56。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占全国的25.5%,其中,出口1955.7亿美元,增长27.5%,进口1496.6亿美元,增长43.3%。甘肃省上半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5.48亿美元,增长125.5,出口总值5.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2,进口总值30.06亿美元。数据表明,2010年上半年,甘肃省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26位,在西部省区进出口总值排名中位列第八。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国的0.26%,占江苏省的1.65%,占广东省的1.03%。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比,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差距仍在强化,尽管甘肃省对外贸易增速度加快,但是进出口总值增幅不大,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相比仍然相差较大。与中、东部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二、甘肃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一)对外贸易环境恶劣1.自然环境相比东部沿海的贸易强省而言,它们拥有便利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作为内陆的甘肃省来说,贸易条件相对要恶劣的多。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势高,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区为主,年降雨量仅有约447.3毫米,水土地流失总面积约23000万亩,丛林覆盖率仅为13.42。并且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和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沙尘暴多发区和重灾区。并且,甘肃也是全国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对甘肃省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甘肃省对外贸易起步晚、起点低,对外贸易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因甘肃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政策上中央政府倾斜幅度不大。另外,甘肃省周边省份经济不发达,对外贸易比较少,对甘肃省缺少辐射带动作用。甘肃省处于亚欧大陆桥主干线上,其优越性不可否认。但是,甘肃省至今没有专门的对外贸易航空港,成为与国外直航贸易的瓶颈。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国家仅仅局限于韩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美国等,相对整个国际市场而言,其发生对外贸易的市场狭小。甘肃省的进出口国明显偏少,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甘肃省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其工农业总产值较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很低的。总体来说,甘肃省贸易总量小。据海关的统计数据表现,2010年1月份甘肃省外贸延续了2009年年末的恢复性增长势头,与1月进出口总值历史最高时期即2008年1月基本持平,达到5.47亿美元。从全国占比情况看,1月甘肃省外贸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水平,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0.08,可是在沿海地区,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1月进出口贸易总值为48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3.4,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3.9。不难看出,既然甘肃省近些年对外贸易总量稳步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甘肃省的贸易总量在国内还是较为低的,尤其是较东部沿海地区而言。2011年甘肃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进口主要以矿产品、镍钴原材料和机电产品为主。出口主要以农产品、贱金属及其成品为主。这是甘肃省对外贸易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表12008年进出口贸易分类情况单位:亿美元指标2008年比上年增长(%)海关进出口总额60.810.7出口16-3.5一般贸易出口13.5-8.8加工贸易出口2.433.6机电产品出口2.7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325.4进口44.816.8一般贸易进口44.119.6加工贸易进口0.6-53.2机电产品进口3.4113.9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217.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表2:2009年进出口贸易分类情况 单位:亿美元指标2009年比上年增长(%)海关进出口总额38.21-37.3出口7.35-54.10一般贸易出口5.98-55.69加工贸易出口1.30-45.06机电产品出口1.15-53.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1514.45进口30.86-31.30一般贸易进口28.66-35.17加工贸易进口2.10227.51机电产品进口2.19-29.5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66-25.2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1.甘肃省进口主要集中在矿产品、镍钴原材料和机电产品上。2011年澳大利亚成为甘肃省最大的进口地区,主要商品是镍锍和镍矿砂。2.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产品和贱金属及其成品上。韩国成为甘肃省第一大出口国,主要商品为未锻轧非合金镍和其他热轧不锈钢卷板。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为矿产品、镍钴原材料等资源类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商品占据了甘肃省对外贸易的相当多比重。反映出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产品的单一性。(三)对外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偏低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经过生产整个过程中的可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附加值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联接。甘肃省对外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类和初级产品,附加值相对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省市低。像浙江省,他们有本身的品牌效应,在同类的产品上就较其他商品有较高的附加值。又假设说内蒙古,它们应用自身的已有条件,创建了伊利、蒙牛等相关系列的乳品市场。所以,高的产品附加值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四)对外出口的地理结构不平衡2011年1至7月,甘肃省进出口总值排名前五位的市(州)依次是金昌、兰州、白银、嘉峪关和天水。金昌市进出口总值28.48亿美元,同比下降2.9%;兰州市进出口总值1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白银进出口总值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嘉峪关进出口总值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天水进出口总值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0.9%。所以,仅少数几个州市就占据了甘肃省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像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等州市的对外贸易量很少,导致了甘肃省对外贸易地理结构不平衡。三、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造成甘肃省对外贸易落后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政策与客观等方面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等;政策因素主要指宏观政策影响;客观因素包括技术、信息,交通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和环境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和制约着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发展。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制约了甘肃外贸发展甘肃省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从交通条件上看,甘肃省没有东部沿海城市那种河道密布,面临大海所带来的发达且成本低廉的水上运输之便利,取而代之的是沙漠戈壁、高原山地,地形崎岖和交通不便。这就造成甘肃省运输方式多以陆上运输为主,导致甘肃省对外贸易的运输成本加高。至2005年底,甘肃省全省通车里程仅4.1万公里,全省公路密度为9.7万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6公里,二级公路约5000公里。2007年甘肃省对铁路运输需求达到6820万吨,铁路运输计划仅能安排4120万吨,缺口高达2700万吨。公路客货运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指标的增速均处于西部末位。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在“十一五”期间才被提上日程。由于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对外贸易的运输成本高于交通便利的中、东部城市,从而制约了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因素对甘肃外贸发展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呈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够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2006年甘肃省的人均GDP为8749元,刚刚超过1000美元,而全国已超过2000美元,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为31.09%,与全国相差12.8个百分点。2010上半年甘肃省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和西部均处于倒数第二位,与全国和西部水平相比任然相差较大。与西部第一内蒙古相比,增长速度相差7.2个百分点,比最高的海南低22.5个百分点。甘肃省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具有较大差距,而且工业的整体化发张水平还比较薄弱,主要依靠少数大企业集团快速增长带动,而且甘肃省支柱产业还是两高一资行业,甘肃省工业持续高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速度一直不高。2010年甘肃省投资更是缺乏大项目支撑,上半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国第27位,西部第8位,增速位居全国第21位,西部第7位,但仍比西部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仅增长10.25%,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制约了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其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推动力弱,从而导致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滞后。3、政策因素对甘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