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艾丽丝·门罗在《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作用[权威资料]_第1页
试析艾丽丝·门罗在《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作用[权威资料]_第2页
试析艾丽丝·门罗在《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作用[权威资料]_第3页
试析艾丽丝·门罗在《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作用[权威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艾丽丝 门罗在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作用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艾丽丝 门罗在短篇小说机缘中描写人物对话时,不惜重墨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尤其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使得小说婉约曼妙、清秀迷人,显示出女性小说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艾丽丝 门罗 ;机缘 I02 文献标志码: A 1002-2589( 2013) 06-0161-02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由英国语言哲学家约翰 奥斯汀提出,他的学生塞尔沿着奥斯汀开创的道路修正并发展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指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也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似乎是在以言语做某一件事,但是实际上是在以言语做另一件事。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在艾丽丝 门罗的短篇小说机缘中,绝大多数对话都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本文将分析此篇小说中的间接言 语行为,尤其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以呈现门罗作为一个文学家,却将语言学上的间接言语行为运用得游刃有余。而正是对话中大量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艾丽丝 门罗才能用简单的情节写尽女人一生的欲望和期盼,全文显示出女性小说婉约曼妙、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 一、机缘中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 机缘是艾丽丝 门罗获得加拿大吉勒文学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第二个短篇小说。机缘讲述了二十一岁女子朱丽叶的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的朱丽叶在火车上因不愿意跟一位陌生男子交谈,独 自走开了。陌生男子选择了卧轨自杀。为了弄清楚自杀的人是不是被自己拒绝的那位陌生男子,朱丽叶向帮助清理尸体的埃里克打听,渐渐地在火车上跟埃里克产生了感情。六个月后,因为埃里克的一封来信,朱丽叶来到鲸鱼湾看望埃里克,并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一)朱丽叶与陌生男子的对话 当火车上朱丽叶独自坐在双人座上,眼睛一直盯着流逝过去的风景时,一个男子问她: “ 这个位子有人吗 ” 按照塞尔的划分,这样的间接言语行为属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做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所谓对 “ 字面用意做一般性推断 ” 实际上就是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 言外之意 ” 。这句话任何人仅靠一般理性常识和思维能力,就能推理出这样的结论:男子想要坐在这个位子上。这是一种疑问句型间接表达请求、建议的言语行为。机缘中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并不多见,本文以下所探讨的都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男子在朱丽叶对面坐了下来。他说: “ 外边也没什么风景好看的。 ” 这句话属于非规约性言语行为,小说绝大部分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是非规约性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主要依靠语境和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实施和理解,比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根据塞尔的十步推理,男子间接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 “ 你不要一直盯着窗外看了,不如做点其他事情吧。 ” 而之后男子又主动问起: “ 你要去的地方远吗? ” 这个疑问句其实传达出男子想要和朱丽叶 “ 搭伙儿聊聊 ” 的意图,而并非男子真想弄清楚朱丽叶要去什么地方。 朱丽叶每次都回答 “ 呃 ” 、 “ 是啊 ” 、 “ 不是的 ” ,如此简短,偏离了合作原则的量原则,很明显要拒人千里。男子还不罢休,看朱丽叶要继续读膝上的那本书,又问她书是说什么的,朱丽叶说: “ 我不想看书了。我打算上 望车厢去待一会儿。 ” 结合小说 描述的情景和语境,很容易推理出朱丽叶不想和男子聊天,她想离开这个座位,离开这个男子。 陌生男子的间接言语行为其实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请求,而朱丽叶因为偏离了会话的合作原则,使得会话无法正常进行,是一种不太礼貌地表示拒绝的间接言语行为。朱丽叶的拒绝,是这位卑微的男子卧轨自杀的直接原因。 (二)老太太和丈夫的对话 朱丽叶来到 望车厢,车厢内又进来一对老年夫妻。丈夫首先说: “ 这儿挺冷的呢。 ” 妻子马上就通过一个问句间接地表达出建议: “ 要我去取你的夹克吗? ” 接下来的对话通过语言的间接性,使得 这对老年夫妻的恩爱跃然纸上。本文以下括号里的内容都是通过对括号前的间接言语行为推理后得出的结论。 丈夫:别麻烦了。(拒绝妻子的建议,心疼妻子) 妻子:一点儿也不麻烦的。(坚持自己的建议,怕丈夫受冷) 丈夫:我不会有事的。(再次拒绝妻子的建议,让妻子放心) 妻子:在这里你肯定能看到好风景。你可以看到全景。(停止建议,做出让步,间接指令,礼貌地请求丈夫看风景) 丈夫:这儿没什么好看的嘛。(拒绝妻子的请求) 妻子:等我们穿越山区。那时候就会有你可看的了。你早餐吃得舒服吗?(坚持自己的请求,并转换话题) 丈夫:鸡蛋都生得流汤了。(抱怨食物,间接表达早餐吃得不舒服) 妻子:我知道。我方才还想,我真是应该挤进厨房自己去煎的。(附和丈夫,抱怨食物和厨师) 老年夫妻的相敬如宾,正跟朱丽叶和陌生男子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朱丽叶的不礼貌,反衬出朱丽叶和陌生男子的不和谐关系,从侧面批评了朱丽叶的冷漠无情。 (三)朱丽叶和埃里克的对话 为了弄清楚卧轨自杀的人是不是那个被她拒绝聊天的男子,朱丽叶去找埃里克谈话。埃里克是去雪地上帮 助铁路员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朱丽叶和埃里克的对话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背景知识上的,即火车上有一位男子走下火车卧轨自杀。 朱丽叶:你是位医生吧?你方才见到的那个 (你方才见到的那个死者。) 埃里克:我不是医生。火车上没有医生。不过医疗方面我有一些经验。(所以我帮忙处理了与死者相关的事情。) 朱丽叶:他是穿着一件蓝衬衣的吗?头发是不是金黄夹棕黄色的?(你知道我说的 “ 他 ” 是指那位死者。) 埃里克:这个人你认得?如果认得,你应该告诉列车长。(我当 然知道你问的是关于那位死者。) 朱丽叶:我不认识他。(我就不能告诉列车长关于死者的情况。) 埃里克:那就对不起了。(我就不能告诉你我看到的关于死者的情况。) 语用学家认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依赖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就是一般理性常识和思维能力,第二是推理能力,第三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双方共同的背景知识。试想如果上述对话的双方缺乏共同的背景知识,那对话还能如此连贯地进行下去吗? 火车上还有好几组对话,包括带英格兰北部口音的两姐妹的谈话、朱丽叶跟一个孩子的母亲的谈话、朱丽叶跟 埃里克更加深入了解的谈话等等。这些对话中不乏间接言语行为,本文就不再一一举例。 (四)朱丽叶与艾罗的对话 下了火车,朱丽叶来到鲸鱼湾寻找埃里克。不巧的是,那天晚上埃里克的家里只有佣人艾罗在收拾屋子,埃里克在情人克里斯塔那里。艾罗得知朱丽叶的来意后,对朱丽叶充满了排斥和敌意,想要把朱丽叶赶回温哥华。 艾罗:她(克里斯塔)从来没生过孩子,我想她不见得也打算搬家。(间接告诉朱丽叶,埃里克和克里斯塔关系很稳固,朱丽叶大可不必来找埃里克) 朱丽叶:他没有跟我说过。(我不知道还有 一个克里斯塔,也不知道他们关系稳固不稳固,我反正已经找到鲸鱼湾来了) 艾罗听了之后,一边忙着收拾厨房,一边连贯地说了以下的三段话: 1.“ 原来是这样。好,我现在告诉你了。如果你喝完了,杯子我可要收走洗了。 ” (并没有邀请朱丽叶再喝一杯,不想要朱丽叶待在家里) 2.用鞋子去捅了捅躺在冰箱另一边的黄狗: “ 你得起来了。懒丫头。我们这就要回家了。(告诉朱丽叶她要走了,家里没人了,朱丽叶也应该离开了) 3.“ 有一辆公共汽车开回温哥华的,八点十分穿过这镇子。你可以跟我一块儿走,到时 间我丈夫开车送你。你可以在我们那儿吃饭。我是骑自行车的,不过我可以慢慢儿骑,这样你就跟得上我了。路不算很远。 ” (安排朱丽叶回温哥华,试图赶走朱丽叶) 通过这三段间接言语行为,艾罗以一种礼貌得体的方式想打发朱丽叶离开。而朱丽叶下了决心: “ 我想我还是留下来吧。 ” 这种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一方面表达了朱丽叶不愿离开的真实心态,另一方面委婉地拒绝了艾罗的安排。 (五)朱丽叶与埃里克重逢时的对话 小说在处理朱丽叶与埃里克重逢时,并没有描写太多的对话,一共就两句话,都是埃里克说的。门推开了,埃 里克 “ 得意洋洋,十分高兴地笑着,仿佛是目击了一副极其鲁莽胆大的绝代奇观 ” 。 “ 你来了啊。 ” 他说。 短短四个字的言语行为,却同时属于阐述类和表情类,表达出埃里克对朱丽叶的欢迎。 “ 你来了啊。 ” 埃里克的第二句还是这句话,又一次表达了埃里克内心的欢喜。 “ 她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他是要她的。 ” 朱丽叶一句话没有说, “ 沉浸在轻松当中,都快乐得不知怎么才好了。 ” 二、间接言语行为在机缘中的作用 小说机缘中人物大量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尤其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礼貌交流和顾及面子,比如朱丽叶和陌生男子的对话、朱丽叶和艾罗的对话;二是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已经具备共同的背景基础上为了避讳的需要,比如朱丽叶向埃里克打听关于死者的对话。文学大师艾丽丝 门罗将间接言语行为运用得游刃有余,使得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就能将贯穿女人一生的相逢、相爱、错过娓娓道来。也正是间接言语行为的大量使用,机缘这部短篇小说才更婉约曼妙、清秀迷人,显示出女性小说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间接言语行为在机缘中所起的作用正应了一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 考文献: 1刘君红,范杏丽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说略 J.外语教育, 2003,( 1) . 2殷际文 .间接言语行为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5( 4) . 3侯国金 .语言学百问和硕博指南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4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阅读相关文档 :对红字主题的思考 试论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 浅论科技人才的历史印记之思 关于中国动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太极拳推广价值研究 伪满洲国的汉传佛教基本状况研究 留园网中国报道研究 优势创导高校科技企业 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关系初探 我国风能立法制度研究 银行 VIP 客户优先服务管理探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思想内容实质及其经济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