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1页
探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2页
探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3页
探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权威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出现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和处理措施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防治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often the crack,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dur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rack cause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U198A 引 言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凝结收缩特性,从理论 上讲现浇楼板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减少和控制裂缝是完全可行的。 1 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在建筑施工中,如出现裂缝,都会给房屋的安全造成危害,而造成建筑裂缝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混凝土的自身收缩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水泥的本身的特性原因,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水分将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而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反应前的总体积小,所以造成混凝土收缩。混凝土自身的收缩逐步叠加,形成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应力 时,势必会在薄弱部位形成裂缝。 1.2 商品混凝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满足泵送技术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的要求。在选用商品混凝土时,多选用粒径较小的碎石,水灰比大,同时还加人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外加剂等。这样现浇楼板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表面浮浆较厚,混凝土自身收缩比较大,因此极易产生裂缝。此外,由于本地区商品混凝土多以细砂为主,砂的细度小,砂石含泥量大等因素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收缩较大,抗拉强度下降,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1.3 构造配筋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因功能使用、节约成本等方面的条件制约 ,存在如下三点可能导致现浇楼板的裂缝出现: 1)因楼板跨度比较大,现浇楼板配筋未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而是单层底筋加板面负弯矩筋,中间又没有配置温度收缩钢筋。在混凝土收缩、温度等应力的集中作用下,导致在板中央、四角位置出现裂缝。 2)各类管线被设计在楼板内预埋,特别是电梯前室管线尤为集中,预埋管线上部未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而造成楼板开裂。 3)现浇楼板四角、阴阳角等部位未配置加强或放射性钢筋,应力集中造成在此部位形成裂缝。 1.4 施工工艺方面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的工艺方面,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 1)现浇楼板的表面负弯矩钢筋在板中是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的双重作用。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该钢筋受到作业人员的踩踏或者外力撞击后弯曲、下坠、变形,若未得到及时修复,使得钢筋保护层超厚,降低楼板抵抗荷载的能力,造成楼板开裂。( 2)有时,因施工处于冬季,平均温度在 10 左右,现浇楼板底模板配备 3 套循环使用,最下一层楼板底模拆除时间勉强符合混凝土的拆模强度要求,因上层施工荷载等超过本层负载要求,楼板挠曲变形过度造成裂缝的产生。另外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随意抛扔钢管冲 击楼板表面,也会给楼板造成不可恢复的裂缝和变形。( 3)按照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4.7 第 5 条的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 2 mpa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在施工为了工期要求,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 2 mpa 时就上人踩踏、在楼板上倾倒施工材料或超荷载堆放材料,从而造成开裂。( 4)预埋管线施工时多根管线并排摆放,管线间没有足够的间隙,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局部握裹力降低,从而形成裂缝。 2 裂缝的处理方法 2.1 对于一般砼楼板表面裂缝宽度在 0.1mm 之内的,裂缝又没有贯通的,无须进行修补; 2.2 当裂缝宽度大 0.1mm,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份,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稀释剂(二甲苯)和固化剂(乙二胺)等成份,灌浆 7d 后方可加载。 2.3 采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加固,由于碳纤维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材的十倍,所以采用结构胶加碳纤维粘贴 12 层,将起到抗拉、补强的效果,补强时碳纤维宽度为 600mm,碳纤维应垂直于裂缝。要请专业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并出具质量报告。 2.4 在房屋设计时 ,在现浇砼楼板裂缝发 生最多的是在房屋的四周阳角处,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外侧 45 度左右楼地面斜角裂缝。原因是对楼板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温度影响,收缩变形最大,梁或墙极大地限制了楼面板的自由变形,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为防治此类裂缝,建议设计单位对房屋的四周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双层双向布置,并适当加密,可大大提高抗裂能力,效果明显。 2.5 楼梯、采光井使楼 盖在水平方向上断面突变,削弱了楼盖的水平刚度,使该处板应力集中现象较严重且温度应力较大。以两梯四户条形建筑为例,北梯南厅布置时,厅的短向跨度较大,设计时板厚及钢筋不小温度应力的影响不显著;南梯北房布置时 因房的进深及跨度较小,按强度设计时板厚及钢筋均较小,故较大的温度应力常常导致在该房中间出现通长的横向裂缝,较深的采光井对楼板的影响亦有类似情况。因此,结构设计时板钢筋不仅考虑竖向荷载的作用,更要考虑温度应力、收缩拉力及水平传递时应为集中现象,使结构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3 裂缝及防治措施 3.1 在楼面施工中楼面钢筋受到频繁踩踏及商砼施工管道重压,较细的上层钢筋发生变形弯曲,上层砼保护层加厚,上下层钢筋间距变小,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距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逢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在上下合理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为防裂缝产生,下层钢筋网受到垫块和模板依托保护层容易控制,而上层钢筋只有依靠小马凳,小马凳间距应控制 600700 之间,视上层钢筋粗细定,楼梯、通道频繁通行处,必须铺设跳板,供施工人员通行,浇砼时,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整修钢筋。 3.2 在目前主体结构施工,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都在 57 天一层,快的 5 天;砼浇筑有时不到 24小时,就忙着吊运建筑材料,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容易引起楼面开裂,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闭合,形成永久裂缝。为防治此类裂缝产生,一要控制施工速度一般在 67 天一层,砼浇筑 24 小时后,可做些测量、定位、弹线工作,不允许吊运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荷载,砼终凝后分批安排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焊接,绑扎工作,做到轻卸、轻放,第三天方可吊装,大宗材料从事支模施工,对于大开间吊卸区,立杆要加密,纵横间距不宜 大于 800mm,横拉杆也应加强,以增加刚度,在新砼表面铺设木板以分散重力,由于施工方不愿过多在模板上投入,顶板支撑过早拆模也是造成楼面裂缝原因之一,因此拆模必须申请,只有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3.3 砼保湿养护非常重要,可以避免砼脱水,并减少砼初期裂缝产生,要坚持用麻袋覆盖,进行一周左右保湿养护。 3.4 混凝土配比问题。工地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偏少,捣制混凝土时对大楼上下的管理经常是顾此失彼,而靠临时拼凑起来的外来工搅拌混凝土时随意性较大,水灰比难以控制。过大的水灰比使混 凝土的收缩及徐变加剧,极易引起开裂。现在采用商品混凝:上、从原材料、制作、运输严格管理,上述问题有所好转。 3 5 早期加载。一般施工单位在捣制楼面 l 一 2d 后即在上面进行扎柱筋,立模板及其它野蛮操作。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小,抗拉强度小于 28d 龄期强度的 20。过早加载,势必造成混凝土出现大量微小裂缝。 3 6 前期养护问题。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 土,不得小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房屋特别是屋面角板经常出现 45 斜向裂缝,除了温度变形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养护不良,使得水化热降温引起的收缩拉应力大于其极限抗拉强度。故混凝土楼盖必须做好保湿养护,从而提高其极限伸及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要控制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在施工中要靠我们细心多观察和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 阅读相关文档 :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谈变压器差动保护带负荷测试 水电站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软弱地基中采取强夯置换法处理技术研究 级配碎石调平层在填砂路基中的应用研究 西藏措勤县加不勒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解析 有关水库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分析 小议输变电工程施工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