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咏月诗三首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咏月诗三首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咏月诗三首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月诗三首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古诗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学习时数:2课时学法指导: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理解。3背诵积累,巩固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深沉蕴蓄。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诗人被称之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著有杜工部集。写作背景: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情而作的咏月抒怀诗,题上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友人不自问而诗人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像,那种飘逸浪漫唯李白这个“谪仙人”方能有之。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二年(744),时李白在长安。此时正值李林甫、杨国忠和皇帝贵宦们当权的黑暗时期。他们纠结党人,排挤异己,李白既“非廊庙器”,又性格孤傲,为他们所不容,因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从而对现实不满。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既无力改变现实,也看不到其他的前途,因而他感到孤寂和苦恼。 月夜天宝十六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儿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并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此时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作。3、自学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皎( ) 阙( ) 宵( ) 栖( ) 樽( ) 酌( ) 邈( ) 鄜( ) 鬟( ) 幌( )解释下列词语丹阙: 绿烟: 金樽:将: 交欢: 无情: 相期: 邈: 虚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从诵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情感。请同学说说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三、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写在书上,课上检查)四、朗读把酒问月,赏析诗歌。作者想象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四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 全诗中作者是如何咏月抒怀的? 第二课时一、朗读月下独酌,赏析诗歌1、奠定本诗感情基调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种情感的?2、“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如何理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朗读月夜,赏析诗歌1、这是一首律诗,请分别概括各联描写的内容本文的诗眼是“独看”与“双照”,如何理解其所蕴含的含义?三、小组合作,比较探究。1、通过诗歌的学习,结合诗歌内容比较李白与杜甫诗歌写作特色的的不同点。2、请结合月夜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写本诗所表达的仅仅是离家的思念之情吗?四、知识拓展你最喜欢这三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2、哪些诗句表现了物是人非的含义?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物是人非含义的诗歌?3、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