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总结.doc_第1页
天分总结.doc_第2页
天分总结.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面图等压线绘制原则注意1、 等压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数值,背流线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地转风原 则】。2、 等压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枝、不能在图中中断。3、 相邻两根等压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即数值或者相等,或者只相差一个间隔。4、 等压线与风向有一定夹角,海洋上约为,陆地平原上约为。我国西部及西南地区由于大片山地、高原复杂地形影响,地转风关系常得不到满足。5、 风速大的地方,等压线应分析得密集;风速小的地方,等压线稀疏。6、 低压区,等压线密集;高压区,等压线稀疏。高压中心不可画得过密!【梯度风原则】7、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并相距很近。8、 等压线的绘制尤其要参考地转风的方向。【结合风场】9、 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 10、 所画的等值线必须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站点。不能再画一条不包含任何一个站点的等值线,高低压中心处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技术规定:1、 用黑色铅笔绘制,保持平滑。2、 在亚洲、东亚、中国区域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在冬季气压梯度很大时,也可以每隔5hPa画一条)。在北半球,亚欧地面天气图上,则每隔5hPa画一条。3、 在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作例外,但应将各条并列的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落在同一条经线或者纬线上。4、【数值标记】在非闭合的等压线两端应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值(一般情况下,隔2.5hPa一条时,带一位小数如:1XXX.0/9XX.5;只有当隔5hPa一条时,才能标记整数),如果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上端开一小缺口,在缺口中间标注百帕数值,这些数值都要标注得与纬圈平行!5、【高低压标注】在低压中心用红色铅笔注“低”(或“D”),高压中心用蓝色铅笔注“高”(或“G”),在台风中心用红色铅笔注“ ”,代表台风。一定要在环流中心。闭合的高低压中心标注G或D的下方标记该范围的极值,用黑色铅笔标记,整数,分别比各自中心区域内站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一位或截尾。不闭合的只需写出G或D,不标值。标注中心要满足地转风关系、风压关系,一定要注意G或D的位置。【此处为重重重点1】其他技巧:1、 绘制等压线之前先通览全图,找出高低压区的大致范围。2、 最好至西向东和自北向南画,以免在勾画时,图上记录被手挡住。3、 *【地形等压线】在山地区域,有时由于冷空气在山一侧堆积,造成山两侧很大气压差异,使等压线变形或突然密集,但无很大的风速。这时等压线画成锯齿形。等3小时变压线1、黑色铅笔、细虚线。2、以零为标准,每隔一百帕绘一条(-2,-1,0,+1,+2.)。在某些很强烈的变压中心的周围,等变压线很密集时,可每隔两百帕绘一条。3、【数值标记】非闭合:每条线的两端要注明该线的百帕数和正负号。闭合:开一个小口,标值,整数。4、在正变压中心(负变压中心),用蓝(红)色 铅笔注“+”(“”),并在其右侧注明该范围内的最大,带一位小数。天气区(只要求下表几种,成片:连续3个以上,中间不可间断)1、降水:连续性的都是横着的,间歇性的是竖着的。2、间歇性成片画斜线时,倾角约,连续性成片涂实。3、雾(三根线)才需标注,轻雾(两根)无需标注。4、大风按实际方向标注,如成片,则风向按大多数风标注,其他明显不同的个别大风在附近标注其单个风向。5、单个测站标注时,除大风在测站附近标注外,其余皆在测站左侧标注。地面天气图填写(符号识别)重点测站右边竖排(一般为有2个:海平面气压、等3小时变压):1、 PPPP-海平面气压,带一位小数,单位为hPa。填写后三位数字,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2、 PPP a-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即观测时的气压与观测前3小时气压的差值。分别表示气压变量的个位和小数一位。 为缺、错报左边竖排(一般有3个:温度、天气现象、露点温度):1、 TTT和Td Td Td-气温和露点,以摄氏度表示,一位小数(注新图常为整数)。前面加“”者,表为负值。2、 W1w2-过去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为不明。高空图(等压面图)500hPa 700hPa 850hPa高空天气图符号识别HHH为等压面的绝对位势高度。500hPa 填千、百、十位850和700hPa 填百位、十位和个位 (历史填图格式), 现在填图与500hPa同 gpm为单位TT为等压面上的温度。 填小数一位(历史填图格式), 现在填图不带小数dd、ff为风向和风速。填写格式同地面图DD 为等压面上气温与露点差。 5以下填个位、小数一位;5以上填十位、个位。(历史填图) 现在填十位、个位,如:13 13,055 等压面分析技术规定:1、等高线用黑色铅笔以平滑实线绘制。各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均每隔40gpm画一条。在每条线的两端均需标明位势米的千位,百位和十位数,并规定: 在AT850图上画等高线,144,148,152,; 在AT700图上画等高线,296,300,304,; 在AT500图上画等高线,496,500,504,注: 冬半年(10月至来年3月)500hPa图上等高线过密,可每隔80gpm画一根,568,576,584, 2、 在AT图上,高位势区中心以蓝色铅笔标注“G”,低位势中心以红色铅笔标注“D”。台风中心用红色标注。“G”、“D”字的标注位置与海平面气压场图上确定高、低位置的原则相同。注意跟地面图不同,无需在G或D下方标值!其他注意事项:1、 高空图因摩擦力小,等高线基本跟风场平行,无夹角或很小。等高线疏密与风速成正比。【风场关系】2、 G、D中心的确定:不仅在高度中心要标注,环流中心(风场)也要标注!有些区域尽管不是高度极值区,但风场闭合了(常见的有3个风向环流闭合),也是要分析G、D中心的。【重重重点2】特别注意:无论是地面图还是高空图在分析G、D中心时都要切记:在定具体位置时,必须以该区域中心的几个风向为依据,根据地转风原则确定。即:G、D中心必须在大致区域的每个测站背风而立的右侧或左侧,可通过延长风向划分区域,找到共同区来确定。等温线参考温度记录和等高线形势技术规定:1.红色铅笔,细实线。2.以0为基准,每隔4画一条等温线,等温线两端标明温度数值,闭合等温线的北部开口,标明温度数值。,-4,0,4,8, 3.温度场的暖中心,用红色铅笔标注“N”;温度场的冷中心,用蓝色铅笔标注“L”。注:绘制等温线时,除主要依据等压面上的温度记录进行分析以外,还可参考等高线的形势进行分析。【温压场配置】槽线和切边线槽线【风压场】:1、 低压槽区内位势高度(气压)最低点的连线,等高线气旋性曲率最大点的连线,同时也是风场上等高线气旋性切变最大点的连线。2、 一般在气压梯度比较明显的南北向低槽内分析槽线(竖槽),但也有东西向的槽线(横槽)。3、 因为满足风压关系,所以槽线两侧风向也有明显的转变;同样,风有气旋性改变的地方,一般也是槽线所在处。4、习惯上常在在气压梯度比较明显的低压槽中分析槽线。切变线【流场】:1、风向和风速有显著差异的不连续线,其两侧的风向和风速有较强气旋性切变。2、习惯上往往在风向气旋性切变特别明显的两个高压之间的狭长低压带和非常尖锐而狭长的槽内分析切变线。共性:风向逆时针旋转(气旋式)。绘制:1、 用棕色铅笔画当时的槽线和切边线。2、 用黄色铅笔描上前12(或24)小时的槽线和切边线。注意事项:1、 明显的槽线和切变线有一定的连续性,先根据槽线和切变线的过去位置和移动速度,从图上风的切变初步定出它们的位置,然后绘制等高线,使槽线附近等高线的气旋性曲率最大,最后确定槽线和切变线的位置。2、 不要把两个槽的槽线连成一个。3、 切变线上可以有辐合中心,两条切变线可以连接在一起,槽线和切变线可以连在一起。4、 槽线经常从D中心引出,竖槽前西南风,曹后西北风;横槽,槽后西南风,槽前东南风。竖槽槽线经过的站点应为正西风,若一片区域里有好几个正西风,则应经过最左边的那一个(表明此站为气旋性切边开始的地方)。5、 不可在一片西南风或一片西北风里分析槽线。即槽线应将两个象限分开,不能穿过某一象限。6、 定到什么地方为止:当风向不再有气旋性切变,一片区域里基本是一个象限的风为止。7、 槽线由高度场出发位势场低值区,位势高度梯度配置,切变线由风场出发,气旋性切变明显,两高之间,或地形作用等。8、 切边线偏东西向,往往是从上下两个象限的风向转变来分析的。注:风向的判断必须以纬线、经线为参照,而不是用图纸的下边缘做参照点!【槽线和切边线的分析-重重重点3】等压线分析常见错误1、 两个高值区或两个低值区之间,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在一个高值区和一个低值区之间,相邻等压线数值不相等(差一个规定的数值间隔)。鞍形场分析时,两条数值相同的等压线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平行过长。【违背等值线原则】2、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靠得太近。 2、 狭长高压带应断开,分析两个高压中心。 3、 两低压之间同值等压线平行太长。两高压之间同值线平行太长。 4、 在气压梯度较大区域,一般不宜分析小的闭合环流。 5、 在风速较大(3米/秒)又不是特殊地形造成的地方性风时,若气压记录与风矢之间有矛盾时,应尽量考虑风的环流,舍掉个别不合理的气压记录。空中图更应如此。【风场】等高线分析常见错误1、没有合理运用风场,漏掉小的气旋性弯曲区。 2、 同一条等高线上风不能对吹。3、 用了错误记录,忽视了风场,分析出不应有的小的等高线弯曲。4、 没用应用好风场,漏掉应有的小槽小脊。 5、违反等值线原则。高低压中心分析常见错误在高空图上,应同时根据高度场和风场来确定气压系统中心位置,当高度值中心和风的环流中心不一致时,通常按风的环流中心来确定。往往出现只考虑高度场而忽视风场,使系统中心位置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1、 没有低(高)压环流中心,误定闭合低(高)压。 2、高低压中心没有定到环流中心处。 槽线、切边线分析常见错误1、槽线没有落入辐合最强区。 2、850hPa槽线不能穿过青藏高原。3、 等高线通过槽线时,折角应指向高压一侧。4、 风场与高度场没有配合好。 等温线分析常见错误1、 违背等值线分析原则。2、 避免在温度脊中出现一个冷中心。3、 在明显的温度槽中,如果没有记录限制,通常分析完整的冷中心。 4、高度槽后一般有冷温度槽配合。锋面分析锋区温度梯度大的地方,注意是否有锋区。高空锋区等温线相对密集。由于锋面沿高度向冷区倾斜,因此地面的锋线应位于高空图上等温线相对密集区的偏暖空气一侧,且锋线与等温线大约平行。锢囚锋在高空图上有暖舌,暖舌两侧等温线密集。温度平流等高线越密,等温线越密,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越大,温度平流越强。地面气象要素特点1、气压场: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气旋性弯曲,锋面处等压线有折角,折角尖端指向高压。2、风场:锋线附近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地面摩擦作用使风偏离等压线,指向低压区,使这种气旋式切变更加明显,并导致锋线附近强的风场辐合。如果等压线与锋线平行,则锋面两侧等压线密集程度一定不同,风向虽无差异风速却有气旋性切变。【隐槽】3、 变压场:冷锋后常为较强的+P3,暖锋前常为较强的-P3,冷风前、暖风后变压不明显。08时地面图上以+P3居多,14时以-P3居多。4、 温度场:地面锋面两侧温差因下垫面、辐射、垂直运动等常不明显。同一天气区且下垫面性质相差不大时也可反映锋面特征。5、 湿度场:在没有降水发生时露点差比温差能更好地反映气团属性差异。暖空气湿度大露点高,冷空气湿度小露点低。6、 云和降水:一般有云和降水的地区常有锋面。尤其是准静止锋,如夏季梅雨季节华南地区有大片的连续性降水,可作为定锋依据。基本流程1、 将前一张(3小时、6小时)锋面位置描在天气图上,运用演变外推法,大致划定锋面位置。2、 结合高空图和卫星图像判断地面图上锋的位置和类型。【高空锋区定大概位置,温度平流定锋的性质】 a.在平原地区参考850、700hPa等压面的温度场,高原地区参考500hPa等压面温度场。 b.根据温度平流确定地面锋的大致位置和类型。 c.地面锋线要位于高空等压面图上等温线相对密集区的偏暖空气一侧,且与等温线大致平行。 d.注意副冷锋和穿心冷锋的分析。 e.注意锋与锋之间的连接和曲率。3、 根据地面图上气象要素分布及探空和测风资料等资料具体确定锋的位置: 首先注意风呈气旋式切变较明显的带状区域或者气压场上的低槽区。 沿风呈气旋式切变明显的带状区域或者低槽区,逐站对比气象要素T、Td、 P3、风、 P、天气区等的分布,看其是否符合锋面一侧要素场的分布特征。若符合,则在此区域 内气象要素改变最明显的地方分析锋面。当某个测站同时具有一部分锋面冷区特征和暖区特征,或风向风速上已经具有气旋性切变,温度场露点却还表现得跟冷区一样时(反之亦同),常将该测站分析为正好压在锋线上。注意:锋面与高空槽非一一对应,与高空锋区一一对应。其他注意事项:1、 地面锋线冷空气一侧,不应分析低压和低压槽。2、 低压中心一般不能分析在锋后。3、 锋面不能与高压中心相接或穿过高压脊,锋后也不应紧跟低压槽。冷锋不能穿进高压脊。4、 通常冷锋在强冷高压前缘是与等压线平行的,应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