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皇室严内教制度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皇室严内教制度初探 中国古代史专业 研究生贺方润指导教师邓前程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 皇室 齐家 一直是历朝统治者所面临的基本难题 由于皇帝制度本身所内含的基本缺陷 皇帝巨大的权威难免逸散到皇帝身边的 后妃以及作为皇帝私人性质的服伺人员 宦官的手中 作为朝廷政治运作的 体制外人物 无论作为妻妾性质的后妃 还是家奴的宦官 一旦介入到政治活 动中 必然对原有的正常的政治运作体制造成破坏和冲突 从而造成朝廷政局 的动荡 因此 历代统治者在齐家过程中 其重点都放在了防止后妃和宦官干 政的治理之上 而后妃或宦官是否干政 也成为了古代皇室齐家成功与否的重 要指标 明太祖朱元璋 鉴前代女祸 立纲陈纪 首严内教 建立了一套严 格 内教 的制度 对明代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 对明代内教制 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 分四章来讨论明代的严内教制度 前言简要讨论了 本论题在古代历史本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表明其研究价值 并指出本文研 究的基本方向 同时对本文研究的相关学术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综述和回顾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太祖朱元璋的 女祸 意识以及其 后妃不预政事 的基本 家法 这是明代 严内教 的核心和宗旨所在 第二章系统梳理了明代皇室尤 其是帝王选妃的基本制度 即禁止与大臣通婚 行选秀女之制 这是明代为防 止后妃干政在婚姻方面做出的一个重要防护措施 第三章围绕明代女官建制中 所体现出的防 女宠 女祸 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 这是明代 严内 教 又 表现 第四章主要综合概括明代严宫禁 格内外的基本举措 涉及到 宫廷所有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明代 严内教 的深化 通过上述论述 在比较全面和充分地了解明代 严内教 的基本内容之后 本文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明代 严内教 制度的历史影响以及特点做出了总结 并比较中肯地评价了明代 严内教 的制度意义 认为它是符合古代政治秩序 伦理的措施 关键词明代皇室后妃内教 min gd y n a s t ye m p e r o r scia nf a miiyh a r m o n ys e s t e y mr e s e a r c h s p e c i a l t y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h ef a n gr u n t u t o r d e noia nc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i nc h i n e s eh l s t o r y e m p e r o r sc l a no ff a m ii yh a r m o n yw a s a l w a y sad i f f i c u tp r o b l e mo fe v e r yg o v e r n o r b e c a u s eo fh a v i n gq u e s t i o n o fe m p e r o rsis t e y m e m p e r o ra u t h o rit ys o m e tim o sc o uid s p r e a d t h e e m p r e s s e sa n dir o p e riaic o n c u bin e sa n de u n u c h e s w h ow e r en og o n e r n o r i ft h e yt o o kp a r ti np o li t i c a l s p o r t w h i c hm u s td e s t o r yp o ii t i c a i s e s t e y ma n dp o ii ti c a is i t u a ti o n s o d u rin ge m p e r o r sf a m ii yh a m o n y w h o m u s tp r e v e n tt h ee m p r e s s e sa n d in m o e riaic o n c u bin e sa n de u n u c h e sw h o m c a m ei np o ii t i c a ia c t i v i t y 1 i i h i c hb e c a m es u c c e s s f u io rf a ii u r es t a n d a r d o fa n c i e n te n p e r o r sc i a nf a n il yh a r m o n y z h uy u a nz h a n go fm i n gd y n a s t y i e a r n e dai e s s o no fp r e v i o u sg o v e r n m e n th e i e n w h od e v e i o p e dl a w w h i c h f o r s t s t r j c t f ym a n a g e dj n m 0 e ri a i c o n c u b i n e sa n d e u n u c h e s a n dw h o e s t a b i s has e to fs t r i c t s e s t e y mo fl r o p e r i a lc o n c u b i n e sa n d e u n u c h e s w h i c hi n f i u e n c e dm i n gd y n a s t yo fp o li t i c s s ois e a r c h e dm i n g d y n a s t y o fim p e riai c o n c u bin e sa n de u n u c h e s w hic h h a d im p o r t a n t r e s e a r c hv aiu e b e s i d e st h ep a r t s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 t h e c o n c i u s i o n t h i se s s a y c o n si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ab rie fr e t r o s p e c to nmin gd y n a s t ys t u d yo f t h ee m p r e s s e sa n dim p e rialc o n c u bin e sa n de u n u c h e s a n ddis c u s s e dt h is a r t j c l e ss t a t u sa n df u n c t i o ni na n c j e n th j s t o r y a n di n t r o d u s e dt h e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z h uy u a n z h a n ga r t i t u d e dh e i e na n dt h e e m p r e s s e sa n di m p e r i a lc o n c u b ir l e sn ot a k i n gp a r ti np o ii t i c s w h i c hw a s t h efi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ee s s a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g a v ead e t ai le d m in t r o d u c tio ne m p e r o rc h o o s in g 簧l r l p r e s s e so f ui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ir d c h o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h o w p r e v e n t h e l e n f e m a i ip e t i nl a d i e s i n w a i t i n g s e s t e y m t h ef o ll o w i n g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dp o li t i c s ii r ea n dh a r e mw h i c h dif f e r e n c e de a c ho t h e r r e o v e r b e s i d e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t h es t u d yo fm i n gd y n a s t y e m p e r o r s c l a nf a m il yh a r m o n ys e s t e y m w h i c h w a si n t r o d u c e d i n f l u e n c e f e a t u r ea n da s s e s s m e n t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it h i n ko f a c c o r din gt op o li ti c sm e a s u r e s k e yw o r d s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e m p e r o r sc l a n t h ei m p e r i a lc o n c u b i n e s a n de u n u c h e s r a m iyh a r m o n ys e s t e y m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塑前程教援指导下 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 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 即 1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 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 检索 2 为教学 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 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 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 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 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1 7 日i j 吾 在中国历史上 皇室 齐家 一直是历朝统治者所面临的基本难题 由于 皇帝制度本身所内含的基本缺陷 皇帝巨大的权威难免逸散到皇帝身边的后妃 以及作为皇帝私人性质的服伺人员 宦官的手中 作为朝廷政治运作的体制 外人物 无论作为妻妾性质的后妃 还是家奴的宦官 一旦介入到政治活动中 难免对原有的正常的政治运作体制造成破坏和冲突 从而造成朝廷政局的动 荡 因此 历代统治者在齐家过程中 其重点都放在了防止后妃和宦官干政的 治理之上 而后妃或宦官是否干政 也成为了古代皇室齐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 标 在中国历史上 汉唐时期皇室 乱家 而 乱国 的统治失策最为明显 是历代史家口诛笔伐最为集中的焦点所在 并成为后世统治者建立自己统治秩 序的反面教材 明初统治者在借鉴汉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 除严禁宦官干政外 对 后妃预政也建立了 严内教 管制措施 据 明史 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 鉴 前代女祸 立纲陈纪 首严内教 1 1 j 洪武元年三月初一 朱元璋命儒臣修女 诫 他对学士朱升等说 治天下者 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 始于谨夫妇 后 妃虽母仪天下 然不可俾预政事 至于嫔嫱之属 不过备职事 侍巾栉 恩宠 或过 则骄恣犯分 上下失序 历代宫闱 政由内出 鲜有不为祸 惟明主能察 于未然 下此多为所惑 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 使后世子孙知所 持守 2 j 为了警示后妃不干预政事 朱元璋 又命工部制造红牌 镌戒谕后妃 之词 悬于宫中 3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 明代朱家皇室所谓 严内教 实际 上就是以防范后妃干政为出发点和核心的一套宫廷制度体系 然而 有关明代严内教的基本内容 今人学者尚未进行系统研究 明人余 继登早就有所注意 他在 典故纪闻 一书中概括说 太祖以元术之君不能严宫闱之政 至宫嫔 k i 曷私通外臣 而纳其贿赂 或旋金帛 于僧道 或番僧入宫中摄持受戒 而大臣命妇 亦往来禁掖 淫渎邪乱 礼法荡然 以至于亡 遂深戒前代之失 著为令典 俾世守之 皇后之尊 止得治宫中姘妇之事 1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i z l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3 1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即宫r 1 彩 l 毫发事不预焉 自后妃以下至嫔侍女使 大小衣食之费 金幸蛾帛器用 百物之供 皆自尚宫 t 之 而后发内使监官覆奏 方得赴所部关领 若尚宫不 及 t 而朦胧发内官监 监官不覆奏而辄擅领之部者 皆论以死 或以私书出外者 罪亦如 之 宫嫔以下遇有病 虽医者不得入宫中 以其证职药而已 群臣命妇 于庆节朔望 朝见中宫而止 无故即不得入宫中 人君亦无有见夕卜命妇之礼 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 等 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 戒勿受大臣所进 恐其夤缘为奸 不利于国也 至于外臣 请谒寺观烧香禳告星斗之类 其禁尤严 1 1 总结余继登所述 明代在严内教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 1 禁止后妃 预征2 严宫禁 格内外 3 行选秀女之制 勿受大臣所进 这三大措施可 以说基本概括了明代严内教的主要内容 也构成了本文的基本框架 不过 余 继登的上述总结还不是明代 严内教 的全部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散见的史料 中得出更多的内容 比如明代对女官的种种限制 也是明代统治者从防止女祸 的政治目的出发而作出的修正 因此笔者也将其纳入本文 严内教 的研究范 围 此外 上述所谓 严内教 的基本措施 它在明代长达近3 0 0 年的明代政 治实践中到底执行到何种程度 对明代政治有何影响 这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 问题 有关明代后妃的研究 一直是社会史 政治史比较薄弱的环节 明代后妃 作为一专门研究课题 主要是随着妇女史的兴起而进入学者研究视野的 从已 发表的论文来看 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 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明代的后妃 但成果不丰 研究者寥寥 单斌 谈明代后妃的历史作用 1 2 j 是笔者所见最早 以明代后妃为专题研究的单篇论文 9 0 年代 有关明代后妃的研究多起来 王 伟凯的 明代后妃的选配与编制 3 1 文 着重探讨了明代后妃的选纳制度和 编制设置等问题 潭平的 后妃与明代政治 4 j 一文 通过史实分析了明代后 妃与政治的关系 胡凡 王伟的 论明代的选秀女之制 1 5 j 主要考察了明代 从民间选拔良家女子以服侍帝王的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 朱子彦的 后宫制度 1 1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3 2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1 2 1 单斌 谈明代后妃的历史作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6 4 明王伟凯 明代后妃的选配与编制 紫禁城 1 9 9 5 3 1 4 1 潭平 后妃与明代政治 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3 闭胡凡 王伟 论明代的选秀女之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9 6 2 研究 1 一书 探讨了中国古代后宫制度的若干问题 论述了后宫政治对封建 王朝治乱兴衰的影响 以及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 其中涉及到许多明代后妃的 一些相关史迹 本世纪初 有关明代后妃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林延清曾发表了系列论文 宣宗孙皇后与明代中叶政治 2 1 通过论述宣宗孙皇后在明中叶政治中的表现 客观地评价了孙皇后的功过 作用及历史地位 仁宗张皇后与明初政治 1 3 1 由仁宗张皇后在明初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入手 对她进行客观的评价 李 太后与张居正改革 4 一文 通过李太后在张居正改革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反 映李太后对明万历时期政局的影响 及李太后个人的政治才干和魅力 明朝 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的作用 5 l 文 通过具体分析明代在皇位危机中后妃 的表现 客观地评价了后妃对明代政局的影响 除林延清外 也有其他学者在 这方面著有文章 刘静在 论明太祖马皇后对明初政治的影响 6 1 一文指出 太祖马皇后对明初政权的建立 稳定及明初政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影 响 另外朱子彦又一部有关后妃的通论著作 帝国九重天一中国后宫制度变 迁 1 7 1 于2 0 0 6 年问世 该书探讨了历代后妃来源 皇后选择标淮 妃殡的名号 女官的设置 后宫管理机构与职能等问题 考察了后宫的舆服 卤簿 膳食等 日常生活情况 以及婚娶 册立 丧葬 溢法等礼制 此外还对后妃问争宠夺 权的斗争进行了论述 这其中包括有明代后妃的内容 另外2 0 0 8 年4 月 天 津师范大学徐斌提交了题为 明代后妃制度初探 1 8 1 的硕士论文 从其论述来 看 其内容及学术水平未能超出朱子彦的 后宫制度研究 有关明代后妃的部 分 总的来看 或许由于资料缺乏的原因 有关明代后妃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从研究成果的形式来看 主要为单篇论文 目前尚没有专论性的专著 这其中 只有林延清教授堪称对该专题研究最为着力的明史专家 到目前为止 对明代 1 1 i 朱子彦 后宫制度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8 1 2 1 林延清 宣宗孙争后 j 明代中叶政治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1 1 3 1 林延清 仁宗张争后与明初政治 史学月刊2 0 0 3 8 1 4 1 林延清 李太后与张居正改革 南开学报 2 0 0 5 5 1 5 1 林延清明朝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的作用 求是学刊2 0 0 6 4 1 6 1 刘静 论明太祖马皇后对明初政治的影响 山东社会科学 2 0 0 6 1 2 1 7 1 朱子彦 帝国九重天一中国后宫制度变迁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l 2 0 0 6 1 s l 徐斌 明代后妃制度初探 硕士论文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 0 0 8 3 严内教制度的后妃管理以及在此影响之下的明代后妃有关种种历史现象的研 究都还十分薄弱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对学 界关于明代后妃问题的认识 或许稍有裨益 本文史料所依据史书除 明实录 明史 明会典 明会要 等官修 史书外 还十分注意私著笔记体史书的运用 主要是中华书局所出版的元明笔 记史料丛刊等系列丛书 笔记体史书虽然纪事零碎而无头绪 但它们也有自身 的体裁优势 它们不为体例所拘 上至朝廷政治大事 典章制度 下至民间风 物 逸闻琐事 都可以记载 因而内容十分广泛 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本文研 究的许多内容 往往是正史所不载的或不详载的 因而从笔记体史书中去搜罗 资料是必须完成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不能把这些笔记体史书与一般的 只是追求逸闻奇趣的笔记体野史 小说相等同 本文所运用的笔记体史书或夹 杂许多天人异相等虚妄怪诞之说 但这不过是古代天人相应史观和迷信思想的 一般反应 与正史中所志 五行 灾异 本质上是相同的 所以并不能因此 而否定其所记其它史料的价值 这些书的作者生活在明代 大多都有出任为官 的仕宦经历 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和旧闻余事 其所记内容也大多有所根据 如 典故纪闻 作者余继登 万历五年进士 累官至礼部尚书 还曾参修 明 会典 充任正史副总裁 该书既是摘撮实录和起居注的史料而成 又如本文 研究所多次引用的笔记体史书 万历野获编 这是研究明代宫廷史 社会生 活史的重要史书 其卷三 宫闱 记载了许多有关后妃的事迹 该书作者沈德 符为万历四十六年举人 虽籍贯浙江嘉兴 但他实际上出生在北京 直到中年 以后祖父 父亲去世才返回南方 据 万历野获编序 记载 沈德符 孩时既 闻朝家事 家庭间又窃聆父组绪言 因喜诵说之 1 j 由于沈德符的这种便利条 件 因而能够保存许多第一手材料 此外如刘若愚的 酌中志 虽未收入中 华书局所录元明笔记史料丛刊的书目之中 但此书是明史研究界公认的研究明 宫廷史的重要著作 本文研究过程中也多有参考 当然 如何在运用史料过程 中注意甄别真伪 去粗存精 这是一个历史研究初学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基 本问题 这里不再赘叙 1 1 l 明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序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5 9 年 4 第 毒 朱矛曰鼬勺 女祸 观与 后妃羽可政事 的基本吾家法 一 朱元璋的 女祸 观 在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中 齐家和治国二者并举 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 礼记 大学 有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 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1 1 在这一模式中 修身 齐 家 治国是三位一体的事 而事实上 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以及古代特殊的 政治体制下 所谓天子无家事 帝王家室成员以及行事也确实对政治具有重大 直接的影响 家事就是国事 二者在事务领域以及运行规则上具有相同之处 历代统治者们奉行的所谓 治家之法 其中许多实际上就关涉 国法 是朝 廷政治运行规制的重要部分 明代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 早在戊戌年间 1 3 5 8 年 在与儒士范祖干讨论 治道 过程中 就已探讨了齐家问题 戊戌十二月癸巳 辟儒士范祖干 叶仪 既至 祖干持 大学 以进 太祖问 治 i i t 4 r 先 对日 不出乎此书 太李目命霹目干剖析其义 祖干以为帝王之道 自 修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 蓥上下四旁均齐方正 使万物各得其所 而后可以言治 2 1 以 上下四旁均齐方正 使万物各得其所 来通论齐家治国 不过是儒者的 泛论之言 但这已经表明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已经开始从儒家传统中去思考和 寻求相关齐家治国的基本理论了 毋庸质疑的是 正家之道 始于谨夫妇 1 3 1 如何正确处理夫妻关系一直 是诸多家庭关系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对于 般入而言 齐家的首要任务 就是确立适当的夫妻伦理 即所谓 夫正家之道 始於女正 1 4 1 同理 对于 历代帝王而言 建立适当的后妃制度 正确处理好后妃在家国运行过程中所扮 f 1 1 汉 郑玄注 唐 陆德明音义孔颖造疏 礼记注疏 卷6 0 大学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2 1 明太祖宝训 卷一 论治道 台北 中央研究院脬史籍言研究所 1 9 6 7 民国五十六年 1 3 1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4 1 宋 朱震 汉上易传 卷4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演的角色 更是天下政治之先 故有 天子立官 先从后妃始 1 j 的说法 那 么 如何处理作为这些后妃们在家 国 务中所处的位置呢 在中国传统男权 社会之下 儒家政治伦理所强调的女子不预政事一直被奉为经典的信条 尚 书 牧誓 说 牝鸡无晨 牝鸡司晨 惟家之索 1 2 j 荀子 强国 篇亦说 女主乱之宫 诈臣乱之朝 贪吏乱之官 所谓 女主乱之宫 意指君主 的母 妻 妾 干预祸乱政治 苟子把 女主乱之宫 斥为 三乱 之首 可见 他对女祸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 历代帝王无不重视对女祸的防范 即使迫于形 势需要 偶尔出现垂帘听政等女主君临天下的现象 也是最高统治集团不得以 而为之的临时措施 历史上对于女子预政现象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极为苛 刻的有限的宽容 纵然一些颇有政治作为的女主 但仍然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 多有 女祸 等浮议 明代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者们在齐家和理政之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预 防 女祸 女宠 的危机意识 他总结元代灭亡的教训 认为元代亡国是由 于 元末之君不能严宫闱之政 至宫嫔女谒私通外臣 而纳其贿赂 或施金帛 于僧道 或番僧入宫中摄持受戒 而大臣命妇 亦往来禁掖 淫渎邪乱 礼法 荡然 以至于亡 1 3 1 他观察历代女政 认为 历代宫闱 政由内出 鲜有不为 祸 4 1 又洪武五年 他命令定女职 当时礼部具陈汉唐之制 欲行效仿 朱 元璋马上否定了这一做法 以 古者所设过多 宜防女宠 垂法将来 为由命 令裁抑 5 1 他还与侍臣积极讨论 女宠 治道 认为 若不惑于声色 严宫闱 之禁 贵贱有体 恩不掩义 女宠之祸 何自恶而生 1 6 1 朱元璋对于自已无 女宠 是相当自豪的 他教育皇太子 诸王等人说 吾持身谨行 汝辈所 亲见 吾平日无优伶口近之狎 无酣歌夜饮之娱 正宫无自纵之权 妃嫔无宠 幸之昵 或有浮词之妇 察其言非 即加诘责 故各自修饬 无有妒忌 1 7 1 从这些言辞之中 我们始终能从中感受到他对 女宠 的戒备 1 1 侏 浞 礼记集说 卷1 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2 1 汉 孔氏传 唐 陆德明义 孔颖达疏 尚书沣疏 卷1 0 周书散誓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1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3 2 页j e 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1 4 l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又见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2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又见 明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3 第7 1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5 9 嘲 明 郑晓 今言 卷1 第六十条 第3 2 3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6 1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3 第5 5 页一匕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用 明涂继登 典故纪闻 卷4 第6 1 页一匕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6 正由于朱元璋强烈的 女祸 意识 朱元璋以及其继起者修修补补 建立 了 严内教 的后宫管理体制 它的实质就是从各个方面严防后妃 宫女等 干政 其内容涉及婚选 日常生活管制乃至严酷的殉葬制度等各个方面 清人 修 明史 时说 论者称有明家法 远过汉 唐 信不诬矣 1 二 朱元璋 后妃不预政事 的基本家法 朱元璋 严内教一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了严禁止后妃干政的祖宗家法 洪武 元年三月 朱元璋就命儒臣朱升等人修 女诫 以教谕后宫 他说 后妃虽 母仪天下 然不可俾预政事 至于嫔嫱之属 不过备职事 侍巾栉 1 2 洪武三 年 朱元璋又再次特别针对皇后强调 皇后之尊 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 即宫 门之外 毫发事不预焉 3 为了营造一股后妃不预政事的宫廷氛围 明太祖 朱元璋 曾造红牌 镌戒谕后妃之词 悬于宫中 其牌用铁 饰字以金 以 警示后妃行事 4 j 朱元璋以铁牌示警后妃 饰字以金 表明他将防止后妃干政放在了极为重 要的位置 考明太祖朱元璋设牌 颇有讲究 其在位时 每有重大关节 必 置牌示警 警牌或以木制 或以铁制 象征着不同的警戒等级 可谓 圣祖 之意深矣 如午门外竖 官员等说谎者斩 红牌 即为木质 而宫内所 内 臣不得干预政事 牌则为铁质 二牌之所以择质不一 缘由在于 然内臣预政 之戒 视官员说谎所系尤重 故不以木刻 而以铁铸 5 朱元璋以铁牌示警 后妃 饰字以金 同比防宦 可以说是最高等级的警示 可见其对预防后妃干 政的重视 明初关于宫中撤换 武后图 的风波折射出了明初统治者对于后妃预政的 高度警惕以及对于宫中后妃文化细枝末节上的刻意安排 据 双槐岁钞 记载 国初 刑部尚书钱惟明 尝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 忤旨 待罪午门外终日 上 悟 赐饭 即命撤图 6 1 钱惟明为什么反对宫中揭举武后图 记载并未言明 1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4 后妃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田 明涂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2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3 1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3 2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h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3 第4 4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闭 明 李贤 剩颐同录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卜海 上海古籍h 版社 1 9 9 5 1 6 明 黄瑜撰 双槐岁钞 卷1 尊孔卫孟 第1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9 7 考察钱惟明行事 钱乃一位尊崇孑l 孟之道的儒臣 曾上疏言孔子为 百王宗师 宜令天下通祀 的建议而被朱元璋采纳 又曾代孟子受箭而名动一时 为世 所称 据记载 朱元璋因为反感孟子的土芥寇雠之说 曾经议欲去孟子配享 并拟以大不敬罪论 命金吾射其雕像以侮辱孟子 钱惟明 抗疏入谏 舆榇自 随 袒臂受箭 并对朱元璋说 臣得为孟轲死 死有余荣 1 1 j 以此推测 钱惟明谏宫中不宜揭武后图 其用意无非出于儒臣的 牝鸡司晨 传统偏见 否定武则天预政 以明宫中后妃不得预政的大义 朱元璋也很快心领神会 赏 赐钱惟明饭食 并且听从谏议撤图 朱元璋还特别征召金华浦江郑氏询问治家长久之道 从中吸纳防止后妃预 政的经验 据 双槐岁钞 明史 记载 浦江义门郑氏是宋元以来著名的义 门 从七世祖郑绮算起 其家累世同居 几三百年 其七世祖郑绮 六世祖 郑文嗣更是分别载入 宋史 孝义传 元史 孝友传 多次被朝廷旌为义门 并有 家范 二卷形于世 作为一个符合儒家伦理秩序理想的大家族 郑家除 孝义传家外 内治也十分整肃 诸妇惟事女红 不使豫家政 内外极阳严 与台通传 不敢越堂限 洪武初 朱元璋特别召当时郑家家主郑濂等人诣京 师 问治家长久之道 郑濂以 谨守祖训 不昕妇言 回答 朱元璋十分赞同 此后郑家除被旌表外 又有子弟多人被重用为官 朱元璋特别 遣官节拔其家 子弟年三十以上者二十四人赴京选用 2 1 朱元璋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对后妃治理极严 朱元璋与马皇后共经 患难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故 朱元璋 恸哭 遂不复立后 可见二人夫妻 感情之深厚 1 3 但朱元璋在 后妃预政 的大宪上对马皇后丝毫不假辞色 据 明史 记载 一日马皇后问朱元璋 今天下民安乎 朱元璋马上以 此 非尔所宜问也 为答 以示内外有别 不可逾越 显然 朱元璋是过分敏感了 因此马皇后并不服气 陛下天下父 妾辱天下母 子之安否 何可不问 i 斗j 朱元璋所创设的这一制度 与他所另立的关于禁止宦官预政的祖训命运是 1 1 明 黄瑜撰 双槐岁钞 卷1 尊孔卫孟 第1 2 1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9 有关钱唐上述事迹又见 明 史 卷1 3 9 不过 明史 未载钱唐代孟子受箭事 2 j 明 黄瑜撰 双槐岁钞 卷2 孝义家 第3 3 斟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9 上述有关事迹又见 明史 卷 2 9 6 孝义一 1 3 1 清 张廷乇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二 局 1 9 7 4 1 4 1 i 青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一e 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8 截然不同的 自朱元璋创 后妃不预政 家法后 这 祖训对明代皇室继起统 治者影响深远 并基本得以实行 从一些零星史料中我们可窥斑见豹 万历 野获编 作者沈德符讲述了 今上家法一一例 使我们了解到明神宗严禁后妃 预政之一斑 今上眷郑贵妃 几于宪宗之万贵妃矣 然礼遇虽隆 而防维则甚峻 有内臣史宾 者 以善书能诗文 知名于内廷 其人已贵显 蟒玉侍御前久矣 一日 文书房缺员 上偶指宾以为可补此缺 贵妃从旁力赞助之 上震怒 笞宾逐之南京 贵妃战栗待罪 久而始释 4 j b 罾 南十余年 始再召入 l l 又李清 三垣笔记 也记录了一件崇祯皇帝论唐太宗的事件 事涉 闺门 秩序 上每言欲法尧舜 有以汉孝丈相方者 犹目为中主 一日 辅臣语及唐太宗 上日 太宗扫荡群雄 朕愧无其才 若闺门无序 家法荡然 朕羞称之矣 吲 唐代 女祸 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剧烈的朝代 崇祯皇帝以唐太宗 闺门 无序 家法荡然 而 羞称之 颇能反映明代皇室对其自身 内教 的自负 以及重视程度 从整个明代后妃史迹来看 虽然并不能绝对排除后妃对政治的影响 但形 式上 明代确实无后妃垂帘 更无所i f fr t 缶朝称制等后妃政治事 明代虽也有如 宪宗万贵妃 郑贵妃等宠妃 但她们并无直接干预政治的事迹 第二章行选秀女之制 禁止与大臣通婚 对于古代封建社会历代皇室来说 皇室婚姻向来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是巩 固其政治统治的有力工具之一 明代皇室婚姻亦表现出典型的政治性 为了进 一步防止 女祸 同时也出于防止外戚势力的需要 明代统治者们除制定严 禁后妃干政的祖宗家法外 还进一步严格皇室婚选 奉行从民间选取良家女子 入宫的选秀女制度 禁止皇室子孙组建家庭时与大臣通婚 从而对明代政治生 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 明代的选秀女制度虽为明代皇室在婚姻领域的 1 1 1 明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3 宫闺 今上家法 第9 8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5 9 1 2 1 明 李清 三垣笔记 附识上 崇祯 第1 5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2 注 闺 宫o o j 门 公羊传 宣 公六年 有人衙畚 自闺而出者 何休注 宫中之门谓之闱 其小者谓之闺 淮南子 汜论i j i l 夫 醉者倪入城门 以为七尺之闺也 9 一种运行规制 但本质上是明朝廷严 内教 或者说严 宫闱之政 的一种 政治制度性质的安排 不过 有明一代 从朱元璋一统天下到明王朝覆亡 明代皇室的婚姻所推 行的选秀女制度并非一开始就在皇室中彻底推行 它随着明代政局变化而逐步 走向深入 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洪武永乐二朝为前期 仁宣二朝以后为 后期 洪武永乐二朝是明皇室选秀女制度的草创时期 虽已建制 但未彻底推 行 而是在推行选秀女的同时 皆行与功臣通婚的双轨制 仁宣二朝以后 明 代选秀女制度基本定型 这一时期明代统治者将选秀女制度逐步推向深入 使 得选秀女成为皇室包括皇帝后妃选择的主要途径 而明初大量存在的与功臣通 婚的现象也因此基本杜绝 赵翼 廿二史札记 对明代后妃选婚制度有过大体论述 他说 明史载明 祖之制 凡天子 亲王之后妃宫嫔 慎选良家女为之 进者弗受 故妃后多采 之民间 又补充说 国初惟成祖仁孝皇后 为徐中山女 其时法制未定也 1 总的来说 赵翼的总结基本是合乎实际的 但他对于明初皇室与功臣通婚的 估计显然不足 明初选秀女制度虽然确立 但在实践层面仍推行的是与皇室与 勋贵功臣通婚 并行选秀女的双轨制 明初皇帝后妃出生功臣之家者也远远不 止徐皇后一人 而是大有人在 一 洪武 永乐二朝的皇室婚姻 2 1 明代选秀女之制开创于太祖朱元璋 据余继登 典故纪闻 记载 朱元璋 在立国之初就规定了皇室选婚不得与大臣通婚 推行选秀女的制度 他规定 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 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 戒勿受大臣所进 3 1 明代皇室选婚所谓 良家 有特殊的时代内涵 从古代婚姻制度来看 其时婚姻遵循着良贱不为婚的基本原则 因此所谓 良家 主要是指与医 巫 商贾 百工 乐妓等 贱籍 相对 法律上无作奸犯科的清白人家 明代皇室 婚姻所谓 良家 自然也蕴含着上述所谓 良贱有别 的基本内涵 但从 典 i l l 清 赵翼著 王树民校证 廿二史札记校证 卷3 2 明史 明代选秀女之制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2 1 这里主要讨论的足与后妃来源有关的选秀女制度问题 因此所言 皇室婚姻 并不涉及公主婚姻 事实 上 明初公主也普遍存在着与功臣子女通婚的现象 嘲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2 第3 2 页一匕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1 0 故纪闻 的表述来看 明代皇室婚姻所谓 良家 还是一个与权高位显的勋贵 功臣之家相对使用的一个概念 故它还有着特指家门寒微的普通民户之家的理 解 从明代选婚的具体实践来看 明代 自文皇后而外 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 极 也应证了这一理解 明代自朱元璋确立皇室从民间选取女子为婚的选秀女制度以后 马上就付 诸实践 万里野获编 记载了洪武朝朱元璋两次选秀女的基本情况 洪武五年 选苏杭二府妇女 愿入宫者四十四人 授内职 蠲其家徭役 其三十 人年未二十 各赐白金遣还 任其适人洪武十四年 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 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 十九岁以下 妇人牟三十岁以上 四十岁以下 无夫者 愿 入宫备使 令各给钞为道里费 送赴京师 盖女子以备后宫 而妇人则充六尚也 2 1 明初选秀女为史书明确所记载的还有明成祖即位之初的两次活动 均为成祖 为亲王 郡王选婚而举行 可能因为规模较大的缘故 故未失载 据 明实录 记载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甲寅 明成祖对礼部臣说 今诸王并世子 郡主多 未婚 其下河南 山东 山西 北平诸司 访求官员 军民及前朝故官礼法之 家 有女子及笄 容貌端厚 德行修谨者 官给舟车 令父母亲送至京 以备 选择 3 这次选婚的成果 不得而知 从 明实录 记载来看 在下达后不久 己未日 册颍州卫指挥丁刚女为汝南王有恸妃 1 4 j 同年九月癸巳日 册汀 州卫指挥佥事吴广女为顺阳王炬妃 1 5 j 此外 明成祖 册都督徐章之女为皇 第三子高燧妃 也在此年十月壬子日 6 1 从时间来推测 这三起婚姻极有可能 是这次选秀的成果 不过 从这些所选女子家世来看 最低汀州卫指挥佥事吴 广也是正四品 虽非勋贵功臣封侯之家 但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平民 这与 明代中后期许多后妃家势微寒卑弱还是有一定不同 这表明明初的选秀女制度 在执行层面上与朱元璋立制的初衷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次选婚之后 明成祖 朱棣紧接着于次年 即永乐元年七月又再次 命礼部访求在京官员 军民之女 1 1 倩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0 8 外戚恩泽侯表 第3 2 6 9 页一匕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闭 明姚德符 万历野获编补遗 卷1 宫闱 第8 0 4 8 0 5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5 9 年 1 3 1 o s 宗实录 卷7 洪武三十五年 f l 甲寅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8 4 年影印本 1 4 1 太宗实录 卷n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己未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既1 9 8 4 年影印本 嘲 太宗实录 卷1 2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癸巳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8 4 年影印本 1 6 1 太宗实录 卷1 3 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壬子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8 4 年影印本 1 1 子年十五至二十 容止端正 德性闲淑者备王妃之选 1 1 j 自太祖朱元璋创选秀女制度之后 民间秀女成为皇室子孙配偶的重要来 源 如仁宗张皇后 即极有可能为民间选秀女出身 张皇后于洪武二十年 为 燕世子妃 考其父张麒官职 授兵马副指挥 止六品而已 1 2 1 又据 明 史 职官志三 记载 凡亲 郡王妃父无官者 亲王授兵马指挥 郡王授副 指挥 不管事 1 3 l 由此推测 则张麟兵马副指挥极有可能为其女被选为王妃 后授恩所得之职 也就是说 张麟在之前极有可能为自身 又如宣宗恭让皇后 胡氏 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 1 4 j 其父胡荣 洪武中 长女入宫为女 官 授锦衣卫百户 i j 从胡荣初授封锦衣卫百户之职来看 其身份也应当是 普通平民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永乐八年选入宫为皇太孙嫔 出身也十分卑弱 其父忠 永城县主簿也 1 6 1 不过 明代选秀女之制虽然开创于太祖朱元璋 但由于草创之际 明代皇 室选妃从朱元璋自身开始 一直延续到成祖永乐时期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 严格按照初始的创制宗旨运行 从零散的史料记载来看 洪武永乐二朝的明代 皇室婚姻虽行选秀女之制 但也并不排斥与勋臣通婚 可以说双轨并行 1 7 1 与大臣通婚作为一种政治笼络手段 在历史上多为开国帝王所运用 朱元 璋在开国前 就与功臣多次联姻 考其后宫 宁妃郭氏其兄郭兴 郭英都是明 开国重要功臣 皆以功封侯 1 8 j 又楚王桢之母胡充妃 父显 以世开国功袭 1 1 j 太宗实录 卷2 1 永乐元年七月癸卯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8 4 年影印本 1 2 1 清1 张廷玉等 明史 卷3 0 00 1 戚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3 1 清 张廷玉等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4 1 清1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同 清 张廷苄等 明史 卷3 0 00 1 戚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6 1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1 7 1 明代后妃出身低微 为明史后妃研究者共识 如工伟凯在 明代后妃的选配与编制 载 紫禁城 1 9 9 5 年第3 期 一文中苦说 查之史籍 明代后妃自仁宗张皇后始 绝无来自勋贵之家的闺秀 相对而言 代宗汪皇后的出身可算最为尊贵 但其父也仅仅是个六品官 其他如孝宗张皇后 武宗夏争后 穆宗李 贵妃都出身于寻常百姓之家 熹宗张争后 思宗周皇后更足 家贫甚一 又如程彩霞 明代后妃制度的政 治文化解读 载 山东社会科学 2 0 0 6 年第1 2 期 有明一代 除成祖徐争后外 后妃 率由儒族单门 入俪宸极 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 再如宋立中 小议明代后妃外戚干政不烈现象 载 史 学月刊 2 0 0 1 年第6 期 明代皇帝选妃小似封建社会早中期如魏晋隋唐时期那样注重门第 除以朱棣为 首的藩王多娶开国功臣之女外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朝皇帝的后妃主要来自民间 这与朱元璋主张相一 致 上述论述反应了明代后妃出身的特点 但还很不深入细致 也不完全准确 笔者在此对明代争室与 功臣通婚的具体论述以及后文中对明代中后期后妃身世的详细考订 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更为深入准确的回 答 嘲 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1 1 3 后妃一 第3 5 0 9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定辽都指挥同知 进都督 既而改武昌护卫 1 1 j 朱元璋另有妃胡氏为豫章侯胡 美之女 明史 卷l29 记载胡美事迹说 十七年 坐法死 二十三年 李 善长败 帝手诏条列奸党 言美因长女为贵妃 偕其子婿入乱宫禁 事觉 子 婿刑死 美赐自尽云 2 1 1 主t 此可知胡美有女嫁朱元璋 胡美也是明初功臣之 一 胡美初仕陈友谅 后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以后 以胡美为中书平章 同知詹事院事 洪武三年冬论功封豫章侯 并予世券 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 上述三妃中 郭宁妃为 太祖微时 被其父遣侍于朱元璋 又据太祖实录卷1 4 胡充妃早在f pn l r c 1 3 6 4 年三月就生 皇第六予 楚王桢 胡美之女胡氏事迹 不详 但也极有可能成婚于洪武创制之前 1 3 历来战争中统帅以婚姻手段来拉 拢将领或部将以女子拉拢统帅很常见 郭子兴嫁义女马氏于朱元璋 即后来的 马皇后也是出于拉拢朱元璋的考虑 朱元璋立国后 延续了其开国前的做法 并不忌与勋臣通婚 太祖实录 卷1 6 6 记载了洪武十七年冬十月朱元璋纳功臣女为妃例 丙寅 册广武卫指 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 册词说 妃嫔之立 所以助皇后 奉宗庙 理内治也 非淑德贤曷兹选 朕自后崩之后 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 乃卜诸功臣之 家 惟尔李氏最贞 特册尔为淑妃 助朕以奉宗庙之祀 尔惟敬哉 1 4 不过 李淑妃受封时父李杰已经战死 皇淑妃李氏 寿州人 其父杰 当洪武初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7月福建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试卷3套
- 2025山东济南平阴园区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巢湖市新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复转公务员与考试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抚州东乡区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搬运机械手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培训方案
- 混凝土搅拌站设施建设与布局方案
- 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施工方案
- 滨州省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锅炉设备维修作业标准
- 2025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0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及诗词鉴赏课件教学模板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
- MOOC 大学英语听说译-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二年级年上(藏文)课件
- KQ型智能控制器使用说明
- 16米空心板梁汽车吊吊装施工方案
- 磷酸二铵生产工艺
- 为我们圣婴孩诞降四声部简谱
- 第五章海洋法(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