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新序》接受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刘向身为汉朝宗室 又饱学诗书 对当时的各种社会弊端忧心忡忡 因此他 不断上疏朝廷 指陈时弊 编撰 新序 也有以史为鉴的意图 新序 本身虽然 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但在后世的接受中 却呈现出多 种存在价值和意义 本文拟对 新序 接受史进行梳理和分析 以期揭示它得以 流传至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本文由绪论 正文 总论三部分组成 绪论 描述 新序 的研究现状 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说明探讨 新序 接受史的意义 正文按时代顺序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宋代之前对 新序 的接受 新序 产生之后 桓谭 班固等人 就肯定了它 助人君顺阴阳 的思想价值 而这一定位又被后世诸多书目作者所 继承 他们大都把 新序 看作儒家类著作 在书目作者之外 魏太宗 唐玄宗 诸人 也从某种角度肯定了 新序 的思想价值 而 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等类书对其条目的征引 因受类书编排体例的制约 又使 新序 在客观上呈现 出重要的文献价值 第二章探讨宋代对 新序 的接受 宋代有大量类书涉及 新序 的条目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太平御览 等类书征引 新序 的条目 受其体例的制约 客观上仍使它呈现出文献价值 册府元龟 等类书征引 新序 的条目 受其编 撰目的的制约 则使 新序 呈现出思想价值 一些杂家类著作在征引 新序 的条目时 又不自觉地使 新序 呈现出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章探讨明代对 新序 的接受 明代类书征引 新序 的条目 情况和 宋代相同 或者使其呈现出文献价值 或者使其呈现出思想价值 而明代史书征 引 新序 的条目 则是有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史实材料来用的 使 新序 呈现 出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四章探讨清代对 新序 的接受 清代征引 新序 条目的著作以史书为 主 其作者仍是把这些条目有意识地当作史实材料来用的 使 新序 呈现出史 料价值 但清人受朴学风气的影响 对待所用材料较为严苛 因此又在可信度上 对 新序 的条目进行区分 清代类书征引 新序 的条目 都受其体例的制约 使 新序 在客观上呈现出文献价值 总论 分析总结 新序 接受史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指出它得以流传至今 的三大重要价值 以及对我们今天如何使用 新序 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新序 接受价值 i i a b s t r a c t a ssi o y a ld e s c e n d a n t0 fh a n d y n a s t ya i l da 1 1e 埘d i t e l i u i 柚gc o n c e m e dd e 印l y a b o u tv a r i o u ss o c i a ld i s e a s e r e p o r t e d 出ec o u r tc o m i 加o u s l ya n dd i s p l a y e dt h ee x i s t c d d i s a d v a n i a g e s n a t u r a l l y h ec o m p i l e dj 锄肋w j t ht h ei n t e n c i o no fl e 釉i n gl e s s o n s f r o mh i s t o r y t 1 1 eb o o kc o n t a i n sa b u n d a n tv a l u a b l et h o u 曲t sw h i l ea p p e a 血gm u l t j p l e e x i s t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1 吁l i sp a p e rw i uc o m ba n da n a l y z et h er e c e p t i v eh i s t o r yo f j 跏肌 w i t ht 1 1 ee x p e c t a t i o no fe x p o s i t i n gi t se x i s t e n tv a l u ea 1 1 ds i g n i f i c a i i c eh i t h e r t 0 t h i sp 印e rc o m p o s e so fm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b o d yo ft h ep a p e ra n d c o n c l u s j o n i i l t f o d u c t i o nd e s c r i b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o n 五l n 弛 p o i n t so u tt h ed e f i c i e n d e s a n de x p l a i n st h es j 9 1 l j 矗c a l l c eo fd i s c u s s i n gt h er e c e p t i v eh i s t o r yo f 砌面 t h eb o d yo f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t of b u rc h a p t e r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r a s c h a p t e r0 n ep r o b e si n t ot h ew c e p t i v eh i s t o r yo f 舰玎m 巾e f o r es o n gd y n a s t yw i t h t h ea p p e a r a i l c eo f 砌肋 h u a nt a n b a ng ua n do t h e rr e c i p i c n t sa 茁彻e di t si d e ao f h e l p i n gt h ee 唧e r o ra d0 b e y 吨t h en a t u r e t h i so r i e n t a t i o ni s 血h e r i t e db yl a t e r b i b l i o g r a p h j c a la u t h o r s w h or e g a r d e dm 玎m a sc o n f u c i a i lw o r k b e s i d e s l h eo t h e r r e c i p i e n t s s u c ha sw e it a i z o n ga i l dt o n gx u a n z o n g a s c e n a i n e dt h et h o u 曲t so f 砌l 枷 f o f ms o m ep o i n t s o m eb o o k s 1 i k eb 勋n g 鼢 劬口da i l dm 溉nl 硝血 q u o t e df o 珊 厢h 肠a n de m b o d i e d 铲e a t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o b j e c t i v e l yf o rt h e i rs t y l j s t i cl i m i t a t i o n c h a p t e rt of o c u s e so nt h er e c 印t i o no f 砌弛i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 r ea m o u t o fb o o k sm e m i o n i n gt h ei t e m si n 皿n 皿li nt w oc a s e s b 0 0 k sl i l e 而f 一咒g 玩工4 以 q u o t i gf r o m 勋l 皿lm a d ei ta p p e a r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f o rt h e i rs t y l i s t i cl i m i t a t i o n b o o k sl i k e 凡翰册g 越g a v e 跏觑i d e a l i s t i cv a l u e s o m eo m e rb o c k s q u o t a t i o n b r o u g h t 皿 l 弛j m p o n a n tv a l u eo nh i s t 0 t i c a ld a t a c h a p t e rt h r e e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c e p t i o no f 劢l 觑i nm i n gd y n a s ty n eq u o t a t i o ni n m i n gd y n a s t y s a n l ea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e i t h e re m b o d i e d 皿坨 砬ld o c u m e n t a r yo f i d e a l i s t i cv a l u e t h ed i r e n c ei st h a tt h eh i s t o r yb 0 0 k si nm i n gd a s t yq u o 血gf b 彻 j 疏施c o n s c i o u s l ye m p l o y e dt h eq u o t a t i o na s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a sw e l la sg a v et h eb o o k 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o f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1 i t c h a p t e rf o u rc o n c 咖so nt h er e c e p t i o no f 崩n 勋i q i n gd y n a s ty n eq u o t a t i o n i nt h i sd 1 a s t yi sm a i n l yh i s t 嘶c a lb o o k b u tt 1 1 er e d p i e n t sw e r es t r i c tw i t ht h e i rc h o s e n m a t e r i a la n d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t h ei t e m si n 署跏j y ho c r e d i b i l i t ya sw e l la sc i a s s i 丘e d 也e m 1 h eq u o t a t i o ni nq i n gd y n a s t yp o s s e s s e dt i l ev a l u eo fh i s t 耐c a ld a t ao b j e c t i v e ly s o m e o t h e r b o o k sl i k e 瓯胁死鼬 五 已竹gq u o t i n gf r o m 肋l 觑m a d ei ta p p e a r 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f o rt h e i rs t y l i s t i cl i m i t a t i o no b j e c c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a n a l v z e st h ef e a t u r e sa n dr e a s o n so ff o 珊a t i o nj nt h er e c c p t i v el l i s t o r y o f 肋l 弛 p o i i l t so u ti t st t l r e ei m p o n a n tv a l u es u s t a i l l i n gt l l eb o o k ss u r v i v a la n dt l l e 证t i a t i v es i p 卫i f i c a n c ef o r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o nh o w t ou s e 砸珂m t h eb o o k k e yw o r d s 埘n 吼r e c e p t i o n v a l u e i v k 9 1o s o7 关于拳位论文独立嘉戚和 内容创新 的声踢 校学术发展和进行拳术交流等 目的 可以采取影即 缩印 扫描 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寿 汇编学位话文 纸质文奉牵电子文皋 涉器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签名 u 厉纠 一 年幽扣 注蠹 诣在 日应的t t 口 内划 绪论 时至今日 新序 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并被不少古典文学 研究者所关注 目前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对 新序 文本本身的研究 包括对其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文体特征的研究等 如王苏风在 论刘向 新序 的社会政治思想 1 一文中 指出 新序 的故事虽然采自诸子史传 但仍然体现了刘向本 人的社会政治思想 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 贤人治国思想 民本思 想 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吴全兰在 论刘向 新序 中的人文思想 2 一文中 指出 新序 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 认为重视人伦虽然是儒 家的传统 但自董仲舒提出 三纲 之后 儒家对人的重视就逐渐淹没 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人伦关系之中 而刘向对人伦的重视和提倡 对 这种现象则具有一定的反驳意义 在继承儒家人文思想的同时 又有创 新和发展 郝继东在 刘向 新序 之价值取向 3 一文中 指出 新序 具有三大价值 思想价值 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此文的缺陷是忽略了 新序 的史料价值 新序 中记录了大量的周秦间事迹 它的条目往 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这一点文中并没有论及 戴红贤在 刘向书与 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 4 一文中 指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 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 子部和史部这两大类的前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形 成有重大的影响 而刘向的著作多具有子部小说的特征 周蔚在 刘向 小说艺术成就浅论 5 一文中 详细论述了刘向著作在记人 叙事 艺术 手法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认为它们体现了中国早期小说的形 态特征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是对 新序 成书方式和材料来源的研究 新序 的材料来源 前人的研究成果已成定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说得尤为明白 大抵 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 6 关于 新序 的成书方式 各家观点也很相近 即抄录经史并加以润色 后人的研究不过是更具体化而已 如邢培顺在 刘向 新序 说苑 烈女传 材料来源及加工取舍方式探索 7 一文 中 指出刘向采用别人的材料 往往经过删节 缀合 润色 生发 使 之适合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他的材料来源 几乎包括此前所有的经传 史传和诸子 他的论断基本没有超出前人的表述 但对刘向处理材料的 方式做了一些详细的考辨 细致分析了刘向加工材料的诸多手法 使这 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是对 新序 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研究 如许殿才在 刘 向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 8 j 一文中 从当世现实政治入手 详细分析了 刘向在他的著作中对现实弊端的思考和拯救对策 谢谦在 刘向著述与 汉代政治之联系考略 f 9 一文中 指出刘向主张 经世致世 为政治而 学术 他的著述 包括 新序 和 说苑 多与当代政治有密切关系 都是有为而发 有感而发 并非博物君子的闲情逸趣 刑培顺在 论刘 向散文对西汉社会现实的批评 1 0 一文中 强调刘向的创作 都具有很 强的针对性 是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国势而给统治者提供鉴戒的 对整 个西汉的社会弊端做了全面的批评和针砭 这类研究都注重刘向创作的 社会背景 指出了刘向著述与当时社会的紧密联系 并注意到了刘向的 创作目的 这是十分可贵的 但往往是泛论刘向的诸多著作 缺少对 新 序 与当时社会现实关系的详细分析 这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地 方 四是对 新序 的辑佚 校勘和注释 这一部分研究成果主要是以 专著的形式出现 如张国铨的 新序校注 l l 梁荣茂的 新序校补 1 2 卢骏元的 新序今译今注 1 3 武井骥的 新序攥注 1 4 1 赵善诒的 新 序疏证 1 5 赵仲邑的 新序详注 1 6 1 石光瑛的 新序校释 1 7 等 它们侧重于对 新序 文本的辑佚 校勘和注释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而且在前言序论中对 新序 的成书背景 成书时间 材料来源 成书 2 方式 基本思想 史料的正误 版本的流传等 也多有论述 大都持论 公允 他们对 新序 文本的整理 对后人研究 新序 而言 是必不 可少的文献准备 如对 新序 佚文的辑录 前人卢文船的 群书拾补 严可均的 全汉文 及今人张国铨的 新序校注 赵善诒的 新序疏证 和赵仲邑的 新序详注 都做了可喜的努力 对于我们了解 新序 的 原貌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工作 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后来学者对 新序 的研究 总的来看 在目前的 新序 研究中 既有传统论述的延伸和扩展 如对其思想内容 材料来源 成书方式以及和当时社会的关系的研究等 而且都向具体化 深入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又有研究角度的拓展 如 对其文体特征 艺术成就的研究等 开创研究 新序 的另一阵线 并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而赵仲邑 张国铨诸人所作的版本的校勘 辑佚 注释工作 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 新序 的各项研究工作打下了坚 实的文献基础 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也为我们进一步 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一部作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并不仅仅局限 于它的文本本身 更在于它被后世所接受 从而产生它应有的影响 而 关于 新序 接受的问题 往往被学界所忽略 这一点则是目前 新序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对 新序 接受的研究 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接受美学认为 一 部作品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其文本本身 更在于读者对它的接受 1 9 6 7 年 姚斯在 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 为什么 的演说中 就已经 深刻指出 文学研究一直把文学事实局限在文学的创作与作品的表现的 封闭圈子里 使文学丧失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维面 这就是文学的接受之 维 1 1 8 不论接受美学的理论有无偏颇 但在强调 接受 这一点上无疑 是有它自身的积极意义的 因此 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强调对作品接受的 研究 也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刘向本人编撰 新序 也并不仅仅是为了 显示自己的博闻广识 古今学者大都认为 刘向编撰此书有着强烈的现 实意义 是针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的 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他希望以此来 讽谏君主 影响当时的社会 使它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因此 新 序 的成书意义 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比较起来 更在于它被人们接受 从而发挥其影响 但是目前对 新序 的研究 往往集中在文本本身的 阐释上 对它被接受的情况关注不多 忽视了它在接受中所呈现出的特 定价值和意义 因此 本文拟对这一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的问题加以关注 力求描绘出 新序 产生之后被接受的情况 揭示出它应有的存在价值 和意义 4 第一章宋前接受史 新序 虽然是刘向为讽谏朝廷而作 具有强烈的讽谏 教化色彩 表现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但在后世的接受中 却呈现出不同的存在价 值和意义 以在接受中的价值呈现来分 在宋代之前 新序 的接受者 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接受者把 新序 视作讽谏 教化之作 另一类接 受者把 新序 视作文献资料 前者以班固为代表 后者主要是部分类 书的编撰者 下文将一一详细分析 第一节班固对 新序 的定位和其思想价值的呈现 新序 完成之后不久 几乎与刘向同时代的桓谭 就十分敏锐地注 意到了 新序 的思想性特征 他在 新论 中说 余为 新论 术辨古今 今亦欲兴治也 何异 春秋 褒贬耶 今 有疑者 所谓蚌异蛤 二五为非十也 谭见刘向 新序 陆贾 新语 乃为 新论 q 在这里 桓谭明确指出他创作 新论 是受到陆贾 新语 刘向 新序 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 后来也被陆喜所肯定 喜 少有声名 好学有才思 尝为自叙 其略日 刘向省 新语 而作 新序 桓谭咏 新序 而作 新论 余不自量 感子云之 法言 而作 言道 睹贾子之美才而作 访论 观子政 洪范 而作 古今历 鉴蒋子通 万机 而作 审机 读 幽通 思玄 四愁 而作 娱宾 九思 真所谓忍愧者也 口q 在陆喜看来 汉代以 新 字命名的几部著作 前后是有某种关联的 他认为 陆贾的 新语 影响了刘向的 新序 而刘向的 新序 又影 响了桓谭的 新论 又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作为例子 说明这种影响确实 5 存在 那么 刘向 新序 到底在什么地方影响了桓谭 新论 呢 这 种影响又体现了桓谭对 新序 怎样的定位呢 关于这 点 我们应当 从桓谭自己对 新论 的定位来推测 他说 余为 新论 术辨古今 今亦欲兴治也 何异 春秋 褒贬耶 也就是说 他认为自己创作的 新论 和 春秋 的性质是相近的 也是指向现实的政治教化的 都 具有褒善贬恶的功能 而他在下文接着就说是见 新序 乃作 新论 可见 新序 对他刨作 新论 的影响 就体现在褒善贬恶的功能上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 桓谭是把 新序 视作一部具有褒贬功能的著 作的 他所看重的 正是这类著作的褒贬功能 也就是它们干预现实社 会政治教化的思想价值 后世接受史上继承桓谭做法的也不乏其人 如 北宋范祖禹在 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 中说 郭达采辑 古 人言行可师者 拟刘向 新序 编次之 以自鉴戒 古人言行可师 者 和 鉴戒 这两点 都是 新序 的显著特点 郭达能准确的把握 住这两点 是基于他对 新序 的准确认识和定位的 桓谭对 新序 的定位相当隐蔽 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 真正明 确地把 新序 定位为一部思想性著作 是由班固开始的 在 汉书 艺 文志 中 班固把 新序 收归 诸子略 的 儒家 类 刘向所序六 十七篇 新序 说苑 世说 列女传颂图 也 而且他认为 儒 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 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 以重其言 于道最 为高 2 2 在班固看来 儒家著作 担负着一个伟大的使命 就是 助人 君顺阴阳明教化 即要对现实政治 社会起到积极良好的讽谏 教化作 用 当然 新序 一书 起码在班固看来 也在此类著作之列 也就是 说 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中对 新序 的定位 是把它看作具有讽 谏 教化意义的儒家著作的 他所看重的正是 新序 的思想价值 班固对 新序 讽谏 教化的思想价值的肯定 也可以从 汉书 刘 向传 中得到印证 向睹俗弥奢淫 而赵 卫之属起微贱 逾礼制 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 自近者始 故采取 诗 书 所载贤妃贞妇 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 亡者 序次为 列女传 凡八篇 以戒天子 及采传记行事 著 新序 说苑 凡五十篇奏之 2 3 从班固的叙述来看 刘向看到 赵 卫之属起微贱 逾礼制 而他又认 为 王教由内及外 由近者始 所以担心后宫的僭越会渐渐导致王教松 弛 不利于大汉江山社稷 因此才收集前代人物故事汇编成书 而这些 故事所记载的人物行事 或者是可为法则的 贤妃贞妇 或者是可为教 训的 孽嬖乱亡 他希望以这些故事来警戒天子善治后宫 从而维护王 教 也就是说 列女传 的编撰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直指警戒天子 维 护王教 具有浓郁的思想性 是一部讽谏 教化之作 新序 说苑 和 列女传 同为刘向所著 而且 新序 说苑 所采的 传记行事 也是跟 列女传 的材料非常类似的 三者应当是属于同一性质的著作 刘向又将 新序 说苑 上奏朝廷 其目的也应当是指向讽谏 教化 的 正如朱一新所说 刘子政作 新序 说苑 冀以感悟时君 取 足达意而止 驯因此 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中将 新序 归入 助 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的儒家类著作 是极其准确的 肯定了 新序 的 思想价值 而这一定位也确立了后世接受 新序 的一个重要模式 把 新序 视作一部思想性著作 重视它的思想价值 这种定位在后世不 乏接受者 逐渐形成了 新序 接受史中的一个重要传统 班固对 新序 的思想性定位 随后被刘勰认同 也被后世大量的书 目作者所继承 刘勰的 文心雕龙 成书于齐梁之际 是这一时期文学 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全书纵论历代文学的发展变化 横论作家 作品 涉及极广 对刘向的 新序 也有所论述 如 文心雕龙 才略 云 二班两刘 弈叶继采 旧说以为固文优彪 歆学精向 然 王命 清 7 辩 新序 该练 璇璧产于昆冈 亦难得而逾本矣 口5 l 该练 一词 当然是刘勰对 新序 文风的评价 那么刘勰对 新序 一书的性质是如何定位的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 文心雕龙 诸子 的 一段评论来推测 若夫陆贾 新语 贾谊 新书 扬雄 法言 刘向 说苑 王符 潜夫 崔实 政论 仲长 昌言 杜夷 幽求 或叙经典 或明政 术 虽标论名 归乎诸子 何者 博明万事为予 适辨一理为论 彼皆蔓 延杂说 故入诸子之流 2 6 1 在刘勰看来 博明万事为子 适辨一理为论 子 和 论 的根本区 别就在于是否 蔓延杂说 而 说苑 一书 恰恰融贯经史 内容比较 驳杂 正是刘勰所谓 蔓延杂说 之类 所以刘勰将之归入 诸子 一 类 那么 刘勰对 说苑 的这种定位 是否跟他对 新序 的定位相 同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 新序 和 说苑 的性质来推测 刘向 叙录 云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 所校中书 说苑杂事 及臣向书 民 间书诬 校雠其事类众多 章句相溷 或上下谬乱 难分别次序 除去与 新序 复重者 浅薄不中义理 别集以为百家后 今虬类相从 一一条 别篇目 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 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 号日 新苑 皆可观 m 从 叙录 的记载来看 刘向自己说明了编撰 说苑 的情况 即先完 成 新序 后完成 说苑 而且在原来即将编撰为 说苑 的材料中 本来有一部分材料是和 新序 的材料重复的 二者所采的又都是 传 记行事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新序 和 说苑 从本质构成上来说是 同一类的著作 既然如此 那么我们可以说 在刘勰的观念中 新序 也必然是和 说苑 一样被归属于 诸子类 新序 在 汉书 艺文志 中被班固归入 诸子略 的 儒家类 这种思想性的定位 也被后世大部分书目作者所继承 首先从部分史志书 目来看 隋书 经籍三 云 新序 三十卷录一卷 刘向撰 把 新序 归为儒家类著作 其后又说 儒者 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 明显是由 汉书 艺文志 之文而来 旧唐书 经籍下 云 新序 三十卷 刘向撰 把 新序 归 为儒家类著作 新唐书 艺文三 云 刘向 新序 三十卷 也把 新序 归 为儒家类著作 清史稿 艺文三 云 新序校补 一卷 说苑校补 一卷 卢 文骝撰 也是把 新序 归为儒家类著作 这些史书作者把 新序 视作儒家类著作 当然是从 新序 的思 想性出发的 认为它可以 助人君明教化 这一点也是和刘向的本意相 同的 和班固的论断不同的是 宋史 艺文志 的作者托克托的分类 如 宋史 艺文四 云 刘向 新序 十卷 是把 新序 归为杂家类著 作 但是根据班固的定义 杂家者流 盖出于议官 兼儒 墨 合名 法 知国体之有此 见王治之无不贯 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 则漫羡 而无所归心 f 2 8 则杂家所指 也是王教政治 杂家类著作也是以表达思 想为目的 托克托在 宋史 中将 新序 归为杂家类著作 虽与其它史 书作者的做法稍有不同 但所看重的是 新序 知国体 见王治 也是 从其思想性出发的 新序 在史志书目中大都被归到儒家类著作之中 这些史志的作 者所看重的当然是 新序 助人君明教化 的思想性 他们都继承了班 固在 汉书 艺文志 中对 新序 的定位 班固的这种定位不但被史志 作者所接受 也被其它官修 私修书目的作者所接受 这一点可以从历代 书目的记载中看出来 兹举数例如下 崇文总目 是著录北宋政府藏书的官修目录 由王尧臣 欧阳修等 编撰 其卷5 儒家类 云 新序 十卷 汉刘向撰 成帝时典校秘书 因采载战国秦汉间事为三十卷上之 郡斋读书志 是北宋晁公武所撰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 家藏书目录 其卷3 上 儒家类 云 新序 十卷 汉刘向撰 向当成 帝时典校书 因采传记行事百家之言 删取正辞美义可劝戒者 为 新序 说苑 共五十篇 直斋书录解题 是南宋陈振孙所撰 其卷9 儒家类 云 新序 十卷 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子政撰 舜禹以来迄于周 嘉言善行往 往在焉 其书最为近古 通志 是南宋郑樵所撰 其卷6 6 儒术 云 新序 二十卷 文献通考 是元代马端临所撰 其卷2 0 9 儒家 云 新序 十 卷 四库全书总目 是清代官修书目 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 录 其卷9 1 儒家类 云 新序 十卷 汉刘向撰 从所举的书目记载来看 其作者大都把 新序 看作是一部儒家类著 作 和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中对 新序 的定位是吻合的 所看重的 都是 新序 的思想价值 新序 借以干预现实的思想性 由于它本身博采 传记行事 显 得比较复杂 既是后世接受者肯定和赞赏的因素 也是他们批评的焦点 查国昌先生就认为 刘向通过编撰 新序 等书 为儒学融贯子史作出 了开拓性贡献 2 9 然而正是因为刘向在博采传记行事时融贯了子史 才 造成了 新序 思想的驳杂 而这也成为后世接受者批评的焦点 如 魏 书 太宗纪 云 帝礼爱儒生 好览史传 以刘向所撰 新序 说苑 于经典正义多 有所阙 乃撰 新集 三十篇 采诸经史 该洽古义 兼资文武焉 删 1 0 在魏太宗看来 新序 并不完全符合 经典正义 的标准 所以才自撰 新集 三十篇 这三十篇都 采诸经史 该洽古义 和 新序 于 经典正义多有所阙 形成鲜明对比 魏太宗的这一论断开启了后世批评 新序 思想性的先河 但不管是肯定还是批评 他们所关注的都是 新 序 的思想价值 新序 全书是有单个条目分类组成的 其中记录了大量的传记行 事 而 新序 指向讽谏 教化的丰富思想内涵 也是由这些可资鉴戒 的条目呈现出来的 认识到这一特征的后世接受者 也不乏其人 如 唐 会要 卷3 6 云 玄宗撰 开元训诫 思维前躅 遂采 尚书 春秋后传 史记 范班 汉书 三国志 晏子春秋 吴越春秋 新序 说苑 等 书君臣行事可为龟鉴者 集成十四篇 3 1 刘向的 新序 本是跟其 列女传 一样 是为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而编撰的 但汉朝皇帝心知而不能用 致使刘向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 然而到了唐代 唐玄宗发现 新序 的记录中有许多 君臣行事可为龟 鉴者 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刘向的意图 可谓刘向的后世知音 而唐玄 宗对于 新序 一书的意义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他还在编撰了 开元 训诫 时 从 新序 中摘录 君臣行事可为龟鉴者 的材料 这一点 也开启了后世采摘 新序 材料而编撰书籍的先河 由于 新序 本身 是由一个个条目组成的 而且这些条目大多记载了秦汉以前的人 事 这一部分人 事又往往不见其它书籍记载 这种独特的优势 使它天然 地成为后世诸人理所当然的文献资料来源 我们可以说 新序 之所以能被班固定义为儒家 助人君顺阴阳明 教化 的著作 其思想价值更被后世的接受者所肯定 全在于它本身的 条目是博采传记行事而来 宋人曾巩在为 新序 作的 序论 中说 汉兴 六艺皆得于断绝残脱之余 世复无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 1 1 向之序此书 于今为最近古 虽不能无失 然远至舜禹 而次及于周秦以 来 古人之嘉言善行 亦往往而在也 旧 他明确指出 新序 的条目记录了大量的 古人之嘉言善行 而这些 嘉言善行 往往是具有讽谏 教化意义的 是可资鉴戒的 这一点 清人谭献说得最为明白 新序 以著述当谏书 皆与封事相发 董生 所谓陈古以刺今 新序 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正是由其条目所 记录的可资鉴戒的 古人之嘉言善行 表现出来的 而 新序 的思想 价值 也被诸多后世接受者所肯定 彰显了它得以流传的存在价值和意 义 第二节类书的征引和 新序 文献价值的呈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日 类事之书 兼收四部 而非经非史非子 非集 乃无类可归 3 4 l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撰源远流长 一般认为 魏文 帝曹丕时编撰的 皇览 是中国类书之祖 此后历代虽然均有类书编撰 但六朝以前的都已经亡佚 今天所能见到的 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 期的 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初学记 白氏六贴 为最早 初学 记 和 白氏六帖 基本上不涉及 新序 的条目 宋代以前 在正文 中大量征引 新序 条目而且有据可查的类书 有 北堂书钞 艺文 类聚 等 北堂书钞 是虞世南所撰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 它一般 被认为是一部唐代的类书 这大概是受虞世南在唐代较为著名的影响 但实际上它成书于隋代 如 说郛 卷3 6 下征引 刘宾客嘉话录 日 虞公之为秘书 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事 号为 北堂书钞 今北堂犹在 而 书钞 盛传于世 3 5 q e 堂 就是秘书省后堂 当时虞 世南任隋秘书郎之职 此书体例是在正文中摘录所引书籍的字句 然后 1 2 下加双行小字注引原文 其中征引 新序 条目的字句 也多用双行小 字注引原文 虞世南对这些条目进行了再次分类收编 大致情况如下 卷2 0 引 新序 日 临云雨 后文又引日 鹿台大三里 这两 句都出自 新序 刺奢第六 纣为鹿台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帝王部 之 奢侈 纣为鹿台 条所要表达的是对商纣王奢靡之风的讥刺 虞 世南在再次分类时 将此条的字句归入帝王部的 奢侈 类 和此条在 新序 中的归类是相同的 并未改变它的主题 卷2 9 引 新序 曰 尊天事地 此旬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二 晋 文公出田逐兽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政术部之 君道 晋文公出田 逐兽 条着重叙述的是渔者向晋文公进谏身为君王应当如何 虞世南在 再次分类时 将此条的字句归入政术部的 君道 类 也没有改变它在 新序 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卷3 3 引 新序 日 姜桂因地 后文又引日 虞邱辞位进升孙 敖 前者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五 宋玉因其友以见于楚襄王 条 后 者出自 新序 杂事第一 禹之兴也以涂山 条 在此都被虞世南归入 政术部之 荐贤 宋玉因其友以见于楚襄王 条叙述的是宋玉对其友 人没有恰当地推荐自己的指责 其字句被虞世南归入 荐贤 类 并未 改变它在 新序 所要表达的主题 禹之兴也以涂山 条所要着重表达 的是后妃对君王的重要辅助作用 而举荐贤才 也是其重要的叙述内容 之一 其字句被虞世南归入 荐贤 类 主题虽然稍有变化 但虞世南 所取的仍是它所蕴含的寓意 卷3 4 引 新序 日 君好士则贤士至 后文又引日 干木之间 前者出自 新序 杂事第一 晋平公浮西河 条 后者出自 新序 杂 事第五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 条 在此都被虞世南归入政术部之 任贤 晋平公浮西河 条表达的是固桑对晋平公所好的并非是真正 贤士的批评 而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 条虽然最后被刘向归结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礼待贤士仍是它所叙述的基本内容 这两条的字句 被虞世南归入 任贤 类 并未改变它们在 新序 中表达的主题 卷3 9 引 新序 日 恤鳏寡振不足 此句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二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政术部之 振恤 楚人 有献鱼楚王者 条叙述的是献鱼者和楚王之间的进谏和纳谏 突出的是 献鱼者的 仁智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振恤 类 显然和此条在 新 序 中的主题不尽相同 但 恤鳏寡振不足 是楚王纳谏的表现之一 虞世南所取的仍是此条所蕴含的寓意 卷5 3 引 新序 日 石奢废法刎颈而死 此句出自 新序 节士 第七 楚昭王有士日石奢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设官部之 廷尉 楚 昭王有士日石奢 条表达的是石奢宁死而不徇私枉法的正直节操 虞世 南将其字句归入 廷尉 类 所取只是石奢所担任的官职 忽略了此条 所要表达的主题 卷7 8 引 新序 日 施其善政 此句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二 鲁 君使宓子贱为单父宰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设官部之 县令 鲁君 使宓子贱为单父宰 条表达的是宓子贱借书者来讽谏君主而得行善政的 智能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县令 类 所取只是宓子贱所担任的官职 也忽略了此条所要表达的主题 卷9 6 引 新序 日 赵文好学 此旬出自 新序 杂事第四 叶 公诸梁问乐王鲋日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艺文部之 好学 叶公诸 梁问乐王鲋日 条表达的是赵文子 好学而受规谏 的仁智 虞世南将 其字句归入 好学 类 所取的则是此条在 新序 所要表达的主题之 一a 卷1 1 3 引 新序 日 莫见其形 又引日 数战则民疲 数胜则 主骄 前者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五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 条 后者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五 魏文侯问李克日 条 在此都被虞世南归 1 4 入武功部之 论兵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 条在 新序 中最后 被刘向归结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 魏文侯问李克日 条所要表达的就 是对穷兵好战的批评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论兵 类 并未改变它们 的主题 卷1 1 4 引 新序 日 伐楚致包茅 此旬出自 新序 杂事第四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武功部之 征 伐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 条着重表达的是齐桓公使天下归 心的信用 而他伐楚虽是正当的却非此条的叙述重心 虞世南将其字句 归入 征伐 类 显然改变了此条的主题 但所取的仍是此条的所蕴含 的寓意 卷1 2 0 引 新序 日 拽地 此句出自 新序 义勇第八 芊尹 文者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武功部之 旗 芊尹文者 条所要着重 表达的是芊尹文不容臣下僭越的义勇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旗 类 显然只是取此条所记录的旗帜 忽略了它的主题 卷1 2 4 引 新序 日 担戟行歌 此句出自 新序 杂事第一 赵 简子上羊肠之坂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武功部之 戟 赵筒子上羊 肠之坂 条叙述的是虎会讽谏赵简子要礼敬臣下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戟 类 显然只是取此条所记录的兵器 也忽略了它的主题 卷1 2 9 引 新序 曰 拂褐诣宣王 此旬出自 新序 杂事第二 齐有妇人极丑无双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衣冠部之 褐 齐有妇 人极丑无双 条记录的是无盐女讽谏齐宣王之事 表达了不以貌取人的 主张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褐 类 也只是取此条所记录的衣冠 忽 略了它的主题 卷1 4 1 引 新序 日 蛇绕轮 此句出自 新序 节士第七 晋 献公太子之至灵台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车部之 轮 晋献公太子 之至灵台 条既赞扬了晋献公太子忠孝的节操 也批评了他过激的行为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轮 类 显然只是取此条所记录的车轮 也忽略 了它的主题 卷1 4 4 引 新序 日 晏进粝食 后文又引日 瓜瓠之羹 这 两旬都出自 新序 刺奢第六 魏文侯见箕季 条 在此被虞世南分别 归入酒食部之 殆篇 和 羹篇 魏文侯见箕季 条记录的是箕季讽 谏魏文侯之事 而虞世南将其字句归入 歹茛篇 和 羹篇 显然只是取 此条所记录的事物 而忽略了它的主题 卷1 5 7 引 新序 日 羊肠阪 此旬出自 新序 杂事第一 赵 简子上羊肠之坂 条 在此被虞世南归入地理部之 坂篇 赵简子上 羊肠之坂 条叙述的是虎会讽谏赵简子要礼敬臣下 虞世南将其字句归 入 坂 类 只是取此条所记录的事物 也忽略了它的主题 北堂书钞 征引 新序 条目的字句共2 0 次 涉及到1 7 条 新 序 的条目 其中有3 条的字句被虞世南分别归到不同的门类中 3 6 在 这2 0 次的征引中 其中有9 次征引虞世南所取的只是 新序 条目所记 录的某种事物 而忽略了它们所表达的主题 其余的征引 大多没有改 变这些条目在 新序 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即使在再次分类中所呈现的 主题与原主题稍有不同 虞世南所取的仍是这些条目所蕴含的某些寓意 也就是说 虞世南在编撰 北堂书钞 征引 新序 时 并不把 新序 视作一部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的儒家著作 而只是作为一部可以大 量摘录字句的文献资料而已 在消弥 新序 思想价值的同时 又使它 在这种征引中呈现出重要的文献价值 虞世南的这一做法确立了后世接 受 新序 的另一个模式 把 新序 视作一部文献资料 重视它的文 献价值 这一接受模式的确立 形成了 新序 接受史中的一个重要传 统 此后的诸多类书编撰者 都沿着这一接受模式大量征引 新序 的 条目 使 新序 在漫长的接受史中呈现出重要的文献价值 艺文类聚 是唐代欧阳询等人奉敕编撰的 历时三年乃成 引用 书籍达1 4 3 0 余种 经史子集 皆有辑录 其中也征引了 新序 的很 多条目 而且大都注明了出处 被分散收编在讴谣 怀旧 讽 游览 泣 廷尉 善政 弓 台 坛 梳枇 鱼等门类中 大约有1 2 条 本文 为避免繁琐 不再一一分析 这1 2 条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 艺文 类聚 的编撰者继承了 新序 条目本来的主题 所取的仍是这些条目 所蕴含的寓意 这样的条目约有3 条 一是 艺文类聚 的编撰者忽略 了 新序 条目本来的主题 所取的只是这些条目所记录的事物 这样 的条目约有9 条 也就是说 欧阳询等人在编撰 艺文类聚 征引 新 序 的条目时 遵循了虞世南所确立的接受模式 也是把 新序 视作 一部文献资料 重视其文献价值 新序 之所以会在虞世南等类书编撰者的征引中呈现出文献价值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 新序 本身是由历史故事分类汇编 而成的 这和类书分类收编材料的特点十分相近 由于它们具有某种相 同的特质 所以后世类书编撰者很容易会征引它的条目 二是受类书编 排体制的制约 类书是摘录某些书籍中的有关内容并加以分类编排的工 具书 它 在形式上的主要特征 就是 分类 也就是按类编排资料 3 7 这种按类编排的体例 使它们在摘录某些书籍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再次 分类时 往往忽略了这些内容所要表达的主题 只是按照某种标准进行 分类收编 这种按类收编的编排体例 使类书在征引 新序 的条目时 客观上呈现出一种现象 它在征引 新序 的条目进行再次分类收编时 既有取其所蕴含的寓意的 又有取其所记录的事物的 而且两种情况难 分主次 将这两种情况加以综合考察我们可以发现 新序 在类书的征 引中所呈现出的价值 已不是它最初得以产生的思想价值 而是它保存 了大量资料的文献价值 三是因为后世接受者看待 新序 视角的转变 新序 产生之后 最初的接受者都是从思想性的角度看待它的 把它 视作讽谏 教化之作 吸收的是它蕴含的思想内涵 而虞世南等人在编 撰类书时 由于摘录材料的需要 看待 新序 的视角并不局限在它的 思想价值之内 而只是把它作为一部前代典籍而已 第二章宋代接受史 和宋代以前相比 宋代对 新序 的接受 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新 的发展变化 相同的是 宋代仍有不少人继承了班固所确立的接受模式 重视 新序 的思想价值 如前文提到的曾巩 郭达等人以及晁公武 陈振孙等书目作者 他们对 新序 的认识 都是从其思想性着眼的 也有不少类书的编撰者继承了虞世南所确立的接受模式 重视 新序 的文献价值 如 太平御览 的编撰者等 新的发展变化是 宋代的一 部分类书编撰者在征引 新序 的条目进行再次分类收编时 受自身编 撰目的的制约 所取的都是这些条目所蕴含的寓意 客观上仍使 新序 在接受中呈现出重要的思想价值 如 册府元龟 的编撰者等 同时又 有诸多杂家类著作也在征引 新序 的条目 其作者往往不自觉地使 新 序 在接受中呈现出重要的史料价值 宋代涉及到 新序 的著作 基 本分为类书和杂家类著作这两大类 下文将一一详细辨析 第一节类书的征弓 宋朝开国之后 政治局面比较稳定 经济也出现了繁荣景象 宋太宗 赵光义为了安定人心 点缀升平 博得崇尚文治之名 因而大力修书 当时所编的几部大书有 收录百科知识的 太平御览 收录政治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