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沿袭与发展:宋元法律制度,1,本章讲授内容一、宋朝社会与法制指导思想的发展二、宋刑统与刑事法制的发展三、司法审判制度的发展四、元朝法制主要特点,2,一、宋朝法制指导思想北宋初的法制指导思想1、强化中央集权,并以法律为保障。2、崇文抑武,儒道并用。3、大度兼容,强调慎法。宋初至仁宗朝末期,立法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神宗朝至北宋末期,立法指导思想在于改革弊政,富国强兵;南宋时期,立法指导思想既受理学的影响,也受“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二、宋刑统与刑事法制(一)宋刑统(教材230-231页)与唐律疏义两者篇目、内容大体相同。篇下分门,共分213门。律文后附以相关敕、令、格、式。(二)其他立法活动:1、编敕(宋时也称宣敕)宋代最主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指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及由此产生的敕文集,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2、编例:断例: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编集的判例汇编。指挥:尚书省、枢密院等中央官署就具体公事发给下级官署的指令,也叫“批状指挥”。,3,(三)刑事法制的发展1、刑罚2、重惩盗贼重法地法:以京师为中心划定重法地。盗贼重法:重惩重法地内的强盗。3.刑罚主要变化折杖法:笞、杖、徒、流四刑分别折为脊杖和臀杖,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折杖法对反逆、强盗限制适用。凌迟:五代产生,宋代庆元条法事例正式列入。刺配:折杖、刺字、配役(“不刺面配”流刑变种)编管:主要适用于“命官犯罪当配隶者”,“诸罪缘坐家属应编管者”,以及某些杂犯罪类似现代管制劳动。移乡:迁徙其他州县居住,主要是防止报复寻仇。,4,5,三、司法审判制度的发展(一)司法机构1、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中央审判机关,但职能在元丰前后有变化。刑部:中央司法行政混同机关审刑院(9911080年):审刑院备案大理寺判决刑部复核审刑院审核皇帝裁决中书下达执行。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审判重大疑难案件。2、地方司法机构开封府:京畿地区行政、司法合一机构,受理皇帝交办的案件。路:提点刑狱司,监督管理所辖地区的司法审判事务,有权检查监狱,举劾失职官员。州县:知州、知县为司法、行政合一的地方官员,知州的辅官通判也可独立审案。,6,(二)诉讼审判制度1、死刑复核制:(1)无疑难的死刑复核:刑部事后复核(2)死刑疑案的奏谳:大理寺详断,刑部详复2、鞫谳分司制:即把“审”(推问事实)和“判”(依法断刑)划分开来,而交付两个不同的机构或官员分别办理。3、翻异别推:自唐朝以来即有此规定。犯人翻供即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但对翻异次数有限制。4、理雪制度犯人及其家属不服判决,可依程序逐级申诉。期限为判决生效三年内。5、检验制度:封诊式:较完善的现场勘查及尸伤检验制。“贼死”、“经死”、“穴盗”、“出子”等。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专设“检验”章;唐宋元一般要求县尉主持检验;明清则州县“正印官”主持检验。检验有时间限制。,7,宋慈的洗冤集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内容自“条令”起,至“验状说”终,共5卷,53条。从目录来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检验官员应有的态度和原则;各种尸伤的检验方法和区分;保辜和各种救急处理。,8,6、务限法:农务繁忙季节停止民事诉讼(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制度。时间:每年二月初一至九月三十日为务限期,即“入务”,十月一日为“开务”。明清:规定“词讼日”、“农忙止讼”“停讼日”无讼与和息:“民之有讼,出于不得已而后控官,官之听讼亦出于不得已而后准,皆非乐于有事者也。”,9,四、元朝主要法律特点(一)立法概况(教材275-278页):没有制定出统一法典(?)1、部落时期:约孙与大札撒2、蒙古建国时期:条画五章3、元朝建立之后:世祖至元新格:元朝建立后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律。仁宗风宪宏纲风纪官箴。英宗大元通制20篇2539条。:断狱(定罪量刑的律条);条格(唐以来适合元统治需要的令、格、式的汇编);诏制(皇帝敕令的汇编)英宗元典章60卷。除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外加六部,共10类。地方中央),编纂体例直接影响大明律的制定。顺帝至正条格(二)法制主要特点1、缺乏统一性:有例可援,无法可守,不重视法典的制定,但务实,实用特点明显。2、浓厚的民族歧视色彩:划分民族等级,法律地位不同3、多元性:维护僧侣特权和农奴制度,民族分治,各从本俗法,如收继婚制婚姻制。4、承袭五刑、十恶、八议之类,特殊的刑罚制度(死刑有凌迟、斩,无绞)(二)元代司法制度1、中央司法机关设刑部、大宗正府和宣政院,废弃大理寺.2、地方政府中设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直接断案.3、诉讼独立成篇。(大元通制),10,案例一:至元六年,刘从周告官:弟刘瘦汉病死,现有两个弟弟合收继弟妻许迎仙,但许迎仙父亲许德不肯。据许德称:至元三年刘瘦汉做十七年出舍女婿,因年限未满,故未令其女到刘家。省府判令:刘瘦汉弟刘健健“于许德家内收继伊嫂许迎仙,出舍另居”。,11,案例二:至元七年,一个叫“女儿”的男子病死,其妻丁定奴为夫守服四年,但公公时小六却不让其归宗,打算让其次子“两儿”或侄姚驴收纳为妻。法司援旧例,否定收继:“汉人不在接续有服兄弟之限”“同类自相犯者,各从本俗法”,12,案例三:至元九年十月,中书兵部来申郑窝窝状招:兄郑奴奴,至元五年身死,抛下嫂王银银并侄社社同居,窝窝未曾娶妻,嫂王银银亦为年小,守寡相从,省部照得至元八年十二月钦奉圣旨:节该小娘根底,阿嫂根底,收者么道。钦此。仰钦依圣旨事意,将王银银吩咐郑窝窝收续为妻。(元典章户部四收继),13,案例四:大德八年五月,中书省枢密院呈:蒙古军驱王火你赤病故,其妻张秀儿守服六年,有本使菊米粮子强要配与火你赤亲侄王保儿为妻。礼部议得:王火你赤妻张秀儿服制已满,其侄王保儿欲行收继,虽系蒙古军驱,终是有姓汉人,侄收婶母,浊乱大伦,拟合禁止。省准。(通制条格)(至顺元年九月己亥)敕:诸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元史文宗本纪三),14,小结:收继婚为蒙古族习俗,与汉族传统礼法冲突。汉族收继婚发展轨迹:禁止子收其庶母、侄收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