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分析 潘小明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美国银行业的利率定价机制, 得出如下结论: 利率市场化可在短期内完 成; 利率管制并未给美国银行业带来超额利差与利润; 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 利率市场化均不必然 导致利差水平下降; 完善透明且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催生其成熟的利率形成机制, 联邦基金利率、 LIBOR、 国债及掉期利率分别作为美国银行业短中长期资金定价的基准利率。中国在不放松市场准入限制的 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 缺少一种机制来抵消超额利差; 商业银行应建立融合利率、 费率与汇率的客户 关系定价机制, 并重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等。 关键词美国商业银行; 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 文章编号1009-9190(2014 ) 02-0027-08JEL 分类号G10文献标志码A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 Rate Pricing Mechanism of the US Commercial Banks PAN Xiao-mi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est rate pricing mechanism of the US banks and com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beral 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can be completed in a short time; the interest rate control does not provide excess spread and profits for the US banks; in the short, medium or long term,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does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spread; perfect, transparent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foster fine interest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representation of which is that the federal fund rate, LIBOR, treasury security and swap rates become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for the US bankspricing respectively in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 term. On condition that China does not relax the restriction on market entrance and promotes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there isn t a mechanism to offset the excess sprea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establish a customer-relationship pricing mechanism mixing interest rate, fee rate and exchange rate, and pay attention to tot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Key wordsUS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ate pricing mechanism;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未来 3 5 年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完成最后临门一脚的关键窗口 (周小川, 2 0 1 0 ; 中国人民银行, 2 0 1 2 ; 巴曙 松, 2 0 1 2 ) , 国内不乏围绕利率市场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庞东, 2 0 1 2 ) , 其中, 美国金融市场由于其市场化程度 和影响力水平自然成为国内研究的主要对象。 然而纵观国内研究资料, 仍难以找到针对以下业内所关心问题的有 信服力的答案: 一是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水平下降? 二是美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及其形成机制是 什么? 三是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具体实践有哪些特色? 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 在前人研究 基础上加以补充、 修订与完善, 相关问题分别在本文第一、 二部分加以论述, 在第三部分里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差水平 (一 ) 美国实施与取消利率管制的关键节点及其驱动因素 1 .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简要回顾。美国联邦政府始于 1 9 3 3 年的利率管制仅是针对存款利率 (少数州立政 收稿日期2013 年 7 月 26 日 作者简介潘小明, 男, 平安银行总行办公室, ACCA, 经济师, 硕士 (深圳, 518001 ) , E-mail:ican_pan。 金融论坛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2 1 8 期 ) 27 DOI:10.16529/ki.11-4613/f.2014.02.011 金融论坛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2 1 8 期 ) 府的少量贷款利率管制微不足道 ) , 而存款利率管制真正发挥作用则是始于 1 9 6 6 年, 该年美国监管当局将利率 上限设置在国债利率以下,到 1 9 8 0 年美国成立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存款利率管制的真正期间不过 1 5 年。 2 0 1 1 年 D o d d - F r a n k 法案 从法律上明确取消了利率管制, 表面上从 1 9 8 0 年到 2 0 1 1 年用时长达约 3 0 年, 实 际上 1 9 8 6 年 3 月 Q条例的取消已经宣告完成了定期和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 而分别于 1 9 8 0 年和 1 9 8 3 年推出 的、 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活期存款利率管制的 N O W账户和超级 N O W账户, 也在实质意义上宣告了活期存款利 率的市场化, 因此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真正用时不过 6 年时间 (见表 1 ) 。 表 1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时间事件备注 1914 年美联储成立 1913 年立法通过成立美联储, 其实际成立于 1914 年 1933 年 1933 年 银行法 成立 FDIC, 商 业银行与投行分业经营,规定 活期存款不计息,授权联储设 立储蓄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1933 年 银行法 (Banking Act 1933) 又被称为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Glass-Steagall Act ) 美联储颁布 Q 条例 (Regulation Q )对储蓄与定期存款利率进行 上限管理, 活期存款不计息 事实上, 除了活期存款不计息外, Q 条例在颁布后到 1965 年的 30 多年中并未发挥实质性 作用, 原因是美联储一直 (除了少数几个月外) 将定期和储蓄存款利率上限设定在高于市 场利率及美国国债利率水平之上, 这种情况直到 1966 年才改变。由于利率水平在 1965 1966 年急剧上升, 三个月国债利率从 1965 年 9 月的 3.84%上升到 1966 年 9 月的 5.37%, 引起决策者不满, 从 19661986 年 3 月的多数时间里利率上限均低于国债利率水平 1980 年 货币控制法案 (Monetary Con trol Act 1980 ) 成立了存款机构 放松管制委员会, 确定在 6 年时 间内逐步放松管制 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 即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Committee, DIDC 1986 年 3 月 除活期存款外的存款, 利率不再 进行上限管理 1999 年 11 月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允许商业 银行、 投行、 券商、 保险公司混业 经营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亦称为 格雷姆里奇比 利雷法案 (Gramm-Leach-Bliley Act) , 于 1999 年正式颁布, 但事实上相关突破该法案约 束的事件早在 80 年代已经发生: 包括 1988 年第一次尝试废除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 未成功; 1991 年, 布什政府经过研究推出了监管改革绿皮书 (Green Book ) ; 1998 年, 以花 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标志,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名存实亡 2011 年 7 月 Dodd-Frank 法案 取消了活期 存款利率限制, 利率市场化完成 Dodd-Frank 法案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 , 该法案在 627 节 (Sec. 627 interest-bearing transaction accounts authorized) 明确规定取消对 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的限制。事实上在该法案之前, 规避活期存款不计息规定的 NOW 账户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 1980 年推出) 和超级 NOW 账户 (1983 年推出) 已经被当局接受 Q 条例不再存在, 相关内容并入 D 条例中 注: NOW 账户称为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于 1980 年 12 月推出, 是一种计息的新型支票账户, NOW 账户只对居民和非营利机构开放, 在该账户下, 存户转账 或支付不使用支票而代之以支付命令书。 该支付命令书与支票在实质上无异, 能用来直接取现或对第三者支付, 经过背书后还可转让。 银行对 NOW 账户按其 平均余额支付利息。普通 NOW 账户只能得到 5.25%或 5%这一较低的利率。但即使是这一种较低的利率支付, 也表明美国的商业银行已巧妙地逃避了 1933 年银行法 “Q 条例” 对活期存款禁止支付利息的规定。 超级 NOW 账户是在商业银行的争取下, 1983 年年初美国当局又批准商业银行开办另一种新型账户, 其是 NOW 账户的延伸。超级 NOW 账户较 NOW 账 户的先进之处在于它不存在利率上限, 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变动每周调整超级 NOW 账户上存款的利率。但是超级 NOW 账户对存款最低额有所限制, 规 定开户的最低存款金额必须达 2 500 美元, 而且账户的日常平均余额不得低于存数, 否则按类似普通 NOW 账户的利率水平计息。 28 2 . 驱动美国实施和放松利率管制的背景因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实施存款利率管制的驱动因素。 1 9 3 3 年美国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大背景是 1 9 2 9 1 9 3 3 年的大萧条, 而具体的驱动因素包括:(1 ) 鼓励地方性 银行将资金借贷给当地社区的实体经济, 避免其通过将资金存放到金融中心的大银行获取存款收益;(2 ) 地方 性银行通过存放同业获取收益的行为也带来流动性管理隐患, 同业存款资金金额大、 稳定性低, 容易形成对大 银行的流动性冲击;(3 ) 通过限制存款竞争提升银行收益, 从而避免银行追逐高风险资产的行为, 维持金融稳 定;(4 ) 通过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可以弥补商业银行因存款保险保费而产生的成本 (G i l b e r t , 1 9 8 6 ) 。二是放松利率 管制的驱动因素。导致美国逐步取消利率管制的原因是利率管制并未达到限制存款竞争的政策初衷, 且产生了 负面影响, 背景因素包括: 一方面, 利率管制实际上侵害了小额储户的利益, 当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利率上限时, 富裕人群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等方式获得市场收益 (小额存款也于 1 9 7 9 年起大量流出银行体系) ; 另一方 面, 银行仍然能够通过非利息费用的方式规避管制; 另外, 分业经营影响金融企业竞争力, 从而被混业经营所取 代, 银行业更加注重客户综合定价来满足客户一揽子需求。 (二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差水平的关系 观察美国利率走势, 可以发现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和利差水平有如下关系: 1 . 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影响, 利率市场化均不必然导致利差水平的下降。首先从整个市场角度观察, 图 1 显示了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 2 0 年左右时间的最优惠贷款利率与 3 个月期限可转让存单二级市场利率的情 况, 反映的是短期资金利差水平的走势。虽然数据显示在 1 9 8 0 1 9 8 6 年市场化的期间里存款和贷款利率呈现 较大的波动性以及向下的走势, 但利差水平并没有受到较明显的负面影响。通过简单计算利率市场化前后十年 的利差水平可知, 利差水平在放松利率管制后上升了 1 . 3 个百分点。进一步以富国银行为样本, 观察商业银行 利差水平和资产负债结构在利率市场化前后的变化,图 2 显示该行净利差水平在整个 2 0 世纪 8 0 年代前后呈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图 1 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利差水平比较 现出的稳中有升的趋势。基于上述信息可以 看出, 利率市场化不必然导致银行利差水平 下降。 究其原因, 主要是行业准入宽松以及有利 于金融创新的制度安排 (J i c k l i n ga n dM u r p h y , 2 0 1 0 ) :(1 ) 美国金融业监管采取分散式的制度 模式, 该制度的出发点就是认为统筹监管 (如英 国的金融服务管理局 ) 成本高且低效, 分散监管 有利于促进创新。 表 2 列示的富国银行经营数据 显示, 在利率市场化完成的前 6 年当中, 包括 N O W账户、 市场利率支票账户、 市场利率储蓄账 数据来源: 富国银行年报。 图 2 富国银行 2 0世纪 8 0年代前后利差水平变化 潘小明: 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分析 29 金融论坛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2 1 8 期 ) 户、 储蓄存单等创新金融产品获得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 市场挂钩利率存款占比从 1 9 7 8 年的3 3 . 4 % 提高到 1 9 8 6 年的 6 8 . 6 %。 (2 ) 一家新设银行机构可以自行选择注册机构, 比如联邦银行、 州立银行以及信贷联盟 等, 与中国不同的是, 上述选择并不会形成对该行经营领域的重要限制, 这种制度安排实质上保证了较低的银 行业准入门槛, 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达到鼓励竞争的目标, 尽可能将利率管制形成的超额利差缩小到最低。事 实上, 如今一家或数家美国本土银行的开立和倒闭对 于国内从业者而言都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2 . 虽然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利差水平不降反升, 但行业利润率在下降。在银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时, 因 为利率管制得到的超额利差 (进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率 ) 会因为竞争者的不断进入而导致营销成本上升,从而 抵消超额利润,使得行业利润率下降到市场平均水 平。富国银行 1 9 8 7 年资本回报率为 2 . 2 1 %, 比十年前 下降了 1 4 . 2 个百分点 (见表 3 ) 。 美国的银行数量从 2 0 世纪 3 0 年代大萧条后到 8 0 年代初期相当稳定地徘徊 在 1 30 0 0 1 50 0 0 家, 但是 1 9 8 0 1 9 8 8 年期间, 由于行 业利润率下降, 商业银行数量从 1 44 0 7 家下降到86 9 7 家, 减少近 4 0 %, 银行业组织从 1 23 4 2 个下降到 68 3 9 个, 但同期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则仍保持增长, 反映行业 集中度大幅上升, 1 0 0 家最大银行持有的存款份额从 4 7 %增加到 7 1 % (S t e p h e n , 2 0 0 0 ) 。不过一般来说, 行业 集中度上升是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必然结果, 而美国 2 0 世纪 8 0 年代银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 沃尔克于 1 9 7 9 年年底出任美联储主席后为反通胀而 采取的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进而促发的 1 9 8 0 1 9 8 2 年的经济衰退所引起, 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则很难分辨。 (三 ) 结论与启示 由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判断: 一是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 (5 年 ) 内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二是无论是短期还 是中长期影响, 利率市场化均不必然导致利差水平下降。三是利率管制并未给美国银行业带来超额利差和超额 利润; 除了利率管制, 市场准入是否开放、 金融监管是否有利于金融创新是决定银行业能否获得超额利差的关 键因素; 利差受市场化政策影响的程度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越多, 参与门槛越低, 利率管制政策就越容易通过金融创新来加大规避, 所产生的影响就越低。四是对比中国银行业现状, 银行牌照 仍然是重要的资源, 由于市场准入和利率双重管制, 银行超额利差和超额利润是较为明显的, 但若在不放松市 场准入、 不实行优胜劣汰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 则缺少一种机制来抵消超额利差, 政策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二、 美国金融市场及利率形成机制 金融市场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平台, 要了解美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 需要事先了解美国的金融市场体 系。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文献丰富而成熟, 决定利率的因素纷繁复杂, 本部分将主要介绍和梳理美国的主要金 融市场及其基准利率。 (一 ) 美国的金融市场体系 从体系架构上看, 美国的金融市场与我国没有大的差异, 不同之处在于美国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多、 交易规 数据来源: 富国银行年报。 1982 年1986 年 无息存款2 6244 739 付息存款14 09421 266 储蓄存款3 7002 393 NOW 账户 2 107 市场利率支票账户442 市场利率储蓄账户3306 883 储蓄存单5 7877 609 CD1 012807 其他定期存款1 125308 其他存款2 140717 无息存款/总存款15.718.2 市场挂钩利率存款/总存款42.668.6 1978 年 2 713 9 927 3 595 1 876 2 342 558 1 556 21.5 33.4 表 2 富国银行 2 0 世纪 8 0 年代前后存款结构变化 (百万美 元、 % ) ROAA ROAE 1978 年 0.70 16.41 1982 年 0.57 13.39 1986 年 0.73 13.37 1987 年 0.11 2.21 表 3 富国银行 2 0 世纪 8 0 年代前后盈利能力变化 (% ) 数据来源: 富国银行年报。 国内文献可参考施兵超 (2003 ) 。 30 市场交易品种 固定收益市场 货币市场CD、 承兑汇票、 政府机构证券、 联邦基金、 市政债、 回购、 短期国债、 同业拆借 债券市场中期国债、 长期国债、 政府机构证券、 企业债、 市政债、 世行等发行的债券 股票市场略 表 4 美国金融市场及其交易品种模大、 市场透明度高。表 4 列示 了美国金融市场中一些交投活 跃的交易品种。 2 0 1 2 年按发行额 计算的各主要交易品种的规模 如表 5 所示, 其中, 美国财政部 债券占比达到 3 5 %, 新发行债务 高达2 31 8 0亿美元, 2 0 1 2年年 底未偿还债务规模高达 1 1 万亿美元, 2 0 1 2 年日平均交易量 51 8 9 亿美 元, 其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 (二 ) 美国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体系 美国商业银行依据产品期限长短使用不同的基准利率, 分别是联 邦基金利率、 L I B O R以及掉期利率或国债利率。 下面就表 6 中几个利率 品种分析如下: 1 . 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窗利率作为商业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的 定价基准 (1 ) 联邦基金利率 (f e d e r a l r a t e ) 。其为隔夜利率 (o v e r n i g h t i n t e r e s t r a t e ) , 是美联储用以履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实现的手段是通过在公 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水平产生直接影响。随着该工 具的反复操作, 市场就会形成合理的预期, 只要美联储宣布调整联邦基 金利率水平, 市场即应声对利率水平做出相应调整。 利率品种形成与披露市场规模定价基准 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议息会议制定与披露 交易规模不高, 但因为美联储的影响力和公信 力, 其目标利率成为市场短期利率的风向标 银行最优惠贷款利 率的定价基准 LIBOR 截至 2013 年 4 月 1 日, 由 BBA 负责收集、 计算 和发布 LIBOR; 2013 年 4 月 2 日起, 由 BBA Libor Limited 负责管理, Thomson Reu-ters 负责计算 余额 300 万亿350 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定价 标杆, 远高于实际在伦敦市场交易的规模 短期贷款利率、 中长 期浮动贷款利率的 定价基准 掉期利率、 国债利率 国债发行利率根据竞价确定, 掉期利率由银行 撮合实现, 由 ISDAFIX 发布 中长期固定利率的 定价基准 表 6 美国商业银行定价基准利率体系 (2 ) 贴现窗利率。即再贴现利率, 包括优先贷款利率 (d i s c o u n t w i n d o wp r i m a r y c r e d i t) 和次级贷款利率 (d i s - c o u n t w i n d o ws e c o n d a r y c r e d i t) , 期限也以隔夜最为典型, 利率水平高低顺序为: 贴现窗次级贷款利率 贴现窗优 惠贷款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相比于隔夜利率, 贴现窗利率由于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金融机 构, 影响力远低于隔夜利率。图 3 列示了过去 1 0 年美国隔夜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关系, 其中除 2 0 0 8 年 9 月份 出现利率倒挂外, 隔夜利率在其余时间均低于再贴现利率, 且在 2 0 0 8 年 9 月前利差平均维持在 1 个百分点, 在 2 0 1 0 年 2 月起利差平均维持在 0 . 6 个百分点的水平。 (3 ) 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 (b a n kp r i m e l o a nr a t e ) 。 由各家银行根据联储利率水平并结合自身情况确定通常见 到的最优惠贷款利率水平则是一些主要银行报价的平均利率, 美国以华尔街日报统计披露的为典型。最优惠 贷款利率是美国银行业定价基准之一, 通常被用于短期商业贷款定价, 包括可调整利率的按揭贷款 (A d j u s t a b l e R a t e M o r t g a g e s , A R M ) 、 学生贷款、 信用卡贷款以及其它可变利率短期贷款。图 4 列示最优惠贷款利率与联邦基 金利率的关系, 数据显示, 过去 2 0 年来, 最优惠贷款利率水平呈现出与联邦基金利率紧密挂钩的态势, 一般高于 2008 年 12 月 17 日以前, 该报统计资产最大的 30 家银行的利率, 但其中 3/4 银行变更利率时, 相应调整并公布利率, 2008 年 12 月 17 日起, 数量改为最大 10 家, 70%的银行变更利率的情况下做相应统计调整。 表 5 美国 2 0 1 2年按发行额计算的市场 规模及占比 (十亿美元、 % ) 发行额占比 国债2 31835.00 政府机构 MBS1 730.726.13 企业一般债1 36020.53 政府机构债务677.410.23 普通股244.53.69 企业资产支持债务199.43.01 企业 MBS39.3 0.59 优先股34.40.52 企业可转债19.70.30 合计6 623.4 数据来源: www.SIFMA.org。 潘小明: 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分析 31 金融论坛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2 1 8 期 ) 联邦基金利率 3 0 0 个基点左右。 2 . L I B O R作为商业银行短期 贷款和中长期浮息贷款的定价基准 很多版本的银行间同业拆借 利率都被作为短期利率定价的基 准, 包括伦敦的 L I B O R 、 欧洲的E U - R I B O R 、 东京的 T I B O R以及上海的 S H I B O R , 其中以 L I B O R的使用最 为广泛, L I B O R目前由 B B A统计 和公布, 其取样的币种为 1 0 个货 币, 从隔夜到一年共 1 5 个期限品 种, 相关交易余额预计在 3 0 0 万亿 美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 2 0 0 9年以来 包括 L I B O R在内的一些基准利率 经历了一场信任危机, 包括英 (英 国金融服务管理局, F S A ) 、 美 (司 法部与商品期货委员会, C F T C ) 、 加、 日、 欧和瑞士在内的监管机构 和政府一直在调查一些机构涉嫌 操纵包括 L I B O R在内的银行间同 业拆借利率的行为 (本质做法就 是在流动性充裕时抬高 L I B O R , 在流动性不足时压低 L I B O R ) , 并以 2 0 1 2 年 7 月份巴克莱银行接受 2 . 9 亿英镑 (合 4 . 5 亿美元) 的天价罚金在金 融界爆发 L I B O R丑闻海啸。该调查报告最终建议在保留 L I B O R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改革,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出台对 L I B O R报价和管理的法定监管制度、 B B A应向一家或一组新机构移交对 L I B O R的管理责任。但是风波 并未就此平息, 最近的消息是,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 O M M O D I T YF U T U R E ST R A D I N GC O M M I S S I O N ) 主 席加里 根斯勒 (G A R YG E N S L E R ) 日前敦促, 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 (L I B O R ) 必须尽快被取代, 根斯勒正在带领 一项旨在改革全球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全球努力 (布鲁克等, 2 0 1 3 ) 。 3 . 掉期利率、 国债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 (1 ) 掉期利率。掉期利率 (i n t e r e s t r a t e s w a p s) 是场外交易 (O T C ) 的利率水平, 期限从 1 年到 3 0 年不等, 一般 统计和披露的是与 3 个月 L I B O R做掉期的利率水平, 信息来源于 I S D A F I X 。掉期利率与 L I B O R相互影响, 紧 密相关。图 5 列示了 1 年期掉期利率与同期 3 M L I B O R的水平对比, 除少数期间外, 掉期利率水平均表现为高于 3 M L I B O R水平, 利差大致在 0 . 5 个百分点上下。 (2 ) 联邦政府债券 (t r e a s u r y s e c u r i t i e s) 。 该债券期限从 1 个月到 3 0 年不等, 根据期限长短分别为期限不长于 1 年的短期国债 (t r e a s u r yb i l l s) , 期限 2 1 0 年的中期国债 (t r e a s u r yn o t e s) , 期限 1 0 年以上的长期国债 (t r e a s u r y b o n d s) , 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做严格区分。 根据是否考虑通胀指数调整将该债券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通胀指数调整 的国债; 一类是通胀指数调整的国债, 称为T I P S(T r e a s u r y I n f l a t i o nP r o t e c t e dS e c u r i t i e s) , 例如, 某 T I P S 债券发行时 本金1 0 0 , 票面利率5 %, 假如通胀指数上涨了 1 0 %, 则债券本金将上涨到 1 1 0 , 而票面利率保持不变。美国州政府 数据来源: Martin Wheatley, the Wheatley Review of LIBOR-Final Report, 2012-09-28。 ISDAFIX 由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 ) 、 汤森路透以及 Garban Intercapital plc 合 作于 1998 年建立, 每日收集与披露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11 点的中间市场掉期利率水平。ISDA 成立于 1985 年, 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非 营利组织, 拥有来自 60 个国家的超过 800 个机构会员, 其三个重要工作领域分别为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提升透明度以及促进行业合作。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图 3 过去 1 0年美国隔夜利率与再贴现利率水平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图 4 美国的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 32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图 7 美国 3 0年期传统按揭利率、 国债及掉期利率 数据来源: 美联储、 英国银行业协会网站。 图 5 2 0 0 0年以来掉期利率与 3 ML I B O R对比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图 6 过去 1 0年间美国财政部及州政府债券利率水平 债券 (s t a t e &l o c a l b o n d s) 的利率水平也是重要的利率品种, 该债券的期限一般为 2 0 年。图 6 列示过去 1 0 年间 联邦及州政府 2 0 年期债券利率, 可以看出, T I P S 由于其具有抗通胀优势而利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3 )传统按揭利率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o r t g a g e r a t e ) 。传统按揭的期限长达 3 0 年, 为固定利率贷款。图 7 显示传 统按揭利率与同期限国债利率以及掉期利率均强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9 7 和 0 . 9 3 ) , 由于掉期利率相对于 L I - B O R定价, 受欧洲美元市场利率影响, 与传统按揭利率的相关性略弱于同期限国债利率。 (三 ) 总结与启示 美国完善、 透明、 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催生了其成熟的利率形成机制; 联邦基金利率、 L I B O R 、 国债及掉期利 率分别作为美国银行业利率短中长期利率定价的基准利率体系; 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统计信息透明、 披露充分, 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 美国商业银行利率 定价的实践与借鉴 (一 ) 美国商业银行利 率定价实践与特色 金融全球化进程逐 步缩小了各国银行业定 价能力上的差异, 一个国 家的金融创新在短时间 内会被其他国家了解、 复 制, 甚至在个别领域实现 超越, 然而从方法论落实 到具体实践还受到经营 理念、 信息系统等诸多限 制, 表现在实务上集中在 以下两方面的差异。 1 . 完成从产品为中 心的定价到客户为中心 定价的转变。 客户为中心 的定价表现为: 一方面, 实现单一产品定价向客 户关系定价转变; 另一方 面, 实现利率、 费率、 汇率 定价由分离向高度融合 转变。 其在经营成果上的 典型表现为美国银行业 的交叉销售能力, 发达的 金融市场以及完善的竞 争机制使得美国银行业 的交叉销售水平普遍较 高, 国内业界力推的富国 银行 2 0 1 2 年户均交叉销 售产品数达到 6 . 0 5个, 其中 1 / 4的零售银行客 潘小明: 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分析 33 金融论坛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2 1 8 期 ) 户已经拥有 8 个及以上的产品。 然而富国银行并非美国银行业市场翘楚, 以 J . P . 摩根为例, 2 0 1 1 年该行的商业银 行业务交叉销售已经达到每个客户持有 8 . 4 个产品的水平, 2 0 1 2 年消费者银行业务交叉销售水平也高达 7 . 6 。 美国银行业交叉销售的背后是强大而持续的数据库营销团队和数据挖掘分析能力, 从而在市场潜力分析、 目标 客户定位、 渠道与产品包选择等方面实现低成本、 高精度的定位和营销。 2 . 风险为基的定价。风险为基的定价集中表现为实现以 R A R O C为核心的风险与回报度量并以此为定价 工具。美国银行业处于高度市场化环境中, 其资本回报水平远低于中国动辄 2 0 % 3 0 %的回报率, 因此十分考验 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为基定价的本质是全面风险管理, 前提是精细化的管理会计体系, 而充分竞争且透 明的金融市场、 在国际金融市场经营多年的外部评级公司为准确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大量的外部基础信息, 这些 客观条件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 (二 )对中国的借鉴 对于中国监管层的借鉴主要为以下四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建设、 金融业准入管制的放松比利率市场化更有 效,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速度快于金融市场和银行业进退机制建设的现实也意味着利率管制的放松短 期内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大。二是充分竞争是价格发现的重要动力, 在当前还难以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的现实情 况下, 若能通过股份制改革、 上市、 引入民间资本等手段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 进而提升整个银行业市 场的竞争层次和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九江市2025秋招法学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博尔塔拉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中国移动荆州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承德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行测50题速记
- 2025年机务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西地区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国家能源营口市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九江市中储粮2025秋招质检化验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儋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中国广电乌海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经典题及答案
- GB/T 4129-2025声学用于声功率级测定的标准声源的性能与校准要求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指南新生儿复苏(2025年)
- 2025年小学诗词大会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反作用轮(RW)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行业分析】2025年中国智慧油气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全景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第10课 公共场所言行文明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请
- (高清版)DBJ∕T 13-493-202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标准》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铝氧化锆磨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