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与室外交往空间及行为 环境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是现代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行为与产生行为的前后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而且和建筑学、建筑环境控制学、造园学以及城市规划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把三大要素人 、物、 事情发生的地点三者单纯孤立的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地点所在环境就是环境,三者没什么联系。现在随着思想的进步和人们认识问题深度的增加,环境心理学由以前狭隘的定义转变为被大家所认同得更为广义的“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外延和内涵都比较的广义,其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和心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其着重从人的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个环境不单单指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建筑设计、个人空间、共享空间等等的物理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马克思说过“本质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寻求和建立关系是人类的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基本驱动力,人类心理的诞生晚于身体,而心理的出生来自于交往。只有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人才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内心活动,才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自己。失去与他人关系也意味着失去了自己,好比失去了“上”就失去了“下”,失去了“黑”就失去了“白”。因此交往使联系成为可能,所以它是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是基础性的需求。环境、心理、交往三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以下要讨论的就是环境心理学与交往空间及行为的联系。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生活,交往空间的三维特点对人的行为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就比如说城市里大型广场的空间开敞性给人们带来心理的舒畅感,让人们压抑的心理得以休息与释放;另外例如四合院的围和空间,不像广场那种公共空 间给人开敞感而是使居民的邻里感、亲切感和相望相助的归属感增强,相对较为封闭的围和营造了一种相对安静的生活空间,庭院成了居民交流共享的室外公共环境。无论开敞的广场或是较为封闭庭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都是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它们都是特定场所的心理行为规律和心理活动要求的特定场所。生态环境心理学家巴克认为社会环境也是一种特定的物质环境,它与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亦可称为“行为场所”。丹麦建筑师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分析了人们的三种户外活动类型,即: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候车等,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如散步 娱乐等,只有在适宜的条件具备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如儿童游戏 互相打招呼 交谈等,可以发生在住所庭院阳台 工作场所等地点属于“连锁”性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决定了人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依赖性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在城市外部环境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类型活动,提供不同的环境设施。前面所说的必要性活动由于是人们不由自主的活动,本身具有规律性、方向性、目的性,在不同的场合都会发生,因此室外环境对这种活动影响不大,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选择的必要;而自发性活动却依赖外部环境的好坏,这种活动完全是单个人和环境的对话,环境好了会接受,环境不好人们可以离开进行其他活动或选择另外的环境重复这个目的,也就是说天气适宜、环境适宜和人们心理平衡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社会性活动是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三种活动类型中最普及的一种方式,人不是封闭的个体,人是属于社会中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希望有朋友、熟人、希望融人到整个社会中,希望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因此,人们的日常活动离不开室外交往空间,特别是社会性活动正是在公共空间内进行的。随着不同的社会交往,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人们对交往空间需求的公共性;人们对空间公共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之间要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这种交往行为大多是在公共空间内进行的。例如,许多城市中都有运动广场,周末会聚集好多人,大家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一边交流感情,一边嬉戏玩耍,不仅身心得以放松而且会认识更多的人,达到交往的目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在进行社会性交往时,常常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事件、人物、场景的不同,人们之间的距离也加以调整。如一群人在一起谈话,会自动地围成一个圈子,有号召力的人或领导处于中心位置,离其最近的往往是最熟悉的或级别相差不大的人。(2)人们对交往空间需求的私密性;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同时也有着个性,既是“他我”,也是“自我”,在“自我”的观念的支配下,在社会、物质、精神方面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强烈的个人私密性。私密性是人们对个人空间的基本需求,例如,故宫的高墙深院就是为保证当时皇家行为的私密性而设置的。 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应从心理学角度人手,保证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结合,使空间处于最佳的状态、最佳的尺度,进而满足最佳的活动方式。 (3)人们对空间需求的领域性领域性表现为人们有主动占有空间和物体被动占有空间的特性。例如,某公园中的座椅是为大家所属的公共性的设施,当一个人坐在上面,就变成了他属,形成了个人的领域,别人无权也无道理让他离开,直到他自己自动离开座椅又成为了公共设施。座椅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只是随着使用者的不同发生了所属的变化。这种占有领域的特征在任何公共空间内都会存在,如阅览室及一些公共小环境内。具体来讲例如在图书馆,一本书被放在座位上,是代表一个人,同样在候车室座位上放一个包,表示此位置已经有人,为我所有,等等。交往空间并不是只含有公共空间,其中半公共空间、半私有空间均有利于人们的交往,因而可以合称为“交往空间”。建筑交往空间的生活体现了交往的必要性,其交往强度由低到高依次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一下就能成立的,它必须在一些场合发生一些事件或连续不断的来往,才会形成一个个交往的经历,同时也会相应地产生许多交往的感受。与在学校读书学习的单向感受不同,交往感受是双向或多向的。不同环境出现不同的交往,其不仅仅只是一种物理环境,更多时候会影响你的心理环境。比如你在网吧认识一个人和在图书馆认识一个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交往,潜意识里它会告诉你那个好那个坏,这就是特定环境下人们的活动反映。交往空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人的交往提供场所。现代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趋势,使交往空间作为服务于人际关系的环境实体伴随着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建筑美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通用设计和无障碍设计也使适用于各类人群的交往空间逐渐发展并融入了大众的共生空间中。有社会的空间就有人际交往,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就是以交往空间为载体来形成个体之间的心理倾向和相互作用的,它不仅满足了现代化的各个领域的交往行为的需求,使得活动其间的个体与团体更具备健全的人格,还在不同形式的交往空间的限定下发展和完善不同的人际合作模式,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沟通方式。因而建筑师应当从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社区形式、室内外空间等多方面入手,统筹规划、细致研究、切实实施,为居民的交往提供便利的条件。 环境心理学从整体上肯定了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站在使用者人的角度对环境设计提出了要求,充分理解人的行为、心理反应、个性,在塑造环境时应给与人类充分的尊重,另外也可以运用环境对人们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能鉴定铁路轨道类-中级连结员真题库-4
- 水彩画艺术课件设计
- 《企业安全管理课件:IHSE管理原则与应用》
- 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家长会课件
- 树林荒地出租协议书
- 油漆安全环保协议书
- 淘宝分红合同协议书
- 摆摊奶茶转让协议书
- 旅游保险安全协议书
- 法院撤销欠款协议书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 北京市矢量地图-可改颜色
- 阶梯型独立基础(承台)配筋率验算
- 《单跳双落》说课稿范文
- 中药药理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农大
- 水泥物资供应、运输及售后服务方案
- [江西]20万吨自来水厂工艺图纸设计(附58页设计方案)
-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文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纽甜)原始记录
- DB5132∕T 76-2022 熊猫级民宿的划分与评定
- 魔芋栽培技术讲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