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1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i 鱼望e 曼e e l 期 r r 砷井 加i o 5 2 o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垄聋聋导师签名 叠 主叵日 期 型 三 堡 i a 中文摘要 3 a b s t r a c t 4 绪论 5 一 选题意义 5 二 研究概况 6 第一章隆庆革新的背景和条件 8 一 革新背景 8 二 革新条件 1 5 第二章隆庆吏治革新 1 9 一 恤录前朝建言获罪诸臣 2 0 二 整顿科举和变更用人制度 2 l 三 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和考核 3l 第三章隆庆经济革新 4 2 一 裁汰冗滥 4 2 二 恤商惠商 4 4 三 开放海禁 4 9 四 赋役改革 5 l 第四章隆庆军政革新与经略边疆 5 8 一改革兵部及边防系统任官制度 5 8 二整顿北边防务 6 9 三实现 俺答封贡 7 6 第五章扭转崇道之风 7 9 一 崇道之风及其危害 7 9 二 隆庆否定玄修的举措及影响 8 2 结语 8 3 主要参考文献 8 5 致谢 9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3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4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5 1 t h em e a n i n g so fc h o o s i n gt h et o p i c 5 2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s t u d y 6 s e c t i o ni t h eb a c k g r o u da n dc o n d i t i o no fl o n g q i n gr e f o r m a t i o n 8 1 t h eb a c k g r o u d 8 2 t h ec o n d i t i o n 15 s e c t i o ni i r e f o r m a t i o ni np e 瑙o n n e la n d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s y s t e m 1 9 1 a n n o u n c i n g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2 0 2 c h a n g i n g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 p e r s o n n e ls y s t e m 2 1 3 p u s h i n gs t r i c t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o fb u r e a u c r a c y 3 1 s e c t i o n r e f o r m a t i o ni nb u s i n e s sa n dt a x a t i o n 4 2 1 r e d u c i n gr e d u n d a n tp e r s o n n e la n de x p e n s e 4 2 2 p u s h i n gb u s i n e s s f r i e n d l yp o l i c y 4 4 3 a b o l i s h i n gb a n o nm a r i t i m et r a d e 4 9 4 p r o c e e d i n gt a x a t i o nr e f o r m a t i o nc a l l e ds i n g l et a xi ns i l v e r 5 1 s e c t i o ni v r e f o r m a t i o ni nm i l i t a r ya n df r o n t i e rd e f e n c e 5 8 1 r e f o r m i n gp e r s o n n e ls y s t e mi nd e p a r t m e n to f w a r a n dt h ea r m y 5 8 2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f r o n t i e r b u i l d i n ga n dt r o o pt r a i n i n g 6 9 3 a c h i e v i n g a n d ak h a n sb e i n gg r a n t e dw i t hr e w a r da n dp a y i n gt r i b u t et ot h e r o y a lc o u r t 7 6 s e c t i o nv t u r n i n gt h et e n d e n c yo f u p h o l d i n gt a o i s m 7 9 1 t h et e n d e n c yo fu p h o l d i n gt a o i s ma n dt h eh a r m 7 9 2 l o n g q i n g sm e a s u r e s 8 2 c o n c l u s i o n 8 3 m a i nr e f e r e n c e 8 5 a c k n o w l e d g m e n t s 9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曼皇曼皇皇曼量曼曼量曼曼曼皇曼曼窒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曼皇曼曼曼皇皇曼曼曼曼鼍曼鼍曼曼量曼量篁皇皇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兰曼兰 曼曼ii i 毫 中文摘要 隆庆时期虽然历时短暂 却是明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进入中后期的明 王朝 正面临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 朝政混乱 吏治腐败 财政困窘 边防废弛 在此形势下 推行新政以革除积弊 重振纲纪 成为统治者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嘉隆交替 恰好提供了一个 除旧布新 的契机 改元之际的隆庆王朝 已 经具备了相对适于改革的政治环境 这一时期 隆庆朝抓住时机进行了一系列政 策调整 通过恤录先朝建言获罪诸臣 裁汰冗滥 否定玄修等措施 初步减轻甚 至扫除了嘉靖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多弊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危机 稳定 局势的重要作用 为隆庆时期更为全面 深入的革新运动准备了条件 隆庆革新涉及吏治 经济 军政 边务等封建时代的根本性问题 是一场深 刻而全面的改革实践 针对政治上存在的各种颓风弊习 隆庆朝一方面通过整顿 科举 提倡实学 谋求从根源上转变学风和端正士风 同时 革新用人制度 打 破因循僵化陋习 以激发统治活力 为进行全面改革提供推动力 另一方面 打 击贪腐 推行严格的官吏管理和考核制度 改革吏治 以期达到扶元固本的目的 在财政经济方面的革新 则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一是推行恤商惠商政策 开始了 经济改革中卓有成效而又颇具意义的探索 二是突破朝贡贸易的局限 开放海禁 促进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是继续进行始于嘉靖年间的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改 革 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在整个明代中后期的赋役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军政和边务方面 针对军政废弛和边患日亟问题 隆庆朝着力进行军政改革和 边防整顿 一是有重点地调整和改革兵部及边防系统的任官制度 对刷新明朝的 军政和边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进行以修边和练兵为主的边防建设 加强了 明朝的边地防御力量 三是成功实现 俺答封贡 改善蒙汉关系 初步解决了 持续百余年的北部边患问题 隆庆革新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隆庆革新开创了万历改革的先河 其改革 思想与实践 为万历时期的改革奠定了初基 关键词 明代 隆庆帝 革新 恤商惠商 俺答封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o n g q i n gr e i g nw a st h et u r n i n gp o i n ti n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a f t e re n t e r e di t sm i d d l es t a g e t h ee m p e r yw a sf a c e dw i t ha s e v e r es i t u a t i o n f o ri t sa n a r c h y o f f i c i a lc o r r u p t i o n 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a n df r o n t i e rc o n j u n c t u r e a no v e r a l l r e f o r m a t i o nh a dt ob ei m p l e m e n t e di no r d e rt op u td o w nd i s t u r b a n c e s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e t h ee m p e r y sd o m i n a n tp o s i t i o n t h ec h a n g e so fc r o w n so f f e r e dah a r d w o nc h a n c et o r e n e w l o n g q i n g g o v e r n m e n ti m m e d i a t e l yt o o km e a s u r e st oc o m p e n s a t et h ei m p e r i a lc e n s o r s p u n i s h a l c h e m i s t s c e a s ew o r s h i p l i m i te x p e n s ea n dr e d u c er e d u n d a n c e t h e s em e a s u r e s i na w a y s o l v e do re v e nr e m o v e dt h ea b u s el e f tb yj i a j i n gr e i g n a n d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m i t i g a t i n gt h ec r i s i sa n ds t a b i l i z i n gt h es i t u a t i o n a l lt h ee f f o r t so f f e r e d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sf o rt h em o r ep r o f o u n dr e f o r m a t i o ni nl o n g q i n gr e i g n t h ee s s e n t i a ii s s u e si nt h ef e u d a la g es u c h 嬲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o f f i c i a l s e c o n o m y m i l i t a r ya f f a i r sa n df r o n t i e rd e f e n c ew e r ei n v o l v e di n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i i l l o n g q i n gr e i g n i tw a st h eo u t s e to fag r e a tr e f o r m a t i o nd u r i n g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 s t a g e so fm i n gd y n a s t y a i m e da tr e m o v i n gt h ep o l i t i c a la b u s e l o n g 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 r e c t i f i c a t e d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a n dc h a n g e dt h ep e r s o n n e ls y s t e mo nt h eo n e h a n d a n dp u s h e ds t r i c t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o fb u r e a u c r a c y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i ne c o n o m yi n c l u d e ds e v e r a ls t e p s t h ef i r s tw a st op u s hb u s i n e s s f r i e n d l y p o l i c i e s t h es e c o n dw a st oo p e nt r a d et ob o o s tp r i v a t eo v e r s e a st r a d e t h et h i r dw a st o p r o c e e dt a x a t i o nr e f o r m a t i o nc a l l e ds i n g l et a xi ns i l v e rs t a r t e di nj i a j i n gr e i g n i n o r d e rt o b u i l d u pm i n g sm i l i t a r y l o n g 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e x e r t e di t s e l ft or e f o r m a r m a m e n t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et h ea r m y a n df i n a l l ya c h i e v e d a n d ak h a n sb e i n g g r a n t e dw i t hr e w a r da n dp a y i n gt r i b u t et ot h er o y a lc o u r t t h i sm o v ee n d e dt h e m i n g sl o n g s t a n d i n gf r o n t i e rd i s a s t e ro fm o r et h a nah u n d r e dy e a r s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w a sf a ra n dw i d e i t t os o m ed e g r e e c h a n g e d t h ed e c l i n i n gt r e n do ft h er e i g n a sa ni m p o r t a n tm o m e n to ft h eg r e a tr e f o r m a t i o n d u r i n gj i a j i n g l o n g q i n ga n dw a n l ir e i g n s i t si d e a sa n dp r a c t i c eo fi n n o v a t i o ns e ta g o o de x a m p l ef o rz h a n gj u z h e n g sp o l i t i c a l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e m p e r o rl o n g q i n g r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ak h a n 4 的庸碌之君 因此 对于这段历史 历来史家着墨不多 但仔细考察明代中后期 的历史则会发现 隆庆时期实为承上启下 除旧布新的关键时期 正德末年 明 朝百弊丛生 末世之兆已相当明显 世宗即位后 力行革新 从而遏制并扭转了 国势日衰的趋势 然而 嘉靖后期的怠政与严嵩专权 再次导致局势恶化 在 此背景下即位的穆宗 倚靠徐阶 高拱 张居正等人 力除嘉靖后期诸多弊政 继而推行涉及用人行政 理财 军政 边务诸方面的大规模改革运动 并取得一 定成效 隆庆君臣还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明朝的 南倭北虏 问题 为此后万历 初期的稳定打下基础 而隆庆革新的诸多措施 则被张居正继承和发展 成为万 历十年改革的基本蓝图 由此可见 隆庆朝的革新活动 与嘉靖 万历朝的改革 实为一脉相承 是明代中后期改革运动的重要环节 与明初和明末相比 长期以来 学界对于明代中期历史的探索和研究稍显欠 缺 八十年代以后 这种状况开始改变 随着研究的深入 嘉隆万时期的明代历 史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有学者提出 相比洪武至宣德 隆庆至万历末是明代历史 上更高的上升期 也有学者认为 嘉靖元年至万历十年是明代历史上改革深入 相对安定的时期 而张显清先生在2 0 0 1 年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也提 出 应当重视对嘉隆 万历时期诸问题的研究 固韦庆远先生更一再强调万历改 革与隆庆改革的渊源关系 肯定隆庆改革的全面性 认为万历改革是隆庆改革的 继续和发展 并将其总称为 隆万大改革 可见 隆庆时期的历史及其地位问 题已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尽管如此 相对于嘉 万二朝 隆庆朝由于历时短暂 又夹在嘉靖和万历朝 国田澍 嘉靖革新研究 对此进行了 严谨而有说服力的阐述 提出 嘉靖革新 概念 并将其作为 嘉 隆万改革 的中心 据林延请为该书所作序文 圆贺树德 明史轨迹及分期 北京社会科学 1 9 9 4 年第3 期 固林金树 明代政治史研究的思考 汕头大学学报 1 9 9 7 年第6 期 国张英聘 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 2 0 0 1 年第1 2 期 固韦庆远 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9 年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个漫长的统治期之间 故常被当做一个过渡期而简单带过 对于这段历史的研 究 多集中于几个热点性问题 1 隆庆开放 2 俺答封贡 3 人物研究 如 对张居正 高拱 徐阶 庞尚鹏 赵贞吉等人及其活动的研究 尽管取得了较为 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研究范围相对狭窄 对于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吏治 军政等改 革措施 进程 影响等问题 尚缺乏系统 深入的考察 因此 仍有扩展和深入 研究的空间 本文围绕隆庆时期的革新运动展开 拟对革新的背景 内容 进程 影响等 方面进行系统性探究 在梳理的过程中 希望能精确和纠正过去研究中的一些模 糊点 以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系统和清晰 这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隆庆 时期在明朝历史上的地位 以及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嘉隆万时期的改革运动 二研究概况 有关隆庆时期历史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前成果鲜少 这与长期以来明史研究 中存在的 重两头 轻中间 的研究格局不无关系 将隆庆帝引入人们研究视线 对其作专门研究 则肇始于韦庆远先生的 论隆庆 史学集刊 1 9 9 3 年第2 期 这篇文章从探讨隆庆帝的身世 品性 心理入手 对其作了全面的评述 认为处于明朝兴衰转折点上的隆庆帝是一个难当大任的庸碌之君 但其 端拱寡 营 的统治方式又为贤臣能将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时机 在此文基础上写成的 隆 庆皇帝大传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出版社 2 0 0 8 年 对隆庆 其人及其时代作了更为细致的描绘 并着重指出 隆庆时期实现 俺答封贡 和 开放海禁是明代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两件大事 论文和著作都涉及到隆庆时期的改 革 但其重点在于对隆庆本人的评述 而非对革新措施的阐述 张钰梅 略论隆 庆时期的改革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5 年第6 期 对隆庆时期的改革作了 简要论述 认为该时期在较为良好的政治环境下所推行的边务 海禁 赋役等方 面的改革 将自嘉靖中期开始酝酿的改革浪潮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为万历长期 的稳定扫清了障碍 这篇论文认识到隆庆改革与嘉靖 万历改革的关系 对改革 的诸方面都作了简要论述 韦庆远先生所著 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广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9 年 一书 强调隆庆改革与万历改革的渊源关系 指出 高拱主持下的隆庆改革系统 全面而且成效显著 它为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奠 定了初基 并确定了政策走向 而后者只是其合理的延续和发展 由此 他提出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隆万大改革 的观点 充分肯定了隆庆改革的重要历史地位 书中指出高拱在 隆庆时期所 推行的新法实为明代人事制度掀开新的一页 并对此进行了深刻 的阐述 同时肯定了高拱在 俺答封贡 事件中的历史功绩 田澍 嘉靖革新研 究 则提出 嘉隆万改革 的主张 将嘉靖革新作为大改革的中心 而以张居正 改革为 嘉靖革新之余波 尽管书中对隆庆革新鲜有提及 但 嘉隆万改革 这一概念本身即包含了对隆庆革新的肯定 另外 黄仁宇 隆庆和万历时期 1 5 6 7 1 6 2 0 美 牟复礼 英 崔瑞德编 剑桥中国明代史 第九章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姜德成 徐阶与嘉隆政治 天津古籍出版社 2 0 0 2 年 等论著 也都对隆庆时局有所述及 关于隆庆时期重要人物的研究 一般都对改革活动有所涉及 作为隆庆后期 的支配性人物高拱 对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 孟森先生 明史讲义 中华书局 2 0 0 9 年 中在论述隆庆政治时 对高拱在吏治 用人 军政 俺答封贡等方面的作为简要述及 并评价认为 隆庆朝之得失 即当时相 业之优劣也 牟钟鉴 论高拱 中州学刊 1 9 8 8 年第5 期 认为 高拱在隆 庆后期进行了洗刷颓风 振兴朝政的一系列改革 使明朝多年因袭虚浮 秘弊丛 生的内政外交有所改观 文章阐述了高拱在整顿吏治 选储人才 安边强兵等方 面的具体举措 汤纲 南炳文 明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3 年 中 从嘉靖 中期到万历初年的改革活动 一节 也简要提到了高拱在隆庆时期的改革 此外 相关论文还有 王世华 隆庆 万历初年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安徽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4 年第3 期 王兴亚 高拱的吏治思想及其改革 商 丘师专学报 1 9 8 7 年第1 期 岳天雷 高拱的实学思想及其实政价值 中州 学刊 2 0 0 0 年第5 期 论高拱的历史地位 灭中学刊 2 0 0 7 年第3 期 高拱改革纲领述论 以 挽颓习以崇圣治疏 为中心 殷都学刊 2 0 0 8 年第1 期 高拱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 大连大学学报 2 0 0 9 年第2 期 赵 世明 高拱 尽反阶政 浅析 殷都学刊 2 0 0 8 年第1 期 林金树 高拱和 张居正民生思想研究 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 0 0 8 年8 月 乔凤岐 高拱的育人用人思想略论 兰台世界 2 0 0 9 年第1 8 期 等 总体而言 随着研究的深入 近年对隆庆时期的关注逐渐增多 但研究多集 中于几个突出问题和热点人物上 对隆庆革新的内容和进程尚缺乏整体的 系统 的探究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隆庆革新的背景和条件 革新背景 明朝在穆宗即位之初 就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统治危机 嘉靖朝长达四十余年 统治所产生的诸多弊政 是隆庆君臣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研究隆庆革新 必须首先考察隆庆之前尤其是嘉靖朝的主要弊政 亦即隆庆革新的背景问题 惟 此 才能认识隆庆革新的对象 内容 也才能为考察革新的程度及影响提供参照 此处就隆庆革新的背景略作分析 一 世宗崇道与后期怠政 明世宗好神仙之术 即位不久就 渐兴寺观 崇奉诸教 嘉靖二年 1 5 2 3 年 给事中郑一鹏上疏指斥道 迩者祷祀繁兴 制用渐广 乾清 坤宁诸宫 各建斋醮 西天 西番 汉经诸厂 至于五花宫 西暖阁 东次阁亦各有之 或 连日夜 或问日一举 或一日再举 经筵俱虚设而无所用矣 伤太平之业 失天 下之望 莫此为甚 圆南京礼部尚书秦金等人也因灾异上言 指责世宗修设斋醮 是 耗蠹财用 崇正不能如初 然而 明世宗对于诸臣劝谏置若罔闻 依 然奉玄如故 嘉靖十九年 1 5 4 0 年 方士段朝用以所炼白金器进献世宗 声称用其 盛 饮食物 供斋醮 即神仙可致 固 并认为世宗欲得长生 必须 居深宫无与外 人接 世宗听信其言 准备让太子监国 自己 静摄一二年 此意图立即遭到 太仆卿杨最等人的激烈反对 监国之议因此罢行 尽管世宗未能如愿退隐 但从 此之后便开始怠政废事 嘉靖二十一年 世宗遭宫婢变后移居西内 从此便 日 求长生 郊庙不亲 朝讲尽废 君臣不相接 对此 嘉靖二十八年 1 5 4 9 年 翰林院编修张居正曾上疏言道 今陛下即位以来二十八年矣 乃今阴阳不调 灾异数见 四夷未宾 o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来 卷五二 世宗崇道教 第7 8 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五二 世宗崇道教 第7 8 3 7 8 4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明世宗实录 卷三o 嘉靖二年八月 庚二f 第7 9 8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园 清 张廷玉 明史 卷二百九 杨最传 第5 5 1 6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国 清 张廷玉 明史 卷三百七 佞幸传 第7 8 9 6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边麈屡警 犹不能不勤宵旰之忧者 意奉职者未得其人与 抑上下之志犹有 所未通耳 今群臣百僚不得望陛下之清光已八九年 虽陛下神机独运 万机 之务 无有留滞 然天道下济而光明 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亲近文学侍从之 臣而能独治者也 今陛下所与居者 独宦官宫妾耳 夫宦官宫妾 岂复有怀 当时之忧 为宗社之虑者乎 今大小臣工 虽有怀当时之忧 为宗社之虑者 而远隔于尊严之下 悬想于于穆之中 逡巡噤口 而不敢尽其愚 海瑞也于嘉靖四十五年 1 5 6 6 年 上疏指责明世宗奉玄斋醮 大兴土木的 种种恶政 批评世宗 一意修真 竭民脂膏 滥兴土木 二十余年不视朝 法纪 弛矣 圆 世宗崇道怠政使嘉靖朝政陷于混乱 在明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下 皇帝需要通过日常亲政来推动政治运行 但是 自从世宗移居西内 君臣之 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 世宗本人尊崇道教近乎荒唐 他甚至依靠扶乩决定国家 事务 政府政策和人事安排 而阁臣中也无人能够代替皇帝控制全局 夏言为政 怙宠恃才 旋进旋夺 与部臣互有低昂 后继者严嵩亦取宠媚上 弄权害政 由此 崇道与长期怠政导致朝事日非 统治陷于危机之中 二 官僚集团的腐败与吏治废弛 明代中叶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奢靡之风的盛行 极大地冲击着明代政治和社 会 当时 民俗之侈 不独贵近为然 自朝廷以及缙绅 民庶亦颇尚之 奢侈之 风 公私俱竭 奢靡之风冲击着明代吏治 在这种风气的浸染下 官吏们为饱私欲 往往置 廉耻国法于不顾 纳贿受赂 贪赃枉法 嘉靖时 官僚集团的腐败现象己相当严 重 正如时任都御史的王廷相所言 今e l 朝野之风 廉静之节尽丧 贪污之风大行 一得任事之权 便 为营利之计 贿赂大开 私门货积 但通关节 罔 不如意 泾薪可以点火 白昼可以通神 是岂清平之世所宜有者乎 在先朝岂无贿者 馈及百两 人已骇其多矣 今者动称千数或及万数矣 岂无贪者 暮夜而行 潜灭其 迹 犹恐人知 今也纳贿受赂 公行无忌 岂非士风之大坏乎 大臣贪浊 明 张居j 下 张太岳 集 卷一五 论时政疏 第1 8 2 页 上海 卜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4 年 圆 清1 张廷玉 明史 卷 六 海瑞传 第5 9 2 8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明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卷九 阁部霓轻 第2 4 5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5 9 年 回 明j 林俊 请亲大臣疏 明臣奏议 卷 八 丛书集成初编 本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e l 在高位 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 将无不唯利是图矣 京官贪浊而安 处无事 则外官被其鼓动之风者 亦无不唯利是图矣 大小效尤 内外征 利 由今之道不变其俗 则在上者日以封殖 在下者日以剥削 民穷盗起 而国事日非矣 o 嘉靖二十年 河南道御史杨爵亦指斥道 方今 奢侈僭蹄 公私因竭 奔兢成风 贿赂通行 过灾变而不忧 非祥瑞而称贺 士俗民风 于此大坏 对此 朝廷曾数次申明奢靡之禁 但直到嘉靖末年 这种士风日下的局面仍未改 变 嘉靖四十一年 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就曾于奏疏中指出当时大小官吏的贪腐 情状 各级地方官吏 管钱谷者牟羡余之利 理刑名者狗出入之私 闸厂关津则 留难商旅 差遣勾当则骚扰军民 而作为 天子耳目之臣 的巡按御史 每次 巡历 则 供亿馈遗之费 动以百数 甚至公受保举谢仪 私索地方土物 固各级地方官吏贪赃枉法 中饱私囊的行为 使百姓深受科索之害 而御史却无 法有效地履行监督之责 不仅如此 在这种贪贿风气盛行的大环境下 御史们也 往往不能端严律己 清约率人 反而对官僚阶层的腐败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与官僚集团的腐败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吏治废弛 这成为明代统治阶层自身的 一大顽疾 长期以来纲纪不振 吏治废坏的政治环境 是滋生官僚腐败的土壤 而官僚的整体腐败又使整肃吏治的工作举步维艰 究其根源 导致吏治废弛的因素之一 在于明代中期用人制度上的缺陷 在 官吏的选授和升迁方面 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了偏重进士的风气 士子读书 只为 博取功名 入仕之后 不论政绩如何 单凭进士身份就可官运亨通 身居要职 而非进士出身者则难有出头之日 在这种风气笼罩下 学校教育志在功名 不问 德行 选用官吏只凭资格 不看政绩 如此一来 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必下降 正如嘉靖时都御史王廷相所言 士子 一登仕宦之途 即存侥幸之念 谄谀贿 赂 无所不为 遇一官缺 必有数人竞争 于是京师有讲抢让之谣 而廉耻扫地 矣 加剧吏治废弛的另一因素 在于考察失实 言路壅塞 明代设科道言官 赋 明 王廷相 天变自陈疏 见 f l l l c y 龙等编 明经世文编 卷一网八 王肃敏公奏疏 第1 4 7 1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6 2 年 圆 明世宗实录 卷 四六 嘉靖二二十年 g 丙寅 第4 9 3 7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明世苗 实录 卷五 五 嘉靖四十r 肆正月 辛亥 第8 3 3 8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国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 卷一七 第3 1 2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予其纠劾百司之责 旨在整肃风纪 澄清吏治 但在实践中 由于监察官员自身 品行的局限及其所处官场环境的影响 他们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履行职能 嘉靖四 十一年 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言 迩来御史巡历 惟急簿书 期会与迎承趋走 之末 不暇问有司贤否 虽行举刺 必及代期 以故人情纵玩 贪史日众 御史的玩忽职守 清浊不分 考察不实 反而助长了士风的败坏 与此同时 言路壅塞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终嘉靖一朝 摧抑言官的记载不绝于书 尤其在 大 礼议 李福达狱 谏罢斋醮和弹劾严嵩等事件中 言官更是遭到沉重的打击 如在李福达案中 大批科道官员都被加以挟私弹劾或风闻失实的罪名 或被发配 边疆 或被削籍为民 在弹劾严嵩事件中 给事中周怡 王烨 御史叶经等数人 也都遭下狱或贬谪 摧抑言路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嘉靖二十年 御史杨爵担忧 道 往来太仆寺卿杨最言出而身亡 近日左赞善罗洪先等皆以言罢斥 臣恐忠 臣结舌 谗谄盈廷 而上下之情不能相通矣 此沮抑言路 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 也 结果如其所料 在皇权的严厉压制下 言官们直言进谏的勇气逐渐丧失 殆尽 多数人遇事或噤口不言 或敷衍塞责 其监督作用渐成空谈 三 严重的财政危机 明代中叶 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 严峻的财政形势始终是困扰嘉靖君臣的 一大难题 早在嘉靖三年 1 5 2 4 年 留都南京的财政状况已经不容乐观 时 任南京户部尚书的颜颐寿上疏称 南京各仓粮储仅足十万之数 而官军 匠役一 月支出的粮米就需十万余石 即使加上三十万石截留免运粮米及苏松湖三府京库 折银 也只勉强凑足五个月的支出 同样 京师重地的财政问题也相当严重 嘉 靖四年 1 5 2 5 年 兵部尚书李钺就指出 当时京通二仓所积粮银不足三年的 支出 而由于地方频繁地奏请截留漕米或蠲免税粮以及运河运输条件的限制 二 仓粮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但粮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仅是冗匠冗役就给京通 二仓造成极大的耗损 据查 当时织染局与内官监所役军匠数额已经过万 但主 事太监仍以监局缺乏匠役为由 奏乞收用新人一千余名 这样 每年要支付这些 军匠的粮米就超过十五万石 李钺认为 在粮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 若仍然 冗 食不节 则京师重地难免要陷入 仓廪空虚 的窘境 明世宗实录 卷五 五 嘉靖四十一 年正月 辛亥 第8 3 3 8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国 明世宗实录 卷二 四入 嘉靖j 十年二月 丙寅 第4 9 3 9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明世宗实录 卷五三 嘉靖四年七月 庚辰 第1 3 2 3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占研究所 1 9 6 8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实上 嘉靖初年的财政已经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嘉靖七年 1 5 2 8 年 户部核查太仓收支情况得出 该年所入仅为一百三十万金 所出却达二百四十一 万有余 收支严重失衡 尽管户部提出了整顿财政以实现节约的办法 但这种努 力短期内收效甚微 嘉靖二十八年 1 5 4 9 年 户部预算称 该年应发边银八十 五万二千五百两有余 但 太仓积贮缺乏 难以支给 朝廷不得不从南京户 部 临清仓 德州仓等处借支库银以补给 嘉靖二十九年 1 5 5 0 年 俺答进犯京师后 明朝在京边各地大量增兵设戍 从而导致饷额激增 财政状况更为窘迫 嘉靖三十年 1 5 5 1 年 京边岁用共计 五百九十五万 户部尚书孙应奎在槁木无策的情况下 只能建议从南畿 浙江等 州县增收一百二十万两的加派以应急 此后 京边岁用 多者过五百万 少者 亦三百余万 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 圆 财政年年都有亏空 于是 各种额外税 收和附加税便层出不穷 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依靠 但是 东南沿海地区频遭倭 患 许多地方也是天灾人祸不断 地方有司往往要为当地奏留或请免赋税 这样 一来 正常的税收尚且不能如期缴纳 更别提其他各种额外的加派了 在此情形 下 甚至原本贮存于太仓中库以备缓急之需的库银 也被支取出来充作边费了 除数额庞大的边费外 宗藩禄米也是明代中叶的一大负担 嘉靖时已经无力 养活如此众多的宗室人口 如嘉靖三年 1 5 2 4 年 山西代府的禄米已欠缺三季 右佥都御史蔡天祜请求朝廷发内帑接济 但当时帑藏匮乏 边储不支 户部根本 没有款项可提供 只能建议通过地方有司催征税粮和拨发贮库银两以通融补给 嘉靖四十一年 1 5 6 2 年 御史林润上疏指出 每年输入京师的粮食有四百万石 而诸府禄米就达八百五十三万石 地方上 如山西 河南二地 前者存留粮食一 百五十二万石 宗禄就达三百十二万石 后者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 宗禄却需一 百九十二万石 从京师到地方 所有岁入 单是支付宗室禄廪尚且不足 更何 况还有吏禄 军饷等各种支出 尽管财政捉襟见肘 世宗及皇室的用度却仍然耗费巨大 世宗营建频繁 嘉 靖十五年 1 5 3 6 年 以前 用于营建的经费已达六七百万 其后费用 增十数倍 各种费财费力的营建工程层出不穷 工部工食之费无从所出 有时不得不建议征 国 明世宗实录 卷三四六 嘉靖二十八年三月 己卯0 第6 2 6 1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清 张廷玉 明史 卷七八 食货二二 第1 9 0 1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清 张廷玉 明史 卷八二 食货六 第2 0 0 1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4 年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地方累年逋赋及借用各处赃罚银 榷税 桥梁税等项银两 除此之外 世宗还 频繁要求采买香料 珠玉宝石及烧造大量瓷器等 耗费相当严重 当宫室进用不 足时 世宗便允许其从太仓借支 总之 庞大的宫室进用 更加剧了财政恶化的 状况 到隆庆即位时 国家财政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隆庆元年 户部上奏称 当 时的太仓储备仅能够维持三个月的开支 军储匮乏至极 高达百万两的边费无处 筹措 圆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以扭转财政困境 必然是隆庆君臣的当务之急 四 搿南倭北虏 的长期困扰 边患问题长期困扰着明王朝 嘉靖时情况更为严重 来自北方蒙古诸部的威 胁 使嘉靖君臣早已筋疲力尽 而沿海一带频繁发生的倭患 又使危机进一步加 深 嘉靖初年 蒙古诸部时分时合 当时 小王子虽为名义上的君长 但俺答 吉囊等部势力强大 因此 各部实际上互不统摄 其对明朝边境的军事行动也往 往频繁而且分散 在入侵明朝时 他们或联合行动 或单独进犯 每次入侵都给 沿边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嘉靖二十一年 1 5 4 2 年 俺答破大同塞后入掠太 原及其以南地区 在不足一月的时问内就抢掠 十卫三十八州县 杀戮男女二十 余万 牛马羊豕二百万 并焚烧庐舍八万余处 践踏田禾数十万顷 足见其 破坏力之大 而在嘉靖朝四十余年间 蒙古诸部对明朝北边的这种军事行动几乎 从未停止 为抵御蒙古诸部的威胁 明朝一方面大量增加戍军 另一方面则不断 修建各种防御工程 由此 边费大量增加 政府财政负担更加沉重 以解决边费 名义征收的提编 加派等附加税将百姓脂膏搜刮殆尽 而经常性的作战与修建防 御工事也让边地戍军疲惫不堪 军队中因此常常滋牛不满情绪 甚至于爆发兵变 嘉靖十二年 1 5 3 3 年 大同戍军就因修边工期紧张而发牛骚乱 此外 由于类 似的原因 辽东 广宁等地的戍军也都发 牛过叛乱 戍军叛乱的发生 固然有军 队本身纪律松弛的原因 但边境危机的压力则是更为深刻的因素 对于蒙古诸部的侵扰 明世宗始终坚持军事解决 他反对通贡瓦市的丰张 其不让步的态度导致危机日益加深 当嘉靖二十一年 1 5 4 2 年 吉囊死后 诸 子各自为政 俺答遂成为蒙古诸部中势力最强盛的领袖 他多次遣使要求与明互 嘉靖三十五年 t 部冈t 作繁兴即提f i 此法 得旨允行 见 明世宗实录 卷四三六 嘉靖三十五年六 月 丙午 第7 5 0 5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明 于圻 续文献通考 卷 o 国用 第3 0 8 5 页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 0 0 0 年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六o 俺答封贡 第9 1 4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 都遭到明世宗的拒绝 如嘉靖二十年 1 5 4 1 年 七月 俺答 阿不孩遣使 款大同塞请求互市 世宗不仅拒绝了其通贡互市的请求 还历数蒙古诸部的扰边 之罪 并悬赏擒斩俺答 阿不孩 俺答等的要求得不到明朝应允 便分道入侵 大掠而去 次年五月 当俺答等再次款塞求贡时 明朝竟诱杀其信使 俺答被激 怒 于是 不待秋期 即以六月悉众入寇 深入l b 西 大掠太原 平阳等府 屠戮极惨 之后数年 蒙古诸部未再派遣信使 其对北方边境的入侵仍然 相当频繁 嘉靖二十五年 1 5 4 6 年 五月 俺答又一次遣使到大同塞请求互市 其信使却再次被明朝边将杀害 总督宣大侍郎翁万达认为这是实现北疆安宁的大 好时机 便请求朝廷处决擅杀信使的边将 榜首寨上 以示与蒙古诸部通贡和好 的诚意 但世宗拒绝采纳其建议 而是下令边军严阵以待 俺答关于互市的请求 再次遭拒后 便又大举袭击宣府 延安 宁夏等地 此后 蒙古诸部所有关于互 市的请求都一概被拒绝 圆由此更导致俺答等部发动灾难性的入侵进行报复 至嘉靖二十九年 1 5 5 0 年 蒙古诸部的入侵已经扩展至整个北方边境 据该年边报称 当时 棘海海夷窥甘凉 套虏窥延固 俺答 小王子部落盘据威 宁海子及开平边外 岁犯宣大诸镇 朵颜三卫数引北虏犯广宁 辽阳 即是 说 西起甘凉 东至辽东乃至东北的北部边境都面临着战乱的威胁 该年八月 俺答大举入侵 攻破北京东北的古北口 击溃蓟镇守兵后南掠通州 并在距北京 城不远的白河驻扎 分兵劫掠京畿周围州县 于是 京师戒严 此时 明世宗仍 然不肯考虑俺答的通贡请求 而是下令 集兵剿杀 但当时能够集结起来的 士兵总共不过五六万人 驱出城门 皆流涕不敢前 军队如此狼狈 根本无 法在交战中取胜 明世宗的顽固态度 使明朝再三错失了解决边境危机的机会 此后 整个北方边境一直战事不断 京师也两次告急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隆 庆后期 在蒙古诸部频繁入侵的同时 南方沿海的倭患问题也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 步 自嘉靖二年 1 5 2 3 年 争贡之役后 明政府撤销了市舶司 从此 市舶 明世宗实录 卷二二六二 嘉靖二十一年闰五月 戊辰 第5 2 1 0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罾除嘉靖三十年暂开宣府 大同码市外 明世宗实录 卷三六o 嘉靖 十九年五月 王午一 第6 4 3 8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田 明世宗实录 卷三四六 嘉靖二二十九年八月 甲申 第6 4 9 9 页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 9 6 8 年 固据 明史 世宗二 卷 八 一为嘉靖三十四年九月戊午 俺答犯怀来 京师戒严 一为嘉靖四十 2 年 十月丁卯 辛爱 把都儿破墙子岭入寇 京师戒严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罢 而利权在下 奸豪外交内调 海上无宁日矣 官方贸易渠道关闭后 此 前暗中发展的私人海外贸易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 海商集团 明政府对此感到不安 于是 数次厉行海禁 对海商集团进行剿捕 对此 海商集团公然与官军对抗 致使冲突不断 与此同时 在中日官方贸易断 绝后 为获得中国商品 日本海寇也积极从事与中国海商的走私贸易 并经常配 合中国海商在沿海地区进行抢掠 由此 导致嘉靖时期沿海倭患日益严重起来 嘉靖二十五年 1 5 4 6 年 倭寇宁波 台州 攻掠诸郡邑无算 官民廨 舍焚毁至数百千区 于是 朱纨被指派前往负责浙江 福建的沿海防务 他 赴任之后 对海外贸易活动进行严厉的军事打击 但是他的作为得不到地方势家 的支持 嘉靖二十九年 1 5 5 0 年 朱纨受到弹劾而自杀 从此之后 闽浙一 带的海防日益废弛 海寇活动更为猖獗 毒东南者十余年 据史籍记载 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三年 1 5 5 2 1 5 6 4 年 期间 海寇入掠事件几乎年年 发生 沿海边防已然面临严重的问题 二革新条件 一卑瓢宋 i 十 面对日益严峻的统治危机 明朝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和稳定统治 局势 否则将难免王朝覆亡的危险 嘉隆交替 恰好为其提供了 除旧布新 的 契机 隆庆帝迥异于其父的统治方式 客观上成为贤臣能将施展抱负的有利条件 作为国家权力层中的权威 皇帝在国家大小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官员的任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喷泉设计及施工方案
- 全屋定制方案咨询公司
- 求购心里咨询与培训方案
- 咨询室布置口腔护理方案
- 珠海薪酬管理咨询方案
- 公路隔离网安装施工方案
- 老土营销方案
- 社区空间规划与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洞察及研究
- 小黄鸭专卖店活动方案策划
- 应急预案考试答案
- 辐射安全防护技术革新方案
- 2025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中秋团圆主题班会课件
- 义齿行业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飞行服务站2025年无人机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报告
- 新质生产力六大科创中心
- 医疗数据孤岛问题与跨平台安全共享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迎中秋节庆国庆节主题班会课件
- 摄影设备租赁平台的市场潜力与趋势-洞察及研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私营医院市场营销部升职晋升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