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解表药与方剂 主讲MSNUS 第九单元中药与方剂 一 麻黄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麻黄 草质茎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中药名 麻黄 别名 龙沙 狗骨 拉丁名 HerbaEphedrae 功能分类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采收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 加工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麻黄 药用部位 干燥草质茎 生用或炙用 性味归经 辛 微苦 温 入肺 膀胱经 功能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主治 风寒感冒 胸闷喘咳 风水浮肿 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 马牛15 30g 猪羊3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生用发汗解表力大 炙用平喘止咳好 禁忌 表虚多汗 肺虚咳嗽及脾虚水肿 毒性 无 主产地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麻黄原生态 麻黄生药 麻黄饮片 性状特征 细长圆柱形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 断面周边绿黄色 髓部红棕色 气微香 味涩 微苦 木麻黄蜡叶标本 草麻黄蜡叶标本 麻黄根 药用部位 麻黄根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肺经 功能 止汗 主治 用于自汗 盗汗 气虚自汗 配黄芪 白术 玉屏风散 阴虚盗汗 配五味子 煅牡蛎 用法用量 马牛15 30g 猪羊3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禁忌 有表邪者禁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麻黄根生药 简介 本品呈圆柱形 略弯曲 长8 25cm 直径0 5 1 5cm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有纵皱纹及根痕 外皮粗糙 易成片状剥落 根茎具节 节间长0 7 2cm 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 体轻 质硬而 断面皮部黄白色 木部淡黄色或黄色 射线放射状 中心有髓 无臭 味微苦 二 桂枝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桂枝 嫩枝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中药名 桂枝 别名 柳桂 嫩桂枝 拉丁名 HerbaaEpimedii 功能分类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采收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 加工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桂枝 药用部位 茎枝 切段 生用或蜜炙 性味归经 辛 甘 温 入心 肺 膀胱经 功能 发汗解肌 温经散寒 温阳利水 主治 感受风寒 表虚自汗 通痹止痛 治风寒湿痹 脾阳不振 便稀薄 尿不利 水肿 用法用量 马牛15 45g 猪羊3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禁忌 温热病 阴虚火旺及血热妄行和孕畜 毒性 无 主产地 广东 广西 云南 桂枝原生态 桂枝生药 简介 本品呈长圆柱形 多分枝 长30 75cm 粗端直径0 3 lcm 表面红棕色至棕色 有纵棱线 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 枝痕 芽痕 皮孔点状 质硬而脆 易折断 切片厚2 4mm 断面皮部红棕色 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 髓部略呈方形 有特异香气 味甜 微辛 皮部味较浓 桂枝饮片 简介 为类圆形或类方形的薄片 皮部红棕色 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 髓部略呈方形 周边棕色至红棕色 有纵棱线 质硬而脆 有特异香气 味甜 微苦 桂枝饮片 三 防风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防风 根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中药名 防风 别名 屏风 关防风 拉丁名 RadixSaposhnikoviae 功能分类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采收 春 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 加工 除去须根及泥沙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防风 药用部位 干燥根 根茎 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辛 甘 微温 入膀胱 肝 脾经 功能 解表祛风 胜湿 止痉 主治 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风疹瘙痒 破伤风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 羊5 15g 犬3 8g 炮制作用 禁忌 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毒性 无 主产地 东北 河北 四川 防风原生态 防风蜡叶生药 防风生药 简介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 下部渐细 有的略弯曲 表面灰棕色 粗糙 有纵皱纹断面不平坦 皮部浅棕色 木部浅黄色 气特异 味微甘 防风蜡叶饮片 简介 为圆形或长圆形厚片 外皮灰棕色 切面皮部浅棕色 有裂缝 木部浅黄色 体轻 质松 气味特异 味微甘 防风饮片 组成 黄芪90g 白术60g 防风30g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用于表虚自汗 内伤表虚 恶风 易感风寒 自汗 气短 动则气喘 倦怠无力 纳少便溏 舌苔薄白 脉细弱 加减 如表虚自汗不止 酌加牡蛎 浮小麦 五味子 麻黄根 增强固表止汗作用 阴虚盗汗不宜用 方歌 玉屏风散术芪黄 益气固表止汗良 表虚自汗恶风证 服之以后体安康 玉屏风散 世一得效方 痛泻要方 景岳全书 组成 土炒白术60g炒白芍45g防风45g陈皮30g 功效 功效 疏肝健脾 止痛止泻 主治 肝旺脾虚而致的痛泻 证见肠呜腹痛 失气频频 大便泄泻 泻后痛不止 苔薄白 脉弦缓 加减 便稀如水 加炒升麻 车前子 茯苓 便带脓血 加白头翁 黄芩 腹痛甚 倍白芍 加香附 发热 苔黄腻 加黄连 黄芩 兼寒者 加干姜 吴茱萸 久泻不止 加炒升麻 五味子 运用 本方可用于急性肠炎 神经性腹泻有上述症者 方歌 痛泻要方用陈皮 术芍防风四味宜 若作伤食医便错 此方原是理肝脾 四 荆芥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荆芥 地上部分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或花穗 中药名 荆芥 别名 香荆芥 拉丁名 RadixSaposhnikoviae 功能分类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采收 夏 秋二季花开到顶 穗绿时采割 加工 除去杂质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荆芥 药用部位 全草或花穗 生用 炒黄或炒炭 性味归经 辛 温 入肺 肝经 功能 解表散风 透疹 主治 感冒 头痛 麻疹 风疹 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炒炭能入血分而有止血作用 禁忌 表虚自汗 阴虚火旺者禁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江苏 浙江 江西 荆芥原生态 荆芥药材 荆芥饮片 荆芥炭饮片 药用部位 全草或花穗 生用 炒黄或炒炭 性味归经 辛 温 入肺 肝经 功能 解表散风 透疹 主治 止血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炒炭能入血分而有止血作用 禁忌 表虚自汗 阴虚火旺者禁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江苏 浙江 江西 荆芥炭饮片 简介 表面呈黑褐色 内部焦黄色 气微辛香 味苦涩 荆芥穗 简介 为穗状花序 淡棕色或黄绿色 气芳香 味微涩辛凉 标签 荆芥 地上部分 解表药 饮片 功能分类 解表药 功能主治 解表散风 透疹 药材来源 药材荆芥穗的炮制品 炮制作用 生品善于散头面之表邪 荆芥穗饮片 荆芥穗炭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学 标签 荆芥 地上部分 止血药 饮片 功能分类 解表药 药材来源 药材荆芥穗的炮制品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 炮制作用 炒炭后 可缓和辛散之性 增强止血作用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荆芥穗炭饮片 简介 炒炭后呈焦黑色 香味减弱 味苦涩 五 紫苏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紫苏叶 叶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 中药名 紫苏 别名 苏叶 拉丁名 FoliumPerillae 功能分类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采收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 加工 除去杂质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紫苏 药用部位 干燥叶 生用 性味归经 辛 温 入肺 脾经 功能 发表散寒 行气和胃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 腹胀 呕吐 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5g 犬3 8g 炮制作用 禁忌 气虚 阴虚及瘟病患者慎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我国南北均产 紫苏原生态 紫苏原生态 紫苏饮片 形态性状 切片厚2 5mm 常呈斜长方形 皮部易剥落 木部黄白色 占大部分 有细密放射状纹理 中央髓部白色或脱落中空 气微香 味淡 紫苏叶饮片 简介 呈不规则的片叶 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 疏生灰白色毛 质脆 气清香 味微辛 杏苏散 组成 杏仁30克 苏叶30克 陈皮30克 半夏21克 茯苓30克 前胡21克 桔梗30克 甘草15克生姜21克 大枣12个 功效 宣肺散寒 祛痰止咳 主治 风寒束肺证 以咳嗽 气喘为主 兼有发热轻而恶寒重 无汗肢痛 鼻流清涕 口色青白 舌苔薄白 脉浮紧 应用 感冒 急慢性支气管炎有上述证者 紫苏梗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紫苏梗 干燥茎 理气药 药材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中药名 紫苏梗 别名 紫苏茎 苏梗 拉丁名 CaulisPerillae 功能分类 理气药 采收 11 12月间采挖 加工 除去杂质 趁鲜切片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紫苏梗 药用部位 干燥茎 生用 性味归经 辛 温 入肺 脾经 功能 理气宽中 止痛 安胎 主治 用于胸膈痞闷 胃脘疼痛 嗳气呕吐 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5g 犬3 8g 炮制作用 禁忌 气虚 阴虚及瘟病患者慎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我国南北均产 紫苏梗 性状特征 呈方柱形 四棱钝圆 长短不一 直径0 5 1 5cm 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 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 节部稍膨大 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 体轻 质硬 断面裂片状 切片厚2 5mm 常呈斜长方形 木部黄白色 射线细密 呈放射状 髓部白色 疏松或脱落 气微香 味淡 紫苏子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紫苏子 成熟果实 药材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果实 中药名 紫苏子 别名 苏子 拉丁名 FructusPerillae 功能分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采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加工 除去杂质 晒干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紫苏子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辛 温 肺 大肠经 功能 止咳平喘 降气消痰 润肠 主治 用于痰壅气逆 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0g 犬3 8g 炮制作用 禁忌 肺虚咳喘 脾虚滑泄者禁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我国南北均产 紫苏子饮片 性状特征 本品呈卵圆形或类球形 直径约1 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 基部稍尖 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 易压碎 种子黄白色 种皮膜质 子叶2 类白色 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 味微辛 紫苏子饮片 苏子降气汤 和剂局方 组成 苏子60g制半夏30g前胡45g厚朴30g陈皮45g肉桂15g当归45g生姜10g炙甘草15g 功效 降气平喘 温肾纳气 主治 上实下虚的喘咳证 证见痰涎壅盛 咳喘气短 舌苔白滑等 应用 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轻度肺气肿属痰涎壅盛 肾气不足者 六 白芷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白芷 根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中药名 白芷 别名 香白芷 川白芷 杭白芷 拉丁名 RadixAngelicaeDahuricae 功能分类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采收 夏 秋间叶黄时采挖 加工 晒干或低温干燥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白芷 药用部位 干燥根 生用 性味归经 辛 温 入肺 大肠 胃经 功能 散风除湿 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 主治 风寒感冒 鼻塞 风湿痹痛 疮黄肿痛 乳痈 白带 用法用量 马牛15 30g 猪羊5 10g 犬3 5g 炮制作用 禁忌 痈疽已溃 脓出通畅 血热阳亢忌用 毒性 无 主产地 四川 浙江 河南 白芷原生态 白芷生药 药材性状 白芷根圆锥形 头粗尾细 长7 24cm 直径1 5 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具同心性环状文理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有多数纵皱纹 白芷生药 药材性状 白芷根圆锥形 头粗尾细 长7 24cm 直径1 5 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具同心性环状文理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有多数纵皱纹 白芷饮片 简介 为横切片 外皮灰棕色或黄棕色 切面白色或灰白色 粉性 形成层环棕色 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质坚实 气芳香 味辛 微苦 白芷饮片 简介 为横切片 外皮灰棕色或黄棕色 切面白色或灰白色 粉性 形成层环棕色 皮部散有多数油点 质坚实 气芳香 味辛 微苦 七 生姜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生姜新鲜根茎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姜科植物姜 中药名 生姜 别名 姜根 百辣云 拉丁名 RhizomaZingiberisRecens 功能分类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采收 秋 冬二季采挖 加工 除去须根及泥沙 收藏单位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生姜 药用部位 新鲜根茎 切片生用或煨熟用 性味归经 辛 微温 归肺 脾 胃经 功能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化痰止咳 解毒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 胃寒呕吐 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 马牛15 60g 猪羊5 15g 犬1 5g 炮制作用 生品辛散作用较强 长于解表散寒 禁忌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毒性 无 主产地 我国 大部分地区均产 生姜原生态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高0 5 1m 根茎横走 扁平肥厚 有分枝 叶无柄 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 长15 30cm 宽2 2 5cm 花葶自根茎中抽出 总花梗长达25cm 穗状花序球果状 苞片卵形 浅绿色 花冠黄绿色 唇瓣大 3裂 两侧裂片边缘紫色 雄蕊一枚 药隔附属体钻状 花期秋季 本种在栽培时很少开花 生姜生药 生姜饮片 简介 呈不规则片状 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 有环节 质脆 易折断 断面浅黄色 内皮层环文明显 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 味辛辣 八 细辛 学科类别 生命科学中兽医 标签 细辛 根及根茎 解表药 药材 药材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华细辛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