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理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东西长约378公里,南北宽约238公里,总面积为65551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5.46,在3盟9市中面积居第7位。境内居住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7个民族。截止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174.13万,其中蒙古族5.709万人。分布在7个旗县区,以乌拉特中、后两旗居多。全市行政区划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临河区。旗县区下辖18个镇(包括乡村集镇)、82个乡、23个苏木,795个村民委员会、141个嘎查。临河区是市政府所在地,市区人口近30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地 势全市地势明显分为三大类:北部为高平原,中部为山地与丘陵,南部为平原。(一)乌拉特高平原位于市境北部,南至阴山北麓丘陵,北至国界,面积约为30600多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400米,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在新构造运动中,南部狼山急剧上升,形成高平原由南向北倾斜,地面坦荡,起伏很小。主要由第三系河湖相红色砂岩和砂质泥岩及第四系砂砾层组成。剥蚀作用强烈,形成石质残丘与风蚀洼地,由于少雨干旱,宽浅的河床只在雨季才有水流,汇集于北部洼地,为内陆水系。洼地之北,中蒙边境一带,分布着剥蚀残丘,断续相连。高平原东部是阶梯高原,由南向北呈阶梯状降低,大约有五级高度不等的台面,海拔由1500米降至950米,与边界丘陵相接。主要由第三系上新统黄色砂岩及砂质粘土岩和渐新统灰白色砂岩等组成。台地由于受南北向河流切割,形成许多南北向或东西向的台间洼地,将高原分割成彼此遥遥相对的条状高台,切割深度一般在3060米,成为旱谷。谷坡两侧保留23级河流阶地,谷地水土条件较好。层状台地上,地下水埋藏较深且不稳定,常构成缺水草场。高原中部乌尼苏至伊很查汗一带,为波状高原。由侏罗系以前岩层组成的低山丘陵,海拔13001500米,呈北北东至南南西向分布,宽1525公里,顶部平坦,远视为山,近视为台。比附近由第三系组成的高原高50100米。台面岩石裸露,有许多宽浅的旱谷,深不过1米,是昔日河流的遗迹。高平原西部是倾斜高原,海拔从1500米降至900米,从狼山向西北倾斜。干燥剥蚀作用更加强烈。古老基岩出露,由北东向的花岗岩垅岗、低丘和宽浅的风蚀洼地和旱谷等地貌类型组成,丘岗间堆积着风化的碎属物质、地表起伏小。由于风力强烈,广泛而零散的分布着沙漠和戈壁。面积较大的有巴音戈壁和本巴台沙漠。分布在乌拉特后旗西部及西南部;海里斯沙漠分布在乌后旗北部;白音查干沙漠分布在乌后旗的东北角,总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这些沙漠绝大部分位于干燥剥蚀残丘与垅岗之间,沙丘下伏多半是冲洪积砂砾岩。有的是埋在戈壁或微有起伏的残丘之上。流动沙丘面积比重大,如本巴台沙漠流砂占40%,海里斯沙漠的流沙占64%,主要为新月形沙丘链,一般高1020米,也有高达50米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分布在流沙的边缘,大部分是白刺堆,只有白音查干沙漠是固定、半固定沙垄白刺灌丛沙堆为主。(二)阴山山地位于乌拉特高平原之南,呈东西向,横亘在巴市中部和东南部,根据分布的位置,可分为狼山、色尔腾山和乌拉山三部分。狼山 又名哈那林乌拉山(黑山之义),在阴山山脉的西端,长约280公里,宽约3060公里,在东经10730以东为东西走向,以西为北东走向,呈弧形环抱后套平原,面积约7990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之间。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35.2米,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境内,也是阴山山脉的最高峰。山脉岩石为元古代各类变质岩,岩石坚硬,峰峦重叠,山峰多呈屋脊状或齿状,悬崖峭壁多,岩石裸露,植被稀疏,仅在阴坡生长低矮杂草和灌木丛,狼山东段尚可见到林木,西段海拔降低没入荒漠之中。山间盆地海拔12001400米,有第三系沉积层上覆盖第四系风砂层,面积较大的有海流图盆地、呼鲁斯太盆地。此外还有一些由侏罗系组成的条形洼地,埋藏着煤田。狼山的沟谷较多,较大者有27条,如海流图、乌不浪沟、韩乌拉沟、前达门沟、胡鲁斯太沟、乌拉布龙更沟、东乌盖沟、西乌盖沟、大坝沟等,婉蜒曲折,两侧耸立,纵深长2040公里,是山前、山后的交通要道,有的已筑成公路。狼山南北两侧不对称,南坡陡峻险要,象一道屏障矗立于后套平原之北,高出平原600多米,阻挡着寒潮与风砂,保护了后套平原的农业生产。山麓常见滑坡和较厚的山麓堆积以及断续相连的多级阶地,这些现象说明狼山的抬升作用仍在持续之中。狼山北坡比较平缓,一般坡度在40左右,相对高差200400米,南高北低,呈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向北逐渐过渡到乌拉特高平原。色尔腾山 位于狼山之东,以海流图盆地为界,面积约10100平方公里。大致在海流图以东山势展开,分为三支。南北平行,最北的一支叫哈达特山。位于海流图盆地的东北,长约120公里,最宽处55公里,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海拔16001800米。多为平缓的低山与丘陵,岩石主要为片麻岩与花岗岩。山顶和阳坡岩石裸露,阴坡有稀疏的杂草。中间的一支叫渣尔泰山,位于海流图盆地之东,小佘太川之北,东西长90多公里,南北宽1020公里,面积2500平方公里。一般海拔在13001600米,相对高差240320米。南坡陡峭,北坡平缓,变质岩石组成的山峰多呈屋脊状。花岗岩的山顶为浑圆状,干燥剥蚀显著,山坡覆盖着风化碎石,山间有河流与泉水,水质亦好,如石哈河、摩楞河等,给小佘太川的农牧林业提供了水源。最南的一支叫白云查汗山,位于小佘太川之南、明安川之北,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1020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海拔13001800米,相对高差120500米,岩石以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页岩等组成。主峰白云查汗山海拔2001米。阳坡岩石裸露,阴坡有山地草场,沟谷两侧较陡,较大的沟谷有15条,有些是山地南北的通道。乌拉山 位于明安川之南,黄河之北,西起西山咀,东至昆都仑河,东西走向,长94公里,宽1220公里,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7001000米,主峰大桦背海拔2324米。岩石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花岗岩、砂岩、砾岩等,由于山体轴部强烈上升,引起强烈的侵蚀,山脊狭窄而险要,山峰多为锯齿状,阳坡岩石裸露。植被稀疏,阴坡有薄层粘性土,植物比较茂密,森林覆盖率达27.75%。较大的山沟有点力斯太沟、打拉盖沟、大坝沟等。山脉南坡具有明显的断层崖,山麓洪积扇群和多级阶地特别发育,山脉北坡亦有洪积扇群和阶地,但不如南坡明显。(三)河套平原位于市境南部,在地貌上可划分为四部分:乌兰布和沙漠、后套平原、明安川、三湖河平原。乌兰布和沙漠 分布在市境西南部,狼山与包兰铁路之间,包括磴口县部分,杭锦后旗西南部,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占整个沙漠的三分之一,是乌兰布和沙漠的北部。海拔10501030米,自东向西北逐渐降低,坡降比1/5000。在第四纪黄河冲积物和洪积物上覆盖着近代风成沙丘,沙丘的形态复杂,有新月形沙丘链、垅岗形沙丘、丘陵状沙丘和平坦沙地等。由于西南部是贺兰山与狼山之间的风口地区,每年从11月到次年5月为风季,主风向为西北和西南风。致使沙丘的分布是西南部多为流动沙丘,东北部为半固定、固定沙丘及平坦沙地,其方向为南西向北东向。流动沙丘一般高1020米,最低3米左右,最高可达50米左右,半固定沙丘相对高度一般在14米;固定沙丘较低在0.54米之间。流动沙丘每年平均向前移动45米。各类沙丘所占比重大约流动沙占44%,固定、半固定沙丘占40%,平坦沙地占16%,平坦沙地是表土被剥蚀,覆沙被吹走后的风蚀性洼地。可以开发利用,而且临近黄河水源。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原为古黄河冲积平原,平原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一般由二层物质构成,下层是河湖相中细组成的松沙层,上层是河流冲积的粘土层。当粘土层一旦被强烈的风蚀剥开之后,下层的沙层随风吹扬、堆积,形成沙丘。所以,被覆盖着的古老松沙层是形成这个地区沙漠的主要物质来源。后套平原 西起巴彦高勒、四坝、太阳庙一线,东至乌梁素海和西山咀,北至狼山南麓1200米等高线,南至黄河。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呈一扇形,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50米,在南高北低的冲积平原与北高南低的洪积平原之间形成一条凹陷地带,是现在的乌加河排水总干渠和沼泽所在地。黄河冲积平原是后套平原的主体,约占平原总面积的3/4,北以乌加河为界,南北宽4050公里,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0201040米,西高东低,坡降1/30001/5000,南高北低,坡降1/400001/18000,仅局部地方微有起伏。组成物质为细砂、粉砂和亚砂土,亚粘土互层,沉积物的粗细分布是由北向南相间变化的,厚的粗粒物质多出现于黄河古道,以砂类沉积为主;古河道之间则为亚粘土和粘土沉积。在黄河沉积分选的作用下,使后套冲积平原又有由西向东颗粒渐细的分布规律。据浅钻孔资料表明,地表5米左右的粘性土变化是:西部多为粉砂和亚砂土,局部夹1.5米左右的粘土;东部则以亚砂土、砂质粘土为主,粘土夹层多次出现,粘土厚度23米。5米以下还有厚层的粘土存在。风积物是在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不少碟形风蚀洼地和风积沙丘、沙梁、沙垅。另外,灌溉渠道与黄河古道所沉积的粉细砂也是风积砂的来源之一。冲积平原流动沙丘高度在220米之间,以新月形沙丘居多,并有扩大之势。半固定沙丘一般高11.5米,与风蚀洼地相间分布。固定沙丘低缓,呈波状起伏,生长着沙蓬等耐旱植物。风蚀洼地分布的方向、大小与该地风向、风力强度有关,一般洼地面积0.52平方公里,深0.51米,以北西至南东向居多。另外,有一些洼地是黄河改道遗留下来的天堤和古河间低地。还有些洼地是灌溉的废渠道。上述这些洼地积水而形成湖泊。因此后套平原多湖泊,构成地貌景观的特色之一。黄河冲积平原在靠近黄河岸边地带是河漫滩,宽窄不一,一般在1505000米,高出黄河水面0.51米。河漫滩的外侧是黄河阶地,高出河漫滩0.51.5米,地面平坦开阔,个别地方尚见到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0.51米。乌加河以北是山麓洪积平原,沿狼山、渣尔泰山南麓呈东西向分布。由一系列洪积扇群组成,是在长期间歇性水流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山麓沟谷大小不同以及携带物质堆积范围的不同,则形成大小不一的洪积扇,在山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出现重迭的现象。面积大者如石哈河、摩楞河、乌不浪沟、前达门沟、胡鲁斯太沟等扇形地。地形坡度较大,向南倾斜,坡度一般37,海拔10401200米,相对高差2060米。组成物质有明显的分带性,由扇顶至边缘,从粗逐渐变细,上部为砾石及碎石;中部为小砾石、粗砂、细砂及粉砂;前缘为粘质砂土和砂质粘土等。在洪积扇坡彼此交接处,常有南北向凹地,给地表迳流活动创造了条件,久而久之造成冲沟和干谷。在黄河冲积平原和山麓洪积平原间的过渡地带是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在河流冲积物上又堆积了洪积物,面积较窄。组成物质为砂砾、碎石、粗砂、细砂,并常夹有粘质砂土,有些地方上覆砂层。明安川 位于白云查汗山之南,乌拉山之北的山间盆地,西至乌梁素海,东至台梁,东西长约50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盆地中部为冲积平原,南北两侧为冲积洪积平原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三湖河平原 位于乌拉山与黄河之间,西起西山咀,东至包头市,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15公里,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为一狭长地区。地势有两个倾斜方向,一是由山麓向黄河,二是由西向东与黄河流向一致。地面坡降平均1/7000米左右,海拔10251200米。地貌分带性明显,从黄河到乌拉山可分河漫滩、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麓洪积平原等四带。河漫滩分布于黄河北岸,大致在防洪堤以南,高出黄河枯水位0.55米,南北宽数十米不等。沉积物有砂、粉砂和粘土,每年受洪水影响,密生着喜水植物红柳林。黄河冲积平原在防洪堤以北,面积最大,约占本区的3/5,地势平坦,坡度小,是发展灌溉与农业机械化的良好地方。组成物质以河流冲积的砂土为主,粘土与细砂极少分布。局部洼地形成湖沼或沼泽。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位于冲积平原以北,面积很小,成东西向狭长地带,宽约12公里。冲积相与洪积相交错,组成物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等各种砂砾石层和细砂、砂土等。地面微有起伏边缘地带常有潜水溢出,并有不连续的陡坎,高出冲积平原47米,形成一级阶地。山麓洪积平原在乌拉山南麓,包头银川公路以北,由一连串的洪积扇构成起伏不平的平原。由北向南倾斜,海拔10501200米。组成物质较粗大,以花岗片麻岩等为主,呈碎块且有棱角,常与砂壤土混合,分选极为不良。由于乌拉山上升幅度较大,致使这一带出现明显的阶地,与冲积平原联系起来看,阶地可分三级: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比一级阶地高515米,阶地坡面3045,宽100200米,由砂砾层和粘质砂土等组成。阶地表面因冲沟、干谷切割,比较破碎,坡脚下有泉水出露。三级阶地高出二级阶地1020米,宽200800米。阶坡较陡,在40以上,组成物质为较厚的红土层和半胶结的粉砂、砾石以及砂砾等,阶地表面平坦,多被薄的坡积层、洪积层砂砾覆盖,由于冲刷切割,沟谷发育,沟间地则呈梁状或平台状。上述阶地以三湖河平原的西北部最明显。二、水系我市水系以阴山山脉为分水岭划分为两大水系,山脉南为黄河水系,北侧为内陆河水系。1、河流黄河水系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经甘肃、宁夏进入市境。乌拉山前的三湖河,也是黄河的古道。由于乌拉山的冲积洪积物南侵,迫使黄河主流南移。黄河自二十里柳子上游8公里处的治沙渠口入市境至乌拉特前旗的池家圪堵入包头市境,境内干流长345公里,水面积226.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过境水迳流量315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入境后,坡度变小,水流平稳,河道落淤,浅滩弯道迭出,平面摆动较大,虽地处中游,却具下游河床特征。平水期一般水面宽4001800米,水深26米、流速0.81.8米秒。黄河北岸汇入的支流有狼山和乌拉山山沟河流。狼山共有大小山沟147条,积水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250平方公里以上的山沟15条,占总积水面积90%。由于降水少,各山沟年迳流量很小,狼山西部多年平均迳流深度35米毫米,东部510毫米。有清水的山沟只有40条,流量都很小,除乌苏图勒河、木伦河、海流图河、乌不浪沟、乌兰布拉格沟流量可达500公升秒外,其余山沟均很小,并有时断流,大山沟汛期洪水频繁,危害灌区。乌拉山共有山沟28条,积水面积388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以上的山沟11条,多年平均迳流深度1015毫米,山沟清水流量很小,一般都在50公升秒以下,由于沟口距三湖河干渠较近,汛期洪水有时打断三湖河干渠,危害灌区。山洪沟多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清水流量很少,多为暴雨山洪,历时短。有清水的山沟52条,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山洪沟有22条。内陆河水系市境内陆河水系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北的高平原上,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共有内陆河沟34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河道干涸,只在降雨和冰雪融化期才有水流,其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背依阴山山脉的河谷,均由南向北流入草原、沙漠和戈壁洼地,少数河流流出国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河水出山口后,大部分渗入地下,变为潜水或被蒸发而消失,有清水的仅有10条,而且流量很小,其余为间歇性的河谷或干谷。2、湖泊市境内有2公顷以上的湖泊318个,水域面积3141555亩。成因类型为古河床洼地和风蚀坑洼地由黄灌区注水或地下潜水出露形成。湖泊多分布于河套平原,阴山以北仅有桑根达来淖尔、查干陶力盖诺尔等少数几个时令湖泊。面积在1500亩以上的湖泊和水库有21个,其中乌梁素海水面44985亩,平均水深0.7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是全市最大的湖泊,是河套平原黄灌区排退水、山洪水的容泄区。三、河流水文特征巴彦淖尔市的河流除黄河外,其余河流的水文特性均取决于本地区的降水、蒸发及地质地貌等条件。水文是气候与自然地理的综合产物,所以各河的水文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黄河流经河套平原的黄河,来水量均由上游青海、甘肃省冰雹融化降雨形成。区内汇入的支流虽然较多,但多为时令河,补给水量很少,唯汛期暴雨过后的山洪,对黄河的水位是有影响,黄河一年有两个汛期,即伏汛与凌汛。黄河的水文情势和巴彦淖尔市地区的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年迳流 黄河自宁夏进入巴市后,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315亿立方米。由于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因而区间支流补给的水量极少。黄河来水由于灌溉用水,使得下游比上游水量小。三盛公黄河枢纽工程建成后,河套平原黄灌区每年引水4050亿立方米,1985年为52.03亿立方米。洪水 黄河洪水按其成因主要分为冰凌洪水和暴雨洪水两大类。冰凌洪水是由河道内冰凌消融和河槽畜水释放所致,多发生于3月份,亦称凌讯。暴雨洪水多发生于79月份,少数年份在6月,每年洪水次数一般有23次,少数年份可达5次,平均洪水流量30004000立方米/秒。冰凌 黄河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处于黄河流域的最北端,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每年封冻时多自三湖河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时则自上而下。在流凌封冻时,冰块阻水,水位上涨,部分水量储存于河道。春季河冰消融。河槽蓄水与上游来水、消冰水向下逐段增多形成洪峰向下推动,受冰凌卡塞影响,洪水水位远比伏汛期相同流量的水位要高。由于自上而下地解冻开河,下游气温低,冰质硬,上游洪峰迫使盖强行鼓裂解冻,造成大块流冰,易在浅滩弯道处受阻,形成卡冰结坝,12天内可堆积起长达数公里以致数十公里的冰坝,导致上游水位猛涨,极易溃堤决口造成灾害。黄河一般在11月中、下旬流凌,12月上、中旬封冻。流凌、封冻日期的变化幅度一般在半个月以上。进入3月份以后,气温逐日增高,冰层逐渐解冻,最早在月初,最晚在4月初。封冻期一般为90120天。泥沙 黄河是世界上有名的多沙河流,中、下游较上游含沙更多。巴市河段水含沙量约为6千克/立方米。黄河在区内,泥沙是处于有淤有冲的过程,但总的是以沉积、滩地淤积为主。水质 黄河水质优良,据上游石嘴山市水文站测定,黄河水的矿化度一般在0.40.6克/升之间,盐份组成以Ca(HCO3)2占50%,NaCl占16%,Mg2SO4占14%,Mg(HCO3)2占12%,Na2SO4占8%。灌溉系数较高,一般都大于30%。近年来,由于黄河水受到上游排放含盐过高污水污染,水质逐年恶化。据市水科所1979年测定,59月灌溉期,河水矿化度已由50年代的0.3克/升,上升到0.713克/升,全盐中的有害盐份由60年代的38%增加到61%。水的化学类型由50年代的重碳酸、钙镁型水(HCO3CaMg型)演变为氯化物,重碳酸、硫酸盐钠、镁型水(CIHCO3SO4 NaMg型)。五毒(汞、砷、酚、氟、铬)不断涌现,有的超过国家标准。目前,市境黄河段迳流水质矿化度小于1克/升,多属重碳酸型水,适于农牧业用水。(二)境内其它河流境内各河沟均为山溪性河流,平时清水流量很少,夏季暴雨、山洪暴发,河沟的来水和洪水均受暴雨控制,历时短,陡涨陡落。年降水 全市年降水量为100300毫米之间,由于降水受季风环流和地形所支配,总的分布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之间,其中78两个月最多。冬春季少雨雪。全市各地最多与最少降水量比值在2.74.8之间,降水变率在2530%,极不稳定。蒸发 本区日照时数多,加之风大,故蒸发量大,多数地区年蒸发量在20003200毫米之间,个别地区在4000毫米以上。分布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蒸发量以46月最大,约占全年的40%以上。各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一般为同期降水量的1030倍。本区相对湿度在4454%之间,气候干旱。年迳流 全市多年平均迳流深为310毫米,年迳流深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大于丘陵和平原。阴山以北地区的内陆河迳流深在3毫米左右,河套平原迳流深在35毫米,狼山地区迳流深在510毫米之间,乌拉山地区一般在1030毫米之间。内陆河地区,河套平原迳流深在5毫米以下,属不产流区,面积约占全市的6070%。其它产流地区迳流一般在530毫米之间。迳流的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大,大小值差几至几十倍,年变差系数多数地区大于1。全市多年平均迳流量为3.31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水系为2.37亿立方米,占总迳流量的71.6%,内陆河水系为0.94亿立方米,占总迳流量的28.4%,各河流一般春汛水量不大,只占年迳流量的12%左右,春汛后,雨水不多,逐渐进入汛前枯水期。69月为夏汛期,迳流量占年迳流量的70%,冬季12月至翌年3月,水量很少,一般不足全年的2%。四、地下水地下水主要靠降水入渗和少量凝结水补给而成,其分布规律主要与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及气候等诸因素密切相关。市内地下水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地下水按分布埋藏和水力特性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自流水)三类。按含水层岩类的特点,市内地下水可划分为基岩裂隙水、高原红层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沙漠风积砂孔隙水、河套平原第四系冲、洪湖积层孔隙潜水和承压水五大类。基岩裂隙水 位于阴山山地水文地质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山丘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主要是狼山、乌拉山地区和北部中蒙边境的低山丘陵区。其地下水富、贫状况差异很大,富水区单孔涌水量最高达60吨/小时以上;但这类地区面积较小;中等水量区单孔涌水量在1030吨/小时;贫水区单孔涌水量小于1吨/小时,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2克升。高原红层孔隙水 分布在阴山山丘和低山丘陵间由红层高原组成的长带状拗陷盆地中,主要含水层岩性为白要系的砂砾岩,含水层埋深一般大于15米。盆地中心地带水量较丰富,单孔最大涌水量达70吨/小时以上;在边缘地区,水量小,单孔涌水量1030吨小时;在盆地周围与围岩接触带,是水量极贫区,单孔涌水量15吨/小时,或小于1吨/小时。水质矿化度多小于2克升,盆地中心可达2克升以上,以HCO3ClNa+型为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基岩山丘的沟谷和河谷尾部冲、洪积平原中,面积虽小,但它是区域地下水迳流排泄的主要通道。含水层均由粗中砂、细砂、砂砾石和砂卵石组成。在狼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含水层厚一般525米。单孔涌水量达100吨/小时以上;中等水量地区,单孔涌水量在1030吨/小时;贫水区主要在山丘中较小沟谷、较大沟谷上游段,高平原地区的冲、洪积平原、盆地的发育沟谷中。由于这类地区沟谷较短含水层富水性差,单孔涌水量15吨/小时或1吨/小时以下。矿化度一般小于2克升,为HCO3型水,适于开采利用。第四系沙漠、风积砂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盟境西部瞪口县的沙漠地区。这类区水位埋深都较小。一般都小于10米。含水层底部大都是第三系、白垩系红泥岩,是很好的隔水层。含水层由风积细砂、中细砂和砂石等组成。厚度一般在530米。单孔涌水量最大可达4080吨/小时;中等水量区,单孔涌水量在10吨小时左右;贫水区单孔涌水量1吨/小时以下。矿化度小于2克升,以HCO3型为主。大片洼地及绿洲的边缘矿化度大于2克升。河套平原第四系冲、洪湖积层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位于阴山山地以南,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该区为一断陷盆地,主要含水岩系为第四系冲积、洪积砂砾石层孔隙潜水和承压水,第四系冲积湖积粉细砂层孔隙潜水和第四系湖积粉细砂孔隙承压水。山前地段出水量一般大于100吨小时,矿化度小于2克/升,以HCO3型为主。在后套平原上游地段,一般水量50100吨/小时,矿化度小于2克升,主要为HCO3型和HCO3 SO42型和Cl型水。后套平原的下游段和乌加河以南一线,矿化度多大于3克升,有的高达10克升以上,为Cl型和ClSO4型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是制约的因素。阴山山地丘陵区及其他山丘区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构造条件和风化作用,岩石不同程度发育节理裂隙,成为接受降水入渗的条件。乌拉山的一些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便于降水入渗,可涵养水源,降水入渗地下后,通过岩石裂隙储存和运移,迳流条件较好。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以杂流形式,一部分排泄于山间河谷,转化为河川迳流,一部分进入河床沉积层,形成河床潜流,泄于山间洼地、盆地,其中大部分储于洼地、盆地含水层内,一部分被蒸发。在山丘区与平原区交界地段,山丘区地下水以侧向径流形式泄入平原区含水层。平原区地下水的循环条件比较复杂,除受前述自然因素控制外,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大。地下水的补给除大气降水入渗外,还有山丘区的侧向迳流,平原河流的渗漏补给以及灌溉水的回归补给。河套平原灌溉水的补给占很大的比重。平原区的迳流条件与地形、岩性和构造条件密切相关。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坡度较陡,岩性颗粒较粗,多为砂卵碟石、粗砂,含水层迳流条件好,以水平交替为主。在冲湖积平原区,地形平缓,含水层岩性颗粒变细,除地处上游地段径流比较通畅外,一般迳流条件变差水平排泄较微,以垂直蒸发排泄为主。沙漠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凝结水,储存于沙漠底部隔水层的低洼处,形成沙漠潜水,以蒸发形式消耗,部分可渗入补给下部含水层。内陆地区,多属干旱气候带,降水少,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因而地下水较贫,仅在一些闭合盆地、洼地内形成地下水的汇聚区,除接受降水补给外,可得四周边缘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以就地蒸发消耗维持水均衡。五、气候巴市地区属内陆高原地区,其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温和凉爽。由于地形复杂,加之地理和自然诸因素的影响,造成全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多风气候。(一)气候特征冬季(12月) 严寒少雪,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3-41。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寒潮活动势力强。爆发时引起剧烈降温,24小时降温幅度达10以上。冬季降雪甚微,平均降雪量24毫米。地面积雪深度一般15厘米。春季(35月) 干旱、少雨、风大。大陆冷高压减弱,但冷空气活动次数反而增多,因此天气忽冷忽热,气温日较差大。春季降水少,一般仅有1030毫米,故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春季多大风天气,占全年大风日数的70。每当冷空气南下入侵时,卷起砂尘漫天,形成风砂遮日,各地砂尘暴日数多达1020天。夏季(68月) 蒙古低压出现,又受夏季风影响,水气较为充沛。但气层很不稳定,因此,夏季炎热而多雷阵雨,年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夏季。夏季光照充足,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秋季(911月) 天气晴朗,凉爽宜人,降温剧烈,霜冻较早。秋季因夏季风逐渐南退,气温下降幅度较大,秋霜冻来临较早,秋作物常受霜冻危害。(二)气候要素1、气温年平均气温巴市年平均气温3.77.6。温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西部高于东部,最南端的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年平均气温7.6,最北的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为3.7。阴山山脉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山后年平均气温比河套平原低3左右,冬季低5左右。山后风力较大,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气候显得极干燥。阴山以北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4以下,乌拉特后旗前达门站低达-15.1。极端最低气温(1961年12月12日)低达-41.0。河套平原1月平均气温在-10-13,河套地区五原县温度最低为-13.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623.8。气温变化气温季节变化,以1月、4月、7月、10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的气温,1月(冬季)平均气温为-11 -15,其中河套地区为-10 -13,阴山以北为-13-15,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为全市的暖中心,平均气10.8。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为全市的冷中心,平均气温为-15.2;4月(春季)平均气温为610,河套地区为810,阴山以北为69;7月(夏季)平均气温为2124,其中河套地区为2324,阴山以北为2124;10月(秋季)平均气温为48,其中河套地区为78,阴山以北为47。气温变化是冬寒、夏热,一年之中、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年较差为33.437.3。气温变化剧烈是1011月,比较稳定是68月。气温的日变化比较显著,平均日较差为11.515.3,最大的日较差为24.029.1。一日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1415时,气温最高。日较差以春季为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2、降水市境山地、丘陵较多,地形复杂,所以降水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其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形成东部多于西部、山地多于平原。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最多的地区是乌拉特前旗中滩农场年平均285.1毫米,乌拉持后旗虎勒盖尔地区降水量最少,年平均99毫米。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77285毫米;西部地区99184毫米,东西相差78101毫米。另外,东部的乌拉山林区和西部的两狼山区降水量约300400毫米左右,比同经度的平原地区多100160毫米,东西相差78101毫米。另外,东部的乌拉山林区和西部的两狼山区降水量约300400毫米左右,比同经度的平原地区多100160毫米。降水年内分布一年之中,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春季降水量1227毫米,夏季80144毫米,秋季2149毫米,冬季24毫米。由于各地降水强度不同,而形成降水日数也各异。一年中0.1毫米降水量的日数,全市平均45天左右,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多达55天,临河地区最少,不足35天。其余地区均在4050天左右。降水强度以夏季为最大,往往最大降水量是在几小时或几分钟之内下降的。市境一日最大降水量为46.3119.1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15.935.6毫米。境内降水25毫米暴雨的日数,年平均不足一天,而且均出现在7、8两月,但强度大,危害严重。降水的年变率市境降水年变率差异很大,最多年降水量和最少降水量的差值一般都在160290毫米之间,特别是乌拉特中旗差值最大,竟超过395毫米。境内各地降水量相对年变率在2737%之间。由于降水年变率大,造成旱、涝灾害频繁。3、风巴市地区位于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环境影响,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时间较长,再加上境内地势较高,植被稀疏,因此风速较大,环境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很大,每年10月到翌年3月,境内受蒙古气旋控制,盛行北风或西北风。入春以后,来自海洋上的东南季风日益增强,所以偏南风或偏东风增多。除受季风影响外,还受到地形的制约,因此风向变化差异很大。磴口县巴彦高勒地区处于阴山和贺兰山之间,盛行西南风;陕坝、临河、五原地区受阴山山脉影响,盛行西北风;西山咀地区受乌拉山的影响,盛行东南风,阴山以北地区,多盛行偏西风。各地年平均风速2.56.3米秒。其中河套地区2.53.3米秒,阴山以北3.36.3秒。临河市、杭锦后旗、五原县等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不足3米秒,为少风地区。阴山北部地区的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则为多风地区。乌中旗的乌兰、乌后旗的赛乌素、前达门和海力素等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大于5米秒,为多风地区。杭锦后旗陕坝镇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是全市风速最小的地区。乌拉特后旗的前达门地区年平均风速为6.3米/秒,是全市风速最大的地区。全市等于或大于8米/秒的风速日数50100天。其中北部高平原60100天。河套平原5060天。等于或大于17.2米/秒(8级)的大风日数874天,其中北部高平原5074天,河套平原828天。乌拉特后旗前达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73.6天,居全市之首,最多年可达129天。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少,仅7.9天。全市最大风速为1840米/秒之间,北部高平原最大可达40米/秒,河套平原最大可达30米/秒。全市静风频率为329%。其中阴山以南地区为329%,阴山以北地区为1629%。一年之中,风速的特征是:春季风速最大,冬季次之,秋季居中,夏季最小。一日之中、风的变化是:夜间风速最小,日出后逐渐增大,午后达到最大,傍晚较小。4、相对湿度境内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年平均相对湿度4254%,其中河套地区4754%,阴山以北4248%。相对湿度最大地区是五原县城关镇,年平均54%,临河地区52%,相对湿度最小的地区是乌拉特后旗虎勒盖尔,年平均39%。相对湿度季节的变化直接受季风影响。夏季东南季风入侵,境内水汽较多,因而水多而集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就大。一年中相对湿度最大平均值河套地区出现在8月,阴山以北出现在12月或翌年1月。春季由于降水量少,气温回升迅速,风速较大,空气中水汽较少,相对湿度最小。最小值出现在5月,平均最小值2340%。一日之中,相对湿度变化是早晨最大,午后最小,入夜后,逐渐回升增大。5、蒸发巴市地区蒸发量变化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增高,湿度的减小,云量的减少,风速的增大,日照时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境内年蒸发量平均20323179毫米,最大地区是乌拉特后旗的海力素地区,年平均蒸发量3178.8毫米,旗境西北部的虎勒盖尔年最大蒸发量4085.7毫米,该地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5倍,年蒸发量最小地区是五原县城关镇,年均2032.2毫米,是降水量的11.5倍。一年之中,春季蒸发量最大的季节,蒸发量为年度的4050%。秋季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少,蒸发量不及夏季。冬季蒸发量剧降到最小限度。6、日照市境内日照时数的多少,随季节、云雾、降水、大气透明度、地形情况而增减。日照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阴山以北,全年日照时数平均3215.13401.8小时。一年中夏季日照最长,冬季最短。日照时数最多时,河套地区为6月,阴山以北为5月。最少为12月。在农作物生产季节的49月期间,每日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可照时数与实照时数之比)高于70%以上,此间光照充分,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7、云量市境内天空云量分布是北部稍多于南部,差异不大。年平均总云量乌拉特前、中、后旗为4.04.2成,其余地区在3.83.9成之间。全市一年内,晴天日数为109131天,阴天日数为4263天。一年中云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一日中,白天多,夜间少。(三)灾害性天气巴彦淖尔市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影响工、农、林、牧、交通和国防建设事业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干旱、大雨、暴雨、冰雹、霜冻、干热风、春雨、低湿冷害、大风、白灾、黑灾、寒潮等11种。1、干旱根据史料统计分析,自14701985年这516年间,巴市地区共发生旱灾约340次之多,分析近百年干旱资料,市内平均三年中有两年干旱。建国后,巴市地区自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到1985年,发生明显的大范围的干旱有12次。在作物生产生长的季节里,也多出现春旱、夏旱和秋旱。春旱 春季由于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日照时间长和大风日数多等原因,最易发生干旱。夏旱 在36年中,巴市地区共发生夏旱10次,平均每3年一次。秋旱 入秋后,如降水锐减,极易发生干旱。干旱的地理分布,西部干旱重于东部,北部干旱重于南部,磴口县西部和北部及乌拉特后旗是全市最干旱的地区。乌拉特中旗及乌拉特前旗山旱区、牧区次之。2、大雨、暴雨巴市地区的大雨每年平均出现12次,多者34次,暴雨出现较少,大雨、暴雨出现次数在地理分布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乌拉特前旗的西山咀、中滩、乌拉山地区约占总数的38.4%以上,乌拉特后旗的海力素、虎勒盖尔、巴音戈壁等地约占总次数的8%以下。巴市地区的大雨、暴雨绝大多数出现在每年的7、8两月。而以8月为最多。一年中大雨量最早开始于4月14日,最晚结束于10月14日。暴雨最早开始于7月26日,最晚结束于9月6日。巴市各地大雨、暴雨虽少,但强度很大。一日最大降水量,除临河不足50毫米外,其余地区一部在50毫米以上,最大值为119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除乌拉特后旗海力素为13.2毫米外,其余地区均在33毫米以上。3、冰雹冰雹是巴市地区出现次数频繁、危害严重的一种局部性的灾害性天气。一年中冰雹出现的次数以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为最为多,平均为4次,最多年可达7次;磴口县巴彦高勒镇最为少,平均为0.9次。冰雹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河套地区受雹最严重的地区是杭后、五原、临河,乌前旗次之,磴口县最轻。一日中降雹主要集中在空气对流旺盛的1419时,出现机率为78%,2011时为15.8%,1213时为5.3%。每次降雹时间平均为510分钟,最长不超过60分钟,最短的不足1分钟。冰雹直径一般为510毫米,最大可达20毫米。4、霜冻霜冻是巴市地区春秋两季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因为巴市地理位置偏北。是冷空气入侵的门户。加之地势高,气温变化剧烈,无霜期普遍较短,有秋霜来得早,春霜结束晚等特点。秋霜危害较重,春霜次之。巴市地区初霜日由东北向西南呈推进趋势,终霜日由南向东北推迟,故而霜冻期由北向西南减少。巴市地区无霜期平均为126天。其中河套地区为127136天,山旱区、牧区为96115天。无霜期最长的磴口县为136天,最短的乌拉特中旗石哈河地区仅有96天。一日中,霜冻多出现在夜间,其中在26时的占霜冻出现次数的7080%,在202时之间的约占15%左右,其余时间约占5%左右。巴市地区发生的霜冻,一般以轻霜冻为最多,约是霜冻总数的5060%,重霜冻出现机率为4050%。霜冻的强度与霜冻出现时间的早晚和地形有关。秋霜出现的越早,其危害性越大,但其强度往往较轻;出现的越晚,其危害性越小,但其强度往往较重。同样强度的霜冻低洼处比高、平处严重。农谚曰:“风打高山,霜打洼地”。5、干热风干热风是巴市河套平原春小麦生产后期的一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俗称“干旱风”、“火风”和“火燎风”。干热风的地理分布是西部强于东部。西部的磴口县是干热风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杭锦后旗、临河县共出现干热风天气52次,其中连续3天有22次,连续4天有23次,连续5天有3次。连续6天有3次,连续7天有1次。干热风危害严重年份占总年份的26%,轻干热风年份占41%。基本无危害的年份占33%。干热风在磴口县的出现机率为十年七遇。6、春雨春雨是巴市河套地区春季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河套平原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严重,当春雨过大时,容易造成地面潮塌起水,泛碱浇死幼苗,土壤板结顶苗等危害,对春耕生产影响很大。群众说:“别处春雨贵如油,河套春雨使人愁”。春雨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递减。乌拉特前旗春雨最多,平均降水量25.5毫米。五原县次之,平均降水量21.8毫米。杭锦后旗最少,平均18.2毫米。7、低温冷害低温冷害是指零上低温造成的大秋作物减产的气象灾害。由于河套地区无霜期短,秋季降温快及等于或大于10积温不稳定,所以常有低温冷害天气发生。8、大风巴市大风最多的地区是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前旗的后山等地。该地区年大风日数平均为5374天,最多年可达75130天。一日之中,大风的出现以1018时为最多,夜间大风最少。农谚曰:“早上起风,刮到点灯”。因大风而并发的沙尘暴(俗称“黄毛风”)其影响及危害同于大风而又甚于大风。巴市地区沙尘暴平均每年627天,最多的地区为乌拉特后旗的虎勒盖尔,年平均沙尘暴出现日数27天,磴口县巴彦高勒镇最多年沙尘暴日数55天。9、白灾白灾又称雪灾。是由于牧区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掩盖草场时间较长,影响出牧,使牲畜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造成牲畜大量死亡的灾害。白灾出现一般在隆冬到初春这一段时间。乌拉特中旗白灾发生次数最多,乌拉特后旗次之,乌拉特前旗最少。10、黑灾黑灾是入冬以后,草场没有积雪或积雪很少,牲畜吃不上雪、喝不上水,造成牲畜膘情下降,疫病流行,母畜流产,引起牲畜死亡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黑灾害通常出现在缺雪的11月至翌年的4月上旬。黑灾发生次数最多,危害最重的是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次之,乌拉特前旗最轻。11、寒潮每年侵袭巴市地区的寒潮次数平均5次左右,主要出现在114月。据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每年侵入巴市地区的寒潮次数各年差异甚大,有的年份达10次之多,而有的年份仅为1次。第二节 经济概况从1980年以来,我市经济建设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约14%,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85年13.46倍,达到工农业总产值151.37亿元。与此同时,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2003年比1985年增了十倍多。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568元,2003年增加到3015元以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03.5986多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217倍。一、农、牧业我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河套平原称为我国著名的“塞上谷仓”。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高梁、糜黍、豆类为主。经济作物有葵花籽、甜菜、黑瓜籽、胡麻籽以及瓜类蔬菜等。畜牧业生产主要在阴山以北的中、后两旗,其次前旗。牲畜以羊、马、牛为主,骆驼、猪次之。林业和养殖业近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粮食总产从2003年达14.82亿斤。2003年甜菜总产值达到2536440吨,油料3546470吨,黑瓜籽6401吨。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31070.1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290%。其中牧业达112355.8万元,牲畜总头数达到748.82万头。林业和渔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二、工业解放后全市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起电力、煤炭、化工、机械、食品、皮毛、造纸、纺织、酿酒、建材、矿产采掘等中小型企业,共十四个主要门类。建筑业、运输业及私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城镇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工业企业以简政、放权、承包为中心,进行了全面的配套改革,同时扩大外引内联,进行技术改造,注重市场信息,发展横向联系,使企业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生产全面回升,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生产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4.97亿元,比1985年增加了24倍,预算内国营企业实现利润1133万元,做到了全行业扭亏增盈。在产品的质量、品种、花色等方面有了步步提高的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课 青春正当时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
- 第4课 APP及其英应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龙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龙教版2018
- 7.4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说课稿-2023-2024学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 2025年中国橡胶和聚氨酯悬架衬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 3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2025至2030辣椒酱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第六课 学习要有计划性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长春版六年级上册-长春版
- 红细胞免疫功能评估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管理成熟度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妆车载用品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小学学校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细则 (2025秋季新版)
- 单相光伏并网反激式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策略与性能优化研究
- 2025-2030中国三坐标测量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新版八上道法知识点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学堂在线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口腔科院感知识课件
- 体育教学改革课件
- DB32∕T 4530-20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范
- 邮轮客舱服务管理课件
- 2025至2030椰子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