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生态学专业论文)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摘要 2 0 0 6 年5 月至8 月,2 0 0 6 年11 月至2 0 0 7 年1 月, 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底定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工作, 对该保护区内的鹎科鸟类群落调查研究。采用样带法调 查记录保护区内6 种生境中鹎科鸟类群落的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格局动态。并通过观测鹎科鸟类取 食行为的差异,研究其共存的机理。 夏季调查期间,于底定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鹎科鸟 类4 属12 种13 亚种,冬季调查期间观察到3 属10 种1 1 亚种。其中无论冬季还是夏季,红耳鹎和黄臀鹎都为灌 丛中的优势种,而阔叶林中的优势种为绿翅短脚鹎。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 数和优势度指数四类指标分别测定和分析在夏季和冬季 保护区内不同生境鹎科鸟类群落特征与生境的关系。研 究结果表明,稀树灌丛和次生幼年阔叶林在丰富度和物 种多样性指数上最高,而人工针叶林和农田村落生境中 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最低。 通过研究底定保护区密度较高的鹎类在取食方法、 取食基质和取食高度三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 重叠发现,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底定自然保护区内的鹎 科鸟类在取食方法和取食基质两个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值 都较高,主要的生态位分离发生在栖息地类型及取食高 度。由于这种差异,而使底定自然保护区内密度较高的 几种鹎类各自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或资源位,构成相对稳 定的鸟类群落。通过比较8 种鹎类翅长体长比率,发现 栖息于灌丛中的鹎类翅长体长比明显小于主要栖息于 阔叶林的物种。 关键词:鹎科鸟类群落多样性栖息地生态位和生态 位重叠形态特征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 l i 0 nt h ef a mll yp y c n o n o tld a ec o m m u nlt yindldi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o fg u a n g xf a b st r a c t t h ec o m m u n i t ys t r u c t u r ea n dd y n a m i co f t h ef a m i l yp y c n o n o t i d a ei nd i d i n g n a t u r er e s e r v e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f r o mm a y2 0 0 6t oa u g u s t2 0 0 6 a n dn o v e m b e r 2 0 0 6t oj a n u a r y2 0 0 7 。s u r v e y su s e dm e t h o d so fs a m p l i n gd i n ea t6k i n d so f h a b i t a t s ( v i l l a g e & f a r m e r , s h r u b ,s h r u b & l o ww o o d s ,y o u n gw o o d s ,m a t u r ew o o d s a n da r t i f i c i a lc o n i f e r o u sf o r e s o t h eb u l b u l sf o r a g i n gb e h a v i o r sw e r eo b s e r v e di n o r d e rt oe x a m i n et h ec o e x i s t e n c eo f t h eb u l b u l s 1 2s p e c i e so r1 3s u b s p e c i e sw e r er e c o r d e di ns u m m e r , w h i l ei nw i n t e r , o n l y 1 0s p e c i e so r1 1s u b s p e c i e sw e r ef o u n di nt h er e s e r v e r e d - w h i s k e r e db u l b u l p y c o n o n o t u sj o c u s u sa n db r o w n - b r e a s t e db u l b u lp y c n o n o t u sx a n t h o r r h o u sw e r e d o m i n a n ts p e c i e si ns h r u b ,m o u n t a i nb u l b u lp y c n o n o t u sm c c l e l l a n d i iw a st h e d o m i n a n ts p e c i e si nb r o a d l e a v e dw o o d s t h es p e c i e sr i c h n e s si n d e x ,s p e c i e se v e n n e s si n d e x ,d i v e r s i t yi n d e xa n d p i e l o ni n d e xw e r eu s e dt oa n a l 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u l b u l sc o m 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i n e v e r yh a b i t a t s s e c o n d a r yy o u n g b r o a d l e a v e dw o o d sa n d s h r u b & w o o dh a v et h eh i g h e s ts p e c i e sr i c h n e s si n d e xa n dd i v e r s i t yi n d e x f a r m v i l l a g ea n da r t i f i c i a lc o n i f e r o u sp l a n t a t i o nh a v et h el o w e s tr i c h n e s sa n d d i v e r s i t yi n d e x t h en i c h eb r e a d t ha n do v e r l a pa m o n gb u l b u l sw e r ec a l c u l a t e di nt h i sp a p e r n i c h eo v e r l a po nf o r a g i n gm e t h o d sa n ds u b s t r a t e sw e r eh i g hb o t hi ns u m m e r a n dw i n t e r , t h es e p a r a t i o no nf o r a g i n gh e i g h tw a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f o r b u l b u i sc o m m u n i t y w ea l s oc o m p a r e dar a t i oo fw i n gl e n g t ht ob o d yl e n g t ho f8 k i n d so fb u l b u l si nt h er e s e r v e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e dt h a tt h eb u l b u l sf o r a g e di n s h r u bh a v ear e l a t i v es h o r t e rw i n gt h a nb u l b u l sl i v e di nb r o a d l e a v e df o r e s t k e yw o r d s :t h ef a m i l yp y c n o n o t i d a e ;b i r dc o m m u n i t y ;d i v e r s i t y ;h a b i t a t ; n i c h el e n l g t ha n dn i c h eo v e r l a p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i d i n g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o fg u a n g x i i i l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 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 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旅j ) t 出 瑚,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一:撕复翩签名杈z 。肿日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第一章前言 鸟类群落是指某一特定区域或栖息地内,由资源因素( 如食物、巢址等) 所 决定的、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共存的鸟类集合体“1 。鸟类群落生态学是群落生态 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鸟类在野外比较容易遇到和鉴定,各种活动行为 易于记录,其生活史也比较清楚,鸟类的分布、食性、繁殖等研究有较多的历史 资料,因此在研究群落生态学时,常把鸟类群落做为重要的动物类群嘲。有关统 计也表明,在动物群落研究中,有关鸟类群落的研究报导最多啪。鸟类群落生态 学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群落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1 。鸟类群落学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伽、群落内鸟类多样性和丰富度 研究旧、鸟类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及集团( g u i l d ) 晦 ”、群落内的生态形态学格 局瓯”、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生境分布“”、鸟类群落结构组成的机理“”等。 有关鸟类群落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大量工作,但关于同域分布的某一特定 科鸟类群落及季节格局变化的研究较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雀科 f r i n g i l l i d a e 、山雀科p a r i d a e 、莺科s y l v i i d a e 、鸥科l a r i d a e “。,国内关于 同科鸟群落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鸭科h n a t i d a e 、山雀科、啄木鸟科 p i c i d a e 、扇尾莺科c i s t i c o l i d a e 等少数几科鸟类“”踟,未见有关于鹎科 p y c n o n o t i d a e 鸟类群落的研究。 1 1 鹎科鸟类研究概况 1 1 1 鹎科鸟类形态特征 鹎科属于鸟纲雀形目“一,体型小型至中等;嘴形不一,或细或长,或短而 粗厚,或具缺刻;鼻孔长形或椭圆形,裸出或多或少被以膜,有时覆以嘴须;嘴 弱,跗踱大多甚短小;体羽通常较软,尤以下背羽毛,丰满而柔软若绒:枕部多 具发状羽或羽冠,有的种类长而明显,有的虽然不易到,但无不具之例;颈短, 颈后羽稀少或几缺如;翅短圆,初级飞羽l o 枚:尾较长,呈方形或圆尾状,有 的稍凹;两性体羽及羽色相似,仅极少数雄性较雌性大;多数种类幼鸟与成鸟相 似,少数较成鸟苍淡或深暗。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1 1 2 鹎科鸟类在世界范围的分布 鹎科鸟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共计有1 5 属1 2 0 种( m a y r & g r e e n w a y ,1 9 6 0 ) 或 2 0 属1 2 2 种( h o w a r d & m o r r e ,1 9 8 4 ) 溉衢1 ,而根据郑光美( 2 0 0 2 ) 的统计,该科鸟 类共计有2 0 属1 3 0 种洲。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至菲律宾群岛。 1 1 3 鹎科鸟类在我国的分布 在我国共计有鹎科鸟类4 属2 2 种嘲或4 属2 1 种嘲。在我国分布的鹎科鸟 类除一种,即栗耳短脚鹎h y p s j p e t e a m a u r o r j s 主要在日本及附近岛屿繁殖,在 我国台湾和兰屿岛为留鸟外,其他种类都属于东洋型,全为留鸟。由于鹎科鸟类 在我国只限于分布在东洋界,因此可作为东洋界的代表。属种最集中的地区是热 带西部即云南南部与广西西南部。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及长江流域以 南各省,包括海南岛和台湾,西抵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个别种见于河南和山 东嘲1 。在南方各省,鹎科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云南省内分布有4 属1 8 种 脚,在广西记录有4 属1 2 种踟。鹎科鸟类是农田村落、竹林灌丛、人工林、果 园、城市绿地、大学校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多种生境中的优势物种或常见种 吼卸4 ”“。近年来,一些鹎科鸟类的分布范围不断向北扩散。如白头鹎 p y c n o n o t u ss i n e n s i s i ,历史记录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仅见于河北、 山东。但在北京地区自2 0 0 2 年以来,已多次观察到白头鹎群体池“。在更北 的东北地区,也有多笔分布记录;大连地区春、夏冬季都有白头鹎的分布记录, 已形成较大的种群,可能已成为当地的留鸟汹1 。甘肃省于2 0 0 0 年发现有白头 鹎分布,在青海省也发现相当数量的白头鹎。绿翅短脚鹎h y p s j p e t e s m c c l e l l a n d i i 在以往记录中只见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 东、福建等地,而田宁朝等在2 0 0 6 年在秦岭南麓发现有其分布,表明绿翅短脚 鹎分布区域已扩散到陕西省。鹎科鸟类分布区的扩展,可能与其食性广、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强、,种群优势大等因素有关嘲;也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鸟类分布 区的北移有关嗍。 1 1 4 鹎科鸟类食性 鹎科鸟类类主要为食果鸟,但也吃不少的昆虫1 。国内早期关于鹎科鸟类的 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研究大多集中于鹎科鸟类的食性,但研究对象多为分布范围较广的白头鹎、领雀 嘴鹎s p i z i x o ss e m j t o r q u e s , 红耳鹎p y c n o n o t u sa 矿t r j e e p s 等少数几种鹎类。 1 1 4 1 白头鹎食性 白头鹎我国分布范围最广,从东北地区至海南都可见到,关于白头鹎的食性 研究起步较早。周世锷在1 9 4 8 年分析了在南京近郊采获的白头鹎食性,白头鹎 在2 6 月的食物以金龟子、鼻甲、长角萤t e l e p h o r i d a e 、夜蛾幼虫等动物性食 物为主,9 l o 月转以构树b r o u s s o n e t j 8p a p y r i f e r a 、苦楝m e l i aa z e d a e a c h 、 樱桃p r u n u s s p p , 、乌桕s a p i u m s e b i 矗e r u m 桑果 l o r u a l b a 、葡萄v i t i sv i n i f e r a 等植物性果实或种子为食m 。据杜恒勤等观察山东泰山、徂徕山地区的白头鹎取 食,白头鹎在冬季的主要食物是留在树上的果实,有侧柏p a t y c a d u s o r i e n t a l i s 、圆柏s a b i n ac h i n e n s i s , 悬铃木p l a t a n u sa c e r i f o l i a 、槐s o p h o r a j a p o n i c a 苦楝、紫荆c e r c i sc h i n e n m s ,紫薇l a g e r s t r o e m i ai n d i c a 、荚蘧 v i b u r n u md i l a t a t u r n 等。有时亦啄食树皮缝隙中的虫蛹,但从来见其到地面觅食 1 。葛根等报导了白头鹎在春季取食猕猴桃芽并造成其减产渊。王维禹等用随机 采样法和扫描取样法研究了四川南充地区市及郊区的白头鹎春季食性,结果表明 白头鹎为杂食性鸟类,主要在乔木树冠、灌丛、菜地、草地和空中取食约种植物 的芽、嫩叶、花、花蜜、果实及昆虫。在育雏期前后的食性变化较大,育雏期以 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的频次仅占食物总频次的1 7 7 。育雏时, 其捕食动物性食物的频次占取食总频次的5 5 呻1 。 1 1 4 2 白喉红臀鹎p y c n o d i a e a u r j g a s t e r 食性 彭红元、柳雄鑫对玉林市东郊的白喉红臀鹎的春季食性进行研究,通过网捕 采集标本法和望远镜直接观测白喉红臀鹎的取食情况,并检查其胃内容物。结果 表明白喉红臀鹎在春季为杂食性鸟类,兼食动物和植物。其中动物性食物主要以 鞘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为主,植物性食物包括雀梅藤s a g e r e t j ar h e a 、龙葵 果s o l a n u mn i g r u m , 茅莓r u b u sp a r v i f o l i u s 、竹尖芽等;并指出白喉红臀鹎在 一天中所摄食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随当天的天气变化而变化。天气晴朗时 白喉红臀鹎多取食动物性食物,而天气阴沉时多在灌木丛、竹林问取食植物果实。 作者还发现同域内还存在另外两种鹎科鸟类白头鹎和红耳鹎,这两种鹎与白 喉红臀鹎的食性十分相近,推测这三种鹎类可能有一定的种间竞争。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i i 4 3 红耳鹎p y c n o n o t i d a e j o c o s u s 食性 刘小华解剖了4 2 只采获自广西贺州、隆林,南宁等地的红耳鹎其胃容物中 各类食物出现的总频次为5 4 次,其中植物性食物出现的频次占6 4 8 ;动物性 食物出现的频次占2 7 8 ;余为碎石粒等。在其植物性食物中,浆果出现最多, 为2 2 次,占食物总频次的4 0 7 ( 占植物性食的6 2 8 ) ,其它植物种子占食 物总额次的1 8 5 ;草籽占5 6 ,出现频次最低。动物性食物包括金龟子、 野峰、黄守瓜a u l a c o p h o r a 、鳞翅目昆虫l e p i d o p t e r a 等。 1 1 4 4 其他鹎类食性研究 陈永祥等人对贵州省金沙县白头鹎、黄臀鹎p y c n o n o t i d a ex a n t h o r r h o u s 、 领雀嘴鹎s p i z i x o ss e m i t o r q u e s3 种鸟类夏季食性进行了研究,共解剖了5 3 号 3 种鹎类食性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黄臀鹎和白头鹎的食物组成中,动物性食物 占到5 2 3 6 ;而领雀嘴鹎对植物性食物取食的频率明显高于白头鹎和黄臀鹎。 从食物组成上来看,鞘翅目昆虫是这三种鹎科鸟类的主要动物性食物,荚莲果和 悬钩子是主要的植物性食物。并指出领雀嘴鹎主要取食植物性食物可能与其喙形 有关h 町。 g r e z e g o r zk o p i j 研究了南非b l o e m f o n t e i n 市郊区红眼鹎p y c n o n t u s n i g r i c a n s 冬季食性,结果表明,l i g u s t r u mv u l g a t e 的果实是红眼鹎重要的食 物,占食物总数的6 6 7 e 4 n 。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鹎科鸟类的食性各不相同,但总得看来,鹎类在冬季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在繁殖季节则较多的取食动物性食物。 1 1 4 鹎科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 鹎科鸟类在各个季节的食物组成中各种植物果实和种子所占的频率都较高。 而鹎科鸟类在很多生境内都是优势种或常见种。因此鹎科鸟类是重要的种子传播 者,对于常绿阔叶林的退化群落具有重要意义删。韦明思等在中国科学院鹤山丘 陵综合开放试验站观察研究了鸟类对桃金娘g h o d o m y r t u st o m e n t o s a 种子的传 播。据野外观察和网捕法所捕鸟的情况判定,红耳鹎和白头鹎两种鸟类传播桃金 娘种子,在网捕到的红耳鹎和白头鹎的粪便中收集到的桃金娘种子分别为8 0 3 0 粒只和1 0 0 2 。0 粒只。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鸟消化道的桃金娘种子 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都没有破损。红耳鹎和白头鹎啄取桃金娘果实后喜欢飞到到较远且空旷的高处、 林窗以及植物群落交错带,使桃金娘种子得到远距离传播,并且使种子扩散到空 旷处。 王直军等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宋和勐仑地区观察和研究了传播山黄麻t r e m a t o m e n t o s a 种子的鸟类,其中8 种鹎类拾取山黄麻果实,分别是红耳鹎、黑冠黄 鹎p y c n o n o t u sm e l a m c t r u s 、黑头鹎p y c n o n o t u sa t r i c e p s 黄绿鹎p y c n o n t u s f a v e s c e n s 、黄腹冠鹎a l o p h o i x u sf a v e o u u s 白喉冠鹎a o p h o i x u s p a l l i d u s , 绿翅短脚鹎和黑( 短脚) 鹎h y p s i p e t e sl e u c o c e p h a u s 。而且摄食山黄麻果实 的鸟类中鹎科鸟类种群数量较大,与木黄麻关系密切。特别是红耳鹎的种群动态 更突出。而且经过这些鸟类摄食、消化后从果肉中分离的种子,较直接播种的果 实具有更好的萌发活力嘲。 肖来云与普正和在云南西双版纳研究了桑寄生植物和鸟类的关系,虽然三种 鹎科鸟类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黑冠黄鹎觅食桑寄生植物,但由于鹎科鸟类胃大 壁厚,消化力强,吞食的果实在胃中消化磨碎后再进入肠道消化吸收,种子已碎, 即使有未碎的种子因在消化道内的时间过长,加之胃液腐蚀的作用,胚变黄丧 失活力,不能发芽。因此认为鹎科鸟类不是该地区桑寄生植物的传播媒介1 黄双全、王孝民( 2 0 0 0 ) 研究了白头鹎和接骨草s a m b u c u sc h i n e n s i s 分布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有8 种鸟类出现在接骨草灌丛附近,但仅有自头鹎 取食接骨草的果实。通过分析二者的分布范围发现,接骨草的分布范围和白头鹎 的分布范围相吻合,推测接骨草主要依赖白头鹎传播。王跃华等研究山茶科濒 危物种猪血木繁殖时发现,在猪血木浆果成熟时只有黄臀鹎和红耳鹎两种鹎科鸟 类取食,这两种鸟类在取食猪血本果实候,常在农村屋旁路边、农田及山坡灌丛 林中停留,排泄带种子的粪便,从而达到猪血木种子散布删。 j a c q u e l i n ee s w e i r r i c h a r dt c o r l e t t 在香港退化山地景观研究了白 头鹎和红耳鹎传播植物果实的距离。通过研究两种鹎类取食一排出时间( g u t p a s s a g et i m e s ) 和用无线电跟踪技术探测其移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鹎 在取食植物果实后,取食一排出时间在5 1 2 2 m i n 之问,取食后1 0 分钟内移动 距离多小于l o o m 。在冬季,植物种子经白头鹎取食传播平均距离为4 0 m ,在夏季, 白头鹎和红耳鹎可以将植物种子传播到1 1 6 m 和1 3 3 m 。认为鹎科鸟类是联系香港 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丘陵地区各破碎化斑块间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因子。国外研究表明,在中东和 北非,鹎科鸟类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嘲。在泰国破碎化森林群落中的研究表明, 鹎科鸟类主要取食直径较小的果实或含有多个种子的浆果,对这类植物的种子传 播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那些果实较大,只含有一个种子植物传播意义不大插盯。 1 1 5 其他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鹎科鸟类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展,关于鹎科鸟类分类、环 境对其呜叫的影响及鹎科鸟类生物入侵等方面的研究多有报导。曹志平以亚种为 分类单位,对中国鹎科鸟类3 2 个亚种进行了数值分类,用4 种聚类方法进行计 算,建议表明将原来的鹎属和短脚鹎属合并为一属,冠鹎属和鹦嘴鹎属合并为一 属m 。姜仕仁等比较了嵊泗岛和杭州地区白头鹎鸣声特征删;韩轶才等研究了环 境噪音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呜叫频率的影响嘲。由于鹎科鸟类食性广、适应 环境能力强,在被人工引进到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后,能够很快繁殖扩散,常 通过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造成本地物种种群数量下降。如黑喉红臀鹎被引进到 塔西提岛上后,与当地珍稀鸟类t a h i t if l y c a t c h e r 竞争。造成该鸟繁殖成功率 降低。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上来看,国内关于鹎科鸟类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研 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单个鹎类的食性或行为,关于鹎科鸟类群落的研究较少,未见 到鹎科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与生境关系、季节格局及群落内部种问关系的研究。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人类干扰导致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数量大量减少, 替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林、退化灌丛、灌草丛和人工林 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封山育林,但仍存在着演替缓慢,常绿阔叶林恢 复困难的问题,不利于我国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m 1 。鹎科鸟类已经被 证实为亚热带地区破碎化景观中种子雨的最重要的传播者嘲,对受地形等因素而 阻隔的群落的植被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地处于广西西南部,是我国鹎 科鸟类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鹎科鸟类群落对退化生境的植被恢 复具有重要意义。 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底定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植被保护较好,生物资源丰富,但关于该地 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可以为该自然保护区的动物保护、生态建设和 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第二章研究地区环境概况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 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 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为 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提供基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兴起和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已成 为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2 1 底定自然保护区 底定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县西南部,地处e 1 0 5 。5 7 7 e 1 0 5 。5 8 ,n 2 3 。0 5 n 2 3 。0 8 ;距靖西县城直线距离为4 6 k m 。坐落于 靖西与那坡两县交界处,南距中越边界不至u z o k m 。海拔7 7 0 m - - 1 4 5 5 m ,地势东南 低西北高。该保护区成立与1 9 8 6 年,2 0 0 2 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升级为自治 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较小,仅有9 6 0 1 珊 。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及 野生动植物。 2 2 气候条件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类型,光热充足,雨量丰富,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 l l ,无严寒天气;夏季最热月7 月的平均气温为2 5 1 ,无酷暑天气。保护区 内全年平均气温在1 9 1 以上,l o 的活动积温6 4 0 0 7 8 6 0 c ,降雨量 1 6 0 0 m ,多集中在5 8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 0 。年均日照1 5 2 1 8 h ,无霜 期3 3 4 天。保护区内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湿度大、常年云雾缭绕,为各种植物 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 8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鸭科鸟类群落研究 2 3 地质地貌 靖西底定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属北回归线附近的六韶山山脉,为 砂页岩为主的- i - d _ i 区,土壤属红黄壤土类。保护区内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复杂。 海拔高度7 7 0 m 一1 4 5 5 m ,最高峰为大南山,海拔1 4 5 5 m ,为靖西第一高峰。保护区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保护区内溪流众多,常年流水不止。 2 4 生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带十分明显。保护区内植被 可分为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在低海拔的溪流沟谷地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多开垦为农田,主要种植稻o r y z as a t i v a 、玉米z e ag a y s 。保护站附近山坡上有 人工种植的杉木林c u n n i n g h a m i a a n c e o i a t a 。海拔低于8 5 0 m 地区人工干扰较强 烈,多退化为灌丛,常见植物有铁芒萁d i c r a n o p t e r i sl i n e a r i s 、五节芒 g i s c a n t h u sf l o r i d u l u s 、桃金娘r h o d o m y r t u st o m e n t o s a 、柃木e u r y a j a p o n i c a 、越南悬钩子r h a p h i o e p i sc o c h i n c h i n e n s i s 、盐肤木r h u sc h i n e n s is 、 算盘子g o c h i d i o np u b e r u m 等,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地段尚有植被保护较好的次 生阔叶林,优势种为壳斗科植物,常见植物有甜椎c a s t a n o p s i se y r e i 、米椎 c a s t a n o p s i sc a r l e s i i 、酸枣c h o e r o s p o n d i a sa d j 妇一“西南桦髓m 缸a 加o m e s 、重 阳木b i s c h o f i ap o l y c a z p a 、荷木s c h i m aa r g e n t e a 、木姜子l i n d e r ap u n g e n s 等。 丰富的植物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充足 的食物资源。已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叶猴p r e s b y t i sf r a n c o i s i 、穿 山甲g a n e sp e n t a d a c t y a 、猕猴m a c a c am u a t t a 、巨松鼠r a t u f ab i c o l o r 雀鹰 a c c i p j t e rn i s u s 、红原鸡g a l l u s 韶j j 崛白鹇l o p h u r an y c t h e m e r a 、褐翅鸦鹃 c e n t r o p u ss i n e n s i s 等。 底定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其中自鹇、红原鸡、白尾鹞n o r t h e r n h a r r i e r 雀鹰、松雀鹰a c c i p i t ev i r g a t u s 、红隼f a l c ot n n u n c u l u s 、蛇雕 s p i l o r n i sc h e e a 、黄嘴角鹗o t u ss p i l o c e p h a u s , 领鸺鹞g l a u c i d i u mb r o d i e i 、 斑头鸺鹞# l a u c i d i u mc u c u o i d e s 、褐翅鸦鹃、长尾阔嘴鸟p s a r i s o m u s d a l h o u s i a e 、银胸丝冠鸟s e r i l o p h u sl u n a t u s 等1 3 种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物。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鹎科鸟类种类丰富,种群密度高,广西已纪录 的1 2 种鹎科鸟类在保护区内均可见到。 2 5 底定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历史 由于底定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关于该保护区鸟类的 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陆续有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和广西大学等单位或个人 进入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但多为短期调查。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华南生物 多样性研究队于1 9 9 9 年7 月在底定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短期调查,调查中发 现棕胸竹鸡b a m b u s i c o af y t c h i i 、灰胸鹪莺p r i m ah o d g s o n i i 等种群数量较稀 少的鸟类嘲。2 0 0 4 年秋季,r o b b i n s m b 等在底定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进行了短期 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9 0 种鸟类,调查还发现,由于保护区内大树和枯木的减少, 造成于树洞中筑巢的犀鸟b u c e r o t i d a e 、鹦鹉p s i t t a c i f o r m e s 、啄木鸟和咬鹃 t r o g o n i f o r m e s 等鸟类种类和数量都较稀少。蒋爱伍等在底定自然保护区考察 期间发现两个广西鸟类新纪录,分别为斑姬啄木鸟云南亚种p j c u m n u s i n n o m f n a t u sm a y o r u m 黄喉穗鹛s t a c h y r j sa m b i g u a e 。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3 1 生境划分 第三章研究方法 根据保护区植被类型及鹎科鸟类活动特点,将保护区分为6 种不同的生境。 3 1 1 生境类型i 农田村落 此类生境包括底定保护站周围,念卫屯、底定屯居民集中处及田地。保护区 内田地主要沿溪流两侧分布,其中在夏季,农田中主要种植水稻,仅有少部分田 地种有玉米,冬季则大多闲置。村头田间常见树木有:苦楝m e l ,aa z e d a r a c h 、 香椿t o o n as i n e n s j s 、榕树f i c u sm i c r o c a r p a 、粉单竹b a m b u s ac h u n g i j 等。 3 1 ,2 生境类型i l 迹地灌丛 底定自然保护区分布的迹地灌丛,主要见于保护区外围山坡,是由于森林在 遭受砍伐后经常火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或者由于退耕还林时间较短,群落还 停留在灌丛高度。在此类生境中,草本植物占有优势,但亦可见一些灌木或藤本 植物分布其中,植被高度多低于3 m 。常见植物有铁芒萁d i c r a n o p t e r i s l i n e a r i s , 五节芒m i s c a n t h u sf o r i d u l u s 、海金沙l y g o d j u mj a p o n j c l z m , 狗脊、红柄山麻 杆a l c h o r n e at r e w i o j d e s 、桃金娘m o a n i n gm y r t l e 、越南悬钩子g u b u s c o c h i n 曲i n e n s i s 等。 3 1 3 生境类型l i i 稀树灌丛 底定自然保护区内的稀树灌丛面积不大,多呈小片分布,主要见于次生阔叶 林和迹地灌丛的交界地带。形成原因为原生性植被被砍伐后多次烧山,且人为经 常放牧、采伐薪柴,许多乔木物种无法成长起来,以致长期停留在稀树灌丛阶段。 该生境乔木高度4 5 m ,少数达6 m 左右,藤本植物发达。常见植物有木姜子l i t s e a p u n g e n s 、岗柃e u r y a g r o f f i i 、毛桐g a l l o t u s b a r b a t u s 、盐肤木r h u s c h i n e n s i s 、 广西瓜馥木f i s s i s t i g m ak w a n g s i e n s e 、粗叶悬钩子r u b u sa c e a e f o l i u s , 吊杆 泡r u b u sc o r c h o r i 五o h u s 等。 1 1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i 鹃科鸟类群落研究 3 1 4 生境类型i v 次生幼年阔叶林 底定自然保护区内次生幼年阔叶林面积较大,主要沿沟谷分布,由于交通方 便,历史上人为砍伐破坏较严重,停止砍伐后经多年自然恢复而成。常见植物有: 银荷木s c m m aa r g e n t e a 、西南桦b e t u aa l n o i d e s 、长叶木姜子l i t s e a e l o n g a t a 、华南毛柃e u r y at h u n b 等。 3 1 5 生境类型v 次生成熟阔叶林 保护区内成熟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山脊地带,由于交通不方便,砍伐程度较轻, 尚保留一些原生性植被。优势种为壳斗科植物,常见植物有栓皮栎q u e r c u s v a r i a b i h s 、华栲c a s t a n o p s j sc h i n e n s i s 、饭甑青冈c y c l o b a l a n o p s i s f e u r y i 、厚壳桂c i n n a m o m u mc h i n e n s i s , 木莲m a n g i e t i af o r d i a n a 等。 3 1 6 生境类型v 1 人工针叶林 人工针叶林重要分布在底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附近山坡,面积较小。主要种 植杉木c u n m n g h a m i a a n c e o a t a ,树高超过1 0 1 n ,林下灌丛稀少,常见植物有 桃金娘、野牡丹p a e o n i ad e a v a y i 、铁芒萁等。 3 2 鹎科鸟类群落物种调查 3 2 1 调查时间 将工作调查时间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分别调查两个季节的鹎科鸟类 群落的组成。夏季调查时间为调查时间为2 0 0 6 年5 月1 0 至8 月2 3 日。冬季调 查时间为2 0 0 6 年1 1 月2 2 日至2 0 0 7 年1 月1 7 日。 3 2 2 调查方法 鸟类调查方法用固定样带法和网捕法相结合。 1 ) 样带法:在底定自然保护区6 种生境中各选择两条典型样带,共1 2 条。 采用固定距离样带法( f i x e d d i s t a n c el i n et r a n s e c t ) 进行调查。样带长度都 为l k m ,样带宽度为5 0 m 。调查选取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以每小时1 1 5 k m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的速度沿样带行走,夏季调查时间在早上6 :3 0 一1 0 :0 0 ,下午4 :o o 一7 :o o 之间,冬季则选择在上午7 :o o l l :o o ,下午3 :0 0 - - 6 :0 0 之间。用1 0 倍双 筒望远镜观察统计线路两侧各2 5 m 宽度范围内的鹎科鸟类。为保证记录的准确 性,每条样带在每个季节至少重复调查5 次以上。 2 ) 网捕法:网采用1 2 m 长,2 6 m 高的黑色尼龙网。方法是:首先选择果实 较多和方便挂网的地方,清理与网长度相当的地方,即长1 5 m 左右,宽l 2 m 的 区域作为网场。将网的下纲下垂至距地面0 2 m 处。每隔2 3 h 巡一次网,对上 网的鹎科鸟类类记录其种类,测量其体长、翅长、体重等各项指标后,除少数留 作标本外,大部分放飞。 3 2 3 数据处理及运算 物种群落性是反映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特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的 复杂性和稳定性。本文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 势度指数三类指标来测定和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的关系,计算公式如 下; i ,种群密度计算公式: 庐旦 2 l 形 式中,刀为鸟类种群密度;为调查得到的鸟类数量;三为样带长度;w 为单 侧样带宽度。 2 、丰富度指数( s p e c i e sr i c h n e s si n d e x ) ( s ) :即物种总数。 3 、物种多样性指数,本文中采用普遍应用的s h a n n o n - - w i e n e r 多样性指数 ( h ) 计算物种多样性: = 一y 只l n 只 智 4 、p i e l o u 的均匀度指数: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鹎科鸟类群落研究 ,:h h 。 5 、s i m p s o n 优势度指数 其中只代表某种鹎类的个体在所有物种个体总数的比例,= l n s ,s 为物 种数。 3 3 鹎科鸟类取食行为统计 3 3 1 取食行为调查方法及划分 取食行为调查主要选取早上6 :3 0 至中午1 1 :0 0 ,下午4 :o o 至6 :3 0 ,此 时鹎科鸟类活动较频繁,取食行为相对容易观察。当发现鹎科鸟类有取食行为时, 则尽可能长时间的观察跟踪。为避免个体行为对整个调查数据的影响,在一天之 内同一地点发现同一只( 群) 鹎科鸟类两次以上时,则不记录该鸟( 群) 的取食 行为。当发现鹎类取食时,记录其取食的地点、高度、基质,同时尽可能记录取 食食物的类型。 取食行为的划分主要参考周放在鼎湖山地区调查所采用方法,并根据底定 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特点及鹎科鸟类活动特点而做适当调整。 取食方法分为1 ) 拾取( g l e a n ) :直接用嘴从基质表面啄取静止或移动缓慢 的食物:2 ) 探取( p e c k ) :用嘴或爪探取基层表面之下的食物,然后取食;3 ) 出 击( s a l l y ) :静栖于某处,见到食物时飞出捕取,然后再飞回原处或附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尿毒症甲状旁腺术后护理
- 婴幼儿肛周脓肿护理查房
- 药剂师的述职报告
- 服装店长的培训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野生动物追踪生物传感技术创新报告
- 2025-2030钻石行业市场现状供需特点及投资价值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化学酒精测试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体检中心护理培训
- 公司出纳工作汇报
- 经济学原理(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甘肃省水利工程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公示牌、永久责任碑(牌)
- O型圈推荐沟槽设计
- GB/T 3810.1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专利挖掘工作概述课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高等数学练习题】兰州交通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加速康复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