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_第1页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_第2页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_第3页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_第4页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毕业语文试卷 本卷共 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2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横蛮( hng) 造诣( zh) 纸墨笔砚( yn) 别来无恙( yng) B. 和面( hu) 卑劣( li) 浅尝辄止( zh) 沁人心脾( p) C. 暂时( zhn) 嫉妒( j) 挑拨离间( jin) 敷衍塞责( s) D. 攒击( cun) 杀戮( l) 蚕妇村氓( mng) 颓唐不安( t)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为富不人 不屑置辨 见微知著 包罗万象 B. 不攻自破 老太龙钟 拍岸而起 嗟来之食 C. 举一返三 才疏学浅 中南捷径 荼毒生灵 D. 循序渐进 自命不凡 莫名惊诧 声色俱厉 3. 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天下午,同学们精神矍烁地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 B. 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D.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 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怡红院端阳嬉闹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曹刿论战就选自此书。 C. 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D.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的欧阳修。 5. 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 今南方已平,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 请用线条连接对应的诗句。( 2分) 上句: 下句: 人有悲欢离合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月有阴晴圆缺 江山代有才人出 长河落日圆 沉舟侧畔千帆过 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漠孤烟直 各领风骚数百年 7. 按要求写出诗句。( 2分) ( 1)春夜喜雨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_, _。 ( 2)雪后的清晨,他打开屋门,望见庭院的树木都落满了雪花,便情不自禁地吟咏起岑参的两句诗: _, _。 8.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 4分) (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_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_ (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_ (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_ 9. 参照下面一段话中 加点的文字,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两个三字短语,使语段更加整齐、和谐。( 2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 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画线的部分应改写为: _, _ 10. 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写完整。( 3分) 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 _,_。棉花说: _, _。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二、阅读( 27分) (一)阅读记叙文,完全 11�;�;16题。( 13分)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了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 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 ?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拈来拈去还嚼 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看,好好记住。” 我 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 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返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 ,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着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 ,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作者:韩羽) 11. 父亲经常带我去“看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_ 12. 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的词。( 2 分) 稀松: _ 13. 小时候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怎样?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2分) 答: _ 14. 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首尾呼应,前后对照,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 小说曾几次写了父亲出门“背着粪筐”这一细节,以此表现父亲勤劳的本色,写出了他性格的另一方面。 C. 作者在描写父亲这一形象时,抓住了他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进行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D. 文章所记述的父子俩经常去看庙里的壁画的时间是在“我”上初中之后。 15. 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题目。( 2分) 答: _ 16. 第段中画线句“这眼神使我凄然”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_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 17�;�;20题。( 14分) 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应当特别重视学习方法。 法国 17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只凭“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进行学习,肯定无法适应。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学习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效率。效率从何而来?爱因斯坦的公式“ W=X+Y+Z”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里,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奋, 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 Y 代表方法。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起着增加和抵消 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成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蒋南翔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 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 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深有体会地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密林中成为手持猎枪的猎人,获得有效的进攻能力和选择猎物的余地。” 1980 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曾对科技导报记者说,很重要的素质是向知识的“进攻性”,不需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 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 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_ 18. 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3分) 答: _ _ _ 19. 第段引用了蒋南翔先生一个生动的比喻,其中“猎枪”比喻的是什么?“干粮”比喻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 _ _ 20. 第段中加点的“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限 30字以内作答)( 4分) _ 三、作文( 50分) 题目:难忘那 _ 提示: 在记忆的河流中,每 个人都有难以忘怀的往事,一堂课,一场比赛,一次谈话,一次旅游,一次试验,一次活动,一次考试,一次相遇请从你的记忆中选择最难忘的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1. B 2. D 3. C 4. B 5. A 7. (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 1)背叛 ( 2)案件 ( 3)原因 ( 4)命名 9. 善思考,敢行动 10. 秋是红色的,我就是被秋风染红的;秋是白色的,我就是叫秋风漂白的 二、 11. 用意是让我开阔眼界,培养我画画。 12. 简单平常。说明现在我再看那些画已觉得很平常了。 13. 严厉,有时很随和,勤劳。既严厉又随和,对我瞪眼又非常爱我,喜欢壁画,勤劳纯朴。 14. D 15. 我的父亲 16. 因为这带 有惶惑和惧意的眼神代表父亲对我有了怯意,这种眼神使我心酸,我不希望是这样,所以它令我凄然。 ( 1)原来对我严厉,现在怎么怕我了呢?( 2)原来父亲自信,有主见,现在怎么不自信,没主见了呢?( 3)我与父亲之间有隔膜了。 17. 中学生应当特别重视学习方法。 18. ( 1)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起着增加或抵消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成功。(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3)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19. “猎枪”比喻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干粮”比喻积蓄的知识。 这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的重要性,用此来强调并证明了中心论点,指明掌握学习方法比积累知识重要。 20. 向知识的进攻性,不安于接受书本上的答案,发现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三、参考作文: 难忘那一次体育考试 初中三年经历了很多事,而那次体育考试仍使我难以忘怀。 下课铃欢快地响起,同学们一下子涌出了教室,因为下堂课是体育。那时是初二,初二的体育课轻松活泼,没有累人的项目,只有一个个愉悦的游戏。忽然体委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这节体育课要测 800 米!”这个消息如雷贯耳,同学们都惊惶万分,天知道我们有多久没 跑步了! 上课铃响起,长而急促的铃声,震得我发慌。耳边没有了叽叽喳喳的议论,但每个人的心跳声都仿佛在我的耳中穿梭。老师手握夹子走了过来,我眼前一黑,心想:必考无疑!当我们用近乎哀求的眼神望着老师时,她嘴中蹦出了三个清脆有力的字:“测八百!” 做完准备活动后,站在跑道上的我两腿发软,身旁的王恺頔像是看出了我有些紧张,拍了拍我的肩膀,用充满诚意的眼神看着我,说:“没关系,咱们一起跑!”我点了点头。哨声响起,我们冲出了起跑线。她拉着我的手,向前跑着。我觉得这样拉着跑更累,便摆脱了她的手。第一圈就这样冲了回来。我了 解我自己,充满暴发力却没有一点耐力,第二圈我肯定会走很长时间。气喘吁吁的我望着一个个超过我的同学,好想再奋起直追,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我准备走的时候,身旁多出一个熟悉的身影,王恺頔!我以为她也会一下子超过我,谁知她伸出一只手,对我一字一顿地说:“我 �;�;带 �;�;你!”看她满脸通红,累得汗流浃背,却还要坚持跑,我把手伸向她的手,呜咽着说:“我们走!”跑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已经筋疲力尽,松开了她的手,说:“你先走吧!”刚想休息一会儿,王恺頔说:“不行,咱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