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对于刑罚消灭制度特别是行刑时效的探讨和完善, 应当是刑罚改革与完善研究的重 要方面。我国的刑法从来没有规定行刑时效,但是行刑时效的适用是不可避免的。本文 综观国内外行刑时效的有关研究和立法例,得出我国应该增设行刑时效,本文对行刑时 效的立法价值、司法价值和行刑时效法典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研究,以期对我 国的刑事立法有所裨益。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大约 43000 余字,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与相关问题, 主要论述了我国刑法从来没有规 定行刑时效的理由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的疏漏问 题,我国刑法增设行刑时效制度非常有必要,行刑时效符合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刑罚 轻缓化的趋势、刑法本身的完整性和全球刑事人道主义立法趋势。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行刑时效的内涵、概念界定、行刑时效的本质及支持行刑时效 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这其中介绍了我国以及外国刑法理论对行刑时效的界定,介绍了 行刑时效在我国台湾、澳门地区以及国外的刑事立法的规定,接下来讨论了行刑时效的 本质,即行刑权的消灭导致刑罚的消灭,此外对行刑时效的理论基础和行刑时效的正当 化根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第三部分是行刑时效的价值,主要论述了行刑时效的立法价值与司法价值,立法价 值主要是有利于实现我国的法治建设要求, 全面体现刑法的价值和合理划分国家与公民 的责任界限;司法价值主要是对于犯罪人、司法机关、社会、国家的价值。 第四部分是考察外国关于行刑时效的有关研究和规定, 首先论述了行刑时效的使用 范围、然后严格界定适合行刑时效的罪种,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就起算标准和期限制度、 停止制度进行了透彻的研究。 第五部分是行刑时效法典化思考,主要论述了本文对于行刑时效法典化的构想,认 为行刑时效的系统框架内容主要包括适用范围, 即哪些犯罪适用行刑时效哪些犯罪不适 用行刑时效,行刑时效什么时候开始起算,即起算时间,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期限设置和 停止制度,最后通过具体的法条设计体现出来。 关键词:关键词:行刑时效;立法缺位;理论基础;价值;立法规范;法典化 abstract for penalty eradication system especial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execution time, it should be important aspects of penal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our criminal law never provided executioner aging,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ecution time is inevitabl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 we look at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ecution time, the ne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ecution time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legislative value, judicial value, and executioner aging codified a comprehensive, specific research to chinas criminal legislation the benefit.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bout 43,000 more than words, the following major element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execution time in china legislation vacancy-related issues, discusses chinas criminal law never provided the reason of the execution time and the judiciar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s well as judicial practice omissions, the criminal law additional the executioner prescription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to meet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of tempering justice with mercy, mitigation of penalty trend, the integrity of the criminal law itself, and the trend of the worlds criminal legislation executioner aging.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execution time, the concept defined nature of the execution time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established to support the execution prescription system, which describes our country as well as foreign criminal law theory defined on the execution time of the execution aging in taiwan, china, macao and foreign criminal provisions of the legislation, next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the execution time, and that lead to penalties execution right eradication eradication discussed in depth, in addition to the justif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xecution time and execution time. the third part is the value of the execution time, discusses the value of execution tim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value, legislative value mainly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to fully reflect the value of criminal law and rational divis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and its citizens; judicial the value for the value of the crime, the judiciary, social, national. the fourth part is the execution time abroad legislative norms, mainly discussed the scope of the execution time, starting standard term system and stop system. the fifth part of the execution timeliness the codification thinking, discusses the writer idea for execution aging codified, from the scope of the execution time, starting time, set the age limit and stop the system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the executioner prescription system, the last from a specific ordinance design reflected. key words: the aging; absence of legislati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value; laws and regulations; codification 目 录 引引 言言1 一、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与相关一、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与相关问题问题2 (一)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现状及现实问题2 (二)我国刑法增设行刑时效的必要性3 1、 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3 2、 符合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4 3、 符合从刑法本身的完整性5 4、 符合世界刑事立法潮流5 二、二、 行刑时效的概念、 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行刑时效的概念、 本质及其理论基础6 (一) 行刑时效的概念 6 1、 我国刑法理论对行刑时效的界定6 (1) 我国大陆地区刑法理论界的观点6 (2) 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界的观点7 (3) 我国澳门地区刑法理论界的观点7 2、 外国刑法理论对行刑时效的界定7 (1) 俄罗斯刑法理论界的观点7 (2) 日本刑法理论界的观点7 3、 行刑时效在国内外的立法例8 (1)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立法规定8 (2) 国外刑事立法的规定 8 (二) 行刑时效的本质 9 (三) 行刑时效的理论基础10 1、 行刑时效理论基础的主要学说 10 (1) 改善推测说 10 (2) 证据湮说 10 (3) 准受刑说 11 (4) 规范感情缓和说 11 (5) 尊重事实状态说 11 (6) 怠于行使说 11 2、 行刑时效的正当化根据 18 (1) 报应刑论 19 (2) 目的刑论 19 (3) 相对报应刑论 20 三、三、 行刑时效的价值行刑时效的价值22 (一) 行刑时效的主要价值22 1、 行刑时效的立法价值 22 (1) 规定行刑时效有利于实现我国的法治建设要求 22 (2) 规定行刑时效有利于全面体现刑法的价值 23 (3) 规定行刑时效有利于合理划分国家与公民的责任界限 24 2、 行刑时效的司法价值 25 (1) 对于犯罪人的价值 25 (2) 对于司法机关的价值 25 (3) 对于社会的价值 25 (4) 对于国家的价值 26 四、 行刑时四、 行刑时效的国外立法规范效的国外立法规范26 (一)行刑时效的适用范围 27 1、 适用于一切犯罪的刑罚 27 2、 某些严重犯罪种类不适用行刑时效 27 3、 某些严重刑罚不适用行刑时效 28 4、 某些犯罪人不适用行刑时效 28 5、 某些严重犯罪方法不适用行刑时效 28 6、 某些国际犯罪不适用行刑时效 29 (二)行刑时效的起算标准 29 1、行刑时效的一般起算标准29 (1)正常状态下的起算标准29 (2) 附条件的起算标准 30 (3) 行刑时效的具体计算方式 30 2、 刑罚裁定变更时行刑时效的起算 31 3、 数罪并罚的行刑时效起算 31 (三) 行刑时效的期限制度33 1、行刑时效的期限的确定33 (1) 以罪名的轻重为标准的期限设置 33 (2) 以刑罚的轻重为标准的期限设置 33 (3) 以犯罪人为标准的期限设置 33 2、 行刑时效期限限制 34 (1) 行刑时效不能无期限 34 (2) 行刑时效不能设定过长期限 34 (3)对于行刑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的计算不应无期限35 (四)行刑时效的停止制度 35 1、行刑时效的中止制度 35 (1) 行刑时效中止的立法例 35 (2) 行刑时效的中止事由 35 2、 行刑时效的中断制度 36 (1) 行刑时效中断的立法例 36 (2)行刑时效中断的事由 37 (三) 行刑时效的延长 37 五、行刑时效法典化的思考五、行刑时效法典化的思考 38 (一) 行刑时效法典化构想38 1、行刑时效的适用范围38 2、行刑时效的起算时间39 (1)一般情况下的行刑时效起算时间40 (2)数罪并罚的行刑时效起算时间40 3、行刑时效的期限设置40 (1)行刑时效期限设置的原则40 (2) 行刑时效的确定41 4、 行刑时效期限停止制度41 (1) 行刑时效的中止42 (2) 行刑时效的中断 43 (三) 行刑时效的法条设计 4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5 致致 谢谢 48 行刑时效研究 1 引言 追诉时效制度、行刑时效制度是刑罚消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罚消灭 制度又是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刑罚消灭制度,对于合理使用刑事司 法资源解决最为重要。 行刑时效对于紧迫的刑事犯罪问题和补救刑罚规定以及适 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对于刑事人员回归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 于刑罚消灭制度特别是行刑时效的探讨和完善, 应当是刑罚改革与完善研究的重 要方面。行刑时效,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一定的法定期限,在此期限之内被判处刑 罚的犯罪人应为某些原因而没有被执行刑罚,那么国家的刑罚权消灭,对于犯罪 人不能再执行原来被判处的刑罚。 1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是构成时效制度,两者 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时效制度的作用。考察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很多国家都把行 刑时效制度纳入到刑事法律当中, 但是我国的多数学者对于设立行刑时效仍然持 否定的态度,认为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人一经判处刑罚,就能立即交劳改机关进 行刑罚,被判处刑罚而未执行的情况出现率很低,规定行刑时效没有现实意义; 设立行刑时效制度害多利少,可能对被判处的犯罪分子起到鼓励逃跑的作用;规 定行刑时效会引起罪刑不均衡;目前我国治安形势严峻,不适宜规定行刑时效, 因而,没有设立行刑时效,不得不说是我国刑法的一个立法缺失,致使我国刑法 时效制度不够完整,在司法操作层面看来,也会出现需要适用行刑时效的情形。 而且,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世界刑法理论的发展来看,刑法消灭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行刑时效的增设有利于对犯罪人进行自我改造,回归社会,体现刑罚的人 道主义效应和对犯罪人基本权利的刑法保障。此外,较好的运用行刑时效,还有 利于刑罚资源的节约。 鉴于此,笔者运用已有的学识主张刑法时效制度中增设行刑时效,因为增设 行刑时效体现了刑法的宽严相济和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充分表达了对人类宽 广,豁达的胸怀和对人性的尊重。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从我国行刑时效 的立法缺失及相关问题入手,然后对行刑时效的内涵界定、它的本质是什么与支 持它的相关理论开始研究论述, 主要探讨行刑时效的有关价值作用和国外法律规 1 张明楷: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65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范中的行刑时效的适用范围、 起算标准、 期间制度、 期限设置, 行刑时效的中止, 中断和延长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关于行刑时效法典化的思考,从而有助 于我国的刑法时效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一、 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以及相关问题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以及相关问题 (一)我国行刑时效的立法现状及现实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治安形势严峻,不适宜规定行刑时效,因而,我国 1979 年与 1997 年的刑法都没有设立行刑时效,这样不得不说是我国刑法的一个 立法缺失,致使我国刑法时效制度不够完整,从司法操作层面上看,也会出现需 要适用行刑时效的情形。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是时效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 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时效制度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刑法时效制度中 增设行刑时效是非常有必要的。行刑时效同样也能发挥追诉时效的有效价值。既 然立法上规定了追诉时效,就应当规定行刑时效,以弥补立法漏洞,正确应对司 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刑法从来没有规定行刑时效, 有学者指出没有规定行刑时效的理由是 “判处刑罚而未予以执行的主要原因有:战争或重大的自然灾害;审判机关或刑 罚执行机关的疏漏;罪犯逃脱三种。在这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的司法实践中尚未出现过。第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但如果脱逃超过一定 期限就不再执行已经判处的刑罚, 就可能对判刑后的犯罪分子的脱逃起到变相的 鼓励作用。 ” 2针对此种理由,我国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即使以前没有出现社会政治动乱,严重不可抗力或者国家司法机关的疏忽 大意导致犯罪分子没有被及时的执行刑罚,但是对于以后的事情我们不可预料, 刑事立法要有前瞻性;第二,对于超过一定的期限没有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那 么国家就会失去行刑权,这样可能致使犯罪分子越狱逃跑率上升,但是加强对犯 罪分子的监管,加大国家监狱等机关的防御能力是国家的应尽责任,降低犯罪分 子越狱逃跑率,不能因为犯罪分子处于逃跑脱离监管的状态,国家就永久的保留 2 高格主编:刑法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76 页。 行刑时效研究 3 执行权,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犯罪分子。 3行刑时效制度的动用,其动用的原因 可以是很多的, 如被判刑人长期患病、 自然灾害 (如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等) 、 社会动荡等,因此行刑时效的适用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因司法机关的司法疏漏 等原因,发生越来越多的被判刑人没有被执行刑罚的情况。例如,林月喜,安徽 省阜阳市人,1985年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1989年, 被二审法院改判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后,林月喜一直处于逃逸状态,11年之 后的2000年公安机关才将他缉拿归案。 4相同的案件还有2000年11月5日中央电视 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一起在河南发生的案件:和某,河南新乡人,1986年因某 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后来因为国家机关的疏忽大意,没有将和某交付执 行刑罚, 之后因为和某某些行政上的法律关系这才知道没有对和某执行刑罚。 5又 如, 江苏省灌南县张店镇农经站原会计刘希梅在1996年11月27日因犯贪污罪被县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判决生效后,由于司法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刘希梅一 直未被收监执行,直至2000年4月18同才被县法院发现未被执行刑罚的事实。 6近 年来,关于执行迟到的案件已发生数起,补刑是否合法就引起了我国法律界的讨 论。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对这些案件的犯罪人的执行就陷入一 个两难的境遇。如果执行,就会违反对犯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对犯罪人不公平以 及违反刑法的宽严相济和刑罚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不执行,又缺乏相应的法律依 据。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会导致司法机关行刑的随意性,有损司法机关的法律权 威以及使犯罪人的权利的保护处于不利的境地。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的刑法没 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即行刑时效的立法缺位所导致的, 如果我国刑法增设相应的 行刑时效制度,这些问题就会依据相应的法律依据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我国 亟待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二)我国刑法增设行刑时效的必要性 1、符合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 3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688 页。 4 转引自黄伯青:从“执行迟到”谈我国行刑时效的设立,载社会观察2004 年第 4 期。 5 转引白高颀:行刑时效研究,郑州大学 2006 年硕士论文。第 36 页。 6 王余标,孙立师:补刑:司法过错的另类转嫁,载检察日报2002 年 6 月 5 日。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增设行刑时效制度可以起到保障犯罪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和符合刑法的宽严 相济形势政策。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是根据具体的案子、具体的情况来判断,这 是宽严相济的核心问题。法院在对一个具体的犯罪实施处罚时,要对犯罪进行全 面的剖析,包括评估犯罪分子所实施的行为对社会有多大的危害;然后是行为所 引起的社会后果,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的主观恶性,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动机 是否恶劣等。一个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被交付执行,在超过 一定的期限之后,刑罚不再执行而归于消灭。因为,在犯罪人被判处刑罚之后而 没有执行刑罚,在相当长的期限之内没有犯罪,说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 不对其再执行刑罚。从尊重犯罪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这是合理的,因为犯罪 人都存在社会性和改造性的双重特点, 因而在刑事立法上赋予其一个改过自新的 机会, 使其不致完全滑向社会的对立面, 同时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必要的。 还有,对于大多数犯罪而言,在经过足够长的期限之后,犯罪分子没有犯新罪, 就说明原来的主观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因 而就没有必要再去执行。 增设行刑时效是在行刑阶段贯彻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的 要求,体现了对犯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 2、符合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 增设行刑时效有利于我国推动刑罚轻缓化运动。 中外刑罚尽管在不同体系的 历史阶段各具特点,但从历史变迁的轨迹来看,呈现出共同的刑罚轻缓化趋势。 现在死刑在许多国家被废除或者受到限制, 即使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只是用于阻吓 犯罪,或是用于惩治少数犯罪;无期徒刑或终身监禁也只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利 益的犯罪,现在短期自由刑成为最主要的刑种,而且还规定有缓刑,假释、减刑 等刑罚制度以及行刑时效等相关制度。还有,现在的刑罚执行制度体现人道化趋 势。这无疑也是刑法轻缓化的体现和结果。行刑时效是在不执行刑罚的情况下为 犯罪人保留了弃恶从善的权利,促使其自我改造、早同回归社会,因而是符合刑 罚轻缓化这一历史趋势的,也体现了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我国与其他国 家相比,刑罚重刑主义色彩较浓,与世界刑罚轻缓化趋势不合拍。特别是在时效 制度的规定上, 我国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 法国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同样认为, 一些专制的国家倾向于用严刑峻罚来统治国家,管制人民,在和平民主,政治宽 行刑时效研究 5 松的国家,不适用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他们的的法律一般倾向于如何惩罚犯罪 和更好的防止犯罪。一个很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多于惩罚犯罪,注意激励 良好的风俗,多于施用刑罚。 7因此,我国应当塑造新的刑法理念和刑罚观念, 摒弃单纯的报应主义和“重典治国”的思想,树立“报应与预防”、“惩治与矫 正”的刑法、刑罚新观念。 3、符合刑法本身的完整性 增设行刑时效制度有利于刑法体系特别是刑罚体系的完善。 时效包括追诉时 效和行刑时效,国家的这些权力经过一定的期限不行使就会消灭。 8追诉时效, 是犯罪人实施犯罪之后国家机关可以对犯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法定期限。 行刑时 效是在犯罪人被判处刑罚之后国家机关可以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法定有效期。 9 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构成时效制度, 刑事立法的完整性与行刑时效的增设是 分不开的,国外的刑事立法之所以完善与行刑时效的有效规定也是密不可分,我 国刑法与与国外刑事立法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行刑时效和追诉时效对于时效 制度来说,两者缺一不可,都有保证罪犯经过法定期间不受司法机关的追诉和惩 罚的功能,行刑时效同样可以发挥追诉时效的有效作用,时效制度中追诉时效与 行刑时效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我国刑法应该同时加以规定。 4、符合世界刑事立法潮流 增设行刑时效制度有利于我国法律与世界刑事立法接轨, 符合全球刑事立法 轻缓化的趋势。行刑时效制度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以刑事法律的方式规定下来, 而且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在法律适用与国际司法协助时我国的法律规范 特别是刑事法律规范必须与世界刑事法律接轨与衔接。 我国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 度,在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当中难免会出现刑事法律冲突的问题。所以,我国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就积极的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 济,社会,政治与法律的交流,积极的顺应世界刑事立法轻缓化的趋势,谋求与 世界的各方面接轨。考察世界各国立法,大多数国家都将行刑时效以法律的形式 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56 页。 8 张友渔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年 9 月版,第 652 页。 9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刑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34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规定下来,这说明增设行刑时效是国际通行做法。行刑时效制度的增设,有利于 我国刑法与世界接轨,加强与世界各国法律之间的交流,发挥我国刑法在国际社 会的影响。 10此外,我国行刑时效立法缺失还会面临着区际刑法冲突的问题,我 国澳门地区刑法典与台湾地区都规定了行刑时效制度, 我国大陆的刑法没有规定 行刑时效,可以无期限的执行刑罚,这就与其他三个法域产生一定的区际法律冲 突。虽然说我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法域,但是我们是同 一国家,基于亲缘,经济等个方面我们的法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为了 与其他三个法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刑法中应当规定行刑时效制度。只有在这样 才能更好的依据法律规范处理区际冲突,避免更多更广的负面影响。 二二、行刑时效的概念、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行刑时效的概念、本质及其理论基础 (一)行刑时效的概念 行刑时效期限的截止,意味着刑罚执行权的消灭,也意味着还没有执行的刑 罚不再执行而归于消灭。关于行刑时效的这一表述,基本上是可以通行的。尽管 如此,国内外的刑法学界对于“行刑时效”的内涵却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并因而 导致了对行刑时效内涵含义的不同理解。 1、我国刑法理论对行刑时效的界定 对于行刑时效的概念理解,国内刑法理论界的观点多种多样,较为代表性的 定义包括以下几种。 (1)我国大陆刑法理论界的观点 在我国大陆刑法理论界,关于行刑时效概念的观点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行刑时效,是指对于一定的犯罪,在处刑 判决确定后,超过法定期限不曾执行,其行刑权即归于消灭,所处刑罚不得再执 行的制度。 11第二种观点认为,行刑时效,亦称刑罚消灭,即判决经过若干时期 10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87 页。 11 高铭暄主编: 刑法学原理 (第 3 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63 页 行刑时效研究 7 其刑罚不在执行的制度。 12 (2)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理论观点 在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理论也有较多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行刑时效,是指科刑裁判确定后,因一定期间之经过,而未执 行其刑者,则行刑权即归于消灭。 13第二种观点认为,行刑时效,是指科刑裁判 确定后,基于一定的原因,不能执行其刑,而经过法定期间,使刑罚权归于消灭 制度。 14 (3)我国澳门地区刑法理论观点 我国澳门地区的刑法理论,关于行刑时效的界定也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行刑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已被法院科处刑罚及保安处分 的行为人执行刑罚及保安处分的有效期限,换句话说,也就是当法院作出确定性 判决后,如果在有效期限内没有执行所处的刑罚及保安处分,则不能再对行为人 执行该刑罚及保安处分。 15第二种观点认为,行刑时效,是指在科处刑罚及保安 处分之裁判确定后,因一定期间之经过,而未执行刑罚或保安处分者,则其行刑 权或执行权就归于消灭。 16 2、外国刑法理论对行刑时效的界定 (1)俄罗斯刑法理论界的观点 在俄罗斯刑法理论界,对行刑时效的界定有自己的特色,他们认为,有时法 院的有罪判决由于各种原因而未付诸执行。这些原因主要有:被判刑人长期患严 重疾病,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如果犯罪分子在被判处刑罚之后长期患病,失 去了一定的行为能力, 在行刑时效期间没有重新实施犯罪行为, 没有人身危险性, 如果这个时候再对他执行刑罚则是不人道的。 17 (2)日本刑法理论界的观点 12 金林凯主编: 比较刑法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30 页。 13 林山田主编;刑法通论 ,台湾 1998 年 2 月增订六版,第 806 页。 14 高仰止主编, 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 1986 年版,第 578 页。 15 赵国强主编, 澳门刑法总论 ,澳门基金会 1998 年版,第 217 页。 16 燕人、东山主编: 澳门刑法总则概论 ,澳门基金会 1997 年版,第 135 页。 17 马克昌: 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51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关于行刑时效的概念界定,日本刑法理论界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主 张,行刑时效,是指犯罪人经过法定的期间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国家不能再 发动对犯罪人的执行权,行刑时效一旦经过,便免除刑罚的执行。 18第二种观点 认为,所谓行刑时效,是指由于确定了判决之后,在一定的期间内没有执行刑罚 权,导致刑罚执行权失效的制度。 19 3、行刑时效在国内外的立法例 关于行刑时效制度的概念,除了刑法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之外,在现实立法例 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1)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立法规定 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立法认为,行刑时效的完成,标志着行刑权的丧失。 例如,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第 84 条规定,行刑权因法定期间内不行使而消 灭。澳门刑法典第 114 认为, “刑罚”之时效经过法定期间完成,也就是说在台 湾和澳门地区,行刑时效一经完成,国家就不能行使行刑权。 (2)国外刑事立法的规定 在国外的刑事立法中,一般认为,行刑时效的完成是导致刑罚失效或者判决 失效的法定原因,而不认为是刑罚执行权的消灭。例如,阿尔巴尼亚刑法典第 54 条规定,判决从生效之日起经过法定期间的,不再执行;越南刑法典第 46 条 认为,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已经过法定期限,不强制执行被判决人执行判 决;韩国刑法典第 78 条规定,刑法判决宣告后未被执行者,经过法定期限 不再追诉;德国刑法典第 79 条规定,所判刑罚或处分在时效经过后,不得再执 行;俄罗斯刑法典第 83 条规定,如果法院的有罪判决自生效之日起,经过法定 期限没有执行,则因实施犯罪被判刑的人免于服刑。 20 综合分析以上国内外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行刑时效,是指对于法律规定 的一定的犯罪,在罪行判决确定后,超过法律规定的对被判刑人执行刑罚的有效 期限之后,犯罪人没有被执行刑罚,国家行刑权丧失,国家不得再起用行刑权实 18 日大谷实: 刑事政策学 ,黎宏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90 页。 19 日木村龟二主编: 刑法学词典 ,顾肖荣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 年版,第 458 页。 20 于志刚: 刑罚消灭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62 页。 行刑时效研究 9 施对犯罪人的刑罚。 (二) 行刑时效的本质 从以上对于行刑时效概念的不同定义当中可以看出, 各国的定义表述各不相 同,而且定义中所包含的要素也各不相同。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个 问题是: 行刑时效的本质是行刑权消灭导致的刑罚消灭还是刑罚本身的消灭?接 着,我们可以引发另一个问题:行刑时效的产生是基于刑罚的产生还是基于刑罚 权的产生? 笔者认为,行刑时效的本质是行刑权的消灭导致刑罚的消灭。行刑时效的产 生是基于刑罚权的产生。国家的这种刑罚执行权,由于被告人死亡、行刑时效的 完成、刑罚执行终了或者假释期间终了而消灭。 21 所谓行刑权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者 裁定,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权力。 行刑权的消灭导致刑罚的消灭是行刑时效的本质, 其主要依据主要有以下几 点: 1、行刑时效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对国家自有行刑权的限制,对于法律规定的 一定的犯罪,在罪行判决确定后,经过法律规定的对被判刑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 限内,刑罚没有执行,这不是说刑罚本身不能行使而是说国家本身不行使行刑的 权力,那么在经过法定期限之后国家的行刑权就会消灭,原来判决的刑罚将不再 执行。 2、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执行时效符合刑罚的目的。国家设立行刑时效不是追 求刑罚的消灭,而是出于保护犯罪人的基本权利的目的。对于犯罪人执行刑罚不 是为了单纯的惩罚犯罪人,而是在对犯罪人进行惩罚的同时对其进行教育,达到 预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人在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后由于各种法定原因而没有被执 行刑罚,在法定的期限内也没有犯新罪,说明没有对犯罪人执行刑罚也达到了预 防犯罪的目的, 还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犯罪人没有犯新罪也说明犯罪人的人身危 险性比较小,对社会的威胁比较小,因此,就没有必要对犯罪人再执行刑罚。 3、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 21 日山中敬一: 刑法总论,成文堂 1999 年版,第 955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某种权益的强制性方法。 22 刑罚消灭的原因既有法律上的原因也有事实上的原因,其中,我国刑事诉讼 法规定有涉及求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消灭而导致的行刑权的消灭。我国刑法理 论上有学者认为,刑罚的消灭必须以犯罪的成立为前提,所有不能构成犯罪的行 为(例如,基于被害人同意而实施的某些合法行为) ,不能称之为导致刑罚消灭 的原因事由。 23因此,犯罪是刑罚成立的前提,在犯罪成立的情况下,刑罚本身 没有消灭。国家的刑罚权包括求刑权、制刑权、量刑权、行刑权四种权能。刑罚 没有被执行时因为国家的行刑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所以说行刑时效的完成是基 于国家刑罚权中的行刑权的消灭而导致的。 (三)行刑时效的理论基础 1、行刑时效的理论基础的主要学说 行刑时效是对国家刑罚权中的行刑权的限制,行刑时效完成的结果是,执行 机关超过了被判处刑法的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无权执行法院判处的刑罚,不 能执行法院判处的刑罚,行刑权归于消灭。国内外一些刑法理论学者对此持赞同 的态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改善推测说 改善推测说的观点是,犯罪人犯罪之后长时间没有再犯新罪,就可以证明, 犯罪人已经得到了改善,就没有处刑与行刑的必要了。普通法时期的德国,采取 了改善推测说。对于一个犯罪人而言,在进过相当长的时间而没有犯新罪,则足 够说明他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都有所改善和大大的减少,不至于再危害社 会,已经没有对其进行惩罚的必要了。有利于犯罪人的自我改造与自我约束。 (2)证据湮灭说 19世纪的法国采取证据湮灭说。 证据湮灭说的观点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往往犯罪的证据就很难调查与搜集,很难达到正确地处理案件与公平对待犯罪人 22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刑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34 页。 23 于志刚: 刑罚消灭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9 页。 行刑时效研究 11 的目的。 (3)准受刑说 这也是十九世纪法国所采取的学说之一。准受刑说认为,犯罪人虽然没有 被执行刑罚,但是,长时间的逃亡或者处于一种不安定状态,常常提心吊胆,内 心处于一种恐惧状态, 害怕别发觉或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处刑的一种心理的无 形痛苦,这种无形的痛苦与实际接受刑罚的痛苦实际上是收到了相同的效果,因 而达到的受刑的效果。意大利著名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说:如果说一个国家 的宽和刑罚已经显示了优越性的话使自我监禁和自行流放也成为刑罚的一 部分,这将有助于用少数宽和的刑罚处置大量的犯罪。贝卡里亚认为即使犯罪人 没有接受刑罚但是也难逃自我流放与自我监禁的一种境遇,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 了准受刑说。 (4)规范感情缓和说 这是日本刑法理论界采取的观点之一,某些日本的学者持这种观点。该种学 说认为,罪犯犯罪并被判刑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对犯罪的规范感情已经得以缓 和,因而不一定非要给予犯罪人以现实的处罚。 24就是说罪犯在犯罪之后经过相 当长的时间没有接受处刑也被社会所认同与接受,因而不需要行刑。 (5)尊重事实状态说 这也是日本刑法理论界的学说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对罪犯执行刑 罚,罪犯的犯罪虽然对社会造成了一点的危害,但是随着较长的时间的推移,社 会秩序会慢慢自我修复,社会秩序会变得安定良好。如果国家再起动对犯罪人的 行刑权,反而不利于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行刑时效的设立,不但 使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得到有利的维护而且使一定的社会事实状态得到尊重。 (6)怠于行使说 该种学说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大气合同封面图片专业摄影及后期处理服务合同
- 2025厕所改造项目环保工程设计合同样本
- 2025年度高原人参果直销采购合同
- 2025版砌墙施工与材料运输合同规范范本
- 2025版玩具类产品保修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宠物担保合同风险解析
- 2025年度企业法律咨询法律顾问服务协议
- 2025版保障性住房商品房预售合同示范协议
- 2025年度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岗位设置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版婚恋行业市场拓展与合作推广合同
-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GB/T 28575-2020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 缺血性肠病完整版本课件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 单位减少存档人员表
- 商务英语翻译实务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